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螃蟹养殖池必须种植水生植物?


成蟹池种植水生植物有以下优点:
(1)作为成蟹的天然饵料,以弥补人工饵料的不足。
人工饵料中往往缺乏维生素等活性物质,而天然饵料中就包含大量活性物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后,不仅利用了天然饵料,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人工饵料的生产潜力。此外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还能招引一批昆虫、小鱼、小虾前来栖息,又为河蟹提供了优质的天然动物性饵料。
(2)净化水质,增加溶氧。
河蟹在肥水中生长慢,且易患病。池塘中种植大最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大量营养盐类,使水转清。同时,也可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这就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有利于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在清水中迅速生长。
(3)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生态环境,防止逃逸,提高了成活率和回捕率。
池塘水体小,河蟹放养密度大,这就容易造成河蟹在蜕壳时被其它河蟹所残杀,影响成活率;也容易因生态条件不良,缺乏隐蔽物而逃逸,影响回捕率。池塘种植大量水生植物后,就为河蟹提供了隐蔽、蜕壳、逃避敌害和栖居的良好场所。据观察,河蟹最喜欢在水草丛中蜕壳。在水草丛中既有浅水遮光的环境,又有安静隐蔽的场所,而且大量的水生植物将池塘水体分隔成无数的小空间,也立体利用了池塘水体,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大大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回捕率。
(4)提高河蟹的品质。
池塘中如无水生植物,河蟹主要生活在池底淤泥中,并以淤泥中的腐殖质为主食,致使河蟹背甲、步足呈黑色,腹部具黑褐色水锈,肉质较松散,价格下降。而池塘中具大量水生植物,河蟹则主要在水生植物丛中生活,并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其背甲呈青绿色,腹部白色,肌肉硬结,品质和价格与湖泊养殖河蟹相近似。
(5)夏秋季节防止了水温过高。
水温超过30℃对河蟹生长不利。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就起了遮荫作用,水温就不易上升,有利于河蟹生长。
(6)消浪护坡,防止池埂坍塌。
池塘种植大批水生植物,分隔了水体,防止池水风浪过大,保护了池坡。

(7)水生植物可供人类或鱼类等食用。
种植的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茭白、菱、水蕹菜可供人类食用,过多的水草也是草食性鱼类、畜禽类良好的饵料。
通常在池塘四周种植茭白、蒲草等挺水植物,在池中种植菱、芡实等浮叶植物或水蕹菜、水葫芦等漂浮植物或菹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蟹岛上种植水稻、慈姑、荸荠等经济作物。一般水生植物在池塘中覆盖面积达2/3左右。

