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对河蟹养殖,不仅仅是增产


“溶氧决定产量”,河蟹养殖赚钱与否,除了看市场行情,关键还得看产量,尤其在湖北洪湖周边一带,河蟹产量普遍偏低,增氧增产对提高池塘效益显得尤为关键。洪湖周边地区池塘养殖,增氧能力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无增氧设施。养殖过程中清塘简单或无,池底老化严重,小龙虾、河蟹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水草易过早上浮、沉底、腐烂,高温期蓝藻频发、易缺氧泛塘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河蟹养殖的最终产量(规格),进而影响养殖效益,部分池塘甚至产量逐年下降。
如何减少问题的发生、如何提高产量进而提高效益,是目前洪湖周边地区河蟹养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就本地区的养殖模式来分析增氧增产对河蟹养殖的重要性及相应的增氧增效益方式。
一、河蟹池塘加大增氧的重要性
环境的恶化往往是从缺氧开始的,相对稳定的水质和保持较高的溶氧是河蟹养殖成功的核心。
1、增氧解决底质“四化”问题。池塘底质的“四化”(有机化、还原化、酸化、毒性化)归根结底还是底部缺氧的问题,充足的溶氧能大大改善池底环境。
2、充足的溶氧有利于保护水草。当平均溶氧相对较高时,水质清爽,利于需氧菌群繁殖,水草不易挂脏,同时机械增氧可以增强水草下部和根部水体的流通性,缓解烂根、烂草等现象。实践中我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增氧机附近的伊乐藻往往会有很多的白根,而远离增氧机区域的水草则很少有白根,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呈发黑腐烂状,这说明流动的水体带来的较为充足的溶氧,够够促进水草生根。
3、溶氧充足能够促进河蟹、小龙虾生长对河蟹、小龙虾来讲,正常蜕壳即意味着生长。它们在蜕壳过程中不仅需要足够的能量,更需要充足的溶氧。充足的氧气不仅能够保障河蟹顺利蜕壳,还能缩短蜕壳后硬壳的时间,快速恢复体质,利于成活。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像在空气中那么稳定,因此,溶氧量是影响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就河蟹养殖而言,它关系到河蟹吃料、消化、吸收、生长等方方面面,通过加大增氧可以有效地降低饵料系数,进而降低养殖成本与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蜕壳中的螃蟹
4、增氧能调水、稳水有机质的分解转化离不开充足的溶氧。这也就意味着养殖水体的自然净化和生态平衡离不开充足的氧气。机械增氧不仅能促进水体流动,还能搅动底层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藻类、菌类的繁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静水强光、水分层等带来的蓝藻(水体流动不易长蓝藻)等问题,同时输送富氧到水体下层,一方面减缓底层缺氧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水分层造成上层溶氧的过饱和(气泡病)。而药物增氧(如“速解安”、“氧速保”等)则有其独特的优势,快捷、速效、方便、安全。
5、降低养殖风险。每年的连续高温天气(不可控)和季节转换期都会造成一部分池塘因缺氧而泛塘,严重的损失殆尽,直接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机械增氧(可控)或其他人工增氧(如药物增氧、加换水等),都能大大降低不良天气带来的风险,增加养殖的可控性。
6、控制或减少发病。最近几年,扣蟹、小龙虾混养池塘每年5、6月份往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养殖中,虽然没有较好的办法彻底解决,但是通过加大增氧,可以显著地减少死亡量,进而减少损失。
二、河蟹池塘如何达到增氧的目的
针对本地区养殖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达到增氧增产的目的。
1、正确清塘。本地区池塘多数多年不清淤,池底淤泥很厚,且清塘方式(只用茶饼清除野杂鱼)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氧化和修复底泥,底质“四化”现象依旧严重,有害病菌增多,生物活性降低,导致第二年问题频发且不易处理。建议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尽可能留出足够的时间晒塘,用生石灰、漂白粉(或三氯异氰脲酸粉)清塘,彻底氧化底泥,解决“四化”问题。
2、加大增氧能力。增氧能力每亩不低于0.3Kw,如机械增氧、药物增氧、加换水等,因地因时制宜,灵活搭配,保证充足的溶氧。
3、定期改底、调水。定期利用底质水质改良剂等改善底质,降低耗氧,间接增加溶氧。如:“底居安(加强型)”降解池底有机质,减少耗氧,调节底泥的生态平衡,配合增氧解毒产品,如“底加氧(加强型)”、“氧速保”等,降低缺氧、泛塘的风险。
4、科学肥水。使用全价可溶有机肥(如“肥水肽Ⅱ”),平衡水体藻类,促进藻类繁殖,通过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这也是河蟹养殖前期足量多次肥水的意义所在。
虽然气候不可控,市场行情不可控,但增氧是可控的。河蟹养殖想要提高效益,必须从增氧增产着手。增氧增产,养殖必由之路。

