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固着类纤毛虫、壳吸管虫及丝状细菌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m.yZ023.COm
1.病原:累枝虫、聚缩虫、壳吸管虫及丝状细菌等。
2.症状:病鳖体表有很多绒毛状物,手摸有滑腻感,行动缓慢,摄食减少,严重时不吃食。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稚鳖、幼鳖,在水质污浊的水体中容易患此病从而引起大批死亡。
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5.防治方法:
(1)在傍晚全池遍洒高锰酸钾,水温在18~20℃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8~12克,并在24小时后进行换水。要注意,用药的浓度和水温、水质有密切关系,水温高时用药量酌减,水温低时用药量要酌情增加;水质瘦时,用药量要少些,水质肥时用药量要增加一些。
(2)水温20℃时,每立方米水体放高锰酸钾40~50克,待药完全溶解后将病体放入药液中40分钟左右,注意事项除同上述的以外,还要注意:药液一定要现配现用,药液只能药浴一次病体,每次药浴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免缺氧,互相咬伤。药浴好了以后,连同药水和鳖一起放入池中。

相关推荐

鱼苗固着类纤毛虫病


疾病名称固着类纤毛虫病

为害对象 鱼苗和夏花鱼种
疾病概述
固着类纤毛虫通常对宿主组织无直接破坏作用,但在鱼苗和夏花鱼种上,大量附着在体表或鳃上,造成游泳、摄食或呼吸困难,因而导致死亡。

病原
为多种固着类纤毛虫,如杯体虫、累枝虫(Epistylis)。杯体虫中最常见的是筒形杯体虫(Apiosoma cylindriformis)。虫体高酒杯形,前端为一圆形口围盘,其周缘围绕着3层纤毛缘膜,内为一螺旋状口沟,身体后端有1个吸盘状固着器。虫体固着在鱼体上时,可不断收缩、伸展。

症状
下塘1周后的鱼苗大量寄生杯体虫时,身上似有一层毛状物,游动缓慢靠边,停止摄食,最终衰竭而死。需在显微镜下检查诊断。


发病规律
本病主要为害幼鱼,故以6-7月最为常见,水质较肥、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鱼苗池容易发生,鱼苗培育中,机体较弱的鱼也易患此病。

虾蟹等甲壳类固着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1.病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累枝虫、钟虫、聚缩虫等。
2.症状: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对低氧敏感。
3.流行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危害养殖的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尤其是对幼体的危害为大。水中溶氧较低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4.诊断:根据症状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5.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6.治疗方法:(1)育苗池可降低水位,全池遍洒制霉菌素。每立方米水体放药125克,药浴30分钟,或放药62.5克,药浴1.5小时,或放药35克,药浴2.5小时。(2)育苗池中如发病较轻,可慢慢升温2~3℃。投喂优质饲料促使蜕皮后进行换水,可以痊愈。(3)全池遍洒硫酸锌,每立方米水体放药3克,4天后进行换水。(4)全池遍洒洗必泰,每立方米水体放药2~3克,24小时后大换水。(5)全池遍洒螯合铜,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8~1.2克,48小时后大换水。

甲鱼肺化脓与眼病并发症防治技术



一、病原
目前,初步研究发现该病病原是副肠道杆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病症
患病鳖眼球充血、水肿、下陷,有豆渣样坏死组织覆盖在眼球上,严重时双目失明;病鳖呼吸困难,嘴大张,头颈上抬,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常伏于食台或晒背台,少食或不食。剖检可见,肺部呈黑紫色,常伴有硬结节或囊状病灶。
三、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
放养前挖出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水质良好,溶氧充足,pH值呈微碱性,透明度25~30厘米;常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定期排污换水。
2、治疗方法
⑴发现病鳖,及时捞出,隔离治疗。
⑵原池用高锰酸钾泼洒,使池水呈2~3克/立方米浓度,同时饲料中拌喂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金霉素(含量1%)为0.2~0.5克/千克鳖体重,连喂3~5天;土霉素为0.1~0.2克/千克鳖体重,连喂4~7天。
⑶患病鳖用5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10分钟。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是由于寄生有结肠小袋虫而导致。主要是猪和人类容易感染发病,还能够感染牛、羊。猪发生轻度感染时,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就会出现肠炎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就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症状:仔猪精神沉部,喜躺卧,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拉稀,先半稀,后水泻,带有粘膜碎片和血液,有恶臭。成年猪除粪便附有血液和粘液外,一般无症状,检查粪便时可见到滋养体或包囊。
(二)病理变化:在结肠和直肠上可发现溃疡性肠炎病变,并可检查出虫体。枯膜上的虫体比肠内容物中多。
二、防治措施
第一,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第二,管好猪粪、人粪,避免污染饮水、食物和饲料。
第三,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其方法:①卡巴胂0.25~0.5克,1日2次,连用10天。②碘牛乳,即牛乳1000毫升,加入复方碘榕液(碘片5克、碘化钾10克、水100毫升)100毫升,混入饮水中给予。③二甲硝咪唑,口服剂量每千克体重30毫克,肌肉注射剂量每千克体重20毫克,也可以300~600ppm加入饲料中给予,连喂两周。其他如士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等也可应用。

