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黄鳝大王的致富传奇


这种像蛇一样蠕动着的软体鱼类叫做黄鳝,又叫长鱼。黄鳝营养价值很高,我国民间流传着“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的说法。

四川省资阳市科协主席吴宗文:“黄鳝现在市场情况越来越好,因为它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特别是黄鳝的肝脏的维生素A,是牛肉的700倍,吃了眼睛可以更加明亮。”

长期以来,市场上卖的黄鳝都是人们在野外捕捉的野生黄鳝,它很难进行人工繁育饲养,一度成为水产养殖的禁区。

四川省简阳市市民刘翠兰:“黄鳝养不活,我大儿媳妇的兄弟养黄鳝赔了几千元钱。”

四川省乐至县响水村村民马贵全:“因为黄鳝吃的东西,还有它的病虫害这些你根本不懂,不好养。”

在四川省的简阳市,有一位普通的农民却打破了黄鳝不能人工繁育饲养的神话。他就是被人们称为西部黄鳝养殖大王的王太新,他创建的黄鳝生态养殖场,年创产值近百万元。那么,王太新是怎样创造出这个奇迹的呢?

王太新的老家---四川省乐至县,水资源丰富,是野生黄鳝的盛产地,每年的春、夏、秋三季的农闲时期,到水田和河塘里捕捉野生的黄鳝来卖钱,成为许多村民增加收入的一个主要渠道。

但到了冬季,黄鳝钻进洞穴内冬眠,河水也凉了,就很少再有人捕捉黄鳝。市场出现了空缺,这个时候的黄鳝价格比原来贵了几倍,特别是春节期间,黄鳝更是成了紧俏货。

水产品经销商王忠华:“100克以上的黄鳝到冬天的话能达到50块钱一公斤甚至60块钱一公斤。”

王太新:“夏天的时候一公斤黄鳝才3块钱左右,这个差价这么大,如果是能够把野生黄鳝存放起来,这个利润就高了,这个就是一个赚钱的门路了。”

季节差价的诱惑,让正在响水村当村委会文书的王太新动了心。1996年夏天,他从捕捉黄鳝的村民手里以3元钱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了100多公斤野生黄鳝,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在家里寄养起来,想等到春节期间卖个好价钱。

王太新:“书上的方法就是自己挖了一个坑,四面铺上塑料布,就这样就把黄鳝放到里面去。里面又胡乱地放了一些水草,就是水生植物那些在里面。”

然而,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令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

王太新:“扒开一看,看到好多草下面都有死的黄鳝,看那样子可能当时已经死了一半多了。”

王太新的妻子陈雪花:“损失了就是300多块钱吧。当时我们家几十块钱对我们都挺重要的,因为农村挺穷,一个月9块钱,他当时的职位就是村文书。”

王太新:“虽然说花两三百块钱,但是那时候已经是两头肥猪的钱了。”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不甘失败的王太新又陆陆续续地收购了300多斤野生黄鳝进行寄养,最终的结果让他彻底失望。

四川省乐至县响水村村民马贵全:“黄鳝放进去到最后,里面一根都没有了,死了,跑了。”

四川省资阳市科协主席研究员吴宗文:“坑小了,黄鳝密度大,缺氧就窒息死亡,死亡过后蛋白质变性就腐烂分解了就没有黄鳝了。”

1997年春季的一天,王太新和村干部一起到村民家走访的时候,遇到了黄鳝捕捉能手陈治光。令王太新感到奇怪的是,陈治光捕捉的野生黄鳝却能够寄养存活。

王太新:“当时我看到他用的那个桶和那个盆里面装了一些泥,他给我看,他说你看那个黄鳝没死,它这个都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四川省乐至县响水村村民陈治光:“铺20公分厚的泥巴,铺一层,再丢一层水莲花,就保持了黄鳝储存一年,储存12个月。”

王太新回到家后,再次收购了20多公斤野生黄鳝,尝试着按村民陈治光的方法进行寄养。没想到,寄养了2个多月,黄鳝一条都没有死。

尽管黄鳝的数量不多,但毕竟寄养成功了。王太新看到了希望,决定要大干一场,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家里养着的两头大肥猪卖了,并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收购寄养了1000多公斤野生黄鳝。

王太新的妻子陈雪花:“当时我反对他搞的时候,他这样说,我不相信我搞不成功,他说你看飞机都能飞上天,为什么我黄鳝养不成功他说。”

王太新:“这样存放到冬季卖,这样就真的赚到钱了。”

一次王太新就赚了两万多元钱,这让他惊喜不已。1999年5月,他辞掉村委会文书的职务,专门寄养野生黄鳝。而这个时候,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在当地,能够寄养野生黄鳝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季节差价的巨大诱惑,冬天也有人开始捕捉野生黄鳝,村民逮黄鳝的方法除了手逮和笼捉,也采用了电捕,甚至有人下药逮黄鳝。冬季市场上的野生黄鳝越来越多,价格也由原来的一公斤50多元钱降到了14元钱左右。

王太新:“如果自己再储存野生黄鳝,储存的时候它重量再减轻一点,死一点,那这样算起来基本就没多少钱赚了。”

在这之前,王太新只是把春、夏、秋三个季节收购的野生黄鳝寄养储存到冬天,卖个高价。仅仅保证黄鳝成活就行,因为没有刻意喂养,冬季卖的时候,不但没有长,而且还会减轻重量。

如果把收购的小鳝鱼苗养成大的商品鳝鱼,再到冬季来卖,利润一样很高。2001年5月,王太新投资16万元钱,在隶属资阳市的简阳市郊区租赁了一块5亩左右的场地,修了100多个10平方米大小的黄鳝养殖水泥池子,建起了黄鳝养殖场。

记者:“这个池子里的浮萍它的密度什么样的合适,什么样的不合适?”

