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的养蟹经: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


由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雌蟹相对于雄蟹性成熟较早。且市场消费规律一般是中秋国庆双节起开始有雌蟹少量上市(此处指常州地区),此时河蟹价格处于“尝鲜价”,相对较高,而本地雄蟹上市要到11月中下旬。武进区前黄镇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瞅准了这个商机,大胆创新养殖模式,在河蟹雌雄分养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养殖模式,进行了“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1.塘口情况
试验塘口面积15亩,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埂坡比1∶2.5,池深1.8米,池底平整,淤泥厚约20xx的精心管理,该池塘亩均效益达万元以上(具体数字此处不做详述)。
通过分析可见该方法是一个精细耕作、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它的目标瞄准了本地区河蟹消费的市场规律,有效规避了河蟹后期市场价格难以把控的问题。此外,该模式通过套养青虾,一方面有效规避了河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带来的养殖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套养青虾于4月下旬即开始捕捞销售,加快了资金回笼的速度,从一定程度上也可解决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
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朱晓荣

相关推荐

春季河蟹养殖户放养蟹苗应注意些什么?



1.放养密度要合理:
河蟹放养密度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和规格。密度合理,则发育整齐、增重倍数大;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则发育慢、增重倍数小、上市规格小。所以,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塘的条件和饲养的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正确的放养密度,以池塘精养为例,希望当年养成上市,成蟹出塘规格是150克以上,一般“扣蟹”亩放养量600~800只,规格在50~80只/斤;如果要求成蟹出塘规格是125~150克,如果蟹种规格是每斤100~160只,应每亩放蟹种800~120xx养成上市,一般“豆蟹”亩放养量:5000~7000只(规格在7000~10000只/斤)。可视池塘环境及苗种质量,在上述放养量的基础上±10~20xx后放养,水温较高,水草易繁殖,青苔不易滋生。水温达到10℃时放养,则生长快,成活率高。
2.防·抗应激:
为了预防蟹苗入池后引起应激死亡或成活率低,须提前做好防抗应激工作。
①水质检测:放苗入池前,检测放养池的水质条件(水温≥10℃、pH在7.5~8.5之间、溶氧≥4mg/L、亚硝酸盐≤0.05mg/L、氨氮≤0.3mg/L、余氯≤0.01mg/L))及饵料生物的数量。尽可能使放养池与育苗池的水质条件保持一致(要求盐度相差不超过5度,pH值不超过0.3,温差不超过3℃)。
②解毒抗应激:由于水源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放苗前解毒和抗应激非常必要,在放苗前1天全池泼洒解毒超爽(1瓶用5亩),在放苗前5小时按4~5亩全池泼洒纳米氧、护苗露各1瓶;苗期按上述方法每7~10天用1次,能有效提高苗的成活率,减少发病机率。
③放苗时间:宜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尽可能避开暴风雨天气。如果放苗后5天内有暴风雨,应按3~4亩泼洒降解灵、应激宁各1包。放苗时,应将运抵的蟹苗连箱浸入池水后浸泡2~3分钟即提出水面静置,或用池水喷淋后静置5~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再在池面上风处把蟹苗连箱沉在水面,任其自行游入池中,或将蟹苗均匀放在蟹池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切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放养时操作要轻,使蟹种在池内均匀分布,以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和成活率。放苗时,水位应在0.8米以上,起到保水温的作用,同时避免河蟹打洞,pH值在8.5左右,水温在蟹苗的适应范围内。进水应用60目筛绢网布过滤,以免野杂鱼及敌害生物随水而入。
④肥水不好不放苗:肥水为蟹苗提供天然饵料和隐蔽场所,提供舒适环境,减少蟹苗上岸及因天气突变给蟹苗带来的应激死亡。
⑤加强蜕壳期管理:扣蟹的第一、二次蜕壳决定了河蟹养殖的成活率,所以,应特别重视扣蟹第一、二次蜕壳的管理。蜕壳高峰期应按3~5亩用纳米氧1瓶+特力钙1包混成糊状泡30分钟再加水全池泼洒,及时补钙、补能量、增氧,预防蜕壳难、蜕壳不遂及蜕壳后遗症。
合陈王老板:20xx拿的苗质量不理想,接受建议用新噬菌皇泡苗,放苗前用护苗露全池泼洒,苗平安下水。同批拿苗的几个养户都出现了死苗、上岸的现象,天天晚上和早晨都在塘口捡死苗。王老板却说:“我在放苗后巡塘一切正常,晚上可以安心睡大觉。”
现在螃蟹越来越难养,蟹苗死亡率过高,四月份补苗的较多,实践证明:用新噬菌皇泡苗,用护苗露抗应激的蟹苗晚上基本没有上岸现象。

