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河蟹养殖早期摄食,保证存活!


河蟹养殖早期的成活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年的养殖效益,而河蟹能否正常蜕壳是决定河蟹早期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本地区河蟹第一壳能正常蜕壳的都是“硬骨头”,一个冬天没有喂料,营养积累不足,蜕壳困难,导致河蟹早期成活率低。如果前期河蟹蜕壳成活率低,养殖中后期依然持续投入成本(饲料、用药等),养殖风险大、效益低。所以,促进河蟹养殖早期摄食,保证河蟹蜕壳前足够的营养积累,帮助河蟹顺利蜕壳,提高成活率尤为重要。下面主要探讨影响河蟹摄食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河蟹蜕壳不遂
影响河蟹早期摄食的三个主要因素:水温、水质、投喂方式。
1、水温低、温差大。水浅不保温,早晚水温变化大,河蟹应激出现钻泥、打洞的现象,甚至不吃料。
建议:适当加深水位,保证至少1/2的池塘面积水位在60公分以上;同时10-15天定期肥水,如选用高碳低氮的“肥水肽Ⅱ”,提高水体稳定性和保温性,促进河蟹早开口摄食。
2、水质差。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标,药残重、毒素多等引起河蟹中毒应激,导致不吃料。
建议:每周检测水质,根据具体水质情况,科学肥水,切忌盲目施肥,破坏水质,影响河蟹成活率;前期定期(10-15天)使用“底居安”、“碧水安”等改底解毒,稳定水质。
3、投喂方式不正确。低温期,河蟹多数栖息在深水区。水温15℃以下时,四周浅水区投喂,傍晚风大四周水浅降温快,河蟹不上来摄食。
建议:投喂时,可以选择晴天中午在深水区局部投喂,同时设置料台,方便查看摄食情况。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投喂不足或无法投喂,可以定期(10-15天)外泼营养(如“营养快线”+“活力钙”),增强河蟹体质,帮助蜕壳。

相关推荐

怎样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河蟹是靠蜕壳才生长的。每蜕1次壳体重增加20%左右。但是有些养殖户常常遇到河蟹蜕壳不遂而死亡的问题,这除了蟹的品种不适应当地水域环境外,与脱壳有关的因素还有饲料的营养成份,水质的酸碱度,池塘的条件以及蟹种本身是否性成熟有关。今以长江品种为例促使河蟹顺利蜕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选种长江水系中的河蟹品种也有优劣之分。既要拣去非长江品种的,又要去除已经性成熟的凡第一侧齿超出眼眶的为长江品种、低于眼眶的均为非长江品种;凡脐部(雌性)已覆盖整个腹甲,并且边缘长出绒毛的,是已经性成熟的。雄性则也同样在群体中已经成熟。必要时,可揭开腹甲观察。成熟(雌性)的卵巢呈紫色,甚至可见卵粒。成熟(雄性)的有白色精液,这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不慎混入性成熟蟹种,大都会蜕不出壳而死亡,混入数量越多,死亡也越多。
(二)调节水质水质的理化因子是河蟹蜕壳生长的第一要素。适应河蟹蜕壳的水质要求pH值在7.5~8.5之间;铵氮在0.1~0.4毫克/升以内;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的清新水域环境。而一般池塘水质的pH值在6.5~7之间,甚至6.5以下;铵氮高达0.5毫克/升以上。肥度较高的老水、肥水、水花水,是最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的水质。调节方法是先排去原塘水1/3以上,加入等量新鲜水,使水质保持爽而活,每0.067公顷每半月施生石灰10~15公斤,调节池水酸碱度,使之呈微碱性;池中水生植物的栽种面积保持占池塘水面的30%以上,以吸收池塘肥分澄清水质,利于河蟹攀爬、摄食和帮助蜕壳;在池中背风向阳处设缓坡,供河蟹取暖、觅食、蜕壳;高温季节不施有机氮肥、可施无机氮肥搭配无机磷肥。视水质肥瘦酌情用量。每次每0.067公顷各1~1.5公斤,使铵氮不超过0.45毫克/升;底质污泥超过20厘米的要去除一部分,保持10厘米以内。
(三)加强投喂河蟹在蜕壳前,仍需要较多的营养,以供给蜕壳前后生长需要,不论何种规格均需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才可促使其群体尽可能多的同步蜕壳。保证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有条件的可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量根据培育规格而定。培育扣蟹的,不超过蟹总体重的5%,可防止营养过剩而早熟;培育成蟹的,则可投其蟹总重量的10%以上,尽可能使其吃饱、吃好,促使蜕壳生长。
(四)防治病害河蟹的栖息水域,不论池塘或稻田,在放种前,均需清塘消毒,杀灭病原菌,凡能排净水的塘,尽可能排净后清塘,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溶化后均匀泼洒至整个池底及四周堤坡内侧。这对培育扣蟹的塘尤为需要。放养蟹种后,如发现有寄生虫寄生,要及时下药。

