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的六方面措施


1、池塘条件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地势适当、交通便利、电力配套、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的池塘。池塘东西向、呈长方形、避风向阳,面积以10×667㎡为宜,坡比为1:2.5~3,池底平坦,水深为1.5~2.0m,适合网箱养鳝。

2、网箱制作

网箱用无结节的聚乙烯密网缝制而成,规格为3m(长)×2m(宽)×1.5m(高),网箱用树棍或竹篙打桩固定在池中,用砖石作沉子。网箱水上部分为40cm,网箱底距池底30~40cm,网箱间距为1.5~2m,每排相隔2~3m,以便于投铒,也便于水体交换,网箱沿池塘岸边呈“一”字形排开,网箱在黄鳝鱼种入箱前10~15d安装下水,让箱体有害物质散发消失,表面附着藻类,使网衣变得柔软光滑,可防止鳝种入箱后,因环境的改变而擦伤鳝体,以达到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之目的。

3、水草移植

将在河中捞起的水花生放入网箱中,网箱中的水花生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0%~80%。水花生在投放前洗净,并用5%食盐水浸泡10min,以防将蚂蝗等有害生物或虫卵带入网箱。投放水花生的目的是为了防暑降温,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鳝种放养

放养规格为25g∕尾左右,放养密度为1.5㎏/㎡,放养时间在5月中下旬。鳝种投放前用3%~4%的食盐水浸浴10min,在浸浴过程中,再次剔除受伤,体质衰弱的鳝种,并进行大小分级。另外,每只网箱内可放养泥鳅0.3㎏,让其清除网箱中的剩饵。同一网箱中放养的规格应一致,以避免因摄食能力不同而导致生长的差异而相互残杀。

5、饲料投喂与驯化

 鳝种入箱前3d不投喂,从第4d开始投喂用过滤过的鱼浆水浸泡的黄鳝专用配合饲料。根据吃食强度逐步减少鱼浆水的加入量直到完全不用。通常5~7d内可诱导黄鳝正常摄食配合饲料。黄鳝正常摄食配合料时,饲料投喂在水草上,每只网箱固定在3~4个位置,开始每天投喂1次,于傍晚5:00~6:00时投喂。10d后投喂时间改在清晨6:00和傍晚7:00各投喂1次。日投饲量为鳝鱼体重的2%~4%,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黄鳝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通常以投喂2h后吃完为宜。

6、日常管理

6.1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是黄鳝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换水,一般每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占池塘总水量的1/3,保持池水清新。

6.2水草的管理

放养初期,当水草生长缓慢,可适当施用肥水宝,促进其快速生长;养殖过程中,当网箱中水草过密时,要及时捞出多余部分,为黄鳝的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6.3防逃管理

网箱因质量或老鼠等敌害破坏,可能引起破箱,因此应坚持定期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平时除定期灭鼠外,还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判断是否破箱。遇到阴雨天要注意池塘水位变化,防止池水上涨或水花生生长过旺长出箱外发生逃逸现象。

6.4病害防治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除在鳝种放养前15天,除用150㎏∕667㎡的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外,在黄鳝养殖过程中,每半月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挂袋1次,每只网箱挂2袋,每袋放药150g,发现疾病,及时用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并适时调节水质,同时,每15d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2㎏/667㎡左右。

