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农家女韩显英养出三条“绿色鱼”

“你好,你们店订的鱼到了。”5月21日一早,宜宾县高场镇送鱼师傅黄仲林像往常一样,将一袋袋刚打捞上来的鲜鱼送到宜宾市区各大餐饮连锁店。收获满满的好评,对于黄仲林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所送出的鱼是宜宾县高场镇的返乡创业农家女韩显英所养殖的“绿色生态鱼”,在当地很受欢迎。

从煤炭产业转身到发展绿色渔业,韩显英拒绝了“短、平、快”的致富路。如今,她的“绿色生态鱼”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试点。

变“黑”为“绿”生态转身

5月18日,岷江支流母猪河氤氲的雾气浸润着韩显英珍稀特种鱼类流水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库区,500余米的活水养殖场里共有大小28个品种的珍稀特种鱼类,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内,养殖了长江鲟、江团、大口鲢等10余种鱼。“这条河全长流域30多公里,两岸500米内均无居住人家、工业企业和养殖基地,生态环境十分优良。”眼前的养殖库区负责人韩显英,一身普通装束,让人很难把她和斥巨资创业两者联系起来。

十多年前就外出务工的韩显英从煤炭产业中掘到“第一桶金”,6年前,当别人纷纷羡慕其丰厚身家的时候,韩显英却瞅准家乡的青山绿水思索转型,“煤炭是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难以持久发展,要找出一条长远发展的产业之路。

宜宾丰富的水资源和家乡的优质河水给了韩显英灵感,让她瞄准绿色水产养殖。“伴随大家生活品质日益提高,打造绿色生态食品大有可为。”说干就干。对家乡水生态环境的信心让韩显英果断告别了“黑金”,转身发展绿色渔业。

高标准养出“绿色鱼”

家乡优良的生态资源带给韩显英机遇的同时,也让她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大挑战:要打造生态渔业的品牌和保障长远发展效益,就要确保品质第一,“拿下绿色水产品认证的‘金字招牌’!”“绿色食品中,水产品认证颇为困难,因为其生产因素十分复杂,对地理环境、空气质量、养殖条件和养殖饲料都有着严格要求。”宜宾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有着丰富水产资源的宜宾一直没有水产绿色食品认证。”

怎么才能达到目标?韩显英的做法是:抓住每一个环节,从基地打造到养殖,全程实施高标准管理。

30亩标准条石养鱼池、270多亩生态养殖库区、母猪河500多米的活水养殖场里,韩显英斥资不下2000万元,其养鱼池设计还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要被批准为绿色水产品,从水质、环境、到鱼质保障,养殖基地都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管理标准。”韩显英说,她通过航拍、抽样等手段组织了各项报批材料,但其中,保证鱼饲料质量却是认证过程中最难的关口。

为此,韩显英在一年内多次飞赴北京“取经”。“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全国唯一一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鱼饲料生产企业,在提前支付了20万元的饲料费用后,才和该企业签订原料供应订单,让其专门为养殖场生产饲料,从而解决了认证瓶颈。”

今年4月,韩显英的努力有了结果—她生产的松普镜鲤、南方鲇、长吻鮠3个水产品通过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这也是宜宾市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中,出现的第一组绿色水产品。

如今,已经创业成功的韩显英活跃在家乡的田间地头上,带动更多乡亲增收。“她赊鱼苗给乡亲,免费把养鱼知识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销售鱼产品。”高场镇大华村村主任雷秀锋说,“她还修建硬化4公里乡村公路,带动涂坝村、大华村、茶林村三个村的110户农户发展特色水产业达800余亩,使户均年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

