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土池塘春季河蟹养殖管理的技术要点


春季高沙土地区蟹池漏水、漏肥性表现更为明显,特别是采用围沟式河蟹养殖的池塘,施肥、补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春季养殖管理是整个养殖成败的关键,当前在河蟹养殖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放苗前准备
1、池塘清塘消毒
上年养殖结束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晒塘冻土。蟹种放养前15天,加水至田面10-15厘米处,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50-200公斤/亩。这样做有清野、杀菌及调节酸碱度和增加钙质的作用。
2、合理施肥
泰州市东部高沙土地区土壤贫脊,春季十分容易滋生青苔,因此要施足基肥,一般亩施200-300公斤腐熟有机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和作为水草生长的基肥。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求根据水质情况适时追肥使水质保持一定浓度,对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很重要。尤其养殖早期,水质清瘦时,更应施肥。常用“肥水专家”和“肥宝”进行肥水。
3、环沟栽草蟹种放养前在环沟适当高密度栽种伊乐藻,利于蟹种栖息和隐蔽。
二、蟹种选择、放养

放养的蟹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下塘前主要通过新苗复康浸泡提高河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下塘时一般选择天气晴好,气温比较适合的日子。放养密度以每亩1200左右只为宜。如果养殖的蟹池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进行强化培养,蛻壳数次后再放开养殖。
三、春季管理
1、水位控制
早春放苗后水位要控制在60-80cm左右,遇有寒潮来临要适时加深水位以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好处有三个方面:⑴提高水温,增加活动和觅食,有利于及时恢复和生长。⑵可以有效起到避光作用,为河蟹首次脱壳营造比较适宜的环境⑶、可以扩大水体空间,防止溶氧不足并可有效防止青苔的滋生。
2、饵料的投喂
根据河蟹的生长特点,春季动、植物性饲料比例为60:40,特别要使用新鲜腥味较大的动物性饵料进行引食,促进河蟹摄食和生长。投喂量控制在体重的1%左右。投喂时要按照四定原则,最好投放在水-岸交接处。自配饲料的,需要及时补充河蟹复合营养促进剂和脱壳素。
3、田面栽种水草和螺蛳投放
㈠栽种水草 
3月底4月初着手田面水草种植 水草种植面积为:沉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占养殖总面积的1/3,主要种类有水花生等。池塘内种植的沉水植物区可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浮水性植物和沉水性植物相互结合,条块分布,空间互补,避免品种单一,方便风浪形成促进水-空气物质交换。
㈡螺蛳的投放
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可以在清明前每亩放螺蛳150-200公斤,然后在6-8月第二次再放每亩200-300公斤。 
4、河蟹的病害防治
河蟹疾病的防治,需要在“防重于治”的指导方针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的管理技术。
⑴蟹种下塘第一次脱壳后,全面使用一次杀虫药并消毒一次,一般采用硫酸锌复配剂杀纤毛虫1次,相隔2天后用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
⑵河蟹每次脱壳前后,使用1-2次矿物质补充剂新硬壳宝,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脱壳生长。
⑶第一次杀虫消毒5-7天后,开始使用水爽灵等微生态制剂并坚持一直使用,以利于调好调优水质。

相关推荐

夏季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河蟹生长的水体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发育,从而影响到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夏季高温容易引起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水草大面积的死亡,再加上天气容易变化引起水体中有机质大量耗氧,从而引发河蟹呼吸缺氧,体质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塘口甚至造成河蟹的大面积死亡。入夏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降水稀少,河蟹的安全度夏已经成为广大河蟹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建湖县水产局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塘口,有针对性开展以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为重点指导内容的技术服务工作,具体指导措施:
一、加强水草管理。水草管理以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60-70%。水草太多的塘口,开展以人工清除为主的措施,把多余水草清除,力求保证水草的分布为“#”字型,确保通风、透气。水草少的塘口以补栽伊乐藻为主的水生植物,也可适量补种一些水花生、水浮萍。 
二、加强池塘消毒。对河蟹食场进行定期(10—15天)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控制有害病菌的生长。
三、施用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EM菌一般为15天/次,用量为1斤/亩。
四、加强水体增氧。正常情况下在晚上的10点到翌日的6点进行水体增氧,当天气突变时,及时开动增氧机,则将有效地缓解水体中氧气不足的现象,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总之,高温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主要以控制水草、调节水质,确保水质“嫩”、“活”,为河蟹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河蟹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河蟹池塘冬季管理要点



