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红:农家女从下岗女到养兔王的锐变

家有一只兔,不愁油盐酱和醋;家有十只兔,开始迈向致富路;家有百只兔,一年几万入了户;家有千只兔,住上漂亮小别墅。这首朗朗上口、流传在素有中国兔乡之称江苏省射阳县的民谣,反映出养兔确实能改善部分致富无门农民的生活。
然而,养兔作为传统产业,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也经历着市场、技术和成本的竞争。王道红以坚定果敢、剑走偏锋的逆向思维,大胆投身兔子养殖,目前长毛兔笼存量万只以上,引领县内外数百农家女走上养兔致富路,也使自己从一名下岗女嬗变成誉满一方的养兔王。
离城返乡为养兔
没有谁愿意享受苦难,然而苦难的确能够磨练人,王道红或许就是一个例证。20世纪60年代初,王道红出生在黄海之滨的射阳县临海镇双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在王道红进入少年,梦想着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之时,勤劳俭朴的母亲积劳成疾,一病归阴。作为家中姐弟三人中的老大,正在读初二的王道红只得辍学回家,以瘦小纤弱的肩膀与父亲一起扛起参加集体劳动、料理家务的重担。
随着弟弟妹妹们渐渐长大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王道红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在县城工作的姨妈将她安排进县属海鸿集团轧花公司质检科上班。从农民到工人,这是当时很多人羡慕的事情,王道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上认真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多次被公司表彰为先进职工技术能手。
1998年,就在王道红安心本职工作、构筑美满家庭之时,原本红红火火、效益很好的公司因不适应市场变化和迅速转型,好似一座大楼瞬间轰然倒塌一样成了一个破产企业。下岗没什么,在家当全职太太,我养活你。面对痛苦、不甘、无奈和彷徨的妻子,当教师的丈夫安慰她。倔犟的王道红瞒着丈夫,自己上街找事做,先后在邮局投递过报纸、在超市当过售货员。
2004年春节,王道红到长荡镇拜访好朋友王立霞,看到王立霞家喂养着上百只雪白可爱的长毛兔,又听说当地很多人家凭养兔致富时,不禁眼前一亮。
饲养长毛兔是一项技术活,即便我支持你喂养,县城里哪有养兔的地方和条件?丈夫对她说。
城里容不下,我就到乡下去养。王道红回答。在众人的不解中,丈夫只得四处托人找地方,最终在离县城十多公里外的兴庆村找到了一块地方,并拿出积蓄新建一幢拥有160个笼位的兔舍。王道红兴高采烈地带着被褥行李,在兔场安了家。王道红在养兔上是个门外汉,她的好友王立霞在提供仔兔和养殖技术上帮了她很多忙,加之她勤奋好学,首批20对仔兔喂养成功,当年收入6000元。后来,她又在原地建起第二幢兔舍,兔子笼存量发展到四百多只,她成了闻名当地的养兔大户,吸引众多农户效仿。
低潮逆势忙扩张
创业路上坎坷多。就在王道红离城返乡养兔的第三年,坚挺多年的兔毛价格一路下跌,养兔不但不赚钱,还得倒贴。她开始不理解,后来想通了,既然躲不开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倒不如积极面对它、利用它。
王道红坚信,市场既然有低潮便会有高潮,同时认定低潮正是发展时。2009年8月,她在多次与王立霞沟通后,决定搬到养兔历史悠久的长荡镇甲候村,与王立霞合作创办一个规模兔场,兔场取名为泓苓,当时笼存量仅为1200只。
2010年9月,为了兔场生存,王道红与王立霞商量,另辟蹊径,从浙江、江苏引进主要供食用的獭兔1450只,取代长毛兔,边喂养边繁殖,当年出售肉兔、仔兔收入二十多万元。2011年开始,国际兔毛价格回暖,王道红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决定重养长毛兔,可资金问题一时成为瓶颈,县政府及妇联、人社、农委、兔协等部门全力支持,先后给予她二十多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帮助她扩建兔舍,支持她从浙江嵊州引进300对德系优质杂交种兔,当年就繁殖发展到五千多只,第二年便形成了万只以上规模。
规模养兔不同于零星饲养,对喂养技术尤其对疫病防治要求很高。对此,王道红有着血的教训。201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王道红与工人正准备进兔舍给兔子喂食,突然听到有只兔子尖叫,寻声走近,只见那只尖叫的成年兔嘴里流血,后腿蹬动几下便倒毙在笼中。她连忙逐笼查看,发现上千只兔子已经死亡。王道红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她抹了一把眼泪,从地上爬起来,随即拿出手机,向曾来兔场考察过的江苏省农科院薛家兵教授求救,薛教授听完介绍,断定是疫苗出了问题。王道红明白了,为了在防疫上省点钱,她们购买了一家小厂生产的疫苗,没料到因小失大,造成如此损失。王道红在薛教授的指导下连夜补用药剂,()方才保住了其他几千只兔子的性命。如今,泓苓兔场已被江苏省农科院确定为家畜疫苗临床试验基地。