相关知识

王道红:农家女从下岗女到养兔王的锐变


家有一只兔,不愁油盐酱和醋;家有十只兔,开始迈向致富路;家有百只兔,一年几万入了户;家有千只兔,住上漂亮小别墅。这首朗朗上口、流传在素有中国兔乡之称江苏省射阳县的民谣,反映出养兔确实能改善部分致富无门农民的生活。
然而,养兔作为传统产业,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也经历着市场、技术和成本的竞争。王道红以坚定果敢、剑走偏锋的逆向思维,大胆投身兔子养殖,目前长毛兔笼存量万只以上,引领县内外数百农家女走上养兔致富路,也使自己从一名下岗女嬗变成誉满一方的养兔王。
离城返乡为养兔
没有谁愿意享受苦难,然而苦难的确能够磨练人,王道红或许就是一个例证。20世纪60年代初,王道红出生在黄海之滨的射阳县临海镇双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在王道红进入少年,梦想着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之时,勤劳俭朴的母亲积劳成疾,一病归阴。作为家中姐弟三人中的老大,正在读初二的王道红只得辍学回家,以瘦小纤弱的肩膀与父亲一起扛起参加集体劳动、料理家务的重担。
随着弟弟妹妹们渐渐长大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王道红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在县城工作的姨妈将她安排进县属海鸿集团轧花公司质检科上班。从农民到工人,这是当时很多人羡慕的事情,王道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上认真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多次被公司表彰为先进职工技术能手。
1998年,就在王道红安心本职工作、构筑美满家庭之时,原本红红火火、效益很好的公司因不适应市场变化和迅速转型,好似一座大楼瞬间轰然倒塌一样成了一个破产企业。下岗没什么,在家当全职太太,我养活你。面对痛苦、不甘、无奈和彷徨的妻子,当教师的丈夫安慰她。倔犟的王道红瞒着丈夫,自己上街找事做,先后在邮局投递过报纸、在超市当过售货员。
2004年春节,王道红到长荡镇拜访好朋友王立霞,看到王立霞家喂养着上百只雪白可爱的长毛兔,又听说当地很多人家凭养兔致富时,不禁眼前一亮。
饲养长毛兔是一项技术活,即便我支持你喂养,县城里哪有养兔的地方和条件?丈夫对她说。
城里容不下,我就到乡下去养。王道红回答。在众人的不解中,丈夫只得四处托人找地方,最终在离县城十多公里外的兴庆村找到了一块地方,并拿出积蓄新建一幢拥有160个笼位的兔舍。王道红兴高采烈地带着被褥行李,在兔场安了家。王道红在养兔上是个门外汉,她的好友王立霞在提供仔兔和养殖技术上帮了她很多忙,加之她勤奋好学,首批20对仔兔喂养成功,当年收入6000元。后来,她又在原地建起第二幢兔舍,兔子笼存量发展到四百多只,她成了闻名当地的养兔大户,吸引众多农户效仿。
低潮逆势忙扩张
创业路上坎坷多。就在王道红离城返乡养兔的第三年,坚挺多年的兔毛价格一路下跌,养兔不但不赚钱,还得倒贴。她开始不理解,后来想通了,既然躲不开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倒不如积极面对它、利用它。
王道红坚信,市场既然有低潮便会有高潮,同时认定低潮正是发展时。2009年8月,她在多次与王立霞沟通后,决定搬到养兔历史悠久的长荡镇甲候村,与王立霞合作创办一个规模兔场,兔场取名为泓苓,当时笼存量仅为1200只。
2010年9月,为了兔场生存,王道红与王立霞商量,另辟蹊径,从浙江、江苏引进主要供食用的獭兔1450只,取代长毛兔,边喂养边繁殖,当年出售肉兔、仔兔收入二十多万元。2011年开始,国际兔毛价格回暖,王道红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决定重养长毛兔,可资金问题一时成为瓶颈,县政府及妇联、人社、农委、兔协等部门全力支持,先后给予她二十多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帮助她扩建兔舍,支持她从浙江嵊州引进300对德系优质杂交种兔,当年就繁殖发展到五千多只,第二年便形成了万只以上规模。
规模养兔不同于零星饲养,对喂养技术尤其对疫病防治要求很高。对此,王道红有着血的教训。201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王道红与工人正准备进兔舍给兔子喂食,突然听到有只兔子尖叫,寻声走近,只见那只尖叫的成年兔嘴里流血,后腿蹬动几下便倒毙在笼中。她连忙逐笼查看,发现上千只兔子已经死亡。王道红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她抹了一把眼泪,从地上爬起来,随即拿出手机,向曾来兔场考察过的江苏省农科院薛家兵教授求救,薛教授听完介绍,断定是疫苗出了问题。王道红明白了,为了在防疫上省点钱,她们购买了一家小厂生产的疫苗,没料到因小失大,造成如此损失。王道红在薛教授的指导下连夜补用药剂,()方才保住了其他几千只兔子的性命。如今,泓苓兔场已被江苏省农科院确定为家畜疫苗临床试验基地。