20xx相对而言是一个暖冬,白天温度基本都维持在10度以上,暖冬对于河蟹而言相对比较特殊,河蟹的生活习性都受温度影响很大,主要因为河蟹在温度10度开始摄食,在16度以上正常摄食,所以暖冬的情况下河蟹的活动能力和摄食都明显加强,越冬是一个基础,如何让河蟹健康顺利的越冬,将直接影响我们20xx的养殖效益,本文就河蟹池塘冬季管理要点与大家做个交流。
一、放苗:蟹苗运输到池塘后由于苗塘与成蟹池塘水质、密度等各方面的差别都会引起河蟹上岸等不适应的问题,在放苗时使用“抗激灵”+“黄金多糖”一套泡苗1万只。能快速补充河蟹体质、减少应激性上岸。
二、投喂高蛋白的饲料或者小鱼、每间隔5-7天投喂一次,保证河蟹体质。
三、肥水、河蟹摄食可分为主动摄食与被动摄食,投料属于给河蟹提供主动摄食的饵料,河蟹有一个吸水的习惯,大量的藻类、浮游动物会被河蟹不经意间摄入体内,我们称为被动摄食,螃蟹主动吃料我们称为主动摄食,正是这种被动摄食的存在,通过使用“肥水旺”+“黄金液”快速肥水,同时肥水旺富含氨基酸、小肽等可被河蟹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能快速直接的补充河蟹体质。
四、消毒:河蟹在运输过程中难免出现爪尖磨损等问题、在放苗一个星期后、蟹苗适当摄食体质恢复后采用超碘2亩*米/瓶消毒一次,防止出现烂爪等细菌性疾病导致后期蜕壳不遂。
五、定期的解毒:有池塘采用菊酯类、如敌杀死、灭虫霸等清塘的即使在放苗后也要注意定期的解毒,因为菊酯类在低温期很容易沉降到泥土中、而螃蟹生活在池塘底部、特别是冬天很多螃蟹喜欢躲在泥沙中,容易出现慢性中毒、所以建议在做好“四次解毒”放苗前后各使用两次解毒灵、每隔7天使用一次。解毒灵里面的活性碳能快速持久的吸收菊酯类的药物残留,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减少河蟹在第一次蜕壳时因为慢性中毒引起的蜕壳不遂。

河蟹养殖技术之春季管理


河蟹养殖风险大,而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养出大蟹,能否养出高产量。要养出大蟹、获得高产,就必须从种质抓起,从春季管理抓起。要摒弃原来粗放、粗养、粗管的做法,实行精管细作、科学养殖。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做好春季河蟹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第一步。当前在河蟹养殖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清塘消毒和培养塘基

无论是太湖大水面围养河蟹,还是鱼池圈养河蟹,塘基一定要培养好。培养塘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要彻底清除野杂特别要清除掉黑鱼、鲤鱼;二是要种好一塘水草,春季种植水草面积必须达60%以上;三是要移殖好螺蛳等底栖生物资源,每亩水面拥有100--300公斤的螺蛳量。

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池底积累一定的淤泥,这些淤泥将会成为各种病菌和寄生虫繁衍的最佳场所,因此在蟹种放养前,利用冬春闲塘期间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具体做法为:将池水彻底排干,让底泥充分冰冻,并接受阳光曝晒,以达到杀死病原体的目的。另外再用生石灰(60~75千克/亩)化水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次日用长柄耙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充分搅拌,以彻底杀死病原体。同时加高、加固堤埂,以防夏季汛期时,大水漫池造成逃逸。野杂鱼过多的池塘,用清塘灵清塘,对虾蟹无毒。

