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1)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黄鳝卵的胚胎发育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在水温29一31℃时,需150小时左右;水温25一27℃时,需要168小时左右。胚胎发育过程见图l一18。

黄鳝卵的卵径3.3一3.7毫米,卵粒重35毫克左右。卵黄均匀,卵膜无色、半透明。卵子受精后12一20分钟,受精膜举起,形成明显的卵间隙,此时卵径增大到3.8一5.2毫米,并开始有原生质流动。受精后40一60分钟,可见到明显的胚盘,从卵子受精直到原肠早期,卵的动物级均朝上。

卵裂期:在25℃左右的水温下,鳝卵受精后120分钟左右,发生第一次分裂。受精后180分钟左右发生第二次分裂,受精卵约240分钟,第三次分裂,第四次分裂在受精后300分钟左右,受精后360分钟左右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32个细胞,呈现单层排列,此后分裂继续进行,经过多细胞期,于受精后12小时左右发育到囊胚期。

原肠期:随卵裂的继续进行,动物极细胞越来越小,原肠期开始。受精后18小时左右,动物极细胞下包,进入原肠早期,形成环状隆起的胚环。受精后21小时左右,胚盾出现。受精后35小时左右下包到卵的1/2,神经胚形成。受精后44小时左右,发育到大卵黄栓时期。受精后48小时左右,进入小卵黄栓时期。受精后60小时左右,胚孔闭合。

神经胚期:在原肠下包的同时,动物极的细胞开始内卷,在受精后21小时左右,胚盾形成并不断加厚,形成原神经极。此后,随原肠的下包,神经板不断发育和伸长,在受精后65小时左右,尾芽开始生长时形成神经沟。

器官发生期:受精后60小时左右。形成细直管状的心脏,并开始缓慢跳动,每分钟45次左右,血液中无红细胞。此后,心脏两端逐渐膨大,有心耳、心室之分,进而出现弯曲。受精后90小时左右,形成“S”形心脏,心跳每分钟90次左右,血液中有红细胞而呈红色。胚孔闭合,尾芽开始生长。受精后77小时左右尾端朝前形成弯曲。受精后95小时左右后尾部朝后伸展,并不断伸长。受精后65小时左右,神经胚的头部膨大,形成菱形的脑室。受精后85小时左右,视泡出现在前脑室两侧,受精后100小时左右晶体形成。受精后69小时左右,胸鳍形成,并不断扇动,每分钟90次左右。在受精后94小时左右,胚胎的背部和尾部形成明显的鳍膜。到卵黄囊接近消失时,胸鳍和鳍膜亦退化消失。

水温21℃时,受精后327小时(288一366小时)仔鱼破膜而出。此时体长一般在12一20毫米,刚脱膜仔鱼卵黄囊相当大,直径3毫米左右。仔鱼只能侧卧于水底或做挣扎状游动。

(2)仔鱼的发育
黄鳝仔鱼孵出后,仍然靠卵黄囊维持生命。待全长达28毫米左右,颌长1.2毫米左右时卵黄囊完全消失(图1一19),胸鳍及背部、尾部的鳍膜也消失,色素细胞布满头部,使鱼体呈黑褐色,仔鱼能在水中快速游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和丝蚯蚓。