单凭老经验养不出好兔,发不了大财。这是王道红发自内心的话。
在规模养兔上,王道红注重兔种的提纯复壮,每年都要引进纯种安哥拉中系长毛兔一百多对,与本地的德系长毛兔后代进行杂交。待仔兔长到170~180天时进行选种。她还积极推广人工授精配种技术,兔场的人工授精率已达65%以上,被国家兔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授予家兔人工授精示范基地。在饲料喂养上,王道红坚持采用全价料,这样能根据不同的兔龄,按需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既保证了长毛兔生长需要,又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毛周期的产量。目前,泓苓种兔基地培育出的优质长毛兔每只60天剪绒最高达450克,平均只产量250克以上;90天剪粗毛最高达650克,平均只产量400克以上,较常规长毛兔产量提升30%左右。
培植产业勇担当
饲养长毛兔是射阳县农民传统副业项目,曾有过辉煌历史,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特别是高效农业的兴起,传统的养殖模式、饲养方法、经营手段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许多农户也因为养兔效益低下而空笼弃养,使得最多时拥有百万只长毛兔的中国兔乡空有其名,最少时笼存量不足5万只。
不愿重蹈覆辙的王道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趟出一条现代高效养兔之路,先后投资六百多万元,新建标准兔舍28幢,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笼位10088只,内设自动供水和食槽翻转装置,既清洁卫生又减轻了工作量。所建的18吨兔肉速冻保鲜库、30吨兔毛仓储房、60吨饲料仓库、两间人工授精室和器具消毒室,以及配置的40千瓦成套饲料加工设备,为规模养兔和兔产品适时应市创造了条件。2011年5月,王道红再次投入8万元,将两幢三百多平方米的旧兔舍翻新改造成宾馆式种兔繁育中心,内设六百多个笼位,乳白色的扣板吊顶天花,一字形悬挂着12盏节能灯,1.2米直径的排风扇安装在墙上,4台水温式立体空调置放在兔舍两端,400个木质仔兔保温箱排列在笼位前面。舒适的环境,健全的设施,使母兔繁殖能力较常规提高近50%,仔兔成活率高达98%以上,可年向兔农提供优质种兔近万对。同时,其他兔舍也全部安装上冷风机,有效解决了夏季兔舍气温高死兔多的难题。
技术就是效益,不服就得吃亏。无数次的经验教训,使王道红更加懂得了科学养兔的重要。她不仅购置了大批关于养兔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反复研读,将新技术新经验用于实践之中,还多次挤出时间到河南、山东、浙江等地知名兔场考察取经、开拓眼界、引进种兔。她还专程到江苏农科院、扬州大学、南京畜牧综合试验站及有关市、县畜牧部门邀请畜牧专家到场指导,虚心拜他们为师。
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齐富心方安。王道红以泓苓兔场为平台,在全县第一个牵头组建兔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168位有养兔积极性的农民(主要是妇女)参与。合作社定期邀请大家到兔场参观,举办养兔技术培训班,优惠提供种兔、药剂、饲料,签订兔肉、兔毛保价回收合同,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解决了农户养兔的后顾之忧。在她的带动下,目前仅长荡镇笼存成兔总量突破15万只,其中千只以上规模的养兔大户已达13家。规模养殖不仅赢得了市场,而且也提升了价格话语权,给群众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013年尽管国内兔毛市场总体不佳,但泓苓兔业合作社年产销兔肉仍达33吨、兔毛126吨,长毛兔每只年纯收入平均达到160元。今年5月上旬,在盐城市创业项目推介活动中,王道红的现代高效养兔项目荣获一等奖。
几多汗水,几多收获。下岗女工王道红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挑战自我的能力,让传统兔产业在中国兔乡射阳重放异彩。她先后两届当选为射阳兔业协会副会长,多次被市、县政府及人社、妇联等部门表彰为再就业先进个人巾帼创业标兵,泓苓兔业合作社也跻身于中国兔业百强,被列为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射阳县水利局邮编:224300)

