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鳗鱼养殖肠炎病需注意防治

进入冬季,水温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给鳗鱼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肠炎病,要注意防治。

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有的鳗场急于出售鳗鱼,往往忽略养殖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温的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等等。这些环境的变化给鳗鱼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肠炎病,其主要症状为:肛门红肿,并多数病鳗腹腔有大量腹水。部分鳗鱼的脾脏肿大,呈褐色,水面有浮便,水中兼有白痢。具体有病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温差变化导致的肠炎

有的鳗场为急于鳗鱼长大,拼命加料,不顾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冷空气突然到来,水温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变大,从而导致鳗鱼消化不良,引起肠炎。主要症状表现为:肠道充血,水面有浮便并拉白痢。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外消

二氧化氯0.5-0.8毫克/升每两天消毒一次。

2、内服

助消化类药物及每公斤料加盐5克、穿心连5克、地锦草5克(穿心连、地锦草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二、水质恶化引起的肠炎

随着鳗鱼增大,投饵量的增加,鳗鱼的排泄物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换水量还是保持原来的的基础上,有的场因缺水,甚至比原来的还少换,从而造成池中有机物不断的积累。

这些有机物在池中腐烂发酵,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导致池中各种水质指数超标,如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特别是亚硝酸偏高,不仅毒性大,对鳗鱼的毒副作用大,而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还原成硝酸盐。加上水中浮游生物(如:摇蚊幼虫、杯体虫等)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中溶解氧降低,有些场水中溶解氧甚至低到3毫克/升以下。这容易造成鳗鱼消化不良。主要症状表现为:鳗鱼游动无力,呈分散形,体表粘液呈斑马状;增氧机前后及加水处都有鳗鱼集中在一起;鳗鱼的摄食量明显下降,有的绝食。处理方法如下:

1、停食2-3餐。

2、用可降解亚硝酸的药降解亚硝酸(如:亚硝速灭1-1.5毫克/升、亚克净1-1.5毫克/升)调水质。

3、用高锰酸钾3毫克/升+90%晶体敌百虫0.3-0.6毫克/升杀浮游生物,并提高水中的溶解氧。

4、鳗鱼体质恢复后,要先从低投饵量喂起,逐步增加投饵量。

5、内服:大黄苏打片8片+盐酸黄连素5克+麦芽5克+消炎利胆片8片(麦芽要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延伸阅读

冬季养鸭需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养殖户也多了起来,养鸭的关键是什么呢?

防冻关,鸭的产蛋量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在0℃以下时,鸭的产蛋量会大幅度下降。冬季欲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棚舍内的温度以不低于6℃为宜。因此,应在棚舍内增设供热设备。另外,棚舍内的垫草应勤换,不可让蛋鸭在潮湿、寒冷的地方过冬。

放养关,冬季每天应根据天气将蛋鸭放出棚舍外,让其自由觅食、嬉水、活动,但放养时一定要选择背风地方放牧,以免鸭羽毛被风揭开受湿受凉。同时,在蛋鸭下水运动时,一定要先在旱地上运动半小时后再让其下水,以防鸭子下水后因水凉而抽筋。

补光关,由于冬季日短夜长,对于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的蛋鸭群,应注意人工补光。一般可在棚舍内离地面2米处,每30平方米左右挂一个60瓦的灯泡,并加上灯罩。

蛋鸭初产期咋补饲

在野生饲料条件较好的放牧区,补饲一餐以后,鸭的新羽毛生长很快,体膘增加,卵黄增大,部分鸭在行动上较活跃,常离群去觅食,觅食时间较长。如果放牧区饲料不丰富,鸭群有时群起高声呼叫,有必要加餐。

鸭积肥时期,在野生饲料贫瘠的放牧区,要喂两餐,补饲第二餐常在中午,喂得与早餐一样饱。补饲第二餐以后,如遇到寒流袭击,鸭群又会出现成群呼叫的现象。为了防止鸭群膘体和产蛋率的降低,要加成三餐,一般是早晨6点至6点30分喂早食,中午喂中食,晚上喂晚食。在一般情况下,产蛋率达到20%~30%时使用卵炎快治或卵炎康消一次输卵管炎。产蛋率达到50%才日喂四餐,对鸭群产蛋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增产作用,能增加日产蛋数10%以上,三四天就能达八九成的产蛋率。

养殖鳗鱼凹凸病的防治


病原:鳗匹里虫是鳗鱼凹凸病的病原,属微孢子虫目。孢子小,构造简单。鳗匹里虫寄生于体侧肌肉内,孢子散布于肌肉组织内外,同时使周围组织溶解,体表内陷,呈现凹凸不平,故称之为凹凸病。此病流行期无特别限制,在15℃~30℃的水中皆可感染,温度愈高孢子发育愈快,但在25℃以下病程非常缓慢。幼鳗、成鳗均可被感染,在加温的养鳗池内,白仔鳗就有患病的。该病对幼鳗危害尤为严重,即使不死,也不能育成有商品价值的成鳗,而且极易传播,孢子在水中或拌入饲料中投喂均可引起感染。

