控制肉牛场养殖环境 肉牛养殖场的环境控制工作

要想提高肉牛的育肥效果,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除了要选择好品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加强牛场环境的控制工作。环境的好坏与肉牛的生产性能、健康、养殖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介绍控制肉牛场养殖环境肉牛养殖场的环境控制工作。

1、搞好牛场的绿化

牛场要搞好绿化工作。可在牛场的周围种植一些树木,在场区的空地上种植一些青草或者蔬菜等,可以有效改变牛场的自然面貌,减少污染,调控牛场的小气候,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和保持环境的作用。树木和植物可以吸附场区外的粉尘和病原微生物,可减少尘埃和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净化空气,还可以吸收热辐射,在炎热的夏季可降低牛场的温度,还可以为牛提供乘凉的场所。另外,搞好牛场的绿化工作,还可以降低噪声,为牛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通常可在牛场的四周种植乔木或者灌木,以设置场办林带;在场区内种植乔木和灌木,可设置场区隔离林带;在场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绿化,可营造运动场遮阳林;另外,在空地上种植蔬菜,不但可绿化环境,还可给场内职工提供食物来源。

2、防止牛场噪声污染

噪声是肉牛养殖易忽略的问题,可由场外环境引起的,如飞机、汽车、拖拉机等发出的鸣笛声;场内环境引起的,如料库的料机、风机、喂料机、除粪机等机械产生的;还有牛自身产生的,如哞叫、采食、争斗、走动等。噪声对牛的影响极大,可使牛的听觉器官发生特异性的病变,还可刺激牛的神经系统,使得食欲减退、惊慌、恐惧,从而影响生产。通常牛舍的噪声要求在白天不应超过90分贝,在夜间不应超过50分贝,否则会影响肉牛的生产和生活。如果肉牛长期生活在受噪声污染的环境下会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增重速度减慢、繁殖性能下降,还可改变牛的行为,使孕牛易发生流产或早产等。

3、加强空气质量的调节

牛场的空气质量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新鲜的空气可促进牛的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传播。牛舍内的一些活动,如喂料、打扫、牛采食、运动等难免会造成舍内的粉尘飞扬,如果舍内粉尘过大,易刺激牛的呼吸道,引发疾病,粉尘还是病原菌良好的传染媒介,因此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粉尘含量过大。另外,目前肉牛养殖多为舍饲育肥,牛舍环境相对封闭,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牛的呼吸作用、排泄物的腐败发酵作用等会导致舍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而影响肉牛的生产力和健康,因此要做好牛舍空气质量的调节工作,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合理饲养密度,这对于封闭式牛舍来说尤其重要。如果有必要可在舍内安装通风换气装置,以加强通风力度。另外,利用生物技术去除牛舍的有害气体已在国外的一些肉牛养殖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其原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将有味的气体转为无味的气体。我国肉牛养殖场可也以尝试使用。

4、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

牛舍内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尤其是温度,对肉牛的影响更为明显。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于肉牛养殖生产来说都非常不利,会使牛的生产力下降,养殖成本升高,严重时甚至还会引发死亡。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牛的食欲减退,使生长和增重速度减慢,而温度过低,则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造成饲料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因此要合理调控好牛舍的温度。研究表明,牛舍内的环境温度在5-21℃之间,肉牛的增重速度最快。所以要做好各季节的温度调节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冬季则要做好保暖御寒的工作。湿度对牛的影响虽然不像温度那么明显,但是如果相对湿度过大,会使牛的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增加,还会促进舍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使牛易患多种疾病,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舍内尘埃量增加,同样对牛不利。如果适宜的相对湿度再加上不适宜的温度,对牛的危害更大,如在高湿低温的环境下牛易患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肉牛舍的最适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70%。M.yZ023.com