王太新:“一般的像这种,它只要有空隙的这一种,黄鳝能够从中伸头出来都无所谓,像这一种太密了,黄鳝伸头不方便了,所以这种浮萍就把它捞掉了。”

尽管王太新精心呵护,2001年他养殖的第一批黄鳝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一天,王太新给黄鳝喂食的时候,发现养殖池里有一些死黄鳝,细心察看,更让他大吃一惊。

王太新:“有的黄鳝就出现全身发红呀,或者出现肛门红肿呀这些,出现这些病状了。”

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王太新初步判定,黄鳝可能是生病了。他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购买了一些给无鳞鱼类治病的药物。可是,药物洒下之后,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王太新:“有的看着严重一点的黄鳝用了药,有的轻了一点没用药,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用了药的黄鳝还不如那个没有用药的黄鳝,用药的还死得快一些。”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村子里寄养的时候,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养殖场里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很快,王太新发现是野生黄鳝苗收购的问题,村民不同的捕捉方法,对黄鳝造成了创伤。

王太新:“比如说用手捉的吧,上面它就有明显的伤痕,就是用手掐了,有那个印,然后像这种,一般就是它这个外表,看着伤痕不明显的,就是一般是电击的。”

四川省乐至县响水村村民马贵均:“我们全是电捕的黄鳝他收的我们的黄鳝。”

四川省资阳市科协主席研究员吴宗文:“电打的黄鳝打昏了没打死,小黄鳝就可以把它捉来养。”

从此,王太新只收购没有受伤的野生鳝鱼养殖。不久,他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黄鳝的生长速度很慢。野生黄鳝有吃饱一顿,几天都不吃食的习性,要想让黄鳝长得快,就必须让它多吃食。

王太新:“平时出来吃食的黄鳝不多,我们是不是有的黄鳝还不知道吃这个东西,所以说我们就想到在这个水草当中进行遍撒,这样所有的黄鳝都吸引它到时间出来吃食。”

没想到,王太新尝试着用遍洒活食的方法,还真起了作用。

王太新:“第一次撒出去以后,一般10来分钟可以听到稀稀拉拉的,吃食的声音,那么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驯化以后,撒下去5分钟之内就可以听到比较密集的声音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之后,王太新饲喂的黄鳝可以定时定量了。2002年秋天,王太新又投资50多万元,在黄鳝养殖场的附近租赁了7亩地,建起了第二养殖场,专门养殖活体饵料---蚯蚓和苍蝇。用蝇蛆配合着蚯蚓饲喂黄鳝,不仅满足了活体饲料的需要,而且还减少了饲喂黄鳝的成本。

王太新:“蚯蚓一公斤要1块钱左右的成本,蝇蛆只要0.5元钱左右的成本就可以搞定了。”

2004年初春,王太新在书上看到介绍在深水中用网箱养殖黄鳝的消息,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把水泥池子里的泥土清理出来,尝试着用无土的方法养殖黄鳝。因为担心黄鳝没地方隐藏,就往池子里放了一些瓦片、竹筒以及废轮胎,作为黄鳝的藏身之处。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种做法却招来了一场灾祸。

陈治虎是王太新聘请的黄鳝养殖场的场长,每天早上陈治虎都要到养殖池观察黄鳝的生长情况。实行无土养殖黄鳝的第十天早上,陈治虎却发现养殖池里的黄鳝有些异常。

黄鳝养殖场场长陈治虎:“把这个竹筒拿起来看的时候,这个黄鳝在竹筒里面钻的很紧,它一根接着一根,想把它拿出来也拿不出来,它一个竹筒里面有七八斤,六七斤的黄鳝不等。”

陈治虎赶紧把这种情况告诉了王太新,王太新仔细地察看之后,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王太新:“一个竹筒里面多的可能有10多斤吧,当时拿起来抖,抖都抖不出来,然后抖出来发现有的都已经生病了或者有的都死了。”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后来王太新了解到,黄鳝有喜欢聚边和隐藏的习性,而且遇到可隐藏的洞穴,就拼命地往里钻。因为挤压摩擦,黄鳝体表的粘液就会脱落。

王太新:“它的身体表面分泌的黏液在水中发酵,产生高温,这样温度上升,引起它不适应,出现死亡。”

王太新把养殖池里的瓦片、竹筒等遮挡物全部清理出来,为了挡住太阳光的强烈照射,用遮阳网解决了问题。

王太新养殖的是大规格黄鳝,最大的有300多克。目前,他的养殖场扩展到了150多个养殖池,每年可养殖4吨多商品黄鳝,除了冬季小批量地投放本地市场外,平时主要销售到江苏、浙江和上海一带,并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

现在,王太新已经成功地繁育出了黄鳝种苗,这是一个难得的突破。黄鳝为雌雄同体,并且具有性别逆转的特性。黄鳝生下来都为雌性,经过三个冬季之后,逐渐变成雄性。

四川省资阳市科协主席研究员吴宗文:“黄鳝一生先是当母亲后当父亲,主要是因为它的卵巢和精巢同时存在。”