病鳗初期食欲不减,随病情发展仍有一定的索食能力,经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发现外部特殊病变,虽仍有缓慢生长,但已失去商品价值,而且旦感染其他病菌,就会全身肌肉受侵、衰弱而死。日本鳗、欧洲鳗、美洲鳗均可感染此病。

防治:收购过程中小心观察鱼体,避免购进病鳗。饲养时避免密度过大,保持水质良好。起捕、分选中发现病鳗应立即挑出销毁,以防感染。放养前宜翻土晒干,并用大剂量的生石灰彻底清塘。

养殖乌龟肠炎病的防治方法


1、发病症状

病龟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粪便不成形,严重时呈蛋清状,黑色或猪肝色,人工喂食时有吐食现象;后期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驰;无弹性,无光泽,最后衰竭死亡。剖检病死龟,可见胃肠发炎、充血。本病初春多发,病因有环境湿度变化大、饲料变质和生活环境恶劣等。

2、防治方法

防治乌龟肠炎病,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1)搞好清洁消毒养龟池塘,放养前每亩应用生石灰50~75千克;产卵场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25克化浆泼洒。养龟池或养龟容器,无论新旧,在放养乌龟前都要彻底清洗消毒。

(2)提高水体质量养龟池的水体平时要保持清洁干净、清澈透明;龟池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40克化水后泼洒,每月2次;清除水中杂物和排泄物,严防水质恶化。

(3)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要求新鲜、干净,不可投喂腐败变质食物;平时应根据龟品种的不同食性,经常更换饲料种类,以保持龟的旺盛食欲;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食物,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污染水质;注意天气变化,保持龟池冬不结冰,夏能防暑。

(4)中草药预防5~9月份,每2天投喂1次地锦草药液,每50千克龟重每次用地锦草干草150克或鲜草700克,煎汁去渣,待凉后拌入饲料中喂服。

(5)治疗方法①发现病龟应及早隔离,以免传染。②黄连5克、车前草5克、马齿苋6克、蒲公英3克,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取汁去渣,待凉后与切碎的猪肺(牛、羊肺)500克拌匀投放在食台上饲喂,连用3天。③若病龟已食欲废绝,可按每100克重0.5毫升的量肌注黄连素,或鱼腥草注射液,或穿心莲注射液,食欲恢复后即改服上述药剂。

鳗鱼养殖:鳗鱼放养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蛋白质非常的丰富,近两年市场价格稳定,养殖户养殖鳗鱼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那么鳗鱼放养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正确选择优质鳗种:放养优质鳗种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前提,优质鳗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①规格整齐,无杂苗;②鳗种的丰满度大,体表光滑,背部墨蓝,腹部洁白;③无病害,无外伤,活动和摄食能力强;④当年养成的鳗种质量最好。

2.鳗种下池:长途运输的种苗,为了运输安全,在包装起运前经过停食筛选暂养和包装时的降温充氧等各项技术操作,鳗种消耗了一定的体能,经过10小时左右的运输到达目的地。有两种情况:一是包装袋温度仍低于塘中水温,袋内溶氧仍很充足,鳗鱼仍处于半休眠状态,这时下池应创造条件给予适当的复苏时间和适应过程,首先在阳光直射不到的情况下,将包装袋放入塘边网箱中浸泡20~30分钟,待温差小于5℃时,解开包装袋,向包装袋中加入2~3盆塘水,然后慢慢地将鳗苗倒入网箱,观察1~2小时后下池。另一种情况,鳗鱼到达目的地后,由于袋内气温较高,氧气消耗较大,鳗鱼处于缺氧窒息状态,这时应立即解开氧气袋,在塘边铺上网箱,将鳗苗倒在网上,用池水慢慢冲洗,利用鳗鱼皮肤呼吸的特性,使鳗鱼慢慢苏醒游入塘中。

鳗种下池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因为鳗种在包装袋中开始处于一种高氧状态,随着运输的进行,袋中溶氧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逐渐增加,鳗鱼又处于一种缺氧甚至轻度中毒状态,因此操作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果鳗种是短途运输,则下塘前只要进行消毒后就可直接下池。

3.鳗种下池的消毒:为使鳗种能健康成长,下池前必须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工作,以杀灭鳗种可能携带的病原。如果鳗种下池前体质许可,可进行水体高浓度、短时间浸泡,用药为:①1.5%~3%食盐溶液浸洗15~30分钟;②25毫克/升土霉素药液浸洗5~10分钟;③5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0~15分钟;④4毫克/升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如鳗种体质差,可先下塘,待鱼体质恢复后,用20~30毫克/升福尔马林和2~45毫克/升土霉素进行药浴处理,方法为将药物化水全池泼洒,要注意用药后换水。同时开食后投喂一个疗程药饵。

