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毛金藻对河蟹的不利影响


小三毛金藻呈椭圆形或球形,大小为(6~7)微米×(6~11)微米。细胞前端有3根鞭毛,2根长的鞭毛约为细胞长度的1倍半,中间1根短的只有前者的1/4~1/3。近鞭毛基部有1个伸缩泡,2个叶状的金黄色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且常偏于细胞前半部。小三毛金藻在池塘中大量繁殖,分泌一种毒素,可使河蟹中毒致死。
小三毛金藻繁殖要求水具有一定的盐度和硬度,因此河蟹发病一般在距海较近的池塘,或在盐碱地建造的蟹池。小金三毛金藻发病主要在早春、晚秋和初冬季节。在池中达不到一定密度时,小三毛金藻对河蟹危害并不明显,但随着池中条件适宜使之大量滋生成为优势种时,密度达到和超过3000万个/升,就会使水呈浓黄褐色。此时,小三毛金藻分泌的毒素,能毒害鱼类和河蟹的呼吸中枢,河蟹中毒后一般逃到水草上或爬上岸。当水中小三毛金藻的密度超过3000万个/升时,水呈浓黄褐色。
防治小三毛金藻,可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硫酸铜浓度达0.6~1毫克/升,一般经24小时左右可使蟹恢复正常。硫酸铜只能抑制小三毛金藻的繁殖,不能完全杀灭小三毛金藻。注入新水可以降低小三毛金藻在池水中的密度,并降低其毒性。

相关推荐

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肉鸡天生没有汗腺,并且羽毛较厚,因此极易受到高温的影响。肉鸡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热应激,会使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增重速度减慢,生理机能发生紊乱,抗病能力减弱而易患多种疾病,在高温季节,从营养的角度进行调控可以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肉鸡生活在高温的环境下,当外界的温度超过27℃时,就会食欲减退,采食量会有所下降,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开始出现紊乱,机体会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即热应激,从而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着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从营养的角度来调控,可以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1、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

使采食量下降。肉鸡在高温环境下的采食量下降,这是由于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鸡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增加了体热的散发难度,从而使肉鸡产生热应激。在热应激下,肉鸡采食中枢的兴奋会受到部分的抑制,消化道的活动功能也减弱,同时肉鸡为了降温会饮用大量的水,这些都会导致采食量减少。有研究表明,在21~30℃的范围内,环境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6%,高于32℃时,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降低4.6%。

生产性能下降。当肉鸡在高温环境下,食欲减退,采食量比较低,摄入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能量等会相应的减少,同时饮水量增加,从而使肠道内消化酶的深度降低,导致食糜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缩短,这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使肉鸡的生长发育以及增重的速度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

影响生理功能。当肉鸡发生热应激后,为了散热维持正常的体温,呼吸速度会加快,此时由于呼吸过快,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的排ILIJ量增多,使血液中的pH值升高,从而导致肉鸡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而当鸡舍的温度持续升高后,肉鸡的腹肌疲劳,呼吸速度开始转慢,体内的二氧化碳蓄积,血液中的pH值降低,ILIJ现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肉鸡出现肌无力、瘫痪,死亡率升高的现象。另外,当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心律会提高,血液循环加快,会使体表、腹部肌肉等处的血液量增加,从而使消化系统、内脏器官的供血量不足,从而使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限制,使肉鸡的生长发育停滞,严重时还会引起肉鸡死亡。

易患疾病。在高温环境下,肉鸡的血清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升高,当皮质类固醇进入淋巴细胞后会抑制细胞增生固了或者白细介素II的产生,其中的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受到抑制,肉鸡长时间处于热应激下则会导致血精皮质类固醇分泌过多而使胸腺以及淋巴节萎缩,使免疫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作,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进而使一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在高温环境下,病原微生物易大量的滋生与繁殖,且鸡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发多种疾病。

