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氨气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


甲鱼氨气中毒是伴随着甲鱼控温高密度养殖而出现的一种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鱼病。甲鱼氨气中毒在温室的发生率很小,且症状和甲鱼红底板相似,养殖者一般很难辨认此病,一旦发生,如果诊断错误,用药不当,将造成甲鱼大量死亡。
一、诊断方法
1、症状:甲鱼一旦发生氨气中毒,甲鱼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病情严重时,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起水泡,裙边呈锯齿状断裂。
2、流行特点:甲鱼氨气中毒常发生于温室水质变质的池子,时间为每年的2~4月,甲鱼平均体重超过150克。
3、甲鱼氨气中毒和红底板症状的区别:甲鱼氨气中毒为点状充血;体表会出现大量水泡;裙边常会呈锯齿断裂。而红底板病,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没有水泡,裙边完好。
二、治疗方法
1、将池水全部放掉,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水放完后用清水将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厘米,用1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放掉水,将水加至水深50~60厘米,再用1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全池泼撒,同时泼撒0.5克/立方米的依诺星。
2、甲鱼采食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素加2克红霉素加2克维生素C加2克VK。一般内服3~5天,就可痊愈。
三、注意事项
1、换水后不要泼撒刺激性很大的含氯制剂,如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等。
2、换水后升温要缓慢,每天升温不超过2℃。

相关知识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牛、羊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市场需求量高而稳定,养殖效益客观。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牛、羊极易感染发病,危害相当之大,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牛、羊的养殖效益,因此必须要在牛、羊养殖过程当中,做好对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口蹄疫是一种主要危害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例如牛、羊等都非常容易受到感染,一旦发病,牛、羊就会出现明显的健康问题,甚至会大量死亡,给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探讨如何做好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羊口蹄疫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

1、基本流行情况

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偶蹄动物,在人和其他动物中发生相对较少。该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所以只要有疫情出现,便极有可能集体发病,发病率最高达100%,成年家畜发病后的死亡率较低,约为1%~2%,但羔羊和犊牛发病后,死亡率却会显著升高,可达50%~70%,而且发病期间家畜肉、奶均不可用,因此其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该病可以通过间接和直接接触传播,蔓延速度非常之快,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的发病率相对稍高,因为此时的气温暖和适中,病毒与家畜的活动量增加,养殖生产工作变得频繁,增加了病毒感染及传播的概率。

2、诊断

病毒致病力的强、弱和动物易感性的高、低都会对病情症状产生影响。从典型的症状表现上来看,家畜在发生口蹄疫之后,其口腔黏膜、乳房以及蹄部等地方会出现明显的水疱;母体发生口蹄疫,新生的幼畜便可能出现急性心肌炎,严重者会直接死亡。牛、羊的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8天,有的可达半个月或更长时间。羊在发生口蹄疫之后,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以及阴道小水疱,也可能为烂斑,如病情进一步加重,烂斑会扩大,并出现溃疡,患病羊心肌松软,心包膜多数会存在散在的出血点,前胃以及大、小肠黏膜均能够观察到血性炎症。牛在口蹄疫的发病初期,食欲会明显减退,精神不佳日渐萎靡,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伴结膜潮红。发病后期水疱出现,水疱发生破裂后,会带来弥漫性损害,同时病牛心跳会明显加快、心律不齐、肌肉发抖,反刍停止直至食欲完全废绝,其他症状同羊基本相似。基于以上症状表现,便可对牛、羊口蹄疫做出初步诊断,如需进一步明确,就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3、预防

对于牛、羊口蹄疫,应当尽全力做好病情预防工作,防止口蹄疫发生。首先,要加强对牛、羊的护理及饲养管理,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和抵抗力;其次,要按要求进行疫苗接种,这是防止牛、羊口蹄疫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如高免血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以及康复血清等,均可起到预防口蹄疫的作用效果;最后,要做好牛、羊生活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时通风、清理粪便,控制好养殖密度,用1%~2%氢氧化钠或0.5%过氧乙酸溶液对圈舍及其他相关器物定期消毒,消毒过程要严格、细致、无死角。

4、治疗

发现患病牛、羊后,要立即隔离,并第一时间上报相关单位。同时,对患病牛、羊要加强饲养与护理,给予优质柔软的饲料,对其病情变化做好观察和记录。口腔部位出现水疱和糜烂面的,用0.1%高锰酸钾或是清水混合食醋进行口腔冲洗,然后再将1%~2%明矾或碘酊甘油涂抹在糜烂面上,或是直接用冰硼散撒布。对于蹄部出现病情症状的牛、羊,应该选择3%的克辽林洗涤,并涂抹松馏油后再通过绷带包扎,也可将煅石膏与锅底灰各半,研成粉末,加少量食盐粉涂在蹄部的患部。乳房部位出现病情症状的,用2%~3%硼酸水或者肥皂水清洗患畜乳房,再涂青霉素软膏,同时还要注意定时将母牛、母羊的奶排净,预防乳房炎发生。如果阴道部位也出现了病情症状,同样应当先冲洗,然后再涂以刺激性较小的药膏。