5、注意环境卫生的清洁

良好的环境卫生可提高肉牛的舒适度,并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要保持牛场的环境卫生。粪便、污水要及时的清理,并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运到指定的地点堆放。每天都要清扫牛舍,并定期进行消毒。注意牛舍内料槽、水槽和其他清洁工作。另外,还要注意饲草饲料的卫生,在饲喂前要清除里面的尘土等杂物,饮水也要清洁、无异物、无异味。牛舍和运动场要保持清洁、干燥以及光照充足。

肉牛养殖场科学管理环境卫生
规模化养牛场防控苍蝇的根本方法是环境防治。这要求保持环境卫生状况良好,使之不利于卵、幼虫及成虫生存或不再吸引雌蝇产卵,清除苍蝇孳生场所。良好的环境是搞好养殖的第一要素,在建设规模养殖场时不但要求畜舍能够防雨防湿,还应特别考虑具备防虫防病的功能。因此,要选择地势高燥向南的坡址,地面平坦稍有坡度,合理布局畜舍,全面考虑粪尿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搞好卫生环境
首先,应搞好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其次,及时清除养殖舍内粪尿,做到日产日清,并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粪便干燥,做到及时拉走或堆积发酵处理。经常清洗食槽、水槽、填平积水和洼地,排水用暗沟,贮粪场远离居民区和养殖舍。畜舍内冲洗后,要将水扫净,加强通风,使舍内地面迅速干燥;及时铲除圈舍周围的杂草等,定期用石灰乳涂刷场舍内外墙壁,在墙四周边角撒上生石灰。搞好环境卫生可以减少苍蝇采食和排卵的机会,同时可有效降低虫卵孵化率,减少幼虫产生的数量,继而降低苍蝇密度。
粪便处理再利用
近年来,畜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而数量不断增加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所产生的粪污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头600公斤重成年牛,一昼夜排粪量约30公斤,占日采食量的70%左右,一昼夜排尿量约22公斤,占饮水量的30%左右,是家畜中排粪、排尿量最多的。彻底防控苍蝇的办法是从杀灭虫卵开始,具体是将每天产出的粪便定期用塑料布或土覆盖(必须盖严防止漏气),靠密封发酵产生的生物热杀死虫卵或幼虫,隔断苍蝇繁殖途径,把苍蝇灭杀在成蝇之前。严格控制粪便暴露时间和暴露面积,使苍蝇卵、幼虫、成虫没有充分的发育时间和场所,既可消灭苍蝇虫卵,又可腐熟粪便提高肥效,可谓一举两得,但采用此法一定要注意严禁蝇蛆逃出粪堆。现在我国许多高端肉牛规模化养殖场,在建场之初就充分考虑采用循环经济,建设沼气发酵灌(池),利用粪便发酵生产沼气、发电、生产绿色有机肥等,采取环境友好的策略,达到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控制牛舍湿度
苍蝇卵在相对湿度35%以上才能孵化成幼虫,最佳孵化相对湿度为70%,所以,保持栏舍干燥是控制苍蝇繁殖最好的办法。使用饮水槽时,水槽的水位不要太高,保持有2.0厘米深的长流水水位即可,以防溢出;清洁饮水槽时要小心,以免溢水;饮水器漏水要立即更换,并把漏水处理干净;饮水槽出水口应用胶管套上,把流出的水引入水沟流到舍外。冲洗畜舍时要及时清扫积水,打开门窗,加强通风,使舍内地面迅速干燥。
绿化养殖场所
在牛舍周围大面积植树种花,种植有防蝇杀蝇作用的植物如石竹、夹竹桃、柿树及苦参、鱼藤、黄荆、辣蓼、曼陀罗等,可有效防控苍蝇。现今我国许多高端肉牛养殖场均采用这种绿色养殖方式,将牛舍建在树海花丛之中。
化学杀虫剂灵活运用
化学杀虫剂可以快速杀灭苍蝇,但不是控制苍蝇的标准方法。经常使用的杀成虫剂有多种:有机氯类,如三氯杀虫酯;有机磷类,如倍硫磷(乳剂、可湿性粉剂)、马拉硫磷(乳剂、可湿性粉剂);氨基甲酸酯类;拟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混合;拟菊酯类,如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杀成虫剂的施药方法有以下几种:1.在蝇类停留面施药。宜选择具残效、促杀作用的杀虫剂,喷刷在室内1米以上的墙、屋顶。一般吸水性强的表面使用低浓度大用量药剂,多次喷刷;吸水性差的表面则按高浓度低用量的原则进行施药。当苍蝇爬行或栖息在杀虫剂处理过的表面时,接触吸收杀虫剂中毒而死亡,如0.3%~0.5%的敌敌畏、5%高效氯氰菊酯等。2.空间喷洒。应用杀虫气雾剂,使苍蝇直接沾着药剂雾粒而中毒死亡,适用于快速杀灭蝇类。如5%杀虫净悬浮剂、6%灭得优杀虫油、5%卫害净悬浮剂、0.2%马拉硫磷乳剂、0.2%杀螟松乳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等。3.制作毒蝇绳(条索)。利用家蝇在室内喜欢停留在绳索悬挂物上的习性,将棉绳、麻绳等浸泡在有机磷或长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待绳索吸饱药液后取出晾干,裁成1米~2米长度,悬挂在栏舍等处的屋顶或天花板上,距地面2米~2.5米,每10米放2条~3条。4.投毒饵。投放毒饵是简便、经济、速效、易行的蝇类防治方法,除混合食物性饵料的毒饵外,还有液体毒饵、粘胶毒饵、颗粒毒饵等,可用于不同的场合。5.添加在饲料中。环丙氨嗪(又称灭蝇胺)是一种高效昆虫生长调节剂,可添加在饲料中,对双翅目昆虫幼虫有杀灭作用,尤其对在粪便中繁殖的几种常见苍蝇幼虫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可在苍蝇成虫以前将其杀灭。对场舍外,定期使用高效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按1∶200加水(15天处理1次),4.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按1∶100加水(10左右天处理1次),喷洒于圈舍外墙壁、排粪池、污水沟、水塘、杂物堆放处,使蝇、蛆、蚊虫无孳生地;在栏舍内外及其周围环境积水处放置杀虫药,如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氰戊菊酯溶液等,可杀灭绝大部分苍蝇幼虫,大大减少舍外苍蝇数量。应注意的是,在选用化学方法防治苍蝇时,要选用无毒或是毒性较小的药剂,既能有效杀灭苍蝇,又确保肉牛正常生长发育。