2、高温季节肉鸡的营养调控措施

为了减少高温对肉鸡的不利影响,可从营养的角度来进行调控,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调整肉鸡日粮的配方。凶在炎热季节,肉鸡的售价减退,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凶此要增加日粮中营养的浓度,从而确保肉鸡摄人充足的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有的养殖场认为单纯的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浓度,饲喂肉鸡高蛋白饲料,即可满足肉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而实际并非如此。这是由于肉鸡在摄人高蛋白饲料后,会进一步的降低肉鸡的采食量,严重时甚至会拒食,而导致肉鸡能量的摄人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凶此在高温季节可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同时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此时肉鸡为了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会多采食饲料,同时摄入了充足的能量,肉鸡的体重会有所增加,饲喂效果较好。

调整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时间。温度过高时肉鸡的食欲较差,凶此可将饲喂时间进行调整,避免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喂鸡,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段来喂鸡,可在清晨提前一些,傍晚推后一些来喂鸡,以降低体温,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外,让肉鸡在高温时段休息,可提高肉鸡的日增重。

提供充足的饮水以及增加凉爽饲料的饲喂量。肉鸡能过饮用清凉的饮水可以有效的降温,凶此要尽量在高温季节给肉鸡提供新鲜、清凉的饮水。另外,在饲料的选择方面可增加一些块根、块茎、瓜果类的饲料的饲喂量,可起到降低温度,减轻热应激的作用。

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在炎热季节,肉鸡易发生呼吸性中毒的不良反应,而使体内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使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凶此要调节好肉鸡体内的酸碱平衡。可在肉鸡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钾,或者柠檬酸。

使用药物来减缓热应激。在肉鸡发生热应激时可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的制剂,如维生素C,可以缓解热应激,帮助肉鸡度过炎热的季节,添加量一般为每升饮水中添加200mg,或者可以在肉鸡的日粮中添加。还可以添加一些镇静剂、抗生素类的药物,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胃肠道的吸收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乳房炎对奶牛养殖的不利影响 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养殖场,不仅仅在国内大量存在,国外也一样,奶牛乳房炎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奶牛感染乳房炎后,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也影响牛奶的品质和质量,同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食品食品安全。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乳房炎对奶牛养殖的不利影响和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

1、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当奶发生乳房炎后,奶牛的乳腺组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同时机体为了消除病原菌,会产生大量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在一起后会堵塞部分乳腺管理道,而使乳汁无法从乳管排出,最终会导致部分乳腺细胞的功能发生暂时性的丧失,严重时会发生永久性丧失,从而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奶牛每发生一次乳房炎就会对乳房以及泌乳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其产奶量的下降很难甚至无法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当乳房炎发生的次数越多,对乳房的损伤程度越严重,乳腺细胞的总量减少的越多,泌乳功能越差,产奶量则越低,因此,如果奶牛长期或频繁的发生乳房炎,会影响到奶牛一生的产奶量。

2、对牛奶品质和质量的影响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体内的细菌数量增多,会破坏牛奶牛的营养成分,而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了牛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发生乳房炎的奶牛所产的牛奶还会在口味上发生变化,牛奶的咸度会增加,会产生不良的气体,有时会导致牛奶有酸败的味道,还会导致牛奶的保质期明显的缩短。由于发生乳房炎,牛奶的营养成分会发生变化,其中牛奶中的蛋白质变得易被酶分解,使得在加工奶制品时加工费用和加工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奶牛体内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将病原菌杀灭后会将相关的酶留下,而这些酶具有耐热性,在对牛奶采用加热的方式消毒时,这些酶对牛奶的加热消毒产生抵抗性从而使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受损,从而降低牛奶的品质。此外,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为了治疗会使用大量的药物,其中抗生素是常用药,而抗生素会在牛奶中残留,从而使牛奶中的有益菌,如乳酸菌等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使乳酸的生成受阻,影响了奶制品的生产。