相关推荐

夏季池塘养殖河蟹管理要做好五方面技术



夏季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的黄金时期,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水温适宜。对于渔业养殖户来说,夏季也是河蟹的生长黄金期,在夏季河蟹食欲旺盛,活动力强,利于促进消化吸收,生长速度快。但同时也是河蟹各种至病菌的高发期以及病害、缺氧问题的多发期。所以夏季对养殖户来说池塘管理不是小事,它是关系到养蟹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养殖户必须认真做好池塘管理工作,确保养蟹生产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取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一、水质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过高。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欢在水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由于养殖户的池塘养殖面积大小不一,水体受环境影响较大,面积小的池塘,水质不好控制,稍有疏忽,水质就会变坏,威胁到河蟹的养殖,所以为了保持养殖池塘水质的良好,就必须经常加注新水,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注水一次,注水时必须排除池塘底污物、残饵等,以防高温腐烂,败坏水质。保持水位在1.2——1.5之间,透明度在40CM以上,溶解氧在5mg/L以上。达到水质的肥、活、嫩、爽。促进河蟹的健康生长,提高河蟹的养殖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二、投饵
河蟹在水温28度左右时,摄食旺盛,生长较快。这时应保证河蟹吃饱吃好。夏季除了特别炎热的天气以及缺氧、生病以外,河蟹都能摄食良好,应加紧投喂,并按照“荤素搭配”的饲喂方法投喂。因为夏季高温,池塘中水草丰盛,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搭配饲喂少量的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是豆瓣、玉米、高粱、小麦、水草等以及河蟹的专用颗粒饲料。动物性饲料是小杂鱼、小虾、螺狮、畜禽废弃下脚料等。饵料品种应多样化,以保证河蟹的营养要求。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避免投喂不足,河蟹吃不饱,耽误生长,和投喂过多,造成浪费,污染水体,破坏水质。让河蟹吃饱又不剩残饵为好,让河蟹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三、环境
搞好夏季池塘环境管理,就是要保证河蟹有个饵料丰富、水草丰盛、氧量充足、凉爽安定的生活空间。夏季为了不让高温炎热的天气阳光直射水面,使河蟹有降温避暑之外,同时也保证河蟹在脱壳之时有藏身避敌之外,在蟹池中应移植或栽种水草。水草的品种应多种多样,不仅有浮叶植物,还应有挺水植物以及河蟹喜食的沉水植物。水草不仅有净化水质,增加水体含氧量、供河蟹食用等功效,还可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活场所,促进生态平衡、良性发展、减少病害发生。水草多的池塘中产出的河蟹品质佳、个体大、膏满黄肥、售价高、销售快、效益好。
四、疾病
疾病应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采用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池塘水质及病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用药,做好防病工作,减少疾病发生。要用安全、环保、健康的药物进行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物,确保生产出健康优质的河蟹。
五、管理
坚持巡塘,做好记录。注意观察河蟹的吃食及活动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做好防逃、妨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河蟹养殖健康有序地进行,顺利地度过夏季生长旺季,达到理想的规格和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夏季大闸蟹养殖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夏季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河蟹养殖池塘中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极易变坏,池水溶氧随水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也随之增多。因此,加强夏季蟹池养殖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水质调节 
当气温达到35℃左右时,预示着夏季高温的来临,此时应将蟹池滩田(浅水区)处的水位控制在0.80m以内,保持水草的正常生长。蟹池四周养蟹沟(深水区)的水位保持在1.5m左右,防止水温升高。夏季水温高,池内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也逐渐增多,应经常加换新鲜水,一般每3-5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每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667㎡,方法是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每月使EM菌、枯草杆菌、底净宝等生物制剂,分解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良养殖水体环境。经常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为河蟹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二、水草养护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的活动,并容易造成大面积败草而破坏水质,此时应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河蟹的出行排开通道。另外每隔15-20d全池泼洒1次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因茎叶腐烂而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移载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补救措施。
三、合理投喂 
夏季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早晚天气凉爽时,一般都要出来活动、觅食,而且摄食量较大。此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给,以满足蟹体生长的营养需求。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动物性、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确保河蟹生长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种单一、营养片面的饵料。可以投喂水草、瓜片、菜叶、稻芽和煮熟的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小杂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最好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喂时应做到新鲜、可口、适量。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投喂地点可选择在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投喂量为池塘河蟹体重的8%左右,一般以投喂后2-4h吃完不剩余为宜。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蟹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四、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夏季应控制用药次数,病害防控重点是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将池水调控到最佳状态,降低池内有害细菌,并辅以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针对寄生虫病,可用0.8mg∕l硫酸锌(60%)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投喂用维生素C、维生素E、甜菜碱、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一般5-7d为一个疗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6月水温升高、前期残饵粪便的积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质、水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极易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即使是新开挖的池塘,也会因为这种因素出现问题,针对高温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定好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水草的好坏,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成败。进入高温期,河蟹的饲料由精转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时,水草也起到调控水质,提供河蟹藏身、遮荫的场所等作用。这期间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盖率占30%-40%。
2、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用剪草机修整,保持水草底层水流畅通,或者使用“富草素”,可以有效束缚水草的纵向生长,并有效促进生根和横向的生长。此方法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用来控制水草的生长。
3、对于水草过少的塘口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应根据塘口肥力适当采取施用“生物肥爽”。水草过多的塘口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缓慢加深池水、适量添加增氧药物底生氧或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如“利生素”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二、增强好体质。
高温期河蟹摄食量大,残饵粪便较多,水质和底质易恶化,水温上升导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较活跃,再加上6、7月份极端天气较多。假如河蟹体质下降,极易爆发疾病,所以在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阶段应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稳定在32%左右,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应为45:55,同时因为摄食量的增加对河蟹的肠道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河蟹患肠炎。可在饲料中拌入“肽菌素”和“产酶益生素”预防肠炎,从而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将鱼尽量剁成小块状,投喂时伴服一点食盐和“大蒜精华素”。
2、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总量不要超过河蟹体重的5%。
3、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气来临时,根据情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通过兴化、常州、高淳、湖州等地的走访调查,长期在饲料中伴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的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发病率。最受养殖户喜爱的套餐是“低聚糖863”搭配“强效EM”。也可添加“电解活性多维”或“速调速补”提供营养。
三、调控好水质。
1、注意消毒。高温期消毒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可以使用温和型碘制剂,也可使用生物杀菌产品“菌克27”,高温期每15天使用一次,主要成分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刺激,还可以改良水质,促进摄食。
2、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下雨后,周围农田中的农药残留随着水流进池塘,或者进入河道,进水后都会引起池塘水中药残超标,建议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水质解毒剂如“氨基酸解霸”,降解有机磷类的农药、肥水。
3、池塘养殖要注意前期要养藻,中后期要养菌,菌相平衡,水质自然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残饵粪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肠道内,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四、改良好底质
河蟹属于底栖生物,底质好坏对其有关键的作用。高温期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会沉降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在改底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不要一直使用氧化型改底,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底质板结,可以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生物改底为主,如“底巧”,间隔使用氧化型改底。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增氧型底改,提高底部溶解氧。

