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的措施

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效率,随着养猪业的大力发展,国外优良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推广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建立,母猪繁殖障碍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其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再生产及饲养成本的降低。目前,母猪繁殖障碍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的瓶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的措施。

1、影响因素

公猪方面。公猪方面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公猪精液质量不佳造成的,而引起公猪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公猪的饲养管理不当,如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养殖环境恶劣,饲养管理粗放等导致公猪生产的精液质量不良。另一个引起公猪精液质量差的原因是精液的生产不规范,目前对母猪配种多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需要采集精液后进行检测和稀释,如果精液采集不规范,或者对采集到的精液没有经过镜检,稀释的程序不合理等会影响到精液的品质;精液在稀释后需要进行保存,如果保存不当极易影响到精液的质量,另外,如果选择外购精液配种的情况下,运输不当,如在夏季或者冬季没有做好降温和保温的工作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甚至死亡。在运动过程中精液受到剧烈的震荡也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死亡数量增多。

母猪方面。母猪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首先母猪的营养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母猪的生长发育,还关系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如果母猪饲喂过量,精料的饲喂量过多,会引母猪的体况过肥,影响健康卵子的生成和排卵。还会导致基础的能量代谢旺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会使子宫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使受精卵的着床受到阻碍。而如果在精料的饲喂量较少的情况下,则会导致母猪的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受阻,与繁殖相关的器官发育不良,易导致母猪不孕,即使成功受孕也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弱仔、死胎的几率增加。对母猪的管理不当,如饲喂发生霉变、有毒的饲料,会导致母猪中毒,影响妊娠结果。对母猪管理粗放、卫生条件较差等也是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当母猪患有生殖系统疾病时必然会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性能,如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等。

配种操作不当。对母猪进行适时的配种可保持母猪较高的繁殖性能。如果没有掌握好母猪的配种时机,过早配种会导致精液不能进入子宫内或者精子到达受精位置后卵子还未排出,精子失活,而如果配种过晚则会由于卵子排出一段时间后精子还未获能,导致卵子失去受精能力。另外,在配种时没有检测好精液的品质,在配种工作进行时没有对母猪的外阴或者公猪的包皮进行消毒。

疾病因素。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疾病因素主要有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布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如养殖环境不良,猪舍的卫生条件较差,空气质量不佳,防暑御寒的工作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另外,母猪的年龄过大、妊娠期发生外伤、遗传因素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2、解决措施

为保持母猪较高的繁殖性能需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在公猪方面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营养,保持公猪每天的运动量,以使种公猪保持旺盛的性欲,生产出优质且量多的精液。在采精时要方法得当,确定适宜的采精频率,并在采精后按程序对精液进行检测、稀释。然后将稀释好的优质精液进行合理的保存。对于需要进行运输的精液则要使用保温箱,在夏季箱内要加冰块,冬季则要加热水袋,避免高温或者低温对精液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精液受到强烈的震动。

配输配种时要使用检测合理的精液,在操作时要规范进行,对母猪、公猪以及输精用的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防止配种时将病菌带入。配种时要掌握适宜的配种时机,掌握母猪的发情症状,做好适时配种,以提高配种受胎率。

母猪方面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提供营养全面且配比合理的饲料,保持母猪适宜的体况,避免母猪过肥或者过瘦。尤其是对于初产母猪来说,在配种前可对母猪进行短期优饲,以提高卵子的质量和数量。母猪在配种时和分娩时都要方法得当.消毒彻底,以免母猪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做好妊娠母猪的保胎工作,不可饲喂发生霉变或者有毒的饲料,防止母猪在妊娠期发生打斗和冲撞,以免发生机械性流产,因此可将妊娠母猪进行单圈饲养。保持母猪群适宜的年龄分布,对于年龄过大,繁殖性能较差的母猪要及时的淘汰。