3、增加养殖成本

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其乳腺组织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发生严重损伤时就会形成斑痕或脓肿,甚至会坏死,使得乳腺组织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从而完全丧失泌乳功能。这对高产奶牛的影响更为严重,会使很多处于产奶高峰期的奶牛被迫淘汰,从而导致奶牛群更替的成本增加。另外,当奶牛患乳房炎后,易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在挤奶时易成为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在共用一个挤奶厅的情况下,极易传播疾病,而使整个牛群都面临淘汰的风险,使奶牛养殖的成本大大的增加,对奶牛养殖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奶牛发生乳房炎时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尤其是对慢性乳房炎,治疗周期更长,费用也更高,这无疑增加了奶牛养殖的成本。另外,奶牛在发生乳房炎期间需要对奶牛进行特殊的管理,对于传染性的乳房炎还需要单独的管理,挤奶工作也需要从机器转为人工,额外增加了劳动力,从而导致奶牛养殖管理方面的费用增加。

4、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会对其繁殖性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母牛发情异常或者不发情,使母牛的配种受胎率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奶牛发生乳房炎后,其雌性激素分泌受到影响,水平降低,缺乏黄体激素刺激排卵,从而使奶牛不能按期发情,或者发情症状不明显而错过了最佳的配种时间,从而使配种受胎率下降,有时还会导致母牛不发情。从而延迟了母牛的发情周期。另外,如果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成功受孕,其流产率也要高于正常奶牛。有研究表明,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在输精45天内流产的比例是健康奶牛的3倍。

5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奶牛发生乳房炎有一些是由于乳腺不通导致乳汁无法正常分泌引起的,而大多数原因则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这就导致了所产牛奶中也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对于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来说,这一问题极易被忽视,如果在牛奶加工过程中没有将这些病原微生物彻底的杀灭,就会在牛奶制品在残留,而一些病原菌属于人畜共患病原菌,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在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实施治疗时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于顽固性乳房炎或者慢性乳房炎,治疗周期较长,药物使用时间长,会导致大量的抗生素残留在乳中,而这些抗生素在奶产品加工灭菌的过程中有的不会被消除,而造成药物残留,当人们食用的这种牛奶或者牛奶制品后,就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过敏反应、中毒反应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会引发死亡。除此之外,人们长期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牛奶后,可能会对一些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对人们将来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

1、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产品——乳之源——,奶牛专用添加剂,提高产奶量、降低体细胞、防治隐性乳房炎。

2、知识普及:乳腺炎创伤性乳房炎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会导致乳房内及乳腺患有疾病。在奶牛养殖生产中,奶牛发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卫生不达标,尤其在挤完奶之后乳房和乳头非常疲劳,如果在挤奶操作、牛舍环境等卫生不达标时,细菌很容易从牛乳奶眼中侵入,对乳房、乳腺造成感染。如果对患有乳腺炎的奶牛不能及时隔离、治疗,将会出现交叉感染并扩大污染群,从而导致牛乳中体细胞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他疾病奶牛尤其是泌乳高峰期,除乳房、乳腺的其他部位患有疾病,如患有感冒、高烧、消化不良、外伤、停奶方法不当等,都会对奶牛乳房、乳腺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导致牛奶中体细胞数量增加的因素。


清明骤然降温对河蟹蜕壳的影响?