相关推荐

规模化肉羊养殖场环境控制的几个要点


环境对于肉羊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好羊舍环境的控制工作。目前肉羊养殖多为舍饲模式,羊舍的环境对于羊群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粉尘、微生物及有害气体等,要采取措施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肉羊养殖场环境控制的几个要点。

1、温度的控制

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肉羊的生产性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生产水平下降,严重时还要危及到羊的健康和生命。温度过低,羊采食的饲料大部分用于维持体温,而用于生长发育的则相对减少,引起肉羊掉膘,造成饲料的浪费,有时还会导致羊冻伤;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采食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停止采食,导致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增重。所以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尤其重要。

羊舍温度的控制日的是克服大自然季节温度的影响,使舍内始终保持符合肉羊生长发育和增重的适宜温度范围。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羊的生理特点是耐寒但怕热,因此在养殖生产中要采取措施来消除或者缓解高温对羊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羊舍的选址和布局要合理,以组织好羊舍的通风,目的是将舍内产生热能通过通风来增加舍内外空气的交流,从而达到降温的日的。在羊场以及羊舍四周种植绿化带,以起到遮阳和吸收热量的作用,减少太阳辐射。当炎热季节,环境温度过高时,单纯的通风和遮阳并不能起到有效的降温作用,此时为了缓解高温对羊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则需要采取制冷降温措施,如在舍内安装风机,设置湿帘等。黑龙江地区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在寒冷的冬季还要做好防寒保温的T作,如果羊场和羊舍设计合理,基本上可以利用羊体自身产热来保持适宜的温度,但是对于羔羊来说,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凶此在寒冷季节还要采取措施实行保暖,在入冬前要做好御寒措施,包括封门、封窗、以及修补漏洞。另外还可在舍内铺上垫草。