预防疾病的发生。疾病因素是引起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外,还要做好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工作,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同时还要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的工作,将疫病控制在源头,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1.、繁殖过程中的激素调控
母猪在繁殖过程中,主要受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激素作用。FSH和LH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轴的调控,同时对下丘脑—垂体轴产生负反馈作用。各种因素对母猪繁殖过程的作用较为复杂,主要通过影响两个途径而发生作用: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影响LH和FSH分泌,从而进一步对卵泡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卵巢对卵泡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起作用。
1.1母畜发情机制
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成熟和雌激素产生是发情的本质。正常发情主要有三方面的征状:卵巢变化、生殖道变化和行为变化。
1.1.1卵巢变化
雌性动物发情开始之前,卵巢卵泡已开始生长,至发情前2~3天卵泡发育迅速,卵泡内膜增生,至发情时卵泡已发育成熟,卵泡液分泌增多,此时,卵泡壁变薄而突出于卵巢表面,在激素的作用下,促使卵泡壁破裂,致使卵子被挤压而排出。
1.1.2生殖道变化
发情时卵泡迅速发育、成熟,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强烈地刺激生殖道,使血流量增加,外阴部表现充血、水肿、松软、阴蒂充血且有勃起;阴道粘膜充血、潮红;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的蠕动加强,子宫颈松弛,子宫粘膜上皮细胞和子宫颈粘膜上皮杯状细胞增生,腺体增大,分泌机能增强,有粘液分泌。发情盛期粘液量多,且稀薄透明,发情前期粘液量少,而发情末期粘液量少且浓稠。
1.1.3行为变化
发情时由于发育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并在少量孕酮作用下,刺激神经系统性中枢,引起性兴奋,使雌性动物常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的变化刺激十分敏感,常鸣叫,举尾拱背,频频排尿,食欲减退,泌乳量减少,放牧时常离群独自行走。同时,雌性动物有性欲表现,主动寻找或接近雄性,两后肢叉开,愿意接受爬跨与交配,交配时静立不动,也爬跨其它雌性动物。
2、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
2.1遗传因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2.1.1品种胎次
有些品种本身的繁殖能力低,如:皮特兰、杜洛克等,造成产仔数少。由于品种的原因,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而长白或大白猪的繁殖能力要稍好些。我国地方品种在繁殖产子性能有一定的优越性。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7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
2.1.2生殖器官发育畸形
胎儿时期,这些母猪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障碍,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出现异常,而发生生殖道不发育或发育异常,如子宫颈的形状、位置不正常,阻碍精子进入子宫内,造成不孕。导致先天生殖内分泌机能不全,使得这些母猪不会达到性成熟或不能正常发情,最终丧失繁殖机能。
2.1.3卵巢发育不良
长期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母猪易发生卵巢发育不良,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等。由于卵巢发育不良,使得卵巢内没有较大的成熟卵泡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引起发情的激素。由于性染色体组的结构异常而导致胎儿同时具有卵巢和睾丸组织;雌性胎儿发育期分泌过量的雄激素,可导致雌性的生殖道发育呈现某些雄性特征;胎儿期,若睾丸不能分泌足够的雄激素,雄性生殖器官就得不到充分的发育,从外观看像母猪。各种形式的两性畸形个体不具备完全的卵巢,无法进行正常繁殖。
2.2营养因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影响繁殖效率的因素中,营养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营养因素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理想的营养水平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广泛关注,期望通过改善营养水平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2.2.1能量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能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量不足导致猪体况过瘦,抑制了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降低了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分泌,推迟了母猪的发情。能量过剩导致母猪过肥,使得卵巢及其他生殖器官被脂肪包埋,子宫输卵管不通,造成母猪排卵减少或不排卵,造成母猪屡配不孕,甚至不发情。妊娠期给母猪过高能量,会使猪体过肥,子宫体周围、皮下和腹膜等处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胚胎死亡。表1显示不同体况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表1.母猪体况影响繁殖成绩

2.2.2蛋白质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不仅可使膘情下降而且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其中包括生殖系统机能性或变性性变化。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卵巢萎缩、持久黄体、发情排卵都不明显。
2.2.3维生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因在动物饲粮中所占比重极少,其作用往往被忽视。多种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可使子宫内膜上皮变性角质化,胚胎着床受阻,卵细胞及卵泡上皮变性,卵泡闭锁或形成囊肿。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激素分泌不足、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公猪缺乏维生素A时,会出现睾丸组织退化,性欲下降,精液品质差,精液量少、稀薄、密度不高。
维生素B缺乏时,导致发情周期失调、生殖腺变性。影响繁殖母猪的食欲,抑制胎儿存活和生长发育,造成死胎、弱仔增多。
维生素E不足,可导致胚胎死亡并被吸收。维生素E轻度不足,对妊娠和分娩无影响,但可能产出死胎、弱胎或无生命力的胎儿;严重不足时妊娠中断,胚胎于着床后死亡、被吸收及隐性流产。长期维生素E不足.卵巢和子宫黏膜发生变性,不能再妊娠.变成经久性不孕。
母猪非怀孕期间维生素D不足可使繁殖能力降低,卵巢萎缩,子宫弛缓。妊娠期间维生素D不足,可使怀孕期延长,过度缺乏会造成新生仔猪先天骨畸形,母猪本身骨骼也受影响,同时可影响钙磷代谢引起不孕。各类维生素需要量见表2。yz023.com