4.鳗种放养密度:投放鳗种的密度依各种条件而定,主要根据养鳗场投苗计划、现存池鳗鱼和总水面,同时考虑技术、水质等条件,原则是宁稀勿密。放养密度参考如下:鳗种规格20~10克/尾,每亩放养5000~7000尾,鳗种规格40~20克/尾,每亩放养4000~5000尾,鳗种规格80~40克/尾,每亩放养2500~4000尾,鳗种规格100克/尾,每亩放养2000~3000尾。

总结:养殖鳗鱼,在放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鳗种规格质量,这样才能提高鳗鱼成活率,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益。

养殖黄颡鱼肠炎病的防治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脓血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

(3)危害及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黄颡鱼鱼种及成鱼。这种病很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由于致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来源于淤泥。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致病菌。

(4)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②活体饵料用2%~3%的食盐水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喂。④用漂白粉1毫克/千克全池泼洒。每50千克鱼用大蒜头250克,与饲料拌和后投喂。或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加1%的食盐到饲料中。⑤投喂磺胺胍药饵。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减半。⑥投喂痢特灵药饵,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4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减半。

鳗鱼养殖之鳗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问题】鳗鱼养殖之鳗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专家解答】

1、设计建造的养鳗场所应符合防病条件

养鳗场的水源应是水量充沛、洁净,不带病原体或有毒物质,适合鳗鱼生活的要求。除此之外,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总的进、排水应该分开,以免鳗池排出的水重新污染进水口的水源;其次,每个鳗池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并能独立地进行进水或排水,以免有病的池水相互感染;第三,设计好池塘的排污设施,改善池塘底质条件,这是对鳗病预防的宏观控制,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2、增强鳗鱼的抗病能力

鱼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由鳗鱼、病原体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关系错综复杂的表现。其中鳗鱼本身的抗病力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增强鳗鱼的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措施为:

⑴提前并塘,推迟停食。露天养鳗池冬季水温降低,鳗鱼要停食越冬。为了减少鳗鱼在越冬期间体质过度消耗而易感染疾病,当池水温度下降至20℃以下时,就要进行并塘,按不同规格分养,分养后继续投饲,一直投喂到鳗鱼不吃食为止,这样能延长投饲时间,这是减少越冬鳗鱼体质消瘦、增强其抵抗疾病能力的有力措施。

⑵冬前投饲,增加营养。在鳗鱼并塘分养后至越冬前,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增强鳗鱼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⑶早开食,适量投喂。越冬之后的鳗鱼,体质消瘦,急需补充营养。当开春水温上升至8℃以上时,鳗鱼即能摄食。因此,要尽早开食,适量投喂引诱鳗鱼来摄食,增强鳗鱼的体质。

⑷定量投饲,切忌暴食。在正常饲养鳗鱼时,投饲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吃食均匀,不能过食或饥饿。鳗鱼吃食过多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易患病。

⑸细心操作,放进网箱后要注意网衣不能搭底,以免鳗鱼相互挤压而窒息、受伤。一旦擦伤鳗体或短期窒息,就容易感染疾病。

3、控制和消灭病原

鱼病的发生、一定有病原存在。因此,预防鳗病必须从控制和消灭病原着手,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具体措施有:五消毒、定期施药和及时处理病鳗。

⑴池底消毒。冬季闲置的鳗池要排干池水、曝晒,一般的池在放养之前,要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常规量消毒,杀死池底病菌、寄生虫、虫卵和孢子等有害生物。

⑵池水消毒。鳗池在注水后放养前,要用敌百虫常量泼洒消毒,杀灭部分水蚤、寄生虫等,防止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

⑶鳗体消毒。小规格鳗种和明显患病的大规格鳗种,在分养时要用亚甲基蓝常规量药浴或常规量全池泼洒,杀灭鳗鱼的病原体(如细菌、水霉等)。在鳗苗运输和驯养过程中,亦可用0.5%~0.7%的盐水消毒,防治运输中鳗苗擦伤而受细菌的感染和鳗苗驯化过程中的原生动物或藻类的侵袭。

⑷饵料的消毒。鳗苗驯化时的丝蚯蚓在投饲前要先进行消毒,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体的带入。

⑸工具消毒。饲料框等工具应经常洗刷晾干、日晒或定期用漂白粉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再使用。在病鳗池中使用过的工具消毒后才能再使用,以免将病原从一个池子带到另一个池子,从而使疾病得到蔓延和发展。

⑹及时捞除病鳗、死鳗,并土埋处理,以免病菌的重复感染。

4、保持池水环境的稳定

鳗池水质的好坏,对鳗鱼的生长和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池水良好,鳗鱼吃食和生长也良好,体质健壮抗病力强,不易感染;反之,如果池水恶变,不仅影响摄食生长,而且容易诱发鳗鱼发病。为了保持池水环境的稳定,采取的措施有:

⑴保持池水中微囊藻的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如果池水恶变可采取换水、施药、施肥和引种等办法,使池水中浮游植物生长良好,池水保持微碱性,可防止某些细菌性病原菌的繁生。

⑵温水池要注意氨、亚硝酸等有害离子的含量,及时换水、排污,才能保持水质的清洁。防止某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⑶定期泼洒敌百虫,杀灭池水中的水蚤、一般寄生虫和锚头鳋幼体等,以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变和锚头鳋、鳗居线虫等的发生。

⑷将池水温度升到25℃以上,可以防止水霉病菌的繁生。

【小编总结】

在鳗鱼养殖过程的鳗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因为一旦发病,治疗困难。鳗病主要发生在1-2月以及10-12月,所以鳗鱼养殖户在鳗病发生前要做好防治工作。第一农经小编给您介绍了四种鳗病防治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鳗鱼疾病的防治


鳗居线虫病[病原]为鳗居线虫。寄生在鳗鲡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鳗居线虫属卵胎生,刚产出的幼虫仅0.2毫米-0.35毫米,身上包有一层透明的表膜,尾部细长。

[症状与诊断]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鱼的血为生。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症。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阻碍,鳔组织发炎。病鳗浮大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鱼死亡。[流行与危害]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本病感染率很高,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很少。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较多。[预防与治疗](1)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来幼虫和中间宿主,有预防作用。(2)用敌百虫(90%的晶体)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生长温度12度-42度,PH值范围5.5-9。在含盐0-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症状与诊断]本病从症状和病理学特点来看,可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肝脏型症状:主要表现在鳗鲡前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严重时前腹部穿孔,肝脏露出。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脓溃病灶。肾脏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突出,肛门前后的肾脏部位肿大,肌肉坏死,皮肤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解剖观察可见脾脏、肾脏肿大,有小脓溃病灶。在临床诊断中,应抓住该病的典型症状。患本病的鳗鱼,前腹部或肛门前后部位肿大,红肿,皮肤软化,肌肉坏死,甚至溃烂穿孔。[流行与危害]本病在日本、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危害较大。特别是白仔投喂红虫后一周左右最容易发生急性流行,引起大量死亡。[预防与治疗]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经常清除残饵和粪便污物,适当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1)每吨鳗用鱼服康B-II50克-100克,均匀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5天。(2)每吨鳗用磺胺甲基异恶唑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二天后改用每天100克,连续喂5天。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形屈绕杆菌。生长温度5度-35度,最适温度27度-28度;生长PH值范围6。5-8。5,最适PH值为7。5左右。水体中含0。7%的食盐即能抑制其生长。[症状与诊断]该病主要是引起鳃组织坏死。患病鳗鱼在水面无力地游动,有时停在水流弱的角落或池边。病鳗体色稍黑,外观无特别明显的症状。如用手指轻轻压鳃,从鳃孔会流出带红色的粘性脓汁。剪开鳃盖,可见鳃丝从边缘开始溃烂,鳃组织充血,淤血,粘液很多。病烂部位带黄色,并粘有许多污泥杂物。严重时可见大部分鳃丝腐烂。诊断方法主要是观察鳃组织有无腐烂坏死病灶。[流行与危害]本病流行季节较长,终年可见,但以夏季高水温期较严重。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较广。我国台湾、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各地养鳗场都有流行。[预防与治疗]本病与放养密度高,水中氧气不足,投料过剩关系较大。现已发现柱形屈绕杆菌在鳗鲡配合饵料颗粒表面生长良好,所以,残饵和饵料扩散,就会给病原菌的大量每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预防此病,应特别注意投饵方法,避免投饵过量,并经常注意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洁,增开水车,适当加大换水量,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烂尾病[病原]引起鳗鲡烂尾的病原菌有两种:一种是柱形屈绕杆菌,另一种是点状产气单胞某些菌。烂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病原菌外,还与鳗鱼受损伤、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善有密切关系。[症状与诊断]病鱼尾柄部、躯干部或头部皮肤溃烂,坏死脱落,严重者溃烂深入到肌肉层,有的病鳗吻端溃烂。该病往往与水霉病、肝肾病并发。在低温多雨季节,溃烂部位很容易长水霉。烂尾部继续发展则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各脏器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著的特征:一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流行与危害]该病是我国养殖鳗鲡的常见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夏季高温季节,选别等操作,造成皮肤损伤、鳗鱼粘流脱落时,最容易发生烂尾病。[预防与治疗](1)过池、选别中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鳗鱼受损伤。过池时要注意鱼体和池塘消毒,防止感染。(2)用4%-5%的食盐洗浴1分钟-2分钟,对烂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红鳍病[病原]系嗜水产气单胞杆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40度,最适湿度8度;在PH6-11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7.2-7.4。在浓度不超过4%的食盐溶液环境中均能生长,而最适盐浓度为0.5%。[症状与诊断]病鳗最初表现为食欲不振,随后在水面离群漫游或依靠池壁或停在饵料台不动。病鳗臀鳍、胸鳍、尾鳍等充血发红,腹部或体侧皮肤充血,红门红肿。严重时,在腹部、体侧等部位可见出血斑块。有时头部、躯干、尾部皮肤会出现局部坏死或感染水霉。解剖观察,肠道充血发红明显可见。病原菌在肠道大量繁殖,所产生的毒素首先引起肠道炎症,然后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病菌由肠道侵入血液成为败血症。[流行与危害]红鳍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有暴发性流行,危害严重。它主要在露天池流行,各种规格的鳗鱼都可得这种病。在春季水温上升期、秋季水温下降期以及天气不稳定的梅雨期,容易发生和流行,一般在高水温期发生流行的情况较少。[预防与治疗](1)每吨鳗用磺胺甲异恶唑,或磺胺增效剂150克-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2天后每天100克,连续投喂5天。(2)每吨鳗每天用盐酸土霉素或四环素100克混入饵料投喂,连续5天

