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蟹变懒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养蟹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养蟹户常说的“懒蟹”。
一、池蟹变懒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地农户多年养蟹经验,造成“懒蟹”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中的溶氧要求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过低,河蟹不吃食、不蜕壳。当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能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且个体也难长大,形成“懒蟹”。
2、养殖水位变动频繁。河蟹属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存,正常情况下,它常打洞于潮间带,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于水面,洞内少量存水。如果养殖水体水位时高时低,变化频繁,河蟹的洞穴也就随之变动。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徒,便长期空居洞中,最终形成“懒蟹”。
3、水体中缺少漂浮物。水中溶氧量较低时,河蟹往往会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面有漂浮物,它就能爬上去,过一段时间又自动下水。如果水体中无适量的漂浮物,河蟹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形成“懒蟹”。
4、饵料投喂不均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有时投喂饵料不均匀或投喂量不足,常有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穴里,不肯出来觅食,最终形成“懒蟹”。
二、预防措施
为减少“懒蟹”的形成,提高养殖效益,在管理上应根据以上造成“懒蟹”的原因,及时对症采取措施。
1、做到定期换水。一般每隔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进水总量的30%左右,以保证水质,提高水体溶氧量。
2、适期控制水位。寒冬和盛夏,水体应适当加深,以保持水温恒定。早春和晚秋,水位要略低,以提高水温。
3、科学投喂饵料。做到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投饵。投饵点数量应根据池塘面积大小、河蟹数量合理确定,布点上力求均匀,让河蟹都能觅食饵料。
4、增设栖息场所。面积较大、放养密度较大的成蟹养殖池,池塘中间要建造蟹岛和增加养殖水体漂浮物,作为河蟹的活动和栖息场所。
5、控制放养密度。以增加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减少“懒蟹”的发生与形成。

相关知识

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猪便秘是指粪便量和排便次数减少引起的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或完全滞留的现象。母猪便秘是目前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场常出现的问题,会导致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引起母猪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在母猪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引起便秘的原因,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母猪发生便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母猪作为一个养猪场的核心群体,对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母猪生产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发展。然而在母猪的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母猪生产力的发挥,其中母猪便秘是困扰着广大养猪生产者的主要问题之一。母猪便秘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精神状态不佳、食欲较差、排便困难,还会造成妊娠母猪难产或产程延长,严重者还会导致死胎,并且会导致母猪产后泌乳障碍,严重影响了母猪生产性能,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1、原因

饮水不足。母猪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不足,而这一现象在夏季较为明显。夏季,母猪散热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体内缺水,从而导致肠道内的粪便干结,不易排出而发生便秘。

缺乏运动。集约化猪场养殖妊娠母猪多采用限位栏的饲养方式,这样会导致母猪长期缺乏运动,即使是非限位饲养,也易存在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运动等问题,这就会导致母猪的采食量下降,消化吸收机能减弱,胃肠内菌群失调,肠内粪便干燥而引发便秘。

饲料因素。母猪的日粮搭配不合理,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含量可有效的防止母猪便秘,但是如果粗纤维的含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引起母猪便秘;饲料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如蛋白质水平过低,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会引起母猪发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性便秘;饲料加工不当,如粒度过大也会引起母猪发生便秘;突然的更换饲料,使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能立即适应新的饲料而易发生便秘;不同阶段的母猪要饲喂相应的饲料,如果饲喂的饲料不合理,如用育肥猪料来饲喂母猪就会导致母猪便秘;饲喂母猪发生霉变的饲料,霉变饲料产生的霉菌毒素会引起母猪中毒,对胃肠造成较大的伤害而易导致母猪便秘。

另外,当母猪发生应激反应,如发生热应激会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发生紊乱而引发便秘;母猪在妊娠期消化能力增强,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变强,易导致大便干结产生便秘,妊娠期随着胎儿不断的增大,会压迫胃肠,从而导致母猪便秘;如果母猪发生内分泌失调,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直接后果就是发生便秘;为了预防母猪患病,常不定期的使用药物,母猪的胃肠长期在药物的作用下,会出现肠道内菌群失调,水分被过度吸收的现象,而出现便秘;一些疾病,如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也会引起母猪便秘。

