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分析及注意事项


河蟹暂养有两个目的:一是使部分“黄蟹”完全成熟为“绿蟹”;二是待价而售,充分发挥地区、季节差价获得较高利润。但不少养殖户片面追求暂养规模,忽视河蟹暂养技术的提高,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经济损失颇大。
一、死亡原因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需要进入海江交界处的咸淡水区域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体内渗透压过高而亡。
2、河蟹质量差:暂养河蟹规格不同、暂养密度高、暂养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如果暂养蟹中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易造成疾病传染,暂养蟹因发病而死亡;有些养殖户收购河蟹后再进行暂养,由于河蟹离水时间较长,长时间因呼吸作用而使鳃腔与鳃丝受到严重损失,失水过多,导致河蟹大量死亡。
3、暂养环节多:部分暂养户起捕河蟹时,先用封闭型网箱暂养,后来又转入土池中暂养。由于网箱孔目是河蟹攀爬的附着物,密度较高时,容易折断河蟹附肢,有些河蟹会因步足受损丧失保护能力而死亡。
4、生态水平差:有些暂养户仅以防逃为重点,忽略了河蟹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如暂养池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低、无可供河蟹隐蔽的人工巢穴使河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能力大大降低;水位浅导致水质变化快、溶氧低使河蟹频繁上岸,造成体力消耗多;暂养池清淤不力使水体偏酸、暂养蟹抗病能力差;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会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在这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以上原因致使暂养蟹死亡率提高。
5、投饵量不足:水温在4℃以上,河蟹仍会摄食。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部分河蟹蜕壳不隧而亡或因索饵而逃跑。
二、暂养注意事项
1、暂养池的选择。综合考虑到水源、水质、淤泥、水体交换等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微流水附近,淤泥沉积少、水生植物覆盖率在40%以上、僻静处、注排水方便的塘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暂养蟹入池前半个月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既可杀灭病原体,又可提供ca2+,提高pH。
2、暂养蟹的要求。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3、减少暂养环节。最好不要用网箱暂养河蟹,若是暂养时间短,可在箱体四周铺设水花生进行网箱暂养。暂养密度应视暂养条件、管理水平及暂养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掌握在每亩150-200kg;经过长时间运输的河蟹,入池前应逐只进行检查,剔除伤残蟹、垂死蟹、死蟹和病蟹,最好分级分池暂养,以利于捕捞出售。
4、暂养病害防治。在河蟹暂养时,定期泼洒0.5毫克/升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若出现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拒食现象,可用用2毫克/升的土霉素和蟹康宁Ⅱ号拌饵投喂;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可用药物(捕)杀、工具捕杀、人工捕捉等方法除害。
5、暂养管理措施。若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暂养对象选择绿蟹会降低死亡率,因为它们不需完成生殖蜕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河蟹的暂养时间一般以1个半月到2个月为宜,尤其是水体面积小、水质差、水体交换转慢、河蟹暂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暂养时间更应缩短。暂养河蟹入池后必须及时加强科学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保持水质清新,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厘米,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确保河蟹健康上市。

相关知识

黄鳝暂养运输中的死亡原因及对策分析



1、“发烧”缺氧,使黄鳝窒息

所谓“发烧”,是指盛装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标志着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因窒息而死。但是这时体质比较健壮的黄鳝,往往能挤到表层,奋力竖身昂头,直接呼吸空气,因而不会发生死亡。缺乏经验的人常被这种表层假象所蒙蔽,实际上表层以下的黄鳝已经相互纠缠成团,亟待抢救或已经大量死亡。产生“发烧”的原因,是因为黄鳝体表富含黏液,容器内鱼的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时换水,黏液越积越多,在被细菌的分解过程中,能很快地将水中的溶解氧消耗掉,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水温显著升高。所以在贮运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增殖,并及时换水,可以提高成活率。

2、黄鳝受伤引起死亡

用钩捕获的黄鳝,往往会使头部受伤;用破损的篾篓或其他粗糙锋利的容器盛装,会使体表创伤;集中盛放时相互用嘴咬,一般是尾部被咬伤。据统计,这些受伤的黄鳝,在4天的贮存对比中,以头部受伤的成活率最低,只存活5%;体表受伤成活率为17.5%,而在同样条件下,无伤黄鳝的成活率为97.5%。受伤黄鳝,往往受强者的挤压而沉没于容器的底部。所以在暂养和运输时,要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容器要尽量光滑,无破损;密度要适量。

