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河蟹技术养殖的三个关键措施


目前进入初夏,水温逐步升高,河蟹生长速度加快。为保证河蟹健康生长,当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调控好水质
 
前期肥水过度的塘口,温度升高导致倒藻转水;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对流,有机碎片死藻等难以沉降,形成胶体水;塘口枝角类、鞭毛藻等丰富,这些浮游动物及鞭毛藻随光线的强弱集群活动,导致水体发白发红,颜色不定,同一个塘口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色泽不一。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加注水源较好的新水。如问题突出,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水改制剂。
 
二、投足饵料
 
有些塘口后期补苗,使河蟹生长个体差异过大,摄食量不一;有些塘口混入杂鱼与河蟹争食。建议勤观察食台,及时加大投饵量,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野杂鱼。
 
三、种好水草
 
水草品种要多样化。水韭菜生长不好的塘口补种轮叶黑藻;伊乐藻过密要及时清理掉一部分。

相关推荐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最好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同时又可改善水质,防止池水过肥。池底淤泥不能过多,淤泥过多耗氧量大,水质易变坏,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为好,防逃设施应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为宜,向内倾斜角度为15度,一般采用双层塑料围成即可。
二、加强放苗期间的管理。
千万不能忽视清塘灭害。刚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灭害不彻底,就会严重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进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药物清除敌害,做到干净彻底。清塘一周后就可进水,进水时必须用40~6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严禁敌害生物入池。
放苗时注意
①水温温差小于3℃,最好没有温差,放苗前一定要测好水温做到心中有数。
②放养前一定要等清塘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对着光线看,如发现有许多浮游动物,说明药效消失即可放苗。
③蟹苗入池前最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经过长途运输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会因吸水过急造成死亡,因此应先淋些水,等蟹鳃腔慢慢吸满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识地控制河蟹的生长。
怎样控制河蟹生长,使之达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更小呢?首先,增加放养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500克(8万只左右)。这样培育的河蟹由原来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公斤,密度增加,生长减慢,规格变小。放苗后还要看蟹苗的成活情况,一般蟹苗变成小蟹后每亩应达3万只,这样的密度才有希望培育出较理想的河蟹。其次,控制饵料。基础饵料培育较好的池塘,一般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另投饵料,个别池塘天然饵料不足,可以补充些饵料,但要少量。这样前2个月的河蟹规格控制在2克左右。2个月后投喂些打碎的杂鱼等饵料,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数量根据生长情况为河蟹体重的5%~20%,从饵料上人为地控制其生长。此外,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每天巡塘,仔细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每月或旬测体重和体长,掌握河蟹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便于管理和总结经验。

做好大闸蟹池塘水质调控的三个关键措施



池塘养蟹水质是关键,水质管理是河蟹健康、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养殖的规格、产量、病害以及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调节水质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现将水质调控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一、水质要求
1、保持水质清新,蟹池水应经常保持清、爽、活,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PH值在7.5-8.5,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2、保持蟹池水源充沛、水量充足、水质清洁,不带有病原体和有毒污染物质。
3、蟹池要经过清塘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应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在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二、水质管理
1、肥水下塘,在苗种放养前先对池塘进行肥水,每亩施用发酵的畜禽粪肥200公斤,增加水的肥度调节水质,为河蟹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
2、栽植水草,养蟹先养草,水草可以降低水温,增加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能为河蟹提供遮阴、避敌、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提高河蟹的品质,同时水草栽植的覆盖率要达到60%,水草品种搭配均衡,要有一定的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高温时注意水草的保护,水草少时要适当移栽,水草过量要及时捞除。
3、投放螺蛳可以净化水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螺蛳200公斤,养殖中期根据螺蛳量的多少,可在8月份适量补投一次。
4、水位调控
按照春浅、夏深、秋活、冬稳的原则,做好水位调控,5—7月一般深水处以1—1.2米,浅水处0.4—0.7米为宜,8—10月池水平均深以1.3—1.5米为好,深水处可在1.6—1.8米,浅水处以0.9—1.2米为好,11月份,一般深水处以1—1.2米,浅水处0.4—0.7米为宜,冬天水深应保持在1.2米左右。
一、水质调控
1、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亩1米水深用10—15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10—15天泼洒一次,调节PH值,增加钙质,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2、泼洒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使用光合细菌、EM菌、有益菌等泼洒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含量,每15—20天泼洒一次调节水质。
3、适时换水,春秋两季每7—10天换水一次,夏季每3—5天换水一次,确保水质清新。

