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养殖黄鳝的朋友要把好底质关和水质关


初养黄鳝者要把握好黄鳝养殖池的地质关和水质管理观,减少环境危害带来的养殖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初养黄鳝时对地质和水质的管理方法。

1、底质关

初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好、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秆:中型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秆,再铺20厘米左右厚的油菜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秆或高梁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平方米撒0.5千克);中层是供黄鳝穴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厘米;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厘米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2、水质关

水质要好,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春、秋每3~5天换水1次,夏天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只可换去1/4~1/2,且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的时间以中午为好,最好是在有阳光的时候换。换水的同时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质好的表现为黄鳝吃食时会发出“吱吱”声。池内水位要依水温、季节、天气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6~25厘米范围之内,原则是低温时浅、高温时适当加深。


相关推荐

黄鳝养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关




其二是把好消毒关;其三是把好管理关。下面将常见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肠炎病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按“四定”投饵,不投喂腐败变质饲料,防止饥饱无度。定期用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2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每50千克病缮用大蒜头500克、食盐250克捣烂拌饵投喂,连用3天~6天。

腐皮病防治

鳝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用1克/立方米~1.2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在鳝鱼池里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蛤蟆),已发病的鳝鱼池,可用1只~2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系于绳上,在池中往返拖几次,2日~3日即有明显好转。

赤皮病防治

捕捞、运输、放养操作细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定期换水、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用1克/立方米~1.2克/立方米漂白粉泼洒,连用3天。用金霉素每毫升0.25个单位浸浴病鳝。

萎瘪病防治

同一鳝鱼池规格整齐,防止争食。放养密度适宜,密度过大,应及时分池。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丰富,投均匀,满足鳝鱼摄食生长。

水霉病防治

鳝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捕捞、运输、放养操作细致,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用30克/升~50克/升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患病鳝鱼5分钟~10分钟。

毛细线虫病防治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每50千克鳝鱼用90%晶体敌百虫5克~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6天。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根皮(16∶5∶3∶5)中草药合剂,按每50千克鳝鱼用药290克,加3倍的水煎煮至原水量的1/1,取药汁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用药6天。

棘头虫病防治

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或将池水排干,暴晒,杀死中间寄主,切断传播途径。用90%晶体敌百虫每50千克鳝鱼5克~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6天,同时用0.5克/立方米~0.7克/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春季养殖河蟹要把好三关



清塘消毒关新开池塘要做好除碱和水草移栽工作,可用石灰清塘消毒或用药物直接消毒。老池塘除每亩投生石灰75公斤外,还需用药物消毒1-2次。蟹种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下池,杜绝苗种带病下池。消毒药物应同时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
蜕壳安全关河蟹越冬后的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应将蜕壳死亡率控制在2%-3%。冬前或冬后放养的扣蟹,当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即开始吃食、生长,并进行越冬后的第一次蜕壳。第一次蜕壳不顺利,会损失20%左右的蟹种。在河蟹越冬后开始吃食时,可用精饵加百奥蜕壳素连喂5-10天,并用一次纤虫必克,促使河蟹顺利蜕壳。
水位调节关即将进入高温期时,蟹池应及时加足水位。加水时,如果外河水质不好,加足水后立即用一次外用药调节水质;如果池塘水质不好,需先排出2/3的老池水,用1-2次外用药净化改良水质后,再引进水质好的外河水。药物可用百奥水质调控剂、速康B型和纤虫必克等。

盛夏高温季节黄鳝养殖要把五道关



盛夏来临,水产养殖业进入了关键季节。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投喂量的加大,鱼病和水质变化也要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夏天黄鳝的养殖要严把以下五关:

一、温度关:夏季气温最高可达35℃~42℃,黄鳝对高温的最大适应限度不超过38℃。降温措施有三点:一是荫棚降温,即在成鳝池正上方人工搭设荫棚。荫棚搭设可借助池边植物(如扁豆、丝瓜)的藤蔓或直接用稻草帘等覆盖物构成,但覆盖物不宜过密,既可起到遮阳的作用,又可保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二是水生植物辅助降温,多与荫棚降温一同使用。在成鳝池水面上投放适量浮游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借助植物体遮阳,注意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不要超过池水面的1/2;三是换水调温,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当气温达到38℃以上时,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另一种是采取终日微流水进出,此法降温效果最好。