由上边图表可以看出兴化四月3号到5号这几天的温度持续下降,陡然降温对正在蜕壳时期的河蟹的危害?这一周大雨没有小雨不断。那么连续的阴雨天对我们的蟹塘有什么影响呢?根据我的经验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阴雨天对河蟹的影响;对水环境的改变;低温对河蟹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阴雨天对河蟹的影响
蟹苗出现转塘、上岸。
①应激:由于刚放苗不久再加上阴雨天气温差大、阴雨天气,水体应激大,对蟹苗应激反应大。
②中毒:雨水把塘边清塘时毒素残留,田间毒素冲刷进塘水体中,引起蟹苗撑爪,活力差,反应迟钝等现象,严重的死亡。
蟹苗上岸爪印
二、对水环境的改变
1、阴雨天气光照弱,水草、藻类等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降低。
2、水体易混浊水草挂脏:尤其是新塘,雨冲刷滩面岸边,带入泥沙。搅动水体,将底部的泥沙有机质翻动到水体里。影响水草生长导致水体恶化而且还会影响河蟹呼吸与运动,导致河蟹残肢,磨爪。
3、倒藻: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发白,甚至变浊。还会释放藻毒素使蟹中毒。
三、温度对河蟹的影响
河蟹开始摄食的温度在7℃以上,正常摄食的温度为10℃以上,连续上升到20—28℃是螃蟹快速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螃蟹每脱一次壳必备的前提是本身营养积累和水体积温,但是由于连续低温降雨和昼夜温差较大,河蟹吃食情形较差,营养积累不够,很轻易造成蜕壳翻倍率低,不退壳,脱壳不遂,死亡。天气温度我们无法掌控,只能从河蟹入手,加强高蛋白营养投喂,增强体质,补充能量完成蜕壳。蜕壳期间本身吃食减,加上天气不好,降温河蟹应激反应大,导致体质虚弱。
降温会导致在蜕壳的河蟹出现蜕壳不遂,死亡,同时影响河蟹蜕壳的翻倍率,以及在硬壳过程中壳不饱满影响光泽度。
面对这么多麻烦,养殖户可能会感到恐慌。这么多麻烦我的塘该怎么办啊?养殖户要如何对症下药?
一、雨前以防为主
1、既然受天气影响大,那就应该经常看天气预报。在下雨前适当提高水位提高水体稳定性,同时泼洒‘抗激灵+黄金多糖’+应激硬壳灵。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应激。
2、平时注意河蟹的投喂营养。拌料投喂‘生命元’促进它的快速消化并且能转化成机体所需要的营养。
二、雨后防治结合
1、如果发现蟹出现撑爪等中毒现象及时泼洒‘解毒灵+黄金多糖+抗激灵’进行解毒增强河蟹体质。同时使用‘肝胆泰乐+高稳维西’拌料内服,降低药物对肝的毒害作用。
2、及时调水,使用‘水立净’吸附水体杂质,‘水博士+乌金膏’解毒、调水、稳水三效合一。
3、培养新藻,补充菌种:使用‘黄金益菌素’改善水质,使水体呈现肥、嫩、爽的状态。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在脱壳期间使用‘补钙素+应激硬壳灵’,促进同步蜕壳,提高脱壳成功率。
只有充分认识到阴雨天气各种的危害,我们在养殖中时刻关注天气,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方案,减少对河蟹的影响,提高一壳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内服营养套餐对河蟹的影响分析案例



技术员:杨超
地点:苏州东山东大圩
填表时间:2014.07.07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38亩
水深:2250px
主养品种:河蟹套养青虾
水色:绿
吃食状况:正常
死亡情况:无
近期用药情况:大水面芽孢,弧菌天敌
(二)水质检测
1、pH值:8.3
2、氨氮:0.01
3、亚硝酸盐:0.01
4、溶氧:4.8
(三)镜检情况
裸藻数量较多,水体透明度较低,水体肥度比较高。
问题分析
内服对螃蟹影响分析
处理方案
3月中旬使用10天营养套餐。
4月份开始每天服用营养套餐
用量:1包/100斤饲料
处理后跟踪结果
水质情况:正常
1、pH值:
2、氨氮:
3、亚硝酸盐:
4、溶氧:
养殖动物情况:正常
案例分析
1、目前该塘口螃蟹没有出现过发病。其中蜕壳损伤也是比较少的。
2、今天打样该塘口平均规格为1.7两(三壳退完)
使用内服对螃蟹的影响:
1、减少发病,2、提高其蜕壳翻倍率,3、提高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
在所有的养殖动物中肝脏和肠道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肠道是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肠道菌群的平衡能够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饵料系数,促进螃蟹生长。而螃蟹的肠道非常短,随着投喂量的增加以及肠道有益菌群不平衡,容易导致螃蟹出现肠炎。所以在平时管理投喂时保护肠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排毒,造血等功能。肝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螃蟹能否正常生长。对肝脏的保护是预防螃蟹发病的前提。
营养套餐能够提供微囊乳酸菌,sod,葡醛内酯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平衡,排毒,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正常运转,如果螃蟹肠道好了,肝脏好了,自然就发病少了,长的快了,规格大了,效益就高了。

