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养甲鱼疖疮病的预防治疗


一、发病原因
主要因气温突变,水质迅速恶化,水体中产气单胞菌大量滋生引起。
二、流行情况
每年8月初开始流行,9月中旬达到高峰。主要危害规格为250g以上的甲鱼,感染率达30%--80%,死亡率为0.5%--2.0%,规格为40g--150g的甲鱼亦发现感染此病。
三、症状
患病甲鱼表现为食欲减退,体质消瘦,严重时头不能缩回,衰竭而死。发病早期,甲鱼的颈部、背甲、腹甲、裙边、四肢基部生长有芝麻状或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随后疖疮逐渐增大,并向外突出,用手挤压,有粉刺状或豆腐渣似的内容物,疖疮溃烂,炎症扩展,背甲溃烂成洞穴,甚至露出四肢骨胳。解剖发现,甲鱼鳃状组织充血,肺内有大量粘液,肝脏颜色变淡或呈土黄色,肠道充血。
四、预防方法
1.抓好水质管理。保持水体的透明度为25cm--30cm,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时,严格按照生石灰和含氯制剂每半个月交替使用一次,以消毒池水,用量为生石灰25kg/亩·m,二氧化氯100g/亩·m。
2.定期在饲料内添加稳定型Vc和Vs,以增强甲鱼自身机体免疫力,用量分别为1.2g/kg饲料,1个月内连续服用7天。
3.在饲料内添加大蒜素,以起到杀菌防病的目的,用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1个月内连用15天。
五、治疗方法
1.及时换水,并将池水水深保持在50cm。
2.用二溴海因全池泼洒,第一天用量为0.5ppm,隔天用量为0.3ppm。
3.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制剂和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每天用药2次,第一次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抗生素1.6g+Vc3.0g+VE2.0g~第二次每公斤饲料中添加中草药30g--40g(开水浸泡2小时后使用)。5天--7天为一个疗程。如未痊愈,隔3天可再用药一个疗程。
4.对爬上岸的患病甲鱼可用药液浸泡,浸泡时间为24小时,可以隔天再浸泡1次。

相关阅读

甲鱼养殖常见病疖疮病烂疮病的诊断



又名烂疮病,常见鳖病之一。
一、病原
大多数文献书籍记载,疖疮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此菌名为1974年定名,现名为豚鼠气单胞菌(陆承平,1992)。肖克宁等(1991)认为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
二、流行情况
疖疮病是最常见的鳖病之一,全国均有发现。此病危害各个年龄段的鳖,常常引起大批量的死亡。鳖体越小,引起的后果越严重,体重20克以下的稚鳖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100%。全年均可发生,室外池暴发期为5~7月份,控温养殖以10~12月份流行最为严重。
三、病症
1.稚鳖症状:发病初期,可见病鳖颈部、裙边、四肢、背腹甲表面长出1个或数个白色肿块,逐步向外突出扩散,向外凸出,有时周围有充血,最后像用针刺了一下破裂,可挤出脓状物或豆腐渣样物,有腥臭气味。随着病情发展,脓疱自行破裂,留有一个小空洞。这时稚鳖往往已死亡。
2.幼鳖和成鳖症状:幼鳖和成鳖发生疖疮病,初期其摄食活动均正常,易被人们忽视,往往是在疖疮长到绿豆大小时发现。
据张幼敏等描述,幼鳖和成鳖患疖疮病后的症状有两种:一是显性疖疮,二是隐性疖疮。
显性疖疮病变从表皮开始,多发生在皮肤柔嫩的颈部、裙边、四肢、背腹甲突出的部位。多是由于捕捉、运输中操作不当受伤,或鳖相互厮咬受伤后细菌侵入感染造成的。开始出现数个病灶,逐渐扩大,形成白色脓疱,有的溃烂破裂流出脓血,用手挤压患处或用器械可挖出像豆渣样易压碎并有腥臭味的浅黄粒状物,有时还伴有脓血,患处留下孔洞,如不及时治疗,疖疮向周围延伸并发生溃烂,骨骼外露,病鳖失去食欲,最后衰弱而死。病情轻微的有时也可能自愈。
隐性疖疮,顾名思义,外表不见病灶。初期细菌侵入机体,在鳖的皮下或肌肉首先发病。如果生在机体深部,终身不见病灶,所以很难诊断。如果病灶接近表皮,只能在病灶长大后才能发现。此时病灶部皮肤鼓起一个疱块,虽然皮肤表面尚好,但手术切开可挖出和显性疖疮一样的内容物,浅白色,豆渣状,有恶臭味,颗粒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如病灶生在要害部位,鳖不久即死亡,轻者可通过手术治愈。

鲤疖疮病


疾病名称疖疮病

为害对象 鲤、草鱼、青鱼、团头鲂、链、鳙鱼、虹鳟鱼
疾病概述
本病为鲤、草鱼、青鱼、团头鲂等鱼中的常见病,偶尔可在链、鳙鱼中发生。冷水性虹鳟鱼疖疮病在我国也有报道。尚未见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病例。

病原 鲤科鱼类的病原是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Aromonas punctata f.furunculus)(A.salmonicida)。

症状
此病发病部位不定,但以靠近背部较为常见。初发时,皮下肌肉组织隆起,隆起处鳞片覆盖完好,用手触摸有浮肿感觉。随着隆起增长形成明显的疖疮,病灶部位充血发红,鳞片松动脱落,用手轻按或用刀切开,即有血脓流出。此时可见肌肉溃疡、坏死、充血,自然溃破时,溃破处形似火山口。病情较重时鳍条充血,有时肠道也可充血发炎。

发病规律 此病无明显流行季节,在鱼池中均呈散在性发生,发病率低,通常发生于一龄以上的鱼。

防治方法 ①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密度不宜过高,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②鱼种放养前用呋喃唑酮2毫克/升,药浴30分钟,防止细菌感染。③发病后可用磺胺类药物内服,如磺胺甲基嘧啶(SM)每千克体重200毫克,磺胺二甲嘧啶(SDM)或磺胺甲基异恶隆(SMZ)每千克体重100毫克,混饲,4-5天。④呋喃唑酮内服,每千克鱼体重用25-75毫克,1天1次,混饲,连用20天。⑤抗生素类药物内服,每千克鱼体重每日量,盐酸土霉素50-70毫克,连用10天;氯霉素50-70毫克,连用5-10天;四环素75-100毫克,连用10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