单凭老经验养不出好兔,发不了大财。这是王道红发自内心的话。
在规模养兔上,王道红注重兔种的提纯复壮,每年都要引进纯种安哥拉中系长毛兔一百多对,与本地的德系长毛兔后代进行杂交。待仔兔长到170~180天时进行选种。她还积极推广人工授精配种技术,兔场的人工授精率已达65%以上,被国家兔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授予家兔人工授精示范基地。在饲料喂养上,王道红坚持采用全价料,这样能根据不同的兔龄,按需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既保证了长毛兔生长需要,又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毛周期的产量。目前,泓苓种兔基地培育出的优质长毛兔每只60天剪绒最高达450克,平均只产量250克以上;90天剪粗毛最高达650克,平均只产量400克以上,较常规长毛兔产量提升30%左右。
培植产业勇担当
饲养长毛兔是射阳县农民传统副业项目,曾有过辉煌历史,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特别是高效农业的兴起,传统的养殖模式、饲养方法、经营手段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农户也因为养兔效益低下而空笼弃养,使得最多时拥有百万只长毛兔的中国兔乡空有其名,最少时笼存量不足5万只。
不愿重蹈覆辙的王道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趟出一条现代高效养兔之路,先后投资六百多万元,新建标准兔舍28幢,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笼位10088只,内设自动供水和食槽翻转装置,既清洁卫生又减轻了工作量。所建的18吨兔肉速冻保鲜库、30吨兔毛仓储房、60吨饲料仓库、两间人工授精室和器具消毒室,以及配置的40千瓦成套饲料加工设备,为规模养兔和兔产品适时应市创造了条件。2011年5月,王道红再次投入8万元,将两幢三百多平方米的旧兔舍翻新改造成宾馆式种兔繁育中心,内设六百多个笼位,乳白色的扣板吊顶天花,一字形悬挂着12盏节能灯,1.2米直径的排风扇安装在墙上,4台水温式立体空调置放在兔舍两端,400个木质仔兔保温箱排列在笼位前面。舒适的环境,健全的设施,使母兔繁殖能力较常规提高近50%,仔兔成活率高达98%以上,可年向兔农提供优质种兔近万对。同时,其他兔舍也全部安装上冷风机,有效解决了夏季兔舍气温高死兔多的难题。
技术就是效益,不服就得吃亏。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使王道红更加懂得了科学养兔的重要。她不仅购置了大批关于养兔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反复研读,将新技术新经验用于实践之中,还多次挤出时间到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知名兔场考察取经、开拓眼界、引进种兔。她还专程到江苏农科院、扬州大学、南京畜牧综合试验站及有关市、县畜牧部门邀请畜牧专家到场指导,虚心拜他们为师。
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齐富心方安。王道红以泓苓兔场为平台,在全县第一个牵头组建兔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168位有养兔积极性的农民(主要是妇女)参与。合作社定期邀请大家到兔场参观,举办养兔技术培训班,优惠提供种兔、药剂、饲料,签订兔肉、兔毛保价回收合同,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解决了农户养兔的后顾之忧。在她的带动下,目前仅长荡镇笼存成兔总量突破15万只,其中千只以上规模的养兔大户已达13家。规模养殖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也提升了价格话语权,给群众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013年尽管国内兔毛市场总体不佳,但泓苓兔业合作社年产销兔肉仍达33吨、兔毛126吨,长毛兔每只年纯收入平均达到160元。今年5月上旬,在盐城市创业项目推介活动中,王道红的现代高效养兔项目荣获一等奖。
几多汗水,几多收获。下岗女工王道红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挑战自我的能力,让传统兔产业在中国兔乡射阳重放异彩。她先后两届当选为射阳兔业协会副会长,多次被市、县政府及人社、妇联等部门表彰为再就业先进个人巾帼创业标兵,泓苓兔业合作社也跻身于中国兔业百强,被列为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射阳县水利局邮编:224300)