3、水温升高造成死亡

水温的上升能引起黄鳝本身耗氧量的剧增。比如水温在8.5~10℃时,黄鳝平均耗氧量每小时每千克为38.74毫克;在黄鳝最适水温23~25℃时,耗氧量跃增到每小时每千克为326.34毫克;水温上升至30~34℃时,耗氧量剧增到每小时每千克为697.54毫克,这样高的耗氧量,自然极易引起水中缺氧而死鱼。所以,贮运黄鳝最好是春、秋季节,水温在25℃以下;并要定时换水,经常搅拌,保持最适温度。


螃蟹暂养注意事项


一、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施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一般亩养河蟹2000~2500只或200~250公斤。暂养时间:辽蟹1~2个月,中华绒螯蟹2~3个月。
四、加强管理。暂养期间,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饵料应新鲜,不能腐烂变质,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压碎的螺蚬、切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山芋、南瓜等。暂养期间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厘米,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池口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泼洒0.5ppm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痢特灵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暂养期间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泥鳅暂养注意事项


(1)水质和水温暂养泥鳅,不求生长,只为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和减少消耗、防止消瘦。水温以5-10度为适温,暂养泥鳅密度很大,因此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用鱼篓或网箱暂养,就要选择水质清澈,水温较低,有缓流的水域;如果用水缸或水泥池暂养,就要选择井水做水源,而且井水使用前要有一个较长的流程,以曝气增氧。换水时注意温差要小,最大不得超过3度。

(2)暂养时间。暂养目的不同,暂养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若暂养时间长,放养密度就要小,而且中间还要适量投喂些动物性饵料,以防泥鳅体重下降。饵料投喂要均匀,因为在暂养环境中,泥鳅活动不便,若投饵集中,饵料附近的泥鳅则吃得多,容易腹胀,影响肠呼吸,而离饵料较远的泥鳅则吃不上食,容易消瘦。若暂养时间短,就可加大放养密度,只要勤观察,常换水即可。

(3)消毒。暂养泥鳅进人暂养环境前,要用食盐水或孔雀石绿溶液洗浴消毒,以防传染病的发生。

(4)加强管理。暂养泥鳅密度大,要加强管理,勤观察,勤换水,勤清污。发现病、死鳅要及时捞出,看是否是传染病,如果是,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鱼病传染。

