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日本鳗鲡肠炎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冬春、春夏交替季节,特别是夏秋季节,气候突变,早晚温差大,部分地区暴风雨频繁,而该季节又是日本鳗鲡生长高峰期,摄食量大,代谢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也易于恶化,因而容易暴发肠炎病。同时,饲料品质不佳、投喂过量或频繁用药也是导致发生肠炎病的重要因素。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一、细菌性肠炎
1、外观症状:发病后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绝食。病鳗活力较差,部分鳗离群独游,池水面可见粪便漂浮。鳗鱼腹部略肿,肛门突出发红,肛门有黄色脓汁样物流出,气味恶臭。
2、预防方法:⑴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防止投喂过期变质及质量较差的饲料。⑵控制投饵料,特别在季节变化、水温不稳时,宁少勿多。⑶注意饲料卫生,红虫消毒彻底,不投活力差的红虫,拌料水要消毒干净,饲料工具消毒和投料台消毒清洗。⑷投喂保护肠功能的添加剂:如胃乐舒、鳗鱼营养抗病素、大豆卵磷脂、益生素、保卫素、维生素c酯、酵母等,同时经常性添加绿色防病药物如大蒜素,黄连素、百毒宁等。
3、治疗方法: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可用黄连素1-1.5克/公斤料+保卫素3克/公斤料,或者速诺3克+百毒宁3克/公斤料,连续使用3-5天,同时改投花粉、营养抗病素、酵母等。病情严重时,选用有效抗菌素,如康特灵0.5克/公斤料或者安普乐3克/公斤料,添加大蒜素0.1-0.5克/公斤料和肠道保卫素,连续使用5天,改用益生素和肝乐舒等。
二、药害引发结肠炎
1、外观症状:病鳗摄食量下降,摄食时间长,消化不良,饲料效率低下,生长缓慢。养殖观察时,经常在池水面或池底,排污箱周围发现许多黑色或白色外包粘膜粪便。粪便较正常的硬且短,经常发现后期粪便中有透明胶状体。添加鱼油或饱食后浮粪增多。
2、预防方法:①主要是合理用药,禁止饲料厂家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黄霉素等,选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在饲料中添加护肠护肝药物如三黄粉、百毒宁、鳗鱼营养抗病素、肝乐舒、保卫素、大豆卵磷脂等。②减少鳗鱼应激,选别操作仔细,尽可能缩短时间,选别后适当用低浓度百虫杀、必克毒、福尔马林等消毒。应用甲苯咪唑及制剂之后,先用北大净水宝、氨氯净消除药害,再用药物刺激粘液分泌,消除皮质醇的沉积。③经常性添加水产专用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EM细菌、光合细菌;使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牧乐888、肝乐舒、保卫素、鳗鱼营养抗病素、复方大蒜素、盐酸黄连素、654-2(山莨菪碱)等。
3、治疗方法:①鳗鱼出现此种肠炎,首先要正确诊断,忌用抗生素处理。②确诊后选用有效药物内服治疗,挑选优质饲料,保证营养,添加活血物质如营养抗病素、益血康、保卫素、山莨菪碱(654-2)、牧乐888等,可以配合使用纳豆命、优质酵母、强化多维、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③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制订恢复计划,投饲量严格控制,按15—30天为一疗程,逐步恢复,忌操之过急和急功近利,任何恢复计划都不可能在3—5天内明显显效。外用消毒药物要有选择,以减少刺激,可以保持使用5‰浓度的盐水或者使用高效增氧剂、强力海因、聚维酮碘、百虫杀、必克毒等消毒,尽可能回避甲苯咪唑驱虫。