相关推荐

鳖卵的胚胎发育



在孵化期间要随时注意鳖卵的变化,发现胚胎发育不良的,要随时拣出,以免影响正常卵的孵化。鳖卵自然孵化时(温度25℃)的胚胎发育过程如下:
1.新产卵壳色为鲜艳的淡黄色或略呈淡白色,一端有气室,对光照看,内部呈透明的红黄色。从鳖卵排出后6~12小时,鳖卵呈淡黄色半透明状态,以后开始出现白点(动物极),24小时左右白点扩大到直径0.5~1.0厘米的圆区;48小时白区扩大到卵壳的2/5;96小时白区扩大到卵的1/2~3/5,以后白区基本停止扩大。
2.10天左右壳面白色迅速扩大,淡黄色部分缩小,对光照看,见到卵内有血丝分布;未受精卵见不到血丝,应予拣出,不再孵化。
3.15天左右壳面白色部分继续扩大,对光照看,血丝分布面扩大,其余部分透明。
4.20天左右壳面白色超过一半,透明部分(植物极)色泽变深,对光照看,见到大量血丝、黑点和黑影,黑影为胚胎头部,直径约为1厘米,能移动,有时在植物极,有时在动物极和植物极的分界线间。
5.25天左右壳面白色面积达60%以上,对光照看,卵胚呈现一团黑影,比以前更为明显。
6.30天左右壳面白色达70%以上,植物极颜色更深、变红,对光照看,胚胎基本形成,并见有活动。
7.35天左右壳面白色继续扩大,植物极更缩小,直径仅有1厘米左右,颜色更深,呈深紫红色,对光照看,可见胚胎头部有明显伸缩活动。
8.40天左右壳面基本变白,壳底残留小块红黄色,色彩鲜艳,对光照看,可见上端为气室,中间为胚胎黑影,下部为卵黄。此时,稚鳖已全部形成,伏在卵黄上,胚胎腹部有一细管连接卵黄,卵黄呈红黄色,壳内色彩和壳外一致。
9.45天左右壳面全部变成粉白色或淡青色,植物极变黑,分界线模糊,表面卵黄即将吸收完毕。对光照看,壳内呈一团黑影,活动很明显。
10.50天左右鳖卵胚胎发育已完成,动、植物极分界线消失,整个鳖卵呈不透明的白色。温度、湿度适合即破壳而出。出壳时间多在傍晚和天亮前后。

大口鲶的胚胎发育和胎后发育


成熟卵呈圆球形,橙黄色。卵径约为2.1mm吸水后为 4.3 mm左右)。正常受精卵在水中3-10min产生粘性。遇水立即产生粘性或长时间不产生粘性的卵为未熟或过熟卵。在水温 22-23度条件下,受精卵约1.5h开始卵裂。受精后约14h进入原肠中期,此时计算受精率。受精卵保持粘性,继续正常发育;未受精卵失去粘性,卵色变白,呈浑浊状,卵内物质溃散。受精后37h 左右进入出膜期,鱼苗大量孵出。在水温16-27度时均能正常发育,最适水温为22-25度。

刚孵出的大口鲶鱼苗全长0.40-0.45cm,身体侧扁透明,因腹部具有圆球形大卵黄囊而呈淡黄色,形似蝌蚪。鱼苗聚集水底,头尾趋向一致排列,尾部快速摆动,不会游动。水温18 C`时,孵化后11h眼球和头背部出现色素,肛门开口。孵化后17 h,卵黄吸收约1/6,鱼苗体色变深,呈黄褐色。孵化后36-48 h,卵黄吸收约 1/3,部分鱼苗可作短时上下游动;孵化后2-3日,鱼苗卵黄被吸收1/2以上,已能游动觅食孵化后4-5日,鱼苗全长0.72- 0.95cm,卵黄吸收完毕,完全转入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0日左右进入稚鱼阶段,尾鳍上叶较卜叶长而宽,接近成鱼尾形孵化后 25-27日,稚鱼除存在第二对下领须外,其余外形特征均与成鱼相似。2-3月龄,稚鱼体长达到15cm以上时,第二对下额须全部消失。胚后发育的速度与水温密切相关,其适温范围为18-28度.

沼泽绿牛蛙(美国青蛙)孵化及胚胎发育


(一)孵化
1.孵化设备 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可选择不同的孵化设备进行孵化。常见的孵化工具,有水泥池、网箱和各种盆皿,如水缸、木盆。木桶等。

水泥池,要求水源方便,一般面积为3~5平方米,池深60~70厘米左右。如有现成的鱼苗孵化池或水泥池也可就便使用。网箱采用4060目的筛绢布缝制,面积为1~2平方米,箱体高约50厘米。通常置于清水池塘或河道中进行孵化。

如蛙卵数量不多,也可用水族箱、缸盆等小容器静水孵化。

2.孵化管理 受精卵放人孵化池前几天,应将孵化池刷洗一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一次,再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清洁水。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