王太新:“雌黄鳝和雄黄鳝,它要同时达到

相关知识

定陶滨河:“养鸡大王”的致富故事


吴祥书是定陶县滨河街道办事处有名的“养鸡大王”,家住滨河街道办事处吴河行政村,今年46岁,他从2000年开始养鸡,到现在已有14个年头了。连续多年,吴祥书被评为“致富能手”。

白手起家

14年前的吴祥书,家里一贫如洗,孩子嗷嗷待哺。有一天,孩子生病了,却没有钱看病,抱着孩子,他的泪刷刷往下流。擦干眼泪,他暗下决心,一定得想法富起来,这样穷下去,孩子没出路,家庭没出路。那一夜,吴祥书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了又想,干什么好呢?养鸡行不行?当他把想法告诉妻子时,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说干就干,吴祥书东拼西借了1260元钱,买了300只鸡苗,开始了自己的养鸡生涯,谁知这一养就是14年。

吃得苦中苦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养鸡,没经验、没技术。但吴祥书不怕难,他想,别人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自己也是,只要自己努力,别人能干成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干成。没有经验,他就找高手请教,没有知识,他就节衣缩食省下钱来去书店买书。他白天喂鸡,晚上等孩子睡熟了,再一页一页地看那些养鸡方面的专业书,一点一点地琢磨养鸡技术。

最难的要数卖鸡蛋,那时吴祥书得到邻近的集上去卖,从村里通往附近集市的小路凹凸不平,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一天中午,天气晴朗,吴祥书装了满满两挎篓鸡蛋,骑着自行车带到集市上去卖。就在离集市还有2里地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暴雨,由于没带雨具,浑身被浇个湿透,小路又湿又滑,车子不但没法骑,而且推都推不稳,吴祥书一个趔趄,滑倒在地,车子翻了,鸡蛋打了,吴祥书的泪水和着雨水哗哗流淌……

方得甜上甜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吴祥书始终把这句话当作人生的信条,这句话激励他走出困境,走出了一片艳阳天。通过学习和实践,吴祥书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蛋鸡养殖技术。他的养殖规模也开始从300到500,从500到1000,从1000到20000不断扩大。他卖鸡蛋的工具也由最初的自行车到脚蹬三轮车,由脚蹬三轮车到电动三轮车,由电动三轮车到四轮面包车。通讯工具也由电话到手机,由手机到电脑。吴祥书的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最初的苦涩和泪水也在心底化成了甜蜜。

杨德智:“野猪大王”的致富路


杨德智是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的一名农民党员,初中毕业后就到外省打工学技术,凭着山里人勤劳吃苦、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走出了一条“领头雁”的致富之路。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了年产值超100万的奇新特种猪饲养基地,并带动全村66户230人养殖野猪、黑毛猪,给村里人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子。

谋于心,化于学—“山与城年复又一年”

“记得那年家里喂养了四头黑毛猪,没想到却感染猪肺疫,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被阻断了,徒劳了一整年。”谈起从打工到创业当老板的经历,杨德智感慨万分。“走南闯北,学技术谋创业,一路走来的辛酸苦辣无人能知。”

多年的积累让杨德智对回乡创业充满了信心,很快,他在家乡建起了10亩多的产业基地。“我回乡建产业基地是先解决饲养原料的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资金有限,必须稳扎稳打”杨德智回忆道。产业基地步入正轨后,他又外出跑了好几个省市,学习野猪的饲养技术以及研究市场发展,在他心里早就盘算着野猪饲养的经济账、创业账。“野猪市场价高,虽然饲养周期以及技术要求稍微长点、高点,但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来说,经济效益还是要比饲养普通猪要高很多。”

勤于劳,溶于干—“多少昼夜挑灯流汗”

2011年开始回乡创业时,杨德智与妹夫沈佐新两人一共投入30万元,在雀鸟村建起了野猪养殖场,从最开始的38头野猪到现在年出栏野猪600头、黑毛猪300余头,圈舍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保温产仔室150平方米、存料房100平方米,散放基地120余亩。看着日益壮大的产业,杨德智说道:“脸颊上的汗水和多少昼夜的辛苦,才有今天的成效。”

“勤是井泉水,俭是聚宝盆。”虽然有这么大的产业,但他仍吃住在基地简易平房,白天照料猪仔,晚上接线亮灯砌猪圈和围栏,卯足了劲,边总结边干。

小智慧,带致富—“抱团合作长远发展”

勤劳朴实、踏实苦干的创业精神终于转化成了财富,杨德智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猪大王”。富起来的他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扶持,开始想着带领村里人致富。“村里人想要致富,就必须抱团合作,这样,致富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杨德智将心思放在了合作经济上。“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行业投入大,风险也大,许多农户想干却不敢干,有的想干,却缺少资金。为了打消村里人的顾虑,杨德智带头成立了新科野猪林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奇新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免费给社员发放猪仔、提供技术,并按市场价收购,还经常到农户家中进行养殖指导,手把手教农户猪病防治技术。给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也大大提高了雀鸟村人的养殖积极性和脱贫致富信心。建社至今,带动农户66户,参与社员230人。2015年,雀鸟村出栏黑毛猪1200余头,野猪600余头,实现产值340万元,户均增收5800元。