相关阅读

杨红英:农家女养黄粉虫获五项国家专利带领村民致富


前不久,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通报表彰了500名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飞仙村农家妇女杨红英榜上有名,这在当地引起很大的轰动。熟悉杨红英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来,她大胆饲养黄粉虫,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2012年实现三百多万元的销售收入,带动一百多户村民走上了养虫致富的小康之路。
我是在电视上面看到这个创业项目的
杨红英今年33岁,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成都美博会上展销用虫子做成的各种食品、保健品、护肤品。
据杨红英介绍,这种虫子名叫黄粉虫,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在瓶子里用来养着玩的褐色虫子。黄粉虫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昆虫中的蛋白之王。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创业项目的!杨红英说。
养黄粉虫前,她一直在外地打工。2006年结婚之后,没有再出去干活,天天待在家里看电视。有一次,她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中看到介绍山东有人养殖黄粉虫致富的节目,便产生了养殖黄粉虫的想法。
杨红英说干就干,一个人跑到山东考察,与一家黄粉虫养殖公司签订了回购协议,并花8000元现金买了3箱虫卵,满怀期待地回到家里,租用闲置的中学教室养起了黄粉虫。按照协议,公司将以2.8万元1吨的价格回购她的黄粉虫。
三次挫折没有把我击倒
然而,杨红英致富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黄粉虫孵出没多久,就大批大批地死掉了。
请教专家后,她才知道是养殖技术出了问题,山东都是用麦麸养殖黄粉虫,杨红英因在潼南买不到麦麸,就用米糠来替代,结果米糠里滋生了螨虫,螨虫寄生在黄粉虫身上,使其大量脱水而死。
2007年,杨红英找到麦麸购买渠道,成功养出了黄粉虫,但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那个与她签订回购协议的公司已经倒闭,这就意味着她好不容易养出来的黄粉虫失去了销路。
但是杨红英并没有放弃黄粉虫养殖,她买回几百只七彩山鸡,用虫子来喂鸡。她相信,吃虫子的七彩山鸡能卖上好价钱。但同样因为技术问题,她养殖的七彩山鸡最终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但固执的杨红英还在继续养虫、()喂鸡。2008年至2009年,潼南因养七彩山鸡的农民太多,造成滥市,杨红英总共亏损十多万元。
但这三次挫折并没有把我击倒。杨红英坚定地说。
一次培训让我扭亏为盈
2009年,正当杨红英心灰意冷、几欲放弃的时候,重庆市组织的一个微型企业培训班,让她重新看到了一线生机。
培训老师告诉她,创业初期,切忌多条腿走路,应把时间精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由此,杨红英决定放弃七彩山鸡养殖项目,专心养殖黄粉虫,开拓销售渠道。
她来到重庆,挨家挨户走访全市各处的花鸟市场,以及甲鱼、蝎子等特种养殖场,将黄粉虫作为动物饲料进行推销,这才逐渐打开市场。2010年,她的黄粉虫养殖项目终于首次实现盈利,赚了二十多万元,一下子就还清了欠款。
2010年,杨红英组建重庆涪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周边农民养殖黄粉虫,由她统一提供虫卵和技术,统一回购及销售。截至2012年,她已带动一百多个养殖户,年产黄粉虫150吨,实现销售收入三百多万元。
我有五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不过,我这还只是起步阶段!杨红英告诉笔者,黄粉虫不仅具有很高的动物饲用价值,还有很高的人的食用价值、保健价值,一旦把这些深加工产品做起来,就可大幅提高黄粉虫的附加值。
据她介绍,过去两年,她除了开拓黄粉虫市场,还与重庆工商大学生物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出了黄粉虫精油、黄粉虫蛋白粉、黄粉虫护肤品,其中有4项深加工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由她亲手组织研制的黄粉虫分离机也获得了国家适用新型技术专利书,杨红英的黄粉虫深加工技术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令人高兴的是,杨红英的黄粉虫深加工产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这次在成都美博会上,她3天就卖出了四万多元现钱的样品,另外还与西藏、安徽、新疆等地的客商签订了47宗意向性协议,合同金额高达120万元。就在笔者采访杨红英的时候,重庆解放碑一家医疗美容老板还打来电话,声称他们需要400万元的美容产品,杨红英目前正在对此进行考察。
谈起今后的发展,杨红英信心满怀: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5年之内,我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个项目的领军人物,因为我有五项国家专利,有一个实力超群的科研团队,有一个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我相信我养殖的黄粉虫一定能从我们飞仙村飞向全国。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溪武陵路70号邮编:401147)

返乡创业农家女韩显英养出三条“绿色鱼”


“你好,你们店订的鱼到了。”5月21日一早,宜宾县高场镇送鱼师傅黄仲林像往常一样,将一袋袋刚打捞上来的鲜鱼送到宜宾市区各大餐饮连锁店。收获满满的好评,对于黄仲林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所送出的鱼是宜宾县高场镇的返乡创业农家女韩显英所养殖的“绿色生态鱼”,在当地很受欢迎。

从煤炭产业转身到发展绿色渔业,韩显英拒绝了“短、平、快”的致富路。如今,她的“绿色生态鱼”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试点。

变“黑”为“绿”生态转身

5月18日,岷江支流母猪河氤氲的雾气浸润着韩显英珍稀特种鱼类流水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库区,500余米的活水养殖场里共有大小28个品种的珍稀特种鱼类,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内,养殖了长江鲟、江团、大口鲢等10余种鱼。“这条河全长流域30多公里,两岸500米内均无居住人家、工业企业和养殖基地,生态环境十分优良。”眼前的养殖库区负责人韩显英,一身普通装束,让人很难把她和斥巨资创业两者联系起来。

十多年前就外出务工的韩显英从煤炭产业中掘到“第一桶金”,6年前,当别人纷纷羡慕其丰厚身家的时候,韩显英却瞅准家乡的青山绿水思索转型,“煤炭是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难以持久发展,要找出一条长远发展的产业之路。

宜宾丰富的水资源和家乡的优质河水给了韩显英灵感,让她瞄准绿色水产养殖。“伴随大家生活品质日益提高,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大有可为。”说干就干。对家乡水生态环境的信心让韩显英果断告别了“黑金”,转身发展绿色渔业。

高标准养出“绿色鱼”

家乡优良的生态资源带给韩显英机遇的同时,也让她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大挑战:要打造生态渔业的品牌和保障长远发展效益,就要确保品质第一,“拿下绿色水产品认证的‘金字招牌’!”“绿色食品中,水产品认证颇为困难,因为其生产因素十分复杂,对地理环境、空气质量、养殖条件和养殖饲料都有着严格要求。”宜宾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有着丰富水产资源的宜宾一直没有水产绿色食品认证。”