对于病死的牛、羊要谨慎处理,严格做好填埋与消毒工作。不能因为患病牛、羊已经病死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将尸体随便填埋。病死牛、羊及其污染物要及时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并对圈舍全面消毒。

口蹄疫对牛、羊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会给牛、羊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效益损失,为此要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切实保障牛、羊健康与养殖效益。

简介
家畜中牛、羊、猪都敏感,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病。口蹄疫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易感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粘膜都可以是感染门户。动物产品如肉、奶、毛皮可带毒;病畜和带毒牛、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内脏,甚至呼出的气体都带毒,故运输车船、工具、水源、牧场、饲料、人员和非敏感动物都是重要的传染媒介。不同年龄的动物易感程度有差别,以年幼动物发病最严重,死亡率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易流行。另外,易感畜群的口蹄疫有周期性暴发流行的趋向。
症状和病变
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水泡。很快,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进而色苍白,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以后结痂。如有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乳头也常发生水泡,进而出现烂斑,有继发感染时,引起乳房炎,泌乳停止。犊牛因吮乳,体表症状不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病死率很高。心肌质地松软,心肌变性、坏死,呈现淡黄色斑纹,或见不规则斑点,心内外膜出血,俗称虎斑心。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和病变可诊断。确诊应报告和请有关单位化验、处理。
预防
严禁自有病的国家和地区购入种畜及畜产品、饲料等。严格执行牲畜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引进种畜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随后自愈,故应加强护理,喂麦麸、稀粥等食物,保暖、铺软垫料,多饮水,多吃水果。

治疗
处方1
0.1%高锰酸钾溶液500ml碘甘油100ml用法:口腔患部冲洗后,涂碘甘油。
处方2
3%来苏儿溶液500ml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100ml或100g用法:来苏儿脚浴后,擦干,涂布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
处方3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天健牛毒清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天健牛毒清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尽早注射(天健牛毒清),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牛群免疫力.
2.已感染牛群(天健牛毒清)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天健牛毒清)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染
处方4
贯众散贯众20g山豆根20g甘草15g桔梗20g赤芍10g生地10g花粉10g大黄15g荆芥10g连翘15g用法:共为末,加蜂蜜150g,绿豆粉30g,开水冲服。
处方5
青黛3g雄黄6g冰片9g枯矾9g硼砂15g用法:共研细末,吹入口内,每日两次。
处方6
预防口蹄疫双价疫苗1-2ml用法:皮下或肌肉注射。牛1-2岁用1ml,2岁以上用2ml,羊4-12月龄用0.5ml,1岁以上用1ml。免疫期4-6个月。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在产后普遍发生的炎症,该病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引起不孕,子宫内膜炎的危害还体现在延长母牛产犊间隔,增加人力、饲料及用药成本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等,这些都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就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给大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主要仪器及设备:高压灭菌锅、冰箱、DHU9246A型电热恒温培养箱、SW-CJ-JBu型单人单面无菌操作台等。

培养基与试剂:微量生化鉴定管,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常用药敏试纸,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责任公司;药敏试纸自制。

1.2方法

病料采取:选择临床诊断疑似子宫内膜炎病牛,用温水清洗阴户,0.2%新洁尔灭消毒灭菌后,按直肠把握法将事先已装有输精管的输精枪插入子宫内,黏取子宫分泌物放人无菌试管中,密封后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细菌培养鉴定:采取病牛的子宫内分泌物,进行涂片或触片用革兰氏染色法镜检,观察细菌形态,同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48h,对细菌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进行观察,并染色镜检。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普通肉汤中37℃恒温培养24-48h,再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另取已纯化的试验菌种,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半固体培养基、麦芽糖、蔗糖、尿素硝酸盐,甘露醇等微量管中以及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药敏试验:将上述分离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涂布棒均匀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将自制药敏试纸片(头孢呋辛、先锋霉素V、氧氟沙星、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生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公司生产的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药敏试纸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置于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4-48h,根据其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判定其结果。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为耐药,10-15mm为中度敏感,15mm以上为高度敏感。

2、结果

2..1细菌鉴定结果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定,判断该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2药敏试验结果

本试验应用常用的12种药敏试纸测定,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新霉素及氟苯尼考最敏感,先锋霉素V、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该菌高度敏感,而该菌对庆大霉素、新生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他耐药或不敏感。因此,新霉素及氟苯尼考可作为此次治疗的选择参考。