2.2.4矿物质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磷缺乏时,可使卵巢机能受到影响,阻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表现为无情期。钙不足时,可影响子宫的紧性,而易发生感染。钙不足、磷过多时可引起卵巢萎缩,质地坚硬,发情后生殖器官出血严重,排卵延迟、受胎率低。母猪缺锌可使子宫衰退,影响乳的合成;可影响性器官发育和繁殖力,公猪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生殖力低。有机铬可通过影响生育力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仔猪初生重。母猪缺铜可使受精率受到影响;母猪饲料中铜不足,仔猪血浆铜蓝蛋白降低,死仔数提高。缺锰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新生仔猪会出现运动失调,母猪缺锰可导致不发情、流产及死仔数增加。种公猪缺硒可使睾丸的曲精细管生殖细胞与精囊腺发育不良,造成睾丸退化,影响种用;母猪缺硒时发情无规律或不发情,受胎率低,会产生死胎或弱胎,产乳减少,免疫能力下降,严重时能使猪的蹄壳从冠状环脱落。表3显示妊娠泌乳期母猪的矿物质日需要量。
2.3环境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2.3.1日照
7、8、9月份断奶成年母猪乏情率比其他时间断奶的高,青年母猪尤其明显。这些母猪不发情时间可以超过数十日。每日光照超过12小时对发情有抑制作用。受遗传进化因素的影响,7月份卵巢活动进入休止期,10~12月性周期开始恢复,若在日照变短的秋季接受妊娠则母体还未准备好,易发生季节性流产。季节对舍外和舍内饲养的母猪发情影响都很明显。
表3.妊娠哺乳母猪各类矿物质推荐日需要量

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注:NRC_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