罗引红:山西农家女养猪致富显身手


她曾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8个春秋,是学生和同事们公认的好老师,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离开代课教师岗位以后,她自强不息,靠在集市上卖布头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她又虚心学习养殖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通过不断积累,拥有了一个年出栏近千头生猪的养猪场。
她就是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南柴村的罗引红。
1995年,23岁的罗引红应聘到本村小学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时候,她刚刚结婚,丈夫在镇邮政所工作,小两口都有固定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滋润。到了2002年,县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所有民办教师全部下岗,罗引红也在其中。
下岗后,罗引红并没有感到茫然,她说自己年轻,又有文化基础,很多事都可以干出名堂来。她先到集市调研,发现经济实用的布头是乡亲们喜爱的商品,特别畅销。接下来,她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从侯马批发市场进货,在本地集市上做起了卖布头的生意。凭着热情的服务,靠着低廉的价位,罗引红的买卖越做越红火。
到了2005年底,又有很多人涉足到这个行业,()卖布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竞争日趋激烈,罗引红经过思考后急流勇退,决定转行在养殖业上开辟新的天地。
罗引红是个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人。2006年开春,180平方米的猪舍建好了,7头母猪、60头仔猪也很快买了进来。为了掌握猪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她不怕脏不怕累,常常一整天在猪舍里仔细观察,并且买来了十多本养猪方面的的专业书籍认真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罗引红就成了养猪的行家里手,在防疫和诊治猪病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2年夏天,罗引红听说村里要在5公里外的地方建畜牧园区,坐不住了,对于每年只能出栏一百多头生猪的小打小闹,她已经不再满足。她把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跟丈夫一说,丈夫表示大力支持。因为罗引红丈夫上班没时间,扩大养殖的担子便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没有建筑材料,她自己到侯马等地购买,当地没有施工队,她去附近的新绛县联系,经过半年的筹建施工,占地3亩、投资21万元,年可出栏近千头生猪的高标准猪舍终于建成了,而罗引红因为终日操劳,身体瘦了十多斤。
猪场建好后,罗引红更忙了,除节假日丈夫给她帮一下忙外,30头母猪、几百头仔猪,从打料、接水,到喂食、清理猪舍,她都包了下来。不到一年时间,罗引红的猪场已出栏肥猪1100头,除收回投资外还赢利近二十万元。2014年初,虽然全国生猪养殖处于下滑的局面,但罗引红的养猪场依然办得红红火火,她养猪的诀窍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科学防疫。罗引红坚持自养种猪,这样减少了疫病传播机会,同时,她坚持定期注射防疫,并在每年春、秋两季对全场猪群进行驱虫。
二是常年自家加工饲料。这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能根据所掌握的商品猪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配方,生产出更加适合的饲料。
三是搞好环境卫生。每天至少清扫猪舍内的灰尘、残料、粪便、垃圾两次,排粪沟经常保持畅通,无积粪。
四是训练仔猪饮水。仔猪3日龄开始训练饮水,以专设水槽的常流水引诱仔猪吮吸。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邮编:041000)

女猪倌创业记


女猪倌不少见,但将养猪场建成全县第一大就不多见了。

2月9日,记者刚刚走近天柱县远近闻名的女猪倌周小英建于渡马乡的养猪场,大老远她就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时髦短发、豆豆鞋、黄色羽绒服,还画着淡妆,“看我不像农民?”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周小英笑呵呵地抢先开口,“其实你不是第一个这样怀疑的人”。

确实,离开老家渡马乡近20年的周小英,一直在城里打拼,卖过衣服、搞过矿山、开过饭店……她早已成为纯粹的城里人。但2009年,她又回头当起了农民,她联合其他7个朋友一起出资80万元,回乡承包了70亩荒山,办起了养猪场。

“朋友们都觉得很奇怪,好不容易洗脚上岸了,怎么又回去下田养猪了。”在一大堆异样眼光和嘲讽里,周小英开始了新一轮创业。“最初那会儿,挺难的,没钱请工人,几个股东就自己上,建猪舍、开荒种地、清理猪粪……什么都干。”有一次,顶着烈日开荒的周小英险些晕倒,听着刚刚建起来的猪舍不断传出猪叫,想到第二天就没钱买猪饲料了,她坐在地里大哭一场,“那时候常常给自己打气,咬咬牙就过了,农业项目回收周期本来就长嘛!”

