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农们真正的秋冬季节马上来临,你家的大闸蟹将会面临种种问题,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中秋节刚过,各地批发市场水产品价格大幅“跳水”,特别是吵得沸沸扬扬的大闸蟹价格更是比节日当天下降一半。中秋节吃大闸蟹,更多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真正质量上乘的大闸蟹还是在10月下旬以后。近日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秋意越来越浓。秋季又是河蟹全年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河蟹极易发生死亡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殖户稍有松懈,不注意加强管理,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全年养殖生产功亏一篑。因此,如何增强河蟹秋季养殖管理,预防意外死亡,是保证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引起河蟹死亡的三个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1、昼夜温差较大造成河蟹“感冒”从而引起死亡
由于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水体温差变化也大,特别是秋季雨水天气多,雨后水体温差有时甚至会达到9—10℃左右,一些体质差的河蟹对这种较大幅度的温差变化往往很难适应,极易患“感冒”,进而引起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对这一现象应在日常生产中注意适时调控水位,防止水温剧烈变化,天气变化较大时适当加深水位,注意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定期用石灰水消毒。此外,水面多留些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对保温控温也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2、因投饵不当引起死亡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变化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过度投喂植物性饲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出现所谓“胀死”现象。此时应增加投喂小鱼、蚯蚓、螺蛳等蛋白质含量较高易消化的饵料,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辅以少量植物性饲料,既有利河蟹消化吸收还有利河蟹增肥壮膘。投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同时注意不投不洁饵料,以免引起河蟹的肠胃疾病。
3、及时捕捞,预防和减少自然死亡
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的蜕壳,体积变大,体重增加,进入秋季(9—11月)特别是“霜降”前后(10—11月)都会有一批二年生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由“黄蟹”蜕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的河蟹由于体内渗透压升高,刺激成蟹进行降河洄游,到浅海去繁殖后代。这就是俗话说的“西风起,蟹脚痒”,这时如不将其及时捕捞上市,继续留在淡水环境中饲养,极易导致河蟹发生逃逸及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生理失调死亡。现在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效益往往将已成熟达上市规格河蟹进行囤养,待市场量少、价高时进行出售,这时更应注意对性成熟“绿蟹”进行及时分拣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捕捉河蟹的几种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尽快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更为困难。因此,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1、地笼捕捉法
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更好。
2、抄网捕捉
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
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浑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
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入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上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时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开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进入小沟,捕捉起来极为方便。
5、搭巢捕捉
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
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入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
将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彻底地捕完池蟹。
【中国郑露整理采编】

相关推荐

猪舍如何保温防病? 一定要做好措施


相信养猪户对于猪生病还是很头疼的,那么如何预防猪生病呢?我们又需要做哪些措施呢?

猪舍内保持干燥、温暖和舒适,猪才能健康生长。要想做到这一点,猪舍内必须具备三样宝贝:一是干细沙,二是褥草,三是红黏土。

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干细沙呢?

因为干细沙具备松散、吸潮散湿的特点。猪舍内铺上部分细沙,可使猪舍内湿度减少,保持舍内干燥,能提高猪舍内的温度,有利猪体健康。

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褥草呢?

因为农村养猪绝大多数农户都用开放式猪舍,舍内保温条件差,必须要在猪舍内铺些麦秸、稻草、干草等。这些垫草干燥、柔软,保温性能好,铺上后,使猪感到温暖和舒适。

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红黏土呢?

因为猪躺卧的时间较长,用嘴拱土觅食的机会减少,猪只容易患缺铁症,特别是水泥地面的猪舍,更容易发生缺铁症。红黏土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含铁较多。猪舍内垫上部分红黏土,增加猪体(特别是嘴)与红黏土接触的机会,可防治缺铁病的发生。

铺垫的方法:垫草、细沙、红黏土的数量要根据猪只数量的多少和猪舍的大小而定。先将垫草用铡刀切短,草、沙、土的比数为5∶3∶2,然后将三者混合在一块,铺到猪舍内。这种方法不但使猪舍内保持干燥、温暖,而且可减少疫病的发生,有利于猪扒草、扒沙、扒土,便于自己调整铺位,使猪感到轻松、愉快和舒适,有利于其健康。