肠炎病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经口传染。鳗鱼一旦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部分鳗鱼挂台盘柱,游动乏力,可见鳗鱼粪便漂浮于池水面,粪便外包粘膜,呈黄褐色条状便,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肠道积血,轻压病鳗腹部,肛门口会流出恶臭的脓汁。解剖可见消化道粘膜脱落,出血发红。
还有一种症状为:粪便呈白色粘液便,水中粘液块状悬浮物较多,在池中排污时,用捞海捞取时可见大量白色的粘液便,俗称“拉白痢”或“拉白屎”。
预防措施: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气候突变时要科学控制投喂量;使用优质鱼油,并根据鳗鱼的规格大小及水温等情况酌情添加;勿频繁随意内服抗菌素、各类添加剂;加强排污,调控好水质;定期内服微生态制剂(如鳗鱼专用益生素BD602)、生大蒜、保肝利胆及帮助消化类保健药物。
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查明发病因子,在排除由于投喂不当或饲料质量等因素引起后,再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病情适当停食,及时调节池水。用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0.6~1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3~4次。
2.恢复少量摄食后,暂停添加鱼油。症状较轻的,可在饲料中用生大蒜(用量为饲料投喂量的0.5%~1.0%)磨浆加食盐(3~5克/千克饲料)拌匀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或拌料内服黄连素(使用中药黄连熬汁也可),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酵母片、利胃散及保肝宁等),连续投喂一周。
3.病情较严重的(或拉白痢),可内服(每千克饲料添加)三叶鬼针草5克、野山楂5克、陈皮5克、穿心莲片4~6片、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2~3克,投喂3~5天后,将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改为BD602(鳗用益生素)3~5克,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肝泰乐10~12片、VC3克、酵母片、利胃散等)再连续投喂5~7天。
治疗日本鳗鲡肠炎病,除了要杀灭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外,同时要重视内脏功能的恢复与肠道有益菌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该病的彻底治愈,以防复发。因此,在内服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肠炎病时,前期主要使用消炎杀菌药物,而在治疗后期则往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的药物及微生态制剂。

相关阅读

关于泥鳅肠炎病的防治建议



1、发病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停止摄食,离群,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即有血黄色的粘液流出,解剖后可以发现腹内有大量的积液,肠道紫红色,肠内无食物。

2、流行及发病原因

水温20℃时开始流行,多与细菌性烂鳃病、赤庆病等并发,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3、预防措施

1)保持水质清新,通过使用高效氧化剂过硫酸氢钾(底立安)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防止池塘底部物质进行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泥鳅吞食产生腹部胀气而导致肠炎发生;
2)投喂优质饲料,尽量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投喂膨化料,投喂前先把膨化料用适量的水浸泡,让膨化料充分吸水膨胀再喂,以免泥鳅进食太多影响到肠道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
3)定期使用5%维生素C(应激灵)加0.2%大蒜素拌料投喂。

4、治疗建议

1)适当减料或停料,适当换水,维持水质清新;
2)内服:5%维生素C+0.3%大蒜素+5%三黄散拌料投喂3-5天;
3)外消:戊二醛或苯扎溴铵或聚维酮碘交替使用,隔天1次,连续2次

无公害黄鳝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
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2.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


3.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用1.0~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大蒜30克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3~5天,或每100千克黄鳝用5克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连喂5~7天;每100千克黄鳝用辣蓼5千克、薄荷叶3千克,熬水全池泼洒,15天后重复1次;每100千克黄鳝用干地锦草0.5千克,或鲜辣蓼2~4千克,熬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


鲤鱼肠炎及烂鳃病的防治


李志刚(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水产站164155)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1临床症状

肠炎病鱼食欲不振,腹部膨大,体色发黑,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轻压腹部,有类似脓血状物流出,有的鱼离群独游,少食,特别是头部乌黑。有的鱼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淤泥,鳃盖内表皮充血,病鱼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烂。病鱼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

2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剖开肠炎病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有胶状粪便,有时发现成形的粪便间连有很长的、透明的胶体;解剖观察,肝脏变异、肠道的后部发红;剪开肠道发现肠壁变白、较薄甚至透明,肠道的内黏膜脱落现象严重。

无菌采集病死鱼肠道内容物和腮病变部位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肠内容物涂片发现大量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腮病变部位涂片发现大量嗜纤维粘细菌,不会发现其他致病菌和寄生虫。

3防治

发生肠炎病后,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必须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和肠道内环境,这样才能彻底治愈。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者要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或酶制剂,改善肠道环境,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增强体质,减少肠炎病的发生。治疗方案:第一,外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进行养殖水体消毒。第二,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杀菌消炎药品(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等),延续使用5~7天。第三,外用消毒剂2~3后倾泻一次、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内服药物停滞后,使用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增长肠道消化有益微生物总量,修复肠道内黏膜,调节肠道机体环境,连用5~7天。第四,在养殖管理进程中,延续维持良好的养殖池塘的底质和水体环境,每隔15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维持肠道有益微生物含量,延续使用3天。第五,投喂配合饲料做到四定和四看。第六,做水体预防消毒工作,每半月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一次。

