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鱼种空池养殖青虾培育河蟹苗种


从鱼种并塘越冬后到次年5月份,在池塘中养殖青虾,5月中旬以后培育扣蟹或鱼种,可以提高水面利用率,每亩产青虾28公斤、规格160~20xx8~9月份繁殖的规格为2~3厘米的青虾苗,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色透明有光泽。投放量为每亩1万~1.5万尾。二是放养抱卵亲虾。挑选3.5厘米的抱卵亲虾,每亩放养5~7.5公斤,冬春强化培育,水温达18℃后任其自然生长繁殖。
饲养管理越冬期每亩虾池投放水草150~20xx投放的幼虾已长到4~5厘米,能上市出售。腾下来的塘口每亩放养五期幼蟹1万~1.5万只进行扣蟹培育。放养抱卵亲虾的塘口,5月中旬用抄网将3~5厘米的大虾全部捕起,上市出售,将1~1.5厘米的幼虾养到6月中旬或下旬,再混养夏花,每亩放养白鲢5000尾、花鲢1000尾。

相关知识

“长江1号”河蟹苗种培育技术



为推进河蟹产业发展,九龙口大闸蟹公司承担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长江1号”河蟹扣蟹培育取得了成功,现将该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选择
池塘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塘口,面积在30-50亩。在四周立起60cm高的钙塑板防逃设施,建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安装80目网纱的过滤网。
二、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冬季先抽干池水,加固圩堤,修缮进排水系统,挖除过多淤泥,暴晒池塘一个月。下塘前半个月选择晴天中午,进水10~15cm,每亩用生石灰150kg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
2、种植水草
4月初种植水草,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占水草种植面积的50~60%,在四周可适当移植水花生,占水草种植面积的10%左右。
3、施肥培水
放苗前15天,进水深0.5m,进水时用80目筛绢过滤,一天后放干,晒池3天;第2次进水深0.4m,当天中午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kg,过4~5天后池水呈黄绿色或茶绿色,再过5天后即可放苗。如果水色偏淡,再施肥1次,用法和第1次一样。
三、蟹苗放养
1、苗种选择
蟹苗应为“长江1号”蟹苗,选购标准:日龄应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力强,行动敏捷;个体大小均匀;溯水能力强。
2、放苗
放养密度:0.8-1kg/亩。放养时间:5月中旬,在水温15℃以上。放养方法:放苗前把整个装苗的网箱放在池水中适应3-5分钟左右,起水后停留5分钟,连续2-3次,将大眼幼体沿池四周均匀摊开于池塘塘埂上,让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
四、饵料投喂
入池后经2-3天蜕变成Ⅰ期仔蟹,每天投喂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0号开口破碎料0.5-1kg/亩兑水全池泼洒;变为Ⅱ期仔蟹后开始投喂1号破碎料,每亩投喂颗粒料1-2kg/天。15-20天后每亩投喂颗粒料2.5-3.5kg/天;8-9月份每亩投喂颗粒料3.5-4kg/天。分二次投喂,上午8-9点投饵量30%左右,下午4-5点投喂量70%左右。从10月份初开始,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每亩投喂0.5-1.5kg天,每天14-15点投喂一次。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饲量应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河蟹的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水温低于10℃时,少投;水温在5℃以下时,停止投喂。
五、水质管理
大眼幼体阶段,水深为0.5m左右。前期池水位控制在0.6-0.8m,7-9月保持在1-1.2m。夏季气温超过35℃和冬季气温低于-5℃,把池水加深到1.5m。
蟹苗入池后,3天后每隔3-5天要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cm,每隔15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5-10kg左右。泼洒生石灰7-10天后,每亩施些磷酸二氢钙3kg,保持水中钙磷的平衡。7-9月,一般每7-10d换水1次,换水量应掌握在1/4左右,每隔15天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每亩5-10kg左右。每隔15-20天,用生物制剂全池泼洒1次。