2、预防措施

提供充足的饮水。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饮水,这是预防母猪发生便秘的根本,另外对于哺乳母猪来说,充足的饮水不但可以预防便秘,还可以促进泌乳。有条件的猪场应安装自动饮水装置,让母猪随时都能饮水。并且要注意每天都要检查供水系统是否发生故障,保持水流通畅,水槽清洁、容量大、便于饮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饮用水的供应。冬季则要注意给母猪饮用温水。

加强运动。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如果采取限位栏饲养时,也要定时将母猪赶到运动场适当的运动,但是要注意在刚配种1~3周的母猪和产前1~2周的母猪,则要减少运动量,防止受精卵不着床和发生流产或早产。在其他时间则要让母猪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但可以防止便秘,还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避免发生难产。

合理的搭配日粮。根据不同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科学的设计和配制日粮。日粮中的各营养物质要全面,且配比均衡,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不可忽略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添加,尤其要注意粗纤维的量。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严格控制原料中杂质的含量,特别是无机杂质的量。粗纤维原料的使用量不宜超过10%,麦麸的用量要控制在10%~30%之间,这样对防止母猪发生便秘十分重要。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大量的饲喂青绿饲料,可以起到增强食欲、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对便秘以及泌乳都有帮助。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逐渐的进行,以免发生换料应激。

加强环境控制。因高温、高湿、高寒等不良的环境会给母猪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母猪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环境控制工作,防止母猪发生冷热应激,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的工作,为母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药物预防。使用药物预防主要是防止因疾病因素而导致的母猪发生便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可防止便秘的发生。如可以在高温季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预防和缓解便秘都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便秘的母猪要及时的调整日粮配方,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可以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适当使用一些轻泻类药物,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懒蟹的形成原因及预防



养殖户养蟹,常有一些河蟹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造成懒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养殖水体溶氧量太低。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
三是水中缺少漂浮物。水体溶氧量较低时,河蟹往往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中有漂浮物,河蟹就能爬上去。如果水中无漂浮物,河蟹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
为减少懒蟹的形成,养殖管理上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定期换水。每隔3~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
二是控制水位。夏天适当提高水位,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
三是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饵料,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投喂。投喂点数量应根据池塘大小、河蟹数量合理确定,布点力求均匀。
四是增加水中漂浮物。面积较大的成蟹池,可在池塘中间建造蟹岛。
五是适当控制放养密度。

公猪死精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正在养猪配种实践中,不论是进行人工授精或者是自然本交,常常会发生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症,从而导致受配母猪屡配不孕,不能按计划配种繁殖。这不仅增加了种公猪和受配母猪的饲养成本,而且整个猪群的繁殖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公猪死精的常见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在养猪生产中,公猪的饲养管理非常的重要,在饲养种公猪时不但要考虑到种公猪的品种特性、生产性能,还要考虑到种公猪的精液质量,因为种公猪精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养猪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种猪死精增多的现象极为常见,这会给生猪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公猪死精增多的原因较多,在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引起死精的原因,并做好这方面的预防工作,以提高种公猪的繁殖性能,从而提高精液的品质。

1、原因分析

1)使用因素死精常见于长期闲置不用的公猪,第一次采得的精液中大量精子老化死亡。生产公猪应合理安排使用,若长期闲置不用,必须在恢复公猪使用前2周开始采精检测。
2)营养因素长期营养缺乏的公猪精液中死精较多,任何药物治疗都难收到良好效果,改善营养状况是使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若精子的死亡是大面积的.在全场公猪中所占比例较大,则就应当考虑饲料问题,如饲料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以及矿物质锌、硒、锰等的含量是否满足营养需要。在提供充足合理营养的前提下,可用如下方剂治疗:淫羊藿10g,肉苁蓉l5g,山药20g,枸杞12g,龟版20g,巴戟天l2g,菟丝子l5g。水煎去渣,取汁拌料,每日l剂,分早、晚喂服.
3)有害物质影响射精和采精过程中混有尿液或其它有害物质(如消毒剂)会造成精子突然全部死亡。所以,采精过程不但要求无菌操作,而且更要注意不要混入任何异物。
4)疾病因素睾丸、附睾、副性腺发生炎症时,精液酸性物质增加,使精液的pH值由平时适于精子存活的偏碱性的6.8~7.6,下降至精子最低存活要求的6~6.5以下,导致精子死亡;另外,炎症时,有时因为精液内存在大量红细腹、白细胞或脓汁,粘稠度会显著增加.有时因为炎性分泌物大量增加使精液稀薄。也会造成精子死亡。在精子发生异常变化的同时,伴有阴囊肿大或睾丸萎缩。炎症的发生常由创伤、传染病(布病、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乙脑、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引起。应采取隔离对因治疗,杀菌消炎、消除病因。
5)应激因素严重应激,如持续高温高湿,阴囊温度调节失控、发热性疾病引起的高烧、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注射疫苗或驱虫及饲喂霉变饲料等因素都能引起精子突然死亡。