1、病原生活史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长发育分成两个阶段,即滋养体期和包囊期。滋养体阶段虫体呈长圆形,大小在(30~150)μm×(20~120)μm,无色透明或者浅灰略带绿色,全身布满纤毛,并能够通过纤毛的不断摆动而呈快速旋转运动。此时虫体非常容易发生变形,前端相对较小,并向体表凹陷形成漏斗状的胞口和胞咽;后端相对较圆,存在一个较小的胞肛。位于胞口周围的纤毛长度较长,通过摆动可促使食物经由口沟进入到胞口和胞咽,并在底部形成圆形食物泡对食物进行消化,最后经由胞肛将产生的废物排出。虫体具有两个细胞核,且大小不同,其中大核位于虫体的中央,呈肾形;小核位于大核的凹陷处,呈圆形。包囊阶段虫体呈卵圆形或者圆形,直径为40~60μm,囊壁较厚,共两层,呈淡绿色或者淡黄色的透明状。寄生在人体肠内的滋养体往往不会形成包囊,但寄生在猪肠内的滋养体大多数都能够形成包囊,且经由粪便排到体外的滋养体也能够形成包囊。动物经口食入污染有包囊的饮水和食物就会侵入体内,到达胃肠道就会脱囊而是其中滋养体逸出,并逐渐向下移动到结肠内寄生,主要采食细菌、淀粉颗粒以及肠壁脱落的细胞,快速进行二分裂繁殖生长,有时也进行接合生殖。

2、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是育成猪和培育猪容易发生,其中仔猪在断奶后具有最强的易感性,感染率在20%~100%范围内变化。该病的主要感染源是病猪和带虫猪,且猪场发病后还能够在母猪排出的新鲜粪便中发现存在结肠小袋虫的滋养体。另外,其他带虫动物,如羊、牛、犬等,也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染源。

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播,通常是由于季节突然发现变化、饲养管理较差、机体抵抗力减弱等因素而引起发病。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具有较弱的致病力,不容易引起发病,但如果仔猪感染猪结肠小袋虫的同时感染沙门氏菌病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形成有利于虫体大量生长繁殖的条件,从而引起溃疡性结肠炎,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猪结肠小袋纤毛虫还能够导致人类感染,使盲肠和结肠的深层形成溃疡,并发生顽固性下痢,因此猪场饲养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工作人员由于卫生较差而经口发生感染而带来严重后果。

3、临床症状

病猪开始出现发病就会表现出腹泻,排出糊状稀粪,接着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体温升高可达到39.7℃左右,整窝堆积在一起。病程后期至临死前,病猪发生严重脱水,可视黏膜苍白,体温降低,排出深黄色尿液,四肢无力,走动摇晃,少数后肢发生瘫痪,并从口腔吐出白沫。

4、实验室检查

细菌检查。在无菌体检下,取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肾脏、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触片,分别进行猪瘟光抗体检查和细菌检查,结果都呈阴性。

寄生虫检查。取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和结肠壁上的白色结节,分别进行涂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都能够看到椭圆形虫体,长度为62~126mm,宽度36~48mm。观察静止状态下的虫体,发现胞口、胞咽以及虫体周身都生有纤毛。另外,椭圆形的虫体具有较强的活动力,而圆形的虫体具有较弱的活动力,往往在原地作转圈运动。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甲硝唑片是用于治疗该病的特效药,可在每吨饲料加入300~600g混饲,连续使用5~10天,同时配合使用四环素类的抗生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病猪用药经过1天就停止出现腹泻,但此时并没有彻底治愈,依旧有大量虫体寄生在肠道内。如果此时停止用药往往会出现复发,因此要求至少连续5天用药,确保彻底治愈。另外,全群猪可按每吨饲料添加1000g“附弓血毒清”、100g“肠溃消”,在200kg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连续使用5天。如果病猪严重脱水,可采取静脉注射适量的复方氯化钠、5%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改善电解质紊乱和调节酸碱平衡。“附弓血毒清”主要成分是雷丸、槟榔、鹤虱、君子、百部等,具有清热解毒以及驱杀附红细胞体、原虫(如球虫、弓形虫等)、体内寄生虫等的作用。“肠溃消”主要成分是枳壳、侧柏叶、槐花、荆芥等,具有消炎止疡,清肠止泻,疏风行气的作用,且能够较好的加速胃肠道溃疡灶修复,同时可刺激采食,促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