二、饵料投喂关:一是保持饵料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动物性饵料一定要新鲜,切忌投喂变质饲料;二要注意饵料的质量,要多选用动物性高蛋白饵料,如蚯蚓、黄粉虫、蝇蛆等;三要掌握好投饵量,每日投喂标准以当日黄鳝吃完为宜,如遇恶劣天气,黄鳝摄食量减少,应及时捞除剩余饵料,以防剩饵料腐烂污染水质。

三、池水酸碱度关:夏季成鳝池的水质的PH值应严控在7~7.8之间最佳,如果池水长时间呈现酸性,可在池内泼洒生石灰水调节。如果水质碱性长时间偏大时,可以适当泼洒些醋精或肥水来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

四、防逃关:夏季,当天气突然变化,会使池水中黄鳝感到不适,黄鳝焦躁不安,此时最容易逃跑,特别是在夜间发生外逃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雷雨季节,要经常检查水位深浅,池壁和池底有无裂缝以及排水孔的网罩是否完好,及时排除隐患,堵断外逃的出路。

五、浮头关:在天气闷热,阴雨天或傍晚遇雷阵雨,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早晚巡池时发现黄鳝群集水面,散乱浮动,受惊则跳动,说明池水严重缺氧,必须采取措施迅速处理。对轻度浮头,可及时注入新水增加水体溶氧;夏季和初秋易出现暗浮头,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容易发生泛塘死亡,要仔细观察,一经发现要立即注水预防;对因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要减少投饵,捞出饵料残渣,从速注入新水。注意加注新水不宜在傍晚进行,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

除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疾病预防。

疾病防治:

(1)“感冒”病。由于注入新水时与原来的水温差过大所致。只要调好水温,使之稳定,就可防治本病。

(2)毛细线虫病。寄生于鳝鱼体内,使鱼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每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0.1克,拌入饲料内投喂,连续6天,即可.

(3)梅花斑病。鳝体多处有黄豆大小的梅花斑状溃烂点。可通过外消内服的方法治愈。

(4)黄鳝网箱养殖因密度较大,当饲料投放不足时会相互咬伤而使感染霉菌,在体表生长“白毛”,病鱼食欲不振而死亡。治疗方法是用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泼洒。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不但可避免这一现象,即使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鳝种规格差异较大时,也不会发生相互残食现象。

(5)网箱养殖中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能投喂变质的饲料,网箱中部分剩余的腐烂发臭的饲料应及时清除,否则易引发肠炎病。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呋喃类或大蒜内服。饲料投放前应洗净并经20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3分钟,再用清水淋洗后方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5%以上,且以蛆蚓浆为诱铒并经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需内用药和外用药消毒结合治疗。预防方法:鳝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具体方法是100千克水中加50毫升水产苗种消毒剂浸洗30分钟,或用8%含碘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放人清水中暂养1小时,再经清水洗一遍后即可放入箱中。

另外,应经常对水体进行消毒。消毒可用生石灰,用量15~20千克每亩水面,也可用漂白粉,用量1毫克/升;或用二氧化氯,碘制剂等高效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使用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草料喂草鱼把好四关


草鱼从幼鱼体长5厘米起就开始吃草,体重250克以上的草鱼,每条每天的食草量可以达到125~180克。因此,在选用草料喂草鱼时,要把好以下四关:

1、减少水生水草的投喂

据试验观察,草鱼吃15公斤陆生水草就可以长1公斤肉,而吃60~80公斤水生水草才能长1公斤肉。因此,在陆生水草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少喂或不喂水生水草。

2、多投喂鲜嫩草料

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易被消化,草鱼摄食鲜嫩草料,能使草鱼长得快,少生病,亦可减少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投喂草鱼的草料,应尽量选用鲜嫩草料。草料的种类,应是平行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草鱼厌食的网状脉的团叶草料。以投喂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牧草和采集的野生长叶嫩草为好。平时,还要对草鱼吃草的情况进行观察,草鱼喜食的草类应多投喂,以满足草鱼生长发育的需要。

3、投喂方法要得当

对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等具体情况调整投喂量。要严禁投喂存放过久和霉烂变质的草料,避免草鱼感染疾病。

