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固着类纤毛虫病

疾病名称河蟹固着类纤毛虫病

为害对象 河蟹
疾病概述
本病为河蟹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主要影响商品价值。

病原
主要是累枝虫,还可有钟形虫、聚缩虫等。

症状
病情初起时,河蟹体表、螯、肢上附有一层绒状物,离开水面即不明显,手触有滑腻感。病情严重时,蟹体上似披上绒衣,色灰白,此时病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

1.累枝虫病初起时,河蟹体上绒毛状附着情况(谭德清) 2固着类纤毛虫严重寄生时,病蟹体上犹如披上绒衣(谭德清)

发病规律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对蟹的幼体为害较大,影响发育,特别是影响蜕壳而致死亡。

防治方法
用5%的新洁尔灭原液稀释到0.67%的药液,将发病蟹浸浴于此溶液中,水温23-25℃,药浴30-40分钟,低于20℃,则需60-90分钟,可杀灭大部分此类纤毛虫。

相关知识

虾蟹等甲壳类固着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1.病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累枝虫、钟虫、聚缩虫等。
2.症状: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对低氧敏感。
3.流行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危害养殖的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尤其是对幼体的危害为大。水中溶氧较低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4.诊断:根据症状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5.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6.治疗方法:(1)育苗池可降低水位,全池遍洒制霉菌素。每立方米水体放药125克,药浴30分钟,或放药62.5克,药浴1.5小时,或放药35克,药浴2.5小时。(2)育苗池中如发病较轻,可慢慢升温2~3℃。投喂优质饲料促使蜕皮后进行换水,可以痊愈。(3)全池遍洒硫酸锌,每立方米水体放药3克,4天后进行换水。(4)全池遍洒洗必泰,每立方米水体放药2~3克,24小时后大换水。(5)全池遍洒螯合铜,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8~1.2克,48小时后大换水。

秋蟹须防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
1.主要症状
病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体表、附肢有滑腻感。病蟹食欲下降,甚至不食,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无反应。当大量纤毛虫寄生时,可堵塞出水孔,鳃部黏液增多,严重影响河蟹呼吸,导致河蟹无力脱壳而死亡。

2.防治措施。
(1)蟹池放养前,应清除过多的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清塘,消毒杀菌。
(2)幼蟹放养时,用20ppm硫酸锌溶液浸洗15分钟。
(3)在蟹池中移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水草可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
(4)生长旺季每2天~3天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水30厘米~40厘米,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长期保持池水肥、活、爽。
(5)对发病蟹池,全池泼洒1ppm硫酸锌或1ppm甲壳净。

3.注意事项。纤毛虫病易与着毛病、水霉病相混淆。其主要区别为,患纤毛虫病的河蟹体表在清水中可见黄绿色或棕色的绒毛;着毛病为蟹体表附着绿色水绵丝状物质;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茵丝,茵丝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体。治疗时,着毛病可全池泼洒0.7ppm硫酸铜,次日换水。水霉病可全池泼洒4%~5%食盐水。

河蟹纤毛虫该如何应对?



