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湖泊螃蟹外逃的方法


大水面湖泊养殖河蟹无法设置防逃设施,河蟹外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河蟹外逃有一定的原因,如能正确掌握,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就可以大大减少损失。
一、及时捕捞,防生理成熟外逃。
河蟹具有在淡水中生活、长大、到通海的河口或浅海中进行繁殖的生活习性,每年秋季西风一响,性成熟的河蟹便纷纷离开平时生活的淡水水域到淡咸水中交配,入海产卵。即使不具备入海条件的大水面,因河蟹“生理成熟”的需要,便会盲目上岸逃跑。所以,要及时做好捕捞工作。

二、提供充足饵料,防饵料不足外逃。
河蟹食性很杂,但最爱吃动物性饵料,也吃食水草等植物性饵料。如果水体中投入苗种过多,天然饵料供不应求,就会出现河蟹因觅食逃走,因此投苗种时一定要对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加以分析,做到合理放养密度。

三、提供良好环境,防环境不良外逃。
一般来说河蟹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超出忍受范围也会出现外逃。一是水质污染,溶氧量少,有害物质浓度大,河蟹被迫迁出;二是没有水草或水草太少。渔谚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对河蟹的重要性有三:①直接作为饵料;②间接提供饵料:水草丰富处,小鱼虾、底栖动物多,易被蟹捕食;③能为蟹提供隐蔽、溶氧丰富、炎热时降温等良好的生活环境。防逃措施:一是投放苗种时,先放入网箱中或网围暂养数天,以适应新水环境,再开箱撤网让蟹进入湖中自由活动;二是如没有或很少有水草,要进行人工移植苦草、水花生等,还可用稻草、树枝叶等做些人工“蟹巢”,供蟹隐藏。

四、设置灯源,防灯光诱发外逃。
河蟹具有极强的趋光性,甚至可以达到不顾被捉的危险而向灯火处爬去。因此,大水面中的河蟹逃向周围村镇、厂矿、农舍方向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在水域的中心水面上1米左右,设置数处强灯光,可以抵消外界灯火的引诱,如果光强时,不仅可以防逃,还可把爬上岸的蟹诱回。

相关推荐

如何防止螃蟹脱壳不遂


最近一段时间,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较为严重,有的病蟹有“抬壳”现象,甲壳与腹部交界处有裂缝,但不能脱壳,或者壳脱下后不久就死亡;有的无“抬壳”现象,揭开甲壳可见新壳皮已形成,但附在外壳上,多因不能脱壳而致死。
河蟹发生脱壳不遂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水体环境恶劣。水草覆盖面小,水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恶化,溶解氧含量偏低。二是气候突变。今年夏季气温骤降骤升,立秋后昼夜温差过大,使河蟹产生应激反应。特别是处于脱壳期的河蟹,遇到高温、阴雨、气压低的天气,水中严重缺氧,容易发生脱壳不遂症。三是营养元素缺乏。保水性差的塘口,钙、磷、铁、锌、硒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饲料中没有补充矿物质元素、复合维生素和蜕壳素,都会使河蟹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脱壳障碍。四是病敌害侵袭。带病带伤的河蟹极易发生脱壳不遂。防止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调节水质。清整池塘时,清除深淤,高温季节使用光合细菌,减少底质中的有毒物质。栽种水草,为河蟹脱壳提供隐蔽场所,提高池水溶解氧含量。定期换水、加注新水,定期杀虫、杀菌。天气突变时,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减轻应激反应。
2、补全营养。蟹池经常施用磷酸氢钙、硫酸锌等,增加水体矿物质营养。蟹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钙粉、鱼骨粉、蜕壳素以及河蟹专用添加剂,高温季节对处于生长中期的河蟹多投喂青饲料,或者喂给配方专用饲料,确保河蟹各个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全面,脱壳顺利。
3、防病避敌。病害以防为主,定期给河蟹内服高效广谱抗菌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敌害主要有鸥鸟、翠鸟、鱼鹰等,必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河蟹被伤害。河蟹脱壳期间适当多投饲料,防止相互残杀

螃蟹入秋如何防止死亡


每到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若不注意加强管理,有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这要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
(一)防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步入生命的最后时期。凡是”脚痒”的河蟹,因性腺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已经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这种蟹必然要逃逸去寻找新的环境,最终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而失去经济价值。
(二)防消化不良死亡: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会发生变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全部死亡。防治办法有: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投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
(三)防”感冒”死亡:秋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甚至相差10℃,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法是: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水面要多长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覆盖面积不能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防止螃蟹病暴发五法