就在周小英咬着牙、不服输的时候,天柱县有关部门早就悄悄关注起了这个搞农业项目的“女汉子”。面对这么有想法、一心搞好农业项目的创业者,帮还是不帮?从县里主要领导到各单位态度惊人一致:“一定要大力扶持。”

女猪倌终于用一股倔劲引来了发展春风。

“2009年,申报中央助农项目,得到304万元,建起500立方米沼电综合利用项目。

2010年,县畜牧局帮扶10万元,建了猪场内道路。

2011年,申报省级养殖小区,得到财政50万元扶持。

2012年,申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获得49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前前后后得到各级政府帮扶资金也有几百万元了。”周小英对每一笔帮扶资金都记得特别清楚,她无比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项目,大力扶持我们,也许我的猪场就熬不过创业期,哪还能做到今天这么大啊!”

如今周小英的猪场已是天柱第一大养猪场,育有能繁母猪150头,年出栏生猪4000头,猪场总资产达600万元。在经过严格消毒程序后,记者进入猪场看到待产房、育肥房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几百头小猪欢快地在猪舍里跑来跑去。

女猪倌周小英名气大了,现在四乡八寨的人都知道她养的本地“萝卜猪”好吃,纷纷上门买猪肉,她养的猪供不应求。从2010开始,为带动乡亲致富,做大养猪场,她开始发展社员,将猪仔、饲料赊给社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待猪出栏后回购再销售,目前已经发展社员56人。

看到养猪场发展越来越好,周小英萌发了更大的梦想。“我们已经注册了渡马百草猪商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农业部无公害产品。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进行生态养殖,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猪场规模发展到1万头,鲜肉直供本地超市,腊肉可以卖到外地市场。”

戴良英:千万负姐养土鸡创业重新致富


提起戴良英,武冈市秦桥集团的普通员工和养殖场所在乡镇的农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从办事不省心的千万负姐到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秦桥土鸡养殖女王,戴良英经历了3年的探索路。

3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湾头桥镇石枧村采访,只见千亩枝叶繁茂、翠绿欲滴的竹林,被一群群活蹦乱跳的秦桥土鸡点缀得生机盎然。这就是在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女王、秦桥集团董事长戴良英的7个秦桥土鸡饲养基地之一。

戴良英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1996年初,跳出农门不到两年的她,因粮食系统改制而不幸下岗,此时,家里年老多病的公婆和年幼的子女都需要人照顾。面对变故,戴良英擦干眼泪,在承担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重任的同时,毅然走上了自立自强的艰苦创业之路。勤劳的她经营过米粉店、开过加工粮油的小作坊,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她终于在省城拥有了实力雄厚的公司,使家庭迅速摆脱了贫困。

在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戴良英因一次投资失误,让自己倾家荡产、负债累累。随后她多次创业,屡屡失败,曾经的辉煌和敬仰不再,面对夫走子散、众叛亲离的冷嘲热讽、侮辱谩骂,还有债主的苦苦相逼及法院的一张张冰冷的传票,无路可走的戴良英没有因此倒下,因为她还没有还清一笔笔良心债。

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城乡居民,对绿色、无公害的农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武冈境内山多坡广、环境优良,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养殖有利条件。就是这些重要因素,让我萌生了养殖秦桥土鸡的想法。戴良英深有感触地说。远嫁秦桥的姑姑用土鸡鸡汤的犒劳,让她豁然开朗、重燃希望。从2000年元月开始,戴良英用半年时间(/),走访了省内外多个科研院校和养殖企业,深入了解市场行情、认真掌握养殖技术,开始了秦桥土鸡的养殖尝试。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她承包了分布在湾头桥、邓元泰、秦桥、水浸坪、云山等多地的两万余亩荒山,7个大型散养土鸡项目破土动工。为此,她还聘请畜牧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建设了高标准的种鸡繁育场、现代化育雏室、混合饲料加工车间和恒温贮蛋室。其间,戴良英与施工及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半个月不回家是家常便饭。雏鸡出壳时,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整日守在鸡舍里仔细观测温度。平时,一有空就钻到基地里了解鸡群的变化,终于全面掌握了土鸡放养的防疫治病等技术。