鲮鱼种培育


鱼种塘的要求基本相同,但面积要求较大,一般2~5亩,水深1.3~2.0米。鱼塘的清整和施肥方法也和前述的基本相同。到鱼种阶段,可以进行适当的搭配混养,但鲮鱼与鲢的食性相近,故不宜混养。当然也可单养,或前期单养至5~6厘米后进行混养。如放养规格3厘米。每亩放养7~8万尾,其余混养草鱼1000尾,鳙鱼2000~3000尾。单养的每亩放养 27500尾,规格 3厘米,或放养规格 5.8厘米;每亩放养 9000尾,饵料主要是用有机肥料培育浮游生物,辅以人工饵料。单养池,每天每万尾投喂花生麸0.3于克。放养后两个月,每隔15天投放大草100~150干克。总的来说,投饵量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适当变动。另外,由于鲮鱼在水温10℃下便会冻死,应做好防寒工作。

河蟹青虾鳜鱼同池共养技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的地方。塘口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为10亩左右,埂宽3米以上,池坡土质较硬,坡比为1:2.5~3.0,池底基本平坦,底质为偏碱性的壤土。在池塘四周开挖环沟,保持水深为1.2~1.5米,沟底稍向排水口倾斜,沟面积占蟹池总面积30%~40%。将池塘中部推整成平滩,保持水深为0.5~0.8米。在池埂外侧用石棉瓦或钙塑板等材料建成防逃墙(四角做成圆弧形)、进排水口用双层不锈钢网封好扎牢,以防河蟹逃逸。池中按1.5千瓦/亩的标准安装条式微孔增氧,并配备5.5千瓦的进、排水泵各1台。
二、清塘植草
入冬后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加速有机物的风华。放养前10~15天加水5~10厘米,使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80~100公斤/亩,以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待清塘药性消失后,在池中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黄草等水草,使水草覆盖率达50%~60%。水草不仅是河蟹的植物性饵料,而且还是河蟹和青虾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
三、施肥投螺
水草成活后,投施发酵过的蓄、禽粪,用量为200~300公斤/亩。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1次生物有机肥,用量为3~5公斤/亩,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为河蟹提供生物饵料。清明前后投放螺蛳,用量为300公斤/亩,可于8月份再补投1米,以改良水质和底质
七、病害防治
每月投喂1次用1%的食盐和0.1%的鲜大蒜汁配制成的药饵,每日1次,连喂3~5天,防止肠炎病。5月和9月各泼洒1次纤虫速净(主要成份:复合二硝基;规格:10%),用量为40~50毫升/亩·米,每日1次,连用2次,预防寄生虫病。一旦发生病害,因及时诊断病因,对症选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品进行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病害防治中,严禁使用敌百虫、敌杀死和菊酯类杀虫药物。

河蟹优质苗种的选购与培育要求



1.选购无公害优质苗种
选购无公害的优质苗种可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养殖成蟹的单位可建立自己的无公害育苗基地。首先由本单位培育、选育优质河蟹亲本,在河口海岸边建立无公害土池自然繁育场。自繁、自育和自养,做到有效控制杂质苗的出现,达到真正选择优质无公害苗种的要求。另一种方法就是养殖商品蟹的单位与已建立无公害河蟹繁育场结成合作伙伴,互惠互利,有效控制杂质苗种,选购真正的优质苗种。
2.培育优质苗种要求
成蟹养殖一般都是选购的优质1龄扣蟹。那么就从仔蟹开始培育。1龄扣蟹按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进行生产、培育。
大眼幼体经1次蜕壳变成外形接近成蟹的Ⅰ期仔蟹;经3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Ⅲ期仔蟹;经过5次蜕壳即成为Ⅴ期仔蟹;底栖生活,规格一般为5000~6000只/千克。扣蟹是由仔蟹经过120~150天饲养、培育成100~200只/千克左右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

小体鲟鱼种培育


一、土池培育
(一)放养密度、规格
小体鲟鱼种对土池的要求不高,一般能养家鱼的土池也能养殖鲟鱼。鲟鱼鱼种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土池的条件来决定,如果有流水或经常可补充水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放养量,放养的规格20-30厘米,可以混养少量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花、白鲢,但不能放鲤、鲫等与鲟鱼有饲料竞争的鱼类。