相关阅读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因增氧效率高,节约用电,改善池塘底层水质效果明显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已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xx3—5月,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生产周期的微孔增氧应用对比试验,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蟹苗成活率明显提高、亩产量较常规生产提高40.85%,现将微孔增氧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场地选择
试验池塘选择在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龙江育苗场内,试验面积21.75×667m2,共12只池口,分别设试验池6只(10.83×667m2),对照池6只(10.92×667m2),育苗池有效水深1.8~2m,各池面积与产量见统计表1。
2微孔增氧设备安装
主管道用1250pxPVC管道,主管道每隔20xx平均价格550元/kg计,667m2均增加产值7000元,扣除成本,667m2均新增利润5700元。
微孔增氧技术的应用,使河蟹土池生态育苗的产量与效益增幅明显,同时蟹苗质量也明显提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在试验过程中,也存在着纳米管布置深浅不一、充气不均及堵塞现象,拉网操作不便等问题,在今后的生产中将进一步完善与解决,同时,将继续开展不同的增氧模式之间的比较试验,以期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

幼蟹池使用微孔增氧六注意



一、增氧动力主机位置应该尽可能得远离塘口。幼蟹的蜕壳生长要求环境相对安静与舒适,管道增氧机虽然噪音影响性比较小,但是仍然应该尽量地远离塘口,以此为幼蟹的蜕壳提供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
二、橡塑集成微孔管道应尽量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有利于各增氧点有气供给,如确实无法做到,应根据蟹池深浅不一,适当提高增氧机的功率。
三、管道微孔增氧机负荷面积大,是叶轮式增氧机的2~4倍,用电量相对较少,养殖户应该多开机,避免闲置。
四、管道微孔增氧机使用时如果发出的噪音比较大,出气管发热烫手,说明管道上微孔数量不够,应增加微孔数量或者增加管道长度,以便增加出气总量。
五、管道微孔增氧机安装结束后,应经常开机使用,以防止微孔堵塞。每年的冬季捕捞结束后,应及时清洗。
六、蟹池浅层水域溶氧充足,高温期间幼蟹喜好呆在深层水域,因此,曝气管重点布局在深的水域,以更好地适合高温期幼蟹栖息于溶氧足而水温相对低的要求。

养鱼池塘的生态增氧方法


养鱼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果缺氧,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则引起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1.养鱼水体的溶解氧要求。据生产实践,一般养殖(育苗)池塘中的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最低不能低于3毫克/升,否则就会引起鱼虾泛塘死亡。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轻度缺氧虽不致引起鱼虾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以草鱼为例,生长期内要求水体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以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3毫克/升,0.4毫克/升即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据试验,草鱼在溶氧量为2.72毫克/升情况下的生长速度,比在5.56毫克/升情况下降低98%,饵料系数提高4倍。
2.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主要原因。①气温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解氧降低。而且鱼类在高温情况下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增加,也是引起溶解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密度过大。一些养鱼户为追求高产,每亩放养常规鱼种4000~5000尾,甚至更多,超l出正常放养量的1倍多。导致鱼类和水中生物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增加。
③有机物分解。大量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生猪、鸭、鸡、肉鸽等禽畜的排泄物)分解作用,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氧气,造成缺氧。
④无机物氧化。养殖池塘水体和池塘淤泥中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3.鱼类缺氧的反应和症状。(D轻度缺氧。()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可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
②重度缺氧。大量鱼虾浮头,甚至引起死亡。例如鲢鱼在溶氧0.6毫克/升时就可能引起大批死亡。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3毫克/升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和引起死亡。
4.养殖水体的生态增氧方法。(D科学确定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大小、深浅、水源灌排,饵料及养殖技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池塘可亩放养常规鱼种1200~1500尾(亩产500~600千克)。配套精养高产塘,可亩放25003000尾。同时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一般亩放鲢250尾,鳙150尾),。通过滤食过量的浮游生物,保持合理的浮游生物种群进行光合作用,保证养殖水体的丰富溶氧量。
②合理配套禽畜养殖。据生产实践,基地化的高产精养塘,亩配套饲养生猪5~8头,或鸭150~200羽为宜,残饵和粪便基本可供鱼类采食净化,又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以利健康养殖。
③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在配套养殖的精养肥水高产塘,最好每亩搭架囤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60_80平方米,以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无机盐养分,进行光合作用,以调节净化水质。
④适时开动增氧机械。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办法。此举措能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也是预防水质缺氧的好措施。
⑤及时搞好清淤消毒。放养前彻底清淤消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据有关部门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鱼类仅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约占40%以上。故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张海明

高温天气河蟹养殖户应该最重视什么?溶氧!溶氧!溶氧!