天道酬勤、事在人为。戴良英的诚信经营,让秦桥土鸡逐渐打开了市场。我们采用优质正宗的土鸡苗,在远离人烟、天然无污染的大山上放养,杜绝有任何添加剂的饲料,以玉米、稻谷、青草及虫子为食,并经过三百来天才可出栏,秦桥土鸡因肉质鲜美和健康,深受消费者喜爱。她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戴良英的土鸡养殖突破30万羽,年产优质土鸡蛋5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她为鸡蛋注册了秦桥商标,制作了便于长途携运的包装,引来省内外的客商纷纷订购,让秦桥土鸡蛋变成了城市大超市的高档消费品。与此同时,戴良英还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她安排戴强生等二十名贫困农民和多名残疾人到养殖基地上班,无偿向邓集卫等农民捐赠雏鸡,帮助三十余户农民创业致富、共奔小康。

近年来,戴良英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农产品深加工市场。下一步,我们将成立土特产品营销公司,投资引进真空装熟食加工生产线,精心推出以鸡肉、鸡蛋、鸡翅、鸡爪等为主的小包装零食,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为带动武冈农村养殖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和家庭增收,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戴良英信心满满。

人工养出三黎鱼 100元半斤惊饭局


广东人向来“春边秋鲤夏三黎”,夏季吃三黎最为合适。不过进入2000年后,淡水三黎几乎在珠三角流域绝迹,因此价格急升,造成三黎一度被食客戏称为“淡水石斑”。到2010年后,更是涨到了约200元/斤,甚至高价也未必买到。

三黎鱼又名鳃鱼、鲥鱼、时鱼、三来鱼。顺德亦有人称“三泥鱼”。三黎鱼是我国名贵的回游性经济鱼类,近海分布为主,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湘江、闽江、钱塘江、珠江和西江等水系。三黎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据悉,该鱼的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十分丰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食用价值较高。另外,三黎鱼因为没有鱼鳔,且身上有特殊的保护物质,鱼一旦出水就很快死亡,为此,长久以来供应量很少,其价格甚至高达千元。

近日,顺德勒流养殖户陈森全的渔场突破了“人工难养三黎”的困境,今夏将有十万斤淡水三黎出产。

陈森全是勒流江村人,从2011年开始尝试养殖三黎鱼。为了探索大量养殖三黎鱼的方法,陈森全请有养殖经验的人一起研究,请技术专家指导。同时在养殖的物料上也投入不少。包括鱼塘的投包、技术研究、养殖设施、养料、鱼苗等,陈森全两年多时间花去了近400万。其第一批三黎鱼是在他的新会养殖场养殖,存活率仅为3成。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三黎鱼的存活动率提高到5成以上。

陈森全目前在勒流的鲥鱼生态养殖场据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鲥鱼养殖基地,占地近50亩。去年,陈森全投入了11万尾三黎鱼苗,经过一年多的养殖,目前有80%暂时存活下来。距离第一批鱼“出塘”还有近三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陈森全更添压力。因为三黎鱼的存活率极低,未到最后一刻都无法确有多少三黎鱼能够活下来。

据陈森全说,三黎鱼极脆弱,水质不达标,鱼儿随时死亡。除了水质外,若不小心刮掉三黎鱼身上的鱼鳞,三黎鱼也很难存活。除了在水里面临养殖的挑战,出水后的三黎鱼如何存活才是他最头痛的问题。

为了让三黎鱼出水后仍然能活下来,陈森全花了不少力气去寻救解决的办法。目前陈森全和南海两家酒楼进行了合作,定期将鲜活的三黎鱼运到酒楼里,为了适应三黎鱼对水质的需要,酒楼建起了一个三黎鱼专用池,陈森全的三黎鱼可以在池里生存约一个月。没有建水池的,陈森全则为酒楼提供适合三黎鱼生存的养殖大桶。陈森全说,目前,两家酒楼日均所需要的三黎鱼约为100条,市场价格约为200元一斤。