(1)掌握孵化密度 孵化池每平方米放卵数量为3000~6000粒左右。网箱每平方米可容卵6000~10 000粒。
(2)搭棚遮荫 防止太阳直射和雨水过多震动蛙卵。
(3)调节水位和水温 早期孵化,水位可浅些,20~30厘米左右,以增高水温,利于卵的孵化。蝌蚪出膜后,逐渐加深水位至50-60厘米,增加水体,使水温相对稳定,有利于蝌蚪的发育。盛夏孵化,也须加深池水,以防水温过高,影响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0~31℃。
(4)防治剑水蚤和水霉病 发现池水中剑水蚤过多,可用1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杀灭;发现受精卵滋长棉絮状的水霉菌时,可泼洒0.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治疗,并及时用捞网(纱布做成)捞出死卵。
(5)换水 采取静水孵化时,每天要换水1次,保证溶氧足够;如流水孵化应以微流水形式为宜,避免水流过急震动卵块,不利胚胎发育。

(二)胚胎发育
美国青蛙早期胚胎发育,从受精卵至左右鳃盖闭合;共分为26个时期。由受精到孵出蝌蚪的时间,随着水温的高低而不同,蛙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0~31℃(最适为2428℃)。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所需孵化时间就越短,反之则长。如当水温21~24℃时,从受精到出膜需48~60小时;而当水温28~29℃时,受精后41小时胚胎即孵化出膜,受精后131小时,左右鳃盖闭合,完成早期胚胎发育,成为能摄取外源食物的蝌蚪。蝌蚪在孵化后40~50天长出后肢,60~80天完全变态成为幼蛙。

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胚胎发育与幼体发育



1.性腺发育:河蟹大约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到性腺已发育成熟时,开始沿江河而下进行生殖洄游,到达河口浅海的咸淡水繁殖。这时在一定的咸淡水的刺激下达到了生理成熟。
繁殖中若产卵的外界环境条件如盐度、温度、雌雄条件不好,卵巢会逐渐退化。河蟹的卵巢发育过程大致可分成6期:第1期,性腺乳白色,细小。第2期,卵巢呈粉红色或乳白色,较膨大,肉眼已能区别雌雄性腺。第3期,卵巢呈紫色或淡黄色,肉眼可见细小卵粒。第4期,卵巢呈紫褐色或赤豆沙色,卵粒明显可见。第5期,卵巢呈紫酱色或赤豆沙色,卵粒大小均匀,游离松散,成熟系数达8%~14%。第6期,卵巢因过熟而退化,出现黄色或橘黄色退化卵粒。
2.产卵和胚胎发育:河蟹为硬壳交配,在产卵的同时卵子受精。受精卵先堆积于雌蟹的腹部,后黏附在腹部附肢内肢的刚毛上。腹部携带卵的雌蟹,称为抱卵蟹。
河蟹的怀卵量与个体大小及性腺发育好坏有关。一般200克左右的雌蟹怀卵量在50万~90万粒,也有的达百万粒以上。体质好的雌蟹在完成第一次产卵后,还可以继续怀卵。
河蟹受精卵在外界条件适宜时,即行胚胎发育,并表现为螺旋卵裂类型。受精卵经二、四、八个分裂球后,进入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原肠期以后,卵黄消耗明显,出现月形透明区,此透明区即为胚胎部分。随着胚胎发育,透明区先后出现附肢和复眼雏形。复眼出现之后,卵黄块的背方出现了心脏原基,不久心脏开始跳动,附肢、头胸甲相继形成。此时卵外观呈乳白色,卵黄极小,呈蝴蝶状一块,这时胚胎已进入原溞状幼体。
河蟹胚胎发育的速度与水温、水中溶氧等因素有关。水温高、溶氧充足的情况下发育快。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14~15天就能孵化出膜。受精卵必须在海水中方能维持其正常的胚胎发育。
3.幼体发育:河蟹幼体发育过程分为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3个阶段。刚从卵孵化的幼体,外形不像成体,为溞状幼体阶段。这时呈三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背面有一背刺,前端腹面有一额刺,两侧中部各具一侧刺。前端有一对复眼,侧面有两对触角、一对大颚、两对小颚和两对颚足,身体布有色素粒。
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因溞状幼体每蜕1次皮,其形态都要发生1次变化,所以将其分为5期。
溞状幼体发育成大眼幼体,也叫蟹苗。蟹苗经多次蜕皮变成幼蟹,幼蟹再经许多次蜕壳变态,才逐渐长成成蟹。