怎么才能达到目标?韩显英的做法是:抓住每一个环节,从基地打造到养殖,全程实施高标准管理。

30亩标准条石养鱼池、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母猪河500多米的活水养殖场里,韩显英斥资不下2000万元,其养鱼池设计还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要被批准为绿色水产品,从水质、环境、到鱼质保障,养殖基地都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管理标准。”韩显英说,她通过航拍、抽样等手段组织了各项报批材料,但其中,保证鱼饲料质量却是认证过程中最难的关口。

为此,韩显英在一年内多次飞赴北京“取经”。“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全国唯一一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鱼饲料生产企业,在提前支付了20万元的饲料费用后,才和该企业签订原料供应订单,让其专门为养殖场生产饲料,从而解决了认证瓶颈。”

今年4月,韩显英的努力有了结果—她生产的松普镜鲤、南方鲇、长吻鮠3个水产品通过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这也是宜宾市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中,出现的第一组绿色水产品。

如今,已经创业成功的韩显英活跃在家乡的田间地头上,带动更多乡亲增收。“她赊鱼苗给乡亲,免费把养鱼知识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销售鱼产品。”高场镇大华村村主任雷秀锋说,“她还修建硬化4公里乡村公路,带动涂坝村、大华村、茶林村三个村的110户农户发展特色水产业达800余亩,使户均年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

三个女蝎王养蝎致富:马欣、陈志娟、张红


山东省郯城县褚墩镇陈志娟:

下岗女士陈志娟,瞄准市场,靠引进东亚一号全蝎养殖,并带起300个养蝎大户走上了致富路。

1998年陈民娟下岗在家,如何走出一条再就业之路?她自费去济南、青岛及河南等地学习考察,无意中发现宾馆、药店对全蝎的需求量很大,通过反复比较和分析论证,她认为养殖全蝎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她广泛筹借资金建起了东亚一号、二号及中华一号全蝎良种,进行自繁自育。为全面掌握养殖技术,她从济南、临沂等地聘请了专职技术人员,自己也购买了多种专业书籍,通这学习与实践,逐步摸清了蝎子的生活习性,掌握了饲料的配制和疾病防治技术,使蝎子成活率、繁育率达到96%以上。其饲养的全蝎个体大、抗病力强、繁殖率高、生长迅速、深受广大客户喜爱,产品远销广东、山西及青岛等省市。

目前该养殖中心存成蝎12万只,出售种蝎4.6万只,商品蝎120公斤,年创利6.8万余元。

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马欣:

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青年妇女马欣刻苦学习养蝎技术,如今,她一手创办的蝎子王国,占地面积达2200平方米,年产蝎200多万条,存栏成年蝎3000多公斤,可创经济效益50多万元,为该县特种养殖业开了一道先河。

马欣养蝎始于1995年,投资6万元用于建造2200平方米的场地,又从外地购买了二万只种蝎,当年就收了11万元,除去建场、购蝎成本,净赚了5万元。第二年又盈利了12万元,近几年收入更加可观。马欣被马振抚乡成人学校聘为兼职教师,使不少人掌握了养蝎技术。在她的带动帮助下,现已有200多户农民发了养蝎财,走上了致富路。

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四福井村张红:

在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四福井村,有一位25岁的农家女子,她叫张红,人称南阳女蝎王。1995年,张红高考落榜后,走上了养殖和经营毒蝎这条道路。由于经营有方,现已成为一个年轻的百万富姐。她的致富窍门主要有三条:

一、是生意就做:

1998年是活蝎市场利润最丰厚的一年,许多养殖场家及养殖大户对那些来买几十条,几百条蝎子的小客户不理不睬。而张红则来者不拒,几十条的生意照做。这一年,她每天往南阳的200多家小诊所和酒店送蝎子就赚了8万多元。可以说她是南阳市活蝎经营中的最大赢家。

二、靠信誉发展:

2000年初春,一位东北客户预定100公斤每条重1.2克以上的雌性活蝎。当时在电话中谈好的成交价是每公斤600元。但到了提货的时候,由于天气骤冷,当地的活蝎市场价格一下子上升到了每公斤800元,仍然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这笔生意做不做?做就要少赚2万元,不做就失去信誉。面对客户,张红没有再谈提价要求,诚肯地说:为了我们以后的精诚合作,按原价如数发货。后来,这位东北客商成了她的一个大客户,他特别信任张红,每次进货连人都不来,把货款直接汇到张红的帐户上,张红再通过空运,4小时之内便把货发到东北。就这样,凭着过硬的信誉,现在张红的固定大客户就有80多个。

王世美:养猪致富女能手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关县寿山镇柑子村山王坳村民小组的王世美,靠着夫妻俩外出务工收入作垫本资金,回到家乡自主创业,自2010年开始尝试养猪,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成功闯出一条致富路,成为当地的致富女能手。

今年32岁的王世美,只有小学文化,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她用丈夫打工挣来的钱作垫本资金养猪。第一年,养了20头,经过精心的饲养,赚了3000多元;第二年增加到50头,又养殖了300只乌骨鸡,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当年就出栏肥猪40头,收入达2万元,养殖获得初步成功。

为了扩大规模养殖,2014年她投资2万余元新修简易畜圈16间300多平方米,养殖能繁母猪7头,生猪100余头,乌骨鸡1500只,去年出栏肥猪90头,出售乌骨鸡1200只,总收入达20万元左右。2015年年初,王世美又向寿山信用社贷了2万元的贷款,用于购买种猪和仔猪扩大养殖规模。为支持她的养殖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帮助解决了2万元贴息贷款。