温度对三疣梭子蟹行为的影响


描述了三疣梭子蟹的摄食、领域、防御、攻击及清洁行为。三疣梭子蟹在水温12℃以上摄食行为加强,领域与攻防行为也很明显,攻防主要其螯肢。三疣梭子蟹的清洁行为比较复杂,在光强度变化较大时较为明显,一般要持续15~20min。随着温度的降低,三疣梭子蟹的摄食、攻防、领域行为都明显减弱。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摄食行为;防御行为;清洁行为

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俗称:童蟹、海蟹、光子蟹、水蟹,肉质鲜美,富含营养,是我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并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有很多地方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对日本沼虾及河蟹等行为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而涉及三疣梭子蟹的行为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就三疣梭子蟹的摄食、领域、攻防、清洁等行为进行观察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成体三疣梭子蟹购自沧州市海鲜市场,在养殖实验室暂养。

进行行为观察的三疣梭子蟹要选择健康且活力较好的个体。选择标准是:三疣梭子蟹的脐发红,颜色较深,蟹头胸甲突出部分充满发育良好的生殖腺,这样的蟹即使不喂食,也可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本实验选取200~250g的蟹进行观察。

1.2实验条件

把三疣梭子蟹置于底部有细沙的大型玻璃缸中,连续充气,暂养第一天后要进行换水,以后每3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原体积的1/2,以模拟自然环境。海水盐度应保持在20‰~28‰。本实验室采用天津出产的海豚牌海水晶配置海水。

蟹可喂虾仁、虾蛄肉、鲜活鱼肉、蛤肉等,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8%。

保持换水前后水温一致,如果温差过大,会导致蟹的附肢脱落。日水温差不要超过3℃,要防止水温突变。

1.3实验方法

观察三疣梭子蟹在8~27℃的习性情况。

对三疣梭子蟹进行5~6h的黑暗处理后,用灯具实施光照来观察其反应。

2结果与讨论

2.1摄食行为

经过对投喂虾、虾蛄肉、鲜活鱼肉、蛤肉的观察,发现投喂虾效果最佳。

其摄食方式常以左螯夹住食物,再用右螯小块撕下食物送入嘴中。

三疣梭子蟹性情凶猛,易同类相残。在有限空间内常会发现饥饿的三疣梭子蟹对正在进行蜕皮的其他个体进行蚕食,最后只留其外皮。

三疣梭子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在傍晚、夜间与清晨摄食量较高,其摄食强度与水温密切相关,当水温在20~27℃时摄食旺盛。当水温低于12℃时三疣梭子蟹的摄食行为明显减弱,8℃以下就不进行摄食活动。

光照对摄食行为几乎没有影响。

2.2领域、防御和攻击行为

当三疣梭子蟹遇到威胁或欲保护其领域时通常有两种姿势,一种为身体立于池底两螯张开,大螯腕节和长节与身体平行,掌节向前平行摆于身体两侧,指节可动指向前张开;另一种为一螯的掌节护在眼嘴前,另一螯向前伸出。有时,会用前三对步足将身体抬离池底3~5cm,并摆动第四对步足(泳足)保持身体平衡,以使身体看上去显得庞大以恐吓敌人。

当三疣梭子蟹被置于一陌生区域时,会迅速用第四对步足(泳足)和第三对步足挖沙,后退使全身埋入沙中仅留双眼和触角于沙外进行观察,若一只三疣梭子蟹进入另一只三疣梭子蟹的领域时,立刻举起双螯摆出防御姿势,有时用双螯进行进攻,一般进攻持续2~3s,往往以弱小者败走而告终。当两蟹大小相仿时,会前举两螯,僵持对视,持续时间一般为5~10min,但有时可长达30min甚至更长。