河蟹池塘,早期肥水是关键



近年来,肥水已经成为河蟹池塘早期管理的重点工作。但是,现在肥水产品五花八门,养殖户不能正确选择肥水产品,肥水方法各异,造成一系列池塘问题:水过肥,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气泡病等等。本文针对河蟹池塘早期如何肥水,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1、早期肥水的必要性
(1)能够培养藻类,不仅促进混养青虾的生长,还能够增加水体溶解氧,为蟹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成活率。
(2)能够控制青苔滋生,防止青苔出现而阻碍水草生长、缠绕蟹苗。
(3)能够避免3月份气温回升后水草“疯长”,给水草管理带来麻烦。
早期温度低,水难肥,但是不等于肥不起来!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肥水产品,采用正确的肥水方法,水一定能肥起来。因为池塘中的藻类有一些是耐低温的,如一些裸藻、隐藻等。早期肥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a.肥量一定要足,而且要注意肥水频次;
b.连续的晴天容易肥水;
c.使用全价可溶性有机肥,如“肥水肽”;
d.肥水前,如果是新塘或水清,适当引进“老水”再肥水;
e.使用杀虫、杀藻类药物后,一定要先使用“碧水安”解毒后再肥水。
2、肥水产品的选择
河蟹池塘使用的肥水产品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无机肥与有机肥。
无机肥一般以化肥为主,如复合肥、尿素、碳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这类产品肥水迅速,但肥效时间短,而且肥水后的藻类大多以小型藻类为主,容易发生气泡病。
有机肥又可分为颗粒性有机肥和可溶性有机肥。
颗粒性有机肥包括普通农家肥(鸡粪、猪粪等)、菜饼、茶籽饼、发酵的农家肥(大包装商品肥属于此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
a.肥效时间长,但水色难看,容易过肥影响早期水草生长;
b.利用率低,大量残渣沉到池底,造成底脏、底臭,易滋生纤毛虫、底栖藻类、枝角类等。
可溶性有机肥包括氨基酸肥、肥水膏。
单纯的氨基酸肥营养不够全面,而且干物质含量低,不能满足早期河蟹池塘所需营养,可以中后期使用。
肥水膏这类产品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较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利洋公司的“肥水肽”,经过高温发酵,无残渣,具有高碳、低氮、低磷、可溶、活性、营养全面等优点,非常适合早期河蟹池塘使用。
提示:为什么要低氮、低磷?因为池塘中真正缺乏的是碳源,因为老塘、饲料中已经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如果氮、磷使用过量,中期蓝藻会大量繁殖,后期亚硝酸盐容易偏高。
3、肥水时的注意点
(1)肥水前应镜检水样,辨别池塘中藻类的种类、数量以及好坏,帮助正确肥水。
(2)水色突然变淡、变清时要及时补肥,否则时间久了肥水难度增大。
(3)水位过浅会影响肥水效果,建议早期平均水位60-80cm为宜。
4、水过肥对水草生长的影响
我们选择肥水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可溶性有机肥,如“肥水肽”。因为这种肥料具有无残渣、全溶、高碳、营养全面等优点。不用担心水过肥,而且肥料也为水草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藻类和水草均衡生长。
提示:如果自身池塘由于水草腐烂、底脏引起的水浓、水脏,建议肥水的同时配合使用耐低温芽孢杆菌,如“三环活力源(肥水型)”。
5、枝角类对肥水的影响
枝角类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每到3月份气温回升后就会开始繁殖,繁殖量取决于池塘中适口的饵料(如藻类、有机碎屑等)。当枝角类大量繁殖后肥水难度就会增大,所以我们应在此之前,定期使用可溶性有机肥肥水,先培养藻类,使得藻类和枝角类达到生态平衡,避免枝角类过度繁殖,出现水白、水浑现象。

