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有蟹种培育这一阶段?


蟹种培育是指Ⅲ期仔蟹培育到年底或来年春天。这一阶段又称幼蟹阶段,在生产上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鱼种由夏花养成冬花或春花。幼蟹一般的出塘规格为5~20xx又无法上市,更易被成蟹残食。为提高其成活率,需要用专门的池塘,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点,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培养成规格整齐、大小合适、成活率高的一龄蟹种。

相关阅读

培育一龄蟹种的池塘有哪些要求?



蟹种池由一级池(又称仔蟹培育池或发塘池)和二级池(又称一龄蟹种池或扣蟹池,或采用稻田)组合而成。蟹种池的有如下建设要求:
(1)形状、面积与水深
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排列。面积2亩~4亩,包括2个池塘:即一级池和二级池。一、二级池之间由一低埂相隔(埂高0.9m,埂宽1m),其比例为1:7。以4亩为例:一级池0.5亩,池深1m,水深0.4m~0.8m,池塘坡度2:1。二级池3.5亩,四周为一环沟,沟宽3m,深1.5m,水深十廿的蟹沟,沟宽和沟深均为15cm;池塘坡度为2:1。
如采用稻田,则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m~2m处开挖环沟,环沟宽1m,深0.7m,其挖出泥土将周围田埂加宽、加高。一般田埂宽0.5m,高0.6m。根据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廿的蟹沟,规格同前。
进水口在一级池一侧,在二级池设出水口,与进水口呈对角线排列。进、出水口均安置防逃网。
(2)防逃设施
在惊蛰后,用聚乙烯网片(4目/cm2)将池塘四周围起,网底部埋入土内10cm,网高1m~1.1m,以防止青蛙、蟾蜍、克氏螯虾等敌害生物爬入蟹池内。
在聚乙烯网片内侧(相隔1m~2m)用铝皮或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防逃墙高0.5m~0.6m,埋入土中0.1m,并稍向池内侧倾斜,其内侧光滑,无支撑物。防逃墙拐角处呈圆弧形。一、二级池之间的池埂用塑料薄膜作为临时防逃墙。安置方法:先以木桩为支柱,以铅丝或塑料绳为骨架,用双层薄膜对折后,二个下端合并压入泥中0.1m,上端架在铅丝或塑料绳上,要求薄膜绷紧、平直。

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条件



蟹种培育是指把幼蟹,从1.5万~2万只/千克养成每只5~10克体重的蟹种。这样的蟹种进行商品蟹养殖,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
蟹种培育阶段培育有3个特点,一是蜕壳次数多;二是个体生长快;三是个体差异明显。所以可以采取分级放养培育的方法。这个阶段一般需养殖30天左右,幼蟹就可长成5~10克的蟹种。
蟹种培育的水源条件与仔蟹培育要求相同,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氧大于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5~8.5,透明度适宜为30厘米以上。池塘可在500~3000平方米,水深1~1.5米,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培育池为宜,根据需要设置增氧设施。培育池要除去过多的淤泥,塘外防逃墙要求高0.6米以上。仔蟹下塘前15天用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0千克/亩。蟹苗下塘前作水草移植或用丝网沿塘边处拦一圈投放水草,如用凤眼莲、苦草、金鱼藻、水花生或其他沉、浮水植物。拦放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1/3,为蟹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和隐蔽物。
仔蟹质量要求大小、规格均匀,附肢齐全,无病无损伤,体质要健壮。不可放软壳仔蟹,以免受损失。
培育养殖中饲料的质量,应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新鲜适口,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除了投喂配合饲料,还可以投喂野杂鱼、螺、蚌、浮萍、豆腐、豆渣、豆饼、水花生、苦草等。