如果两蟹在横向行走突然相互接触,两者都会立即后退,并采取警戒姿势。

三疣梭子蟹时常会浮于水面,头部朝下,身体与水面成45°角,用第四对步足拍打水面2~3s,随后沉入水底。有时5~6min一次,这种节律性的行为有时会持续1h。

个体较小的三疣梭子蟹对个体较大者有躲避行为。

三疣梭子蟹时常会浮于水面用第四对步足拍打水面。因为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推测不是因为缺氧的原因。推测是一种领域行为,可能通过水波扩散的面积来确定其领域并警告其他个体。

在12℃以下随温度降低三疣梭子蟹的领域、防御和攻击行为会随之减弱。

2.3清洁行为

清洁行为是三疣梭子蟹的一种常见的行为。三疣梭子蟹主要利用第三颚足进行清洁,其次是第二、三步足。从黑暗进入光照阶段时的清洁行为最为明显。

从黑暗进入光照阶段时的清洁行为:三疣梭子蟹从黑暗进入光照阶段时,会用腹部贴近地面,并缓慢从眼窝内伸出双眼。首先用第三颚足互相揉搓近3min左右,之后用第三颚足清理口及周围,包括复眼、触角基部和口部,其中眼部会进行多次清理,一般每次轻刷2~4下,并把大螯螯尖伸于第三颚足前让其清理。之后用第三、四4步足支撑身体并用第二步足的趾节轻擦头胸甲腹面,一般两侧分别进行。对螯肢清理时,螯肢上扬,用第二、三步足趾节对其来回揉擦,均由基节开始向趾节清洁,整个清洁过程时间持续15~20min。

随着温度的降低,三疣梭子蟹的清洁行为也随之减弱。

参考文献:

曲忠湘.青虾的生物学观察.淡水渔业,1990(1):3-6

杨万喜,赖伟.日本沼虾行为研究.动物学杂志,1997,32(3):51-54

金刚,李中杰.早熟河蟹的养殖生态学及其渔业价值评价.水生生物学报,1998(2):143-147

王波.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人工苗种生产技术.黄渤海海洋,1998(2):64-73

Abstract:Thisstudyfocuedonthefoodintake,territory,defense,attackandcleaningbehavioroftheswimmingcrab。Thefoodintakebehavioroftheswimmingcrabenhanceswhenthewatertemperaturerisetoabove12℃,aswellastheirterritory,attackanddefensebehavior。Theirattackanddefensemainlydependsontheirlimbofpincers。Thecleaningbehavioroftheswimmingcrabiscomparativelycomplicate,whichbecomemoreobviouswhenlightchangegreatly,andwilllastfor15to20minutes。Thefoodintake,territory,defenseandattackbehavioroftheswimmingcrabwillweakenasthefallofthetemperature。

Keywords:Portunustrituberculatus;foodintakebehavior;defensebehavior;cleaningbehavior

(收稿日期:2015-12-16)

气候对蜜蜂的影响


(1)光

日照能刺激蜜蜂出动,采集季节为一年的长日照季节。蜂箱宜放阴凉处,巢门朝向一般为南,夜晚蜜蜂也有趋光现象,夜晚应处在黑暗环境。

(2)温度

蜜蜂属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具有和周围环境极相近的温度。冬天群体蜜蜂彼此挤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蜂团以抵御严寒。气温在1440℃时蜜蜂进行工作。

(3)湿度

据测定,育虫箱内相对湿度稳定在35%一45%,蜜蜂扇风有助排湿,冬季是靠打开蜂房盖,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来解渴的,因此室内空气太干燥蜜蜂就会感到口渴。在自然条件下,温和湿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而且密切相关/。水分的蒸发提高了湿度而又降低了温度。此外,湿度还影响植物的泌蜜量和蜜汁蒸发及花粉的粘性,间接地对蜂蜜和花粉的采集起着影响。

(4)其他气候

因素蜜蜂生活要求流动新鲜的空气,当空气不流通,群蜂易显不安状态,特别闷热时更加危险。

阵雨或突然的曝晒对于蜜蜂出动安全亦有很大影响。海滨经常风大的地区,蜜蜂采集活动被迫贴近地面飞行,因此,选择场址对于风力、风向的频度以及小范围的天然屏障或人造屏障都必须加以注意。