2.3.2温度
夏天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卵巢和发情活动受到抑制。夏季炎热的气候使得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精液密度降低、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升高,造成母猪受孕率低下,返情率高等。深秋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度剧变,夜间有时能降到0℃,务必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控制舍内温度不低于18℃。
2.3.3饲养密度
断奶后单独圈养的成年母猪发情率要比成群饲养的母猪高。随着猪群的增大,彼此间相互打斗,增大了蹄肢病和乳腺病的发生;营养吸收效果变差;公猪试情和人工发情鉴定的效果变差。
2.4疾病因素
2.4.1慢性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会使母猪消瘦,母猪若发生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母猪不发情。导致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或卵泡明显偏小。
2.4.2中毒性因素
母猪对霉变类饲料十分敏感。其中玉米赤霉烯酮,具有明显的雌性激素样作用。可使未性成熟的小母猪外阴肿胀,分泌黏液,呈现类似发情的特征。性成熟的母猪呈现频繁发情,假发情或发情不明显,乳房肿胀,妊娠母猪出现返情、流产、死胎、假孕、木乃伊等症状。
2.4.3生殖类疾病
未排尽的死胎,会影响到子宫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母猪黄体的退化和卵泡的发育,造成不发情。胎衣不下,恶露不净容易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会改变生殖道内环境和功能,而且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
2.4.4引起繁殖障碍的病毒性疾病
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表现为母猪厌食,体温升高,可见流产、死胎、早产,出现木乃伊胎。仔猪死亡率可达50-70%,最高可达100%。常见疾病有细小病毒病: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或弱仔,而母猪本身却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或既不发情也不产仔。70天后感染可正常产仔,仔猪带毒。猪瘟: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母猪感染后免疫力下降,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并被机体吸收。10-15天感染则死胎增多。产前1周感染并不影响仔猪存活,但影响发育。猪流行性感冒产前30d感染易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早产。蓝耳病最易感为怀孕中后期母猪,尤其90d后,胎儿最易感。伪狂犬病妊娠早期,感染后10d流产;妊娠中后期,感染3周后、恢复期内流产;妊娠3个月后,胚胎病变和胎儿死亡。猪乙型脑炎妊娠40~60d感染胎儿死亡和木乃伊化;妊娠后期易发生流产。
2.5繁殖技术因素对猪只繁殖性能的影响
2.5.1公猪精液品质
由于气候环境差异对精液的品质产生影响。人员操作的经验水平对精液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影响,用精液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畸形率高的精液与母猪配种,造成母猪受孕率低下,返情率高等。
2.5.2母猪发情鉴定
识别母猪发情征象的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大意,不能及时发现母猪发情,出现了假不发情现象。错过母猪的最佳配种时期,导致受胎率低、空怀返情比例增高,繁殖成绩低下。
3.改善生产成绩的方案及处理措施
除品种自身先天因素外,影响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还包括营养、人工授精技术、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饲料,不断改进提高人工授精技术、准确鉴别母猪的发情配种时机,控制好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通风等环境条件,搞好母猪日常生活及分娩时卫生,使得母猪生产成绩达到猪场预订的生产目标
3.1注重种猪的选种选育
加强对后备母猪的选择,详细了解小母猪的父母及其系谱,存在遗传问题而对后代造成不良影响的小母猪不能作种猪培育。第一胎出生的仔猪一般不能留作种用。4~5月龄内让小母猪充分发育,禁止将发育不良的小母猪留作种用。特别是外阴发育不正常或有雄性特征的母猪不能留作种用。后备母猪从5~6月龄开始与空怀母猪一起,每天用试情公猪试情两次,以通过公猪的气味、声音以及接触刺激母猪的性腺发育,促使卵泡发育和发情表现。图1数据表明后备母猪自165日龄开始与公猪接触,有助于后备母猪的发情,不与公猪接触则会延迟发情日龄、降低发情表现。后备母猪必须经历三次发情、体重达到130kg、背膘在20mm以上方可进行初配。
3.2平衡各种营养成分
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标准,科学配制日粮,应保证营养的全价性。切实改变饲料品种单纯和质量不良,提高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水平。补充足够脂肪,强化叶酸、生物素,均衡维生素E、硒及氨基酸等。为母猪提供优质蛋白质,注重蛋白质与赖氨酸的比例。饲喂l00mg/d维生素B2可提高胚胎存活率、产仔率和窝产活仔数。妊娠前期,给予低能量低蛋白的日粮(DE≤12.54MJ/kg,CP≤13%),且控制日饲喂量为1.8-2.0kg。妊娠中期,每千克饲料含粗蛋白质小于或等于14.5%,消化能小于或等于13.18MJ/kg,饲料采食量维持在2kg左右,最多不超过2.2kg。泌乳母猪日粮饲喂量(kg)=母猪体重×1%+0.5×哺乳仔猪头数,不得少于5kg。母猪每天要从饲料中摄取790g左右的蛋白质,才能满足泌乳和维持的需要。由于猪乳中含钙量约为0.25%、磷为0.116%,应适当给哺乳母猪补充钙磷比例合适的矿物质元素。适当的增加粗纤维饲喂量,对妊娠母猪有很大益处,妊娠母猪饲粮中加入纤维性饲料,能明显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通过合理的日粮管理,将母猪体况控制在理想的生产状态之下,挖掘最大的生产潜力,准确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图2显示母猪体况评分标准,通过调节母猪日粮成分、日采食量将母猪体况尽可能控制在3分标准。
同时,尽可能将断奶后母猪发情间距控制在7日以内,随着断奶后发情间距的增加,分娩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断奶后10日以上发情间隔,则分娩率将会低于70%

相关阅读

夏季高温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解决方法


1夏季高温对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公猪常会发生热应激,如果公猪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下,对公猪的生产性能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当环境温度高于37℃,种公猪深部体温超过40℃,并且持续的时间超过1周时,对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猪的睾丸温度升高,精液的质量明显的下降,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少,采精量有所下降,精子的活力低,并且精子在体外的存活时间短,不利于精子的保存。当公猪长期处于热应激的生活环境时,采食量降低,机体的营养水平下降,导致氨基酸和维生素的不足,影响精子的生成,同时还会导致精子发育不良,增加精子的畸形率,睾丸的生精功能也会受到损坏而发生生精障碍,缩短了种公猪的使用年限和利用价值。严重者可导致种公猪睾丸永久性的丧失生精机能。