蚂蟥养殖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


水蛭别名蚂蟥,很多人看到这种生物都是头皮发麻,因为这种生物具有强大的吸血性,并且很难发现和扯掉,在经过电影和小说的夸张,所以很多人都会害怕,但其实蚂蟥具有非常不错的药用价值,这也附带了非常好的经济价值,因此不少养殖户开始饲养蚂蟥,下面小编就蚂蟥养殖技巧和大家说说。

一、蚂蟥养殖场所以及放苗事项

蚂蟥养殖场所主要以网箱形式为主,规格常常为2cmx4cm的大小规格。其次,对于蚂蟥苗投放时间一般是集中在五月中旬的样子,并且在投放前期准备的时候需要对池子进行消毒,一般可以选择“超碘”作为消毒液。

再者,在购买蚂蟥幼体再运输过程,蚂蟥幼体会存在着一些应激反应,这行为会影响到蚂蟥的成活率,为此再运输过程前,可以先投放一些应激药物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蚂蟥的成活率。而投苗密度上也有着要求,太多了会因为食物和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生长缓慢,太少了则是浪费空间,为此小编推荐800—900苗即可。

二、水池管理

养过蚂蟥的都知道,对于蚂蟥的投食一般会选择田螺此类螺类,但是这种生物长时间下来可能会导致水池水质变差,从而影响蚂蟥的生长,因此在养殖蚂蟥的时候应该做好定期管理水池水质非常有必要,对于水色尽量保持在嫩绿色和茶褐色的情况,透视度进行能在25cm左右。

三、饲养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在投放过程到养殖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说投放一些解除应激的药物,解除运输中的药物,增加成活率;或者是在幼苗阶段中,养殖户投放的田螺可以事先用乳酸菌浸泡一下再去投放,这样可以提升蚂蟥的体抗力;再者就是现在是高温频发季节,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记得定时消毒和换水,并且投放一些药物来分解饲养过程的粪便,这样大大减少疾病爆发的几率!

冬季养殖河蟹常见的三个死亡原因



冬季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冬季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具体的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因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趁其活时及时捕抓出售。
二、感冒死亡冬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达10℃,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法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水面要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三、消化不良死亡因气压、水温变化,河蟹的食欲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会全部死亡。防治办法:
1.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2.在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
3.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
4.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其投饵量。
注意: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河蟹,吃死蟹都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是因为蟹本身营养丰富,死后易腐烂,而且河蟹体内含有一种叫组氧酸的物质,垂死或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氧酸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为一种有毒的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素越来越多,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因此,千万不要吃死蟹。