养蟹池老化时,池底淤泥较深,淤泥中藏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会给日后蟹病的发生留下隐患。对曾经发生过蟹病或养殖多年的蟹池,必须进行清除池底淤泥的工作。清淤后的蟹池,要经冰冻、日晒不少于1个月。不论新池旧塘,在放种前均应进行彻底消毒,可用高浓度的药物(如生石灰525g/平方米--600g/平方米)。
应选择培育阶段用药少的非疫病区正宗的蟹种;避免长途运输;最好配套另塘自育蟹种。蟹种要求肢体完整、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前用药物(如呋喃唑酮20g/立方米--30g/立方米)浸浴蟹体20分钟--30分钟。
养蟹要求水源充足、清新、肥爽、溶氧充足。凡是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水域都不能养蟹。水位要求“前浅、中深、后稳”,春季为0.5m--0.8m;夏季和初秋为1.2m--1.5m;秋末冬初为1.2m以上。蟹池溶氧要保持5mg/L以上,水中缺氧时要及时加水、换水,开启增氧机和使用增氧剂。对养蟹水域要经常观察,在河蟹蜕壳难、软壳蟹多时,应及时补充钙、镁、磷等营养元素,把水质硬度调为中低等,水pH值调为中性偏碱(pH值为7.5--8.2)。
河蟹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5%--46%。在高温季节,投喂动物性饵料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宜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麦类、玉米、豆饼等饲料。
在用药物预防时,应在蜕壳前,以预防寄生虫病为主;在进入生长高峰期前,以预防细菌性疾病为主;在白露前,以预防病毒性综合症为主。要选用高效、低毒、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药物,如生石灰、强氯精、硫酸锌和中草药等。

螃蟹养殖的方法


近二十年来由于螃蟹市场的需求扩大,自然环境的退化,作为养蟹人,开始了挖田造湖,进行了人工拟态养殖路子,并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完成了一条成功的养殖标准。
作为一名老蟹农,我今天把这些完整的经验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有一些借鉴,少走弯路。
|第一步|选塘口
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
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
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
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水源:
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
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
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防逃墙栏设计:
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看护房建设:
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
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
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
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xx保持在7.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6.50-8.50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白盘法)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xx,我们已经在路上!

湘云鲫水库、湖泊放养


由于湘云鲫具有生长快、食性广和易捕捞的特点,同时具有完全不生育的特性。所以,在大水面的湖泊和水库特别环境中放养,不但可以获得大批量的优质商品鱼,而且不会与原有的鲤、鲫鱼品种资源混杂。除特别富营养型湖泊可直接投放夏花鱼种外,一般大水面湖泊和水库均应投放较大规格的春片鱼种,放养密度可视水体浮游生物总量和人工投饵情况而定。一般每亩水面投放春片鱼种30~50尾,如富营养型湖泊,每亩可投放春片鱼种80~100尾。采取轮捕轮放的办法,捕起多少,补放多少,以保持水体中鱼的总量不变。同时应根据水体中天然饵料多少及时补喂人工饵料,以满足湘云鲫的生长需要。湘云鲫不但在大水面中网捕率高,而且由于它摄食性强,上钓率高,所以也是开展天然水域垂钓业的理想鱼种。在天然水库、湖泊大水面中放养湘云鲫,一般不会发病死亡,但其性喜逆水上游,根据这一特点应做好防逃设施,在洪水时,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螃蟹成蟹捕捞方法