连城小鸭苗“孵出”致富路 “鸭苗大王”带同行共同致富


邓兴(右)琳看着鸭苗乐开怀

“今年以来,白(鹜)鸭苗供不应求,全年孵化供应鸭苗将达20万羽。”在有着“连白(鹜)鸭第一村”美称的福建连城县北团镇孙台村,兴琳计生家庭农场的5个白(鹜)鸭苗孵化箱全部开动运转,忙着观察鸭蛋孵化情况、为养鸭户挑选母鸭苗的农场主人邓兴琳乐呵呵地说。

孙台村是当年连城白(骛)鸭几乎灭绝时的种质资源留存地,村民孵鸭苗、养连城白(骛)鸭历史悠久。今年40出头的邓兴琳从小耳濡目染,1988年就跟随本村孵鸭苗师傅做学徒,踏入了孵鸭苗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不但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鸭苗大王”,也“孵出”自己的致富路,光孵鸭苗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孵鸭苗关键是温度控制。”邓兴琳如数家珍介绍他的鸭苗经。他最初学孵鸭苗时,全靠手工,每天要用菜油将谷子炒热来给鸭蛋加热保温,不但非常辛苦成本也高。上世纪90年代,掌握了一手孵鸭苗技艺的他到龙岩新罗打工,被当地鸡鸭种苗场聘请为技师。期间,他勤奋好学,摸索学会了电加热孵化鸭苗技术。

2008年,邓兴琳在结婚并有了两个宝贝女儿后,回到家乡自己创业。抓住连城扶持鼓励白(鹜)鸭产业的发展的有力契机,在当地计生、扶贫、人社等部门的小额贴息贷款、创业贴息贷款的支持下,邓兴琳利用自家房子建起了以孵化白(鹜)鸭苗为主的鸭苗厂,并通过不断发展,于前年扩建成拥有5个自动化电孵化箱、10张鸭苗床,年孵化能力达40万只鸭蛋的鸭苗厂。

“种蛋好坏关系着鸭苗的品质。”邓兴琳说,为了保证种蛋质量,他不但自己养了300多只种鸭,还在北团、隔川、塘前等地挑选水质好、环境优的8户连城白(鹜)鸭计生养殖户进行合作,组建兴琳计生家庭农场,不但解决了优质种蛋的来源,还解决了养鸭户1万多羽白(鹜)鸭蛋品销售难题,实现共同致富。

隔川松洋村的黄德金在邓兴琳的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养殖连城白(鹜)鸭的规模就达年出栏2万羽,年收入1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连城白(骛)鸭,我们发展信心更足了。”邓兴琳介绍说,今年连城白(骛)鸭养殖户的积极性高,由于他的鸭苗品质好,向他预订鸭苗养殖户不在少数。为满足养殖户的需要,他准备扩大规模提升孵化能力。

网箱养殖黄鳝走上致富路



在鄱阳湖周边,当地的农民都会抓野生黄鳝拿到市场上卖,然而到了十二月份由于冬季黄鳝有冬眠的习性,在这个季节想要抓黄鳝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余长进:“黄鳝钻大泥巴里的,你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慢慢找,这个边上要仔细的看了。”

范大明:“这个季节黄鳝是冬眠了,冬眠它不出来了,现在你想搞不是那么容易了。”

2007年元月,记者到鄱阳县采访时看到,在三庙前村,一个叫陆德进的农民在这个季节里,却每天都要卖出2000多斤黄鳝,仅一口池塘就能捞出三四百斤。

记者:“卖到哪里去?”

陆德进:“卖到杭州、上海、温州。”

记者:“今天起了多少斤?”

陆德进:“今天起了几百斤。”

记者:“这边有多少?”

陆德进:“这里大概三四百斤。”

记者:“这个黄鳝价钱怎么样?”

陆德进:“价钱20几元钱一斤,22元钱一斤。”

既然已经过了黄鳝的捕捞季节,那么,陆德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黄鳝上市?

鄱阳县的三庙前乡地处鄱阳湖边,自然环境很适合野生的黄鳝生长,这里的农民都会抓黄鳝拿到市场上卖,每年的五六月份,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黄鳝,在鄱阳县城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往往容易造成集中上市,一斤黄鳝有的时候只卖到了几块钱。

余长进:“捕捉黄鳝的人多了,你也卖,我也卖,那个价钱肯定会低一点,销售不了,没有销路。”

当地的村民想避开上市的高峰卖上好价钱,在野生黄鳝大量繁殖的时候,一些村民抓野生的黄鳝苗放在鱼塘里,开始试着人工养殖,但是都没有成功。

蔡熙凯:“村里面,以前呢,前几年的话,那里用池养的都失败了。”

村民把黄鳝放到鱼塘里,因为鱼塘的塘底是泥土,黄鳝长大钻到了地里不见了,村民们养殖都白费了。

范大明:“因为他们都是放在土里养的,到了成熟就跑了。”

以前三庙前村的陆德进收购村民抓来的黄鳝到市场上卖,2000年,他在市场里卖鳝鱼的时候,一位从湖南来的客商告诉他,可以用网箱养殖黄鳝。

陆德进:“市场上的老板讲的,他讲人家都有那个养的黄鳝,我就跑到湖南,走了湖北,到了安徽,这几年都是这样,哪里技术好,就往哪里跑。”

在外地考察学习到了不少黄鳝网箱养殖的技术,回来以后他在池塘里用网箱试养了五箱的黄鳝,而且效益还非常好。到了第二年,他扩大规模养了20个网箱。

陆德进:“我们这里鄱阳湖这个天然的饵料,小鱼养的这个结果,鲜鱼,鲜度比较好。”

记者:“养黄鳝最关键的是什么?”