河蟹养殖早期管理重点及常见问题



河蟹早期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青苔、水浑、水浓等各种水质问题的发生,也影响到水草生长的基础环境,是河蟹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早期池塘管理,及时解决好池塘问题非常重要,下面浅谈一下早期池塘管理重点工作和常见的问题。
一、投喂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投喂要把握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河蟹开口料,投喂地点选择在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二、肥水
蟹苗放苗后池塘温度较低,水体藻类繁殖较慢,一般水体比较清瘦,容易滋生青苔,而且养殖初期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清瘦的水体不稳定,受环境的影响也大,对河蟹的应激大,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同时由于水体中饵料生物少,影响青虾生长,因此放苗后需要及时肥水。肥水时选用正确的肥料,如可溶性有机肥“肥水肽”,这类肥经过特殊发酵处理具有溶解性好、营养全面、吸收率高、高碳低氮、无毒害等特点,而且肥起来的水比较稳定。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用完肥料后最好当天晚上要开增氧机。
三、病害防治
为了防止进苗后蟹苗或青虾苗携带致病菌,放苗后要“消毒”。消毒剂的使用不能过早,一般在放苗后一周左右,等待蟹苗已经适应环境之后进行,而且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以刺激小的碘制剂消毒为主如“永乐碘”。
四、早期常见问题
1、蟹苗上岸、挂网
(1)蟹苗的应激过大。由于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加上环境改变,蟹苗不适应新的塘口造成的;
(2)清塘过程中施用毒性大、残留重的药物(如敌杀死等菊酯类药物),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使河蟹中毒爬边,甚至死亡;
(3)苗种的质量。一般弱苗、差苗都会不适应环境而爬边;
(4)放苗方法不正确,没有进行“吐水”或者天气选择不当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
(1)在选苗时一定要挑选质量好、体质较强的蟹苗;
(2)放苗之前全塘泼洒“碧水安”(3亩/瓶)+“激活”(2亩/包)起到解毒和抗应激的作用;
(3)苗种下塘时进行“吐水”,提高河蟹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选择水温较低且天气稳定的时期放苗,放苗之前尽量加深水位。
2、青苔
青苔常见种类有刚毛藻和水绵;刚毛藻为深绿色,容易被捞起,也容易缠绕到水草茎叶上;水绵颜色为浅绿色,俗称“烂苔”,不容易捞起,不耐高温,易腐烂坏水。
河蟹池塘一般早期青苔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池塘整个养殖周期都有,本地区大都有杀青苔习惯,用完杀青苔药物后,出现水草叶片萎缩、生长缓慢等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池塘用硫酸铜或漂白粉处理青苔,直接对水草有触杀作用,严重的会诱发河蟹厌食等现象,所以不建议用这些药物杀青苔。前期青苔的预防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水位,肥水的方式来防青苔生长,当水草生长后青苔会慢慢与水草因竞争营养被水草压制。
3、水红
这一时期水红大多是由于老塘草没有拉出,经过冻晒后直接上水导致,这种情况下水体中有机质过多,表现为水浓,严重的水发红。
处理方案:“碧水安”(3亩/瓶)降解有机质,调节水质。“底居安”(5亩/包)降解池塘有机质。
4、水浓
表现为水色浓绿,藻类和有机质大量存在于水体中,透明度低,肉眼观察不能看到水草,经常出现水草挂脏,附着大量杂质或青苔。
原因:
(1)水草长势缓慢,净化能力差;
(2)选择肥水产品不正确如使用菜饼、粪肥等;
(3)经常投喂豆粕的池塘容易出现水浓。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露出水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长时间水浓导致的烂草过多时要及时补栽水草;
(3)勿乱施肥,肥料以可溶性有机肥为主;
(4)投放螺蛳;
(5)使用爽水型药物“碧水安”,分解有机质,提高透明度。
5、黄浑水
原因:颤藻、鱼腥藻水华。在显微镜下镜检能看到大量杆状带有异形胞的颤藻、鱼腥藻,这些藻类在低温期也可大量发生,在河蟹池塘早期主要影响水草生长,对蟹苗、青虾危害较小。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
(2)多栽种水草;
(3)定期使用“新威灭”,控制老化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生长。
6、枝角类过量繁殖(俗称“小白虫”)
原因:
(1)池塘底泥中存在虫卵,待条件适宜、饵料充足时自然生长;
(2)使用利用率较差或者化肥肥水,导致小型藻类大量繁殖,给枝角类提供了大量饵料;
(3)外源水打入。
处理方法:
(1)枝角类是虾蟹优质的生物饵料,慎用杀虫药物,以防杀虫带来毒素残留影响虾蟹生长;
(2)枝角类是水中正常存在的生物,定期解毒、改底缩短枝角类生命周期,坚持肥水、增氧,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草活力,保障水质不浑浊、水草正常生长。