3讨论

正常奶牛子宫是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自净能力很强,只有受到强烈机械刺激、抵抗力下降和微生物感染时才会有大量微生物滋生,引起子宫内膜炎。据报道,产后2周子宫受细菌污染极为常见,随后多数自动清除。本实验中,子宫受单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比例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笔者的采样期大部分集中在产后2~3周的缘故。此期子宫菌由多种混合菌感染变成单一菌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了其他菌的生长。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新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对几种试验菌均高度敏感,可作为此次治疗的首选药物。庆大霉素等的抑菌效果较差,青霉素类亦产生耐药或根本无效。笔者所得的结论与其他研究者有一定的差别,这可能是由于临床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降低了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长期不合理使用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同时对新生霉素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用药时需要合理配伍.不随意加大剂量,以免产生耐药菌株,使药物失去治疗效果。为了减少细菌的抗药性,提高治疗效果,建议避免使用上述药敏试验中对致病菌株耐药或效果较差的抗生素。

奶牛子宫内膜炎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1、病因
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产后早期能引起子宫炎的细菌有:化脓性放线菌、坏死梭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产后治疗不及时或久治不愈常转为慢性子宫炎,子宫内由多种混合菌变成单一的化脓性放线菌感染。此外,子宫积水、双胎子宫严重扩张、产道损伤、低血钙、分娩环境脏等都能引起子宫感染。在极冷极热时,身体抵抗力降低和饲养管理不当都会使子宫炎的发病率升高。另外,一些传染病如滴虫病、钩端螺旋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等都能引起子宫发炎。慢性子宫炎多由急性炎症转化而来,有的因配种消毒不严而引起的,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症状
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能受孕;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表现。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若子宫内蓄积渗出物时,触之有波动感。
3、诊断
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如果病变轻微,一般很难确诊,尤其在患隐性子宫内膜炎时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产后子宫内膜炎,根据临床症状及阴门排出的分泌物即可做出临床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发情时分泌物的性状、阴道检查、直肠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发情分泌物形状的检查:正常发情时分泌物的量较多,清亮透明,可拉成丝状。子宫内膜炎的病畜的分泌物量多,但较稀薄,不能拉成丝状,或量少且粘稠,浑浊,呈灰白色或灰黄色。
(2)阴道检查:阴道内可见子宫颈口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充血。在子宫颈封闭不全时,有不同形状的炎性分泌物经子宫颈排出。如子宫颈封闭时则无分泌物排出。
(3)直肠检查:母牛患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时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弹性减弱收缩反应减弱,有的查不出明显的变化。
(4)实验室诊断
子宫分泌物的镜检检查:将分泌物涂片可见脱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球。
发情时的分泌物的化学检查:4%氢氧化钠2毫升加等量分泌物煮沸冷却后无色为正常呈微黄或柠檬黄为阳性。
细菌学检查:无菌采取子宫分泌物分离培养确定病原物是一种科学的确定方法。
鉴别诊断:
阴道炎:类似炎性阴道炎,触诊疼痛。
慢性子宫颈炎:类似处是有些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不同处是患慢性子宫颈炎,可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子宫颈粘液皱襞肥大,呈菜花样。直肠检查子宫颈变粗,而且坚实。
4、防治
产房要彻底打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是控制感染、消除炎症和促进子宫腔内病理分泌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子宫颈未开张,可肌注雌激素制剂促进开张,开张后肌注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溶液100~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而排出炎性产物。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或0.02%新洁尔灭液冲洗子宫,20~30分钟后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4次,但是,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进行全身治疗。对于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可选用中药当归活血止痛排脓散,组方为当归60g、川芎45g、桃仁30g、红花20g、元胡30g、香附45g、丹参60g、益母90g、三菱30g、甘草20g,黄酒250ml为引,隔日1剂,连服3剂。

稻田甲鱼养殖方法介绍!


甲鱼又叫中华鳖,它不仅仅是餐桌美味,还是有良好滋补作用的药材,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而深受人喜爱,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经济价值较高,很多养殖户也想养殖,现在养殖甲鱼一般都是稻田养殖为主,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稻田甲鱼养殖方法吧:

一、稻田准备

养殖甲鱼的稻田不仅要适宜水稻的生长还要保证能够让甲鱼正常生长,稻田要选择在有充足的干净水源,既方便运输又要远离交通要道和光照充足的地块,然后在稻田内挖一条深一米左右的投饵沟,每15厘米左右设置一个投饵台,投饵台要有一定倾斜度保证足够光滑,另外也要保证甲鱼正常进食而不受伤,最后在稻田周围要设好防逃网,防逃网要埋入地下12厘米左右,并且在进出水口也要注意用铁丝扎好防止甲鱼出逃。