今年计划养殖生猪240头,出栏肥猪200头,养殖能繁母猪15头,乌骨鸡1000只,计划年收入达35万元。目前,王世美的养猪场已是一个小有规模的养猪场,养殖生猪存栏72头,出栏58头,年初卖掉肥猪14头,收入2万余元。

王世美养猪一直坚持自繁自育,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并克服养殖中的各种困难。2012年,由于防疫措施未到位,加之猪价下跌,造成仔猪死亡15头,经济损失近1万元,她为此心疼了好长时间。经过这次教训后,她更加注重对科学养猪技术的学习,还经常邀请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上门现场指导。她虚心学习,认真请教,掌握了不同生育期生猪的饲养技术,通过生猪饲养方法和防疫的学习,王世美不但学会了自己打防疫,还节约饲养成本,获得了较丰厚的经济效益。

王世美发展养猪致富不忘众乡亲,先后帮助和带动本村10余名妇女走上了养猪致富道路,并在技术、资金、销售、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使她们每户靠养猪增收1万元左右。王世美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女能手,并带动周围的妇女姐妹共同致富,成为妇女致富的领头雁。

女猪倌创业记


女猪倌不少见,但将养猪场建成全县第一大就不多见了。

2月9日,记者刚刚走近天柱县远近闻名的女猪倌周小英建于渡马乡的养猪场,大老远她就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时髦短发、豆豆鞋、黄色羽绒服,还画着淡妆,“看我不像农民?”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周小英笑呵呵地抢先开口,“其实你不是第一个这样怀疑的人”。

确实,离开老家渡马乡近20年的周小英,一直在城里打拼,卖过衣服、搞过矿山、开过饭店……她早已成为纯粹的城里人。但2009年,她又回头当起了农民,她联合其他7个朋友一起出资80万元,回乡承包了70亩荒山,办起了养猪场。

“朋友们都觉得很奇怪,好不容易洗脚上岸了,怎么又回去下田养猪了。”在一大堆异样眼光和嘲讽里,周小英开始了新一轮创业。“最初那会儿,挺难的,没钱请工人,几个股东就自己上,建猪舍、开荒种地、清理猪粪……什么都干。”有一次,顶着烈日开荒的周小英险些晕倒,听着刚刚建起来的猪舍不断传出猪叫,想到第二天就没钱买猪饲料了,她坐在地里大哭一场,“那时候常常给自己打气,咬咬牙就过了,农业项目回收周期本来就长嘛!”

就在周小英咬着牙、不服输的时候,天柱县有关部门早就悄悄关注起了这个搞农业项目的“女汉子”。面对这么有想法、一心搞好农业项目的创业者,帮还是不帮?从县里主要领导到各单位态度惊人一致:“一定要大力扶持。”

女猪倌终于用一股倔劲引来了发展春风。

“2009年,申报中央助农项目,得到304万元,建起500立方米沼电综合利用项目。

2010年,县畜牧局帮扶10万元,建了猪场内道路。

2011年,申报省级养殖小区,得到财政50万元扶持。

2012年,申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获得49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前前后后得到各级政府帮扶资金也有几百万元了。”周小英对每一笔帮扶资金都记得特别清楚,她无比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项目,大力扶持我们,也许我的猪场就熬不过创业期,哪还能做到今天这么大啊!”

如今周小英的猪场已是天柱第一大养猪场,育有能繁母猪150头,年出栏生猪4000头,猪场总资产达600万元。在经过严格消毒程序后,记者进入猪场看到待产房、育肥房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几百头小猪欢快地在猪舍里跑来跑去。

女猪倌周小英名气大了,现在四乡八寨的人都知道她养的本地“萝卜猪”好吃,纷纷上门买猪肉,她养的猪供不应求。从2010开始,为带动乡亲致富,做大养猪场,她开始发展社员,将猪仔、饲料赊给社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待猪出栏后回购再销售,目前已经发展社员56人。

看到养猪场发展越来越好,周小英萌发了更大的梦想。“我们已经注册了渡马百草猪商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农业部无公害产品。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进行生态养殖,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猪场规模发展到1万头,鲜肉直供本地超市,腊肉可以卖到外地市场。”

曾秀云养蝎子:蝎女故事


《蝎女故事曾秀云》

央视《乡约》栏目

提要:您见过蝎子抓苍蝇吃吗?蝎子恶战大号蜈蚣谁胜谁负?活蝎子谁能吃?蝎子、蜈蚣、水蛭、土元您愿天天和他们打交道?一个女人又如何靠他们改变了命运?

蝎女故事曾秀云,《乡约》拜访

小片1: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就拿这吃来说。您瞧瞧。玻璃、鲜花、蟑螂、蝇蛆还有这面包虫。伴随着精彩人生的叙述,《乡约》可谓无所不吃。(别卖关子了,这回吃啥?)列位看官不必心急,所谓走过南、闯过北,火车道上压过腿,您那,自个瞧瞧吧。

小标题:致命礼物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乡约》,我是肖东坡。我现在是在安徽萧县杜楼镇王台子村。今天的节目一开始,有个事儿要先问问大家,平生最喜欢吃啥?(美女蛇、美人鱼?)今天我要送给大家一个可以吃的礼物,想得到的请举手。

互动:

主持人:来,就你,先把眼睛闭上,把手伸出来,来,拿吧。

帝王蝎子:谁敢动我,我跟谁急!