河蟹池早期肥水(青苔池)心得


3月份河蟹池由于气温低普遍在5~15度,且温差大,及下雨频繁,导致河蟹池青苔产生的机率大幅增加,许多河蟹池里出现青苔且不易消除,且肥水难度较大,今年在常州地区部分河蟹池使用我公司的一系列产品,效果较好。在此交流一下我用药的心得,早期青苔主要是以棉絮状青苔(俗称棉苔)居多,且水浅(一般在50厘米以下)基本水体一清到底,水体很瘦,
针对此情况,我们采取先杀灭青苔后肥水的方案:首先使用“纤苔净”,一瓶用1-2亩,局部较多区域适当加量使用,使用完后,干洒“控苔解毒底改”颗粒到青苔居多处,主要起到加速青苔死亡的作用,一般一包用3-5亩,一般使用后2~3天青苔开始死亡,一个星期左右青苔基本死光,青苔死亡后,我们马上开始肥水,由于早期水温低,且经常下雨导致肥水很难肥,且不易保持,无论使用速效的无机肥还是其它有机肥,都不易把水肥久点,精博出产的“藻动力”对于早期低温肥水有着特有的效果,由于早期藻类生长难于破壁,所以不易生长,从而导致不易肥水,而藻动力在这方面作用突出,一般使用3-4亩一瓶,水过瘦过清(有条件的引5公分的外源水)可以使用2亩一瓶,使用后2-3天可以起到明显效果,水体由原来的清澈变得嫩绿,由于早期下雨较多,为了保持肥效的持久,所以要配合“氨基酸肥水膏”使用,一般一桶用8-10亩,水深的可以保持半个月的肥效。
由于3月份是成蟹养殖脱第一壳的关键时期,所以把水体肥好,减少水体的应激变化,对于河蟹生长至关重要,经过这些年的使用心得,针对长有青苔的河蟹塘,先使用纤苔净,配合干洒控苔解毒底改,过3~4天后,使用藻动力加肥水膏,建议根据下雨的情况,一般7-10天追肥一次,可以有效解决早期青苔多且水难肥这个难题。(

河蟹苗高存活率养殖方法介绍!