秋风送爽,正是稻熟蟹肥之时。古语有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有美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然而在这个收获的时期,随着卖螃蟹的热潮,纤毛虫也伴着秋风增多,给养殖后期带来了困扰。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纤毛虫的危害,引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防治纤毛虫。
一、纤毛虫对河蟹有哪些危害?
1、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易趴塘死亡纤毛虫寄生在河蟹身上,不断吸收蟹体营养,导致蟹体质下降;水体环境差,加重蟹体负担,螃蟹越来越瘦弱,严重的会趴边死亡。
2、蟹体脏,卖相差,影响销售感染纤毛虫病的螃蟹腹部有较多黏液,体表会有棕色或黄绿色绒毛,卖相差,难销售。
3、掉膘,有体格但没重量纤毛虫不停吸收蟹体营养,导致螃蟹越来越清瘦。在打规格的时候,明明体格大,却没有重量。
二、引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底层环境差,易滋生纤毛虫等虫害。有些池塘后期饲料、冰鱼投喂量大,河蟹吃不完便会在塘中腐烂,变成有机质,导致水体浑浊;外加平时改底频率低,导致底质差,利于纤毛虫生长繁殖。
2、天气变化大,阴雨天多,导致池塘浮游藻类、水草(伊乐藻、水韭菜)活力下降,净化水体的能力下降;变天后,易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水体发浑等现象,导致纤毛虫暴发。
三、如何防治纤毛虫?
1、定期(3-5天)使用“底居安”改底抑虫,改善底质,避免底质恶化耗氧,减轻后期池塘管理负担;同时底层环境好,溶氧高,可防止纤毛虫生长繁殖。
2、雨后和蜕壳期及时用蛭弧菌“消毒”,安全无刺激,防止细菌滋生和纤毛虫繁殖。
3、九月中旬开始使用改底驱虫类产品“底虫净”2-3次,能有效消灭底层中的虫、卵,抑制纤毛虫繁殖,避免后期大量使用重金属药物杀纤毛虫造成药物残留。另外,“底虫净”可以高效分解底层有害物质,减轻污染,预防亚硝酸盐升高;坚持使用,能有效防止河蟹黑、黄底板。
总之,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后期的重大隐患之一,为提高河蟹品质,增加产量,在最后收获的关键时期,养殖朋友们切勿掉以轻心。

河蟹养殖前期为何会出现纤毛虫?



三月份,处于河蟹养殖的关键期,要为池塘注入新生力量——蟹苗,保证蟹苗的成活率才能保证出蟹的产量,这个期间,解毒,肥水,种草基本流程大部分养殖朋友都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我们今天不谈这个,谈一下前期容易忽略的问题——纤毛虫。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纤毛虫是个什么东西?
纤毛虫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通常指纤毛亚门的原生动物,约有8000个现存种,纤毛通常呈行列状,可汇合成波动膜、小膜或棘毛。
前几天,我去塘口做技术服务的时候有个养殖朋友说我的苗放下去了,但是发现有纤毛虫怎么办?就这个问题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三月份放苗前本不是纤毛虫高发的季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①清塘不彻底,塘中本身就有纤毛虫
②进水时,外河水纤毛虫较多,随之带入
③蟹苗自身带有纤毛虫,选苗时没有认真挑选
④种草时,草上携带有纤毛虫
⑤中后期池塘投饵量增大,河蟹密度大,残饵粪便增多,有机质丰富外加温度适宜其生长繁殖。
放苗后,即将面临一壳蜕壳,纤毛虫附着在蟹苗身上,本身蟹苗的体
质和抵抗力就不强,很容易导致蜕壳不遂,严重时影响开口,不能进食,造成死亡,影响成活率。
要让我们的河蟹赢在起跑线上,那么就纤毛虫这个问题,我们如何防控?
①有条件的养殖朋友尽量清淤,不给纤毛虫有繁殖的机会
②进水时,注意水源,若有纤毛虫,可用地下水
③选苗和种草时一定要火眼金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④若发现有纤毛虫要避开蜕壳期,使用纤纤净,避免后续严重化(蜕壳后可换水)
⑤多改底,尤其是在温度高的天气,调水,补菌,培藻,增加溶氧,加快底部耗氧物质分解(强效底净、黄金益菌素B、水博士)
⑥有一点要注意,当纤毛虫过多时,先不要急着肥水,水肥起来后生存环境变好,纤毛虫越来越多,要先杀虫后肥水。