2.减小热应激的措施

为了避免夏季产生热应激,在建设猪舍时要根据地理位置,合理的设计猪舍的位置,要选择地形宽敞,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到猪舍内。在猪舍的四周种植绿化带,减少水泥地面的占用面积,绿化带起到净化空气、吸热和遮阴的作用。在猪舍的上部可以安装隔热材料,起到隔热的效果,如果是半开放式的猪舍,在夏季可搭遮阴棚,防止阳光直射,降低猪舍地面温度和环境温度。

在夏季要注意做好猪舍内的通风工作。可以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方式,可将舍内的浊气排出并带走舍内的热量。猪舍内可以安装喷淋设施,在夏季环境温度过高时,特别是在中午时,可以每隔30min对猪舍进行喷雾,在喷雾时打开风扇,可以有效的降低舍内环境的温度。

3缓解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

提高公猪日粮的浓度,特别是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在高温环境下猪的采食量下降,体内的产热增加,这使猪的能量摄入量明显不足,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能量的浓度对于产生热应激的公猪非常的有利,可以明显的缓解热应激。

公猪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和赖氨酸是影响公猪繁殖性能的关键性因素,在热应激下,公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上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粗蛋白的摄入量过高会使公猪感到更热,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应该给公猪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并补充必须氨基酸。一般选用的蛋白质饲料是鱼粉。

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缓解热应激,在公猪发生热应激时,皮质类固醇的量会增加,其合成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而且维生素C是合成肉毒碱(肌肉的能量供应中的一种代谢因子)所必须的,而公猪在热应激下通过呼吸消耗大量的能量,并且维生素C的添加可以维持公猪较高的采食量,从而保证了公猪的营养供给。维生素E在抗热应激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添加维生素E可以刺激免疫器官,增强免疫力,对提高抗应激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碳酸氢钠可以调节血液和肌肉的酸碱平衡,具有抗应激作用,还起到溶解黏液、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作为血液和组织中的缓冲物质可以减缓呼吸性碱中毒,碳酸氢钠的添加量一般为0.5%,可以有效的克服公猪热应激导致的生产性能受阻的现象。

4夏季高温环境下的饲养管理

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增加种公猪的饮水量,保证种公猪充足的饮用水也是有效防暑的措施之一,可以保障由于散热导致的水分流失,还可以使消化道内的温度降低,所饮用的水最好是流动并且清凉的水,确保不发生断水的现象。在种公猪的饲料供应上要防止夏季饲料的发霉、变质,猪对霉变的饲料表现的非常敏感,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饲料的保存尤其重要,在饲喂新料之前工作人员要将料槽内的残留饲料清理干净,避免公猪采食变质饲料。

公猪在夏季的采食量受到了影响,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调整饲喂时间、次数及方式。一般生产上,夏季常在早上提前饲喂,下午推后饲喂,并适当的增加饲喂的次数,将干料更换为湿拌料,以增加猪的采食量。在炎热的夏季,还可以每天适量的投放青饲料,可以提高公猪的食欲和抵抗热应激的能力。

公猪需要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在夏季可以将公猪的运动时间控制在清晨或傍晚比较凉爽的时间段,在阴凉天气延长运动时间,炎热天气缩短运动时间。并将公猪的采精和配种时间安排在凉爽的时间段,以提高配种率。

当舍内温度过高时可用水管直接冲洗猪体,使猪体表面降温散热,冲洗工作要安排在进食前,饲喂后的30min内不能进行冲洗,以防发生血管收缩引起休克。在夏季高温且高湿的环境下,极易使病原菌大量的繁殖,从而增加了公猪感染疾病的机率,因此在夏季应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舍内的污物,保证舍内的环境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养鸡的经济效益。要提高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好的遗传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实践中,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养鸡效益。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1、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饲料因素。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蛋鸡摄入的营养不全而出现营养不良,不但会阻碍生长发育,还会使生产性能下降。另外,饲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发生霉变或者受到污染,会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中毒,从而使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不当,会导致蛋鸡的体质较差,均匀度较差,使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的较晚,持续的时间较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蛋鸡在育成期,如果光照不合理,光照时间、强度控制不好,补充光照时光照时间、强度不同定等,会使性成熟提前或者推后,出现开产时间过早或延迟,产蛋率低,高峰期短,产蛋的大小不均匀等问题。