治疗肠炎病的土方法:每亩(667平方米)用韭菜2.5千克,切碎加食盐200克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可愈。每亩用大蒜1~2千克,捣烂混入饲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每100千克鱼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邻氨基苯甲酸)100克,乐果(硫代磷酸酯)200克,漂白粉500克,食盐1千克,混合拌草料,待晒干后投喂。每100千克鱼种用十滴水20~40毫升,与米糠2~3千克拌合,再与面粉1千克煮成糊状,调匀后做成药饵投喂。每万尾鱼种,每次用大黄0.5千克,研成粉,水花生5千克,打成糊状,大蒜和食盐各0.5千克,兑水磨成浆液,每天一次连用3天,可治肠炎病。每亩水深1米,用15~25千克生石灰溶于水,全池泼洒。鱼服康(主要成分为乳酸诺氟沙星,聚肌胞,靶向缓释剂等)A型或B-I型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用A型200克,或用B-I型100克,混入饵料中投喂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3天。若病情较重,间隔1天后,再按上述用量,喂1个疗程。磺胺胍或磺胺嘧啶。内服,每100千克鱼体重第一天用药10克,2~6天用药5克,混饵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1天1次,连用6天。

治疗烂腮病的方法为每亩用15~20千克鲜薄荷浸入水中,3~5天见效,可治疗草鱼烂鳃病。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嫩、味美、营养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近年来,由于大量采集,自然野生鳗鱼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较广,春夏投放鳗种,春节前后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1000千克。是一项可行的养殖致富门路。
一、鳗苗的培育
1池塘设置与消毒。每个池塘面积可在0.5~1亩左右。设置好进排水装置,并采用30目的优质纱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在池塘的堤面铺砌地板砖。并向池塘内延伸铺砌5~10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池塘清整后。必须经过7~10日的阳光曝晒,以塘底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或20千克(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7日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2鳗苗的科学放养。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放养密度为每10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1千克。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白天吃食,并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或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在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然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3鳗苗的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毫克/千克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千克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10~15日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二、成鳗的饲养
1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在1~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与饲料投喂。当鳗鱼长到50克以上时就要转池饲养。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鳗鱼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鳗鱼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投喂时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在投喂时,应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一般每隔1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3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平时每10-15日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日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池塘pH值如果过低。每亩用7千克生石灰调节。
三、鳗病的防治
日常应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在鳗苗运输和驯养过程中,可用0.5%-0.7%的盐水消毒,防治运输中鳗苗擦伤而受细菌的感染和鳗苗驯化过程中的原生动物或藻类的侵袭。鳗苗驯化时投喂的丝蚯蚓,要先进行消毒,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体的带入。饲料车、桶、盆、铲等工具应经常洗刷晾干、日晒或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洗净后再使用。以免将病原蔓延。发现病鳗、死鳗要及时捞除并土埋处理,以免病菌重复感染。成鳗饲养中主要防治以下病害:一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两极虫病的发病季节4~7月份,可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两极虫孢子,或用0.5%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治疗。锚头蚤主要在夏秋高温时多发,放养前用0.5毫克,千克的晶体敌百虫消毒池水预防,发病后可泼洒0.2~0.6毫克,千克晶体敌百虫,隔7-10天泼洒一次,连续施3-4次。二是由细菌引起的鱼病。赤鳍病和烂鳃病从鳗苗到成鳗都会发生,可用呋喃、磺胺类药饵投喂。

鳗鱼养殖成本和利润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鳗鲡亚目动物,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是一种有很高食用价值的动物,而且有重要的养殖价值和效益。鳗鱼喜欢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栖身,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中生物。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鳗鱼养殖成本和利润鳗鱼养殖技术。