2、湿度的控制

羊舍内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羊体热的散发,一般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湿度对羊体热的影响较为微小,但是不良的相对湿度会加剧高温或者低温对羊的危害。羊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散热更加的困难,引起羊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各项机能失调,最后发生死亡。而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羊易患感冒、关节炎等各类疾病。另外,潮湿的环境还会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与繁殖,使羊易患寄生虫病等。羊较喜欢干燥的空气环境,这样对健康有利,凶此要尽可能的避免羊舍出现高湿的现象,切实的做好防潮T作。

建场时要科学选址,羊场要建在地势高燥的地方,羊舍的地面要设防潮层,做好羊舍的保温工作,避免水气凝结,舍内在打扫和降温时尽量的减少用水量,舍内的粪尿和污水要及时的清除,避免在舍内大量积存,做好舍内通风换气的T作,及时将舍内的水气排出。舍内的垫草垫料要勤换,可有效的防止舍内潮湿。

3、通风换气

羊舍内的通风换气T作对羊的健康影响较大,在任何季节都不可忽略通风换气的重要性。在炎热的夏季,通风换气有利于散热,因此炎热季节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必要时使用机械通风可有效的降低温度,在寒冷季节为了保温羊舍内易出现有害气体浓度升高的现象,适当的通风可以将舍内污浊的气体排ILI,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对羊群有利。对于自然通风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在舍内安装风扇、风机等强制通风的设施。

4、空气中粉尘和微生物的控制

羊舍内的粉尘主要是由打扫、加工饲料、喂料、刷拭和翻动垫草等产生的,粉尘对羊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灰尘会与羊体表的皮脂腺分泌物、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在一起,最后黏结在皮肤上,引起皮肤发痒、发炎,同时还会堵塞汗腺管道,使皮肤的散热功能下降,引起体热调节能力被破坏。另外,粉尘还引起起羊患结膜炎、使鼻腔、气管、支气管等受到机械性刺激,如果粉尘中含有病原微生物还会使羊感染疾病。凶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羊舍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羊舍内的微生物会附着在空气中的粉尘以及羊咳嗽、呜叫时喷出的飞沫上,从而经由羊的呼吸道对羊体造成感染,使其患病,所以需做好舍内消毒工作,这是杀灭微生物的最佳措施,同时还要保持羊舍良好的通风换气,预防疾病的发生。

5、羊舍中有害气体的控制

封闭式羊舍如果在排气设施不良,或者使用不当时常出现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浓度过高的现象,对羊群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封闭式的舍饲养殖模式下要重视有害气体的控制工作。凶氨及硫化氢主要的来源就是粪尿,凶此要及时的清除粪尿,保持羊舍内空气新鲜,在羊舍内铺设垫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有害气体,但是要注意勤换。另外要加强通风换气,将舍内有害气体及时的排出。

无公害蛋鸭场的环境控制


蛋鸭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参考温度:1周龄内30~32℃,2周龄至4周龄每周降低2~3C。若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和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时间1周龄内保持为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减到14小时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天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场区环境控制
空气质量主要受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过程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排入大气而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飞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颗粒大小分为飘尘(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蛋鸭场的空气环境分3个区域:缓冲区(指场区周边向外延伸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场区(指运动场和水场区域)和舍区(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它们的指标都要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要求。
鸭舍的空气环境控制主要指控制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受鸭舍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养鸭过程自身产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时,必须保证鸭舍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
控制和消除鸭舍的有害气体。基本思路是杜绝或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害气体一旦产生则应设法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在鸭舍内的溢出量。②加强通风换气,把鸭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舍外。③在鸭的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活菌制剂,减少粪便中有害气体的产生量。
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基本思路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颗粒物一旦产生则要尽量消除。具体方法如下:①进行加工饲料、取暖和清理卫生等各项活动时要尽量减少灰尘、烟尘等颗粒物的产生.因为病原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空气颗粒物的表面,有些颗粒物还能引起部分蛋鸭过敏。②进行鸭舍除尘,方法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③在鸭场周围及其运动场进行绿化造林。树木不仅吸附尘土,而且能够降低鸭场整个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