观众乙:哎呀妈呀,亏了没举手。

主持人:用手拿起来放到嘴里,它将成为你的食物。我看你刚才喊的挺欢,要不你来?

互动:

主持人:瞧瞧你们的胆子,别说吃了,连拿都不敢拿,来,有请今天《乡约》的嘉宾曾秀云。

小片2:蝎子、毒蛇、蟾蜍、蜈蚣、蜘蛛(播音速度慢)是传说中的五毒。蝎子位列五无毒之首。古诗云:蛇蝎愁闻骨髓寒,又可谓蝎子放屁毒气冲天,蝎子扭屁股毒汁四溅,墙缝里的蝎子暗中伤人,癞蛤蟆生蝎子一窝更比一窝毒。蝎子尾巴财主的心又毒又辣又刺,蝎子毒性之强,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就这毒物,竟有人把它玩弄于手掌之间?更何况活蝎子真要往嘴里塞,那还不是抗着棒子去挨打(宋丹丹)没事儿找抽型。

小标题:现场即将生吞活蝎子

主持人:你确定你敢抓它?抓它不算啥你敢让它在手臂上爬吗?万一它给你一下子会怎样?

曾秀云:

主持人:这事儿还得让普通人现身说法,现场还有没有被蝎子蜇伤过的?怎么处理?

编导:尿液

主持人:还有什么处理方法?你确定你能吃掉它?在你吃之前,我想先放大一下蝎子在手臂上爬过的感觉,我想再找一个普通人试一下,现场有没有报名的?(延长,摄像机缓缓扫射。)来,王锋,别拍别人了,就你。(直接进小片)

小片3:古埃及蝎子曾被视为王权的象征。西方人的十二生肖里,天蝎座位列其中。可见人类对这蝎子的敬畏,人类现已发现的蝎子有1000多种,现在看到的是东亚钳蝎,虽仅有拇指般大小毒性据说不小,到底有多大?有乡约勇士,摄像余淼前来一试。这余淼乃北京人氏,今年20有6,尚未婚配,为人忠厚老实,此等光宗耀祖扬名立万的机会岂能轻易错过,手臂试蝎,当属小菜一碟。

小标题:现场即将生吞活蝎子

主持人:来,平时就你闹的欢,把手伸出来,你看还挺敬业,这时候还不忘拍摄。先说一下此时的感想。这样,把衣服撩开,放他后背里。实践证明,你是个胆小鬼,你看我,其实,也不敢。

互动:

主持人:我再次确认一下,你真的可以把它放到嘴里咀嚼?如果它在嘴里或者肚子里爬来爬去那是个什么感觉?闲话少说,大伙还不鼓掌更待何时?(先不吃,直接进小片。)

曾秀云:

小片4:蝎子虽毒,却是以毒攻毒的良药。蝎子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蝎子的药用价值在《诗经》、《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据说能治疗风疹、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抽搐。当然,一般人等不必生吃,看到后也有35.7%的人会伴随口眼歪斜、手足抽搐甚至半身不遂等情况发生,今天乡约的主人公即将生吞活蝎,不知又会是怎样的场面?

小标题:现场即将生吞活蝎子

主持人:要吃活蝎子之前得做什么准备?就这么就能吃了?那把嘴张开吧。

曾秀云:

编导:哎,主持人,为了提高收视率,我们要把两只蝎子放在嘉宾和你的身上。

互动:

主持人:你看看为了提高收视率,我们容易吗?啊?对了,这种蝎子叫什么?据说可以当宠物?

曾秀云:

主持人:对了,借这个空,我想了解一下有关蝎子的知识,蝎子恋爱会有啥表现?两情相悦会怎样?争风吃醋呢?会吃掉公蝎子?

曾秀云:

小片5:不仅公蝎子有此厄运,很多刚出生不久的幼蝎也会被母蝎吃掉,故此人们常用蛇蝎女人,蛇蝎美人来形容狠毒的女人。可今天《乡约》节目的主人公曾秀云不仅和蝎子有关,而且还和有毒的蜈蚣,恶心的黄粉虫,脏兮兮的地鳖虫还有什么吸血的水蛭都有瓜葛。一个40多岁的村中大嫂如何和这些毒物打上了交道呢?

小标题:家庭战争

主持人:在你生吞活蝎之前,我要先了解一下背景。据说当年你选择养蝎子是为了咬你老公?

曾秀云:

主持人:你曾经上班途中让蝎子咬了屁股,据说是她放到你裤子里的?

马仁华:

主持人:你想出高招要残害于他,他曾经要把你从二楼推下?你曾经手持一把大菜刀跟你老公对峙?他拿什么兵器?我知道,板凳,兵器谱上排行第二啊。

曾秀云:

小片6:主持人此话有误,我们遍查史料,板凳,兵器谱上未曾记载。但并不妨碍在两军对垒之时伤害敌人。(动画)曾秀云,1963年出生在安徽萧县杜楼镇王台子村。从小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种地放羊。17岁考入淮北卫生学校,毕业后在镇卫生院当了一名配药师。岁跟在银行工作的丈夫结婚,在乡村这两份职业令人羡慕。可32岁那年她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竟然又跑回村中养蝎子去了。就为这,两口子没少发生像刚才那样的争执!