一、鳗鱼养殖前景
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鳗鲡体内含有一种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鳗是富含钙质的水产品,经常食用,能使血钙值有所增加,使身体强壮。鳗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夜盲人的优良食品。
我国养鳗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已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年产值达百亿元的大产业,鳗鱼养殖总量占世界2/3,其中烤鳗和活鳗出口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年创汇7-8亿美元。鳗鱼饲料也由早期全面依赖进口到现在全面实现国产化,我国养鳗业在技术、苗种资源和养殖成本方面具有其它国家和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
目前我国鳗鱼产量在2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三地。鳗鱼主要出口地区是日本,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全国鳗鱼养殖业对鱼粉需求大致在20万吨左右,其中福建就占据45%以上。
二、鳗鱼养殖成本和利润
据最新鳗鱼市场价格资料,供应市场的商品鳗鱼,广东市场平均每公斤45元,最低为44元/公斤,最高为46元/公斤;广东出口菜鳗售价最高80元/公斤,最低65元/公斤;广西钦州鳗鱼平均售价为42元/公斤,出口最高为58元/公斤;浙江市场的鳗鱼平均售价为24元/公斤。
据对广西钦州市鳗鱼养殖场的调查,一般养鳗鱼专业户,平均每建设667平方米(1亩)水面鳗鱼池并饲养一个周期(一年),第一年需投入:(1)鳗鱼池建设费5238元(其中建材费1760元,人工费2450元,排灌设施费578元,水电费等450元),(2)鳗鱼苗费6250元(投苗5000尾,当地自养自繁鳗鱼苗每尾1.25元),(3)饵料费8100元(以饵料系数1.8计),(4)防疫药品费100元。以上各项共需投入19688元。据调查,一个新建鳗鱼池,一般每年4~5月份投苗,饲养6~7个月,到年底(12月~次年1月)可收入鳗鱼1.2吨左右,以当地现行市场价(42元/公斤)计,可收入50400元,除去投入1.97万元,当年即可收入3.07万元,第二年可收入3.5万元。如果建设精养鳗鱼苗养殖场,以饲养鳗鱼苗供应市场,以每667平方米水面平均收鳗苗2万~3万尾,每尾6~8元计,则每667平方米有12万~24万元的收入。可见,饲养鳗鱼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三、鳗鱼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该场地处里下河地区,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方便。池塘面积156亩,单个塘口面积8~12亩,计16个塘口,每个塘口均能单独进排水,并配备有1~2台增氧机和2~3个固定食台。
2、养殖技术
(1)池塘的整修与消毒:春节后对池塘进行整修,干塘曝晒,4月中旬每亩用35公斤生石灰和水泼洒全池(包括塘边)消毒,5月上旬进水15~20厘米,每亩用20斤茶籽饼进行清塘、清杂、增肥。
(2)鱼种放养:为延长鳗鱼最适生长期,鳗苗前期一直在配有锅炉,温度为28℃的大棚恒温室内养殖,6月初水温恒定在24℃以上放入土池,放养规格为60~100尾/公斤,放苗时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分规格分塘,每亩放养量1800尾左右。
(3)水质管理: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是鳗鱼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一是勤换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特别是在养殖后期需勤换水,并加大换水量。二是勤开增氧,塘口配备水车式增氧机,视天气情况调节增氧时间,在养殖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提高溶氧来改善池塘水环境。三是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在养殖后期由于塘存量大,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坏,我们每月用1~2次EM菌原露500克/亩,另外适当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4)饲料投喂:根据鳗鱼的不同生长期调节饲料的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视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日天,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饲料都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饲料失散,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3、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每隔15天杀菌、杀虫一次,同时定时使用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此外每月使用2次大黄、黄莲、大蒜等中草药粉碎与饲料拌和投喂,这样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近几年来该场采取上市措施后成活率均在90%以上。
4、轮捕轮放及越冬管理
轮捕轮放是鳗鱼养殖的增产技术,主要在于符合鳗的生长规律。鳗鱼生长至7月份鳗鱼有50%达到规格鳗(0.4斤/尾),符合出口要求,每隔1个月捕一次,轮捕前停食1~2天。
越冬管理是我地区成鳗养殖的瓶颈。该场通过秋季育肥和加大水位保证了鳗鱼顺利越冬。10月份以后随着水温逐步下降,在保证吃食的同时,在饲料中加大脂肪含量,直到水温降至10℃停食停喂。在越冬期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水表结冰时及时破冰,以防冻上,确保成活率。