年龄对肉牛育肥的五种影响


1.对增重速度的影响。

年龄对增重速度的影响可分两种情况:一是生长与育肥同时进行,采用的是持续育肥法:二是生长与育肥分期进行,采用的是后期集中育肥法。在较高的营养水平情况下,肉牛在第一年即性成熟前生长最快,以后则生长速度减慢。所以在第一种情况下,增重速度也会随年龄的增加而渐减,第二年的增重量只有第一年的70%左右。在第二种情况下,前期以青粗饲料为主进行吊架子,故增重速度较慢,进入肥育阶段,在高营养水平的影响下,生长速度较快。体况较瘦的不同年龄的架子牛,在舍饲条件下进行充分饲养时,年龄较大的牛,因其胃容量较大而比年轻牛采食量大,因此,增重亦快于年轻的牛。

2.对增重经济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年龄小的牛增重1000克活重需要的饲料量比年龄大的牛要少,故年龄小的牛增重经济好于年龄大的牛。主要原因是:第一,年龄小的牛维持需要较少;第二,年龄小的牛体重增加的部分主要是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年龄大的牛体重增加大部分是脂肪,从饲料转化为脂肪的效率大大低于饲料转化为肌肉和内脏等的效率,年龄小的牛机体含水量高于年龄大的牛。

3.对饲料总消耗量的影响。

在育肥期充分饲喂谷物及高品质粗饲料时,年龄小的牛每天消耗饲料少,但饲养期长,所以总耗料量多;而年龄大的牛,吊架子期采食粗料不作统计,育肥期采食量大,饲养期短,总耗料量少。

4.对放牧效果的影响。

放牧时年龄较小的牛,其增重速度低于年龄较大的牛,因此大牛放牧育肥的效果较好,而小牛则不理想。原因就是小牛的胃容量及消化能力小于大牛。

5.对投资效果的影响。

从投资方面考虑,饲养一二龄的牛比犊牛效果好,因为尽管购牛费用较犊牛高,但一二龄牛具有育肥期较短,育肥期间年消耗的精料占饲料消耗总量的比例小,以及资金周转快等优点,这就决定了购买一二龄的牛育肥比购买犊牛育肥的投资效果好。

总之,购买牛时,对年龄要慎重考虑。当计划采用快速肥育法(饲喂3~4个月便出售)时,则应选购一二龄的架子牛,而不宜选购犊牛;计划越冬后第二年出栏时,则应选一龄左右的牛,而不宜选购大牛,因为在冬季大牛用于维持需要的饲料太多,饲料报酬太低;当需要利用大量粗饲料、少量的精料时.即采用低精料长周期饲养制度时,选购二龄牛(粗饲料利用能力强)较犊牛有利。可见,选购育肥牛,把年龄和饲料效益、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热应激对母牛生殖机能的影响


摘要:热应激会对肉牛养殖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增重,还会影响肉牛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尤其是对母牛的影响较大。母牛处于热应激条件下会表现为发情排卵异常或不发情、配种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受到抑制。现简单介绍热应激对母牛生殖机能的影响。

肉牛产生热应激是指当环境温度高于肉牛所能忍受的温度后,肉牛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增重速度减慢、易患病、生产性能下降等,会给肉牛养殖带来严重的影响。热应激对母牛的影响较大,会对母牛的繁殖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当母牛遭受短期热应激后,子宫内膜分泌及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胚胎质量下降,胚胎发育受到抑制,胚胎易发生早期死亡。长期在热应激条件下,则会使配种受胎率下降,易发生胎衣不下等繁殖方面疾病。另外,热应激还会使母牛孕酮和雌激素的水平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分泌下降,卵泡刺激素减少,使母牛发情、排卵异常。