(二)养殖管理
小体鲟是下位口,与常规养殖的鱼类相比,是吃食行动比较缓慢的鱼类,投喂方法与家鱼有所区别,土池养殖应搭建饵料台,特别是池底不平整的鱼池,这样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饵料台应比较平,以利于鲟鱼吃食,一般一个3-4亩的鱼池应搭建4个饵料台。鲟鱼吃食活动晚间最强烈,白天不甚活跃,投喂也应以晚间为主,投喂量晚间与清晨占2/3以上,白天少量投喂即可。

一、 水泥池流水培育
(一) 水泥池结构
养殖鲟鱼的水泥结构有长方形与圆形两个主要类型。长方形鱼池是一端进水,一端出水,依靠水流将鱼排泄的废物与残饵冲到排水口,排出鱼池。从实际运行效果上看,在水微流的状态下,入水口两侧各有一个死角,这两个死角会淤积大量沉淀物,时间长就会变质,鲟鱼饲料含蛋白质较高,残余的饲料在水温高时很快变质腐烂,影响水质条件。另外,鱼池过长,水流无法将沉积物全部冲走,在水温20℃的情况下,10-15天就得清洗一次鱼池,无形中加大了劳动量。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圆形鱼池,这种鱼池也可以说是在总结长方形鱼池的优缺点之后改进的。圆形鱼池为中央排水,没有死角,水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将水中沉积物全部冲到排水口排出鱼池,这种鱼池的清洗时间可延长到2-3个月一次。从最大鱼载量上看,长方形鱼池为10公斤/米3左右,而圆形池可载20公斤/米3,效率提高了一倍。

(二) 放养密度、规格
在水泥池流水条件下,鲟鱼鱼种的放养密度与鱼种的大小和水流量有密切的关系,水流量在10-50升/秒,鱼种规格10-30厘米时,放养密度为长方形鱼池25-100尾/米3,圆形池为50-200尾/米3。养殖户养殖小体鲟时,放养密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应一味追求最高的密度,当水体达到所能载鱼的最大程度时,水中的各种因子也相应地达到极限,也是危险程度最大时,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鱼苗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鱼种培育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稀放,这样做一是给鱼苗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可以提高鱼苗的生长速度,二是有一个缓冲的区域,使事故的发生有一个处理的时间。

(三) 培育管理
小体鲟是目前水产养殖品种中抗病力较强的一种,一般达到40-50克以上时,很少发生鱼病,正常情况下养到商品规格的成活率在90%以上。这个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保证水源水质的稳定,这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所在。饲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原料的质量应该在加工前做检测,如是否变质、含菌数量等,变质的饲料一定不要投喂,含菌量高的原料也不能使用。例如河南信阳的一个养殖户,养了2万尾俄罗斯鲟,在商品鱼养成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有一个月使用了鲤鱼饲料,鱼得了肠炎病,死了2千尾鱼,饲料没有发现变质,据分析是饲料原料中含菌量过高造成的。

鲟鱼鱼种培育的日常管理与家鱼基本上一样,日常投喂量在1-3%,小体鲟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9-25℃,7-8℃时也吃料并且生长,生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3-4℃时有部分鱼吃食,但基本上不生长。

月鳢鱼种培育


在水泥池或20目的网箱中培育,面积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水深0.5~1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规格为2.5厘米左右的鱼种3000~5000尾,投喂的饲料由鲜活饲料转为人工混合饲料,其中粗蚤的含量在40%~45%。有条件的也可以全部投喂鲜活饲料。每天投喂次数与鱼苗培育相同,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这一阶段鱼体由黄色逐渐转为灰色。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池水中的氨态氮含量往往较高,在高温季节容易导致水质败坏,所以控制好水质便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池水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7.0~8.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除了不定期的适当换水以外,还可以每3~5天向池中泼洒1次浓度为3亿~5亿个细胞/毫升的光合细菌,每次泼洒量为20~30毫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池水中的氨态氮的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新。