4、按鱼类口径大小不同投喂不同的草料

草鱼在幼鱼阶段口径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小浮萍、莎莎草等草料,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龄增大,口径也逐渐增大,便可过渡到投喂常规鲜嫩草料。

关岭猪


关岭猪(Guanlingpig)主产于贵州省中南部地区,中心产区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根据产地不同,分为关岭猪、宗地猪、摆金猪、牙舟猪、柿花猪、牛场猪、五花猪、岩脚猪、高坡猪和平寨猪十个类群,均属同种异名,统称为关岭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关岭猪的中心产区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771978年经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普查队调查,关岭猪还广泛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治州和贵阳市,是贵州省中南部山区分布较广的地方猪种。紫云县的宗地、惠水县摆金、平塘县牙舟、麻江县柿花、贞丰县牛场、织金县五花、六枝县岩脚、贵阳市花溪区高坡和开阳县的平寨等乡镇均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关岭猪产区位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贵州高原,海拔一般800~1500m,最低370m、最高1850m,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16.9℃,最低气温15.4℃;无霜期长达311天。雨量充沛,雨季明显,年降水量1348mm,相对湿度70%以上。日照少,年平均日照时数1346h,属于全国低日照区。产区内河流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有黄棕壤、黄壤、棕黄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豌豆、蚕豆、大豆等,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牧草种类繁多、生长茂盛,为关岭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来源。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关岭猪饲养历史悠久,产区布依、苗、汉、水、瑶、仡佬各族劳动人民,世代都有养猪的传统习惯。历史上该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贫困,当地群众素以饲养母猪、繁殖仔猪出售为主要副业。大量猪源、猪种通过产区内的八大牲畜集散市场相互交流。由于分布地域连片,血缘关系密切,产地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相近,形成了体型外貌、性能较一致的关岭猪。

20世纪80年代前,关岭猪仅满足当地群众自宰自食,农户一年的食油与肉食主要靠杀年猪和加工成腊肉等肉制品来解决。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5年贵州省畜牧局调查,产区有关岭猪约10万头。20世纪50年代后,贵州省引入苏白猪、长白猪等外来良种猪开展经济杂交,导致地方猪种数量锐减,关岭猪中心产区也受到严重冲击。1990年调查,中心产区关岭县花嘎乡仅有纯种关岭猪231头,六枝特区的安乐、归宗乡仅有14头。之后开始重视保种工作,至1995年关岭猪产区存栏数为5.39万头。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78年猪种资源调查时,产区存栏关岭猪约200万头,繁殖母猪在7万头以上。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形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关岭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头略粗重,嘴长适中,额部有菱形皱纹、额心有旋毛,耳中等大、下垂。体躯较宽深,背腰较宽,腹大下垂,肋骨7对。母猪背腰微凹,乳头5~6对,经产母猪腹部触地。臀部较丰满、略倾斜。四肢粗短,多卧系。被毛以黑色为主,鬃毛为黑色,肤色为紫黑色;额心、腹部、四肢下部及尾尖为白色,即有六白特征。

2.体重和体尺2006年贵州省普查,安顺市畜牧局、关岭县畜牧局等对关岭猪30头成年公猪和50头母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据贵州六枝特区种猪场1997年报道和1978年贵州省普查,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公猪多在2~3月龄时配种,由于初配年龄早、利用过度,加之饲养管理较差,普遍生长发育不良、体质瘦弱、体躯短小。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农村一些猪场加强了对公猪的饲养管理,初配年龄控制在5~6月龄以后,生长发育状况有所好转,体重和体尺有所增大。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关岭猪性成熟早,公猪40日龄左右开始有爬跨行为,2月龄有配种能力。农村习惯用2~3月龄的小公猪配种,一般配种后即将其阉割育肥,少数公猪利用至0.5岁后阉割育肥。母猪发情征兆明显,一次配种受胎率90%以上。

