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河蟹养殖管理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在面对夏季即将出现高温、少雨等情况,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下河蟹养殖管理等工作,努力提升渔业科技入户的养殖水平,重点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重水草的管理:水草既可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也是河蟹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同时还可以遮阳、降温。适宜蟹池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8%左右,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对水草覆盖全池的要适当稀疏。
二、加强水质水位的调控,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有毒有害物质增加。要保持水质肥、活、爽、清和较高的溶氧,透明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0—8.5之间,水位深度最好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40厘米左右,边排边注,每隔10天每亩水用新鲜生石灰1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改良水质,增加水中钙质,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
三、科学投喂:注意营养均衡,投饵按照“四看”“四定”的科学方法:饵料入池应在4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夏季河蟹饵料应以植物性为主,合理搭配动物性饵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在八月上旬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四、加强病害防治,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外用含氯或含碘制剂等水体消毒剂和生物制剂以及“甲壳净”、“纤虫净”等杀虫剂全池泼洒,交替使用,每月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通过外用内服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五、确保安全:预防事故,野外作业做好防暑降温防雷电等安全防范工作。勤巡塘,查设施,特别是圩堤,电力,闸涵等设施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日常管理措施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投饵

(1)饵料配比:河蟹饵料有天然、人工饵料两大类。1年中总的饵料分配为动物性饵料(精料)占40%,粗料(糠、饼、麸等)占25%,青料(水、旱草)占35%。上半年是河蟹长骨架的生长季节,饵料分配上,青料占50%,粗料占30%,精料占20xx是河蟹成熟阶段,饵料分配上,精料占60%,粗料占20%,青料占20%。

(2)饵料投喂时间安排:放养后至3月底4月初,当平均水温未达10℃时,少投或不投,如水温高于10℃,可投喂少量糊状饵料。3月底4月初以后,平均水温达10~15℃时,可投喂糊状饼类、小杂鱼、螺师、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饵料等,亩量不宜多。5~6月份可投人工配合饵料及水草,7~10月份,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11月份以后,酌情少量投饵。

(3)投饵量及投饵时间: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1~5%,具体是:1~4月份,为河蟹体重1%左右;5~7月份为5%左右;8~10月份为5%以上。

投饵时间为傍晚,一般日喂1次。蜕壳期间,可少量多次投喂。

投饵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二、换水

池水要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否则应换水。

换水情况是:春、秋雨季,7~1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夏季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

换水时应注意:
①池内、外水温差不要超过3℃。早春及初夏换入的水,水温最好高于池中水温;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的水;冬天不可换入水温较高的水,以免影响休眠。
②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1/2。
③要控制进水速度,一般以2~3小时换1次水为宜。

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及时冲水、换水:
(1)河蟹摄食明显减少,白天离水寻找洞穴,表明水质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天、闷热、炎热天气,要勤冲水、勤换水。
(3)久旱不雨、加水困难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泼洒,5天1次,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状态。
三、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是经常巡塘。它是池塘养蟹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巡塘要做到5看:
①看河蟹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②看是否缺氧,若受惊动后,河蟹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上来,傍晚或清晨河蟹大量聚集在池边岸上,说明水中缺氧或水质变坏,必须立即换水或增氧;
③看是否有敌害,如发现池塘中有水蛇、水老鼠、水蜈蚣、青蛙、鸟类等敌害动物,应立即采取除害措施;
④看软壳蟹是否被同类残食,如发现有自相残食现象,则需加喂适口饵料和采取保护软壳蟹的措施;
⑤看防逃设施状况,若发现漏洞应及时修补。
四、池塘养蟹的常见问题

(1)池塘选择:用精养鱼池,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来养蟹是错误的。因为鱼与蟹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均不相同,精养鱼池水深、水肥、无水草,这是符合鱼类生长要求的;而河蟹要求水清、水浅、溶氧充足、池底少淤泥、水草丰富;鱼类所利用的是水的空间,而河蟹所利用的是池底表面积,水深反而对河蟹蜕壳生长不利,水太深池底也容易缺氧,改鱼塘作养蟹塘事先必须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河蟹生长要求。

(2)饲料投喂:有些养蟹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河蟹生长速度,不惜工本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鱼类配合饵料,这是错误的。因为鱼类吞食粉状或颗粒饲料的利用率很高,而河蟹咀嚼粉状或颗粒饲料时易使饲料散失,利用率低。根据河蟹的摄食方式,其饲料以块状、粘硬和不易在水中散开为佳。

(3)水草种植。很多养蟹专业户在池塘清塘消毒后,即投放幼蟹,池中无水草,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池塘经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立即在池底种植苦草、菹划和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或者在水面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草。