健康安全养殖大闸蟹的三个主要措施



河蟹养殖需极其慎密,如果某一方面不注意,就会导致塘口不健康、不安全的情况发生。这是指导员在长期的指导实践中经常遇到过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杜绝外源污染
1、防止有害藻类带入塘口。不移栽和放养附着青苔的水草和螺蛳,不灌注有青苔或蓝藻漂浮的水源,防止种源带入塘口后,引起藻类暴发。
2、防止死螺污染塘水。不放养受冻害、受暑热或堆积时间过久的螺蛳,如果有病螺或死螺放入塘口后,水体会发黑变臭,河蟹出现死亡。
3、防止污染水入塘。不注入有污染的水源,水源要清洁卫生。一是水源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养殖要求,如果塘口确需进水,水源又有轻度污染,必须在塘口自我净化能力可控范围内,并在注水后立即采取消毒和改水措施;二是水源要无病原毒素,以防其它发病塘口通过进水而传播疾病。
4、防止饲料污染水质。不投喂散失性大的粉状糊状饲料或腐烂变质的臭鱼(有液态脂肪和蛋白流出)防止塘水富营养化后引起蓝藻暴发或河蟹不健康。
5、防止蟹种带伤带病入塘。不放养受冻、受暑热、失水时间过长、暂养运输受伤或携带病原的不健康蟹种,并进行消毒处理后下塘。
二、搞好塘内操作
1、清除淤泥。蟹种放养前,清除塘底及四周圩槽沟过深淤泥,并进行晒塘和耕翻底土,为河蟹健康安全越夏提供良好的塘底条件。
2、综合药塘。根据塘口上年河蟹是否发病、病因、野杂鱼数量及有害藻类发生情况,决定药塘药物的品种和数量进行综合药塘。淤泥多的塘口首先使用一次生石灰改良底质;有野杂鱼的塘口用“清塘灵”或“茶籽饼”杀鱼一次;再用“敌杀死”或“敌百虫”药塘一次;有青苔塘口喷洒一次“硫酸铜”;最后在蟹种放养前5-7天再泼洒一次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3、多品种种草。蟹塘要3个品种以上搭配种植水草,养殖期保持塘口水草覆盖率在50-70%,确保塘口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
4、适度套养。蟹塘套养青虾、鳜鱼、鲢鳙鱼、小龙虾等其他品种,不仅可以增加水产品收入,而且对河蟹养殖利多弊少。如鳜鱼吃食小型野杂鱼、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青虾或小龙虾利用养蟹前期养殖,这些都为健康安全养蟹起作一定的作用。
5、适量投喂。坚持“四定”投喂,及时检查河蟹吃食情况,做到喂食顿顿清,以防剩食污染水质或引起河蟹肠道疾病。
6、合理用药。养殖期间,尤其是夏秋高温阶段,严格把握好塘口杀藻、杀菌、杀虫用药的品种、剂量、时间和方法,防止造成药害或副作用。如伤害水草、螺蛳、蜕壳蟹及软壳蟹,以及藻类死亡引起水质突变,河蟹缺氧浮头等。
7、适期改水。一是在主要养殖期每隔10-15天塘口泼洒改底改水生态制剂一次;二是在使用渔药后及时进行解毒和改水,保持塘口良好的水质环境。
三、有效预防不良天气
1、防备持续高温闷热天气。气温连续多日超过33摄氏度,且风力微弱的天气,河蟹就会出现蜕壳不正常和缺氧爬岸症状,伊乐藻开始烂根烂叶。在此之前塘口要增加水体深度,使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使底部形成凉水层,有利河蟹栖息避暑;同时在晚间少量排水,清晨注入新水,改善水质,降低塘水温度。
2、防备傍晚雷暴雨天气。傍晚下雷暴雨使塘水形成上下对流,半夜到黎明前必定会出现塘口缺氧、河蟹浮头或死蟹等现象。所以进入下半夜就要注入新水或开机增氧,必要时及时泼洒增氧剂。
3、防备汛期塘水暴涨。汛期雨量大,使塘水暴涨、水体透明度差、水草被淹没,加之汛期气温高、光照不足,使水草发生腐烂,水色由红变黑。所以暴雨后要及时降水,并进行少量换水和改水处理。
4、防备夏秋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气压低、无风、无光照,塘口得不到氧气补充,河蟹一般会出现上浮。如果气温较高,会造成部分蜕壳蟹、软壳蟹缺氧死亡。对此,要在雾霾发生时及时注水或增氧,直到见到太阳一小时后再停止注水。
实施健康安全养蟹必须贯穿于养殖全过程,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培育优质河蟹苗三个重要参数



中华绒螯蟹人工繁殖一般在小水泥地中进行。必须将水池环境调优,才能提高蟹苗成活率。
水温:河蟹育苗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最适水温为20~25℃,升温要缓慢进行,每小时不得超过1℃。升温过快会刺激抱卵蟹提前排苗,排出的原蚤状幼体不能开口摄食,常引起大量死亡。
盐度:河蟹人工半咸水配方配制人工海水育蟹,蚤状幼体最适盐度为17‰左右。在蚤Ⅲ、蚤Ⅳ阶段适当添加钾盐,能促进幼体蜕皮。在大眼幼体淡化过程中,盐度下降每天不得超过3‰。
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对于蚤状幼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直接影响蚤状幼体的存活,另一方面水中溶解氧的高低直接影响水质状况,对蚤状幼体产生间接影响。池水溶解氧一般不得低于4毫克/升,生产中可用罗茨鼓风机不间断增氧。
水体中氨态氮含量过高,能使蚤状幼体动脉血液中氧含量降低,摄食量降低,代谢机能减弱,超过1毫克/升,能破坏蚤状幼体细胞,影响呼吸机能,死亡率提高。硝态氮含量不得超过0.1毫克/升,否则会引起蚤状幼体中毒,摄食量降低,鳃状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僵直而死。控制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密度。幼体合适的放养密度是每升100尾。起始放养量可高些,因为空间、水量、饲料等条件宽裕,但到中期需要分养,否则密度过高,分泌物过多,水质易恶化,到蚤Ⅴ期和大眼幼体时会发生大量死亡。(2)投喂量。投喂活饵(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和人工配合料(蛋黄、自己配制的微型颗粒料),投喂量主要靠目测估量。人工配合料要求达到一定细度,蚤Ⅰ、蚤Ⅱ期可采用100目网筛、蚤Ⅲ、蚤Ⅳ期可采用60目网筛,蚤Ⅴ期及大眼幼体阶段可采用40目网筛。蛋羹或自制的微型颗粒料,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类脂物或将来需要的抗生素载体。(3)水处理。换水采用彻底换水的方式,每天傍晚把水放掉三分之一,再用虹吸方法排掉三分之一,然后加新鲜水。白天可投喂人工配合料,晚上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保证晚间蚤状幼体蜕皮时有良好水体环境。换出的水可通过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后重复利用。(4)培育“绿水”。采用半流水方式,将富含浮游植物的“绿水”定时注入培育池中,净化水质。