捕捞时间
池塘商品蟹的捕捞时间一般比天然水面要晚,通常可在11月中旬至12月份进行。
捕捞方法
常用的捕捞方法有四种:⑴放水捕蟹。利用河蟹生殖洄游和顺水爬行的习性,在蟹池出水口装上蟹网,通过放水进行捕捉。⑵徒手捕捉。利用河蟹夜晚上岸活动觅食的习性,组织好人力,备好电筒、蟹篓、蛇皮袋等,在蟹池岸边捕捉,通常在夜晚11时左右进行。⑶干池捕蟹。将池水放干,夜晚当河蟹全部出来后进行捕捉。⑷工具捕蟹。如养殖池塘较大,则可在蟹池内安装蟹簖、地笼等工具进行捕捉。
注意事项
⑴要适时捕捞,一般应在池水封冻前进行,如过晚,遇上寒潮来临,河蟹常会钻入池底或洞内,给捕捞带来很大困难。
⑵要全部捕捞。据有关资料介绍,河蟹寿命一般只有2年~3年,到时不捕,特别是性腺成熟的蟹,即使规格较小,来年开春后仍有大批死亡。因此,凡是饲养2年左右、性腺成熟的蟹都应全部起捕上市。
⑶要搞好商品蟹的暂养。养殖户对一时销不出去的商品蟹,可采用水泥池、土池、竹笼等工具进行集中暂养。商品蟹暂养期间要坚持投饵,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并保持水质新鲜,防止相互争斗,提高暂养成活率,促进增重。

西葫芦根腐病防止方法


西葫芦又叫白瓜,营养价值非常高,原产自北美洲,现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西葫芦根腐病属于比较常见的病害,基本整个节瓜期都有可能发病,那么要如何防治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呢?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西葫芦根腐病防止方法

1、重病地,可与非瓜类蔬菜实行3年轮作。

2、可采用营养钵育苗及嫁接技术,增大根系,增强抗病能力,培植无菌壮苗。

3、在整地时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尽量少施化学肥料。进入结瓜期,适量追施化肥。

4、前茬作物收获后,全面清理田间病残体(包括根茬),运到田外深埋或烧掉。

5、深耕细作,合理间作,彻底消除病残体。采取精耕细作,间作不易发生根腐病的作物。黏土地或施入没有腐熟有机肥做基肥的地块,不宜用地膜将地面全部覆盖。

6、在结瓜期,切忌用大水漫灌。一是要看天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降雨;二是要采用小水浇灌或隔行轮浇;三是浇水后要注意通风排湿。若土壤较湿,可上午将地膜揭卷起,下午铺好,并浅锄地,晾晒地面降湿。

注意事项

1、青枯立克与大蒜油复配时,加水后需依次稀释。

2、植株弱时,需要喷施叶面肥(沃丰素、多达素),强健植株,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多施优质有机肥,少冲施化肥。在整地时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在西葫芦生长期间用水冲施有机肥,适量少施化学肥料。

4、深耕细作,收获后将病株体收拾干净火烧或深埋。

5、采取夏天晒垡、高温闷棚的办法。在夏季休闲期,深耕晒垡,并利用夏季高温条件将日光温室用透明薄膜盖严,实行高温闷棚,杀死或钝化根腐病菌。严格进行棚内土壤消毒

6、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工厂化无土育苗及嫁接技术,增大根系,增强抗病能力,培植无菌壮苗。

7、大力推广采取垄上垄定植,多次培土,形成大垄背栽培法,以有利于调控水分供。结果期,切忌大水漫灌,采取小水勤浇方式。冬季浇水时,要看天浇水,浇水后保持3~5晴天。提倡隔行浇水,即第一天浇2、4、6行等,第二天浇1、3、5行等。浇水后,要进行适当通风。

发病条件与症状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是日光温室西葫芦根腐病多发的季节。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存活,田间持水量在75%;以上,地温15~18℃,最易发病。土壤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浸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洼地发病重。

西葫芦在整个结瓜期均易发生该病,受浸染的部位主要是根茎部。发病初期,根茎部处出现水浸状病斑,病部逐减缢缩,茎内维管束变成褐色,但不向上发展,侧根无明显病症,而叶片表现出新叶叶缘变褐色并逐渐枯焦,叶片逐渐变黄;后期病部变糟,留下丝状褐色维管束,整株萎蔫而枯死。高湿时,病部出现白色(或粉色)霉层。

生长习性

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西葫芦喜湿润,不耐干旱,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高产。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西葫芦根腐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葫芦又叫做白瓜,是一种非常营养美味的蔬菜,西葫芦的吃法也比较多,经常吃可美容养颜、排毒减肥等等,且老少皆宜哦!

