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蟹池如何做到合理投饵?


成蟹池的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
①定质
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蟹喜食、营养价值高。植物性饵料要求无根、无泥、无黄叶,动物性饵料要新鲜。不投腐烂变质饵料,不投粉状饲料,应投小块状或煮熟的麦粒、黄豆、玉米等,配合饲料必须轧制成颗粒状,在水中能成型6小时。投喂饵料切忌固定一种,应经常更换。
②定量四看确定:
①看季节
2~3月份,天气较冷,河蟹摄食量少,可用少量鲜活饵料(小杂鱼虾或鱼糜加麦粉轧成颗粒饵料)开食。清明以后,水温逐渐升高,可投喂商品饲料,并增投嫩水草和陆草、菜叶等。小满到白露,河蟹摄食量大,可大量投喂植物性饵料,搭配少量动物性饵料。白露以后,河蟹逐步趋于性成熟,应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以利体内脂肪的积累和性腺发育。
②看水质
水质清新,可大量投饵;水质肥,浮游植物数量多,应控制投饵数量。
 
③看天气
晴天水温高,应多投;阴天、阴雨天,气压低,应少投。
④看河蟹吃食情况
每天早晨巡塘,检查其吃食情况。如投饵后,食场上的饵料很快吃完,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反之则少投。
表l3成蟹池商品饵料分配百分比
月份234567891011小计
日投饵量占河蟹总重量(%)2.22.33.63.65.875.44.31.20.8
月投饵分配比例(%)3.23.26.46.412.719.119.119.16.46.4100

相关推荐

成蟹池套育扣蟹技术要点



扣蟹质量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成蟹池中围网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保证来年成蟹养殖的蟹种需求,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具体技术要点为: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能高排低灌、面积15—20xx养殖,蟹种由外地购进或全部购苗培育扣蟹外,从第二年开始,蟹种则自行供给。蟹种为上年存池,一般规格为100—200只/公斤,平均亩放15—20斤,多余扣蟹可销售。
2、蟹苗放养
于5月下旬至6月15日进行,最好是最后一批人工繁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苗。在蟹池的西北角用聚乙烯网片进行圈围,网高1米并设有倒檐,向里10厘米,向外20厘米,面积视放苗多少而定,一般每20—30平方米放苗1斤,面积15—20亩的池塘放2斤蟹苗,圈围60—80平方米为宜,面积不宜过大,以控制扣蟹规格。
三、饲养管理
1、投饵
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除摄食池塘中的水花生外,主要靠人工投喂。大眼幼体培育至Ⅰ、Ⅱ期幼蟹,主要泼洒豆浆,Ⅲ期以后逐步投喂玉米粉、粗黄豆粉、麸皮等。7月底以前,主要投喂煮熟的小麦、玉米,8月份以后,除投喂小麦、玉米外,每2—3天投喂一次低值的鱼虾。饵料投喂一般在傍晚进行,高温季节则应推迟投喂时间,且投在深水区。
2、撒网
7月份以后,水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撤去围网,并入大塘饲养。以免浅水区的幼蟹耐不住高温。
3、水质调节
水位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春季1米以内,夏季1—1.5米,秋冬季1.5米。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先放后进,每次20厘米,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0—15公斤。
四、收获
于11月上旬陆续捕蟹上市,一般每亩可收获商品蟹100斤、蟹种1500只。
五、体会
在成蟹池中围网培育扣蟹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其原因在于:自行培育蟹种,减少了因外购蟹种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且蟹种在原来水体中养成成蟹,没有适应阶段,保证了成蟹养殖的顺利进行。利用成蟹养殖池套育蟹种进行河蟹养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条降本增效的好途径。

600亩水面,养出六成的花鲢是如何做到?



昨天说了今天要多拍照,分享一些水库的效果。今天六点过我就起来到水库边上,老板给我说的是今天是出鱼的第二天,早上来两个车装,下午还有两个车装,所以估计这次肯定是大丰收了。到现场一看,花鲢规格都是三四五的,白鲢也主体在三斤以上。看到程老板站在水库边不断的被蚊虫叮咬,搞得很难受的样子,但脸上却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今天全程装鱼我都在看,两位老板,两台车差不多大小,老板说,一台车能装七八千斤左右,其中一位老板装的是两格花鲢,三格白鲢,而另位老板是四格花鲢一格白鲢,所以基本是花鲢稍多一点。我目测来看,花鲢主体应在三四斤居多,两斤半以上的花白鲢数量较少,五斤以上的也不多。

当装完鱼后,我把鱼拿了尾白鲢来检测时,鱼的体长40厘米,重量在1420克,肥满度在2.22。正常的花白鲢在有食物的情况下,肥满度在1.8就算正常。而这个鱼是关在关网里关了两三天,肠内早已没有食物,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达到2.22的肥满度,可想而知,这个鱼是长得非常好的。接下来,当我剪开内脏,可以看到肠间全是脂肪,说明鱼长势非常好。而且剪开肠道,里面一点食物都没有。当时我还说检查下花鲢,老板说,都长得好,都快九点了还没吃早饭,所以花鲢就没有检测,有点遗憾。
从湖面的水色来看,确实不算好,是因为这些天一直在下雨,而且这个水库有个特点,一下雨就从上游水库往下游注入水,所以一注水,水质就变差,而且还容易发病。老板也坦言,今年下了芽孢原粉和酵素后,不但鱼长得好了,而且水质也较过去变好了许多。像他们每次要下芽孢原粉和酵素,都是要向水务部门报告的。当看到水库的水质越来越好,水务部门也很支持。