陆德进:“主要要苗种好,天气好,下苗种的时间要看住。”

记者:“什么时候下苗种?”

陆德进:“下苗种大概6月份。”

记者:“我们这个苗种是从哪里来的?”

陆德进:“苗种是我本地的,我本地野生的收过来,野生的收过来的。”

在当时的三庙前乡,陆德进独此一家的网箱养殖,让他的黄鳝在当地市场上基本供不应求。20个网箱为陆德进带来了近一万多元的收入。在周围的农户冬天基本上挣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状况令他十分的满足。

然而,陆德进的网箱养殖黄鳝,却让另一个人产生了冲动,这个人就是孙益江。孙益江是三庙前村的村民,做了二十几年的水产生意,正愁冬天的黄鳝价钱好,可是却没有黄鳝收购,这时他听说陆德进在用网箱养殖黄鳝。

孙益江:“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鳝鱼),有点反常,像我们就打听,跟他们求教。”

孙益江凭借市场敏感看到了商机,他盘算着能不能跟陆德进合作经营。

记者:“冬天的黄鳝现在能卖多少钱?”

孙益江:“现在像那个大条一般都是22元左右,那个就是最小最小的不会少于17、18元吧。”

孙益江当时收购当地的黄鳝和其他各种水产卖到全国各地,因此他知道这里野生的黄鳝很受外面市场的欢迎,孙益江之所以要和陆德进合作,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本地的市场。

孙益江:“我们做生意不是在本地竞争,而是在外面竞争,我们主要是在上海扎根下去,在杭州扎根下去,在深圳扎根下去,全国各地我们都要扎根下去。”

鄱阳湖的黄鳝,因为靠近鄱阳湖所以黄鳝的饵料资源相当丰富,养出来的黄鳝品质接近于野生的黄鳝,加上当地有很多野生的黄鳝苗,成本也比别的地方要低很多,做了那么久水产生意的孙益江很明白这里的市场潜力。见到陆德进后,孙益江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想法。

孙益江:“所以我就跟他讲了,我们一起养吧,或者你传授一下,我们也可以养吗。”

陆德进对自己养殖黄鳝十分有信心,可是跟孙益江合作养殖必定会扩大规模,网箱养殖的黄鳝会有多大的市场,他心里没有底。

孙益江:“我就跟他讲在一起,我们是肯定有结合的,那如果他养黄鳝,肯定跟我做生意的人肯定是要连在一起的。”

孙益江告诉陆德进,养殖黄鳝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两个人可以一起搞规模化养殖,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水产生意,销售是不成问题,卖的越多,赚的自然也就更多。

孙益江:“他主要是养黄鳝这个一家,也挣不完那个钱的,一家你养那么多,本身我们这一点点,这个市场上需求量相当大的。”

跟孙益江合作销路就打开了,陆德进觉得凭他们两能闯出更大的市场,还是可行的。

陆德进:“他对黄鳝是很懂的,对黄鳝很懂的,他就是养黄鳝的技术不是怎么懂。”

在2003年,他们在村里承包了一百五十亩的鱼塘,两个人分了两股,合作养了2000多网箱。原来陆德进养殖20个网箱,一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

陆德进:“看投资多大了,如果像这里的话,大概10来万元钱好挣的,这么多的网箱,10来万元钱是好挣的。”

记者:“这边多少个网箱?”

陆德进:“这里600来个网箱。”

每到冬天,陆德进和孙益江天天收获着他们的黄鳝,往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发,三庙前村的村民知道他们用网箱养黄鳝,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益。

余长进一直是抓野生的黄鳝拿到市场上卖,他发现自己抓的那点黄鳝实在是少得可怜。余长进一年抓黄鳝两三百斤,可是他听说养一池却有2000多斤,而且卖得价钱还很高,他就找到了孙益江,说出他想养黄鳝的想法。

余长进:“看孙老板那一方面养的,问他干什么的,他说养黄鳝的,结果找了一下,介绍了一下他几年养黄鳝的经验,觉得这个风险很少,有钱赚。”

三庙前乡的农户开始纷纷养殖,并且扩大规模,有些农户想赶在春节期间卖上好价钱。

范大明:“因为我想放到春节前后卖,那时候价钱还可以好一点。”

余支明:“如果你养下去,一斤可以养到四五斤是不是,你养殖,你可以赚钱也容易一点。”

蔡熙凯:“今年我就扩大规模,养了200多箱。”

今年黄鳝的市场价格都在20元到30元不等,在夏季的黄鳝只能卖到十几元,甚至是几元钱一斤,好的市场价格让三庙前乡五十多户的农户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鳝,养殖面积达到四百多亩。

日本鲭(东海西部种群)洄游


东海西部种群日本鲭的越冬场主要在东海中南部至钓鱼岛。该越冬鱼群受黑潮暖流及其西分支台湾暖流所控制,每年3~6月,性腺发育成熟,并随水温回升,暖流势力增强,进入闽东、浙江近海产卵,产卵盛期4~5月;在闽东、浙江中南部海域形成产卵群体,部分性腺迟成熟的日本鲭继续北上,进入黄、渤海产卵,也有部分产过卵及性未成熟的日本鲭分布在浙江海域索饵。当年生的幼鱼,6~7月分布在浙江沿岸及岛屿周围海域索饵成长。8~10月,随着个体逐渐长大,移向外侧海域索饵。10月以后,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水温下降,暖流向南退缩,分布在浙江近海的鲐鱼移向东海中南部海域越冬。从黄渤海域南下的日本鲭,10~12月经济洲岛西部海域,返回中南部外海越冬。