小标题:自讨苦吃

主持人:在镇卫生院当配药师,多好的差事,干嘛养蝎子呢?

曾秀云:

小片7:这养蝎子绝不是个好活,此次《乡约》摄制组前来安徽萧县拍摄,人人体会颇深,首先看到蝎子怕光很好玩,你瞧!接着发现我们的电脑包、摄象机包甚至是鞋子等很多没有光的地方到处都有蝎子,几乎每人都被蜇过。再说这曾秀云决定养蝎,找遍了亲戚朋友凑了一万块钱,又找妇联帮忙贷了两万,跑到山东买来4000只蝎种,这蝎子到了家,麻烦也跟着溜进了门。

小标题:现场吃活蝎子

主持人:您老公斗不过你就去找你妈告状不让你养蝎子,不知结果如何?

曾秀云:

主持人:听说有人领着孩子踹你家的门?怎么踹?还骂你?提什么要求?据说临走还警告你?

曾秀云:

主持人:我看着蝎子也够让人心烦的,不如你现在就把它吃了吧,掌声热烈点。

广告一:

主持人:我看着蝎子也够让人心烦的,不如你现在就把它吃了吧,掌声热烈点。

现场:

小片8:蝎子伤人的事处理完,可她曾秀云的麻烦却没完。这一日,曾秀云忙活完回到家中,突然发现家中跟随她多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忠诚可靠、年轻力壮的狗,突然暴毙,这事儿,当真蹊跷。

小标题:麻烦

主持人:听说处理完蝎子伤人的事件,回到家就晕过去了?当时啥情形?你怎么知道被毒死?

曾秀云:

主持人:摩托车又被人偷了?你觉得是怎么回事?

曾秀云:

小片9:麻烦事儿一个接着一个,养殖蝎子不到三个月,曾秀云发现自家的蝎群出现一种怪现象,很多蝎子掉胳膊掉腿成了残疾,紧接着开始死亡,而且死亡数量一天比一天增多。要是这样下去,辛苦借来的3万块钱眼瞅着就会打水漂。

小标题:蝎子的怪病

主持人:蝎子怎么会掉胳膊掉腿呢?一天死多少蝎子?

曾秀云:

小片10:1995年的夏天好像雨水特别多,就在曾秀云焦急地四处求教,想办法给蝎子看病的当口,一场大雨,竟把曾秀云四处借钱买来,辛辛苦苦养殖数月的宝贝蝎子淹死了大半。

小标题:淹死蝎子

主持人:下雨怎么能把蝎子淹死呢?死了多少?当时总共多少?当时是个什么情形?

曾秀云:

小片11:当年为了阻止妻子养蝎子,曾秀云她老公曾与她动手动刀、动板凳加跳楼,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激烈的战役,最终折羽而归。这回看到借钱买来的蝎子快死光了,又来劲了,卷土重来的马仁华一开始劝老婆回头,发现不顶用,便逐渐升级到吵架直至动手,嘿,稀里哗啦、哗啦稀里的家庭战争号角再次吹响,(加战争冲锋号!战争、轰炸镜头和音效。)结果你猜咋着,唉,所谓(叠河水画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哇。(战争残骸)曾秀云生病住院,马仁华离家出走。

小标题:老公出走

主持人:一开始就不支持你养蝎子的老公,现在有话说了吧?怎么吵的?

曾秀云:

主持人:吵架不要紧,听说大老爷们还来了个离家出走?老公离家出走不要紧,关紧是听说当时你生病住院了?什么病?当时谁在医院照顾你?

曾秀云:

代明:停!停!我咋听你老公说主要是他在照顾你?马叔儿你俩的口径怎么不一致啊?

主持人:对呀,你到底照顾人家没有啊?

现场现场争执:

MV:《不管有多苦》镜头:曾秀云斗蝎子玩儿和丈夫两个人在蝎场查看蝎子一个人独自给蝎子拌食丈夫骑摩托车载着曾秀云。

小片1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大病过后,曾秀云决定从头开始,到北京请教专家,得知病症原委后,回来重建蝎场。中间辛苦曲折林林总总,今天篇幅所限不必细说。两年后,也就是1997年,她曾秀云终于靠着养蝎卖蝎赚到了第一笔5万块钱。此后她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可年产蝎子一千多万条。与此同时还养起了蜈蚣,土元,水蛭,黄粉虫。她的成功故事成为安徽广大乡村的一个传奇,新华社曾撰文安徽女蝎王报道她的事迹,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韩国电视台也曾来采访过她呢。

小标题:毒虫之家

主持人:现在除了养蝎子,听说还养了很多毒物?(穿插编导拿水蛭镜头)

曾秀云:

主持人:能拿蜈蚣给我看看吗?每次选择养殖项目的时候依据是什么呢?

曾秀云:

主持人:养出来的这些东西往哪里销售呢?是销售活物还是深加工?