无公害养鸭蛋鸭场的环境控制


蛋鸭场的产地环境是影响鸭蛋产品质量的基础因素,是实现蛋鸭无公害生产的必备条件。产地环境主要包括空气、水源、土质、建筑材料和生产用具等,实现无公害生产所要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本文将对如何控制无公害蛋鸭场环境控制进行阐述。
一、鸭场外部环境的基本要求
要使蛋鸭达到无公害生产的标准,必须正确选址,认真考察周边环境,所处位置应该达到以下条件:周围3千米范围内没有大型化工厂、矿场、畜牧场和屠宰场等;距离公路干线、村镇居民点1千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力方便。此外,最好选择通风透气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块,土壤最好为自净能力强的砂壤土。
二、鸭场内部环境的基本要求
鸭场内部布局合理,利于防止疫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1.饲料生产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养殖区、粪污堆积处理区分开,中间设隔离墙或绿化带,粪污堆积处理区与养殖区的距离应不少于150米。
2.污道和净道分开,即运送饲料和清理粪便的道路分开,不能交叉。
3.养殖区内,种鸭舍、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成鸭舍之间应分开,并保持适当距离,彼此相距15米以上。
4.鸭舍的布局一般为:消毒更衣室成鸭舍育成鸭舍育雏鸭舍,育雏鸭舍在主风向的上风头。
5.鸭舍、运动场、水场组成一个完整的鸭生活单元(或称养殖单元),面积的大致比例是1∶3∶2,运动场要有15~30的坡度。
三、蛋鸭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参考温度为:1周龄内30~32℃,2~4周龄每周降低2~3℃。若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和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时间1周龄内保持为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减到14小时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天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四、场区环境控制
空气质量主要受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或动物活动过程以及自然现象产生,排入大气而对人类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飞灰,以及附在其上的病原微生物,按其颗粒大小分为飘尘(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蛋鸭场的空气环境分3个区域:缓冲区(指场区周边向外延伸500米范围内的区域)、场区(指运动场和水场区域)和舍区(内)。空气污染物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标准状态)、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等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等的指标,都要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的要求。
鸭舍的空气环境控制主要指控制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一方面受鸭舍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养鸭过程自身产生的污染。在控制和消除污染的同时,必须保证鸭舍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
1.控制和消除鸭舍的有害气体。基本思路是杜绝或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有害气体一旦产生则应设法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具体方法如下:①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在鸭舍内的溢出量。②加强通风换气,把鸭舍内的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舍外。③在鸭的饲料中加入益生素类活菌制剂,减少粪便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量。
2.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基本思路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颗粒物一旦产生则尽量消除。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工饲料、取暖和清理卫生等各项活动尽量减少灰尘、烟尘等颗粒物的产生,因为病原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空气颗粒物的表面,有些颗粒物还能引起部分蛋鸭过敏。②进行鸭舍除尘,方法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③在鸭场周围及其运动场进行绿化造林。树木不仅吸附尘土,而且能够降低鸭场整个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氧气量。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邮编:276400)

牛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及防疫要求 牛场环境效果如何控制


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牛场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废水已成为一些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建立奶牛养殖场环境保护、粪便处理和资源利用系统工程,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及防疫要求牛场环境效果如何控制。