河蟹又叫做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由于其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高,外加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成为了如今很热门的一个养殖项目,但是很多养殖户养殖的蟹苗的存活率很低,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河蟹苗高存活率的养殖方法吧:

一、调整水位

水位深度在养殖螃蟹中占据很重要的一个地位,有些养殖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水深一些对于螃蟹有好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河蟹不同于海蟹,它们属于水陆两生物种,其也会经常浮出水面呼吸的尤其是蟹苗更是如此,河蟹的理想养殖水位在70-100厘米左右,岸边要呈现坡度且有草类植物分布,方便螃蟹上岸时隐藏自己,这是一个有效提高蟹苗存活率的方法。

二、避免农药残留

许多养殖户养殖河蟹时都市用池塘来养殖便于管理收获,而为了蟹苗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减少螃蟹的天敌,用药物清理池塘的野生鱼类成为了许多养殖户的首选,但是这也成了一个隐患,初期的蟹苗由于抵御能力较差导致这些残留物对于其伤害极高很容易导致蟹苗死亡,所以建议养殖户尽量避免使用菊酯类药物清理池塘,如果用过的则每周可以用碧水安这类的药物进行中和危害。

三、变质淤泥清理

养殖场地的淤泥也是一个较大的隐藏威胁,所以每年收获后的清塘很重要,养殖时一些有害物质会残留在池底难以分解形成一个危害源,其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颜色与其它淤泥不一样如黑色之类尽量清理掉,一面持续扩散污染水质,所以日常养殖池是需要观察下水底淤泥的以防止此类情况出现。

四、养殖水生物

由于养殖螃蟹的水位要求较浅而水质较好的则比较清澈,这就导致光线很容易投入水中,螃蟹不喜阳光而蟹苗更是如此,如果水底经常比较明亮会严重的妨碍蟹苗的生长加上蟹苗也需要一些水生植物当食物,养殖水生植物就成了必需品,除了水生草类植物还可以养殖一些水藻之类的让蟹苗不会为食物担忧,也让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河蟹苗高存活率养殖方法的相关介绍了,养殖户在养殖时可参考以上养殖方法来进行养殖,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抗应激补钙在河蟹养殖早期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池塘养殖品种时间较长,且一般不会调整茬口或休塘,一般养殖塘口都缺乏钙磷及营养元素。同时在早期3-4月份左右,水温回升,气温不稳定,水温昼夜相差大,蟹苗娇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在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易发生虾蟹蜕壳不遂,软壳虾蟹死亡现象。为了提高河蟹养殖全年的成活率,早期的抗应激补钙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一、蟹塘补钙的方法有哪些?
1、在肥水时可以添加一些钙剂或磷酸二氢钙,每亩水深1米使用5斤磷酸二氢钙,补充水体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做到肥水时能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特别是前期放苗前肥水,达到肥水同时也补钙的效果,为养殖品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在3-5月要使用一次磷酸二氢钙。
2、使用补钙类产品钙加加、离子钙和生物活性钙补,在河蟹蜕壳前10天使用,效果最佳。
3、池塘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溶化成水全池泼洒、投放螺蛳等也是补充钙质的方法。
二、蟹塘使用激安C和低聚糖863为什么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应激作用?
激安C:
1、具有强的抗氧化性,起到调节免疫和解毒的功能。
2、具有诱食、抗应激、防止体表及眼出血、身体畸形等功能。
3、是合成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的必需物质,促进细胞生长。
4、参与酪氨酸代谢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等,是体内代谢不可缺少的成份。
低聚糖863:
1、增强代谢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加快营养吸收,促进生长。
2、在肠道中作为自由飘流的受体位点,使有害细菌结合它们而不是肠壁。抑制肠道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的繁殖。(低聚糖饲喂后,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减少至原来的5%~20%,双岐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长6~l0倍)
3、刺激和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整体提高机体健康水平。
4、保护动物肝脏,促进机体生长,降低了肝脏的解毒负担。
5、抗应激、抗低氧、解毒、解药残、改善肉质、去除土腥味。

河蟹都去哪里啦?早期管理是关键!!