养殖鳗鱼的方法
鳗鱼养殖是把体重20克以上的鳗种养成体重150-200克的商品鳗的生产过程。目前我国池塘鳗鱼养殖有专养和混养两种形式。
池塘专养:就是在池塘中高密度单养鳗鱼,一般露天池亩产1000千克以上。
鳗种放养:鳗种放养前,应对鳗池和鳗种进行药物消毒,然后才能放入鳗池饲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水温13℃以上时进行。放养密度视产量指标、鳗池条件、鳗种规格和养殖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亩产1000千克以上的放养量为鳗种规格20克左右,亩放150-200公斤;规格50克左右,亩放300-400公斤。半流水池塘的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3-5公斤,设备良好的流水池每平语词米可放10-15公斤。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喂饲料、轮捕轮放、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内容。
投喂饲料棗养鳗饲料有新鲜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类。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原则。每天上午9-10时投喂一次,在水温25℃的日投饲量,配合饲料为存塘鳗总重量的2-5%,新鲜饲料为10-15%。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或水温超过30℃的时侯,日投饲量可酌情减少。一般要求投下饲料20分钟内吃完为度。鳗料搅拌要均匀、柔和,加水混油量可参照表7-3。搅拌好就要立即投喂。
轮捕轮放棗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必须采取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一个月左右分级分稀一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密度合理。3月底放养的鳗种,6月初已有部分达到上市规格,即可进行第一次捕捞;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鳗鱼欲旺盛,生长快,至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捕捞,捕捞后立即补放鳗种;9月初又有相当数量达到上市规格,进行第三次捕捞;11月中旬进行清塘捕捞,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留作翌年春放鳗种。分级分稀前1-2天就要停止喂食,并要更换池水,实行原池吊水,使鳗鱼排空肠胃内食物,再用光滑鱼筛进行选别。操作要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
水质管理棗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苗种培育阶段的做法。
池塘混养棗在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中混养鳗鲡,有不投鳗饲料和投鳗饲料两种方式。前者每亩搭配15-20克的鳗种50-100尾,鳗鱼以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底栖小动物和饲料碎屑为食,年终可捕获体重150-200克的食用鳗10-15公斤;后者是进行高密度混养,每亩搭配15-20克鳗种1000-2000尾,每天投喂一次鳗鱼饲料,投喂量为鳗鱼总体重的1-2%。鳗鱼还可兼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底栖动物。年终可捕获食用鳗150-300公斤。这两种混养方式均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普遍推广,使鱼塘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养鳗鱼的成本和利润
据最新鳗鱼市场价格资料,供应市场的商品鳗鱼,广东市场平均每公斤45元,最低为44元/公斤,最高为46元/公斤;广东出口菜鳗售价最高80元/公斤,最低65元/公斤;广西钦州鳗鱼平均售价为42元/公斤,出口最高为58元/公斤;浙江市场的鳗鱼平均售价为24元/公斤。
据对广西钦州市鳗鱼养殖场的调查,一般养鳗鱼专业户,平均每建设667平方米(1亩)水面鳗鱼池并饲养一个周期(一年),第一年需投入:(1)鳗鱼池建设费5238元(其中建材费1760元,人工费2450元,排灌设施费578元,水电费等450元),(2)鳗鱼苗费6250元(投苗5000尾,当地自养自繁鳗鱼苗每尾1.25元),(3)饵料费8100元(以饵料系数1.8计),(4)防疫药品费100元。以上各项共需投入19688元。据调查,一个新建鳗鱼池,一般每年4~5月份投苗,饲养6~7个月,到年底(12月~次年1月)可收入鳗鱼1.2吨左右,以当地现行市场价(42元/公斤)计,可收入50400元,除去投入1.97万元,当年即可收入3.07万元,第二年可收入3.5万元。如果建设精养鳗鱼苗养殖场,以饲养鳗鱼苗供应市场,以每667平方米水面平均收鳗苗2万~3万尾,每尾6~8元计,则每667平方米有12万~24万元的收入。可见,饲养鳗鱼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常见病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1、病原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肠炎病病原主要有肠型产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氏菌。长期投喂霉变饲料,是斑点叉尾鮰感染肠炎病的主要原因。

2、症状及流行

该病是目前我国养殖鱼类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流行季节为5~6月和8~9月,水温25~30℃时为多,主要危害成鱼,感染率有时可达30%以上。病鱼行动迟缓,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并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出现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含有许多黄色黏液或脓,其他部位如肝脏也有出血,呈红色斑点状淤血。