环境因素。温度可直接影响蛋鸡的采食量和营养的摄入水平,如果温度过高,蛋鸡的采食量会下降,营养的摄入量不足;如果温度过低,则用于维持体温的饲料消耗增加,如果不及时的调整饲喂量和日粮的营养水平,会使蛋鸡的营养不足,同样会影响产蛋。当鸡舍内的湿度过低时,粉尘量会增加,蛋鸡易患呼吸道疾病。而湿度过大,则饲料易发生霉变,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增加了蛋鸡患病的几率,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激。鸡天生胆小,对外界刺激表现的极为敏感,当噪音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换料、用药不当、免疫力下降、停水和停电、其他动物闯入鸡舍等都会使蛋鸡发生应激反应,使其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还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疾病。蛋鸡患病后不但会影响到健康,同时还会使产蛋性能下降,其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尤其大。目前随着蛋鸡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多,一些疾病发生后不但会使蛋鸡的产蛋性能下降,还会导致蛋鸡大量的死亡,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用药不当。鸡易患病,在预防和治疗时使用药物不当会影响到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使产蛋性能受到影响。如长期的使用磺胺类的药物会加大产薄壳蛋和软壳蛋的数量,还会使产蛋量下降;长期使用抗球虫病药物会使药物蓄积在体内引发中毒而影响产蛋性能。

2、解决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以及生产性能不佳的蛋鸡,以提高整个群体的产蛋性能。做好蛋鸡体重的监测工作,掌握体重的变化,根据实际的体重和目标体重及时的调整饲喂方法、饲喂量以及营养浓度,以培育出高产蛋鸡,同时还可提高鸡群的均匀度,一般要求鸡群的均匀度要达到85%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蛋鸡开产时间一致,产蛋高峰期到来一致,高峰期持续的时间长。

进行合理的光照管理,促进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达到性成熟。在育成期要严格的执行8h光照制度,并注意光照强度不易过高,否则易引发啄癖,从18周龄起,当蛋鸡的产蛋率达到5%时可进行人工补光,第一周增加th的光照时间,以后每周增加0.5h,一直到16h后保持恒定不变。在产蛋期要注意光照强度,以3~3.5W/m2为宜,灯间距3m,距笼顶0.5m。

提供适宜的营养。产蛋鸡蛋鸡对营养的需求以及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高,所提供的饲料要优质且全价,才可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还要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发生霉变和受到污染。在产蛋高峰期到来前要提高营养的浓度,或者换产蛋期饲料,在产蛋量下降后则要减料或使用产蛋后期料,注意更换饲料要逐步的进行,以免产生换料应激。

加强环境控制。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要求产蛋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8-23℃,在冬季温度较低时要做好保温、升温的工作,可在舍内设置火炉,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要勤换垫料。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不但可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还可以避免鸡舍内过到潮湿,在夏季要加大通风量,冬季则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

减少应激。对鸡群的管理要特别的细心,给蛋鸡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避免噪音、不适宜温度、断水、断电、断料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缓解应激,可以在蛋鸡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还可在免疫前后的2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提高免疫效果。

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鸡只患病后要及时的正常诊断并且对症用药,把握好用药的方法、剂量以及疗程,做到科学用药。定期的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使鸡群产生免疫力。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发生疾病在产蛋期,鸡发生疾病会影响其产蛋性能,而传染病危害更大,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商品蛋鸡市场行情较好,鸡来源渠道很多,养鸡数量剧增,加之农村鸡舍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伴随疾病也越来越多。如发生鸡新城疫、禽流感疫病,可使鸡群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白痢、减蛋综合征等病,可使鸡群出现产蛋数量锐降和死亡。鸡发生大肠杆菌、禽霍乱病可引起蛋鸡输卵管炎、腹膜炎,并侵害鸡体组织器官,危害巨大。

体重不均养鸡户一般只重视鸡的数量和成活率,而忽视了鸡在育成期、产蛋期的体重变化,出现蛋鸡个体体重相差较大,均匀度差,造成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得迟,持续时间短,甚至无高峰期,影响产蛋性能。