相关知识

土壤缺“碳”,什么水草都可能种不好!缺碳是塘口水生植物的百病。



养虾养蟹先种草,种草先施肥,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要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其实増施有机肥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补充土壤碳元素!这样才能为塘口沉水植物的长久生长,提供足够的基础。
饶小坤拍摄
3、塘口沉水植物的黄叶病和失绿症:我们知道阴雨天气,塘口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接近停止,水中CO2不能正常被吸收转化,作为水体中生长植物伊乐藻,轮叶黑藻等的碳营养和碳能源双双下降。
如果阴雨天气持续,塘口中沉水植就产生黄叶挂脏,有些种类水生植物的新叶表现为失绿,颜色发白。一般误认为是“水浸”,其实只有同时烂根才是“水浸”,一般并不是“水浸”而是缺碳。
4、塘口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亚健康:什么是沉水植物的“亚健康”,就是塘口水落植株没有明显的病症,却萎缩慢长,或纤萡虚长,还有就是完全失去了原生态的水草鲜腥气味,开始变质发臭。
亚健康的成因有许多,除了塘口水生虫类侵害后遗症外,还有种子质量、过量使用药品,过量使用化肥伤后遗症、水体中微量元素失衡造成的营养不良等等。
我们单一讨论塘口水草营养不良问题。当前,一般沉水植物的化肥营养供应是充足的,但往往就是有机营养严重不足,也即缺碳。
又回到老问题:不是空气中有取之不尽的二氧化碳么?水体中各种养殖动物排放的二氧化碳也不少啊?
请别忘记:水中CO2在水生植物体中的转化,首先要靠光合作用。夜间这种转化几乎停止了,然而这个时候沉水植物还在新陈代谢,还在消耗能量。
如果有根部吸收水溶有机碳作补充,不但可继续进行物质转化和积累,还可供应新陈代谢的能量。
一旦塘口中土壤缺碳,这种情况就不能进行,于是植株就日夜交替周而复始地出现间歇性“透支”,这就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完成物质积累,处于一种“亚健康。
在塘口环境条件恶化的情况下,一般正常的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了,这时更需要由根部吸收有效碳来补充能量。缺乏根部供应的有效碳,不但营养积累少了,而且防抗病害机制也削弱了,这是水生植物发生病害的内在原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缺碳是塘口水生植物的百病。
缺碳容易间接造成农作物的主要病害 
(1)塘口土壤板结和药害:
一些新开塘口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造成种植水草多种病害,如果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或者对土壤施足有效碳(草木灰,腐质酸类有机肥),这些危害是可以减轻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有效碳(优质草木灰)不仅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可以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而且,有机碳(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化合物)还是良好的解毒剂。塘口残留农药通过氧化和光分解,药性又会进一步降低,重新繁殖起来的微生物反过来会“吃”掉这些残留物。
(2)塘口中化肥的负面影响加剧:
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质的缺失,而不是由于使用化肥。这并不是说复合肥对土壤板结没影响。有机质缺失,复合化肥对土壤板结就更加明显。而有机质丰富,化肥被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复合化肥残留于土壤中的硫酸根、氯离子、亚硝酸盐等物质会因转化为水溶有机化合物,以及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的多重作用而无害化,使塘口土壤可以保持PH稳定。
所以归根结底,塘口土壤种草使用复合化肥“使土壤板结”的负面作用并不是化肥之过,而是人们忽视了向板田土壤施用足量的有机肥料(草木灰,腐质酸)的结果。
塘口碳元素为何如此难补?

我们为塘口草藻补充各种元素,原因很简单,这些是它们所需要的;目的更简单,就是为了让沉水植物健康的生长。所提供的肥料就相当于沉水植物的一日三餐。
试想,其他的元素我们都给予的“易消化的,易吸收的”,而唯独碳元素我们就给一块“难啃的骨头”,为什么,我们在清塘时,为板田补充足够的优质碳源草木灰呢?
这种物美价廉的有机碳源,其中所含的碳酸钾是植物根系生长的长效发动机。如果,塘口土壤长期缺乏有机碳,这样一来沉水植物对碳的需求一直会处于一个半饱不饱的状态。
有的养殖群友会感到疑惑,我们大量施用有机肥,为什么还不能给植物补充到足够的碳呢?
有机肥是缓效肥料,它的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大部分在短近期不能溶于水。大部分有机质以腐殖质形式存在,须经土壤微生物长时间分解才能逐渐释放出水溶性碳。农业产业有人曾试验:将有机肥兑4倍水混匀置于密闭容器中100天,测试其溶于水的有机碳仅1%!可见,施进土壤的有机肥,其当季被吸收的有机营养(主要是水溶有效碳)是非常少的。
有机肥之所以有肥效,一是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提高了土壤的物理肥力和生物肥力;二是它所含的N、P、K营养元素(一般在5%左右)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肥力。
而其短近期内发挥作用的有机质肥力——水溶有机碳(碳酸钾)则很有限的,每100公斤仅1公斤左右。这就说明:连续地大量地使用合格有机肥发酵肥及草木灰,增加土壤中碳酸钾的含量比,才能保证塘口中水生植根部吸收所需的有效碳。
结束语:
以上内容是养殖塘口在种草过程中,缺碳对水生植物造成的直接影响。所以说我们要重视有机碳源对塘口土壤的补充,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延长沉水植物生长周期的同时,提高塘口土壤承载质量,使得我们塘口养殖业及水草种载可持续发展。
以上论述,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20xx,12月3日,凌晨4点,于宣城水阳,老潘)