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技术



1.放养密度:第3期仔蟹30000~40000只/亩,第5期仔蟹20000~30000只/亩。
2.投饵:日投喂量为池内仔蟹体重总量的5%左右。投喂每天早、晚各1次,开始投喂以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饵料做成颗粒状,均匀撒在池塘的四周。
3.水质调节:通常可以在7月中旬左右放养鲢、鳙鱼夏花,鲢、鳙比例为(5~8):1,因为这时浮游生物量增加,鲢、鳙鱼夏花可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池水肥度,促进蟹种生长。根据池水肥度,每亩放养鲢、鳙鱼夏花100~150尾。
仔蟹下塘后每星期加注新水1次,每次10~15厘米。7月份后达到并保持水深1.5米左右,之后每星期换水1次,每次换水水深20~40厘米。换水后泼洒生石灰水1次,每次生石灰用量为15克/平方米。达到消毒和调节pH值的作用。
蟹种池的水质要求控制水质和水位,做到清澈见底,透明度高,特别要防止池水呈绿色。
4.蜕壳:群体河蟹蜕壳时间长,容易造成互相残食,造成其养殖成活率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缩短群体蜕壳时间。每次蜕壳来临前,可增投动物性饵料或添加蜕壳素的配合饲料,通常投饵区要求浅水,水草较少。而蜕壳区设在南坡,要求浅水、安静、水草多,当发现个别河蟹蜕壳时,可在池塘内泼洒生石灰水,以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蜕壳,又起到消毒作用。
5.日常管理:早晚巡塘,仔细观察培育池塘水质变化情况,注意仔蟹的蜕壳、摄食和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也要做好防逃防鼠工作。
养殖到扣蟹阶段起捕,可以采用地笼起捕、灯光诱捕、水草带上推网推捕、干塘捉捕、挖洞捉捕等多种方法,以求尽量捕尽存塘扣蟹。
6.捕捞:地笼网捕捞法要求每天清晨和傍晚收取1次蟹种。灯光诱捕只需在池塘四角装上电灯,利用蟹种趋弱光的特性,到晚上河蟹便会上岸,蟹种会自动爬入设置的容器,通常每2~4小时要收取1次扣蟹。流水捕捉法是利用蟹种有逆流而上的习性,放水一半,再加水装上蟹笼捕捉。
蟹种捕出后,应放入暂养池内作短暂存养。暂养池要求池底无淤泥,多水草,防逃设备良好,排灌水方便。

如何培育优质蟹种技术


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20xx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xx3~4月再放入稻田、池塘或大水面进行成蟹养殖。也可选择条件较好的蟹池,将蟹种直接进行冬放,强化冬季管理,使其安全越冬,争取翌年提早开食和生长;如蟹种需要出售,通常用网箱或蟹笼暂养起来,待价而沽。

蟹种培育早熟控制技术


蟹种培育的质量决定着成蟹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在当前成蟹市场供需平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否选择到优质的蟹种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俗话说:种好一半收。近年来,由于培养技术、积温和营养过剩等原因,致使蟹种早熟比例增大,为了提高蟹种质量,控制幼蟹性早熟比例,除重视育苗用亲蟹种质外,还须注重以下培育技术:
一、掌握蟹种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
蟹是变温动物,水温10℃以上开始吃食,15℃左右开始生长。20℃—28℃时生长最快,水温超过28℃时蜕壳受到抑制,能忍受低温,但不能忍受水温突变的环境,一般温差3~4℃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2、溶氧
水中溶氧保持5mg/升以上。
3、光照
螃蟹喜弱光,怕阳光直射。

4、酸碱度
PH值要求在7~8.5之间。
5、隐蔽性
要求水中有一定量的水生植物。
二、控制蟹种性早熟的技术。
1、适度密养、以密控早熟
实践证明,幼蟹早熟与养殖密度有关,只要密度适中,性早熟的比例会降低,亩放大眼幼体在750g左右。
2、水温适宜,控温防早熟
实践证明,幼蟹性早熟与温度有关,积温高生长发育快,因此,夏季水深须保持在1米左右,水温在28℃以内。
3、加强水质管理防早熟
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幼蟹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勤换水、高温季节每周一次,换水量占池水的20%左右,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每亩10公斤左右,使池水PH值稳定在7.5~8.5。
4、加强投饵管理防早熟
幼蟹投饵要坚持“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六月份前、十月份后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七、八、九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和颗粒饵料为主。并控制投饵量,人为控制其营养,减缓生长速度,控制早熟。
5、种好水草、营造自然生态环境防早熟
种好水草,营造自然生态环境是蟹种培育中防止幼蟹性早熟的关键技术措施。种植水草有水花生、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一般占水面的30~40%,水草是幼蟹的优质饵料,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少,不会造成幼蟹早熟,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可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稳定水质,水草是幼蟹栖息、蜕壳的主要场所。水草还可遮挡阳光直射,控制水温。
 养殖户们不防按上述五点试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