2、预防措施

加强种公猪的营养。提高科学合理的日粮,保证充足的营养。公猪只有摄取到充足的营养,才可生产出高质量的精液。精子的形成主要原料为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要合理搭配种公猪的日粮,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日粮中粗蛋的含量不能低于14%,另外,还要注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量。在养殖过程中要饲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料,如胡萝卜、南瓜、青草等,以提供充足的维生素。

合理的使用种公猪。要根据种公猪的年龄和体况来安排配种与采精的频率,避免出现使用过度或者长期闲置的现象发生。一般1~2岁的青年公猪,要求每周配种或采精2~3次,壮年公猪每天1~2次,但是要间隔8~10h,并且要求连续使用4~6天后,休息1天。夏季要选择在早晚较为凉爽的时段配种,冬季则选择在较为暖和的中午配种。种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为3~4年,对于不宜留为种用的种公猪要及时淘汰。

做好配种工作,减少配种时发生应激,因此不可粗暴的对待公猪,尤其是青年公猪,在配种或者采精时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并要注意规范操作,如果包皮内有积尿,要先将其挤出后再配种或采精,以防止尿液或者消毒药剂混入精液。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发生应激。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舍内的温度,给种公猪饮用清凉的饮水,并调整日粮的配方,从多方面入手减少应激的发生,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等来预防或者缓解热应激。加强种公猪的运动,每天都要驱赶种公猪运动1~2次,每次保持1h左右,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精液的品质。在对猪群进行药物保健时,要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不可饲喂种公猪发生霉变的饲料。免疫接种或驱虫时要避开配种期或采精高峰期。

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发展,养猪场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均采用自留种猪的方式进行繁殖,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母猪产后无乳、仔猪死亡率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年来,母猪产后无乳症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给养殖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较为复杂,母猪的品种、生产经历、年龄等自身因素,饲养不善、环境、疾病感染等外界因素均在其列。预防母猪产后无乳可通过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母猪产后无乳的原因
(1)母猪自身的因素。母猪自身的因素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最直接原因。母猪的品种不同,产后泌乳能力也不一样,通常外来品种比本地品种的母猪泌乳力弱;初次生产的母猪因为没有生产经验而非常容易紧张、不安、烦躁或者兴奋,也会影响到母猪的泌乳功能;母猪的年龄过小,身体发育和乳腺功能还未成熟,或者年龄过大,身体机能下降,也是母猪产后无乳的主要因素;母猪在初生仔猪吮吸乳头时感到剧烈疼痛而产生抵触心理不愿进行哺乳等,这些母猪自身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产后无乳。
(2)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猪舍的建设不科学,选址不合理,猪舍无阳光照射,长期阴暗潮湿、通风不畅、周围环境不佳、有噪音等对母猪的生长及生产影响很大,容易导致母猪产后无乳。二是饲料调配不合理,每次的饲喂量及饲喂的频率不科学导致母猪营养失衡,母猪太瘦或者太肥都会影响生产及产后的泌乳。三是饲养过程中对母猪太粗暴或者母猪缺乏运动,因体质差导致分娩困难也会使母猪产后无乳。
(3)疾病感染。疾病感染也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的一大因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蓝耳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猪瘟,以及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乳腺炎、急性子宫炎、传染性繁殖障碍、产褥热及腹泻等疾病都会导致母猪产后无乳。