3、防治方法

①注意饲料卫生,长期投喂霉变饲料是鮰肠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②每千克鱼体重60~80毫克土霉素粉拌饵投喂,连喂5天,对治疗斑点叉尾鮰肠炎病疗效明显;③投药饵的同时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20~25千克/亩;④投生石灰的第二天,再用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浓度为1克/立方米,连续2天。



肉牛胃肠炎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肉牛胃肠炎也叫做肠黄,往往会导致胃肠黏膜以及深层组织发生出血性或者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该病可分成两种类型,即原发性和继发性.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导致胃肠机能障碍加重,并出现自体中毒的现象,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提高死亡率,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肉牛胃肠炎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1、病因分析

所有能够导致肉牛发生胃肠卡他的致病因素都能够引起胃肠炎,但区别在于受到较强的病原刺激才能够引起胃肠炎,或者肉牛抵抗力减弱或者对刺激耐受,或者二者同时存在。当肉牛饲养管理不当就非常容易引起发病,如饲喂发霉腐败的草料,发生霉变的饲料,如豆饼、玉米等,或者饲喂有毒植物,饮用卫生较差的饮水,舍内过于潮湿阴冷、卫生条件恶劣,过度疲劳,发生各种应激等,都能够导致发病。另外,各种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多种内科病,也能够并发或者继发该病,主要是牛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寄生虫病以及有尿素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2、临床症状

病牛的主要症状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病初期,病牛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减少饮水。经过1天发生脱水,并增加饮水,口腔黏膜干燥且色暗,并散发恶臭味,还有大量的舌苔,初期往往出现排粪迟滞的现象,排出比较干燥的粪便,且有黏液覆盖在表面,但没有发生其他明显变化。后期发生腹泻,排出稀软粪便或者水样粪便,其中往往混杂没有消化的饲料,还混杂大量的黏液、血液、肠黏膜或者坏死组织。末期发生严重腹泻,肛门通常变得过于松弛,且后躯往往玷污粪便或者经常努责,但没有排出粪便,呈现里急后重。通过听诊发现肠音初期少且弱,发生腹泻时会发出亢进肠音,但如果持续发生腹泻肠音就会逐渐减弱,甚至彻底消失。病牛往往伴有腹痛或者严重腹痛,导致起卧不安,频繁回头望腹,不停打滚。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导致全身症状加重,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肌肉发抖震颤,眼结膜开始明显潮红或者发生黄染,后期变成暗红色,目光呆滞。听诊心脏,发现开始亢进,之后逐渐减弱,脉搏达到60次/min以上。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表现出极度精神萎靡,全身乏力,行走不稳,眼球下陷,皮肤弹性变差,体质非常虚弱,脉搏细数甚至无法触及,全身大量出汗,明显战栗,耳鼻及四肢发凉,体温开始不断降低,最终由于严重虚脱而发生死亡。

3、诊断

可先根据病牛的全身症状、舌苔变化、食欲状况,以及粪便中存在的病理性产物等,进行正确诊断。同时对流行病进行调查,取血液、粪尿进行化验,鉴别是发生单纯性胃肠炎还是由于感染传染病、寄生虫病而引起的继发性胃肠炎。如果怀疑病牛发生中毒,则要对草料及其他可疑物质进行检查。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肉牛要饲喂品质优良的草料,禁止饲喂发生腐败、发霉以及冰冻饲料。合理调制和搭配精粗饲料,对于不容易消化的饲料则要进行适当加工,如铡短、碾碎等。确保定时、定量饲喂,避免饥饱不均,且要防止空腹饮用过多的冰水或者出现暴饮。合理使役,圈舍及牛体要定期进行消毒。当发现患病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病牛,要先查明病因,然后采取对症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强护理,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饲喂品质优良、质地柔软、清洁的饲草。如果病牛在第一阶段排出比较浓稠的粪便,且混杂黄色黏液及血丝,并散发较重的腥臭味,说明此时症状比较严重,因此治疗主要采取清理胃肠残留物,避免发生自体中毒。病牛可服用200g人工盐、30g酒精用于缓泻,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服用30g鱼石脂用于抑制胃肠内容物腐败发酵,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口服30g次硝酸铋、30g磺胺脒、50g矽碳银,并配合静脉注射4瓶5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20mL20%安钠咖、10支2mL庆大霉素(8万IU)、5支5mL维生素C、5支20mL5%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抗菌消炎、补液解毒,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使用中药方剂郁金散进行治疗,即取36g郁金,15g黄芩,黄柏、黄连、栀子、白芍各18g,50g大黄,28g诃子,全部研成粉末,加水煎煮后给病牛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在第二阶段,病牛可口服20g次硝酸铋、20g磺胺脒、30g矽碳银,并配合肌肉注射10支2mL庆大霉素(8万IU),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也可使用中药方剂白头翁散进行治疗,即取60g白头翁,泽泻、猪苓各15g,苦参、黄柏、黄连、秦皮各30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病牛即可痊愈。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即处于发病早期或者病势较缓和可选择使用仙鹤草进行治疗。特别是早期被发现的病牛,可取1kg鲜仙鹤草全草,将其捣烂后添加2000mL温洗米水,混合均匀后过滤,除去药渣后在药液中添加50g红糖以及适量的百草霜,混合均匀后给其灌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在配合使用以上第二阶段使用的西医方药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续用3天。接着再取1kg单味鲜“仙鹤草”全草,将其捣烂给病牛灌服,每天2次,直到彻底痊愈。病牛按该方法进行治疗,通常经过3~7天就能够痊愈,尤其是治疗急性胃肠炎,具有很好的效果。