1、环境卫生的管理

1.1场区卫生

饲牛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卫生管理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卫生检查计划,其中应该包括检查的时间及项目,一旦确实之后就应该严格的执行并且要求有相应的工作记录,便于日后查验和自我工作总结。临近及场内的道路、庭院也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场内的地面状况良好,排水沟也要始终保持通畅状态,避免出现淤泥蓄积的情况,此外还要妥善的将场内的废弃物处理掉。每周对粪尿池进行1次清理工作,避免环境被污染。每周都应该对牛舍周围的环境,包括运动场在内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可以采用火碱或者是生石灰,对于牛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可以每个月都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牛场的大门口和牛舍人口消毒池每天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通常可以采用火碱或煤酚溶液并且每天都要进行更换。

1.2粪便处理

牛粪在实际生产中属于植物生产的良好肥料,因为牛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物,临床中只要对牛群粪便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之后就能成为非常不错的有机肥料。生产中对于粪便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高温堆肥法,营造的环境属于好气发酵的,适宜于大量的微生物进行繁殖,然后将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无机物和腐殖质。在进行堆肥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50~70℃的高温,能够杀死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从而就能够达到无害化处理,得到优质的肥料。

牛粪还能够生产沼气,因为牛粪便中的粗纤维含量比较多,在收集粪便的过程中还会适当的混入垫料、牛毛、饲料残渣和沙砾等物质,主要是因为生产管理水平还是处于比较有限的水平,可能粪便中也会混入麻绳头、塑料布等大量杂物,所以为了避免影响原料分解率和产气率的提高,就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之后再放入粪便发酵池,这样也能够避免管路发生堵塞。采取厌氧发酵的方式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杀灭效果,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供燃料和发电照明使用,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而且清洁无污染。产气后的渣汁含有较高的磷、硫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同样也是鱼塘饵料和猪饲料的良好提供,生产中应该注意加以利用。

1.3尿液及污水处理

牛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尿液和生产污水,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处理就会对牛场的周围环境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实际生产中应该强化牛场的饲养管理措施,对于用水冲洗牛粪要加以限制,并且应该适当的建立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这样能够减少污水的产生量。还可以通过污水多级沉淀和固液分离的方法以减少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此外,还应该针对牛场排放的污水采取必要合理的处理操作。

牛场污水的处理通常可以分为两级或者三级处理两种方式。其中两级处理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二级处理)。如果是排人卫生要求较高的水体要进行处理的时候,就必须要采取三级处理的方式。

2、防疫要求

2..1牛场卫生的总体要求

牛群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受到牛场的环境卫生及病原体污染程度的影响,所以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将场内的杂草、污水、粪便等杂物及时的清除干净,还要采取定期的消毒措施,以确保牛场的卫生状况良好,更加适宜牛群生活。牛体的刷拭也同样不容忽视,加强牛体的卫生清洁,但是牛场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也同样要受到重视,比如在饲养员上下班时必须更换工作服和鞋。还要控制牛场内的土质和水源,确保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维持牛群的机体健康。

2..2防疫制度

牛场一旦根据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场的相关卫生防疫规程,就一定要在生产中严格的按照要求执行。保证牛健康并且提高产量的意义重大,所以牛场应该一直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卫生防疫原则,规模化养牛场应该更加重视卫生防疫原则,牛场中一旦出现某种疫病的流行,如果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得当,必将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牛场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并且掌握相应的传染病流行规律,加强控制预防的主动性,这样能够减少传染病在牛场中的流行,减少损失。

牛场制定的一般的防疫消毒应该不断的完善。牛场采取消毒措施,其目的主要是消灭牛体表面、设备器具及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将其传播途径予以切断,同时对于疫病的发生或蔓延给予阻断,此外主要目的是保证奶牛的健康并且维持正常的生产状况。