2.母猪产后无乳的预防措施
(1)加强母猪管理。当母猪留作种用时要选择品种优良、泌乳力好的母猪;初次配种要在母猪身体和乳腺发育成熟时进行;配种后要做好母猪的产前、分娩及产后的各项护理消毒工作,对用作分娩的猪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母猪的乳房、外阴和腹部做好消毒工作。如需人工助产,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饲料的配比要科学合理,保证母猪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喂食频率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以每日3次为宜。早晚两次喂食量可以多一些,中午可以少些。严格控制母猪营养的摄入量,防止母猪营养不足过瘦或者营养过多太肥,造成分娩困难而导致产后无乳。
(3)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建造猪舍。在建造猪舍前,先对周围环境进行勘察,避免周围噪声影响母猪。要确保选址合理、采光充足、通风性好。其次做好不同季节猪舍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冬季需加强保暖,夏季要避免高温湿热。最后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天都要清理猪舍的粪便,并进行消毒,保证母猪有干净舒适的生产环境。
(4)加强病害预防。做好病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也是预防母猪产后无乳的关键。要做好驱虫工作,杀灭母猪体内寄生虫可在饲料中混入伊维菌素或者芬苯达唑,杀灭母猪体外的寄生虫可使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母猪生产前1个星期可将复合电解多维素加上荆防败毒散混在水中进行饲喂。在母猪产后要采取相关的消毒和抗感染措施,如生产后1天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复方注射液。

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技术



一、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
1、人为因素: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可造成鳖体机械损伤而感染各种病菌;放养密度过高,以导致甲鱼相互争斗致伤而感染疾病;忽视鳖病的预防工作,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人为因素是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环境的污染或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不但会影响甲鱼的正常新陈代谢,而且还会引起鳖体内有害物质的分解及某些病原体的滋长。
3、微生物因素:大多数甲鱼疾病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的。
4、营养因素:投喂饲料变质不新鲜和营养不全或营养成分缺乏造成疾病。
二、甲鱼疾病的预防措施:
1、把好苗种质量关:坚持自繁自育,杜绝疫病传染源。选购鳖苗时,应选择种质纯真、体质健壮、个体活跃、体型较大和无伤无病的第一、第二类鳖苗,尽量不进未经海关动检部门的境外鳖苗。
2、合理放养:根据养殖经验,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40只/平方米,幼鳖的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5只/平方米,成鳖的养殖密度以2~3只/平方米,鱼鳖或虾鳖混养时,鳖种的放养数量掌握在300~500只/亩。
3、把好饲料质量关:饲料应选择信誉和质量过硬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首先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和水质、温度而定。
4、水质调控:(1)甲鱼池水体要求微碱性,ph值要求在7.5~8.0,盐度要求在1.5%以下,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2)透明度以30~35厘米为宜,水色以黄褐色为佳。(3)溶氧甲鱼虽然要求不高,但尽量能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4)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质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一般可用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5)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
5、实行鱼、虾、鳖、贝、藻、萍等混养,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多品种混养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长期和大量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促进各种生物共生共长。现介绍几种较好的混养模式供参考:(1)鳖虾混养:冬季在鳖池内套养6~8公斤/亩虾种或抱卵虾;(2)鱼鳖混养: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每亩放50~100只;(3)鳖鱼混养:在养鳖池中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5厘米以上的鳜鱼种10~20尾,或其它鱼种如黄颡鱼、湘云鲫等,每亩投放100~150尾。同时在春季也可在鳖池内放养150~200公斤/亩的螺蛳。
6、注重甲鱼疾病的预防。根据甲鱼生长阶段发病特点与日常观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平时每隔20~25天要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碘制剂、二氯异氰尿酸钠、EM菌等安全环保药物,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氟苯尼考、病毒净、EM原露等,以增强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在气候、水温等环境因子变化明显或突变时,如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时、梅雨和台风暴雨季节及高温天气等,应及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水质的调控,防止甲鱼应激反应增强,以致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发病。

母牛难产的原因 母牛难产的助产措施及预防措施


母牛难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胎儿、产道和产力中的任一种因素发生异常,导致胎儿无法及时被排出而引起的一种分娩疾病。母牛发生难产后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诊断和处理,就会导致母子都发生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母牛发生难产后必须进行细心检查,采取对症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牛难产的原因母牛难产的助产措施及预防措施。