秋冬季节大闸蟹养殖技术管理措施



一、饵料投喂
秋季是河蟹育肥时期,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使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占投饵总量的70%,另外投喂植物性饵料如小麦、大豆、南瓜等。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8%-12%,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日投饵量的70%,饵料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随着温度的降低,投饵量也应相应减少,水温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
二、水质管理
秋季蟹塘要保持水深1.2米左右,透明度保持30-40厘米,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5-8.5之间,保证池水水色始终处于“肥、活、嫩、爽”。初秋时应勤换水,一般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换水时间一般要求在后半夜至上午10点以前结束;秋天如发现水质变坏或遇闷热天气,则应及时换水,必要时可在蟹塘中散投粒粒氧进行缓慢增氧,解除浮头现象;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应逐渐减少。一般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EM原露以调节水质,每月施用生石灰1-2次,用量为10千克/亩,以调节水中的pH值。
三、防逃
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进入秋季雷雨天气频繁,河蟹最容易逃跑,因此平时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和池埂四周,发现破损和漏洞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和堵塞,做好防逃工作。
四、清除敌害生物
要设法捕杀水老鼠和旱老鼠,清除池塘边上的水蛇、黄鼠狼等,并驱赶水鸟,及时清除池水边上的青泥苔,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
五、日常巡塘
早上巡塘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好当天的饵料;中午巡塘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傍晚和夜间巡塘主要是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适时起捕
10月份开始可根据成熟蟹陆续上岸的特点,于夜间捕捉剩余的河蟹。对起捕的河蟹应及时用水冲净淤泥后放入暂养箱中静养2小时以上,让其自行清除鳃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七、冬季管理
一般春节前后河蟹存塘价格会有所上扬,因此有部分养殖户会将河蟹存塘至春节出售,此时河蟹的存活率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河蟹在低温下的存活率,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提高蟹塘水位,一般池中的水深要达到1.6米,并尽可能不使池水结冰。二是蟹塘内添加适量食盐,以降低冰点,适应河蟹生理需要,盐度以不超过0.3%为宜。三是蟹塘内要多布水草,同时,要在池埂上铺些柴草,以挡风遮雪,使雪水不能直接流入池内。

秋冬季节黄鳝的贮运方法



秋天是贮养和贩运黄鳝的最佳季节,掌握合理的贮养技术和运输方法,可赚取丰厚的地区和季节差价,是一项致富的好门路。

1、贮养技巧

先将用于贮养的缸、桶等容器洗净,消毒。60千克容量的容器,在气温低于30℃时,可贮养黄鳝30千克,另加新鲜清水25千。开始每隔半小时换水1次,待泥沙污物基本排净后,每隔4~6小时再换水1次。所换新水的水温、水质应与鳝池水基本一致。井水、泉水、污染水及温差大的水不能用。每隔三四小时用手伸入底部向上搅动1次,将容器底部的鳝鱼尽量翻上来,以防体弱黄鳝长期受压窒息而死。也可以在贮养容器内放入占鳝鱼重量10%的泥鳅,利用它们上下窜动的特性,防止黄鳝互相缠绕致死。需要注意的是,贮运的黄鳝,必须是直接从鳝池中起捕的鲜活鳝,起捕后先将其体表所沾附的污物洗净,伤残者不能贮养运输。更不能到市场上去收购已经过贩运致伤、致残的黄鳝来贮运,否则死亡率很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运输方式

目前,农村比较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带水运输法。此法工具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桶或缸等容器即可。上面要盖有孔的盖子,以确保通气并防止黄鳝逃逸。50千克的容器,可装20千克黄鳝和20千克水,天气闷热时,装载量必须减少。途中定时换水,经常上下搅动。如发现黄鳝头下垂,身体浮于水面,口吐白沫,说明水质已恶化,应立即换新水。若运输数量较大,且水陆相通,可直接用船装运,黄鳝和水各占1/2,每隔一定时间,须用脚上下搅动1次。二是湿润运输法。途中运输不超过4小时可采用湿蒲包运输。蒲包应洗净浸湿,每包可装25~30千克,扎好口再装入条筐内,加盖封好,以避免装运途中堆积压伤。条筐上面放些鲜水草或压上一块机制冰,冰融化后流于包装袋上,既可湿润鳝体,又可起到降温作用。


秋冬季节大闸蟹养殖池塘管理工作的三个重点



由于今年8、9月份阴雨多、气温低,池塘养殖大闸蟹的最后一次退壳时间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加之近期光照不足,气温仍偏低,部分河蟹成熟慢。针对这一现象,秋冬管理工作必须抓住以下三个重点。
一、坚持喂足饲料
根据目前对塘口的调查和观测,养蟹塘口部分河蟹已开始爬岸,但塘口中仍有一定比例的软壳蟹,且硬化速度慢。有些户仍按往年常规的投喂方法开始减食,并停喂动物性饲料。因此应根据塘口河蟹的食欲情况,坚持投喂不减量,尤其是动物蛋白必须坚持投喂到塘口河蟹基本没有软壳蟹为止。以后可以逐步改喂植物性饲料,如煮熟的玉米。随水温下降投喂量可以逐步减少。
二、适期进行河蟹暂养
为了规避河蟹集中上市、价格低而不稳的风险,部分养蟹户习惯河蟹暂养越冬。今年暂养蟹的时间应适当推迟(11月中旬后开始),必须选择全部成熟的河蟹(河蟹步足用手捏不动)、规格基本一致(个体重公蟹125-150克、母蟹75-100克)、蟹体清洁、翻爬能力强、无残肢的健康河蟹进行公母分开暂养。暂养前期亩暂养量200公斤左右,水温降到5-10摄氏度时,可以增加到300公斤左右,河蟹暂养塘仍要适量投喂饲料,使暂养越冬的河蟹不掉膘、不减重。
三、加强水质管理
蟹塘秋冬季的水质管理,主要是防内源性水质污染、雾霾天气引起的闷塘和冬季水面结冰造成的水体缺氧。主要措施:在稳定水体一定深度的基础上,适时增氧、定期注入新水和在封冻天气人工破冰通气,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和溶氧条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53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