如何设置螃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


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1)水泥砖墙
池塘四周,离水边1米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1米,墙顶做向内的出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圆弧形,内墙用水泥粉面,外侧用水泥沟缝。此法具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
(2)玻璃钢、钙塑板围拦
在池埂上用高1米的玻璃钢或钙塑板埋入土中20xx限为3~4年。
(3)聚乙烯网片围拦
用3×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形成向内的出檐。用1米长树桩或竹竿固定网片。如不做出檐,可在网片下端缝上宽为50厘米的塑料薄膜(0.1毫米厚)。此法造价低,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
(4)双层聚乙烯薄膜围拦
在蟹池外围挖一沟.将薄膜下端埋入土中,出土部分用竹片固定,上端向内倾斜60°角。此法造价低廉,不抗大风,需及时维修更换。
此外,池塘进排水口均应用网片拦好。

牛蛙养殖池的建造


1. 种蛙池

种蛙池又叫亲蛙池、产卵池。是饲养牛蛙种蛙并供雌雄蛙抱对、产卵的场所。牛蛙抱对产卵要有较大的活动水面,所以种蛙池的面积要大一些。一般10平方米池面可放养1~2对种蛙。种蛙池的面积可根据以上密度要求,根据种蛙的多少而定。10~20对种蛙需要100平方米的种蛙池。种蛙池可采用土池或水泥池,但以土池为好。如果用鱼池作种蛙池,在放入种蛙前,要彻底清池,将野杂鱼和其他蛙类清除掉。种蛙池的规格,池为长形,宽为2米,长度按面积而定。 种蛙池的底以高低不平、有深有浅为好,深水区50~80厘米,周边的浅水区5~10厘米,池的四周筑成斜坡。每个池要留有陆地,水、陆地面积比为1︰1左右。在陆地上栽种果树、蔬菜、草木。种养结合,既可提高经济收益,又可为牛蛙创造栖息的环境。 在种蛙繁殖季节,水中要放养一些水草,便于蛙卵附着,也有利于净化水质,池中每隔几米设置1只饵料台。每个蛙池周围要筑好防逃墙,或防逃网。 2. 孵化池 孵化池应专门设置。因为蛙卵容易被敌害和蛙吞食。孵化池有土池和水泥池两种。土池容易使下沉的卵被土覆盖而让胚胎闷死,而且难于彻底转移蝌蚪,而水泥池其壁光滑,蝌蚪便于转移,孵化效果好。这两种池以水泥池为好。但有的地方由于建造土池投资少、简便易行仍在应用。 如果要用土池,池底的淤泥要铲除,再铺上5~10厘米厚的清水砂。孵化的水泥池不宜过大,以数平方米为好,池壁高60厘米,水深20~40厘米左右。孵化池可多设几个,具体要根据亲蛙的产卵量决定,还要便于不同时期(相差5天以上)产的卵的分池孵化。因为先孵化出来的蝌蚪可能会吞食未孵化的卵和胚胎。 孵化池要有单独的进、排水口,并设有溢水口,其水平面与标准的池水面相平。这样可保证不会进水多使池水过满。池水最好是缓流,这样氧气充足,孵化率高。孵化池中要放些浮萍等水草,将卵块放在水草上,即使卵块没入水中,也不致落入池底而死亡。为了防止卵块、胚胎、蝌蚪随水流失,排水口应罩纱网。 3. 蝌蚪池 蝌蚪池饲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蝌蚪池以泥池为好。