牛场环境效果如何控制
奶牛业的生产效益不仅取决于奶牛科学的饲养管理,还取决于奶牛的饲养环境。本文所说的环境是针对集约化养牛场的封闭式牛舍内环境,是指牛周围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空气质量等。牛舍的环境控制是在建设或改建及牛舍使用时要充分考虑的各种措施,用这些措施消除和减缓自然因素对牛饲养中的不利影响,保证牛只的健康,预防疾病,降低饲养成本,从而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益等。
1牛场的建设
1.1场址选择
1.1.1规划依据牛场的建设要依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和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向导等来规划场址。
1.1.2卫生防疫牛场的卫生防疫要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并得到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部门审查同意。要与交通要道、工厂及住宅区保持500~1000m以上的距离,并在居民区的下风向,以防牛场有害气体和污水等对居民的侵害,以利防疫及环境卫生。
1.1.3地势地形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口处,要求开阔整齐,方形最为理想。
1.1.4水电条件牛场用水量很大,要有清洁而充足的水源,以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现在牛场清粪等都需要电,因此,牛场要建在水电供应方便的地方。
1.1.5交通通讯牛场每天都有大量的粪便和饲料的进出。因此,牛场的位置应选择在距离农田和放牧地较近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的牛场要有专用道路与主公路相连接,供电及通讯电缆也需同时考虑。
1.2牛场的配套设施牛场的配套设施有运动场和凉棚、乳品处理间、饲料库、干草棚及草库、青贮窖或青贮池、人工受精室、防疫设施、兽医室和病牛舍、粪场及贮尿污水池、牛场绿化等。
2牛场环境的控制

对牛场的环境进行调控其目的就是为牛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牛的利用价值,来满足人民生活和轻工业原料上日益增长的需要。
2.1湿度
2.1.1牛舍的水气来源牛舍的水气来源一是由大气带入的水分,占舍内空气总水气量的5%~10%;二是牛体排出的水分,约占55%;三是地面、粪尿、污湿的垫料等蒸发的水分,占10%~35%。2.1.2对奶牛的影响一般温度条件下,空气湿度对奶牛的热调节没有影响;高温、高湿的环境,奶牛的散热更困难,机体会感觉更热;低温、高湿的环境,散热量明显增加,机体会感觉更冷。2.1.3适宜湿度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来说,50%~70%的相对湿度是比较适宜的,规定的最高限度是成年牛舍、育成牛舍为85%,犊牛舍、分娩室、公牛舍为75%。
2.1.4调控方法牛舍的湿度主要由通风和洒水来调节,可以在牛舍安装通风设备、喷雾设备等来调节舍内的湿度。
2.2温度
2.2.1牛舍温度来源封闭式牛舍具有特殊的舍内环境。舍内空气的热量小部分由舍外空气和阳光辐射带来,大部分来自牛体的散热。
2.2.2适宜的温度牛舍最理想的舍温应该是在动物的等热区和临界温度之间,这时牛的生产力、饲料利用率和抗病能力都较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可达到最佳状态,成年奶牛舍内的适宜温度是5~21℃,最佳温度是10~15℃;犊牛舍内的适宜温度是10~24℃,最佳温度是17℃。
2.2.3调控方法牛舍设计中常用的增温措施包括加大采光面积、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采用、采光天棚的设置、牛舍墙与天棚的保温隔热设计等。