河蟹塘套养鳜鱼死亡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镇渔业科技示范户赵耀主反映,他去年河蟹塘套养鳜鱼苗成活率很低,我调查走访了我镇其他河蟹养殖户,发现有不少河蟹养殖户存在类似情况,当然,也有不少河蟹养殖户鳜鱼苗成活率很高。成活率最低的,40亩河蟹塘套养了400尾鳜鱼苗,年终只起捕1尾。最高的,16.2亩塘,放165尾,年终起捕149尾,成活率达90%,差别如此大。经过对全镇河蟹养殖户套养鳜鱼苗前准备工作和套养后管理工作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鳜鱼苗成活率偏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药物清塘不彻底,塘中遗留的野杂鱼,如乌鳢、鲶鱼等凶猛性鱼吞食了鳜鱼苗。
2.进水时,进水管没用密眼网袋过滤,乌鳢等野杂鱼随水入塘。
3.放养的鳜鱼苗种规格偏小或不齐。规格偏小,下塘后,适应环境能力差;规格不齐,存在大吃小。
4.放苗地点水位太浅、离河岸太近或在下风处。放养的苗种在苗种场起苗时,经过多次拉网,已受伤生病。放养后,苗种遂渐消瘦,最终死亡。
5.个别养蟹户放养鳜鱼苗时,装鳜鱼苗的氧气袋没经过温度缓冲,直接放入池塘,氧气袋水体和池塘水体温差大于3℃,导致鳜鱼苗死亡。
6.池塘中鳜鱼苗的饵料鱼严重不足或不适口。池塘中饵料鱼严重不足,部分鳜鱼苗因长时间不能进食,逐渐消瘦,最后饿死;池塘中鳜鱼苗的饵料鱼不适口,如:饵料鱼规格偏大,鳜鱼苗进食后,不能完全吞食,被饵料鱼卡死,饵料鱼规格过于偏大的,鳜鱼苗则无法进食。
7.放苗后,塘中水体严重缺氧,鳜鱼苗因缺氧死亡。
8.塘中水草密度太大或塘中生大量青苔,鳜鱼没有活动空间,有的被青苔缠绕而困死。
9.养殖到中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病害防治,部分鳜鱼病死。
10.为了给塘中鱼蟹治病,用了鳜鱼敏感的药物,鳜鱼被药死。
针对以上因素,提高鳜鱼苗成活率,应当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1.首先要认真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彻底杀死野杂鱼等有害物。要挖出塘底部分淤泥,只保留10~15厘米深度。清塘药物可选用生石灰,亩用120千克,先打干池水,只留5~8厘米深水,生石灰化水后,要趁热泼洒,泼洒后,要用耙子在淤泥中来回拖拉,从而有效杀灭野杂鱼。这样做,是因为部分乌鳢、鲶鱼和鲤鱼会潜伏在淤泥中,尤其会潜伏在下水裤走过的脚塘里。还因为池塘水抽干后,附近池塘水位还较高,在池塘四周底部周围出现微弱渗水流,部分乌鳢等凶猛鱼类得以苟活。如果是种藕塘改养河蟹的,还要先彻底清除藕杆,再用药物清塘。对于底质偏碱性塘口或急于准备放苗塘口,可选用漂白粉清塘,亩用15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前要检查生产日期及包装有无破损,最好检查有效氯。对于新开挖的塘口,也要清塘。尤其是农田开挖的塘口。因为农田中有水渠,或多或少会有野杂鱼留存。药物彻底清塘后,老塘口还要充分晒塘。
2.塘口每一次进水,都有要用密眼网袋过滤。进排水口用塑料网围住,塑料网下端连滑石笼,且和防逃网连成一体,石笼埋入泥下30厘米,并且要夯实。
3.放养的鳜鱼苗种,要求规格在6厘米以上,且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在苗种场起苗时,鳜鱼苗规格不齐的,一定要用网筛筛一下。放养的鳜鱼苗,必须是同一批次的苗,而且要一次性放足。
4.放鳜鱼苗地点应在塘口上风处,离岸1米以上且水位较深,附近没有大量水草。
5.鳜鱼苗放养时,如果氧气袋水体和塘口水体温差大于3℃的,应把氧气袋放在塘里缓冲10~15分钟,等两水体温度相近,再打开氧气袋缓缓放苗。
6.根据各个塘口情况,在清塘后,每亩可放养麦穗鱼0.5~1千克或抱仔青虾0.5~1千克,让其自然产苗,供鳜鱼苗摄食。放鳜鱼苗前,在蟹塘边浅水处观察,发现有适量小鱼苗或小虾苗时,再放养鳜鱼苗。
7.鳜鱼对低溶氧相当敏感,塘中应配备微孔增氧设备,在天气不好,塘中水体溶氧不足时增氧。随着水温不断升高,逐步加深池水,5~7天加新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加新水一次,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中后期,视池水水质状况,每周或每10天换水1/4~1/3。换水时,不可先抽水,然后再加水,这样做,水草暴露在阳光下,易脱水死亡,使水质变坏。从5月份开始,交替用EM菌和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每15~20天一次,使用前和使用后7天不得使用杀菌剂。确保塘口水质清新、溶氧适中。
8.塘中水草覆盖面要小于55%,多出的要及时清除。在高温来临前,要逐步加深池水,并对伊乐藻进行割刈,保留水草底部10~20厘米。水草之间要留2~3米无草区,这样可避免水草过多,造成蟹池缺氧。对于易生青苔的塘口,药物清塘前,可选用硫酸铜,每亩0.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5天后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进水后,放蟹种前7~10天,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15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10~15千克。使水适当变肥,从而抑制青苔生长。对于已经生青苔塘口,青苔覆盖面较大的,可用杀青苔剂和泥土混合,在有青苔的地方撒,用药面积较大的,用药后视水质情况,注意换水增氧,然后再用腐质酸钠。
9.鳜鱼病害主要是爆发性出血病,其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点放在水质调控上。中后期,10~15天用全效底改一次(用量5~8亩/袋),15天左右用生物制剂调水一次,10~15天用碘制剂对水体杀菌消毒一次。鳜鱼病害防治可以和河蟹病害防治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10.在给塘中鱼蟹治病时,要避免用鳜鱼敏感的药物。全池泼洒硫酸铜溶液,要避开高温天气,用药后要注意增氧,视水质情况,可适当换水。

