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如何发现与诊断河蟹是否生病


河蟹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河蟹养殖户要想知道自己养殖的河蟹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生病的蟹同正常的健康蟹的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形来判断:
1、从养殖蟹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蟹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即有蟹病发生的可能。
2、从蟹的活动情况判断。若有蟹在水边,行动迟缓,看见人不躲避,就是蟹可能发病的征兆。
3、从蟹的体色判断。健康的蟹体色正常,生病的蟹大多会有体色变化,如蟹体变黄、体表斑点增多等。若池塘中出现死蟹极有可能是蟹病发生了。
上述几种情形可初步判断养殖河蟹是否生病,关键是在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注意观察,掌握情况。一旦情况有变化,应立即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
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环境和周围的环境等进行了解。水环境对蟹有直接的影响,在有蟹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和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害物质进入养蟹水域。
其次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养殖河蟹生病与饲养管理有关。如投喂变质的饲料就容易引发河蟹肠炎病;施用没有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是施肥过量,会导致池水恶化,从而引发蟹病;下簖时操作不慎会使蟹体受伤,也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调查时要对投饲施肥情况和放养密度、规格,搭配比例及捕捞操作等情况详细了解,对天气变化和各种病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水域多年来蟹病发生的情况等,也要了解。
蟹体检查是诊断蟹病的关键环节。蟹体检查有目检和镜检。目检即用肉眼观察检查,这是野外调查与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蟹体检查的主要部位是体表、鳃、内脏,检查顺序与方法是:
体表:将病蟹或刚死不久的蟹放入白色瓷盆中,按顺序仔细观察背部、腹部、步足等,体表上的一些大的寄生虫很容易看到,肉眼看不见得小型病原体,则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分析辨别,并将观察到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先对鳃丝外观进行检查,看鳃丝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鳃丝上有无异物或寄生虫,鳃丝是否肿大或溃烂等。
内脏:内脏检查以肠道、心脏为主。先将病蟹从甲壳后部掀开,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到的寄生虫,仔细观察肠道中有无寄生虫或其它病症,肠道内容物颜色是否正常。心脏是否肿大。目检是以症状为依据,检查要认真仔细,全面分析,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在目检时结合显微镜检查,以便更准确确定病原,对症下药防治,取得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养殖户如何暂养待售河蟹



河蟹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性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出。
2、河蟹质量差。暂养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这就容易造成暂养过程中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也易造成河蟹病传染,暂养的河蟹因发病而死亡。
3、生态条件差。暂养池面积小,水草覆盖率低,水位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原因,常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空气中氧气,造成消耗体力多,时间一长,死亡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4、投饵量不足。暂养期间,水温在4℃以上,河蟹摄食仍旺盛。如投饵量不足,加上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一是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二是造成河蟹因索饵而逃逸。
对策
一、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kg,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一般亩养河蟹2000—2500只或200—250kg,暂养时间:辽蟹1—2个月,中华绒螯蟹2—3个月。
四、加强管理。暂养期间,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饵料应新鲜,不能腐烂变质,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压碎的螺蚬、切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番薯、番瓜等。暂养期间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5cm,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池口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泼洒0.5ppm强氯精消毒水体,每半月用土霉素、痢特灵拌饵投喂,连喂5天,预防蟹病。暂养期间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低温季节河蟹养殖户如何肥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早春时节是我们播种的季节,也是河蟹养殖户前期比较重要的时节。很多有经验的养殖老板在栽完伊乐藻后选择在晴天的时候肥水,但是我们发现早期肥水难肥。
早春肥水一直肥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阴雨天气比较多,气温偏低,水温也会偏低,藻类殖速度慢,新陈代谢慢,藻类起不来。
2:缺乏藻种,缺乏藻类必需的营养元素。
3:青苔,泥皮,水体有机质过多。
4:浮游动物过多
5:清塘药物的残留毒素较多,毒素太多会将藻类杀死导致其无法繁殖和生长。
6:池塘ph过高或者过低。
7:池塘漏水比较严重。
8:水体比较浑浊,悬浮物多会吸附营养物质。
我们还要明白放苗前的培藻肥水是河蟹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蟹苗的成活率,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的回捕率。
肥水的意义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促进池塘的正常循环,促进浮游动物的繁殖,为河蟹提供天然的饵料,还能解毒净水,稳定水质减少对蟹苗的刺激,降低病害的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加快水草的生长,预防青苔。
春季低温肥水我们该如何肥水有那些方法:
在晴天太阳光照比较好的时候肥水,可以选择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肥料。
肥水时搭配钠米黑金使用,预防青苔,促进肥水。主要成分是腐殖酸钠,在早期水质清瘦时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富含大量碳源有利于水草的生长。
早期肥水很有必要,各位养殖老板要重视起来,虽然早期肥水比较难,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根据塘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水产品。

养殖户如何让河蟹塘增收



河蟹养殖的利润是非常大的,但是风险一向也是最大的,那么如何在这么大的风险下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呢?套养模式,就是在养殖池塘中,套养部分鱼、虾品种,在不影响螃蟹规格与产量的前提下,让鱼、虾、蟹一起生活,以达到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几种现在最常见的套养品种供大家参考参考。
一、青虾套养
青虾是一种纯淡水虾,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广,肉味鲜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养殖前景。
青虾的套养是在清明后在蟹塘放入抱卵青虾0.5斤/亩,一般是在5月份可以出虾到7、8月份可以出虾60-80斤左右。
注意事项:
1、在放入虾苗后慎重使用杀虫药物,以免造成青虾减产或绝产。
2、青虾容易导致螃蟹发病,所以青虾套养时要经常消毒,十天到半个月一次。
二、鳜鱼套养
鳜鱼可以摄食蟹塘里的野杂鱼,即提高了蟹塘饲料的利用率,又防止后期野杂鱼过多把蟹塘水搅浑。
鳜鱼的放养时间在5月底6月初,放养规格为4-5cm,放养密度为20尾/亩左右。
注意:
鳜鱼品种的鉴别,常见的有大眼鳜,翘嘴鳜,通常情况下翘嘴鳜比大眼鳜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翘嘴鳜的下颚口伸至眼缘后端,大眼鳜则无法超过。
三、花白鲢
花白鲢在水体过浓或蓝藻过多时会滤食一部分藻类。
花白鲢的放养是在3月份左右,白鲢2尾/斤,3尾/亩,花鲢3尾/斤,10尾/亩。
四、龙虾套养
龙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管理容易等特点。
龙虾苗的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份左右,规格在3-4cm,密度为2000-2500尾/亩,7、8月份开始起捕。
注意事项:龙虾在高温期特别容易发病,要多注意做好消毒的工作。
五、南美白对虾套养
南美白对虾俗称白对虾,其个体大,生长快,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白对虾的套养时间是在5月份左右,放对虾苗1万只每亩,8月份开始起捕,亩产可达100斤左右,规格在30-60头/亩。
注意事项:
1、白对虾苗种要淡化到双零的盐度才能放入蟹塘,否则会降低白对虾的回捕滤。
2、白对虾需要早上投料一次。
3、由于白对虾摄食速度比螃蟹快,所以最后是在下午喂料的时候使用螃蟹料加冰鲜鱼混合投喂。
4、下午喂料时间推迟到太阳下山以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7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