认清泥鳅肠炎病的种类:细菌性肠炎和物理性肠炎



泥鳅物理性肠炎

泥鳅物理性肠炎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胀气病。主要症状为:泥鳅肚子朝上漂浮于水面,腹部鼓胀,精神萎靡,游动能力差。检测病鱼可发现其腹壁很薄,呈淡红色半透明状,肉眼可见肠道内一节黑一节白。挤压腹部,能发现肝门处有气体或未完全消化的黏稠饲料碎末。解剖肠道,能发现白色的是气体,黑色的为残存饲料。物理性肠炎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的夜间,主要是因为饲料投喂过多、饲料变质、天气变化、蓝藻爆发(泥鳅误食蓝藻或被蓝藻污染的饲料)等原因造成。

泥鳅细菌性肠炎

泥鳅细菌性肠炎主要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泥鳅在水面独游,不进食,体瘦,体表颜色发暗。检测病鱼可发现肛门红肿,肠道发红,没有食物,充满淡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挤压病鱼腹部,能发现肝门处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流出。泥鳅细菌性肠炎多发生于养殖中后期的夏末秋初阶段。因水质、底质严重恶化,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大量繁殖,感染泥鳅肠胃等消化器官引起的病变。

结论

只有认清泥鳅细菌性肠炎和物理性肠炎(胀气)的症状和病因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提前预防泥鳅肠炎疾病是关键措施。一般来说,泥鳅物理性肠炎(胀气)病可以通过减料(停料)、换水、解毒、增氧等方式治疗。泥鳅细菌性肠炎可以通过改底、调水、外消加内服的方式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性肠炎(胀气)有时也会伴有轻微的细菌性肠炎同时存在,如果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往往会在后期全部转化为细菌性肠炎,为泥鳅带来重大伤亡。


