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土塘鲟鱼养殖全人工繁殖首获成功

5月19日,承担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鲟鳇鱼全人工繁育及池塘养殖模式构建项目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对静水土塘培育成熟的4尾施氏鲟鱼进行了人工催产,通过活体取卵技术,成功获得成熟鱼卵12.5千克,共计45万粒。本次产孵是我国止水土塘养殖鲟鱼全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目前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工作已经开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鲟鱼繁育课题组历经12年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鲟鱼池塘养殖技术以及人工催产繁殖技术体系,构建了具有高寒地区特点的鲟鳇鱼苗种培育及商品鱼池塘养殖模式,证实了鲟鱼在静水土质池塘养殖条件下能够培育至性成熟并可以进行人工繁殖。此次止水土塘养殖鲟鱼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证明在高寒地区可以进行土塘止水养殖鲟鱼,二是采用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将鲟鱼培育成熟并进行人工繁殖。这一成绩将极大地促进全国鲟鱼养殖模式的创新,为鲟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止水土塘养殖鲟鱼全人工繁育获得成功,标志着大面积推广鲟鱼养殖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目标,这对于调整北方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改善养殖方式和振兴区域渔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阅读

北方地区鱼种安全越冬技术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鱼类的越冬期长达3~4个月不等,在越冬期间经常出现鱼种体重大幅下降和死亡现象,严重重影响着我国北方地区来年池塘的生产。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供北方地区养殖户参考。

1.越冬池应具备的条件

(1)越冬鱼池的保水力要强,无渗漏现象,池底有机质不宜过多,淤泥以10~15厘米为宜。

(2)越冬鱼池水深以冰下水深为准,整个越冬期间的水深要保持在1米以上。

(3)水源的水质要好,有补水、补氧设施。水体含氧量最好在7~8毫克/升以上,水的PH值不能低于8。

2.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

(1)加强秋季饲养管理。秋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期,摄食量大,应多投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对不同的鱼类补充不同的饵料以增强越冬鱼体的体质。对草鱼、鲂鱼应补充新鲜的青饲料,如浮萍等。主养鲢鳙鱼种的池塘以适度肥水为好,辅以少量的麸皮、米糠等以补充大然饵料的不足。水温在8℃以上时应坚持投喂饲料,切忌过早停食。

(2)清塘消毒。最大冰封时保持冰下有效水深1米以上,选定的越冬池在放鱼前10~15天把塘水排干,曝晒5~7天,然后由用生石灰150千克或含氯30%的漂白粉15千克,加水充分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以生石灰效果较为理想。池塘加水后如果发现塘水中有大量浮游动物,可将90%的晶体敌百虫按0.2克/立方米的用量全塘泼洒,以避免浮游动物消耗水里的氧气。

(3)培肥水质。越冬池必须保持适宜水深,且以含氧量高、有机质少、无污染的水体为好。越冬池消毒后可亩施有机肥150~200千克,以使水中有足够的浮游植物。对长时间不能补水而水源含营养盐类极少的池塘,在冰封后不久应追施化学肥料,方法是水深1米的池塘亩用硝酸铵3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混合装入稀眼布袋中挂在水下,慢慢溶解,培育繁殖大量新鲜饵料。

(4)适时投放。越冬鱼种放养时间不宜太早,太早水温高,在捕鱼、并塘等操作时鱼体容易受伤。同时鱼类还未停食,过早进入到越冬池后,鱼吃不到食物,体质消耗过大,不利于越冬。也不宜过晚,太晚水温过低,捕鱼搬运时又容易冻伤,造成鳞片脱落出血,易生水霉病。越冬鱼种的投放应在10月下旬,以水温8~10℃时放养效果最好。

(5)适度密养。越冬鱼种的投放密度取决于越冬池的面积、冰下的有效水量、水质、管理等诸多因素,在水质、水源和管理都有条件的地区,流水越冬塘以每亩投放30克以上的鱼种4万尾为宜,底质好又有补充水源的越冬池塘每亩放养同规格色种2万~3万尾,无水源补充的静水越冬池塘则要相对少放些,每亩掌握在1.5万尾比较好。否则视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6)加强管理。一是专人负责及时检查越冬情况。二是下雪天及时扫雪,尽可能保持越冬池冰面透明,使光线透入水中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三是对有渗漏现象的越冬池及时补水,一次补水10~15厘米。四是防止惊动鱼类。越冬池应禁止人车通行、冰下捕捞鱼虾,以免鱼类受惊消耗体力和过多氧气。

黄鳝全人工繁殖的催产技术



1.催产剂的用量:用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以0.1~1微克/克体重剂量较为适宜;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1~5国际单位/克体重的剂量,其催产排卵均为有效范围,但以2~3国际单位/克体重催产最为适宜。黄鳝对LRH-A与HCG的催产效应还与性腺自身成熟度有密切关系。5月上旬,繁殖季节开始不久,激素引起排卵效应不明显。6月至7月为繁殖盛期,激素具有明显诱导排卵的效应。8月卵巢逐渐退化,对激素反应减弱,诱导排卵效果差。所以,在不同时间要依卵巢成熟程度酌情增减催产剂量,雄鳝为雌鳝剂量的1/2。

2.效应时间:采用LRH-A或HCG催产,效应时间为1~5天。效应时间和催产剂量关系不大,但与水温和注射次数有关。试验表明,当水温为30℃时,效应时间约在40小时;而水温低于27℃时,则效应时间在50小时以上。另一试验表明,在水温23℃时用相同剂量的LRH-A催产时,一次注射的效应时间为83~160小时,而两次注射则可缩短至23~81小时。

3.催产注射剂的配制:LRH-A和HCG均为白色结晶,用生理盐水溶液将其充分溶解,按LRH-A0.3微克/克体重+HCG2~3国际单位/克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吸入注射器内备用。每尾亲鳝注射量以0.5~1毫升为宜,不宜超过1毫升。注射液要随配随用,不能放置太久,注射第一针后,剩余的药液可放置在冰箱中,下一针注射时可以再用。如果没有冰箱,则第二针注射时要重新配制。

4.注射方法:采用5~10毫升医用注射器,4~6号针头,注射器要经过水煮消毒10分钟或用酒精消毒。注射有腹腔注射和胸腔注射两种,由于黄鳝体形细长,胸腔较小,一般宜采用腹部卵巢注射,效应也较快。注射时要两人配合,一人用毛巾或纱布握住黄鳝,使腹部朝上,下面用毛巾垫好,双手固定鳝体,另一人擦干注射部位的水分,将针头朝鳝头方向、与鱼体保持45~60度的夹角、于卵巢部位刺入腹腔,深度不超过0.5厘米,将注射液慢慢地推入鳝腹腔中,抽出针头时用酒精棉花球压在针眼处,轻轻揉动以避免注射液流出,这样做还能起消毒作用。针头不能插入太深以免刺伤内脏,但也不能太浅,否则药液不能进入腹腔。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6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