2008年燕志宏在宗地县对关岭猪调查,母猪平均95日龄初次发情,179日龄初配,239日龄初产。发情周期19.2天,发情持续期3.1天,妊娠期113.8天。《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报告》记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母猪窝产仔数头胎(1163窝)5.4头,二胎(851窝)7.0头,三胎及三胎以上(1865窝)7.81头。关岭猪母猪的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关岭猪育肥性能好,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沉积脂肪力强,肉质好。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农村多用吊架子方式育肥,仔猪2月龄断奶阉割,2~4月龄为小猪阶段,5~8月龄为吊架子阶段,以青粗饲料为主,然后以精料催肥2~4个月,一般周岁体重达70~90kg。国营农牧场多采用一贯育肥法,7~9月龄体重达70~80kg。

20092010年燕志宏等在清镇对关岭猪进了育肥试验,1978年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普查队调查,关岭猪育肥性能见表3。

2006年贵州省猪种资源普查时,燕志宏、楚胜捷和宋汝谋等在关岭县对关岭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2010年5月燕志宏等在贵州大学对关岭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与1978年《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报告》记载的数据比较,屠宰率提高(表4)。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1990年关岭猪已濒临灭绝,后得到各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1993年在贵州六枝特区建立了种畜场,组建了30头母猪、5头公猪的核心群。至1997年向周边地区14个县提供种母猪2152头。关岭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996年贵州六枝特区种畜场对关岭猪进行二元杂交育肥试验。其育肥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均取得较好的杂交效果。1992年贵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用苏白猪与关岭猪进行杂交育肥试验,其平均日增重623.73g,杂种优势率达19.98%。

五、品种评价

关岭猪是优秀的地方猪种,在贵州分布面广、饲养量大,其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沉积脂肪能力强,肉品质好,杂种优质显著等优点。但其生长速度较慢,产仔数偏低,不同类群的关岭猪,个体间差异大,有较大的选育潜力,今后应在保种的基础上,以本品种选育为主,明确选育方向,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

要兔养殖效益好,购种兔须把好五关


由于长途运输的应激反应,新购进的种兔体质普遍下降,抗病力降低。因此,新购种兔最初一段时间内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稍不注意,种兔就容易发病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为以后的生产管理带来隐患。所以,管理好新购进的种兔,就等于为以后的养兔生产开了一个好头。

1.暗光静养。在种兔卸车之后,应立即放入光线暗淡的兔舍内,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光刺激和噪声刺激,以便种兔能够安静地休息,缓解运输途中的应激反应,尽快恢复体力。

2.先饮后喂。在种兔卸车之后,不要急于给其喂料。待种兔休息半小时后,可让其先饮水,饮水之后可开始喂食。一般可饮用5%葡萄糖水或1%食盐水,如果饮用电解多维类(商品兽药)的水效果会更好。为了防止种兔由于抗病力降低而发生疾病,可以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或氟哌酸等,按药物的使用说明添加)。为了防止暴食造成消化道疾病,要严格控制喂食量。第1天的喂食量可占平时喂食量的一半,3天后的喂食量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3.饲料过渡。新购进的种兔最容易患消化道疾病,这与饲料的过渡不当有关。开始喂料时要饲喂从原种兔场带来的饲料,在以后的饲喂中要将从原种兔场带来的饲料按一定的比例同自己配制的饲料混合后再饲喂,以后逐渐过渡到用自己配制的饲料替代原种兔场的饲料。

4.消毒防疫。新购进的种兔应该先隔离观察2~3周。在此期间要密切注意兔群的表现,增加消毒次数。如果种兔注射疫苗(尤其是兔瘟疫苗)的时间较长或没有注射疫苗,应及时补注相应的疫苗。为了预防种兔疥螨病的发生,应在每只种兔的耳朵内滴注1.5%的敌百虫水溶液,并让兔子在此溶液中蘸脚。

5.混群饲养。饲养观察2~3周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将新购进的种兔放入兔群中饲养,并按正常的饲养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对个别病兔或弱兔,可仍留在隔离室内观察治疗。若购进的后备兔体重已达到配种的体重标准,则可以安排其繁殖。(山东王阳)

河蟹养殖朋友们,你蟹塘的水和底质还好吗?