经40天左右的培育,一般可长至4.5~5厘米。

颖鲤鱼种培育


1.食性转变
期鱼苗长到3厘米左右,其食性开始发生转变,由摄食浮游生物为主转变为以底栖动物或商品饲料为主。这时可进行分塘饲养,进行大鱼种培育或搭配在其他鱼。的苗种塘中饲养成商品鱼。

2.鱼种池的准备和放养
鱼种池需经清塘、整修、施基肥培育水质等准备阶段。具体作法同鱼苗发地池。

鱼种放养密度主要依据培育目标、池塘条仲、肥料及饲料供给情况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一般情况可参考表3-9。

以饲养鲤鱼为主的池塘,鲤鱼放养比例可占70%,鲢、鳙占20%,团头鲂占10%。在饲养鲢、鳙或草鱼为主的池塘中,可套养鲤鱼种20%左右。

3.饲养管理
由于鲤鱼种规格达到3厘米左右时,其食性开始转变,因此在饲养中应采取精料和肥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喂养。每天至少投喂两次,一般日投饵量为体重的8一10%。同时也应依据天气和鱼种摄食状况酌情增减。鲤鱼常在池底沿边活动,投饵时可离岸稍近,並要定时定量定位。在投精料过程中,应注意结合适当施肥,使水域保持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活性饵料来源,这是鲤鱼种生长阶段必不可少的饲料。肥料中以有机肥的效果较好,一般每次投绿肥100-150公斤,或粪肥150-200公斤,每7-10天施一次肥。

4.鱼种越冬
在长江流域,一般11月中下旬水温逐渐下降到10℃以下,鲤鱼摄食量明显减少。这时可并塘越冬集中管理。若冰封期较长的地方,还应采取一定的越冬措施。
(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应选择210亩,水深1.52米的池塘。背风向阳,靠近场房为好。越冬池的水应保持中等肥度。
(2)越冬密度:鱼种按不同大小和品种过数分池越冬。越冬密度视鱼池条件和鱼体大小而定,一般为;每亩可越冬1015厘米鱼种2万尾,1720厘米鱼种11.5万尾。北方冰封期较长,一可适当减少越冬密度。
(3)越冬饲养管理:鲤鱼在冬季虽然摄食量减少,但并不停止摄食。因此在越冬期间应每星期投喂一次,以保持体重少掉膘。有的地方为了保温防寒,在向阳深水处投放树枝,並盖上杂草或稻草,防止风浪,有利于鱼类越冬。在有冰冻的地方,应经常打开冰眼,增加池水溶氧。

鳜的苗种培育


1.饵料鱼苗种培育

鳜开口饵料鱼苗主要有鲂、鲴等鱼类和家鱼等,其中团头鲂最为适宜,细鳞斜额鲴几乎可与之媲美,但来源有限,草鱼、鲢、鳙次之。开口以后,饵料鱼的种类则广泛得多,因草鱼、鲢、鳙的供应较有保证而多选用之。

饵料鱼的苗种一般用池塘培育或网箱培育。池塘培育时,池塘应与鳜苗种池邻近,便于随时供应。放养密度亦应视鳜苗种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鱼苗166万尾/亩左右,夏花鱼种60万尾/ 亩左右。不论何种方式,提供的饵料鱼苗种体长应为同期鳜苗种 体长的60%左右。网箱培育时,放养密度视水体浮游动物量而定 一般在3 000-4 000尾/m2。