保持卫生良好。场内及舍内存在的各种污物要及时清除,舍内要先进行封闭,然后使用1%碘附水溶液进行带猪喷雾消毒,经过30min才能够将猪舍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每天进行1次消毒,直到病情解除,然后才能够采取常规卫生管理程序。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临床症状有下列3种类型。
1、潜在型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发现在成年猪。
2、急性型多发生在幼猪,特别是断奶后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1~3周死亡。
3、慢性型常由急性病猪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
病理变化
最特征的病变在肺、淋巴结和肝。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髓样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呈绳索状,切面外翻,多数有针尖到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各种大小出血点。肺门、肝门、颌下、胃等淋巴结肿大2~3倍;肺出血,有不同程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肝脏呈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到米粒大的坏死灶;脾脏肿大,棕红色;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小点状出血或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心包、胸腹腔有积水;体表出现紫斑。
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和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膜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肺泡上皮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常可见有单个、成双的或三、五、六个不等的弓形虫呈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诊断
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或包囊,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在急性型病例,粪便中常有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慢性型病例,粪中以包囊为主。检查方法是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稀释粪便(5∶1或10∶1),过滤,吸取少量液体涂片镜检,也可滴加1∶1000的稀碘液,使虫体着色,便于观察。尸体剖检时可刮取肠粘膜作涂片检查。
防治
预防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管好粪便,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对发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可试用呋喃唑酮,以0.02%~0.04%的浓度混入猪的饲料中喂服;甲硝哒唑(灭滴灵)每头按0.25g口服,一天两次,连用3天有效。0.1%福尔马林灌肠可收到暂时的效果,虫体在一两天内消失,但不久再次出现。其他如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乙酰胂胺等也可应用。

甲鱼养殖常见病纤毛虫的防治方法



纤毛虫如聚缩虫、钟形虫等容易在水质偏瘦、透明度大的水体寄生,尤其是水泥池越冬水环境更适宜纤毛虫大量繁殖。稚甲鱼皮肤娇嫩,被纤毛虫附着上和水中有机质结合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附着层,不易脱落。
由原生动物的纤毛虫类吊钟虫属的纤毛虫的滋生而引起的疾病。虽然因这种纤毛虫的滋生原因而窒息的现象几乎没有,但是甲鱼摄食率恶化了。
外部症状:在四肢、甲壳和颈部好像附着绵状水霉。更严重的病情可以看到周身变白则是主要特征。饲育水呈“青粉”状态的时候,纤毛虫的内缩胞和柄染上了绿色,也有每每可以看到甲鱼周身呈绿色状态。
治疗方法:用敌百0.5ppm进行药浴或者漂白粉10ppm进行药浴24小时,但使用后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可以尝试降低池塘水位使用高猛酸钾进行药浴24h,隔天后使用20%戊二醛与5%苯扎溴铵混合溶液。所以作为种苗的移入时预防措施,有必要用高锰酸钾40ppm进行药浴。若在2-2.5%的食盐水中进行3O秒钟的药浴也同样有效。
预防措施:
1、投苗前,减少甲鱼体表的划伤,需做好甲鱼的体表消毒。
2、甲鱼外塘越冬前,做好病害防治,保证无病越冬。
3、保持水体的透明度,忌讳出现清水的情况,可通过添加新水体或泼洒氨基酸肥水膏等营养剂的方式调控水色。
4、越冬管理阶段注意甲鱼爬坡现象,及时收集爬坡甲鱼并医治。
5、越冬阶段注意采取水体消毒及开塘后的水池底改工作。

草鱼“三病”并发症的防治技术


草鱼“三病”是指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但通常情况下多是以这三种疾病并发的现象出现。由于此类疾病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危害性很大,因此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容易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在草鱼养殖生产过程中,该并发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和初秋二个时期,危害的主要对象是仔口草鱼和斤两草鱼种。在太仓本地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药物内外结合的方法对该并发症进行防控、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是调控好水的浓度,所谓调控好水的浓度就是要控制好水的透明度,一般要求养殖水体的能见度保持在30-1000px左右,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

二是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养殖前期主要投喂青饲料),在该并发病易发期对饲料投喂应有所控制,防治因过量进食而造成肠炎(二龄草鱼极贪食);

三是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养殖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杀虫工作,以免由于寄生虫的侵袭而由伤口引起细菌感染;

四是做好细菌性疾病的药物防治工作,在养殖生产中如发生该并发病,一般采取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杀虫72小时后进行灭菌,灭菌药物通常选用强力菌毒清200g/亩米或二氧化氯250g/亩米或T153米这三种杀菌剂中的任一种,进行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隔天再用一次,同时,结合药饵(10%恩诺沙星粉剂或10%金牌恩诺水剂拌饵,用量为每公斤饲料添加2g,前两天药量加倍,5-7天为一疗程)投喂进行防治,效果明显。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7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