河蟹养殖日常管理措施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投饵

(1)饵料配比:河蟹饵料有天然、人工饵料两大类。1年中总的饵料分配为动物性饵料(精料)占40%,粗料(糠、饼、麸等)占25%,青料(水、旱草)占35%。上半年是河蟹长骨架的生长季节,饵料分配上,青料占50%,粗料占30%,精料占20xx是河蟹成熟阶段,饵料分配上,精料占60%,粗料占20%,青料占20%。

(2)饵料投喂时间安排:放养后至3月底4月初,当平均水温未达10℃时,少投或不投,如水温高于10℃,可投喂少量糊状饵料。3月底4月初以后,平均水温达10~15℃时,可投喂糊状饼类、小杂鱼、螺师、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饵料等,亩量不宜多。5~6月份可投人工配合饵料及水草,7~10月份,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11月份以后,酌情少量投饵。

(3)投饵量及投饵时间: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1~5%,具体是:1~4月份,为河蟹体重1%左右;5~7月份为5%左右;8~10月份为5%以上。

投饵时间为傍晚,一般日喂1次。蜕壳期间,可少量多次投喂。

投饵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二、换水

池水要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否则应换水。

换水情况是:春、秋雨季,7~1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夏季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

换水时应注意:
①池内、外水温差不要超过3℃。早春及初夏换入的水,水温最好高于池中水温;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的水;冬天不可换入水温较高的水,以免影响休眠。
②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1/2。
③要控制进水速度,一般以2~3小时换1次水为宜。

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及时冲水、换水:
(1)河蟹摄食明显减少,白天离水寻找洞穴,表明水质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天、闷热、炎热天气,要勤冲水、勤换水。
(3)久旱不雨、加水困难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泼洒,5天1次,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状态。
三、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是经常巡塘。它是池塘养蟹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巡塘要做到5看:
①看河蟹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②看是否缺氧,若受惊动后,河蟹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上来,傍晚或清晨河蟹大量聚集在池边岸上,说明水中缺氧或水质变坏,必须立即换水或增氧;
③看是否有敌害,如发现池塘中有水蛇、水老鼠、水蜈蚣、青蛙、鸟类等敌害动物,应立即采取除害措施;
④看软壳蟹是否被同类残食,如发现有自相残食现象,则需加喂适口饵料和采取保护软壳蟹的措施;
⑤看防逃设施状况,若发现漏洞应及时修补。
四、池塘养蟹的常见问题