螃蟹一壳后的处理方法



现在螃蟹距离一壳结束大约还有2-3天左右,但是最近天气反常,气温升降幅度比较大,螃蟹刚脱完壳后由于长时间没有进食其体质相对来说会比较差,对螃蟹来说会有应激反应(软壳蟹上岸,上草头),阴天下雨,及时用抗激灵+黄金多糖+应激硬壳灵,提高刚脱壳螃蟹的硬壳速度,提升体质,抗应激。
现在塘口普遍的情况主要有:1、螃蟹脱壳收尾2、塘里枝角类、桡足类偏多(虫子多耗氧,吃藻类)3、有的塘里青苔多(肥水困难)4、氨氮、亚盐偏高(亚盐高影响螃蟹摄食)
解决方案
1、螃蟹脱壳快要结束时用补钙素+黄金多糖化水全池泼洒,补钙,提高螃蟹硬壳速度,提高螃蟹体质,使其快速开始吃食,适应环境。
2、螃蟹脱壳结束后塘里有虫子的要先杀虫,2-3天后解毒,之后再肥水培藻。
3、塘里有青苔,首先用青苔净2亩/瓶,杀青苔,之后,纳米黑金+绿爽一组10亩,肥水控青苔。
4、氨氮亚盐高的塘口多发生在虫子多的塘口,所以最好先处理虫子,之后再用菌种调水,肥水培藻。
注意事项
1、螃蟹刚脱完壳,壳子比较脆弱,还有阴雨天多,细菌容易滋生,壳子比较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所以要注意消毒(超碘3亩/瓶水面)。
2、螃蟹刚脱完壳,体质较差,可以适当的在饲料里拌一点内服保健的药物,快速提升体质。
河蟹养殖最重要的就是其日常管理,螃蟹的一二壳成功率在一定方面上,决定你塘口今年的产量,所以希望各位希望各位老板能够重视起来,让我们一起把螃蟹养的又肥又大。

中华绒螯蟹湖泊、外荡养殖


用人工方法将蟹苗投放到湖泊、外荡、水库等大水体中,让其生长发育,到秋冬季节河蟹进行生殖洄游时再捕捞上市,这种粗放养殖方法,称河蟹的人工放流。
60年代以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湖泊等大水面中,只要放养合理,每公斤蟹苗可收获成蟹200~500公斤,高的可达1000公斤以上。山东省东平湖、南四湖,每投放1公斤蟹苗,可收获成蟹1000~2000公斤。所获经济效益是捕蟹苗投资的20~30倍,从产量和产值看,均高于各种鱼类放流。由此可见,大力开展河蟹苗种放流,增殖湖泊等大水面河蟹资源,提高河蟹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放流水域的选择
一般可以养鱼的内陆水域,均可放养蟹苗。但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应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阳光充足、水草丛生、饵料生物丰富的浅水湖泊、外荡较好。但是,在有些水利设施,如拦河(海)大堤、水库堤坝等为泥土筑成的,则其附近不宜放养河蟹苗。
2.蟹苗放养
蟹苗运到目的地应立即放养,放养地点应远离排灌站或出水口。应选择水草繁茂、风浪较小、饵料丰富的泥岸或湖湾处,分若干点将蟹苗均匀地撒放在水草上,切忌将蟹苗倾倒或扣放在水中。
蟹苗的放养密度,依据水草的丰歉和历年生产情况而定。一般水草多的湖泊,每亩放苗600~900只;如果湖水深,水草覆盖面积较少的,每亩可放苗200~400只。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将蟹苗直接投放到湖泊、外荡等大水域中养殖,蟹苗成活率很低,一般只有2~5%。为此,最好将蟹苗放到池塘或网箱内先培育一段时间,大约经15~20天的饲养,即可达到体重25~35毫克的II~III期幼蟹标准,这时再投放到大水域中粗养,就能大大地提高成活率。
另外,连续几年在一个湖泊中放流蟹苗,会使良好的水域生态条件受到破坏,特别是水草资源易受到破坏,因此,采取隔年放流蟹苗或采用稀放蟹苗的办法,既保护了水草资源和水域生态条件免遭破坏,又保证了水域的有效利用。
3.养蟹水域的管理
在大水域蟹苗放流后,虽不需投饵,但也需要加强管理。在蟹苗放养后一个月内,严禁在放养区内放鸭,捕银鱼,捞取水草、螺蚬、罱泥等。渔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幼蟹保护措施,对破坏幼蟹资源的网具加以限制,禁止向养蟹水域施放毒物和排放有毒污水。确定成蟹合理的开捕时间,严禁捕捉幼蟹和黄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青海高原牦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