1、类型

产力性难产,是指母牛过早出现阵缩,或者阵缩、努责无力、发生子宫疝气、羊水过早流出等因素导致的难产。产道性难产,是指由于母牛的子宫颈狭窄、没有完全开张,或者阴门、阴道狭窄,发生子宫扭转或者子宫肿瘤等因素而导致的难产引起的。胎儿性难产,是指由于胎向出现反常、胎位异常和胎势不正而导致的难产。另外,胎儿畸形、体型过大或者怀双胎时二者一起嵌入产道等,也能够导致难产。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精神略微沉郁,眼结膜发生轻度充血,四肢乏力,无法稳定站立,左肷部隆起,通过叩诊和听诊可判断发生瘤胃臌气。体温一般在39.4℃,呼吸为33次/min,脉搏为69次/min。同时,观察母牛阴户部是否露出犊牛的某一部位,如蹄部等,同时进行阴道检查,判断胎儿姿势是否存在异常。如果胎儿已经停止做出吸吮动作,也没有心跳,即可确定为死胎。如果胎儿死亡后长时间停留在产道内,往往会有局部发生腐败形成气肿,且子宫内容物散发恶臭味。另外,母牛的子宫壁会出现强烈阵缩、努责。

3、助产措施

对症治疗。如果母牛产道没有完全开张,子宫颈过紧,可在子宫颈口使用普鲁卡因进行分点注射,促使子宫颈扩张,然后即可缓慢拉出胎儿。如果由于胎位不正而导致母牛发生难产,要采取保母、保子的方法进行合理助产。例如,胎儿头颈侧弯时,助产者可用手将胎儿唇部握住,然后扳正胎头;如果胎头发生明显弯曲,要先用力推动胎儿,使骨盆入口的前方形成一定的空间,接着用手将胎儿唇部握住来扳正胎儿,如果不容易扳胎,可在胎儿下颌骨套上打有活结的产科绳,拴紧后术者将胎儿唇舌部用拇指和中指掐住,使胎儿向对侧压迫,同时由助手配合拉绳,以扳正胎头。胎儿腕部前,如果只有一侧腕关节发生前置,术者要用手将胎儿向前推,勾住胎儿蹄尖后用力上抬,促使胎儿蹄尖伸入到骨盆腔;如果双侧腕部都发生前置,可采取以上方法逐步操作。如果母牛骨盆腔狭窄且胎儿过大,要先将胎儿用力送回到产道或者子宫腔内,接着矫正胎儿的姿势、位置、方向。对胎儿采取强行牵拉时,要确保将母牛固定良好,并向产道内注入适量的经过消毒的石蜡油,以使产道滑润,同时保护黏膜。然后术者根据母牛努责的节律,指导助手牵拉胎儿的方向、力量和时间,防止产道发生损伤。如果胎位无法矫正,且骨盆、子宫颈狭窄,要及时采取剖腹取胎手术。如果发生死胎,要采取保母排胎的措施,尽可能从产道将胎儿取出,避免其留滞在腹内。

产后护理。难产母牛术后要饲喂容易消化且含有全面营养的青饲料,开始少量多次,之后逐渐增加,直到恢复正常。如果母牛产后非常虚弱,要及时进行强心、补液,供给充足的能量。在日常管理方面,要确保圈舍干燥、清洁,保持卫生良好,且温湿度适宜,加强看护,促使生殖器官及早复原,从而确保其今后能够正常繁殖。

4、预防措施

临产前检查。一般来说,母牛难产是较难预防,但是刚开始出现的某些难产是能够转化呈顺产的,因此需要进行临产检查,以及时使这些难产转化成顺产。如果没有适时进行临产检查.胎儿会在子宫的收缩下使前躯进入到骨盆腔伸入,导致头颈发生严重弯曲,从而引起难产。但如果此时稍加处理,既能够避免发生难产,使胎儿能够存活,还能够防止因发生难产而损伤产道。通常情况下,母牛从露出胎膜到胎水排出,此时胎儿的前置部分刚刚进入骨盆腔,正是进行临产检查的时间。即母牛的外阴和术者手臂进行消毒后,将手伸入到阴门内,隔着羊膜或者伸入羊膜囊对胎儿进行触诊。如果羊膜没有破裂,注意不要将其撕破,防止胎水过早流出而使胎儿的排出受到影响。

正确接产。胎儿产出的前期,如果母牛子宫颈口直径小于5cm,如果过早牵引必然会导致颈口被撕裂。另外,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助产,使其难产时间较久,羊水流尽,导致阴道过于干涩,从而影响胎儿排出。胎儿进行牵引时要随着母牛的努责进行,且确保牵引方向与骨盆轴保持一致。在胎儿的3个比较粗大部位(即头部、两前肢、肩胛部以及骨盆部)的排出过程中,要小心进行助产。头部已经排出阴门时,助产方向适宜呈向下45。,同时配合将胎头用手下压;在肩胛部经过产道时,要使两前肢交替一前一后向外呈伸展状平行进行牵拉;骨盆部牵拉方向要向下,促使胎儿被尽快拉出。整个接产过程中,还要安排1人小心保护母牛阴唇,避免发生破裂。正确情况下,1人进行牵引就能够成功,如果难产程度比较严重,也只需要安排4人以下进行牵拉,不然可能会严重损伤母牛产道。如果发生特殊难产,要立即采取剖腹产或者其他操作。