弧菌病[病原]即鳗弧菌病。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长温度为10度-35度,最适生长温度25度左右;适宜生长的盐浓度为1%左右。生长PH值为6-10,适宜生长PH值为8左右.[症状与诊断]鳗鲡弧菌病主要症状是各鳍条出血发红,肛门红肿,躯干部皮肤褪色、糜烂或隆起。有的病鱼体表出现出血性溃疡。肠道通常有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斑。诊断鳗鲡弧菌病单独依靠观察症状还很难判断,必须采用血清学方法或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流行与危害]本病的发生与红点病一样,同池水中盐度有密切关系,在完全用淡水养殖的鳗鲡中通常不人发生。鳗弧菌广泛颁于沿岸海水和海底的是条件致病菌。鳗鲡弧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都有一定的诱因。如水质不良因素的强烈刺激、鱼体受伤等。鳗弧菌主要是由种苗携带进入淡水养鳗场。[预防与治疗](1)预防接种鳗弧菌菌苗。(2)用盐酸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100克,连续用5天。

红点病[病原]为鳗败血极毛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30度,适宜生长温度15度-20度;生长PH值范围5.3-9.7,适宜生长PH值7-9。本菌在淡水中一天内就会死亡,在海水中或稀释海水中能存活200天以上。[症状与诊断]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表点状出血。患病鳗鱼的皮肤,特别是下颚、腹部或肛门周围的皮肤,点状出血最明显、最多。病原菌侵入皮肤后在表皮基底膜和真皮层大量繁殖,引起毛细血管充血,因而导致渗出性出血和破裂性斑块状出血。此外还可见鳍条出血,肝脏淤血,脾脏褪色萎缩,肾脏萎缩,肠胃、肠系膜点状出血。本病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体表有许多点状出血,根据此特点可以作出诊断。[流行与危害]本病发生于含盐分的鳗池。流行时间是2月-8月和10月-11月,其中4月-5月是流行高峰。初春水温10度以上开始发病,待遇水温上升到25度时病势减弱,盛夏时消失,到秋天水温下降到25度以下时又会再次流行。[预防与治疗]红点病在10度-25度时发生,因此,在温室养鳗中,将水温控制在26度-27度,可防止本病的发生。本病的发生与水中的含盐量有关,所以对饲养在含盐鱼池中的鳗鱼要特别注意。在不含盐分的淡水中饲养,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要注意换掉用于盐水浴的池水,并冲洗一两次。本病的潜伏期长,病鱼症状尚未表现出来,已失去食欲,所以口服药治疗难以奏效,可用水体终浓度2毫克/升的呋喃浴酮全池泼洒。

开口病[病原]该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于鳗鲡白细胞的细胞质内。该病毒可用鳗鲡性腺细胞培养,并能引起细胞病变。

[症状与诊断]病鱼颅腔出血、口腔粘膜出血、头部肌肉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口腔肌肉糜烂,口张开不能闭合,上、下颌充血、糜烂,上颌缩短,严重时下颌骨断裂,口腔完全失去张闭能力。病情严重时可见肝脏充血,肿大,甚至出现溃疡。病鱼有时也表现鳍条充血。[预防与治疗]现在还无有效方法