二、适时放养

蟹种投放工作应在3月底前结束。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的正宗长江系幼蟹,规格100~200只/千克左右的蟹种,亩放300~600只。具体根据池塘大小而定。

三、控制水位

为了促使河蟹早摄食、早生长,晴朗的天气应将池水降到30厘米左右,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较快升高,以利于河蟹摄食生长;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止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四、适时投饵

春节过后,如果气温回升较快,蟹种开食较早,各养殖户应看天气情况及时投喂饲料。及时开食有利于蟹种恢复体质、脱壳齐、成活率高。为取得高产、高效打好基础。

进入3月中、下旬,有些地区水温可达10℃以上,河蟹开始摄食,其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加,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春季一般以精饲料(如配合饲料)为主,辅以15%~20%的粗饲料。注意:霉变饲料一律不得投喂。

五、适时投放螺蛳和移栽水草

在清明节之前要向池中投放螺蛳,因为螺蛳在清明前后繁殖,可为下池后的蟹种提供优质适口的动物性饵料,螺蛳投放量为300~500千克/亩。在3月份要移栽或种植部分水草,水草面积以覆盖池塘面积的20%~30%为宜,水草以轮叶黑藻为佳,伊乐藻、苦草次之。

六、及时清除青苔

春季水温低、水质较瘦,适宜青苔生长,一旦青苔大量繁殖将会对河蟹生长不利。可采取以下方法清除:①青苔少量出现时,可采取人工捞除或抬高水位,并使池水肥起来的办法,让青苔繁殖不起来;②大量出现时,可使用青苔灵等药物进行杀灭,但要避开河蟹的脱壳高峰期。

七、抓好病害防治工作

由于大部分养殖水体,尤其是大水面围养水域,连年养蟹后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逐年增多。特别是对河蟹影响较大的纤毛虫、黑鳃、肠炎等有害病菌,必须加以杀灭控制。一般可以用蟹净安、二溴海因或杀菌王等药物进行预防。依照无公害养殖要求,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确保商品蟹的质量。从4月份开始应预防好病害。此时最易发生烂肢、甲壳溃疡、纤毛虫等病,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

1.每15天左右全池泼洒一次水体消毒威或新溴药物,防止病菌大量滋生。

2.每月用一次杀虫药物。药物有:纤虫杀、甲克爽、杀虫110等。

3.4月份左右使用一个疗程的内服药物拌饲投喂:5月份最好每半个月使用一次。具体药物有根莲解毒散等。

高温期河蟹池塘水草管理技术要点



以伊乐藻为主的塘口,养殖中期水草长势较快,到了高温期基本停止生长,一旦管理不善极易引起水草上浮、腐烂。而水草一旦开始大面积腐烂,会导致水中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蓄积,严重影响螃蟹腿和生长。因此,在高温期水草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割草头,防止水草长出水面,以草头离水面20-25公分为宜。切记割得过多,以免水草长不起来。
2.状根保草。定期使用草立健提供根部营养,增强水草抓地力,防止漂浮。
3.隔完草头建议使用AA绿源,补充水草流失的营养。
4.定期改底,防止底质泛酸发热,破坏草根。
5.高温季节每隔5-6天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FS活力菌),保持水体透明度。
6.高温期间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氯制剂、重金属类等)。
7.部分水草腐烂及时捞除,防止坏水。
8.水草过密的塘口一定要拉草,保持草间的空隙,防止水草缺氧枯萎。

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2.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3.水质管理。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但是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4.适时投饵。早春投饵主要是恢复黄鳝的体质,促使黄鳝外出活动,提高黄鳝食欲,并调整黄鳝的摄食习惯。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5.病害防治。春季的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7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龙猫粘人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