一场从来没有遇到的高温,给养殖带来了极端考验!这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我们应该如何看护我们的池塘,让河蟹安然渡过这个艰难时刻?首要我们要考量河蟹养殖最怕什么?蓝藻?青苔?没有水草?水质不好?河蟹小?河蟹生病?这些统统不是!河蟹是一种生物,最怕的是没有氧气以及中毒。水体的毒素硫化氢又最毒,如果有了充足氧气,硫化氢根本就很难存在。所以,溶氧才是根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溶氧!溶氧!溶氧!
如何改进高温池塘里溶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件事情来做!
第一、改善底部耗氧状况,勤用底安康+底安宁改底(5-6天一次,每组5-6亩)改善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溶氧。
第二、有增氧机、打水机的,经常开,天气闷时不要停,让水体动起来,增加水体空气的接触,可以增加溶氧。
第三、气温超过38度,前期又出现过缺氧的塘口,在晚上9-10点钟撒氧状元,快速增加底部溶氧,可以有效减少缺氧状态。
第四、减少耗氧物质的存在,比如烂草,下风口的有机质,剩余饵料等。此时要减少饵料投喂,不宜吃的过多!
第五、一切可能耗氧的东西不要投放,等到气温在35度时在想办法调节水质。此时只关注溶氧!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切记切记!
这段时间,主要问题就是溶氧,有了溶氧就有了河蟹,等到温度低些,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处理水质问题,有的是机会。如果我们不关注溶氧,万一河蟹没有了,就算水质在好、水草在好又有什么用?所以我们要谨记:溶氧!溶氧!溶氧!

夏秋季节黄鳝池水体增氧的几个方法



夏秋季节水温高,易造成水体中缺氧,进而引起黄鳝的浮头,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养殖水体缺氧时,可用以下方法为水体增氧。

一、降温增氧。可在养殖池顶上搭架,盖上稻草遮荫;也可在池周种藤蔓植物,如南瓜、黄瓜等,让藤蔓爬到池顶架上遮荫,以降低水温,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

二、注水增氧。高温季节,每天向鳝池注入适量新水,排出老水,使池水溶氧充足。

三、植物净水增氧。在鳝池内种植适量的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四、物理净水增氧。每立方米水体,取20~30克生石灰,兑水化开趁热泼洒,可清塘消毒,改善水质,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五、光合增氧。夏秋季节夜间,可用碘钨灯或较大功率的白炽灯为光源,促使鳝池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量。

六、药物增氧。高温季节,对养殖密度大的鳝池,选用过氧化钙或漂白粉,每升池水均匀撒2~3毫克,经化学反应释放氧气。

七、清塘增氧。淤泥是池塘主要的耗氧物,因此,每年应及时清淤。

八、机械增氧。有条件的鳝池,可安装增氧机。高温季节,可在凌晨开机1~2小时,增加水体溶氧量。


养殖鲶鱼增产的技巧 鲶鱼养殖增产窍门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味似河鳗,故有“八须鲶鳗”之称,并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等优良性状,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在养殖过程中相互残杀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放养密度和产量的提高。但如果利用一些生产小窍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殖鲶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养殖鲶鱼增产的技巧,一些鲶鱼养殖增产窍门,具体来了解一下:

1.两级放苗。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但如实行两级放苗,即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这就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2.合理投喂饵料。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
3.实行轮捕分养。因鲶鱼凶猛贪食,在投饵时往往大鱼先抢食,而小鱼吃不到食物,造成鱼体大小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在捕捞鲶鱼前应进行一次轮捕分养,将大小鱼分塘饲养,使生长达到平衡。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提倡鲶鱼越冬。秋季捕鱼时,除大鱼出售外,可将部分成鱼移入深水池越冬(塘上搭尼龙大棚),卖早春鱼;这样既可解决旺季鲶鱼销售难的问题,又可延长鲜鱼供应时间,且鱼价可成倍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大闸蟹池塘使用微孔管底层增氧有哪些优点?



微孔水下式曝气增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增氧难题,尤其在河蟹健康养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受到养殖户的欢迎与青睐。
(1)水体溶氧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
养殖水体环境中溶氧量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溶氧的水体中,河蟹及其套养的其他品种摄食旺盛,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发病少,生长快;低溶氧致使养殖对象呼吸外,还通过对池塘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池水中物质循环。有毒的生物代谢产生物——氨,很快被浮游植物作为营养盐吸收掉,有毒的亚硝酸盐很快被转化成无毒的硝酸盐,不会积累到致毒的程度。相反,在低溶氧或缺氧的情况下,水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受到破坏,氨的转化陷入停顿,这样一来,氨这种有毒物就在池水中积累起来,形成有毒的氨氮.亚硝酸盐。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对养殖对象危害更大的硫化氢。
(2)微孔曝气底层增氧的主要优点
一.增氧效率高:由于从微孔管内产生的气泡小.密,上浮流速低,与水接触时间长,因而氧的传导效率极高。
二.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微孔管道增氧是从池底增氧,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池底厌氧层的产生,水底微生物的分解物迅速得以转化。
三.节能: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每亩配置的动力仅为传统增氧机的1/3,因而节能效果显著。
四.减少病害:由于养殖水体环境改善,因而由水质不良引起的疾病大大减少。
五.安全:微孔管道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因而不易漏电;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潜在的危害,同时也不会给水体带来噪音,对鱼.虾.蟹产生惊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91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