河蟹脱壳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河蟹蜕壳是其生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每蜕一次,就长大一点,如果进行得不顺利,不仅影响生长,还易引起死亡。死亡原因如下:
一、体质弱,蜕壳不遂。河蟹蜕壳时,甲壳硬、体质健壮、体表无伤、胸足齐全的容易蜕壳;反之,体质差、受过伤的即容易引起死亡。
二、水质不适宜。河蟹蜕壳时对水中溶氧要求较高,喜清瘦、无污染的水体,河蟹蜕壳大多在离水10-20厘米的近岸边进行;水质不好、溶氧不足即对河蟹蜕壳不利。
三、饵料中缺乏钙等微量元素。壳长不硬,蜕壳也困难。平时需补充大量的钙铁等元素,食料中应加些贝粉或者钙片。
四、敌害侵袭。河蟹在蜕壳时,易遭受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生物的侵袭,有时甚至发生互相残杀。
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如下几条预防措施:
一、调节好水位。河蟹蜕壳时池水不宜过深,防止因水的压力过大而给蟹蜕壳带来困难,故河蟹便于在浅水区自行蜕壳。另外,河蟹蜕壳必须带水,离开水就无法进行,所以池水要保持一定的水位。
二、清除池中敌害。河蟹蜕壳时喜欢爬到安静而隐蔽处,故可在蟹池边栽种漂浮和沉水植物,使河蟹得到隐蔽而不受惊扰。但要注意,放入的水草不能满池覆盖。
三、在河蟹蜕壳期要增加对动物饵料的投喂,防止脱壳期互相残杀。
四、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在河蟹生长旺季大量投饵时,要注意及时清除吃剩的饵料。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七八月份是水产养殖者的考验,特别是河蟹养殖,进入七八月份河蟹出现伤亡,其中九成的死因是因为水体缺氧引起直接或间接性死亡。而缺氧引起的伤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极端天气导致的缺氧死亡,还有是因为慢性缺氧引起的死亡。慢性缺氧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却都不敢处理,因为水草腐烂引起,不拉一直死蟹,拉了死的更多,左右为难。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处理吗?未必,凡事要追根究底。不拉水草一直开始出现死亡,病情只会出现严重恶化,最后产量降低,导致养殖亏损。但是拉草突然改变水环境,水体增氧水草被清理,水体腐败物质无法被清理,水环境继续短时间恶劣,加上温度升高,河蟹大部分聚集到环沟处给短时间大量死亡埋下伏笔。怎么处理需要酌情而定。
一期(水草老化)、看水环境和水草,环沟透明度比较好,水草根系发白,水草根部叶片没有脱落,只是水草表面附着一些杂质或者一些藻类,这个时候对于环沟水草采取狠拉沟,重大头。让水草在池底有生长空间,促进水草二次生长。达到有草而不漂。
二期(水草漂浮)、水草已经漂浮,根部已经脱离底部,水草表面附着杂质过多,特别是一些寄生的苔丝藻类,藻类开始大量繁殖,底部烂根进行低氧发酵,塘口很快出现蓝藻或者蓝藻已经在下风口形成水华。这个时候通过隔段把水草捞走,随身带一些底改,在捞走的部位撒一些强效底净抑制底部细菌过量繁殖,在未捞走的水草撒护草灵提高水草活力。通过添加一些发酵菌提高水体透明度。
三期(水草七上八下)、水草已经有部分腐烂了,水草只有部分残留的灰色根系,个别还有一些新发白跟,水草随着天气变化在环沟里面上下漂浮。有一部分塘口已经出现了螃蟹小批量的死亡。每天都有漂浮的。池底已经进行一段时间腐烂发酵,螃蟹大部分随着温度的胁迫被迫进入环沟,只能钻入土里,时间长了自然受到细菌和硫化氢的毒害。这个时候重复上面的步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体量已经不对等,首先在死亡量不大的情况下进行大面积换水,然后在大剂量的播撒维生素和黄金多糖进行河蟹体质恢复。然后在进行撒过硫和高含量有机酸进行水体对冲。
四期(水草扎猛子)水草经过腐烂,已经完全沉下去了。表面看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已经离大面积死亡边缘不远了。不要想巧和池塘做对赌。这个时候自己千万不要去换水,否则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死亡。因为河蟹在水草腐烂的侵蚀下已经接近死亡边缘,千万不可以进行大行动的应激。唯有改底和解毒,但是这个死亡继续对冲量达不到时候,只能建议您综合处理,然后在选择一个好厂家,平常心使用。
五期(水草灰飞烟灭)重新整理心情,卖一些六月黄,明年从新再来。