本文由网友超越分享,网友唐孝革整理修改而成

河蟹养殖常见病腹水病的防治技术


河蟹腹水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很大的河蟹疾病,病蟹的背甲内有大量腹水。
(一)病原
由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其中嗜水气单胞菌较常见。
1.嗜水气单胞菌
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5-1.0微米×1.1-1.7微米,无芽孢,无荚膜,绝大多数菌体为单个,少数为2个相连,极生单鞭毛,葡萄糖氧化发酵测定为发酵型产酸产气,无氯化钠胨水中生长良好,含6%及以上氯化钠胨水中均不生长,其中1株菌对柠檬酸盐不利用,1株菌对赖氨酸脱羧酶阴性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与嗜水气单胞菌不同外,其余30多项生理生化反应均与《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相同,个别生化反应不一致是由于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菌株存在的差异所致。
2.拟态弧茵
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4-0.8微米×0.8-1.4微米,无芽孢,无荚膜,极生单鞭毛,单个或2个相连,菌体直或稍弯,葡萄糖氧化发酵测定为发酵型产酸,但不产气,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酒石酸盐反应阴性,对多黏菌素敏感等30多种生化反应与《白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上的拟态弧菌相一致。
3.副溶血弧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对弧菌抑制剂0/129(150微克/毫升)敏感。胞外产物具明胶酶、几丁质酶、淀粉酶、酪蛋白酶、磷脂酶等多种酶活性及溶血活性。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1龄幼蟹至成蟹均受害,在长江流域于5-11月均有发生,其中尤以7-9月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发病严重的塘甚至绝产。在池中不种水草或种得很少,水质恶化,不投喂颗粒饲料的蟹塘,发病尤为严重。
(三)症状
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多数爬至岸边或水草上,不吃食,轻压腹部,病蟹口吐黄水。打开背甲时有大量腹水,肝脏发生严重病变,以至坏死、萎缩,由原来的黄色变为淡黄色,直至灰白色;鳃丝排列不整齐,有时有缺损,呈灰褐色以至黑色;病蟹胸部肌肉很不丰满,很瘦;折断步足有大量水流出来,步足肌肉萎缩;心脏肿大,心跳乏力;有时背甲的内膜也被烂成残缺不全,因而从背甲外面观察,背甲呈花斑状;肠内没有食物,或在近肛门处有少量粪便,有的肠内有大量淡黄色黏液;胸部和腹部连接处水肿,不能正常蜕壳,最后衰竭而死。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作出最后确诊。如果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可采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建立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规程进行检测,直接将分离菌株鉴定到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菌株很多,其中有不少菌株是不致病的,因此,如仅作细菌鉴定,还不等于已找到了病原菌。
(五)预防措施
要进行全面综合预防,具体方法详见河蟹颤抖病的预防措施。
(六)治疗方法
采取三步曲治疗方法。第一步:先杀虫,如河蟹体表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必须先杀虫。否则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后,损伤鳃组织及蟹壳,这就为细菌不断入侵打开了门户,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第二步:外泼消毒药及内服药饲相结合,将蟹体内外及水体中的病原菌同时杀灭。外泼消毒药可以任选一种,最好是选用无残留、无公害的二氧化氯或水产保护神、伏碘,这些药比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钠、漂白精等的费用略贵,但后者会产生诱癌物质,污染环境。外泼消毒药的次数随病的轻重而定,病轻的泼药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反之则泼药次数多、间隔时间短,一般为2-4次。
内服药饲可以选用下列任一种:
(1)每千克饲料中加蟹安Ⅲ号10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河蟹喜欢吃的颗粒药饲,连喂6天左右。
(2)每千克饲料中加治鳖灵1号10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河蟹喜吃的颗粒药饲,连喂6天左右。如在饲料中加些保肝解毒药及维生素C、维生素E,则疗效更好。第三步:在停药后2天,全池外泼生石灰,将池水调成弱碱性、适合河蟹生长。并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使河蟹尽快康复,健康成长。种得很少,水质恶化,不投喂颗粒饲料的蟹塘,发病尤为严重。

河蟹养殖常见病真菌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
河蟹真菌病的病原为离壶菌。该菌的菌丝很长,为不规则交叉分支,一般不分隔,弯曲,直径8~40微米。菌丝吸取河蟹幼体营养,生长发育很快,不久就充满宿主体内,不论头胸和腹部内均可寄生,好似松树叶和杨树根须。在河蟹幼体内的菌丝颜色不断变化,呈黑、绿、青、灰、桔黄等颜色,靠近幼体表面的菌丝形成隐子囊。真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一般比细菌强,耐受温度、盐度、pH值的范围很广,在含有氯化钠为0.7%、pH值5~11的范围内均可生长。
2.症状
受感染幼体头大尾小,体呈黑色,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该菌传播速度很快,第1天幼体就可能有1%寄生,2~3天后所有幼体100%感染,严重者全部死亡。
3.流行情况
据调查显示,目前该病已为我国河蟹人工繁殖中的主要病害,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岛,从沿海到内陆,大部分河蟹人工育苗场均有发生,从河蟹胚胎的卵-幼体-蟹-成蟹-亲蟹,真菌类离壶菌均有寄生,尤其对幼体和幼蟹造成很大威胁,一般成活率只有5~6%,如果蟹苗经药物浸泡再培育幼蟹,成活率可提高1~3倍。
4.防治方法
真菌病原目前尚无有效办法杀灭,但已掌握其传染途径和寄生部位。因此首先应设法切断其传染途径,宜从亲蟹入手,凡是河蟹人工繁殖场,应选择没有离壶菌寄生的成蟹作为亲蟹,在亲蟹促产前进行消毒处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9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