水产养殖大王苗建生:“水中求财”的领路人


天津宁河县苗庄镇农民苗建生从一个小鱼塘干起,如今拥有了三千多亩养殖水面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园区。他苦心钻研养殖技术,引领三百七十多位农民走上了水产养殖的道路,实现了致富梦想,被人们誉为“水产养殖大王”。

走进宁河县苗庄镇天祥水产责任有限公司,花园式的厂区,布局合理的水产养殖培训中心。宽阔的养殖水面儿波光粼漪,喂料机下鱼欢虾跳,增氧机旋起的团团水花给几千亩水面平添了动感和活力。

据了解,这家公司拥有十万亿尾种苗培育车间、十万吨鱼虾膨化饲料车间,年产四千多吨淡水鱼虾,总收入突破一亿五千万元大关。

公司总经理苗建生说,他和许多创业者一样,成功的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开始养鱼坦白地说,都是传统式开春放苗、秋后出鱼,它是不赚钱的,为啥不赚钱呢,因为秋后大伙统一全出鱼,价格特别低。”

一九九五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热销一时的鲤鱼逐渐失宠,此时的苗建生开始琢磨怎样改变养殖模式,既要缩短养殖周期,又要打好时间差,不能一窝蜂上市。经过近一年的打拼,越挫越勇的苗建生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春天,让他在水产养殖行业捞得了第一桶金。

“后来咱们就养大规格鱼苗,五當五(端午节)出鱼,那时候价格相对就不错了,从普通的传统思维再转成大规格养鱼,赶到出大锅鲤鱼的时候,咱们效益也算可以了。”

要想在变幻莫测的水产养殖行业中闯荡,既需要高深的技术,也有翻船的危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苗建生引进了美国鲈科类等多个新品种,将“老外鱼种”引进自己的鱼塘。“比如现在河鲈了、美国的大口黑鲈了,饭店做的那个清蒸鲈鱼了,还有那个鳕鱼,到咱们这市场上就好卖,人家鱼鳞特别白、特别漂亮。”

宁河县苗庄镇大沙窝村农民孟凡民二零零七年加入到群英水产养殖合作社,在苗建生的资金帮扶和技术指导下,改变养殖管理模式,引进了银雪、叉尾鮰等新品种,结束了“单打独斗”的日子,和合作社社员一起“抱团”养殖致富。

孟凡民说:“过去可以说是散打散杀,从技术、销售各方面一窍不通,到卖鱼季节,贩子有时还压价,效益也不景气。自从加入天祥群英协会(合作社)以后,我们养殖户有了一定的保证,从养殖品种、技术、饲料跟销售这方面我们都不用操心了。”

从小高位截瘫的村民苗建强一九九六年承包了村里的一处坑塘开始养鱼。难题接踵而来,先是苗种、技术,饲料,然后是销售。自从加入了合作社让苗建强重新拾起了信心并取得了收益。“本身我是个残疾人,很多东西自己干不了。现在依托群英合作社,给我的苗种是最好的,价格也相当优惠,在外边卖鱼也不用我们去交涉价格事宜,而且价格比别的要高一点。”

有谁能想到,只读过三年小学的苗建生和天津农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又有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的水产企业,却承担了国家973、863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苗建生说:“咱们现在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四个,这么多年来承接了国家级的项目和天津市的科技项目四十几个,包括最早的863联合国的一个项目,还有现在农委发的金农奖。”

现在的苗建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品种上,先后引进了德国镜鲤、美国加乌鲈等十多个名优品种。加入水产合作社的养殖户腰包鼓了,水产养殖水平也随之提高。苗建生说:“在对渔业未来的发展,实际这个合作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让)老百姓还得赚着钱,鱼的质量还得要过关,那么这个行业才可持续发展。”

二零零三年,天祥公司和天津农学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在苗建生的带领下,天祥公司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创新了武昌鱼活鱼长途运输技术;获得了四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八项国家发明专利奖。二零一四年经市科委批准,公司还组建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苗建生说:“因为引进了很多科技人才、才跟一些大中院校、大中院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水科院合作,完全吸纳了现代中国渔业最高端的技术和吸引力。”

从养殖俏销的鲤鱼、稀缺的武昌鱼,再到德国镜鲤和美国的大口黒鲈,苗建生从一个普通养鱼户到水产养殖技术的“领路人”。他自豪地说:“我们的一些新品种主要是走南方,老品种主要是走东北三省和西北五省。现在咱们销五十几个城市,整个全国市场几乎咱们都有,因为我们是空运一部分、车运一部分,现在车运都是那种自动制冷的那种全自动化。”

二零零七年,天祥公司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天津市群英水产养殖合作社,着力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

苗建生说:“这群英水产合作社真正他起的一个作用,大伙参与管理,而且咱们统一品牌、统一质量,对外边跟咱们合作的商家也好,对咱们信任程度也都提高了。”

苗建生简介

今年四十九岁的苗建生是宁河县苗庄镇大沙窝村人,一九八七年三月,他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正式涉足到水产养殖行业,从一个仅有几十亩水面的小坑塘,到现在拥有三千多亩养殖水面的现代化水产养殖园区,从一位不懂技术、不懂科学、不懂管理的“愣头青”,到现在被人们誉为“水产养殖大王”。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星火科技致富能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诸多光荣称号。