黄姑鱼鱼苗胚胎发育


在水温22.5~23.4度、盐度21.1~22.0、H值 8.18的条件下, 日本黄姑鱼的胚胎发育从受精 卵的开始分裂约经9小时左右发育至原肠期,15小时30分胚孔封闭,21小时45分出现心脏搏动,32小时 后仔鱼破膜孵出。刚孵出的仔鱼体质较弱,侧卧水底,偶尔向上挣扎斜向游动,在强光下易于死亡。1 日龄仔鱼可头朝下悬挂水中,卵黄囊吸收很快。3日龄仔鱼全长2.9~3.1毫米,口开启,口裂的下 长为380~405微米,形成第一道肠曲,卵黄囊消失,鳃耙出现,开始摄食轮虫。5日龄的仔鱼全长3.3 毫米左右,进入仔鱼后期,有趋光性。15日龄仔鱼全长8.2毫米,各 均已形成,能游泳,摄食能力增 强,十分活泼,可捕食大型 足类及丰年虫等,在水体中的分布均匀,且大多分布于水体中下层。25日 龄的幼鱼全长6厘米,外形与 式已与成鱼相似,体被鳞,贴于池底或池壁而结群环游,抢食凶猛, 生长加快。

牙鲆仔鱼的培育


仔鱼孵出后,停止充气,静水,取上浮的仔鱼称量和计数后布池培育。放养密度为3万~4万尾/米;待仔鱼分散均匀后,可用500毫升的烧杯进行第二次计数,方法是取样3~5次,计算全部仔鱼数,求出每杯平均值,再据池水体积计算出池中仔鱼总数。

从仔鱼入池后的第二天开始,每天升温0.5度,到18度后保持恒定。因初期仔鱼的体质较弱,活动能力较差,最好不要换水,采取逐步加水的方式提高水位。开始时水深可在50~60厘米之间,以后每天加水两次,每次5~10厘米深,直到80~100厘米水深。加水时,应通过垂挂于进水管下方、用80~100 目的筛绢制成的给水网罩进水,以防止产生微气泡被鱼误食而得气泡病。从仔鱼5日龄开始,到幼鱼沉底前,每1~2天用虹吸方式吸底排污一次,以清除池底污物,保持水质清洁,预防疾病;并每天检查死亡情况。

饵料的种类及投喂方法与春季育苗的做法相同。为确保池水环境的稳定,防止所投喂的 皱臀尾轮虫营养质量下降,应经常向池内添小球藻,培育初期保持小球藻的密度150万~200万个/毫升,中后期 降至50万~100万个/毫升。培育初期换水率随培育日数的增加而逐步增大,白天、夜晚各换水一次;到沉底生活时,加大换水率到200%~300%。

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母猪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

1.1母体营养

母猪在妊娠后期会摄取较少的营养,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从而使其体质消瘦,无法供给体内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造成胚胎死亡。特别是妊娠母猪长时间采食含有较低水平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E的饲料,会导致胚胎在妊娠早期发育过程中容易被母体吸收,导致妊娠中断。妊娠母猪摄取过多的热量物质或者营养水平过高,也会导致胚胎存活数量减少。妊娠母猪要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否则会导致胚胎死亡率提高。妊娠母猪缺乏维生素,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E,会导致母体内的胚胎发育受到明显影响,从而使胚胎死亡率提高。妊娠母猪采食腐败、霉变的饲料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1.2环境因素

一般是指母体子宫内环境和母猪的饲养环境,其中子宫内环境主要是由子宫容积以及所分泌的激素等物质的数量和种类共同决定。对于同一头母猪,基本具有固定的子宫容积,但随着妊娠期的进展,胚胎会越来越强的依赖胎盘,且子宫空间的大小和血管供血量是主要的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尽管子宫里面容纳的胚胎数量较多,但由于血管提供营养并没有增加。因此,在胚胎不断生长过程中,会导致胎儿的发育受到限制,从而使部分胚胎和胎儿发生死亡。