(1)池塘选择:用精养鱼池,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来养蟹是错误的。因为鱼与蟹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均不相同,精养鱼池水深、水肥、无水草,这是符合鱼类生长要求的;而河蟹要求水清、水浅、溶氧充足、池底少淤泥、水草丰富;鱼类所利用的是水的空间,而河蟹所利用的是池底表面积,水深反而对河蟹蜕壳生长不利,水太深池底也容易缺氧,改鱼塘作养蟹塘事先必须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河蟹生长要求。

(2)饲料投喂:有些养蟹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河蟹生长速度,不惜工本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鱼类配合饵料,这是错误的。因为鱼类吞食粉状或颗粒饲料的利用率很高,而河蟹咀嚼粉状或颗粒饲料时易使饲料散失,利用率低。根据河蟹的摄食方式,其饲料以块状、粘硬和不易在水中散开为佳。

(3)水草种植。很多养蟹专业户在池塘清塘消毒后,即投放幼蟹,池中无水草,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池塘经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立即在池底种植苦草、菹划和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或者在水面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草。

根据养殖河蟹的密度状况,水草覆盖面积应占蟹塘总面积的10%~30%。
五、河蟹的夏、秋管理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好时机,这时应做好强化培育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必须相应增加投饲量,除有充足的水草之外,还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屠宰场下脚料、小杂鱼、螺、蚌、贝类等,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5%以上,主要看第二天食料有无剩余作相应的增减,投喂地点在池边浅水处,投饵时间为每天下午5时以后,以满足河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

(2)创造蜕壳环境,这时蜕壳时间长,并伴有蟹肢尖红状,常出现蜕壳不顺利现象,应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遮荫植物,为河蟹提供荫凉栖息场所,以减少河蟹蜕壳时格斗和便于躲藏敌害。有条件时,可将软壳蟹挑出来,放在通风、阴凉、有水草的池或盆内暂养,等蟹壳硬后,再放入池内饲养,提高蜕壳蟹成活率。

(3)调节水质,水深保持1米左右,水质清爽,一般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旧水30厘米左右,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泡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缺氧或败坏,此时,应尽快把陈水全部放掉,全部换上新水。

(4)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副产品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通,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有防无患。

冬闲河蟹养殖池塘的整理与准备工作分七方面



目前,大多数的河蟹已经上市销售或进行集中囤养,许多养殖示范户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销售上,尤其是20xx销售不畅的大背景下,总认为河蟹的销售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养殖塘口的管理可以缓一缓,因为按照往年的经验,农历新年要到2月中旬了,认为这一阶段不是生产季节,因此松一点无关紧要,好多养殖塘口处于空闲或荒废状态。
事实上,从当年11月份大规模干塘上市或并塘到第二年的再次开始养殖,这一时间段长达50—60天之久,如何做好这阶段的塘口整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来年的养殖生产打好基础,一般的示范户容易忽视,但是从养殖生产的周期来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的河蟹养殖塘口。
鉴于此,在冬季空塘这一时段,应当“早”字当头,在做好销售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做好以下几方面塘口管理工作:
一、早腾塘:在河蟹上市季节开始后,就要有计划地对塘口做好合理并塘,当一只塘口的河蟹捕捉结束以后,尽早腾空塘口。
二、快回水:腾空塘口后,重新上水至50厘米。
三、重清塘:每亩水面用漂白粉20xx病害的发生概率。
七、拦围网:选择池的一角,用塑料网拦出全池约1/10的面积,高约50厘米,底部入泥约20厘米,用于早期伊乐藻的种植与蟹种的暂养。