甲鱼固着类纤毛虫、壳吸管虫及丝状细菌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累枝虫、聚缩虫、壳吸管虫及丝状细菌等。
2.症状:病鳖体表有很多绒毛状物,手摸有滑腻感,行动缓慢,摄食减少,严重时不吃食。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稚鳖、幼鳖,在水质污浊的水体中容易患此病从而引起大批死亡。
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5.防治方法:
(1)在傍晚全池遍洒高锰酸钾,水温在18~20℃时,每立方米水体用药8~12克,并在24小时后进行换水。要注意,用药的浓度和水温、水质有密切关系,水温高时用药量酌减,水温低时用药量要酌情增加;水质瘦时,用药量要少些,水质肥时用药量要增加一些。
(2)水温20℃时,每立方米水体放高锰酸钾40~50克,待药完全溶解后将病体放入药液中40分钟左右,注意事项除同上述的以外,还要注意:药液一定要现配现用,药液只能药浴一次病体,每次药浴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免缺氧,互相咬伤。药浴好了以后,连同药水和鳖一起放入池中。

河蟹池杀纤毛虫比什么都重要



螃蟹身上的纤毛虫如细分有几十种,大家习惯总称之为纤毛虫。
曾有人问我,螃蟹身上的纤毛虫要不要杀?什么时候杀最好?用什么杀?
各位网友请听我一一道来,首先纤毛虫要不要杀?
(1)好多网友认为螃蟹是靠脱壳增大增重的,每次脱壳能把身上的纤毛虫也脱掉,哪么就不必杀,其实这观点错误的,纤毛虫为活的寄生虫,表面看是每次随着脱壳纤毛虫也没有了,实际纤毛虫的成虫,幻虫都没死,几天后又寄生在螃蟹身上了。
(2)纤毛虫的危害相当利害,螃蟹身上少量寄生纤毛虫时看不出什么,当大量寄生时螃蟹行动就不便了,吃食少,体质差,脱壳困难,慢慢的就会死亡,如果当鳃丝上大量寄生时,呼吸就困难,蟹爪无力,蟹体无肌肉程水化壮,肝脏发白或水化,老百姓也称水瘪子。
所以螃蟹的纤毛虫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从开春第一次脱壳时到最后一次脱壳时都要安排时间杀虫,好多养殖户说我一个养殖周期一次纤毛虫也没杀,螃蟹不是好好的,白白净净的么?其实你只是看到了表面现像,你没有抓到带纤毛虫的蟹伏在草底下慢慢的就死掉了,你的蟹肯定没有杀过纤毛虫的池塘中的蟹份量重,纤毛虫吸螃蟹身上营养的。一般来讲,蟹池在经过一整冬天的时间或多或少都会有纤毛虫,有人会问,冬天这么冷还会有纤毛虫?会有的,底温只是纤毛虫的生长速度相对慢点,蟹苗冬天活动力也差,一但发生纤毛虫寄生现像,轻则头一次脱壳翻信率差,重则脱不了壳直接就死掉了,所以头一次杀虫最为关健。当最后一次脱壳后,螃蟹开始回游,在那时你伸手抓起任何一只螃蟹都是干干净净的,但随着气温的下降,螃蟹活动力少时你会发现任何一只塘口或存养网箱里的螃蟹身上或多或少会发生纤毛虫固着在蟹体表面,一但有这现像,轻则蟹体称重轻,重则慢慢死亡。
所以说蟹池杀纤毛虫比什么都重要,明天我把所有杀纤毛虫的药一一分析给大家,以供参考选择。
前面我和大家讲了纤毛虫及治疗纤毛虫的药物,当时讲述匆忙,还有点东西没讲,纤毛虫与蟹底板黑是两回事,螃蟹底板发黑,发黄可能是纤毛虫引起的,也可能是底质长期恶化,也有可能是水草腐烂外起的,但螃蟹身上的纤毛虫却是水体中有纤毛虫寄生的结果呦。另外纤毛虫大都是在水温2o度以下,螃蟹活力不强时寄生过来的,一般我们抓到手上的带纤毛虫的螃蟹活力差于正常的。池塘中水肥,水浓,发生纤毛虫危害螃蟹的事比清水池发生纤毛虫危害的机率高的多,也就是水越浓越会引发纤毛虫病,而旦难杀,20xx有客户反映过杀4次纤毛虫卖蟹时螃蟹身上还有纤毛虫。
开春与秋冬螃蟹身上的纤毛虫也伴随着真菌一起暴发,有人曾经问我,杀了几次纤毛虫为何螃蟹身上还有?我建义他用点真菌类药物,而且一治一个准,所以秋冬杀纤毛虫后用点硫醚沙星比较好。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是由于寄生有结肠小袋虫而导致。主要是猪和人类容易感染发病,还能够感染牛、羊。猪发生轻度感染时,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就会出现肠炎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就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症状:仔猪精神沉部,喜躺卧,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拉稀,先半稀,后水泻,带有粘膜碎片和血液,有恶臭。成年猪除粪便附有血液和粘液外,一般无症状,检查粪便时可见到滋养体或包囊。
(二)病理变化:在结肠和直肠上可发现溃疡性肠炎病变,并可检查出虫体。枯膜上的虫体比肠内容物中多。
二、防治措施
第一,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第二,管好猪粪、人粪,避免污染饮水、食物和饲料。
第三,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其方法:①卡巴胂0.25~0.5克,1日2次,连用10天。②碘牛乳,即牛乳1000毫升,加入复方碘榕液(碘片5克、碘化钾10克、水100毫升)100毫升,混入饮水中给予。③二甲硝咪唑,口服剂量每千克体重30毫克,肌肉注射剂量每千克体重20毫克,也可以300~600ppm加入饲料中给予,连喂两周。其他如士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等也可应用。

