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仔蟹和幼蟹


什么叫仔蟹,仔蟹有何特点?
大眼幼体蜕皮后变成蟹形小蟹,其雌雄外观已可判别,此时的小蟹称为仔蟹(图5)。仔蟹依靠步足爬行和游泳。尽管仔蟹外形与河蟹相似,但此时其头胸甲长度大于宽度,过隐居生活,而且仍喜欢在咸淡水(盐度3‰~5‰)中生活。以后每隔5~7大蜕一次壳,经二次蜕壳后,到Ⅲ期仔蟹时(一般每公斤1.6万~2.4万只),其头脑甲长度才小于宽度,外形与成蟹相似,并开始挖洞穴居,而且它只有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中才能正常生长。因此,我们把大眼幼体蜕壳3次,列为仔蟹阶段,包括I期、Ⅱ期和Ⅲ期仔蟹。这一阶段在自然情况下是由河口上溯到淡水,即由咸淡水转为淡水的过渡阶段;其生活习性也由浮游转为隐居再开始挖洞穴居;其盐度也由咸淡水逐步过渡到淡水;其食性由食浮游动物逐步转化为以水生植物及有机碎屑为食。仔蟹阶段按生产季节、养殖的特点和性质来看,它与鱼苗养成夏花相似。生产上又将这一阶段称为扣蟹(像衬衫纽扣一样大小)养殖。
什么叫幼蟹?幼蟹有何特点?
幼蟹即由Ⅲ期仔蟹饲养到年底或翌年春天的蟹种,一般的出池规格每公斤50~200只。
幼蟹外形与成蟹相似,其个体生长快,蜕壳次数多,新陈代谢水平高,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环境。幼蟹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月龄的幼蟹,个体相差200倍。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或因水域环境条件差,因积温过高,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在生产上这一阶段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夏花鱼种养成冬花或春花鱼种。YZ023.coM>

相关知识

幼蟹养殖


养殖环境
培育池建造培育池的位置应选择靠近外河,无污染,水质清新,交通方便,具备电源,避风向阳的地方。池子面积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016m2的长方形。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中间挖一条深沟(可保水深1m),两边较浅(可保水深(0.3~0.5m),池底形成一定的坡度,池子两端建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安一道60目筛网,在进水口附近,最好建一个与培育池面积相等的蓄水预热池,放苗前15天左右,培育池要用漂白粉、生石灰等严格消毒,消毒后进水预热,池底每隔一米栽种一株水草等水生植物,水面以上20厘米的池坡上插15厘米高的塑料纤维板防逃,池底按装罗茨鼓风机充气的管道。池子上部的大棚,呈拱形,骨架材料一般采用毛竹。棚顶覆盖塑料薄膜。棚顶最高处距水面1.5m左右(以便管理人员用小船在内操作),薄膜四周埋入土中,大棚两端留门。薄膜最好用一片大目网(或旧鱼网)罩在上面,以防风把薄膜吹破。

饲料配方 投饵: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营养充足,蟹苗下塘的初期,可投喂豆浆和煮热的蛋黄、水藻(轮虫)等,7天以后,可增投鱼,虾,螺、蚬的碎肉及豆饼,颗粒逐渐增大。每天投饵次数,前期3~4次,后期2~8次。投饵量,蟹苗下塘后10天中,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200%,10天后日投饵量为150~100%,30天后日投饵量为80-50%。平时要根据天气、水质、余饵等酌情增减投饵量,饵料泼洒要均匀。

养殖管理
放苗大棚培育池水温稳定在13℃以上,pH值7.5~8.5,溶氧5毫克/升以上,即可放苗。每亩一般放苗5公斤左右,放养的蟹苗必须健壮、活泼,经过充分淡化,放苗前,要检验水中毒性是否全部消失(拿少量蟹苗试一下水),如箱运的蟹苗,可先用培育池池水喷洒蟹苗两次,如充氧水运的蟹苗,要先把苗袋的水温调到接近池水的温度,温差不得超过3℃,放苗后,要立即向水中充气增氧。

日常管理:

1.换水。蟹苗初下塘3~5天内可不换水,5天以后,根据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逐步增加换水量,但换水后,池水水温与换水前水温温差一般不要超过3℃。