2.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鳜养殖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鳜养殖成 效的好坏。有孵化设施培育法、网箱培育法、水泥池培育法、土池培 育法,孵化设施分别与网箱、水泥池和土池结合培育法等几种主要 方法。一般宜采用分级培育的形式,育苗前期在孵化设施中培育, 中后期再分苗到池塘中或有微流水的湖泊和水库中继续培育,但 决不可把卵黄囊刚消失不久的鱼苗直接投放到池塘中培育。以上 方法中以孵化环道结合网箱培育效果较好,下面以实例介绍。 龚世园等人的具体方法是:鳜仔鱼在环道中的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15万尾。在仔鱼即将开口前投喂团头鲂鱼苗(脱膜后12 h至缥点形成前)30-45万尾,当有鳜仔鱼开口摄食后,马上补投7倍于鳜仔鱼的团头鲂饵料鱼苗。每隔 0. 5 h检查其摄食情况和饵料鱼苗的剩余情况,保证在鳜仔鱼全部开口前有约10 倍于鳜仔鱼的团头鲂饵料鱼苗鳜仔鱼全部开C1后,再改投脱膜后 12h前后的草鱼、鳞、缩等鱼苗,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5-6倍于鳜鱼苗的饵料鱼苗,投喂前应将其放在6 mg/1.的硫酸铜溶液和1. 5%食盐水溶液中浸洗2-3 min,以防带入病原体。为防治水霉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每天午9时或下午4时在环道内按每立方米水体泼洒15%-20%的食盐水8-10 kg, 15 min内泼洒完毕。培育4-6天,鳜仔鱼全长达8-9 cm时立即转入网箱中继续培育,入箱前亦要用3 mg/L的硫酸铜溶液或3% 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 min。网箱一般分为二级。

1级箱2 mxl mxl m,规格40目,乙纶网线。设置在湖泊、水库和水泥池中均可,上下固定,保持微流水状态。鳜仔鱼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 500尾。每天每尾鳜鱼苗投喂饵料鱼苗6^8尾分上午8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5 min后检查摄食情况,以饵料鱼苗稍有剩余为度。每次摄食0. 5 h后清洗网箱,每1-2天用 3 mg/L硫酸铜和3%食盐水浸洗鳜鱼苗5 min左右,1-2天换网箱1次。每隔2天更换池水一次。经6-8天的培育,鳜鱼苗全长可达1. 9 cm左右。经3 mg/L硫酸铜和3%食盐水浸洗3^-5 min 后,再转入d级箱中继续培育。

B级箱规格20目,其它同工级箱。鳜稚鱼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 500尾。其它饲养管理亦与I级箱相同。培育7^10天,可长成全长3. 3 cm的夏花鱼种。

3.鱼种培育

将全长3. 3 cm的夏花鳜鱼种经过约20天的培育,长到 10 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基本有网箱单独培育、水泥池单独培育、土池单独培育和上池与饵料鱼种套养、亲鱼池与成鱼池配套培育、孵化环道单独培育等几种方法。培育中需统一注意的要点是:根据摄食情况投喂充足适量和规格适当的饵料鱼种;保持培育水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源最好经过滤和消毒;网箱和环道应定期清洗,同时用3%一。%的食盐水溶液和3-4 mg/L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种5^10 min;各类池塘应定期注水和换水,保持微流水状态;

1)网箱培育,鱼种网箱面积2-6 m,乙纶网片,网目寸0. 4-0. 5 cm,敞口,网箱网口高出水面20^-30 cm,设置在然水域或池塘中均可。

2)水泥池培育鳜鱼种水泥池面积20-30 m',具有进排系统和拦鱼设施。池水应每隔3-4天换水1次,换水同时用硫铜或食盐水浸洗5-10 min。

(3)土池培育鳜鱼种土池面积一般约1亩,深2m。放养前 10天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进水口应有拦鱼栅,以防止乌鳗等凶猛鱼类混入土池中。还可与饵料鱼苗种套养。

鱼种下塘时水位55 cm左右,以后每隔3天注水,次,每次约 25 cm,最后保持池水深1.5-1.8m适当施一些有机肥,但要控制水体肥度,以防缺氧浮头。

(4)亲鱼池或成鱼池混养鳜鱼种在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中混养为宜,以池中的野杂鱼作为鳜鱼种的饵料鱼。给主养亲鱼和成鱼投药施肥时,注意防止鳜鱼种因药物中毒和缺氧浮头死亡。

(5)环道培育鳜鱼种该法的技术关键是除保证水源和饵料鱼种外,还有疾病防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定期清洗环道并浸洗消毒鱼体,操作时鳜鱼种可暂养于网箱或另一环道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9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