泥池水体较大,水质稳定,培育出的蝌蚪较大,但由于管理难度大,敌害多,成活率较水泥池低。水泥池要在池底铺约5厘米厚的泥土。蝌蚪池的面积不宜太小,一般2~4平方米,大的可达60平方米,池为长方形,水深30~60厘米。水深要视蝌蚪的大小、水温有所变化,蝌蚪小、水温低,水浅一些;蝌蚪较大,水温较高,池水较深些。蝌蚪池要分设进、排水孔,最好有溢水孔。各个孔口都要安装网目较密的铁丝网,以防流入杂物,或蝌蚪随水流走。尽量采用流水养殖法,使水质良好。蝌蚪池的池壁都要建成斜坡,便于蝌蚪停留在池边休息和变态时上岸呼吸、登陆,如果没有斜坡会造成幼蛙无法上岸大量死亡。 蝌蚪池要设饵料台,做饵料台的材料要用木板、竹制品、石棉瓦等,只要不使粉状饵料散漏即可。将饵料台搁置在水面下10厘米处。蝌蚪池中要放养少量水草,便于蝌蚪的休息。池的上方搭建遮阳棚。在池的四周或一边的陆地上用茅草或木板覆盖一些隐蔽处,让变态的幼蛙躲藏其间,便于捕捉。平时要多观察,要及时将幼蛙移入幼蛙池,以防其吞食蝌蚪。蝌蚪池要加拦网,以防变态上岸的幼蛙逃跑。 蝌蚪池要建几个,作蝌蚪疏散养殖用,也可将不同大小的蝌蚪分池养,以防大蝌蚪吞食小蝌蚪。蝌蚪池具体建的数量要视养殖规模需要来决定。为了便于管理,几个蝌蚪池宜建在同一地段,近邻排列。 4. 幼蛙池 幼蛙池用于饲养变态后2个月以内的幼蛙。幼蛙池不宜太大,以免对分别大小和转移等操作造成困难。一般采用长方形,面积20~40平方米。幼蛙池有条件也应建数个,以便大小分养。幼蛙池的水深,开始时平均以15厘米水深为宜,随着蛀的长大,水也加深,最深可达60厘米。但要有2~1O厘米深的浅水区,它占整个水面的1/3左右。每个池都要设有进、排水管。幼蛙池土池、水泥池均可。以泥池为好,它接近牛蛙自然生活环境,天然饵料丰富,造价也低。 幼蛙池要设饵料台,放养一些水草。池的四周也要有陆地,水面与陆地面积以3:2为好。陆地上种植果树、蔬菜、花草等。既为牛蛙提供栖息环境,又能增加招引昆虫,增加活饵料。 幼蛙池也要做成斜坡,池的周围要做好防逃墙。 5. 成蛙池 成蛙池是商品蛙的饲养池,它的结构可与种蛙池相同。在建筑面积和数量上可大一些,多一些。均用宽2米左右长条形泥池,水池与陆地间隔排列。池的水深0.5~0.8米左右。 还有成蛙的要求不高,养殖的方式可以很多种,不论是高山、山丘、池塘,还是湖泊、水库、稻田里,只要具备牛蛙生活条件都可以建立养蛙场,从而确立养殖方式。 以上叙述了牛蛙养殖场需要建造的五种养殖池。但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因地制宜地建造养殖池。规模较小的,可一池多用,房前屋后养殖也可只建一个池,让牛蛙自然生长繁殖。 建养殖池特别要重视的是建好防逃墙(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新建的水泥池要经脱碱处理才能使用,是因为新建的水泥池碱性强,会使蝌蚪、牛蛙受害,甚至死亡。 脱碱处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水浸法:将水泥池浸满清水浸泡1~2周,每两天换一次新水。 醋酸法:用10%醋酸(食醋)洗涮水泥池表面,然后注满水浸泡几天。 过磷酸碱法:池内浸满水,按每1000千克水溶入1千克过磷酸钙,浸1~2天。 酸性磷酸钠法:池内浸满水,每吨水加入20克酸性磷酸钠,浸泡2天。 经脱碱处理的水泥池,使用前还须清洗后才可投入使用。并要用试纸测试pH值,符合要求后,再试养几只牛蛙,无不良反应方可使用。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美蛙养殖池的建造