二、插秧及投放甲鱼

在选好地块之后需要根据水稻种植的具体流程进行,一般根据正常时间插秧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要适当扩大种植密度,在插秧后半个月左右后便可投放甲鱼苗,在投放甲鱼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如果温度在30度左右的话要合理调节温度,甲鱼苗要尽量选择重量在450克左右的为宜,这种规格的甲鱼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生长速度快且成活率也比较高,最后在投放甲鱼的时候要注意对其消毒防止携带病菌。

三、投喂管理

在甲鱼苗投放的第二天便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投饵,投喂时直接将饵料放在投饵台上即可,首先放入少量的饵料吸引甲鱼上投饵台,每天将投喂次数控制在两次一般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然后要根据甲鱼的体重控制好投饵量,每天在投喂后还需要观察甲鱼的进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并且在投喂的时候可在饵料中适当添加食物油,这样既可增加甲鱼的食欲又能提高饲料的利用转化率。

四、日常管理

在养殖甲鱼的时候不能够只注意甲鱼的生长还要做好水稻的管理工作,控制好温湿度防止水稻品质降低和产量不足,然后每天要定期观察甲鱼的生长情况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当发现甲鱼出现异常情况的话要及时出来避免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当甲鱼生长到一定阶段且水温低于15度的时候要及时捕捞,如果由于市场等原因需要养殖二龄甲鱼的话那么便需要适当加高水位提高水温来帮助甲鱼越冬。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稻田甲鱼养殖方法的相关介绍了,养殖户可参考稻田甲鱼养殖方法来进行养殖,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中华鳖氨中毒症诊断与防治方法



氨中毒症是指水质不良、水中氨量过高引起的疾病;鳖对氨的忍耐力较低,当每立方米水中含氨量达到100毫升以上时,鳖就会中毒发病。
鳖池中氨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池中水不流通,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工厂化温室养鳖时,随着鳖个体增大,残饵和鳖的排泄物大量沉积,池中腐败物过多,由于微生物的大量分解形成大量氨,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换水,则会引起本病的发生。
患氨中毒症的病鳖,腹部、四肢明显充血,背甲变软,爬上岸不吃食,不活动,这种病在工厂化养鳖场经常有发生。
1.诊断
外部检察病鳖的四肢、腹部明显充血、红肿、溃烂,以致形成溃疡,裙边溃烂成锯齿状或产生许多小疙瘩;结合池水氨氮分析,即可确诊。
2.防治
经常按每立方米50~70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并定期换水,保持池水清洁;发病时及时换水,池水需全部更换,约10天左右即可自然痊愈。