拥有上亿固定资产、年创收入一亿五千万元的天祥水产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建生,他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二零零七年他在本市率先成立了群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三百七十多位农民走上了水产养殖的道路,让零散的养殖户加入到水产养殖合作社,与大伙一起“抱团”取暖,共同致富。他就是农民“水中求财”的领路人——苗建生。

黄鳝养殖-黄鳝苗的培育



1、仔鳝为何要专池培育?
自然界的野生鳝苗成活率低,其主要原因是被敌害吞吃所致,加之环境变化无常。人工培育鳝苗为提高成活率,保证鳝苗的快速生长,因而需要进行专门建池培育。

2、仔鳝苗如何培育?
种鳝产卵10天后,一般鳝苗即会孵出。待鳝苗孵出后,应在5天之内将其捞入培育池进行专池培育。
仔鳝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入池前,应将培育池的水温调整至与原池或运输容器内的水温相近(温差不超过2℃),具体方法在以后的有关资料中有详细介绍。
刚孵出的鳝苗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生活,这期间可不投喂食物。5天以后,其卵黄囊已基本吸收完,此时即可投喂煮熟的鸡蛋黄,最初每3万尾约投喂一个鸡蛋的蛋黄,以后逐步增加,以“吃完不欠,吃饱不剩”为宜。投喂3天以后,即可在蛋黄中加入少量的蚯蚓浆,蚯蚓浆要打细,最初可先按总量的10%加入,以后逐步增加,直至全部投喂蚯蚓,切碎的蚯蚓以黄鳝能顺利吞吃为准,若鳝苗咬住食物在水面旋转,则证明食物过大,可再切细一点,同时在蚯蚓中逐步加入黄粉虫,蚌肉,猪肺等,培育有水蚯蚓(水丝蚓)的,可直接向池内投入水蚯蚓,供幼苗自行取食。
当鳝苗长至体长10厘米以上时,即可按大小分级,并将达到10厘米的鳝苗选出移入育肥池饲养。由于自繁自养野生黄鳝,从产卵孵化到条重50克左右,一般需2-3年,故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仅对自然繁殖作一概略介绍。具体技术将在学员学习或引种时作详细的讲解。

黄鳝的价值



黄鳝的营养价值和极高的保健作用早被人们所认识,更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据医学史料记载,黄鳝药性甘、温,无毒;入脾、肾,补脾益气,除积理血。对腹中冷气、肠鸣及湿痹气、湿热身痒、内外痔漏、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等均具显著疗效和辅助疗效。特别在补充营养、平衡营养、健体强筋、增强抗病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根据美国医药界研究,人类吸收卵磷脂可使人的记忆力提高20%,而黄鳝脂肪中含有极丰富的卵磷脂。1900年10朋东京“国际DHA研究会”上英国麦克图特教授第一次发表了有关鱼类含有丰富的DHA(一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即22碳6烯酸,俗称“脑黄金”),可使人脑联盟、记忆细胞活跃的论点,引起全球性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并获知鳝内中富含DHA的结果。国际上已认定的DHA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有:

1、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可有效地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2、增加血液活性,减缓血液凝固的速率。

3、可有效地减轻人体体内外炎症。

4、可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5、提高大脑功能,防止大脑衰老。

6、胎儿发育的必需营养品,对奠定人脑高智能基础具有重要的潜能作用。

7、可延缓老年人智力因素,防治老年性痴呆。

上海水产大学李淡秋测定,黄鳝肉内不仅含有DHA,还含有较丰富的EPA。这两种物质具有抑制心血管病和抗癌、消炎的稳定功效。

最近,日本铃木平光所著《DHA吃鱼健脑》一书(中文版,农业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中说:黄鳝富含维生素A、B、C、E,特别是维生素A的含量,100克烤鳝片中含有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而100克被誉称为保健上品的牛肉之中仅含40国际单位,猪肉仅含17国际单位。维生素A是增强视力和平衡皮肤代谢功能的重要物质。日本人称“鳝鱼是眼药”,患眼疾的日本人都知道吃鳝肉的好处,日本营养学家还特别提出,夏季日本人维生素摄入量一年中最少,故夏季吃黄鳝可弥补这一不足。

日本人自谓是一个爱吃黄鳝的民族,自古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日本古代著作《万叶集》中记述有诗人大伴家持以《瘦人》为题写的一首歌,大意是“鳝鱼对苦夏人有益,苦夏人请多吃鳝鱼”。日本民间早有“鳝鱼治病有效”之说。日本各地素有三伏天吃烤鳝鱼片的习俗,这与中国“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相一致。这也是为什么黄鳝在日本每年均需大量进口,年耗量达12万多吨的原因。黄鳝治病在我国、日本以及东南亚民间极为普遍,其疗效不得不使医学界刮目相看。例如:一个少女患面部神经麻痹,致使口眼歪斜,到医院治疗3个月之久,疗效不显,极为痛苦;后来请人用鳝血灸治,一周即愈。另有一老者,长达数十年食荤即痢,后饮鳝粉皂甙茶2个月即痊愈等等。