美蛙养殖池的建造要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繁殖习性来设计和布局。

1.产卵池美蛙产卵的场所应尽可能选择在安静,没有外来干扰的地方。在池周围最好有野草,水陆面积比例以1:2为宜。水中适当放些水草,以便蛙卵附着在上面,不易沉人水底。产卵池为泥土或水泥结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10一20m即可。池中水有深有浅为好,深水区域以30~50 cm为宜,浅水区域为10 cm左右,以便采收蛙卵,移人孵化池。

2.孵化池孵化池以水泥结构为宜。池边要有一定的坡度,池中水温要稳定,水质清洁,且避风向阳。在池中可适当放些水草,以便刚孵化出的蝌蚪附在上面休息、f孵化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5m为宜,水深为40-60cm。池两边设进、出水口,并且要用过滤纱布消好以防敌害或漏掉蝌蚪池上方要盖纱网和搭凉棚,以防外来敌害和遮荫通常孵化池应建数个,以便能使不同时期产的卵分池孵化.

3.蝌蚪池小蝌蚪池最好为水泥池,稍大蝌蚪可用泥土池,面积以20时为宜,水深为30-80 cm,池中要适当放些水草,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排灌设备,以便水质恶化能及时更换。池壁要平缓些,以便蝌蚪停留或变态后幼蛙登陆。距池底10 cm应设饵料台,上方要搭遮荫棚。

4.幼蛙池早期幼蛙最好采用水泥结构建池,便于捕捞、分类和清池。较大个体可用泥土结构。幼蛙池面积一般为10-50m即可,便于管理,水深为30-40 cm,水陆面积比例为2:1或1:1,水面应与陆地接近,便于幼蛙上陆。蛙池一般建成长方形,以宽2-3m,长5-20 m为宜。陆地上应搭遮荫棚,切忌暴晒。池周边可种些花草等植物作为幼蛙防敌害的保护场所。幼蛙池必须有固定的排灌设施,一般进水口应高于水面,出水口与池底齐平,进、出水口最好设在池的对角位置,并用纱网严密遮挡。池周围应设lm高围墙,以防幼蛙逃跑。

5.成蛙池成蛙池与幼蛙池基本相同,面积可稍大些,宜用泥土结构。一般面积为20-100m,水深50 cm左右,水陆面积比例以1:1为宜。其它设施与幼蛙池相同。

6.种蛙池种蛙池的建造规模与成蛙池相同,只是放养密度要小些,以精养为主。

7.室内立体式养殖池立体式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通常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如房屋、厂房等)建造的最高层换水增氧快,可养蝌蚪,往下逐层可养幼蛙、成蛙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予以安排。此类养殖上灌下排,清污方便,温、湿度自调性强,对养殖户来说是充分利用闲置房舍、投资小、效益高的养殖方式。