浅析河蟹肝胰腺白化的表现、原因及预防措施


1.背景
近期,不少养户朋友发现部分河蟹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胰腺白化现象,就此,笔者到这些塘口进行调研、取样,就肝胰腺白化蟹的表现、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供养户朋友参考。
2.表现
通过比较肝胰腺正常蟹(A组)与肝胰腺部分白化蟹(B组)各组织的差异,分别从肝胰腺颜色、形态、显微结构、脂肪滴、肠道是否有食、肠壁显微结构、鳃显微结构和附肢肌等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如下所示:
(1)肝胰腺颜色
正常肝胰腺呈橘黄色,如图A1;图B1肝胰腺部分白化,呈淡黄色。
图A1
图B1
(2)肝胰腺形态
正常肝胰腺由众多分支的肝小管构成,肝小管呈丝状(图A2);图B2肝胰腺部分白化,肝小管模糊不清。
图A2
图B2
(3)肝胰腺显微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每一肝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未发生水样变性,组织结构界限清晰(图A3);图B3河蟹症状为部分肝小管发生水肿、变性,组织结构界限模糊。
图A3
图B3
(4)脂肪滴
肝组织的R细胞能够分泌脂肪滴,脂肪滴可为河蟹提供能量。正常肝胰腺脂肪滴多(图A4);部分白化肝胰腺脂肪滴少(图B4)。
图A4
图B4
(5)肠道食物对比
通过打开腹脐,观察肠道情况,图A5肠道内有食物;图B5肠道透明,未发现食物。
图A5
图B5
(6)肠壁显微结构对比
河蟹最内层为上皮层,然后依次向外为基膜、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不连续的细胞层。通过显微镜观察,图A6蟹肠壁褶皱多且规则,图B6蟹肠壁褶少且不规则。
图A6
图B6
(7)鳃丝
河蟹鳃由一条扁平的鳃轴和向两侧发出的许多相互平行的鳃叶构成。正常河蟹鳃外部形态清晰整齐,鳃叶之间无杂质或其他污物(图A7)。图B7蟹鳃颜色正常,通过镜检没有发现明显病变,但鳃叶间有少量的杂质污物。
图A7
图B7
(8)肌肉
河蟹附肢肌肉为横纹肌,通过对比,两组河蟹附肢肌肉未发现异常。
图A8
图B8
3.原因分析
关于河蟹肝胰腺白化的原因已有诸多报道和分析,比较流行的观点有微孢子虫、苗种冻伤、农药残留、高PH、缺乏营养等,目前,真正的原因尚未定论。一些水产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说明营养不均衡是导致肝胰腺白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虾青素的缺乏;环境应激是导致肝胰腺白化的次要原因,如,农药残留、高pH、持续高温等,我认同此观点。已有相关报道证明,甲壳动物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与其营养状态存在有密切的关系;虾青素缺乏会造成甲壳类肝胰腺淡化;虾青素缺乏会导致甲壳类免疫力下降。
河蟹自身不能合成虾青素,必须从饵料中获取,其中微藻中富含大量虾青素,河蟹可通过微藻-螺蛳-河蟹这条食物链获取虾青素。由于水草对微藻的竞争性抑制,再加上池塘各种环境的应激,河蟹储存的虾青素用于清除自由基,导致虾青素严重缺乏,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肝胰腺部分白化、甚至坏死。
4.预防措施
(1)营养方面。选择大厂家饲料,定期内服虾青素、蝇蛆粉、维生素、中草药等保健成分,增强河蟹免疫力,如泰州海大蟹康泰。
(2)清塘方面。建议清塘时,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减少菊酯、有机磷或其他不明药物的使用。
(3)水草方面。水草可以吸收水体有毒物质,建议2月份前完成水草种植。当河蟹完成生殖蜕壳时,可打捞部分水草,削弱其对微藻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4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海参怎么养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