河蟹养殖户如何把好养蟹最后一关



河蟹养殖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受恶劣气候(暴雨、大水、高温)影响,很多养殖户都反应今年的池塘情况比往年都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受水灾影响的区域,越到后期草越少、蓝藻越多,损伤也就越大,高温时节水质恶化严重,河蟹频繁缺氧、上岸,这也导致了到了末期(最后一壳)部分河蟹体质严重下降,营养及能量储备不足,导致蜕壳不遂及蜕壳期大量伤亡现象出现。
进入白露后,气温稍降,大部分地区的河蟹即将或者已经开始蜕最后一壳(部分密度低的区域甚至快结束了),由于今年产量明显比去年低,价格走势较高,因此必须保证河蟹顺利蜕好最后一壳,同时要及时防控后期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把好养殖最后一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白露及秋风阶段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蜕好最后一壳
目前大部分螃蟹都在蜕第五或者第六壳,蜕完后河蟹逐渐成熟、规格基本定型,而今年高温期的影响较大,部分螃蟹在7、8月份已经处于半昏迷、缺氧、慢性中毒、摄食少营养不良等不良状态,再加上突然温度下降后造成的应激,导致最近池塘伤亡突然增多,尤其是一些软壳蟹和拉脚蟹,都是由于体质未恢复而应激性蜕壳所致。因此,在最后一壳蜕壳前,建议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加快河蟹体质恢复和积累能量。同时高温期为了降温而保持较高水位的塘口,此时要把水位适当降低,没草的池子及时移点水花生或其他水生植物,温度不高中午可开2个小时左右增氧机,晚上蜕壳时少开,可备点增氧颗粒应急,防止缺氧。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草烂得多的塘口建议每隔星期使用一次卫底(2亩/袋)+蛭菌110(2亩/瓶),分开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菌和毒素滋生,营造良好的蜕壳环境。
水草衰败是影响最后一壳的重要原因
2、防控纤毛虫
养殖越到后期池塘的有机物蓄积越多,随着温度的降低,水中纤毛虫(主要是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开始大量滋生,附着于河蟹甲壳、附肢、及鳃等部位,造成河蟹行为异常(蹭草、上岸不下水、扒底泥导致水混等)、影响呼吸及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继发为烂鳃、水肿、蜕壳不遂等病症。当出现轻微纤毛虫附着症状时,一般不用刻意杀,保持水质清爽,水浓稠的建议大量换水,降低有机物含量及刺激螃蟹蜕壳,若纤毛虫附着严重,可视水质情况使用药物处理(注意溶氧、刺激)然后换水解毒。后期建议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纤毛虫属于环境型寄生虫,喜欢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草烂水浓有机物高的塘口建议每个星期使用一次FS活力菌(2亩/袋)+底福康(4亩/袋),及时分解水中过多有机物,保持水体透明度,外源水好经常换水(蜕壳期不换)从源头上防控纤毛虫病。
3、长膘增肥
螃蟹最后一壳也是最重要的一壳,直接决定了规格和产量,因此要增加后期饵料蛋白含量,促进长膘增肥。池塘环境好的建议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同时使用金维安+肝舒康拌料内服,提高食欲,强化营养,同时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储存能量,尤其是后期准备囤螃蟹的塘口,经常使用可有效提高螃蟹后期的耐受力,减少营养性损伤。投喂小鱼的塘口可用蛭菌110浸泡再喂,减少细菌滋生。水环境不好的建议以商品料为主,定期换水改底,保证吃食稳定。
有机物过高易发纤毛虫和缺氧
4、昼夜温差、环境应激
进入9月,温度较高温期下降明显,特别是晚上,昼夜温差很大,易造成河蟹应激,导致应激性蜕壳。河蟹处于应激状态下食欲骤减,大量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就导致部分伤亡。建议进入白露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外泼和内服,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高温期处理过蓝藻及倒藻、草烂的塘口建议及时换水,然后以一星期用一次卫底,同时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提高水体的缓冲性,增强水体“抗应激”能力,另外保持水草覆盖率和水体适当肥度可有效防控河蟹应激反应,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