根据养殖河蟹的密度状况,水草覆盖面积应占蟹塘总面积的10%~30%。
五、河蟹的夏、秋管理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好时机,这时应做好强化培育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必须相应增加投饲量,除有充足的水草之外,还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屠宰场下脚料、小杂鱼、螺、蚌、贝类等,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5%以上,主要看第二天食料有无剩余作相应的增减,投喂地点在池边浅水处,投饵时间为每天下午5时以后,以满足河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

(2)创造蜕壳环境,这时蜕壳时间长,并伴有蟹肢尖红状,常出现蜕壳不顺利现象,应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遮荫植物,为河蟹提供荫凉栖息场所,以减少河蟹蜕壳时格斗和便于躲藏敌害。有条件时,可将软壳蟹挑出来,放在通风、阴凉、有水草的池或盆内暂养,等蟹壳硬后,再放入池内饲养,提高蜕壳蟹成活率。

(3)调节水质,水深保持1米左右,水质清爽,一般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旧水30厘米左右,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泡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缺氧或败坏,此时,应尽快把陈水全部放掉,全部换上新水。

(4)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副产品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通,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有防无患。

罗非鱼稻田养殖管理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1、饵料与投喂

由于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因此在投放入稻田之后,既可以投喂糠麸类、饼粕类等常见饲料,也可以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的2%~3%,日投喂2次。投饵时要按照“四看”与“四定”的原则,并尽可能在鱼凼处搭食料台投喂。

2、田间水的管理

下雨或有洪水时,应加强巡查田埂的牢固程度。注意进、出水口的畅通和拦鱼设施效果,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维修。要根据稻田需要适时调整水深。调整的原则是以稻为主,适当照顾养鱼。稻田浅灌和晒田前要先检查鱼沟和鱼凼,保证罗非鱼有足够的游动空间。如因无法解决晒田对鱼的影响时,应设法将鱼转移到别的稻田继续饲养。

3、化肥与农药的使用

在施用化肥时,应控制用量,每亩使用尿素4~5千克或硫酸铵5~8千克,应少量多次施用,或将化肥直接与土拌和成球粒肥料,分施在秧的根部,这样不仅化肥用量少,肥效高,而且对罗非鱼也安全。一般不要用氨水作追肥,否则易毒死罗非鱼。养殖罗非鱼稻田中喷施农药,要求既能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又要避免罗非鱼受到损失。一般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鱼藤精、毒杀芬、二二三、六六六、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施药时可适当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农药的浓度。药物要尽量喷洒在稻子的叶茎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虫的效力,减少药物落入水中对鱼造成的危害。

4、防治鱼病

稻田中罗非鱼一旦得了病,治疗相当困难。因此,除在鱼种放入稻田前必须对鱼种进行浸洗消毒外,还要定期在鱼沟、鱼凼或整个稻田中泼洒漂白粉,浓度为2毫克/升,或90%晶体敌百虫,浓度为0.3~0.5毫克/升。泼洒晶体敌百虫既可防治鱼病又能防治水稻病虫害。

5、成鱼捕捞

稻田养殖罗非鱼收获时间,一般在水稻收割后进行。收鱼前,先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罗非鱼随水自动进入鱼沟和鱼涵,使用鱼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了。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收一次。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6月水温升高、前期残饵粪便的积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质、水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极易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即使是新开挖的池塘,也会因为这种因素出现问题,针对高温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定好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水草的好坏,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成败。进入高温期,河蟹的饲料由精转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时,水草也起到调控水质,提供河蟹藏身、遮荫的场所等作用。这期间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盖率占30%-40%。
2、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用剪草机修整,保持水草底层水流畅通,或者使用“富草素”,可以有效束缚水草的纵向生长,并有效促进生根和横向的生长。此方法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用来控制水草的生长。
3、对于水草过少的塘口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应根据塘口肥力适当采取施用“生物肥爽”。水草过多的塘口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缓慢加深池水、适量添加增氧药物底生氧或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如“利生素”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二、增强好体质。
高温期河蟹摄食量大,残饵粪便较多,水质和底质易恶化,水温上升导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较活跃,再加上6、7月份极端天气较多。假如河蟹体质下降,极易爆发疾病,所以在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阶段应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稳定在32%左右,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应为45:55,同时因为摄食量的增加对河蟹的肠道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河蟹患肠炎。可在饲料中拌入“肽菌素”和“产酶益生素”预防肠炎,从而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将鱼尽量剁成小块状,投喂时伴服一点食盐和“大蒜精华素”。
2、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总量不要超过河蟹体重的5%。
3、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气来临时,根据情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通过兴化、常州、高淳、湖州等地的走访调查,长期在饲料中伴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的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发病率。最受养殖户喜爱的套餐是“低聚糖863”搭配“强效EM”。也可添加“电解活性多维”或“速调速补”提供营养。
三、调控好水质。
1、注意消毒。高温期消毒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可以使用温和型碘制剂,也可使用生物杀菌产品“菌克27”,高温期每15天使用一次,主要成分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刺激,还可以改良水质,促进摄食。
2、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下雨后,周围农田中的农药残留随着水流进池塘,或者进入河道,进水后都会引起池塘水中药残超标,建议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水质解毒剂如“氨基酸解霸”,降解有机磷类的农药、肥水。
3、池塘养殖要注意前期要养藻,中后期要养菌,菌相平衡,水质自然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残饵粪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肠道内,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四、改良好底质
河蟹属于底栖生物,底质好坏对其有关键的作用。高温期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会沉降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在改底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不要一直使用氧化型改底,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底质板结,可以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生物改底为主,如“底巧”,间隔使用氧化型改底。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增氧型底改,提高底部溶解氧。