螃蟹倒池技术


倒池是河蟹育苗中一项常用技术,即将一个池中的幼体移人另一个池中,使得水质和底质得到根本的改善。河蟹育苗由于育苗时间长,开食早,投喂量大,池水极易污染变质。又由于幼体每期变态历时较长,自净能力弱,幼体也容易生病。因此,及时把握倒池机会,合理运用倒池技术,是消除不良影响,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蟹苗质量的关键。
1.如何掌握倒池时机
倒池虽然是一项较有效的技术,但倒池过程中幼体会有损失,且倒池的工作量较大,不宜过于频繁。但如果在必须倒池时不进行这项工作,则会造成整池覆没,损失更大。因此,及时判断和掌握倒池时机是关键。归纳起来,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必须倒池。
1.1 当蚤状幼体发育至Ⅴ期时
由于Ⅴ期蚤状幼体变态为大眼幼体的过程中,体形变化大,蜕变时间长,游泳能力几乎丧失,幼体极易下沉。而此时池底污物堆积较多,形成有害底层,通常导致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当蚤状幼体基本变态为Ⅴ期的第二天晚上进行倒池工作,此时幼体相对“老”一点,适应性强,趋光性好,倒池成功率大。
1.2 当发生聚缩虫病时
聚缩虫病严重时用孔雀石绿等药物加以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孔雀石绿是一种染料,对细胞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很强。因此,用药后水体中的徽生物,特别是单细胞生物被大量杀灭,尤其是池底的菌膜常被破坏,大量有害物质放散,而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不稳,极易导致水质恶化。一般在用药的第二天,水就迅速变清,水质难以控制,常规换水往往不能见效,此时易造成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在孔雀石绿等染料类药物用药后的第二天。宜迅速倒池。
1.3 当出现“泛池”时
河蟹育苗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水质突然变坏时,常会发生“泛池”现象。因此,每隔二个小时:要对各个池口检查一遍,如发现大量白色或黑色粘结物泛起或水质突然恶化时,即可判为“泛池”。此时一方面要立即使用0.2—0.5ppm的高锰酸钾(或其它氧化剂、增氧剂)缓解一下,一方面立即着手倒池。
1.4 当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时
在河蟹育苗中,有时会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取样检查经常发现死苗个体,可以在诊断出原因前立刻进行倒池来实施“急救”,以免在确诊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在生产实践中,此项措施往往具有良好效果。
1.5 当出现缺氧状态时
虽然河蟹育苗是在不断充气的状态下进行的,但仍会经常发生缺氧情况,在育苗的中后期,溶氧往往会在4毫克/升以下,这往往不被人们注意。从表征上看,池水水质变得混浊暗淡,缺少亮质和生机;取样观察,幼体缺乏活力。此时,通常换水难以彻底改观,宜尽快倒池。
1.6 当密度过大时
河蟹育苗幼体密度过大时,变态时间会延长,变态率减低或不同步,导致单位水体出苗量下降,甚至整池绝收。因此,当河蟹幼体发育至蚤Ⅲ时密度仍在40万尾/米3以上,至蚤Ⅴ时密度达25万尾/米3以上,应结合倒池进行分池,控制蚤Ⅳ密度在20万尾/米3左右,蚤Ⅴ密度l0—15万尾/米3为宜。
2.如何倒池
倒池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灯诱法、溢水法和放水法.在育苗布池阶段就应该考虑以后的倒池尽可能在相邻两池间进行。育苗池最好一室两排,利用预热水池作周转池,每五池左右设一周转池,或从中间向两边作两分法倒池,或作循环周转式倒池,并利用几个高密度池在蚤Ⅴ阶段将所有池子布满。这样运作有助于减小工作量,提高倒池效率和出苗量。
2.1 灯诱法
一般在相邻两池间来用。倒池正常安排在Ⅲ.Ⅳ.Ⅴ蚤状幼体变态后的第二天进行.将准备移入的池子洗刷干净并消毒,加入过滤后的新水,保持平均水位30—40厘米,水位最低处不少于10厘米。调试盐度与准备移出的池子相同,盐度差控制在2‰以内。调好盐度后开始加温,两池温度应尽可能接近,相差不宜超过l℃。在移出池上接一只1000—2000瓦的碘钨灯,灯头距水面30厘米左右。减小充气量,照亮5分钟后,即用虹吸管齐始吸苗(注意虹吸管一头不能触及移出池的池底,以免泛底造成损失;另一头要平放在移人池的池底,以免水流直冲池底造成幼体损伤)。当灯光下没有成群蟹苗后,可停气两分钟,以便蟹苗聚集后再行充气。停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蟹苗会集中下沉,造成损失。如此往复,直至两池水面基本相平。用此法一般可移出95%以上的蟹苗,余下部分可通过放水收集。
2.2 溢水法
一般在相隔两池间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后,加入移出池的原水30—40厘米,加新水至l米深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溢水网箱放入移出池边的下水道中(溢水网箱由外箱、网架和网箱组成。外箱为方形,高度30厘米,开口面0.2平方米左右,长宽尺寸以能够放人下水道,便于在下水道中操作为准。内置一方形网架,架高40厘米,以能放入外箱为准。架上套一网箱,网箱必须紧绷在网架上,否则会造成死亡,网目大小根据幼体大小选用,一般用80目或60目筛绢,以灯诱法虹吸幼体至网箱中(检查溢出水中是否漏苗),然后带水移入新池。
2.3 放水法
一般在相隔两室倒池时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加水80厘米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移出池水位降至60厘米左右,打开排水阀,让苗从集苗道排出,在集苗池用集苗网箱收集,然后带水移入新池。在实际生产中,三法同时使用往往效果更好。在大眼幼体变态二天以后,如遇到紧急情况,也可用抄网直接捞取幼体至新池中,以实现倒池的目的。
3.倒池后的管理
倒池后应立即投喂饵料,第一次投饵量可达正常投饵量的1.5—2倍(以实际池水水体计),同时施用2ppm的土霉素(或其它抗菌药物)于水体中,以避免移池过程中幼体形成的伤口受到感染,第二天早晨加注水至正常水位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为什么螃蟹肝胰腺会白化?