50公分,中期为11.2米水深,后期为80公分。要根据不同塘口情况,草长水也长,用水控制草,保证水草很好的生长
2.对于老塘、肥水较大的塘套养少量的花白鲢,或者定期使用强效底净或者全效底改、黄金益菌素+红糖调水,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水体中过多的有机质和水体浓度。
3.水体PH过高藻类没有活力,草上泥较多,可以第一天使用水博士调节PH,第二天使用优加益生菌+活肥洗泥
4.草长的不来劲,可以定期使用蟹草肥a+强效底净
5.维持藻相平衡、菌相平衡,定期使用黄金益菌素+红糖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使水体更好的自我调控
四、处理过后的水和草实例
第一天使用:强效底净改善底部淤泥
第二天使用:解毒灵降解水中杂质
第三天使用:黄金益菌素+红糖
公众号:北京水世纪(beijingshuishiji)

河蟹养殖户如何把好养蟹最后一关



河蟹养殖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受恶劣气候(暴雨、大水、高温)影响,很多养殖户都反应今年的池塘情况比往年都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受水灾影响的区域,越到后期草越少、蓝藻越多,损伤也就越大,高温时节水质恶化严重,河蟹频繁缺氧、上岸,这也导致了到了末期(最后一壳)部分河蟹体质严重下降,营养及能量储备不足,导致蜕壳不遂及蜕壳期大量伤亡现象出现。
进入白露后,气温稍降,大部分地区的河蟹即将或者已经开始蜕最后一壳(部分密度低的区域甚至快结束了),由于今年产量明显比去年低,价格走势较高,因此必须保证河蟹顺利蜕好最后一壳,同时要及时防控后期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把好养殖最后一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白露及秋风阶段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蜕好最后一壳
目前大部分螃蟹都在蜕第五或者第六壳,蜕完后河蟹逐渐成熟、规格基本定型,而今年高温期的影响较大,部分螃蟹在7、8月份已经处于半昏迷、缺氧、慢性中毒、摄食少营养不良等不良状态,再加上突然温度下降后造成的应激,导致最近池塘伤亡突然增多,尤其是一些软壳蟹和拉脚蟹,都是由于体质未恢复而应激性蜕壳所致。因此,在最后一壳蜕壳前,建议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加快河蟹体质恢复和积累能量。同时高温期为了降温而保持较高水位的塘口,此时要把水位适当降低,没草的池子及时移点水花生或其他水生植物,温度不高中午可开2个小时左右增氧机,晚上蜕壳时少开,可备点增氧颗粒应急,防止缺氧。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草烂得多的塘口建议每隔星期使用一次卫底(2亩/袋)+蛭菌110(2亩/瓶),分开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菌和毒素滋生,营造良好的蜕壳环境。
水草衰败是影响最后一壳的重要原因
2、防控纤毛虫
养殖越到后期池塘的有机物蓄积越多,随着温度的降低,水中纤毛虫(主要是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开始大量滋生,附着于河蟹甲壳、附肢、及鳃等部位,造成河蟹行为异常(蹭草、上岸不下水、扒底泥导致水混等)、影响呼吸及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继发为烂鳃、水肿、蜕壳不遂等病症。当出现轻微纤毛虫附着症状时,一般不用刻意杀,保持水质清爽,水浓稠的建议大量换水,降低有机物含量及刺激螃蟹蜕壳,若纤毛虫附着严重,可视水质情况使用药物处理(注意溶氧、刺激)然后换水解毒。后期建议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纤毛虫属于环境型寄生虫,喜欢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草烂水浓有机物高的塘口建议每个星期使用一次FS活力菌(2亩/袋)+底福康(4亩/袋),及时分解水中过多有机物,保持水体透明度,外源水好经常换水(蜕壳期不换)从源头上防控纤毛虫病。
3、长膘增肥
螃蟹最后一壳也是最重要的一壳,直接决定了规格和产量,因此要增加后期饵料蛋白含量,促进长膘增肥。池塘环境好的建议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同时使用金维安+肝舒康拌料内服,提高食欲,强化营养,同时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储存能量,尤其是后期准备囤螃蟹的塘口,经常使用可有效提高螃蟹后期的耐受力,减少营养性损伤。投喂小鱼的塘口可用蛭菌110浸泡再喂,减少细菌滋生。水环境不好的建议以商品料为主,定期换水改底,保证吃食稳定。
有机物过高易发纤毛虫和缺氧
4、昼夜温差、环境应激
进入9月,温度较高温期下降明显,特别是晚上,昼夜温差很大,易造成河蟹应激,导致应激性蜕壳。河蟹处于应激状态下食欲骤减,大量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就导致部分伤亡。建议进入白露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外泼和内服,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高温期处理过蓝藻及倒藻、草烂的塘口建议及时换水,然后以一星期用一次卫底,同时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提高水体的缓冲性,增强水体“抗应激”能力,另外保持水草覆盖率和水体适当肥度可有效防控河蟹应激反应,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

