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成蟹捕捞方法

捕捞时间
池塘商品蟹的捕捞时间一般比天然水面要晚,通常可在11月中旬至12月份进行。
捕捞方法
常用的捕捞方法有四种:⑴放水捕蟹。利用河蟹生殖洄游和顺水爬行的习性,在蟹池出水口装上蟹网,通过放水进行捕捉。⑵徒手捕捉。利用河蟹夜晚上岸活动觅食的习性,组织好人力,备好电筒、蟹篓、蛇皮袋等,在蟹池岸边捕捉,通常在夜晚11时左右进行。⑶干池捕蟹。将池水放干,夜晚当河蟹全部出来后进行捕捉。⑷工具捕蟹。如养殖池塘较大,则可在蟹池内安装蟹簖、地笼等工具进行捕捉。
注意事项
⑴要适时捕捞,一般应在池水封冻前进行,如过晚,遇上寒潮来临,河蟹常会钻入池底或洞内,给捕捞带来很大困难。
⑵要全部捕捞。据有关资料介绍,河蟹寿命一般只有2年~3年,到时不捕,特别是性腺成熟的蟹,即使规格较小,来年开春后仍有大批死亡。因此,凡是饲养2年左右、性腺成熟的蟹都应全部起捕上市。
⑶要搞好商品蟹的暂养。养殖户对一时销不出去的商品蟹,可采用水泥池、土池、竹笼等工具进行集中暂养。商品蟹暂养期间要坚持投饵,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并保持水质新鲜,防止相互争斗,提高暂养成活率,促进增重。

相关阅读

螃蟹成蟹暂养技术


河蟹从捕捞到上市这其中必定有一段时间,那这期间就必定需要先“安置”好这些已经出塘了的蟹,怎么“安置”呢?那下面就介绍一下河蟹出塘以后的暂养……

河蟹池塘暂养管理

暂养特点

池塘暂养是把捕捞的河蟹放在符合要求的池塘里暂养一段时间再捕出上市。经过暂养的河蟹软腿变成硬脚,可以增肥、增重、增价,便于批量供应市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建设

暂养池建设:要选水源充沛、水质良好、底质坚硬、环境安静、通电通路的地方建池。每池3-5亩,长方形,东西向较好。蟹池要留2/3-3/4的面积作深水区,其余作浅水区。深水区深1.5-2米,保水深度1-1.5米,浅水区保水深度0.3-0.4米,并栽植水草。围栏设施材料要价廉适用,如铝皮、钙塑板等。

暂养管理

1、暂养时间和消毒:要求在9月底前建好暂养池,放蟹前10-15天每亩用60-75千克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以杀灭有害生物。对池中的淤泥、池周的杂草也要加以清除。 2、规格与质量:暂养河蟹的规格应在50克/只以上,要求肢体健全、活跃、无病。入池时要把软、硬脚蟹分开,雌、雄蟹分开。大小按100克/只以下、100-150克/只、150-20xx四季均可暂养,但秋末冬初较佳,也较适合市场的需要。每批暂养时间不宜过长,具体时间应根据河蟹大小、生长条件和市场行情而定。一般的讲,每批暂养时间不宜超过半个月。 2、暂养成蟹的要求:个体重应在100克以上,体质应强健;大、中、小蟹、软脚蟹、伤残蟹及病蟹应分开单养。一般不应收、放软壳蟹。 3、暂养密度:密度应根据水温高低、水中溶氧多少,蟹体大小和暂养时间长短来定。一般来讲,时间短的,每立方米可放15-25千克,时间长的只能放5-10千克。 4、投饵:每箱或每20千克蟹放1-2千克饲料,如煮熟的黄豆、小麦、绞碎的螺蚌、动物内脏和小鱼小虾等;投喂的精料量不宜超过蟹重的10%。同时,还要喂一些青饲料,如苦草、苦荬菜、辣蓼草等。5、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受农药和饲料污染,杜绝农药废瓶漂近蟹箱。每天应在网箱四周搅动1-2次,促使水体交换。 6、防治蟹病:注意观察,一般每3-4天抬箱离水检查一次,如发现病蟹、软壳蟹和顶壳蟹,及时取出单放单养。

捕捉上市

捕捉上市:捕捉时间和数量,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定。方法是抬箱离水捉取,装箱出售。软脚蟹、伤残蟹不能装箱运销。运蟹箱的容积应控制在0.05立方米之内,箱高不应超过0.25米。