1、病原生活史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长发育分成两个阶段,即滋养体期和包囊期。滋养体阶段虫体呈长圆形,大小在(30~150)μm×(20~120)μm,无色透明或者浅灰略带绿色,全身布满纤毛,并能够通过纤毛的不断摆动而呈快速旋转运动。此时虫体非常容易发生变形,前端相对较小,并向体表凹陷形成漏斗状的胞口和胞咽;后端相对较圆,存在一个较小的胞肛。位于胞口周围的纤毛长度较长,通过摆动可促使食物经由口沟进入到胞口和胞咽,并在底部形成圆形食物泡对食物进行消化,最后经由胞肛将产生的废物排出。虫体具有两个细胞核,且大小不同,其中大核位于虫体的中央,呈肾形;小核位于大核的凹陷处,呈圆形。包囊阶段虫体呈卵圆形或者圆形,直径为40~60μm,囊壁较厚,共两层,呈淡绿色或者淡黄色的透明状。寄生在人体肠内的滋养体往往不会形成包囊,但寄生在猪肠内的滋养体大多数都能够形成包囊,且经由粪便排到体外的滋养体也能够形成包囊。动物经口食入污染有包囊的饮水和食物就会侵入体内,到达胃肠道就会脱囊而是其中滋养体逸出,并逐渐向下移动到结肠内寄生,主要采食细菌、淀粉颗粒以及肠壁脱落的细胞,快速进行二分裂繁殖生长,有时也进行接合生殖。

2、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是育成猪和培育猪容易发生,其中仔猪在断奶后具有最强的易感性,感染率在20%~100%范围内变化。该病的主要感染源是病猪和带虫猪,且猪场发病后还能够在母猪排出的新鲜粪便中发现存在结肠小袋虫的滋养体。另外,其他带虫动物,如羊、牛、犬等,也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染源。

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播,通常是由于季节突然发现变化、饲养管理较差、机体抵抗力减弱等因素而引起发病。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具有较弱的致病力,不容易引起发病,但如果仔猪感染猪结肠小袋虫的同时感染沙门氏菌病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形成有利于虫体大量生长繁殖的条件,从而引起溃疡性结肠炎,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猪结肠小袋纤毛虫还能够导致人类感染,使盲肠和结肠的深层形成溃疡,并发生顽固性下痢,因此猪场饲养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工作人员由于卫生较差而经口发生感染而带来严重后果。