甲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正常情况下,甲鱼活动自如但又胆小怕惊,不论稚鳖、幼鳖、成鳖还是亲鳖;它们都喜欢在池坡上或食台上晒太阳,稍有惊动就爬入水中。如果发现它们集结爬伏于食台或池坡上,或在水面上浮动,见人和其它干扰不惧,行动迟缓,眼睛半张半闭,均是发病的表现。据报道,鳖患病的死亡率,一般以1龄鳖最高,约为10%,2龄鳖为5%,3龄以上的鳖疾病显著减少,病势也显著减轻。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浸袭性鳖病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防治方法。
(1)传染性鳖病:凡由细菌、霉菌或病毒引起的鳖病称为传染性疾病。
①红脖子病
俗称颈肿病。又称俄托克病、阿多福病。
病原: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此病的主要特征是咽喉部及颈部肿胀,红肿的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入壳内,腹部出现红色斑点,肌肉水肿,行动迟缓,而浮于水面,时而匍匐于陆地,人走近也不逃避。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糜烂,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即死亡。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对各阶段鳖都有感染发生,传染极快,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一般为20—30%。流行地区甚广,是养鳖生产中最可怕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在早春至初夏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这可能是因为刚过冬天的鳖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抵抗力下降所致,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途径可能是经过消化道。
防治方法:时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勿使病鳖混入,及时清除残饵,能减少该病的暴发流行;如发现病鳖,应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鳖应埋掉,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亩水面15—20公斤);用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按每公斤体重,第一天用药0.2克,等2—6天减半计算,6天为一疗程,病情较严重时,可选用金霉素或氯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公斤鳖一次注射15—20万国际单位,连续注射2—3天,每天一次;用病鳖的病变组织(肝、脾、肾)做成疫苗,混入饵料中投喂,或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使用1—2毫升,可使鳖体产生免疫因子,预防此病的发生。
②腐皮病
病原及病因:从病原菌中可分离出气单孢菌、假单孢菌等数种细菌,但很可能是由气单孢菌所引起。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鳖与鳖之间互咬或所受到的外伤感染病原菌后,毒素使受伤部位周围皮肤组织腐烂坏死的缘故。
病症:鳖的颈部、裙边、四肢、尾部等处皮肤腐败,溃烂,皮肤组织坏死而变白发黄,进而溃疡。严重时,颈部肌肉和骨骼露出在外,四肢皮肤烂掉,爪也脱落,骨骼外露,裙边溃烂。
危害、流行:此病大小鳖都有发生,且常年可以发生,多发于鳖的活动期。主要是影响鳖的生长,如果发展到颈部的骨骼露出,死亡的情况较多。
防治方法:合理放养,注意保持池水清洁,防止鳖体受伤,以免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发现此病,要进行隔离治疗,用10ppm的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浸洗病鳖48小时;每周用2—3ppm漂白粉液对鳖进行药浴,能预防此病的发生。
③赤斑病
病原:产气单孢菌
病症:腹部出现红色斑块,腹甲发红发肿,甚至发生腐烂露出腹甲骨板,咽喉部红肿。严重时,全身性充血、出血,肝紫黑色,肠道充血,病鳖反应迟钝,拒食,常钻进草丛。
危害、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幼鳖、成鳖和亲鳖,稚鳖期较少发生。流行季节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正值冬眠苏醒时。
防治方法:鳖赤斑病的发生常与水质、饵料及水温等环境及鳖本身体质状况有关,故应以防为主。如加强饲养管理,调节好水质,使鳖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越冬前,在饵料中拌喂呋喃唑酮,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发病的个体每公斤体重可用20万国际单位的硫酸链霉素进行腹腔注射,一周后可基本痊愈。
④疖疮病
病原: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连或四肢等处出现1—2个疖子,随病情的发展,疖子逐渐篚,直至表皮破裂,黄白色的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个孔穴,孔穴边缘部充血,伴有轻度流血。病鳖不食不动,常伏于食台上,体质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对象是稚鳖,幼鳖偶有发现。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从发病至死亡一般要一周以上。流行于稚鳖摄食活动期。
防治方法:首先挤出疖疮(表皮未破的用针划开后再挤),然后将病鳖置于2—3%的盐水溶液内浸泡15分钟,也可同时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素药物。防止细菌的第二次感染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对鳖进行治疗后,还需用2—3ppm漂白粉对池水进行消毒。
⑤白点病
病原: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