再把具体的用法和大家分享下,水库是河道型的,水面有600亩,所以算上平均两米五的水深,按的是1500亩水体用药,一次用芽孢原粉是3桶,用法是兑水直接泼。酵素是间隔一周到十天时间再用,一次也是用的3桶,只是酵素浸泡了两小时。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泼。有时天气不好,间隔的时间会稍长一点。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
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
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
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
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
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黄鳝养殖户如何做到健肠养胃增食欲



武汉汉南一冶农场郑老板:属黄鳝养殖户,有200个箱子,水质正常,但摄食不好,有些很快就吃干净,有些到第二天还发现窝子里有渣。根据经验,建议内服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因为这边还没有人喂过,郑老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样拿了一瓶回去喂,第2天又赶紧来拿2套,他称用后黄鳝吃食明显好了很多。这很快就传开了,以至这一套产品在这边脱销了。

湖北仙桃市张沟镇付老板:有3亩鳝鱼塘,设有60口网箱,放苗1200斤训食期每天吃40斤白鲢、20斤红丝虫,用5点训食鳝鱼苗子吃的慢,建议用健长灵+活性蒜宝拌料训食一个星期后,白鲢提高到60斤,饲料添加15斤,训食调高到八个点(一斤饲料算三斤鱼,鱼+饲料总量除以苗子的重量=吃食的点数)。10天后我又建议用清源2瓶+酶解多糖2包+活性蒜宝2瓶拌料内服4天,一个疗程后鳝鱼吃食来的快,吃的猛,五十分钟内迅速吃完。付老板感叹道:“卓越药,真行!”他还主动介绍周围养殖户用卓越的药品,他们的鳝鱼也比以前吃食来得快,吃的猛了。实践证明: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宝,拌料内服针对鳝鱼厌食、吃食慢,有特效。

数据说话:河蟹四五壳如何做到100%的翻倍



这几年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如何才能在高密度的情况下养出高产量的同时也兼顾高规格呢?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其关键原因出在哪里呢?结合笔者经过近十年的一线生产经验,本文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做个交流。
首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这里我们选取三壳结束后常州、泗洪、兴化这三个螃蟹养殖区的规格数据
表一:三个主养区域的螃蟹养殖概况
从上面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三壳蜕完的时候我们这三个螃蟹主养区的规格差距并不大,但是在第最后的螃蟹规格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最多的相差可能会达到一两,主要原因在哪里呢?看一个数据,螃蟹每次蜕壳的翻倍计算。
表二:规格为1斤100头的苗正常情况下翻倍一览表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螃蟹池塘五次蜕壳每次蜕壳的翻倍并不是一样的,二壳翻倍最大,可达到120xx7月高温期一伊乐藻池塘溶氧连续跟踪数据(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30测得)
图1:水世纪技术人员练习溶氧检测
螃蟹正常生长需要的溶氧在5mg/L往上,维持生长在3.5mg/L,溶氧低于2mg/L蜕壳期就会出现软壳死亡,且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草鱼饲养试验在溶氧2.7~2.8mg/L条件下养殖,比在5.6mg/L下养殖生长速度低约10倍,饲料系数高4倍。其实螃蟹也是一样,但是螃蟹池塘的溶氧如何才能保障高的溶氧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溶氧一天24小时的变化:这是20xx8月13日北京水世纪技术人员测得的常州一螃蟹养殖塘口溶氧的变化数据:
表五:8月份溶氧24小时变化与pH值得关系一览表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螃蟹池塘一天的溶氧最低值在早上6:35测得,只有0.5mg/L,我们要保障螃蟹正常生长溶氧最低也要在3.5mg/L,也就是我们早上6点最低点这个时候测得溶氧要在3.5mg/L,最好是能达到5mg/L,这样才能保障螃蟹最佳的生长状态,但是如何做到呢?如何才能保障池塘的高溶氧呢?这才是决定我们螃蟹养殖四、五壳翻倍的关键。北京水世纪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下几个要点供各位参考:
一:控制水草,控制面积占池塘的60%、控制高度,不让水草出水形成水下深林。因为水草作为螃蟹池塘溶氧的主要生产者,能够产生池塘90%溶氧,同时也是池塘最主要的耗氧者,其白天光合作用产氧,晚上呼吸大量消耗氧气,如果高温水草过密很容易出现翻塘的情况,这在20xx高温期就出现过很多次,池塘螃蟹突然大量死亡,一星期后死亡停止,主要原因就是水草过密导致。
图2:良好的水草布局
图3:水下深林般的水草
二:全程肥水、以藻带草,今年很多池塘都是以伊乐藻为主进行养殖,但是伊乐藻在高温会进入休眠,降低池塘的产氧能力,所以在高温期坚持肥水培养优质的藻类来辅助伊乐藻产氧,能很好的提高池塘溶氧,同时避免因溶氧过低导致的伊乐藻休眠死亡坏水,可每间隔7天使用:活肥+优加益生菌。
三:强化底改:高温期池塘底质恶化速度加快,同时螃蟹本身也处于底栖生活,底部溶氧的高低更加重要,高温期建议每七天使用一次全效底改或者强效底净,减少底部耗氧增加池塘溶氧。
 
蜕壳翻倍率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营养和溶氧,与水世纪一直倡导的双养理论完全契合,在我们螃蟹养殖最为关键的四五壳期间,只要做好了水草控制、定期的肥水、强化底改,只要塘口溶氧可以一直保持的5mg/L以上,养出高产量大规格的螃蟹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图4:九两七的公蟹
图5:高溶氧塘口最后一壳的翻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3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