1.3疾病影响

妊娠母猪危害生殖的传染病、子宫疾患以及生殖器官畸形等,对胚胎产生程度不同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尤其是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导致子宫发生感染和影响胚胎存活的主要因素。母猪自然交配或者人工授精过程中,如果公猪的包皮上存在污物、精液被细菌污染、器械没有经过彻底消毒等,都会导致子宫感染,从而影响胚胎的存活。目前,妊娠母猪由于疾病因素而导致胚胎死亡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且具有越来越大的危害。据报道,如果母猪配种后子宫被病菌感染,会导致妊娠率下降5%~20%。

2、母猪胚胎死亡的防治方法

2.1加强饲养管理

如果妊娠母猪由于感染非传染性疾病而导致胚胎死亡,要根据病因对饲养管理进行调整,并及时抢救,减少胎儿死亡的概率,此时可进行引产。禁止近亲繁殖,如果母猪存在遗传缺陷则不可以作为种用。科学饲养母猪,使其保持种用体况,膘情维持在八成左右,同时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确保满足胎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不能够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毒性成分以及刺激性的饲料,最好适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或者具有轻泻性的饲料,避免便秘发生。母猪处于围产期,要注意补充适量的钙制剂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并在产前注射500mg右旋糖苷铁、葡萄糖铁,或者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硫酸铁1mg,能够控制胎儿死亡率下降到5%以内。避免应激,不能够鞭打和追赶妊娠母猪,还要注意防止猪只之间发生挤压、碰撞等。注意保持母猪圈舍干燥、卫生、清洁。

2.2做好疫病预防

如果妊娠母猪感染某些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时,造成体温升高达到40.0~41.0℃,且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等都能够导致胚胎发生死亡。因此,猪场要制定严格、合理的卫生防疫标准,避免母猪发生感染而患病。在配种前,母猪必须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母猪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良好。舍内的垃圾、杂物、粪便等要及时清除干净,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确保母猪配种后保持健康无病,促使胚胎成活率提高。

2.3药物治疗

如果母猪形成习惯性流产,可在妊娠2个月后,肌肉注射3~5mL黄体酮,每10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2次。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取酒续断、炒杜仲、山药各40g,全部研成细末,用开水进行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猪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取菟丝子、党参、炒白术、补骨脂各30g,35g桑寄生,加水煎煮后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妊娠母猪出现征兆性流产,即阴道少量流血,且伴有间歇性腹痛,可取30g溶化的阿胶,18g艾叶,党参、当归各30g,加水煎煮后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或者取10g炙甘草,炒扁豆、焦杜仲、山萸肉各18g,山药、白术、党参、熟地各30g,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

胚胎死在母猪腹中,可取50g石膏、20g红花,加水煎煮后进行灌服,或者100g益母草、取30g车前子、250g仙人掌,注意仙人掌要剥皮后取肉,添加鲜小米水进行清洗,再将其捣碎取汁,充分混合后添加适量的酒,均匀混合后进行1次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作者简介:曹茹欣(1975-),女,黑龙江望奎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曹茹欣

(黑龙江省望奎县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绥化152100)

鲻鱼仔鱼的培育


火泥池的大小不定,视苗种生产规模而定,一般每个池的面积为5~10平方米,水深在1米左右。培育密度为2万~4万尾/米。培育过程中连续充气,每2平方米面积设1个散气石。培育用水应采用经过砂滤的海水。培育水温在20度以上;初期用水的盐度与孵化用水相同,应定期吸污、换水。前期每3天吸污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中期每2天吸污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2;后期每天吸污1次,换水2 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及盐度的稳定,换水前后温差不超过1~1.5度,盐度差不超过2,但可以通过换水过程而逐级降低盐度,到仔鱼培育结束时可降到15左右。

从孵出后的第5天开始投饵,以大小不超过150微米的浮游动物,如贝类的受精卵和担轮幼虫、煮熟的鸡蛋等;但最好投喂小个体的轮虫。当仔鱼长到15毫米大小时,可投喂微粒饲料或磨碎的鱼糜、虾糜。