河蟹养殖安全度夏的七个关键措施



一、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蟹池内可视水域状况,栽种挺水植物、移栽沉水性植物或放入漂浮性植物均可。水草覆盖面积宜占池水面积的1/3。
二、保持较高水位。在高温天气池水深度不应低于1米,以利水温稳定。池水过浅,日温差大,对蟹生长不利。
三、勤清除残饵,适时换水。夏天饵料容易变质,残饵若不及时清除,必然影响水质。夏季通常5-7天换水1次,酷暑天气则需2-3天换水1次。
四、增加植物性饵料投喂比例。夏季河蟹的配合饵料中一些植物性饵料如南瓜、小麦、菜籽类可适当增加所占比例。
五、调节酸碱度,补充水中无机盐。夏天蟹池酸性水质会导致河蟹蜕壳不正常。故经常泼洒生石灰,施用浓度为20ppm。
六、加强巡池。夏天最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果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了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还应注意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光设施、修补漏洞、防止敌害等。
七、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河蟹发病季节,每半月应泼洒1次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一旦发现河蟹死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河蟹养殖安全渡夏的五个关键技术措施



夏季是河蟹养殖关键时期,也是病害发生高峰期,由于气温偏高,水质变坏快,池水难以管理,很容易造成河蟹发病死亡,因此,确保河蟹安全渡夏极为重要,现将河蟹养殖安全渡夏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1、防止水质变肥
夏季由于长期投喂饲料,极易造成残饵腐烂引起水质变化,导致水质变肥,特别是高温季节,蓝绿藻繁殖较快,使水色发生变化,水中藻类多,有机物含量过高,不利于河蟹的生长,要防止水质变肥,就要经常加大换水量,降低池水肥度,保持水质清新。
2、防止池水温度过高
夏季高温季节,池水温度过高,会造成河蟹生长、活动部正常,这时应采取加大换水量,保持池水一定深度,可有效降低池水温度,同时可移植水花生放置于池塘四周沟内,防晒遮阴,降低池水温度,有利于河蟹生长。
3、防止蟹池缺氧
由于夏季气温高,大量藻类繁殖过快,很容易造成河蟹缺氧死亡,这时应经常测量池水溶解氧,发现溶氧量偏低,及时采取增氧措施解决或开动增氧设备,保持蟹池内有充足的溶氧。
4、防止池水过浅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池塘水位不断下降,池水过浅,易造成河蟹死亡,要及时补充新水,增加池水深度,最好保持1.2米以上的稳定水位,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
二、加强水草管理
对池中水草加强管理,适时割草,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保证适当的覆盖率,水流畅通。发现水草腐烂或漂浮,应及时捞除,水草有污泥的,采取换水去污,保持水质清新,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
三、科学投喂
要注意饵料投喂,7—9月是高温季节,是河蟹摄食生长的高峰,此时饲料容易变质,投喂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四看”,结合天气、水质、河蟹摄食情况进行调整,科学投喂。
四、控制蓝绿藻的生长繁殖
高温季节,浮游植物、蓝绿藻类繁殖过快,达到高峰期就大量死亡,沉入池底会腐烂污染水质,造成池塘缺氧,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药物杀灭或下风头进行人工捞除,加大换水量,控制它们的过快生长。
五、加大病害防治措施
夏季水温较高,河蟹免疫力下降,抗病力较弱,极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的感染,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一般15―20天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每亩1米水深10公斤,杀菌消毒,在梅雨季节前和9月份用纤虫净杀纤毛虫1次,发生黑鳃、烂鳃、肝坏死等病用碘制剂泼洒治疗。