欧洲鳗鲡夏季狂游症[病原]发病原因还不清楚。有可能是由于对生活环境(例如水温、光照、光质、饵料药物刺激等)变化不适应,长时间的环境压力,使鱼体应急反应过度,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失衡,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受损害,抗病能力下降,最终引起欧洲鳗大量死亡。或者说主要是由于应急因子引起的继发病性或和细菌性感染,造成欧鳗大量死亡。要完全弄发病原因,还有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症状与诊断]发病初期,少量鳗鱼在池边进行不规则游动,游动无力,出现间隙性头部抽动旋围翻滚或作后退运动。几天后大量鳗鱼出现类似症状,头部阵发性颤动,在水面狂游后很快死亡,刚死鳗鱼呈僵直状,嘴张开。病鱼体表完整,但是下颚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或充血。有些病鱼口腔、臀鳍、尾部充血或有溃疡。多数病鱼鳃丝鲜红、肝脏淡红,部分病鱼肾脏肿大。病鳗红血球、血红蛋白、血清氯离子显著增高,而血液中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目前,由于对该病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只能根据上述主要症状进行诊断。[流行与危害]本病是欧鳗引入亚洲养殖时而发生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高温期,从黑仔到成鳗都可发生。该病来势猛,在一个星期内,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更甚者几乎全部死亡。[预防与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这里仅提供如下预防措施:1)不要在夏季引进欧洲鳗种苗,避免高温期对刚进苗种的压力。据报道,欧洲鳗生长以20摄氏度水温为宜,水温由24摄氏度继续上升对欧洲鳗很不利,应引起注意。2)注意保持鳗池水环境相对稳定、清洁,防止水质、水温变化过大。3)在鳗池上定点设置遮光棚,避免强光直射。4)高温期就控制投饵量,宜少不宜多。5)注意及时防治寄生虫病及其他病害,鱼体健康可增强应急反应能力。6)必要时,用下述治疗药物中的任何一种外用药遍洒1次。

养殖鲫鱼高产需注意事项


池塘主养鲫鱼要获得高产高效益,养殖技术是关键。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分辨伪劣,购买优质鱼种进行放养,这是鲫鱼高产的基础。

2、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①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1.2万尾,养成规格50~60克。②成鱼养殖,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为宜,商品鱼规格在350~400克。

3、搭配品种。培育大规格鲫鱼种不要搭配草鱼和鲤鱼,而应选择鲢鱼和鳙鱼,数量应占主养鲫鱼20%左右,鳙鱼则占鲢鱼的10%左右。搭配品种的放养时间不宜过早,尤其是过早投入鳙鱼对鲫鱼驯化的影响更大。

4、鱼种驯化。鲫鱼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的鱼类,主养鲫鱼的鱼塘,鱼种经驯化后才容易上浮吃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鱼效益。培育鱼种阶段驯化相对容易。驯化后的鱼种在成鱼养殖时上浮抢食时间短,便于管理。驯化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添加剂,可以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驯化时间长。在密度已确定不变时,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对增大密度,则既利于驯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温,有利鱼苗生长。驯化期的水质宜清瘦不宜浊肥。

5、饲料粒径。一般鲫鱼规格在10克以下时,饲料粒径选0.5毫米;10~30克时选1.0毫米;30~75克时选1.5毫米;75~100克时选2.0毫米;150~300克时选2.4毫米;300克以上时选3.2毫米。鱼的摄食能力受鱼的规格及水温影响,故投饲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

冬天养殖蛋鸡需注意几点


1、及时调整鸡群

200日龄左右,观察鸡群,冠萎缩、耻骨收缩、羽毛紧收、腿部皮肤发干,胸肌薄而腹部下垂呈企鹅状的鸡淘汰。可节省饲料而提高产蛋率,防止其它疾病的传播,减少投药次数。

2、提高饲料能量

冬天应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多添加些能量高的饲料,如油脂、玉米等。有的养鸡场(户)自己配料,一直使用一个配方。同时因为原料来源不同成份含量也不尽相同,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等或高或低,出现了采食正常或超常,且产蛋率不同程度的下降、产软蛋、薄皮蛋等,有的鸡群根本没有高峰,继而出现了冠萎缩、耻骨收缩等情况,建议最好采用合理的全价料,再适当加一些能量饲料。

3、鸡舍保持适温

产蛋鸡要求温度范围是8~27℃,最适宜温度是13~2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每升高或降低1℃都会使产蛋下降1%。冬季外界气温低,应提高鸡舍温度,可采取保温措施,如生火炉、把鸡舍北面的窗户堵严等,一般最低应保持在8℃以上。

4、保持光照恒定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及产蛋有决定性作用,一般要求产蛋期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到鸡淘汰前4周可把光照增加到17小时,最适光照强度为5勒克斯。冬天日照短,阴天雾天应及时开灯补充光照。防灯泡变脏后光照强度减弱,应尽量做到光线均匀一致。

5、保持适当湿度

产蛋鸡要求湿度范围是50%~70%,最适湿度是60%~65%。湿度过低易使鸡体脱水和引发呼吸道病;湿度过高,常常使鸡舍空气污浊,而易引发各种疾病。冬天舍内相对湿度大,因此必须在保持温度的基础上调节湿度。平时通过控制温度来调节湿度,以利于提高产蛋。

6、勿忘通风换气

冬天鸡舍密闭较严,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H2S、NH3、CO2),可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病、传支、传喉、鼻炎、大肠杆菌病等,每天应适当打开天窗换气或设置排气扇,防贼风侵袭。做好环境消毒,消毒药交替使用,如速洁、千毒灭防止各种病毒、细菌的传播。