河蟹蟹笼暂养管理

暂养特点

此法方便灵活,安全可靠,成活率一般都在95%以上,养蟹和经销单位均可采用。

环境建设

放蟹时,按雌雄、大小、软硬脚蟹分开入笼。入笼数量依笼大小、暂养时间长短而定,一般一只小笼暂养一个月,可放3-5千克蟹,软脚蟹适当少放。放蟹后将笼吊入水深面阔、水质新鲜的水域,封口入水1-1.2米,固定于事先准备好的吊杆或竹木桩上,底部不着泥。定时投喂一定的小鱼虾和蟹用颗粒料、青菜叶等,促蟹膘肥体重。

暂养管理

放蟹时,按雌雄、大小、软硬脚蟹分开入笼。入笼数量依笼大小、暂养时间长短而定,一般一只小笼暂养一个月,可放3-5千克蟹,软脚蟹适当少放。放蟹后将笼吊入水深面阔、水质新鲜的水域,封口入水1-1.2米,固定于事先准备好的吊杆或竹木桩上,底部不着泥。定时投喂一定的小鱼虾和蟹用颗粒料、青菜叶等,促蟹膘肥体重。此法方便灵活,安全可靠,成活率一般都在95%以上,养蟹和经销单位均可采用。

在池塘中如何捕捞成蟹?



养蟹池中的河蟹可采取以下方法捕捉:
(1)池塘中安置人工蟹穴
此法只需每隔4~6小时将人工蟹穴迅速提起,倒出成蟹后,放回原处即可。所捕出的河蟹不会受伤。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小的蟹池中采用。
(2)池塘中安置蟹簖
蟹簖是用竹子编成的竹箔类捕捞工具(近年来不少地区也采用聚乙烯网片组成,捕捞原理相同)。一般在池塘中仅拦截1/2,每天倒二次蟹篓。此法主要在面积较大的蟹池中采用。
(3)蟹罾形状与大扳罾相似,但规格很小
一般采用4~5厘米网目的聚乙烯网片缝制成边长50~60厘米的正方形,四角用二根十字交叉的毛竹片,每根弯成弓形,两端与网片对角线的两角相连,在十字交叉处用细绳扎紧,留一段细绳,末端安上环形浮子,浮于水面。作业时,在网兜中间扣上小块鱼肉、螺肉作为诱饵,诱蟹进网取食。捕蟹时,把网沉入水底,每隔半小时至l小时,用带钩竹竿将环形浮子迅速提起,即可捕捉。此法主要用于鱼蟹混养池。
(4)流水捕捞法
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大部分河蟹在水中活动,并有争水顶流的习性,性成熟的河蟹又有顺水爬行的天性。因此,可在进水口进水、出水口放水,并在进、出水口分别安置蟹笼,即可捕捉。
(5)干池捕捞法
即排水干池,河蟹均汇集于排水口前的池漕(深潭)中,可用手抄网在槽中捞捕。但此法不易一次捕尽,可在夜间在池塘四角用灯光诱蟹捕捉,最后人下池用手捕捉。

螃蟹成蟹养殖几大误区



抖抖病的池塘更要清塘消毒。池中有很多大型的敌害幼虫及卵在泥土中越冬,如不除之,来年会影响河蟹生长。具体清塘可用华诺威清塘灵(水剂或粉剂),对蟹无害。
3~10亩水画的塘每亩放养500~600只;超过100亩水面的粗养塘或围网,每亩放养300~350只。
精+粗。河蟹快成熟时,白天投60%的饵料,晚上投40%,适当添加淀粉、糖份多的饵料,如麦芽、南瓜、甘薯、马铃薯等,促肥后,不宜再多投高档饵料。当然合理的配合饲料更佳。
根莲解毒散菌立清新溴等。
误区五:不讲究品种,只求价格便宜
养殖户应以本地水源培育的长江中华绒螯蟹等优良品种为主,不能一味贪求价格便宜的品种。

无公害河蟹池塘养殖的成蟹捕捞


池塘养蟹捕捞技术是生产中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不少人采用抽干池水捕蟹,其实,池水抽干时,河蟹会深埋在池底的污泥中,强行捕捉会造成河蟹缺肢,河蟹鳃中充满淤泥,品级下降。再说,这种捕捞方法效果也差,损失较大,不是一种科学的捕捞方法,科学的捕捞方法为:
1.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绝大多数河蟹离开洞穴,白天大部分在水中活动,并且有抢争水口、顶流而上的习性,只要在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处捕捉即可。
2.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30~40厘米左右,晚上河蟹便会上岸,只要在池塘的四角点上灯,便能集中捕捞。
3.地笼:这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渔具。地笼沉在水底,底网紧贴池底,形似长箱形,截面近方形,高和宽为40~60厘米,用毛竹片或圆铁做框架,用聚乙烯网片包裹在框架上,两端可长距离延伸,长达数十米(湖泊中使用时可延长到上百米),“地笼”由此而得名。网的下纲装有石笼,嵌入泥底,以防河蟹从网下钻逃。方形网箱的上面为盖网,水平前伸8~10厘米,以防河蟹从网上翻逃。地笼进水的正面,每隔数米开有袖口,袖囊向网内倒伸,使河蟹能进不能出。地笼的两端设有囊袋,以作收集灌蟹之用。利用河蟹贴底爬行的习性,地笼在全池拦截通道,迫使河蟹进入地笼的倒袖,汇集于囊袋中。这种捕捞工具的捕捞率很高,已被各地广泛使用。