这两年河蟹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有部分高水平养殖户有了很高的回报。但通过今年的走访了解还是有很多的养殖户辛苦一年没有赚到钱还到贴不少资金。哪我们养殖的螃蟹去哪里了呢?
通过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和大多数的养殖户交流,河蟹成活率低,产量低,主要原因忽略了蟹塘早期的管理。
1、清塘时使用大量的有毒清塘剂(如菊酯类·敌杀死等)药残严重,导致水体和土壤残留大量的有毒物质,直接影响在后期养殖中河蟹的成活率和生长。
2、早期没有做好充分的肥水工作,导致有益藻类没有形成优势种群,致使水质过清青苔大量滋生,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影响水草的生长进而破坏水体环境。青苔死亡分解后产生有毒物质会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3、不注重早期抗应激。苗种因长途运输和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应激反应消耗大量的能量,没有做好抗应激及时补充能量工作。
4、不注重早期喂养和内服护肠。进回来的蟹苗经过低温的冬眠阶段,严重缺少营养肠道萎缩细小,很多养殖户投喂期间没有注重肠道的保护,就算是吃的很好吸收利用也很低。
5、补钙误区,认为早期蟹苗前2次脱壳蟹小水好,不用补充钙物质。早期蟹苗娇嫩,体质差,气温不稳定,温差大易发生脱壳不遂和软壳死亡现象,补钙的工作更是尤为重要。
早期蟹塘管理是河蟹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苗种的成活率。没有早期的细致管理做基础何谈后期养殖高效益。综合措施如下:
一、解毒
苗种下塘前彻底换水做好解毒工作,使用(解毒专用)强力有效解除水体和淤泥残留毒素,减少药残对苗种的伤害。
二、肥水
肥水应选择优质的低温肥水产品(渔水旺093)营养全,肥效快易吸收,保持水质稳定肥活清新。早期肥水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苗种应激反应;平衡水体的藻相与菌相,减少病害发生;补充水体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增强苗种抗病能力,加快伤口愈;能有效预防青苔发生;为水草提供营养肥源,促进其生长发育。
三、抗应激
苗种下塘由于运输体能消耗和对新塘口的不适应,泼洒(应激专用)减少苗种对新环境不适应反应补充体能。
四、护肠保肝
早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拌内服保肠道选(肠康)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保证河蟹体质健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五、强化补钙
河蟹前2次蜕壳是否顺利直接关系着成活率。钙是甲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均能有重要的影响。河蟹等甲壳的生长要通过不断退壳和硬壳来完成,因此需要从饲料和水体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而集化的养殖又常使水中的矿物质盐的含量严重不足,导致钙质的大量流失不足,所以解决钙的溶解与吸收补钙至关重要。河蟹蜕壳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增强活力,此时应及时补充(钙天力加免疫专用)活性高易吸收的钙镁磷和微量元素增强活力促进快速蜕壳和硬壳,提高成活率。

早期的河蟹塘肥水,真的这么难吗?