病症:全身体表出现白色斑块,并且溃烂,尤以后肢基部腹面及尾部腹面严重,四肢腐烂,骨骼露出,临近死亡的鳖体表皮膜脱落,常浮于水面,头、颈半伸半缩,游泳缓慢,很快即死亡。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一个月内的稚鳖,传染性极强,一天之内可使全池鳖发病,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稚鳖放养前要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10分钟,防止带入病菌;发病的个体采用盐水(2—3%)及庆大霉素(每斤水5万国际单位)的混合液浸泡15分钟后,再日晒1—2个小时,即可治愈。同时对饲养池内未发病的个体用漂白粉(10ppm)浸泡消毒,方法是先将池水排至10厘米左右,再施放漂白粉液,半小时后加水至原水位。
⑥出血病:
病原:目前认为可能是由过滤性病毒引起,产生出血症状后,再由气单孢杆菌二次感染致使病情加重。
病症:腹甲出现血斑或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咽喉腔上下壁的群毛状小突起(鳃样组织)出血和肠粘膜溃疡,肾脏、肝脏也呈出血性病变。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防治方法:发现病鳖应立即隔离,防止蔓延。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口服或涂擦,参照治疗红脖子病的方法进行,有一定的效果。
⑦白斑病(毛霉病、白霉病)
病原:是藻状菌目、霉菌科、毛霉属的一种霉菌。
病症:患病初期,有裙边部位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蔓延至四肢、颈、尾等处,病灶处扩大成一块块的白斑,使得表皮坏死,产生部分溃疡,并逐渐剥离。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稚、幼鳖,常年均可发生。流水池和循环水槽中养殖的鳖,特别容易感染此病,受过擦伤的皮肤可能成为感染的门户。一般情况下死亡率较低,但当霉菌寄生到咽喉时,则可影响呼吸而死亡,并影响鳖的生长和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由于这种霉菌在流水中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肠水中其生长会受其他竞争细菌的存在而被抑制,所以经常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使之呈绿褐色,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放养,捕捞和搬运等操作时要小时,勿使鳖体受伤;对受伤后的鳖或病鳖可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软膏涂擦患处,能防止此病的发生;也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或3—4ppm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病鳖15分钟,能有效地治疗此病;池内可用福尔马林溶液(100ppm)或孔雀石绿溶液(2ppm)消毒。
⑧水霉病
病原:是水霉属的一种水霉菌。
病症:病菌在鳖的体表尤其是四肢基部和颈部大量寄生,形似棉絮状,有时菌丝上粘有污泥,患病个体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
危害、流行情况:此病对稚、幼鳖危害较严重,发病率不太高,但有时也成批发生,如不及时治疗,也可造成死亡,发病多在低温季节,主要通过擦伤的皮肤感染。
防治方法:鳖在放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要小心,避免皮肤受伤;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保持环境安静,让鳖爬到池坡上晒太阳,可杀死部分霉菌;病鳖可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鳖15—20分钟,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采用2ppm的孔雀石绿进行全池消毒,或用0.4‰的小苏打和0.4‰的食盐合剂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2)侵袭性鳖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鳖病称为侵袭性鳖病。现已发现鳖的寄生虫有15属15种,包括蛭类、螨类、吸虫类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寄生于鳖的体表或内脏中,带来严重的危害。如寄生在输卵管中的螨类可造成输卵管炎;盾腹吸虫可使鳖肠穿孔;后睾吸虫和端吸虫可造成胆囊炎和胆汁浑浊。
目前对体内寄生虫的防治尚缺乏研究,对体外寄生虫病的治疗,可采用8ppm的硫酸铜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寄生虫病有以下两种。
①累枝虫病(吊钟虫病)
病因:系由纤毛虫类的一种累枝虫附生所引起的。
病症;病鳖的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处呈现一簇簇的白毛,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象吊钟一样带柄的累枝虫。当池水呈绿色时,虫体被染成绿色,所以病鳖身体也呈绿色。病鳖食欲减退,被寄生处易引起组织溃烂,身体日渐消瘦,严重者也会死亡。
防治方法: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洗24小时,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可收到较好效果;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或7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泡病鳖30分钟,一天一次,一周即可治愈。
②鳖穆蛭病
病因:由鳖穆蛭的后吸盘附在鳖的体表,常在裙边和四肢腋下等处呈群体分布,吸食鳖的血液而引起鳖发病。
病症:大量寄生会使鳖体消瘦、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四肢及颈部收缩无力,反应迟钝,喜上岸不愿下水。此病流行较广,感染轻者,会降低鳖的生长速度与繁殖能力,并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严重者在鳖体上寄生达几十至一百个以上,引起鳖长期的外源性失血,导致体内营养急剧消耗而死亡。
防治方法:让鳖在安静的环境中晒背,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并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水体,使蛭不能在碱性环境中生存;病鳖可用10%的盐水浸泡10分钟,并用0.5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猪腹泻的治疗方法介绍!