如何控制螃蟹成蟹池的水质?



二龄河蟹喜欢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微碱性(pH7.5~8.5)、氨氮低(总氨氮为0.2~0.5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大量投饵后,水质易肥,除了种植水草外,经常换水,并保持一定的水位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冬季和7~9月份,池水平均水深应保持最高水位(1.3~1.4米);4~6月和10~11月,水深以1~1.2米为好。春秋两季一般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1/7~1/10;夏季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1/5。换水时,水温不宜超过5℃,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塘总水体的1/2。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冲水和换水:
(1)河蟹摄食量明显减少,白天河蟹上岸不下水,表明池水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雨、闷热,有机物耗氧量大,水中溶氧少,要勤冲水、换水。
(3)久晴未雨,加水困难,可泼洒生石灰水,每亩1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在河蟹主要生长季节通常每10天到半个月泼一次。

无公害养殖河蟹池塘养殖的成蟹捕捞



池塘养蟹捕捞技术是生产中不可忽略的环节之一。不少人采用抽干池水捕蟹,其实,池水抽干时,河蟹会深埋在池底的污泥中,强行捕捉会造成河蟹缺肢,河蟹鳃中充满淤泥,品级下降。再说,这种捕捞方法效果也差,损失较大,不是一种科学的捕捞方法,科学的捕捞方法为:
1.流水捕捞法:10~11月,成蟹开始生殖洄游,绝大多数河蟹离开洞穴,白天大部分在水中活动,并且有抢争水口、顶流而上的习性,只要在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处捕捉即可。
2.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30~40厘米左右,晚上河蟹便会上岸,只要在池塘的四角点上灯,便能集中捕捞。
3.地笼:这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渔具。地笼沉在水底,底网紧贴池底,形似长箱形,截面近方形,高和宽为40~60厘米,用毛竹片或圆铁做框架,用聚乙烯网片包裹在框架上,两端可长距离延伸,长达数十米(湖泊中使用时可延长到上百米),“地笼”由此而得名。网的下纲装有石笼,嵌入泥底,以防河蟹从网下钻逃。方形网箱的上面为盖网,水平前伸8~10厘米,以防河蟹从网上翻逃。地笼进水的正面,每隔数米开有袖口,袖囊向网内倒伸,使河蟹能进不能出。地笼的两端设有囊袋,以作收集灌蟹之用。利用河蟹贴底爬行的习性,地笼在全池拦截通道,迫使河蟹进入地笼的倒袖,汇集于囊袋中。这种捕捞工具的捕捞率很高,已被各地广泛使用。

秋冬季节螃蟹的死因、预防及幼蟹的捕捞方法


一、科学养殖
秋末冬初,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
此,预防秋冬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l、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月一l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因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趁其活时及时捕抓出售。
2、感冒死亡
秋冬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达l0℃,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
法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oC,水面要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3、消化不良死亡
因气压、水温变化,河蟹的食欲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会全部死亡。防治办法:①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②在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⑧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④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其投饵量。
二、巧捕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抓紧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
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更为困难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l,地笼捕捉法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
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更好。
2、抄网捕捉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
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混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人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行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
时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理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并进入小沟,捕捉起来极为方便。
5、搭巢捕捉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人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将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彻底地捕完池蟹。
(通联:I10200.辽宁省辽中水利局养殖场)