为什么螃蟹肝胰腺会白化?
1、螃蟹体内有一种叫虾青素的物质,虾青素具有超强的抗氧化能力,虾青素含量越高,螃蟹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虾青素让螃蟹具有了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如果螃蟹体内缺乏虾青素,则螃蟹的免疫力明显下降,生存易受到威胁。螃蟹体内的虾青素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环境中获取。
2、据研究发现,当螃蟹受到冻伤、农药中毒、水质恶化等恶劣的环境胁迫时,会大量消耗体内虾青素,如不能及时从环境中获取补充,易造成螃蟹肝胰腺白化症,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螃蟹白肝花肝。所以,肝胰腺白化也是螃蟹免疫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不及时改善,就容易受到病原侵袭,造成肝胰腺萎缩坏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瘪子。
3、为什么蟹肝宝能增强螃蟹抵抗力和免疫力,让螃蟹肝胰腺更红润饱满?一方面,蟹肝宝功能饲料选用了富含虾青素的原料,饲料中虾青素含量高,所以能让螃蟹肝胰腺更红润。另一方面,蟹肝宝功能饲料应用了海大研究院生物发酵酶制剂,能有效改善螃蟹肠道健康,所以,使用一段时间后,螃蟹肠道更粗壮。
再则,蟹肝宝功能饲料选用了优质的饲料原料,营养配方平衡,螃蟹肝胰腺的消化率更好,所以,螃蟹肝胰腺更饱满。【南通海大~蟹肝宝功能饲料研发团队】

河蟹养殖池后期水质管理措施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养殖阶段,同时也进入催肥期,是加强营养积累,增加蟹黄的时期,对水质要求也十分严格,水质越好,河蟹病害少,容易蜕壳,体重增加大,同时味道越纯正。由于部分蟹池出现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或过多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蟹池水质容易变坏,容易导致河蟹发生病害的几率加大,对河蟹收成有较大影响,为此,抓好河蟹后期水质调控至关重要,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关键,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定期注换新水:一般10天左右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5左右,水位一般控制在0.8m左右。
2、科学使用底改和水改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底质改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天使用一次。
3、割除多余水草:后期池塘水草覆盖面积50%左右,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水草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
4、水草移植:对于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蟹池,水质最容易变坏,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虹鳟鱼养殖池怎么建


需要根据虹鳟鱼的四个阶段分别建设稚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成鱼池、孵化池,形状一般选择矩形池。排列方式为平行式或者串联式,也可两种方式相结合。要注意建设良好的排水注水系统,池子需要安装防逃网,网眼大小根据鱼的规格来调整,养殖场内要配备囤放饲料的仓库,以及加工饲料的设备。