猪腹泻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症,有传染性病原和非传染性病因。那猪腹泻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猪腹泻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不同原因造成的腹泻,治疗方案都是不一样的。例如:

1.季节性腹泻

由于保温措施没做好,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会引起猪腹泻的情况发生。此时,可以适当减少饲料,补充葡萄糖,做好保暖工作。

2.病毒性

这主要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所有阶段的猪群都能被感染。此时,可以在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和维力康,在饲料中加入利诺、阿莫西林、丰强蓝芪搅拌均匀,连续使用7-10天。

3.细菌性

生猪细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感染群体主要是新生猪仔。所以在猪仔出生后需要即刻注射长效抗生素。

4.消化不良

一般在仔猪中出现,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完善,消化不完全的饲料导致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此时,可以给以生理盐水溶液。为促进消化,也可内服人工胃液。

另外,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和应激都是会造成猪腹泻的原因,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原因,好对症下药。

甲鱼病的几种常用治疗方法


注射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情严重的鳖,是一种促进病鳖快速吸收药物,发挥药物疗效的给药方式。
(2)使用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在后肢基部,注射前,应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消毒,根据鳖的大小,选用25mL的注射器,5号~7号针头,针头与注射部位表面成约10度角,注入深度为1cm~1.5cm。注射的方式有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前者是将药物注入到鳖后肢的肌肉内,后者是由后肢与腹甲相接处注入腹腔,针头应不伤内脏器官。二者效果基本相同。
(3)优点 用药进入鳖体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好。
(4)缺点 麻烦,易损伤鳖体。
(5)注意事项 注入鳖体药液不可太多,一般500g体重的鳖注射量为0.5mL左右,200g以下的鳖为0.1mL~0.2mL;多次注射时,不应在同一部位注射。
口灌法
(1)适用范围 这是口服法的一种补充方法,适用于病重已失去摄食能力的个别病鳖。
(2)使用方法 用筷子或木棍塞入病鳖口中,然后将药水用注射器灌入。
(3)优点 可以保证病鳖获得一定的药物量,挽救病重的鳖。
(4)缺点 操作麻烦;易使鳖处于应激状态,加重病情。
(5)注意事项 操作应小心,不要使病鳖造成损伤;动作尽量快捷,避免病鳖过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药物一定要注入到病鳖的咽喉部位,避免灌入的药物从口中流出;口灌药物时,应配以一定的营养药物,以恢复病鳖的体质。
口服法
(1)适用范围 杀灭体内的病原体;籍以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对体表病原体的感染也有杀灭作用。可用于预防和病情轻的鳖病治疗。
(2)使用方法 将药物与鳖喜欢吃的配合饲料混合,拌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药面、药团或大小适口的颗粒,投喂到鳖食台上;将药物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用鳖喜食的活鲜饲料粘上药物,凉干后投喂。
(3)优点 方便、安全、易于实施;对水体无污染,也不会对鳖造成药害。
(4)缺点 这是一种自愿给药方式,对病重已停止摄食的鳖,没有疗效;该给药方式与鳖的摄食能力密切有关,其摄食能力与鳖的年龄、大小、体质等有关,故给药量不均匀。
(5)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疗效,使更多的鳖能吃到药饵,应在投药前停食1天左右。药饵应多投几个点;鱼鳖混养池,因鱼的摄食能力比鳖强,应首先投够鱼所吃的饲料,让鱼吃饱后再投鳖的药饲;或者将饲料投到食台水面上鱼不能吃到的地方;药饲的投喂重要比平时投喂量少10%~20%,以便鳖能全部将药饲吃完。药饲所用饲料,最好选择鳖喜欢吃的饲料。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投喂,并严格控制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投喂量,以免产生抗药性。

“长寿的象征”甲鱼人工养殖方法介绍!


甲鱼又叫做中华鳖等,是长寿的象征,由于其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市场需求量较大,但野生甲鱼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人工养殖甲鱼将成为水产品养殖的一个新热点,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甲鱼人工养殖方法吧:

一、建池

甲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卵生动物,它多栖息的水底阴凉的地方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怕风、怕吓也怕脏乱,所以在健壮养殖池时要选择在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和排灌方便的地区,远离车道以免鸣笛声使其受到惊吓,池的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池内要求用石块、水泥砌成一个斜坡方便甲鱼爬行,还要在池地和池边铺一层细沙以及搭建活动和产卵地方,养殖池四周要修建铁丝网防止甲鱼外逃,有条件的可分池养殖将亲甲鱼,幼甲鱼和成甲鱼饲养从而方便管理。

二、选种放养

选种时可选择要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黑暗绿腹部乳白或浅红色的,这样的甲鱼中比较好养繁殖力强,如果是要自养自繁的模式则要选择要体重达2kg、体重强健和无病无伤的甲鱼,放养前要对于池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先将池水排空再用消毒药剂消毒,如果是水泥池可用强力海因加水泼洒消毒,如果是室外土池可用石灰溶液全池泼洒消毒,放养时也要注意密度,一般每亩放养2-3龄幼甲鱼100-150kg最多不能超过200kg,都后期随着甲鱼随着逐渐降低养殖密度。

三、饲喂管理

甲鱼时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饵料,甲鱼幼苗一般多以水中昆虫和蚯蚓等为食,成年的甲鱼喜欢食用鱼虾和田螺等动物,也摄食一些蔬菜水果以及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饲料,一般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玉米粉、豆渣以及瓜果类和微量元素,这样合理搭配可实现营业均衡使甲鱼生长快速又不会出现营养性问题,在投喂时要保证饲养的新鲜,动物性饵料最好经过消毒处理后在投喂,投喂时要遵循定质、定点、定时和定量四个原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一次,根据甲鱼生长和摄食量增大投喂量多次少喂再慢慢增加。

四、病害防治

甲鱼是怕脏乱的动物,所以在养殖是保持养殖场所卫生清洁时必要的还有定期消毒,特别是室外养殖,室外接触病菌的几率更大易感染疾病,同时要加强水质和底质管理,在饲养水体中残存的饵料和甲鱼的排泄物会是水质和底质变差,它们堆集发酵产生有毒物质影响甲鱼生长,所以要经常检查,发现水质和底质变差就要及时换水和改善底质。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甲鱼人工养殖方法的相关介绍了,养殖户可参考以上养殖方法来进行养殖,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鱼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鱼病诊断是鱼病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先确定鱼患什么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并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鱼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因此能否正确诊断鱼病,是鱼病防治的关键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鱼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方法
1.根据季节诊断鱼病:水产动物的疾病发生往往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众所周知,病原体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适宜于低温条件下繁殖与生长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冬季,而适宜于较高水温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夏季。
2.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和种类诊断鱼病:水产动物不同发育阶段对外界的感受能力不同,有些疾病在幼鱼中容易发生,而在成鱼阶段就不会出现了。同时,病原对宿主是有选择性的,有些在鲫或者鲤中常见的疾病,就不会在冷水鱼的饲养过程中发生。
3.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诊断鱼病:对于某一特定的区域,往往因为一定气候、环境、饲养条件相同,所以其鱼病往往也会有流行性。
4.根据症状诊断鱼病:观察其外部症状和游动情况,解剖观察内部器官,显微镜观察有无寄生虫来诊断鱼病。
二、治疗方法
1.对症下药:根据气候特征、鱼病流行情况、生长阶段及症状作出正确的诊断,寻找发病原因,从源头进行防治。
2.适度用药:根据水体体积和鱼体重,准确计算用药量,因为药量不足,在池水中达不到一定药物浓度,防治效果不佳。与之相反,用药量过多,超出鱼类忍受限度,则会造成鱼大量死亡。
3.合理用药:不使用违禁药物,同时注意酸性药物不能和碱性药物同时使用,这样会降低药效。另外,pH值偏高和氨氮偏高的池塘,不宜用生石灰消毒。
4.适时下药:一般在傍晚前后,此时水温较低,可降低鱼的应激反应,清晨泼药,由于溶氧量低,会造成鱼浮头。中午泼药,由于阳光直射,水温较高,会降低药效。鱼在浮头时,不要用药,否则会造成鱼的大批死亡。