奶牛早期胚胎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原因分析

1.1疾病因素

奶牛如患有布氏杆菌病,容易导致妊娠7~9个月的奶牛发生流产;患有沙门氏杆菌病,会导致胎衣腐烂,从而使其在妊娠6~9个月发生流产;患有李氏杆菌病,会导致奶牛发生严重的子宫炎,从而使其在妊娠6~9个月易发生流产;患有钩端螺旋体病,也会导致妊娠7~9个月的奶牛发生流产,且往往在感染病菌6星期以内流产;患有毛滴虫病、弧菌病,会使奶牛妊娠2~6个月发生流产;患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会导致奶牛在任何妊娠阶段都能够发生流产,其中在妊娠4天到3个月之间容易发生;患有卡他性阴道子宫颈炎,一般会导致奶牛在妊娠5~7个月形成木乃伊胎或者死胎。奶牛发生中毒病,或者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而引起霉菌中毒时,都会发生流产。奶牛患有全身性疾病,以及伴有呼吸困难和高热的疾病等,也会导致其发生流产,从而引起早期胚胎发生死亡。奶牛生殖器官出现病变,以及子宫黏连到周围组织等,也容易引起流产。另外,奶牛出现胎水过多、脐带和胎衣水肿、胎盘炎、胎儿畸形等异常现象,也都会导致妊娠中断,从而容易引起胚胎死亡。

1.2饲养管理因素

妊娠后期,胎儿快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水平明显提高,如果此时奶牛无法摄取充足的营养,必然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胎儿发生死亡。例如,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某些矿物质元素的参与,且其还是构成激素或者辅酶分子的主要物质,或者还可作为酶活性激动剂和抗氧化剂对机体的代谢机能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尤其是缺乏钙、碘、硒、锌等元素影响最明显。

1.3内分泌功能紊乱

奶牛卵巢发生病变或者使用外源激素,导致生殖内分泌激素含量失衡,使子宫内环境的稳定状态被破坏,都会影响胚胎着床以及生长发育,且通常在早期容易发生。前列腺素和外源雌激素都能够促使子宫平滑肌过度兴奋,还会导致妊娠黄体发生溶解。孕激素尽管能够用于保胎,但若使用不合理,也会引起奶牛发生流产或者导致胚胎死亡。

2、防治措施

奶牛发生早期胚胎死亡会对其繁殖率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引起奶牛发生胚胎死亡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胚胎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是由于存在遗传因素缺陷而引起胚胎死亡,此时要及时将存在遗传缺陷的奶牛淘汰,从而确保胚胎成活率。在实际淘汰过程中,需要对母牛和公牛的染色体进行比对分析,只要发现奶牛存在遗传缺陷,就必须立即进行淘汰,防止由此对胚胎产生的影响。

2.1加强饲养管理

在饲料方面,确保饲喂富含全面、平衡营养的饲料,不能够饲喂霉变或者含有有毒物质的饲料。饲料进行合理配制,并根据不同阶段进行适当调整,如妊娠早期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脂溶性维生素以及某些必需矿物质元素,如碘、硒、锌等。另外,还要对奶牛的繁殖季节进行适当调整,由于胚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果选择在炎热夏季进行配种,往往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影响胚胎的存活,导致胚胎存活率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可选择在秋季对奶牛进行配种,此时温度相对比较适宜,同时保湿良好通风,也会对其配种比较有利,从而避免高温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促使胚胎存活率明显提高。

2.2加强疾病预防

牛群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尤其是对布鲁氏菌病,需要每半年进行1次检测,如果发现病牛要立即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理。奶牛群定期使用相应的疫苗。为预防布氏杆菌病,对进行健康检测的奶牛接种牛19号苗、羊5号苗、猪2号苗;为预防弧菌病,要适时接种弧菌病疫苗;为预防沙门氏杆菌病,可采取部分适合的血清型疫苗进行接种;为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可适时使用钩端螺旋体灭活苗;为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接种牛弱毒苗和灭活苗;为预防病毒腹泻病,也要及时接种弱毒苗和灭活苗。

2.3其他

为确保奶牛胚胎存活率提高,还可选择使用干扰素,具有维持奶牛妊娠的作用,且能够有效控制胚胎死亡的发生。目前,奶牛养殖业使用干扰素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也确保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还能够降低成本,促使健康发展,降低胚胎死亡率,从而使养殖效益有所提高。

作者简介:谢红霞(1966-),女,黑龙江同江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方面工作。

谢红霞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6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