稻田养殖河蟹之水稻的收割与成蟹的捕捞



1.水稻收割:稻谷成熟后,事先将池水排浅,河蟹基本进入沟中,田内留水5~8厘米,收割时,稻桩留10厘米左右,以利二茬苗的生长。二茬稻可补充因季节原因造成的水草短缺,然后随二茬苗的生长可适当加深水位。
2.成蟹捕捞:10月下旬左右河蟹达到性成熟,开始向海区逃跑作生殖洄游,这个时期是捕蟹的最好时机。为防止损伤河蟹体,建议用毛竹设置的活动蟹窝捕捉,这样既方便,又可避免河蟹损伤残缺。具体捕捉的方法是将毛竹锯成一节两端有孔的竹筒,每7~9段为一捆,傍晚置于水沟中,次日上午即可起蟹。另一种捕捉方法是利用河蟹的趋光性,在傍晚将灯光置于池角,灯下埋没一只缸,即可将河蟹捕起。采取多种捕捞方法,河蟹起捕率可达95%以上。
捕起的河蟹应暂养于土池或网箱内,等待出售。暂养池的水质条件要好,密度为4500千克/公顷左右为宜。若是池中混养鱼类,操作时应先捕蟹,以免蟹、鱼混杂,造成河蟹断肢伤残。

稻田成蟹养殖技术



大闸蟹喜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的地方,栖息在江湖、河岸滩地的泥穴中,喜食小鱼、小虾、螺、蚬、昆虫及动物尸体。在水温10℃以下时,蟹在穴中蛰伏越冬,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每年秋冬,性腺发育成熟的河蟹进行生殖洄游。
一、田间工程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进排水方便,大水不淹、干旱不干、保水性强的田块。田埂要求牢固,不垮塌,宽1.5米以上。稻田面积可大可小,10亩左右为宜。在沿田埂内侧2~3米远挖环沟,宽1~2米,深1.0米,坡度为1:1.2。视田块大小挖“十”或“井”字厢沟,厢沟与外环沟相连,厢面种稻,沟内养蟹。在田的一端修建深1.5米、占田面积5%的暂养池。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15%~20%。进排水口对角设置,用筛绢网扎好,沟、池内种植空心菜或水草等,覆盖面控制在30%~50%。
田块四周选钙塑板或塑料薄膜等光滑耐用材料设围栏,上部高出地面40~50厘米,埋入土下10厘米。外侧用木桩或结实绳子将防逃膜固定。防逃膜不出现褶,接头处光滑不留缝隙。
二、蟹种放养
蟹种要求肢体完整,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动力强,无病,规格是每千克不小于60~100只。清明前后购进蟹种(多从沿海原产地购进),先在暂养池中暂养。若长途运输回来蟹种,应先在水中浸泡3分钟,提出水面10分钟,如此反复几次再投入水中,待秧苗返青分蘖后,蟹种用50~10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浸泡10分钟消毒再放入大田。全田散放,一般亩放养量为15~20千克。
三、饲养管理
1、稻田管理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状、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沟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空间优势,增加水稻产量。插秧前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不必再追肥。稻田养蟹用药必须慎重,插秧前1~2天用药喷洒秧苗。水稻生长期间必须使用农药时,可以使用杀虫双、消毒灵等。用药前应先灌深水,再用喷雾器施药,尽量提高药液在稻株上的粘附率,减少药液淋入田中。使用时尽可能避开河蟹集中蜕壳期。
2、河蟹饲喂河蟹对水质条件要求较高,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河蟹才能正常摄食生长。一般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厘米左右。水体交换次数和交换量可依据蟹体大小、水温高低、水质好坏、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掌握。
河蟹整个饲养过程中,除利用稻田中生长繁殖的水草和底栖生物外,应补充人工饲料。动物性的饲料有小鱼、小虾、蚕蛹、蚯蚓、螺肉、蚌肉、鱼粉、血粉、屠宰场下脚料、昆虫等。植物性饲料有水草、浮萍、藻类、瓜类、饼类、豆渣、麸皮、米糠等。此外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饲料投喂方法是放养初期可投喂鱼糜、猪血、蚕蛹、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中期要以萍类、南瓜、小麦、豆饼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食物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使蟹体积累营养增加个体重量。日投饲量为5%~10%,根据天气、水温、河蟹摄食情况有所增减,投饲量以次日早上检查吃完为宜。投喂时间在每日下午4~5时,以利于河蟹夜间摄食。投喂地点在水沟周围。
坚持每天早、晚巡查。检查蟹的吃食及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有无敌害侵入田内,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四、病害防治以防为主。一般每半月消毒1次,同时要根据河蟹生长和活动情况在饲料中掺入添加剂、壳素及抗生素等药物,防病促长。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青蛙、水蛇、黄鳝、鸟类等。
五、适时捕蟹水稻收割后,即可捕蟹。在夜间放水,借灯光诱捕效果最好,可以降低成蟹死亡率。优质河蟹的规格是3两以上,金爪、黄毛、青壳、白脐、肉实、味鲜、水分少,颜色好看,土腥味少。
稻田养蟹的经济收益可观,但养殖技术要求也高。因此,养殖户在发展稻田养蟹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养殖技术,必要时应在细询当地水产部门后再下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9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