3、临床症状

病猪开始出现发病就会表现出腹泻,排出糊状稀粪,接着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体温升高可达到39.7℃左右,整窝堆积在一起。病程后期至临死前,病猪发生严重脱水,可视黏膜苍白,体温降低,排出深黄色尿液,四肢无力,走动摇晃,少数后肢发生瘫痪,并从口腔吐出白沫。

4、实验室检查

细菌检查。在无菌体检下,取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肾脏、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触片,分别进行猪瘟光抗体检查和细菌检查,结果都呈阴性。

寄生虫检查。取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和结肠壁上的白色结节,分别进行涂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都能够看到椭圆形虫体,长度为62~126mm,宽度36~48mm。观察静止状态下的虫体,发现胞口、胞咽以及虫体周身都生有纤毛。另外,椭圆形的虫体具有较强的活动力,而圆形的虫体具有较弱的活动力,往往在原地作转圈运动。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甲硝唑片是用于治疗该病的特效药,可在每吨饲料加入300~600g混饲,连续使用5~10天,同时配合使用四环素类的抗生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病猪用药经过1天就停止出现腹泻,但此时并没有彻底治愈,依旧有大量虫体寄生在肠道内。如果此时停止用药往往会出现复发,因此要求至少连续5天用药,确保彻底治愈。另外,全群猪可按每吨饲料添加1000g“附弓血毒清”、100g“肠溃消”,在200kg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连续使用5天。如果病猪严重脱水,可采取静脉注射适量的复方氯化钠、5%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改善电解质紊乱和调节酸碱平衡。“附弓血毒清”主要成分是雷丸、槟榔、鹤虱、君子、百部等,具有清热解毒以及驱杀附红细胞体、原虫(如球虫、弓形虫等)、体内寄生虫等的作用。“肠溃消”主要成分是枳壳、侧柏叶、槐花、荆芥等,具有消炎止疡,清肠止泻,疏风行气的作用,且能够较好的加速胃肠道溃疡灶修复,同时可刺激采食,促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

保持卫生良好。场内及舍内存在的各种污物要及时清除,舍内要先进行封闭,然后使用1%碘附水溶液进行带猪喷雾消毒,经过30min才能够将猪舍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每天进行1次消毒,直到病情解除,然后才能够采取常规卫生管理程序。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临床症状有下列3种类型。
1、潜在型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发现在成年猪。
2、急性型多发生在幼猪,特别是断奶后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1~3周死亡。
3、慢性型常由急性病猪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
病理变化
最特征的病变在肺、淋巴结和肝。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髓样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呈绳索状,切面外翻,多数有针尖到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各种大小出血点。肺门、肝门、颌下、胃等淋巴结肿大2~3倍;肺出血,有不同程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肝脏呈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到米粒大的坏死灶;脾脏肿大,棕红色;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小点状出血或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心包、胸腹腔有积水;体表出现紫斑。
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和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膜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肺泡上皮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常可见有单个、成双的或三、五、六个不等的弓形虫呈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诊断
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或包囊,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在急性型病例,粪便中常有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慢性型病例,粪中以包囊为主。检查方法是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稀释粪便(5∶1或10∶1),过滤,吸取少量液体涂片镜检,也可滴加1∶1000的稀碘液,使虫体着色,便于观察。尸体剖检时可刮取肠粘膜作涂片检查。
防治
预防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管好粪便,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对发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可试用呋喃唑酮,以0.02%~0.04%的浓度混入猪的饲料中喂服;甲硝哒唑(灭滴灵)每头按0.25g口服,一天两次,连用3天有效。0.1%福尔马林灌肠可收到暂时的效果,虫体在一两天内消失,但不久再次出现。其他如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乙酰胂胺等也可应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398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