养殖池分为很多种,分别有稚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成鱼池、孵化池等。形状也是有圆形、矩形、不规则形等,目前使用的最普遍的养鳟池是矩形池。建造的鱼池必须有畅通的水流,畅通的水流对水体的更换,排污更加有利,而且便于管理,容易捕捞。

鱼池的结构有土池、砖木结构池、混凝土结构池三种。但是标准的养鳟池是以混凝土、砖块、石头结构的,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或者建造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虹鳟鱼的养殖池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养殖的规模等情况来建造。建造鱼池要有畅通的水流系统,这样能提高水体利用率。

一、养殖池的规格

1、稚鱼培育池。稚鱼培育池的面积大概需要30~90平米,池长约20~40m,宽度大概是1.2~1.5m,池深40~60cm,水深20~40cm左右,池底比降0.2%。

2、亲鱼培植池。亲鱼培育池大概需要150~350平米的面积,池长约30~60m,池宽4~6m,池深1~1.2m,水深0.8~1m,池底比降是1.0%。

3、成鱼池。成鱼池面积在100~200平米,池长20~40m左右,池宽大概4~6m,池深40~60cm,水深50cm左右,池底比降是0.8%。

4、孵化池。孵化池比较小,是指从发眼卵孵出鱼仔到开食后的一段时间的鱼池。一般是在1~3平米左右,池长2~3m,池宽0.4~1平米,池深30~50cm,水深10~30cm。

二、养殖池的排列

养殖池的排列方式分为平行式和串联式,如果水量充足,则选择平行式,如果供水量和地形有一定的影响时,则可用平行式和串联式相结合,但是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也要根据地形的情况和水量的周年变化来决定。串联池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三个,如果串联过多的话,后部池水将会受到污染,从而影响了养鱼的质量效果。

三、养殖池的流水方式

流水的方式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水从第一排水池流出来经过每一个水池,第二种是在第二排或者第三排的水池连接处设一个水渠,水渠里的水和前一排的流水混合一起流到下一排水池中。第三种是每一排水池首端都有自己的进水渠,连接在一起,既是前一排的排水渠也是后一排的进水渠。第四种是单排单灌的方式,即每一排都有自己独立的进水渠和排水渠,排出的水不会再利用,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养殖效果,这种方式需要充足的水来维持。

四、养殖池的排水、注水系统

养鳟鱼的池塘必须有注水口、排水口、排污池、闸门、防逃栏等必要要的条件。为了让水顺利的注入鱼池,注水口要高出鱼池水面,并且要有一定的距离落差。注水口前面要安置一道防逃网,可以挡住水中的污物和野杂鱼进入到鱼池,也可以防止鱼池里的鱼逃走。注水口的宽度是要根据鱼池的宽度来建造的,以鱼池宽度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为最佳。

五、养殖池的防逃措施

鱼池必须设立防逃设备设施,常用的防逃网是由聚乙烯网、或者钢筋焊制的。成鱼池的防逃网可以用8~12mm的钢筋焊制。防逃网的网眼大小应该要根据鱼的规格来定,在鱼不会逃跑的前提下可以将网眼留的足够大,便于水流畅通。稚鱼池的防逃网的网眼一定要合适,可以在闸口的底部和两侧缝隙用软布或者泡沫塞紧挤严,防稚鱼苗逃走。

六、养殖池的其他设施条件

除了上面的养殖条件外养殖场里还应该有囤积饲料的仓库,如果是自行加工饲料应该要配备饲料加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在建造养殖池之前要做好周密的计划,了解清楚养殖场需要的水源,水质是否符合要求,水源周年变化情况。还要对水源的上游进行调查,是否有污染源,能否会造成影响。为了方便运输,养殖场的交通应该要方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9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稻田养鸡技术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