钟思明:养蜂创业酿出“甜蜜生活”


每当春夏,姹紫嫣红的鲜花便吸引着无数蜜蜂,也吸引着奔忙的养蜂人。他们追逐着花开的脚步,像放牧人追逐着属于他们的草原。

从4箱蜂到110箱蜂

今年58岁的钟思明,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吕河村一位有着30多年经验的养蜂人。1981年,钟思明为了维持生活,便到邻村帮养蜂老板搬运蜂箱。因为他勤劳好学、心地善良,老板便送给他4群蜜蜂做酬金。这是钟思明第一次养蜂,也因此爱上了养蜂。第二年,他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兄弟,自己购进30箱蜜蜂,和妻子开始了养蜂创业。

要想养蜂致富,科学技术是关键。起初,钟思明因是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一年仅能在冬、春两季取蜂蜜,而且一取蜂蜜就捣蜂巢,伤及蜂蛹。为了能养好蜂,钟思明便买回养蜂书籍钻研。为了节省蜜蜂筑巢的复杂环节,他自制蜂箱内的活框,并购买蜡制蜂胚安在活框上,使蜜蜂每次采回花粉后均可直接在蜂胚上酿蜜。为了便于取出蜂蜜,他自制摇蜜机,定期把蜜箱里的活框拆下来摇蜜,极为轻便快捷。

为获蜂蜜的高产稳产,他采取转地放养、追花夺蜜的方法,在流蜜期到来之前,把蜂群运到有刺槐、枣树、油菜花、紫云英花等蜜源地,利用植物扬花授粉季节让蜂蜜增产。为追花夺蜜,30年间他在对全国主要蜜源植物的分布、长势、流蜜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将蜜源植物扬花授粉季节和时间顺序排列,画一张自然放蜂地理流程图。他怀揣这张放蜂流程图,伴着他自己那百万雄兵,租车南下湖北、到广州;再北去安徽,赴陕西,全年都是人不离蜂,蜂不离花。如今,钟思明已有蜜蜂110箱,每年仅纯天然蜜源蜂蜜的产量就达3000多公斤。

养好蜂先要学做人

俗话说,心正寿自高,蜜熟酿正浓。在钟思明看来,要想养好蜂、酿好蜜,首先要学会做好人。钟思明说,养蜂酿蜜,除了环境好、蜜源好,真正的好蜜还要熟酿。一般的养蜂人看到蜜蜂只要将蜂巢封满口,就割蜜了。其实这时的蜜还不熟,要是再让它自然酝酿三两天,出来的蜜在38℃左右,口感甜度黏稠度俱佳,那才叫好蜜。养蜂30年来,钟思明坚持不熟的蜂蜜不出手。一是良心上过不去,二是怕自己砸了牌子。钟思明坚信诚信第一,信用为先的原则,靠的就是香花自有蜂蜜采,好蜜不怕树林深。

近几年,除了酿蜜,钟思明还为当地的大棚蔬菜、瓜果、草莓等设施农业提供蜜蜂授粉服务。不仅解决了大棚作物只能人工授粉问题,还提高了农作物、蔬菜、瓜果的产量。因此,钟思明在把养蜂技术传给徒弟时,总是不忘教育他们:养蜂人不仅要能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批蜜蜂采蜜为植物自然授粉。这样才能让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为人类造福,为建设美丽中国酿造甜蜜路。

范杰高万宝

条鰕虎鱼


中文名称条鰕虎鱼

拉丁名称Zonogobius semidoli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异名Priolepis semidoliata (Valenciennes, 1837)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条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Zon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泰国至南太平洋汤加和萨摩亚,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体后部被中大栉鳞,纵列鳞22-30。头部侧扁,裸露无鳞,口中大,前位,下颌略突出,颌齿尖细,多行,上颌外行齿和下颌内行齿均扩大,舌端圆形,鳃孔大,峡部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8-9鳍条,臀鳍1鳍棘7-8鳍条,尾鳍圆形。头部有5条蓝色横带,第1背鳍基部前下方有2条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6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