近期河蟹最后一壳死亡的原因分析



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是8月15日,离中秋节还有40天。今天天气多云,明天天气多云转阴,后天天气阴转小雨。
河蟹蜕最后一壳,最近有少部分塘口发现河蟹死亡现象,部分塘口有撑爪,鳃上发黄,发黑带有少量纤毛虫,肌肉发白等现象。
1.部分河蟹肌肉发白,做水质检测和弧菌检测发现弧菌超标的塘口。弧菌天敌和黄金多糖一组两亩,可以三天两次。
2.部分塘口发现黄鳃黑鳃的现象,说明鳃上有细菌感染,可以用超碘消毒,三天两次。
3.部分塘口开始投喂冰鱼过后,发现河蟹有少量死亡的,死亡的河蟹有肠炎现象。建议各位朋友选择优质的冻鱼,而且冻鱼必须用超碘消毒,然后投喂。
4.河蟹经过高温应激,然后被弧菌感染,导致河蟹体质偏弱的塘口。可以先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然后用弧菌天敌消毒。
5.现在有少部分塘口死亡严重,前期杀过蓝藻,而且还是伊乐藻沉在底部引起的死亡。建议先过水,每天过水三到四个小时,特别是底层水,然后用解毒灵解毒三天两次,再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加应激硬壳灵提高河蟹体质,增强免疫力。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河蟹蜕壳期间注意事项



天气开始回暖,也接近河蟹蜕第一次壳,河蟹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决定河蟹的回捕率,开始有少量河蟹蜕壳。蜕壳期间的几个注意事项:
1、发现蜕壳可以用应激硬壳灵和黄金多糖第一次补钙,蜕壳高峰期用补钙素第二次补钙。
2、蜕壳期间保持一定的水位,严禁大量打水。
3、蜕壳期间要实时根据水色来肥水,保持水体肥度,定期用乌金膏和纳米黑金肥水。
4、蜕壳期间可以拌料投喂高稳维西生命元应激硬壳灵,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打外源水的时候要注意水质指标,可以让技术员检测河水,指标正常可以打水
6、禁止杀虫、杀青苔等,在晚上用灯光诱捕虫子或用纳米黑金控制青苔。
7.水清虫子多的塘口,只要水质不混浊,可以用水博士和底改,不要着急肥水。
8、水有一点小浑,有虫子但不多,藻类偏少的塘口,用灯光诱捕控制虫子繁殖,适当加水,然后用乌金膏和绿爽肥水即可。
9、刚杀过青苔的塘口,先解毒、再肥水,脱壳期青苔只能控制不能杀,可以用纳米黑金和乌金膏肥水抑制青苔。

黄鳝养殖越冬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黄鳝越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

1.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病害侵袭: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一是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二是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三是带病个体疾病传播。因此,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冬季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

河蟹塘的投喂特点及注意事项



成蟹养成过程中,饵料的投喂与气候、水温、水体溶氧等有关。关注天气变化,因地制宜搞好河蟹养殖。投喂时间:傍晚或下午4~5时;投喂量一般为河蟹养殖总体重的10%左右。实践中以第二天早晨检查摄食情况,以有无剩饵为标准,适度掌握。依据河蟹生长特点:一般以旬为单位,每10天微调一下投饲量.。投喂遵循“四定”原则。
一.饲料投喂在一年中分布特点:
⑴.3~4月份当水温10℃左右时,可开始投饵;当水温低于8℃时,不喂。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在饵料投喂上遵循“两头精,中间青”原则。
⑵.5~6月份适时添加植物性饲料或颗粒饲料,荤素结合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口的精饵料。
⑶.6~9月份是生长旺季,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6月份逐渐减少动物性饲料的占比,提高植物性饲料的占比。7、8月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9月份逐渐减少植物性饲料的占比,提高动物性饲料的占比。
⑷.10月份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投喂南瓜、山芋、胡萝卜等维生素丰富的饲料。随着气温的下降,要防范投饲过多。
⑸.11~12月份、翌年1~2月份,关注天气变化,适当投饲,要防范投饲过多;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提高油脂含量。当水温低于8℃时,停止投喂。
二.注意事项:
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移栽面积一般占水面的1/3~1/4;水草覆盖面积不宜过水面的1/2,须适时刈割。当水草占优势时,抑制浮游生物量;过分茂盛,影响水体光照,抑制底栖生物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⑵.适时投放螺蛳,亩放养量:200~400公斤/亩;培育天然活饵料。
⑶.发现龙虾,及时捕出;减少与河蟹的生存竞争(河蟹、龙虾处于同一生态位)。
⑷.及时捞出残草、残饵;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⑸.关注天气变化,当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3~5℃以上时,须及时调整投饵量,以防残饵败坏水质。一般喂五成左右(正常情况喂8成饱)。天气急剧变化,影响水体溶氧;而摄食量的多寡与水体溶氧有关。溶氧高,摄食多,转化率高,生长快。
⑹.动物性饲料须新鲜、熟食,可减少肠炎的发生。另霉变的饲料不可入塘。
⑺.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当水温≧30℃时,适时加深水位,以便河蟹躲避高温。
⑻.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勤巡塘,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⑼.勤巡塘,勤思考;细节决定成败,实践出真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2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