疾病名称
烂腮病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
治疗方法
1、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每天不断至病鱼痊愈。同时用百万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所有的用具及水族箱以消毒避免鱼儿再次感染。

疾病名称
细菌性肠炎
病因
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停于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会短时间发出抽搐,粪便白色。如果实行解剖。会发现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严重时肠子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的粘液和浓血。
治疗方法
内服主要是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的话就要用到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内服药必须溶解后混合到牛新汉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饵料当中投喂。如果鱼儿已经无法吃食的话,就只有药浴了(也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的)。

疾病名称
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病因
水族箱内不洁净尤其是鱼的粪便没及时清理掉,或是捕捞和运输的时候操作不慎使鱼受伤导致病源菌感染(可见外伤的危害)。
病原体
白皮极毛杆菌的格兰氏阴性杆菌
症状
背鳍或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也就是鱼背部和尾柄)出现小白点。白点迅速扩大只至尾鳍全部发白、烂掉,病鱼的游动能力明显降低。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垂直游动。2-3天死亡。死亡率极高。5-8月流行此病。
治疗方法
百万分之二十五的(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天。水族箱用百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疾病名称
竖鳞病
病原体
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相似的细菌
症状
鱼的鳞由平覆鱼体表变成象松球一样一片一片的象外长开。鳞片的基部鳞囊水肿。在鳞片上轻轻一按,鳞片就会脱落。2-3天后病鱼就会死亡。此病好像不具传染性,多见于金鱼、锦鲤、攀鲈科鱼及卵胎生鳉科鱼类,象玛莉、月鱼、孔雀等。每年春季较为流行,发病的鱼看起来很恐怖,我到现在想起来头皮就会发麻。而且也不好治疗即便是治愈了观赏价值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如人道毁灭来的好一些。
治疗方法
1、五万分之一的四环素溶液药浴1小时/天。
2、2%的食盐加3%的碳酸氢钠溶液药浴10分钟/天。
3、呋喃西林加痢特灵溶液浸泡。

疾病名称
出血性腐败症
病因
鱼体受伤病源菌侵入造成。冬天如果鱼冻伤的话也是以大病因。
病原体
荧光极毛杆菌的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的鳍充血、鳍会烂的象一柄破扇子。掉鳞处或烂鳍处会发水霉。会和烂腮、出血症(见病毒性疾病)并发。治疗方法
1%的食盐水或是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疾病名称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
病因
水质不洁或鱼体受伤的时候会发此病。无明显的季节分别。
病原体
点状产气单细胞菌的点状亚种也属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症状
在肛门附近或是尾柄上(极少见于鱼体的前部)皮肤和肌肉发炎象脓包一样。肌肉会逐渐烂掉形成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病灶。好像打了一个烙印一样。
治疗方法
参照其它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方法即可。

疾病名称
疖疮病
病原体
一种点状产气单包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症状
皮下肌肉组织发炎,有类似溃疡的脓疮、浮肿。脓疮里有大量的脓、血和细菌。鱼鳍基部充血。鳍条开裂。严重时肠子里亦充血。
治疗方法
参照其它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方法即可。

疾病名称
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
粘球菌的一种,类似于烂腮病的病原体,最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PH值在6-8.5之间
症状
病鱼的额部和嘴的周围细胞坏死,变白。发生溃疡。有时会带有灰白色的绒毛状物。体瘦发黑。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会全部死亡。多见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治疗方法
将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撒入水族箱里消毒。

霉菌性疾病

疾病名称
肤霉病(水霉病)
病因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
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
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
重要的还是预防。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