罗非鱼稻田养殖管理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1、饵料与投喂

由于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因此在投放入稻田之后,既可以投喂糠麸类、饼粕类等常见饲料,也可以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的2%~3%,日投喂2次。投饵时要按照“四看”与“四定”的原则,并尽可能在鱼凼处搭食料台投喂。

2、田间水的管理

下雨或有洪水时,应加强巡查田埂的牢固程度。注意进、出水口的畅通和拦鱼设施效果,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维修。要根据稻田需要适时调整水深。调整的原则是以稻为主,适当照顾养鱼。稻田浅灌和晒田前要先检查鱼沟和鱼凼,保证罗非鱼有足够的游动空间。如因无法解决晒田对鱼的影响时,应设法将鱼转移到别的稻田继续饲养。

3、化肥与农药的使用

在施用化肥时,应控制用量,每亩使用尿素4~5千克或硫酸铵5~8千克,应少量多次施用,或将化肥直接与土拌和成球粒肥料,分施在秧的根部,这样不仅化肥用量少,肥效高,而且对罗非鱼也安全。一般不要用氨水作追肥,否则易毒死罗非鱼。养殖罗非鱼稻田中喷施农药,要求既能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又要避免罗非鱼受到损失。一般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鱼藤精、毒杀芬、二二三、六六六、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施药时可适当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农药的浓度。药物要尽量喷洒在稻子的叶茎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虫的效力,减少药物落入水中对鱼造成的危害。

4、防治鱼病

稻田中罗非鱼一旦得了病,治疗相当困难。因此,除在鱼种放入稻田前必须对鱼种进行浸洗消毒外,还要定期在鱼沟、鱼凼或整个稻田中泼洒漂白粉,浓度为2毫克/升,或90%晶体敌百虫,浓度为0.3~0.5毫克/升。泼洒晶体敌百虫既可防治鱼病又能防治水稻病虫害。

5、成鱼捕捞

稻田养殖罗非鱼收获时间,一般在水稻收割后进行。收鱼前,先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罗非鱼随水自动进入鱼沟和鱼涵,使用鱼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了。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收一次。


河蟹池塘水体日常维护管理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科学杀虫,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河蟹塘主要虫类为枝角类沙虫草虫和纤毛虫,若数量过多会消耗水体大量营养。实验表明伊维菌素【伊维特2亩/瓶】对草虫卷叶蛉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阿维菌素【力神2亩/瓶】对枝角类沙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硫酸锌【甲壳净1.5亩/袋】对纤毛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由于大部分虫类具有避光性,一般建议太阳落山后用喷雾器全池喷雾(杀草虫直接喷在草滩上)。
2、定期消毒,杀菌解毒去除重金属。
高温季节外源水发黑发红,水体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同时大量的硫酸铜残留也会影响河蟹生长。在蟹病流行季节,每隔10-15天使用聚维酮碘【标碘2亩/瓶】或二氧化氯对蟹池进行池水消毒,防止疾病暴发。同时注意水剂或者粉剂消毒剂一般建议早上7-8温度适宜时使用,颗粒消毒剂【泡泡清2亩/袋】最好在中午使用。消毒后1-2天配合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消除氨氮亚硝酸盐,去除硫酸铜等重金属残留。
3、加水换水,保护水草去除水草刚毛藻和绒青苔。
池塘要经常加水及换水,一般要求2—3天加水一次,5—7天换水一次,进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宜在中午加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今年是倒黄梅天气,有许多地区外源水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加换水时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池塘水质。在外源水质不好的情况下,经常使用【解毒净底王】【生物分解底改】调节池塘水质较为适宜。高温时期,为了适当降低水体内的温度和尽量减小温差,池塘内应保持最高水位,蟹塘内的水草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河沟、大水面养蟹则采用“伊乐藻+金鱼藻+苦草”栽培模式。春季伊乐藻种植面积占30%;夏季种植金鱼藻和苦草,种植面积分别为50%和20%,蟹大小,看水草。水草长的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夏季要注意水草起浮,如果水草过密影响水体流动易起浮,可人工割出草缝。再施用【生根长叶宝】扎根护叶。如果水草又腐烂现象可施用【水草生肽宝】进行修复。经常观察水草,发现刚毛藻和绒青苔,应及时使用【草爽】,保持水草清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3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