光照变化在育成期,由于光照时间控制不好,造成鸡性成熟较晚或提早。在产蛋期间,因停电和光照强度、补充光照时间忽长忽短不固定等问题,引发鸡生理变化,出现开产过早或延迟,产蛋大小不均匀,产蛋率低,高峰期短,经济效益不佳。

温湿影响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鸡的采食量和鸡体对营养的需求。产蛋期温度过高,会引起鸡采食量下降,温度太低,维持体温所需的饲料消耗增加,如不及时增加饲料喂量或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会造成蛋鸡营养相对不足,影响产蛋。湿度太高鸡舍过于潮湿,饲料霉变,易引起病菌滋生,诱发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疾病,而使鸡群发病。湿度太低,鸡舍干燥,粉尘增加,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通风不畅通风是影响产蛋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产蛋期通风不畅,会造成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影响鸡的正常心肺、胃肠及神经功能,导致鸡发生贫血,体质变弱,生产性能、抗病力下降,严重的引起蛋鸡窒息死亡。

饲料质量当饲料原料出现质量问题、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或在保存期出现饲料霉变、被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等问题时,造成鸡适口性差、采食量下降,引起营养不足,甚至中毒,导致产蛋下降。

滥用药物许多药物会影响鸡体消化吸收,对产蛋产生影响。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会使鸡产出薄壳蛋、软壳蛋和产蛋下降,长期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影响鸡采食量和钙的吸收及卵黄蛋白的形成,长期使用抗球虫药物鸡体会产生药物残留和蓄积,甚至中毒,影响产蛋率。

应激因素蛋鸡对各种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噪音、通风、冷热、换料、用药、免疫、停电、停水等都会发生应激反应,造成生产性能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蛋鸡死亡率增加。

遗传因素不同蛋鸡品种都具有不尽相同的生产性能,而且一些疾病会通过种蛋发生垂直传染,因此种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都会影响商品鸡的产蛋性能。

防治措施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选择优良蛋鸡目前,较好的品种有罗曼伊沙、海赛克斯、海兰、罗斯等,其500日龄平均产蛋15千克-19千克。因此,在订购商品蛋鸡苗时,应深入了解种鸡场、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情况,查看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及检疫合格证明,查看生产记录档案,了解防疫、发病、用药及治疗情况,孵化场要信誉度好、技术精湛、设备配套齐全。在商品蛋鸡的育成期、产蛋期应严格选留,适时淘汰残疾鸡、寡产鸡、停产鸡、病鸡,提高产蛋性能。

做好体重监测蛋鸡在8周龄-17周龄期间,饲养管理十分关键,特别要掌握体重变化情况,根据实际体重和目标体重,适时调整饲养管理,培育高产蛋鸡。坚持每两周随机测量一次鸡重,测检率在2%-5%之间,万只以上鸡群测重2%,小群鸡测重5%,最少不低于50只以上。测重易在早晨空腹时进行,间隔周期尽量接近。当鸡群均匀度达85%以上时属理想鸡群,其开产日龄接近,产蛋高峰到来时间一致,高峰期到来快,持续时间长。如果鸡群均匀度太差时,应做好分组调群,超过目标体重的鸡群适当进行限饲,轻型鸡每日供给正常喂料量的92%-93%,中型鸡每日供给正常喂料量的90%。低于目标体重鸡群应降低鸡群密度,增加饲料喂量,改进饲料质量,力争达到阶段目标体重。

合理控制光照农村鸡舍以开放式为主,在育成期要严格执行8小时光照制度,光线较强时应采取适当遮挡阳光,减少啄羽、啄肛现象,促进正常生长发育。从18周龄开始,当鸡性成熟、体成熟且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人工补充光照,采取日出前、日出后两头补光。第一周增加光照1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至16小时恒定不变,形成固定的光照制度。产蛋期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3.5瓦,灯交错排列间距3米,灯高距笼层最高顶部0.3米-0.5米处。在产蛋高峰过后,光照增至17小时,直至鸡群淘汰。

调控好温湿度利于商品蛋鸡产蛋的理想温度为18℃-23℃。鸡舍温度低于8℃就会影响产蛋,可采取添设密闭火炉、火道,用塑料(10975,70.00,0.64%)薄膜封闭窗户、挂棉门帘等措施提高鸡舍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鸡舍温度高于25℃时,鸡采食量下降,采取增加通风量、降低鸡群密度、安装水帘、喷水、剪羽、供给清洁凉水等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湿度应控制在50%-60%为佳。