7、合理投药防病

不盲目用疫苗,不随意加大疫苗的使用倍数,以免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麻痹,避免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当发病时应及时治疗,以免增加死淘率和加大用药投资等。入冬以后,对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选择高敏药物,以便及时控制病情,同时防止支原体、新城疫、禽流感等更严重疾病的继发感染,以免造成产蛋率下降。

8、尽量减少应激

鸡舍建筑坚固,以防狂风造成的巨大声响,同时应避免犬、猫、鼠、鸟类的窜入。在应激情况下,可在饲料中添加0.02%~0.04%的维生素C,同时用维力饮水。

9、供给洁净饮水

水是鸡生长发育、产蛋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饮水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季一般为饲料采食量的2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下降2%~10%,并且蛋重减少;每天应清洗饮水器,保证水质良好,创造高产的饮水环境。

春季海参养殖需注意的事项


北方海参养殖多为潮涧带和虾池造礁的露天养殖,许多养殖户存在冬季气温低,海参不用管理的观念,导致许多海参的的死亡。从近几年了解的情况看,养殖海参大面积发病的时间基本相同,山东地区多在2月中旬到5月上旬,集中在3到4月。

这期间的重要变化因素是气温和水温从严寒的冬季低温期逐步回升,但气温和水温的回升速度是不同的,气温回升的快,水温回升的慢,有滞后现象。气温超过水温,这样的养殖池内水的中上层和底层就形成了水温差异,形成水温分层。经测量,1米到3米的水深处温差为1度~2度。水温高的水密度小,比重小,导致上层水一直在上层,不能和底层的水通过上下对流进行交换,结果海参赖以生存的底层水成了死水,从而导致上层水充足的溶解氧不能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输送到底层。

再加上,海参在底层活动、代谢和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而又缺乏及时的补充,造成底层区成了低氧区,甚至是无氧区。经检测,这期间底层水的溶解氧多处在3毫克/升以下。在低氧或无氧状态下,海参的代谢水平下降,循环、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受阻,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嫌气性细菌则大量繁殖,变成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产生素毒性很大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了对海参的不利影响。因水质恶化,海参体质虚弱,各种细菌等病原体会乘虚而入,导致海参发病。

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要最大限度加大养参池的水体的实际交换量,抓住高潮位时尽可能多的为养参池注入新水,尽量减少昼夜温差,当水温上升时延长流水时间;要经常巡池、必要时派潜水员深入池底检查刺参的活动状态。如发现个别刺参有化皮现象,要及时捞出,并用消毒液浸泡,以防感染其它健康的刺参。

养殖藏獒配种期需注意事项


谈及配种,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种獒。以自家拥有母獒为例,我们在选择公獒之前一定要多看,了解各家獒园的种公情况,再根据自家母獒的缺点和不足来选择能弥补其缺陷的公獒。当然寻找缺点是一个需要慢慢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比较才能找出自家母獒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找到合适的公獒。优缺互补实际上有一个很广的范围,包括头版、骨量、毛量等各个方面,我们只有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才能选择出最好的与配对象。

藏獒的发情时间一般在912月份,从进入发情季节开始我们就要对母獒的身体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包括母獒阴道的出血情况等等都要做详细的记录。通常从母獒滴血开始到第10天为发情前期,等到出血变淡或停止,母獒就进入了发情期,这个时间大概在第11天至20天左右,母獒的最佳配种时间主要集中在这10天之内,所以这几天要格外注意。发情期可以经常将手置于母獒的背部,观察母獒的反应,若母獒出现尾部偏向一侧等情况则表示母獒开始愿意接收交配,这时即为母獒的最佳配种时间。

配种时期的藏獒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保障身体健康就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防疫。大部分獒友只在春季为藏獒接种疫苗,其实最好在藏獒发情之前再为母獒做一次防疫,这样不但保证了母獒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母獒体内的抗体,使小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二是营养。孕期最好喂食母獒孕期专用的狗粮,因为狗粮里面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满足母獒在孕期的营养需求,若不喂食狗粮,就需要注意食物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补充,保证母獒的身体健康。

进入孕期的母獒除了饮食上要格外注意,生活环境也要相对安静一些,最好在母獒发情之前就给其更换到比较安静的环境,使其不要出现太大的情绪起伏,以免过于激动导致流产。运动也要适量即可,不要让种母过于劳累,最好缓慢步行,母獒怀孕前20天是最容易发生流产的时候,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保育工作。

养殖狍子腹泻、肠炎防治


腹泻、肠炎发生在极个别哺乳期幼狍,也有个别的成狍。狍子腹泻、肠炎病因是:狍子有时吃奶不合适;精料过多,消化不良;突然吃含水量过多的青绿饲料等引起。狍子腹泻、肠炎病表现为狍子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大便稀薄呈黑绿色或灰白色,恶臭;后期眼球下陷,反应迟钝,四肢不灵,疲倦,治疗不及时因脱水、酸中毒而死亡。成年狍,喂饲水分过大、精料过多,吃灰菜等也有少数发生。有的腹泻一两次自然停泻。