肥水,真的这么难吗?
一直有些河蟹养殖户朋友们说前期肥水困难,那么今天就跟各位老板探讨一下河蟹早期肥水的一些问题,河蟹早期肥水对养殖重要性非常大,下面就跟各位分享一下为什么早期难肥水,还有该怎样有针对性的肥水。
一、早期难肥水常见原因
1、早春低温,光照弱
2、浮游动物过多(枝角类、桡足类等)
3、大型藻类和水生植物过多(青苔,水草,泥皮)
4、过量使用副作用较大的杀虫剂、杀藻剂和消毒剂
5、阴雨天光照不足
6、投放螺蛳过多
二、前期如何正确的肥水
根据塘内具体情况实施具体方案,肥水尽量选择在晴天上午,后面能有至少两个晴天最佳。
1、温度低,光照弱,水位浅,透明度高。容易发生青苔泥皮,可以使用纳米黑金+绿爽,适合低温肥水,能够在肥水的同时遮光,抑制住青苔泥皮的生长,水肥起来后青苔泥皮自然会慢慢消失。
2、水中浮游动物过多造成水体白浑,建议杀虫后肥水,建议杀虫后底改、解毒,然后立即肥水使用活肥+绿爽,快速肥水,使水体达到平衡。
3、清塘大量药物残留在塘内导致肥水难,建议使用解毒灵针对性解毒后再肥水
三、怎样保持水体肥度
1、前期河蟹塘打好底肥,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膏类产品或者泡塘时使用茶籽饼。
2、水肥起来后注意水体肥度变化,透明度过高时要继续补肥,抑制青苔和泥皮的生长。
3、把握前期投放螺蛳的量,定期加注新水。
4、水肥起来后,池塘里面水草、藻类、螺蛳、河蟹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吸收水中营养,水中营养大量减少却没有外来补充,会直接导致水体不稳,继而发生浑水、烂草等现象,肥水就是要保持水中营养平衡,所以一定要注意定期肥水,可少量多次,保持水体肥度。
河蟹养殖初期肥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次把水肥起来后,务必时刻关注水体变化,及时补肥追肥,保持水体肥度,防止水体一次瘦下来,造成后面肥水难度加大成本增加。
各位养殖户朋友的塘目前应该都放了一批螺蛳了,现在有没有爬开呢?

如何提高后期河蟹暂养的存活率?