夏季大闸蟹养殖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夏季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河蟹养殖池塘中有机物发酵分解加快,水质极易变坏,池水溶氧随水温度升高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明显,体质下降,自身免疫能力减弱,病害也随之增多。因此,加强夏季蟹池养殖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水质调节 
当气温达到35℃左右时,预示着夏季高温的来临,此时应将蟹池滩田(浅水区)处的水位控制在0.80m以内,保持水草的正常生长。蟹池四周养蟹沟(深水区)的水位保持在1.5m左右,防止水温升高。夏季水温高,池内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也逐渐增多,应经常加换新鲜水,一般每3-5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每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667㎡,方法是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每月使EM菌、枯草杆菌、底净宝等生物制剂,分解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良养殖水体环境。经常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为河蟹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二、水草养护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的活动,并容易造成大面积败草而破坏水质,此时应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为河蟹的出行排开通道。另外每隔15-20d全池泼洒1次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因茎叶腐烂而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移载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补救措施。
三、合理投喂 
夏季河蟹除中午水温较高时潜伏水底及水草丛中外,早晚天气凉爽时,一般都要出来活动、觅食,而且摄食量较大。此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饵料供给,以满足蟹体生长的营养需求。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动物性、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确保河蟹生长对营养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种单一、营养片面的饵料。可以投喂水草、瓜片、菜叶、稻芽和煮熟的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投喂小杂鱼、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最好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喂时应做到新鲜、可口、适量。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投喂地点可选择在草丛及水温较低的地方。投喂量为池塘河蟹体重的8%左右,一般以投喂后2-4h吃完不剩余为宜。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蟹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四、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夏季应控制用药次数,病害防控重点是通过使用微生物制剂将池水调控到最佳状态,降低池内有害细菌,并辅以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针对寄生虫病,可用0.8mg∕l硫酸锌(60%)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投喂用维生素C、维生素E、甜菜碱、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一般5-7d为一个疗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河蟹养殖的后期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随着“中秋”、“国庆”两大节日的临近,河蟹养殖进入了全年最后阶段,强化养殖后期管理,是实现河蟹养殖高产高效的关键。
一、水质调控
1、蟹池后期换水不必太勤,一般每半月换水10—20厘米,水位保持在1.2米—1.5米左右。
2、为了调节水质,增加池塘钙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左右,兑水去渣全池遍洒。
3、养殖后期蟹池中水草大部分枯死,及时捞除,添加一些从其他水域捞取的清洁、新鲜的水葫芦、水花生等,使蜕壳蟹栖息在水草上,避免其多在水底淤泥中生活使体色变黑。
二、饵料投喂
河蟹养殖中要求饵料“两头精、中间粗”。在养殖后期,饵料要求蛋白蛋含量高、品质好,动物性饵料应占饵料总量60%以上,以海淡水小杂鱼、新鲜的螺蚌肉及动物内脏等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豆饼、麸皮或浸泡的小麦、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些土豆片、南瓜丝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饵料和蔬菜、浮萍等青绿饵料。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5%—6%,防止投喂可多败坏水质。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投喂时间上午8—9时或下午3时—4时和夜里10时—11时。夜里投喂量占70%。
三、病害防治
河蟹养殖后期的病害防治上,除了强化水质管理和饵料投喂外,还要进行药物预防,并严格执行休药期。一般使用纤虫净等,并结合使用生物底改剂,预防池底发黑和蟹体纤毛虫,以免影响河蟹品质。
同时要加强巡塘,清除老鼠、水蛇、鸟类等敌害,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河蟹肢壳。并检查防逃设备,以防河蟹逃窜。
四、起捕上市
根据上市需求和河蟹养殖生长情况,适时起捕河蟹,捕捞时操作要轻,轻拿轻放,以免损伤鳌足和附肢。
包装可用蒲包、泡沫箱等容器,运输前的蟹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大小,雌雄分开盛放。
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等。有条件的可暂养,待到春节前后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