养过程中,可采用暖风机、热风炉、地火龙等设施,条件好的牛场也可采用空调机。此外,还可采用挡风、日粮调整、加热饮用水、铺设褥草等措施。牛舍降温一般采用强力通风设备、洒水设备、空调设备等。在饲养过程中,一般采用强力通风、洒水和遮阳等措施来降低温度。此外,还可采用湿帘、饮冷水、日粮调整等措施来降低舍内温度。
2.3光照牛舍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奶牛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对奶牛的生理机能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牛舍的采光方法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采光,二是人工采光。
2.3.1自然采光法牛舍的自然采光是温度调节的重要手段。牛舍的采光系数应在1:10~1:12之间。
2.3.2人工采光法人工照明不仅适用于无窗牛舍,自然采光牛舍为补充光照和夜间照明也需安装人工照明设备。人工照明的光源主要有白炽灯和荧光灯两种。牛舍内应保持16~18h/d的光照时间,并且要保证足够的光照强度,白炽灯为30lx,荧光灯为75lx。
2.4通风的调节牛舍通风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过多的水气、热量、有害气体、尘埃和细菌等。通风量的确定可根据舍内外的温度差、湿度差、换气量及牛只数量来计算。可以在舍内安装通风设备等来调节通风。
2.5有害气体及灰尘
2.5.1来源及种类在封闭式牛舍,由于牛的呼吸、排泄及污物的腐败分解会产生一些对人、畜有害的气体,常见和危害较大的是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由采食、活动及空气流通产生的尘埃。
2.5.2危害这些气体对牛的危害是很大的,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降低,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可造成牛只死亡。
2.5.3有害气体的清除在牛舍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通风及排水系统、清粪方式及设备、粪尿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综合考虑;也可通过日粮的合理配置,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及时清除粪尿,保持舍内干燥,合理组织通风换气,使用垫料和吸附剂来改善。
2.6其他牛舍的环境控制还包括排水及粪尿的清除,垫草的使用,牛舍的消毒及防虫、灭鼠等措施。这些措施也可改善牛舍的卫生环境,提高牛的生产力,预防疾病,从而提高牛的饲养效益。

3牛场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牛场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牛粪尿、污水、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一次性使用的畜牧兽医器械及其包装物等。对其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废弃物不能随意弃置,使恶臭远逸,蚊蝇漫飞;也不可弃置于土壤、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酿成公害,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合理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在场内解决。
3.1牛场粪便的处理途径
3.1.1粪便还田,农牧结合牛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可形成稳定的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肥力。粪便还田是牛粪便处理最主要的方法,其还田主要有三种方式:(1)粪尿直接还田;(2)粪便耗氧堆肥后还田;(3)制作生物有机肥。
3.1.2生产沼气,开发能源沼气生产是通过生物技术方法,利用厌氧细菌(主要是甲烷菌)对奶牛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利用奶牛粪便生产沼气,粪便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粪便排放造成的污染,同时,沼气取代原煤,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3.1.3用作饲料资源奶牛粪便中含有许多营养元素和大量的有机质、维生素K、维生素B2等。因此奶牛粪便经过一定的处理加工,可以作为畜禽日粮的组成加以利用。利用方法主要有青贮法和干燥法等。
3.1.4用作培养基料还可以利用奶牛粪便作培养基料,如培养食用菌(蘑菇等)单细胞生物、蚯蚓、蝇蛆等。
3.2牛场的污水处理与利用规模化牛场废水主要来源于牛每天产生的大量尿液和各类牛舍的清洗废水。污水处理一般采用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3.2.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固液分离、沉淀、过滤等将污水中残粪渣、杂草等固体物质分离出来,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浓度。
3.2.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主要是牛场废水由管道排入污水池或氧化塘,经厌氧发酵处理后,罐车喷灌农田或回用冲洗牛舍。
4奶牛养殖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4.1提高环保意识,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现象。
4.2依据减量化原则,采用最佳粪污处理技术规模化牛场应积极推行干清粪工艺,使用固液分离技术,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固体粪便易采用好氧发酵处理方法,减少厌氧产生的恶臭。污水处理优先采用自然生物处理法,投资较少,运行费用低。
4.3技术开发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政府对环保企业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积极开发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变废为宝,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商品有机肥、饲料加工等循环经济项目,提高奶牛粪尿的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4.4加强牛场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规模化牛场规模化牛场、养牛小区有利于先进的粪尿处理设备和技术的推广采用。集中数量、集中区域养殖,实现人畜分离,不仅可提供优质安全食品,改善饲养环境,还能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加大规模化牛场和养牛小区的建设是养殖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规模化养殖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走兼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之路。
5小结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和技术,环境投入有限,治理技术也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决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在经济发展中抓好环境保护,将畜牧业的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杜绝临渴挖井,要既注重发展养殖业,壮大企业经济,又要珍惜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经济建设、环境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同步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