到现在这个阶段,小塘口基本已经卖结束了,今年前期特别是中秋节那段时间河蟹价格高,最近的行情相对来说就显得不是太好,所以还有部分塘口并没有怎么开始卖,在这里针对这部分塘口,讲讲如何来提高后期螃蟹暂养的存活率!
总方针:隔天投喂,鱼不能断,定期改底解毒,适当增加水体盐度;
1、当前这个阶段,一方面从养殖成本考虑,还有从螃蟹生理上来考虑,建议后期暂养隔天投喂,还有现阶段的投喂尽量早上或者上午投喂,天黑了螃蟹上边转塘,这个时间点投喂更加科学,隔天投喂可以避免投喂过量导致母蟹出现涨黄死亡的现象发生;
2、对于前期喂鱼的塘口后期暂养的阶段,最好接着投喂鱼,因为鱼的适口性更好,吃惯了好的,突然要它吃点差的,也不太好受。对于后期投喂的饲料不建议继续投喂高蛋白饲料,可避免母蟹在成熟期,过度摄食高蛋白食物,导致肝胰脏负担过重而出现涨黄而死的情况;
3、因为现在塘口绝大部分已经没有水草了,而且螃蟹多的塘口水基本上都是浑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河蟹的生长环境很差,这个时候如果想继续暂养就必须定期改底解毒,给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推荐:“解毒119+超强池地净
4、给蟹塘加点粗盐,适当增加塘口水体的盐度,因为河蟹性成熟之后体内渗透压升高,如果继续生活在低渗透压的淡水中容易导致死亡;
对于第4点我详细解释一下,那就必须先跟你们讲一下螃蟹的后期生理过程:
河蟹可以在淡水中生长,但其性腺在淡水中只能发育到第四期末,达到生长成熟,如继续在淡水中,其性腺发育将受到抑制,不能完成生殖过程。只有在适当的盐度刺激下,河蟹的性腺才能由生长成熟过渡到生理成熟,性腺才能发育到第五期,从而实现雌雄蟹交配、雌蟹怀卵、繁殖后代。因而生殖洄游是河蟹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对种族延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河蟹在性腺发育接近成熟后,体内的渗透压会升高,就不再能继续生活在淡水中,必须寻找盐度较高的水域环境,而使其体内外渗透压达到新的平衡。性腺发育是导致河蟹进行生殖洄游的内在因素。而盐度、水温变化、水流方向则是河蟹能顺利完成洄游的外界因素。盐度的变化,可影响河蟹渗透压,并促使其性腺进一步发育,盐度不够,河蟹将继续向河口地区洄游,直至达到适合的盐度才停止洄游。
看完之后细心的你会发现,后期维持塘口水体有一定的盐度可以提高螃蟹后期暂养存活率,所以呢!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适当提高塘口盐度,可以延长成蟹生命期的保护,提高河蟹后期暂养的存活率!
对于后期加点粗盐可以延长成蟹生命期的保护,从而提高河蟹存活率。但是需要提醒一点,粗盐不能太多,最高0.8%,(具体操作:保持水深:1.2米,1亩5斤粗盐,建议分两次来用,间隔两周补一次),过多可能会导致矿化度超标,引起亚硝酸盐的生成,引起中毒或者导致塘口溶氧下降;高于0.8%也会促进螃蟹进行繁殖交配,最终容易导致螃蟹“不正经死亡”(累死的,此处省略很多字,你懂的!),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越到后期越建议公母蟹分开暂养,更有利于提高螃蟹后期存活率;
小坤问答:
1、小坤,你好!我现在塘口存在这么一种情况,有部分塘口的螃蟹背甲已经发黄,看上去规格挺大的,但是就是称不出来重量,完全赶不上别人的那种青背的螃蟹,想问下这是怎么回事?
答:首先我要告诉你,你的螃蟹成熟的早,基本上已经成熟了而且现在已经出现倒膏的情况,螃蟹正常在完全成熟前是青背的,而熟透了就逐渐发黄,而且伴随着掉膘的情况发生,一直在喂料的还好些,如果有没怎么喂料,那就更加明显了。
建议:你的螃蟹不要刻意的再继续留着不卖了,尽可能的早点去卖了,每天卖一点,像这种螃蟹就不建议留到后期去卖了,越到后面越容易掉膘还容易出现损耗,同时你需要投喂,可以两天投喂一次,前期喂过鱼的,最好还是能够喂鱼,饲料可以喂点低蛋白饲料,不需要过高蛋白,避免母蟹出现涨黄而导致死亡。

影响河蟹摄食的六个方面原因及预防方法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近期许多河蟹养殖户反映池塘里的河蟹出现不同程度的吃食下降情况,有的甚至不吃食,造成饵料浪费坏水。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理性面对,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切勿盲目用药,以免造成高温期不必要的损伤。
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温度过高
特别是中上层水积温过高,导致河蟹活力下降、新陈代谢能力不强。
2.水草过密
水草密度过高,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
3.缺氧
高温期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河蟹缺氧,使其丧失摄食功能。
4.慢性中毒
水中毒素过高,导致河蟹慢性中毒,开始可能少量摄食,时间久了就基本停止摄食。
5.应激反应
天气、用药等外部环境刺激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摄食能力降低。
6.河蟹蜕壳
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河蟹在蜕壳前基本停止摄食,正常蜕壳后即可恢复。
如何预防:
1)正确投饵,坚持“四定、四看”原则。
2)高温期投喂新鲜饵料,切勿投喂腐烂、发臭的小鱼,以免坏水、引发肠炎等。
3)调水改底,防止水质过浓,过混,减少底部发热、黑臭现象。
4)定期解毒,缓解中毒应激。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
5)高温季节每隔3-4天换一次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
6)提高水位,防止水体积温过高,水草要及时打头,疏通水草,保持水体流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4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