1热应激对母牛内分泌的影响

热应激对母牛繁殖力的影响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对母牛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而导致与繁殖相关的激素分泌异常。热应激会影响母牛血液中促黄体激素(LH)的浓度,使LH的分泌量下降。另外,在热应激条件,卵泡刺激素(FSH)的脉冲频率增加,峰值减小,从而使母牛卵泡的成熟受到抑制,使配种受胎率下降,即使成功受孕,性激素的分泌也不足以用来维持妊娠,而易使妊娠发生中止,引发流产或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影响奶牛的生殖机能。研究表明,母牛在排卵前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在32℃要比在21℃的峰值要低,同时抑制素水平在热应激的条件下也变低,这是由于热应激影响了卵泡的发育而引起的。

2.热应激对卵细胞及胚胎的影响

热应激会影响卵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因卵细胞对温度表现的非常敏感,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母牛产生热应激,卵泡波的持续时间延长,抑制卵泡类固醇的合成,使卵细胞的质量下降。热应激扰乱卵泡的发育模式,从发情第一天开始就对卵泡产生着影响,使第二次卵泡波的优势卵泡提前出现,导致优势卵细胞老龄化,使优势卵细胞的优势性降低,使中型从属卵泡的数量增多,从而导致卵细胞整体的质量下降。这些受精能力较差的老龄卵细胞排卵后必然会配种受胎率降低。

热应激对胚胎的影响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热应激下,母牛的体温升高后,生殖道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这样会导致子宫内环境发生变化而对受精卵的发育及着床不利。在高温环境下,母牛为了降温、散热,皮肤的充血量会增大,会导致子宫内流经的血液量减少,而使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氧气以及水分的摄入量相对不足,最终会导致胚胎的发育受到抑制而出现胚胎发育异常或胚胎早期死亡的现象。母牛在热应激下,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免疫力下降,加上高温导致母牛食欲减退、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而使母牛易患病,会抑制了胚胎的生长发育。另外,热应激还会使子宫内的前列腺素分泌,使黄体在成熟前即被溶解,而黄体是胚胎正常附植和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缺乏会导致胚胎丢失。研究表明,生活在热应激环境下的青牛母牛,正常的胚胎数在23%以下,而生长延缓的胚胎数要高于25%。并且,热应激会影响受精卵的分裂和发育,使胚胎的发育迟缓,对妊娠不利。

3热应激对母牛繁殖力的影响

在炎热的环境下,母牛的发情周期会延长,表现出发情异常,甚至不发情的现象,很难做到适时配种,而使配种受胎率降低,即成功受孕的母牛,其胚胎的发育也将会受到抑制而易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容易引发流产,分娩出的犊牛的体重偏轻,体质较弱,成活率低。另外,在热应激下,优势卵泡会提前发育,使排出的卵子已老化,受精能力减弱,子宫内毛细管的流量减少,胚胎摄入营养不足,而导致胚胎死亡或被吸收。当环境温度高于24℃后,母牛就会表现出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母牛摄入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不足,而出现配种受胎率下降,当环境温度达到35℃时,配种受胎率会明显的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夏季母牛的配种受胎率要明显的低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炎热的夏季,饲养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做好牛群的防暑降温工作,以减轻热应激对母牛的不利影响,保持母牛较高的繁殖性能。热应激条件下,母牛的抗病能力减弱,易患多种疾病,如热应激下母牛的内分泌系统紊乱,代谢失调,通向胎盘的血管扩张,使血液供应量增多,而导致绒毛膜绒毛在腺窝内膨胀,从而导致胎衣不下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4热应激对母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温环境下母牛血清中的孕酮水平升高,皮质醇、LH和雌二醇的水平则明显的降低,催乳素的分泌量减少,母牛血清中的α-球蛋白水平降低,抗坏血酸的浓度也降低。并且血清中的钾、钠、镁、磷和铜等也会随着母牛散热、皮肤蒸发水分而降低。热应激还会干扰母牛的代谢系统,使血清中酶的含量和活性发生变化。另外,在热应激的状态下,母牛血浆中的一些抗热应激因子,如生物素、烟酸、泛酸等的含量会降低,而对热应激的反应较大,在日粮中添加这些物质可以缓解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6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