2.充气。蟹苗下塘后,要不间断地向池水充气,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氧。

3.通风。遇有晴天气温高时,中午可打开两端的小门,以便调节大棚内空气和温度。

4.防病。每隔10天左右,向池中泼洒少量生石灰水。如发生病害、敌害,要及时治疗和清除。

幼蟹出池:幼蟹在原培育池中可养至六期以上,但三期以后就可以出池,具体出池时间可根据销售或放养等情配而定,幼蟹出池的前两天,要把塑料薄膜拆去,使培育池水温降至自然水温。出池方法,可采取放水收集或灯光诱集。

水池培育中华绒螯蟹幼蟹



培育幼蟹的土池最好是新挖的,面积0.5—1亩为宜,水深1—1.5米,池底为硬质,池埂坚实不漏水,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用钙塑板等材料建好防逃墙。如用老的池塘则要整修清淤,夯实池埂。用水泥池作为幼蟹培育池,面积5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壁要抹光滑,四角砌成圆孤形,池顶出檐以防逃,并要建好进排水管道。
蟹苗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等药物清池消毒、杀灭有害生物。进水口要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封住以防进水时带进有害生物。为了使蟹苗放养后能吃到适口的天然饵料,在放苗前3—5天,每亩施发酵腐熟的牛粪150公斤左右,用以培养轮虫、枝角类等。还要在池内放养适量的浮萍、水花生等,为蟹苗和幼蟹准备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蟹苗放养密度视池子条件、管理水平、饵料状况以及要求幼蟹出池达到的规格而定。一般亩放2—3公斤,如池子条件较好、饵料充足、饲养管理水平高,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水泥池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蟹苗放养后,要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使蟹苗、幼蟹吃饱、吃好,促进脱壳生长。
投喂饵料的营养组成,要根据幼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搭配。开始几天可投喂蛋黄浆、豆饼浆、鱼虾浆等。蟹苗脱壳变态为幼蟹后,可将小杂鱼、豆饼、菜饼等饲料做成浆糊状,并适当增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饵料的投喂要多设食台。投均匀,避免幼蟹争食。每天上午八、九点和傍晚前后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蟹体重的100—150%灵活掌握,并根据吃食、天气、水质状况适时调整。要搞好水质管理,按时换水,保持池水新鲜,溶氧在40毫克/升以上,还要注意防止敌害,及时杀灭青蛙、水蛇、水老鼠等,以提高幼蟹的成活率。

为什么将蟹苗养至Ⅲ期仔蟹作为仔蟹培育阶段?



蟹苗蜕3次壳即为Ⅲ期仔蟹,标志着仔蟹阶段结束。这是因为:
(1)Ⅲ期仔蟹已开始具备河蟹的基本形态。
I期仔蟹尽管已形成蟹的形状,但其头脑甲长度大于头胸甲的宽度,而从Ⅲ期仔蟹开始,其头胸甲长小于头胸甲宽。
(2)Ⅲ期仔蟹已开始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
在蟹苗阶段其最适盐度为7‰~8‰,I期仔蟹的最适盐度为5‰左右,Ⅱ期仔蟹为3‰左右,Ⅲ期仔蟹为0.5‰以下(淡水),它们发育到Ⅲ期仔蟹以后,只有在淡水中,耗氧率低,能需量小,生长快,蜕壳间隔时间短,成活率高。如果此时Ⅲ期仔蟹仍在咸淡水中生活,其生长速度比淡水中低得多。
(3)Ⅲ期仔蟹已开始挖洞穴居,与成蟹的生活习性相似。
通常I期、Ⅱ期仔蟹不会挖洞穴居,仅过隐居生活。而Ⅲ期仔蟹开始挖洞穴居,其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明显加强。
(4)Ⅲ期仔蟹的食性已属杂食性。
蟹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少量有机碎屑。到I期仔蟹,肠道内植物性饵料以及有机碎屑的含量逐步增加。到Ⅲ期仔蟹阶段,其食性已与成蟹相近似,唯食谱范围比成蟹狭,均属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类型。
由此可见,从蟹苗到Ⅲ期仔蟹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形态上由龙虾型过渡到真正的蟹型;在生态上从海水逐步过渡到淡水。从浮游逐步过渡到穴居,其食性从食浮游生物过渡到杂食性。因此在养殖上必须提供这种过渡所要求的条件,采用专门的池塘给予精心的培育。
此外,从生产上看,蟹苗经l5~20天的培育,随着个体增大,养殖的密度与水质、饵料的矛盾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培育后期,水温越来越高,给出池、分养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只要达到Ⅲ期仔蟹,幼体已完全适应淡水生活,其抗逆能力大大增强,即可出池分养、运输和销售。仔蟹培育阶段相当于鱼苗培育成夏花阶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2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