高效养鱼应该注意的七关


一、鱼种放养关。

坚持早、密、混、好四字诀。早就是鱼种早放养,因地制宜改春放为冬放。密就是合理密放,成鱼池鱼种一般精养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2000尾左右。混就是科学搭配鱼种,实行老口鱼种小规格、仔口鱼种大规格、同一种鱼大小套养的放养方式。好就是鱼种质量好。放养时应做到不清池、不消毒不放养,鱼种不消毒不放养,有病有伤的鱼种不放养。

要因塘制宜选择主养鱼类,凡是塘水较清而饲料充裕的,可选以草鱼、鲤、罗非鱼为主;凡是塘水的绿色浓或养鱼者有廉价有机肥的,可选以鲢为主。一般情况草鱼、鲤、罗非鱼食物链短,只要饲料充足、水质良好、管理得当,就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商品规格,而且鱼的质量好、价格高、好销售,经济效益较好。

养鱼时要注意鱼种的规格。要想春放秋(或冬)捕,草鱼、鲢、鳙鱼种的规格不能小于15厘米。若放养15-21厘米的鱼种,到捕时每尾能长到0.5-0.75千克,这是上市最佳的商品鱼规格。罗非鱼宜单养或主养,这种鱼食性广、肉味好、生长快、消耗饲料少,是一个好品种。

二、鱼病预防关。

高效养鱼要以防为主搞好四消(鱼种、水体、工具、食场或食台消毒)、二防(防污染、防泛塘)、一改造(养鱼池的整修改造、除险加固),采取生态防病和药物防治相结合,控制鱼病发生和蔓延。

防病一般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75-100千克,制成石灰rǔ全池泼洒;鱼种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3-5分钟。投喂的草要新鲜、洗净,要搞好食场卫生与消毒,严禁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应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以保障鱼健康成长。

三、轮捕轮放关。

商品鱼上市做到淡季市场抓个早,旺季市场抓个决,后期市场抓个好。通过适时的轮捕轮放.促使养殖生产进入市场机制,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供销一体化。加快资金周转,适时调整池鱼密度,使产量同步增长,提高成鱼养殖效益。

四、高效养鱼水质管理关。

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使池水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春季水温低,池水转肥慢.可采取浅水增温法,即将池水控制在1~2米的低水位;夏秋季节水温高,池水变化大,采取勤加水、勤换水、勤施肥、勤泼石灰水的四勤管理措施,保持水深在2.5米左右,透明度为25~35厘米。

五、饲料投喂关。

本着两头精、中间青、前期促、中间足、后期不可缩的投饵原则和四定(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四看(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摄食、活动情况)的投饲技术。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松香串叶草等优质青绿饲料,增加颗粒饲料投喂比例,优化饲料结构。在饲养周期的全过程使鱼吃鲜、吃匀、吃饱、吃好,以降低物耗,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快速生长。同时坚持早开食、迟停食。鱼种放养后即适量投喂饲料,冬季如天气好时仍少量投饵,尽量延长鱼类生长期,提高产量和效益。

六、放养密度关。

一般每0.067公顷产量要达到150-250千克,需投放鱼种300-600尾;0.067公顷产量要达到250-400千克,需投放鱼种600-1200尾;0.067公顷产量要达到400-1000千克,需投放鱼种1200-2000尾。适当的放养密度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密度过大,虽产量不低,但难以达到商品鱼规格,鱼的质次价低。密度过小,将影响产量,也即影响经济效益。

七、高效养鱼施肥关

施肥是夺取养鱼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养鱼施肥是为了补充水中的营养盐类及有机物质,主要是促进以浮游生物为主的各种饵料生物的繁殖,满足鱼类的摄食需求,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在我国养殖的鱼类中,植物食性的种类较多,因而施肥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广大养殖户应根据稻田、池塘、水库的不同养殖环境,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以确保鱼类增产。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04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