配制狐狸养殖饲料的三个原则


要确定狐狸日粮,首先要根据狐所处饲养时期和营养需要先确定1只狐1日应提供的混合饲料总量。结合本场饲料确定各种饲料所占重量百分比及其具体数量;核算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必要时需核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能量,使日粮满足营养需要的要求。

为满足狐对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要核算蛋白质的数量,经调整使蛋白质含量满足要求。必要时也应计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使之与蛋白质形成适宜的蛋能比。为了掌握蛋白质的全价性,对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也应计算调整。具体计算时可先算1份代谢能,即418.68千焦(100千卡)中各种饲料的相应重量,再按照总代谢能(或总能)的份数求出每只狐每日的各种饲料供给量,并核算可消化营养物质是否符合狐该生产时期的营养需要;最后算出全群狐对各种饲料的需要量及其早、晚饲喂分配量,提出加工调制要求,供饲料室遵照执行。

热量配比法拟定日粮,是以狐狸养殖所需代谢能或总能为依据,搭配的饲料以发热量为计算单位,混合饲料所组成的日粮其能量和能量构成达到规定的饲养标准。对没有热量价值的饲料或热量价值很低的饲料(如添加剂和维生素饲料、微量元素、矿物质饲料、水等)可忽略不计算其热量,以千克体重或日粮所需计算。

调配狐狸饲料的三个原则:

1、狐狸饲料最好几种粮食搭配使用,如玉米面、小麦面、豆粕粉按的比例配合。谷物经膨化加工后可提高利用率。大豆可磨成豆浆,煮熟,也可焙炒制成粉状后混合喂给。果蔬类饲料除去霉烂部分,洗净后绞细生喂。

2、除干粉状动物性饲料外,其余都要经过绞肉机绞碎,以便与其他饲料充分混匀。粮食及其加工副产品要粉碎,细度以毫米毫米为好,而且均要完全熟制。

3、除新鲜无毒的海杂鱼、畜禽肉、肝、血等可生喂外,对新鲜程度稍差、冷藏过、干制过以及所有其他动物性饲料都要蒸煮。鱼粉、咸干鱼以及盐渍过的饲料应该注意盐浓度,若过高可事先用水洗盐。蚕蛹要充分用水浸泡去碱。

以下是常用的三种养殖狐狸的饲料组成:

1、主要有添加剂构成:包括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酵母、麦芽、维生素、鱼肝油、维生素等维生素;食盐、骨粉、贝壳粉、多种微量元素等矿物质;土霉素、四环素、喹乙醇等抗菌素;BHA.BHT.二氢吡啶等抗氧化剂。

2、主要有植物构成:包括玉米、小麦等谷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大豆、花生等豆科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苹果、萝卜、白菜、莴笋、苕藤等各种水果、蔬菜。

3、主要有动物构成:除毒鱼外,包括各种海杂鱼、淡水鱼及其加工副产品(如内脏);各种健康畜禽和野生动物的肉及其加工副产品(如肝、肺、头、爪、翅、耳、脾、肠、骨架、血);干鱼、鱼粉、肉骨粉、羽毛粉、干粉、鱼粉、蚕蛹粉、蛋(包括毛蛋)、奶品等。

夏季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水质调控的三个措施



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值7.0以下不变态,不脱壳,溶氧则要在5.0mg/l以上,良好的水质是河蟹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各种病原体异常活跃,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就像是埋在池塘里的炸弹,对河蟹的生长随时会产生危害,因而夏季水质调控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水质进行调控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生产中应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调控方法。
(1)物理方法。一是定期换水。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3。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
(2)化学方法。利用一些化学改良剂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水质改良,如生石灰每半月使用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千克,不但调优了ph值,还增加了水体钙离子浓度,对河蟹生长有促进作用。
(3)生物方法。向养殖水体补充能清除有害生物的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如光合细菌、复合益生菌等,有益菌可在水体中与致病菌产生生长竞争,能阻止致病有害细菌在水中繁殖和生长,对河蟹防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通过水草吸附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给河蟹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夏季由于水温较高,河蟹新陈代谢旺盛,性腺的发育也随之加快,为了防止早熟蟹的出现,可通过加深池水来降低水温,6~8月份水深宜控制在1.2~1.5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5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