曾秀云:

主持人:我做过多年的农业节目,深知市场导向的重要,我知道同样品种的蝎子,有人能赚100万有人就能赔100万,在你看来你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想给养殖户提个醒的话你会说什么?

曾秀云:

小片13:本次拍摄,《乡约》摄制组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镜头记录了很多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儿,比如蝎子抓苍蝇、蝎子PK蜈蚣,广告后,回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小片14:列位看官,您瞧好了,我们本来拍摄蝎子的特写,却拍到了蝎子抓苍蝇、蝎子吃黄粉虫的画面。我们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蝎子和蜈蚣到了一起,两毒相争谁能胜呢?

小标题:小毒物赚大钱

主持人:养蝎子这么多年,发财了吧?家里存款有几个零?房子几套?车子呢?

曾秀云:

主持人:当初辞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今天?经历了这么多困难,中间曾经想过放弃吗?走到今天,你有什么体会?

曾秀云:

小片14:2001年,曾秀云的丈夫提前退休,帮助妻子打理起了养殖场的生意。两口子一起琢磨出人工养蝎巢格板、模拟自然养蝎池、龙蝎酒、模拟自然养蝎法、蝎子土元混合养殖方法、地鳖虫温室化多层次立体养殖方法等六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合写了《科学养蝎实用技术200问》、《地鳖虫养殖新技术问答》、《黄粉虫工厂化养殖与开发利用》等养殖书籍。带动了上万户农民搞起了特种养殖。曾秀云还获得了中国新世纪巾帼发明家、下岗再就业明星、扶贫状元等称号。安徽省妇联为她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科技厅把她的养殖技术列为星火计划。

两口子生活纪实;

小标题:丈夫眼中的妻子

主持人:在农村两口子一个在医院工作,一个在银行工作都是不错的差事吧?曾经不服人家,坚决反对妻子养蝎子,现在给人家打工,人家说啥是啥了吧?服了吧?不服炒你鱿鱼。还敢动手打人吗?钱贵你管吗?在你心中老婆是个啥样的人儿?

丈夫:

主持人:结婚多少年了?没想着再找一个吧?觉着你老公咋样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曾秀云:

主持人:来曾秀云曾秀云这采访之前我最关心的是,拍摄跟特种养殖有关的人物一定要注意市场导向;拍摄过程中我最关心的是宾馆房间里我们摄像机包带回去几只蝎子,到现在还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呢;拍摄完毕我最关心的是,在风险与机遇相生相伴的市场中,我们所传播的那种执著与追求,是否能给观众朋友带去有益的启示。好了,下周六晚9点42分,乡约再见。哎对了曾大姐,能教教我怎么拿蝎子吗?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乡约的编导代明,过来,找你有点事儿。

90后女大学生何礼会当猪倌


留着马尾辫,脸上灿烂的笑容,一身休闲运动装。如果不介绍,你很难把眼前这位青春靓丽的姑娘与养猪场老板联系在一起。这个女孩叫何礼会,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她,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机会,一个人毅然来到农村,当起了猪倌。

何礼会生于1990年,老家在六安。受父母的影响,小何打小对养殖业很感兴趣。2013年,从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的何礼会来到肥东梁园镇一家养猪场学习养猪。3个月后,何礼会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因为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养猪场才是心中最初的梦想。之后,经朋友介绍,小何在肥东县牌坊乡兴庙村盘下了一块园区,办起了一个养猪场。可出人意料的是,从开办猪场到现在,整个场里就小何一个人。打扫卫生、配饲料喂猪、给猪打疫苗、接生、销售等基本上都是小何一个人来完成。何礼会说,猪一天要喂两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疫苗也要定期打,产崽一般都在晚上,每头母猪能产20多头小猪呢。小何坦言,其实养猪也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多学习多用心就行了。

了解到,小何曾经是一个十分喜欢运动的女孩,骑山地车、打排球都是她的爱好。不过现在,想出去打打球,或是跟朋友一块逛街吃饭,都成了一种奢望。现在一个人在这里已经习惯啦,偶尔会出去放松一下。谈到以后的打算,何礼会表示,希望能通过养猪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80后女大学生的养猪致富梦


在马临工业经济区临丰村,有这样一个外来80后女大学生,大学双学位毕业的她,放弃了城市高薪行业的机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马临发展生态养猪,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女大学生张丝雨的养猪致富梦。

在马临工业经济区格林生态养殖基地,我们见到了张丝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张丝雨给我们介绍了养殖基地的整体情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丝雨是湖北武汉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富士康、泓维软件、奥美集团等大型企业任职。作为外语及市场营销双学位毕业的她,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跑到乡村养猪,这在很多人看来都不理解。可对于她来说,创业才是她最终的梦想。

据张丝雨介绍,习水属于高海拔低纬度,整个生态气候非常适应任何动植物的生长,很适合发展农业。只要肯学肯干,在农村发展养殖行业并不比白领差。如今,在她的带领下,已有10余名大学生和她一起创业,并且在生态养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

在自主创业的同时,张丝雨还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部分村民加入到生态猪养殖中,并在养殖技术、饲料、环境、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

目前,张丝雨发展的生态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养殖场占地2000余亩,并自主培育了黔北黑猪、香猪、梅骨猪等特色品种,年出栏量达6000余头。自主创业,让张丝雨走出了青春与梦想的舞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80后女大学生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4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