狍子腹泻、肠炎病的防治

1、产后仔狍及时吃上初乳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根本措施(见初乳的功能)。

2、药物注射治疗:

①氟哌酸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兽用止痢一霸、黄金1号等鹿、羊用药,按说明注射。

②炎克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③吡哌酸按人用量加复合B、胃酶各2片灌服。

④实用验方:(人用)复合B2片,药用炭10克(柞树木炭也可),苏打片1~2片(不腹胀不用),胃酶2片,黄胺米片2片,鞣酸蛋白2片,食母生2片,泻痢停2片(兽用)(人用的也可以)。5千克左右体重的幼狍1次灌服,连用1~2天。大狍可加量2倍,每天2次灌服,效果明显。在防治腹泻肠痢方面,特别是对痢毒防治应引起高度重视,创出新的成果。用药时不可固守一方,打针吃药2次无效时应立即换药。

狍子常见病的防治

狍子的抗病力很强,很少生病。如果场地小群量大,造成拥挤强欺弱,形成肥瘦不均,抗病力也随之下降。

1、二分地的圈不超40只,也就是40只以内一个大圈中多个小圈,超40只必须将大圈一分为二。

2、只要膘肥体健,不吃发霉的饲料,抗体强,感病率极小极小。

3、夏天必须保持圈内清洁,雨天必须洗刷干净。

4、水槽料槽必须保持清洁,夏天一天一冲洗。

5、用人用房屋消毒液夏季伏天可消毒,10-15天一次即可,生石灰也不错。

6、多见病是腹泻,多发于老弱者。另外多在连雨天、潮湿、高热的情况下出现中暑、感冒。治中暑,人用针剂药两针可好。

7、舔毛病,多发在冬季。原因一是圈小量多狍群拥挤;二是营养单一,缺维生素;三是一年一次春季没及时驱虫;四是冬季啃食不到土,你又不往圈里放活土。反之,不会发生;所以要在末秋开始,圈量合理分配;冬季要添加蔬菜块茎、水果类等。春天喂阿维菌素(按说明),一年四季都随时往圈里的一角堆放山边外的干净土,黄粘土最好,土里有多种无机盐和矿物质等,土还能解各种食物中的毒素。按照上面的方法,我的狍子始终毛稍儿铮亮,膘肥体健。

狍子的生活习性

1、食性:狍子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春天像鹿一样经常到盐碱地面添食盐碱。一般由母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晨昏活动,以草、蕈、浆果为食。

2、繁殖:雄狍仲夏才入群,一雄一雌,7-8月交配,在繁殖期,雄狍追着雌狍转圈跑,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妊娠期8个月,临产前,母狍驱散去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幼狍3-6月出生,每胎1-2仔,若一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米,分别哺乳,出生10日后,母狍带领初生幼狍归群,1.5-2年性成熟。

3、寿命:狍子在野生环境中,寿命10-12年,最长可达17年,每年11-12月角脱落,2-3月生茸,4-5月角长成。

狍子的养殖技术

1、建舍:狍圈要选择地势平、高燥、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狍舍坐北朝南,由棚舍和运动场两部分组成,每只占面积2-2.5排名,四周用木杆或砖筑成2米高的围栏或围墙,运动场一角设食槽和饮水槽,在围栏外可植树遮荫。

2、饲料:野狍食物来源广泛,各种阔叶树叶、野生杂草、农作物秸秆、蔬菜、水果皮等都是其喜爱的饲料,饲喂20%的豆科牧草(如苜蓿)更好,但不可喂水草,以防腹泻、肠炎等,饲料比例以粗料占95%、精料占5%为宜,在交配期、妊娠期、哺乳期等,要适当增加一些精饲料及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仔狍出生7天后有吃土情况,要将半阴地的干净土壤堆放于舍内,供其自由采食。

3、饲喂

①定时,每天喂3次,分别为早7点、午12点、晚6点。

②定量,狍食量小,成年狍日粮为1.5千克粗料、100克精料。

③定水,供足清水,不能间断,让狍自由饮用,冬季要饮温水。

4、防病:狍抗病力强,很少生病,但要做到无病早防,每天打扫圈舍,清除粪便,春夏时节,狍棚每周用火碱或20%的石灰乳剂消毒1次,每天要刷洗食槽、水槽,不能喂霉烂变质饲料,不能喂水草。狍的常见病有腹泻、肠炎等,一旦发现可按常规治疗。

5、出栏:适时出栏仔狍60天断奶,断奶后即可出售种狍,商品狍多为公狍、淘汰狍,要注意选种,以保持优良种群。

狍子我想很多人对它并不是特别的熟悉,正因为人们对它的了解不是很多,因此市场上对它的需求也并不是很多,因此狍子的养殖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冬季鳗鱼养殖肠炎病需注意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龙虾养殖需注意那些”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7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