韦述喜:一个入藏老兵养藏香猪的传奇故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效益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逐渐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产业,前景大好。在重庆南川区合溪镇九溪社区的一片山林里,一只只毛色黝黑发亮的猪儿在树下乱窜,奔跑迅捷,野性十足。这些猪儿可不简单,是来自西藏雪域高原的藏香猪!它们是由技术人员以藏猪为母系,本地野猪为父系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其猪肉品质、抗逆性等都优于藏猪,已经着手向相关部门申请注册合溪藏香猪商标。韦述喜满脸骄傲地说。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韦述喜在西藏当兵21年,转业前是某团政委。1997年回到老家后,他拿出复退军人安置费的三分之一,租下村里200多亩坡地发展桑蚕业、生姜、蔬菜,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在南川城里开了家餐馆,终于如期实现了盈利目标。
韦述喜在部队从事后勤军需工作,对藏香猪这个西藏高原上的良种猪所知甚多:这种猪体型小、皮薄,肉质香糯,瘦肉率高,向来被誉为雪域高原之珍。2011年国庆期间,他和妻子去西藏旅行,再次尝到了美味无比的藏香猪肉,大快朵颐之余,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那200多亩山林地闲置多年了,何不试试在林子里养殖藏香猪?这个打算遭到亲朋好友的普遍反对,道理很简单藏香猪品种优良没错,可那是在西藏雪域高原上,()到内地很可能就水土不服。韦述喜生性执拗,仍买下了10头藏香猪仔猪,装在一辆越野车内,不远千里运回到南川。
艰难摸索终有回报
藏香猪是买回来了,但怎么个养法?当地畜牧养殖专家不知道,韦述喜更是两眼一抹黑。为摸清楚这些宝贝的生长规律,他采取了一个笨办法:白天,跟在藏香猪屁股后头跑,观察它们怎样吃草、吃树叶;晚上每隔几个小时便起来给它们测量体温。通过不辞辛劳的不断摸索,韦述喜已基本了解藏香猪的生活习性,掌握了防疫、养殖等技术。藏香猪采用圈舍+野外放养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早上喂黑麦草植物等,然后由猪自己去野外食野菜、野草、野果,晚上适当喂养玉米、大豆、粗粮。一方面,弥补了放养场地的资源不足,另一方面,让猪享受到足够的光照和运动,保证肉的优良品质。喂养的玉米、大豆、黑麦草、蔬菜等都是出自种植基地,做到了粮食的完全绿色。
2012年春节期间,韦述喜杀了两头藏香猪,大宴宾客,请来南川区农委专家、合溪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当地大大小小众多餐馆的老板试吃。几块猪肉下肚,大家不约而同感叹:太美味了!韦述喜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因为长期放养,藏香猪野性十足,能奔善跑,瘦肉率高达60%。更重要的是,这种猪肉质香糯,特别好吃,小规模试养成功后。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今年,韦述喜倾其所有,扩建圈舍近万平米,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合作社+农户带动乡邻共致富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乡父老乡亲走出贫困,共同致富。韦述喜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合作社,以代养共销的合作方式让有诚意的农户养殖,不定期地到各农户家中了解猪的生长状况及手把手传授核心养殖技术,随时把农户招集在一起探讨养殖经验、猪肉市场的发展趋势等等,大家见藏香猪钱景喜人,已有十余户农户在他的带领下养殖藏香猪已超过200头,纯收入50万元以上。
去年,藏香猪小规模上市,顺利售出近百头,出栏价60元/千克,纯收入20万元以上。目前,养殖场内存栏800余头,其中商品藏香猪600多头,按每头售价3500元计算,总价值200多万元。藏香猪的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产仔两次,每次产仔8头左右。现在,养殖场已具规模,并有成批商品活猪、鲜猪肉、猪腊肉、猪腊排等销售,同时有种公猪、种母猪供应。
合作社集藏香猪养殖、繁殖、销售、加工为一体,兼营藏鸡、乌鸡的养殖、繁育、销售。目前整个产品已在重庆打开市场,计划接下来进军全国市场,致力打造合溪藏香猪成为重庆乃至全国的一张绿色养殖名片。
重庆市南川区合溪藏香猪养殖基地电话:15826285278

黄鳝养殖-如何识别黄鳝的雌雄?



据观察,一般野生黄鳝在体长24厘米以下时都是雌性,体长42厘米以上的黄鳝都是雄的,24-42厘米之间的黄鳝有雄的也有雌的。人工养殖的黄鳝由于营养供应充足且品种有异,而出现超乎寻常的体长,故不能依靠以上标准来作大致判定,而应以年龄来作基本判定:一般两年龄以内的都是雌鳝,3年以上的一般都是雄鳝。雌黄鳝头部细小,不隆起,背部是青褐色,没有斑纹花点,有的时候能看见3条平行的褐色素斑;身体两侧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浅,褐色斑点细密而且分布均匀;腹部呈浅黄或淡青色;腹部肌肉较薄,繁殖时节用手握住雌鳝,将腹部朝上,能看见肛门前面肿胀,稍微有点透明;雌鳝不善于跳跃逃逸,性情较温和。雄的黄鳝头部相对较大,稍微鼓起,背部一般由褐色斑点形成3条平等的带状纹,身体两侧沿中线分别可见1行色素带,其余的色素斑点均匀分布;雄的黄鳝腹部呈土黄色,个体大的呈桔红色,腹部朝上,膨胀不明显;解剖腹腔,未成熟的精巢细长,灰白色,表面分布有色素斑点,性成熟的精巢,比原来粗大,表面有形状不一样的黑色素斑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1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