加强通风换气产蛋鸡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应加强鸡舍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夏季屋顶打开天窗,安装吊扇,启用换气扇,鸡舍周围栽树绿化,冬季宜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打开门窗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鸡舍通风量,夏季为每秒0.5米-1米,冬季为每秒0.25米,春秋季为每秒0.5米。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舍内风速为每秒2米,降温效果最佳,且有助于提高夏季鸡的生产性能。

供应全价饲料产蛋期间鸡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只有优质的全价饲料才能满足鸡体对产蛋的需要。饲料要做好保存,防止有霉变、有异味或被鼠类带菌污染。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为主,产蛋前期、中期以自由采食为主,日添加饲料两次,并在熄灯前1小时-1个半小时给蛋鸡补给足够饲料,保证夜间无剩料。产蛋率达5%时用产蛋期饲料,产蛋率达50%时换产蛋高峰期饲料,产蛋高峰期过后4周且产蛋率较高峰时下降4%-6%时,适当减料或改用产蛋后期料,降低饲料消耗,直至蛋鸡淘汰。为促进鸡对饲料的吸收、消化,可按每只鸡在饲料日粮中加入4.5克的纯洁细砂饲喂。

正确途径给药给产蛋鸡用药时,首先要对症用药,把握好药物使用剂量,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准确给药。蛋鸡一般间隔3周-4周进行药物预防一次,用药后,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甲酸钙和益生素、乳酸菌素,调整肠道菌群,提高用药期间饲料转化率。为预防蛋鸡肥胖,可在日粮中添加0.1%的氯化胆碱、氨基维,有助于血液脂肪转流,预防脂肪肝病。在采取拌料给药方式时,应严格剂量,由少到多拌匀。在采取饮水方式给药时,应根据季节情况,适当对鸡群停水2小时-5小时,一般是在夜间停水,清晨饮水。按每只鸡每日200毫升-300毫升饮水量计算鸡群日饮水总量,并准确加入药物和0.1%-0.5%脱脂奶粉,由少到多,分次饮用,防止暴饮,提高药物效果。

减少鸡群应激鸡对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因此饲养管理中要特别细心。产蛋期间饲料变换时要有5天-7天的过渡期。避免噪音、打针、高温、寒冷、驱虫、断料、停电、湿度、通风及有害气体影响。为缓解鸡群应激,可在应激前2天-3天让鸡充分采食,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维生素C或饮水中加入1∶500维生素C,万分之一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免疫前后两天在饮水中加0.1%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提高免疫效果。蛋鸡发生热应激时,在日粮中添加0.1%氯化钾和0.3%-1%小苏打及乙酰水杨酸有助于鸡体散热。

夏季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母猪繁殖性能是决定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经过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每到夏季,由于高温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仔猪腹泻率上升、成活率下降、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的发病率上升,配种率下降、死胎率上升、产仔数减少。提高母猪繁殖率、仔猪成活率和仔猪断奶重。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夏季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1、原因分析

内分泌因素。当环境温度超过35℃,母猪的脑垂体会受到刺激,影响了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因此母猪的发情和排卵受到了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母猪在持续的高热环境下,会出现应激性,导致其卵巢机能紊乱,严重的还会出现卵巢囊肿症状。

营养因素。夏季因为高温持续,母猪无法良好的散热,导致其食欲不振,在哺乳期体重减弱明显,出现了不规则发情和排卵,影响配种工作,出现死胎和弱胎的概率也比较高。高温的时候,因为饲料中维生素不稳定,脂溶性维生素A、E在30℃以上的环境中,会快速流失,母猪的繁殖活动受到影响。

公猪因素。公猪精液活性也受到了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其精液的活力会不足以实现配种需求。夏季猪舍的温度普遍是38~40℃,公猪因为温度过高,性欲降低,精液质量不高,母猪的受孕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受胎率降低。

霉菌毒素因素。高温环境中饲料霉变概率较高,母猪会因为采食变质的饲料导致其食欲不佳。不仅如此,霉菌还具有毒素效应,食用了霉变的饲料后,母猪的生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流产、死胎等的概率也比较高,影响繁殖性能。

疾病因素。夏季高温环境中微生物的活动频繁,繁殖比较快,母猪产后发生无乳综合征的几率也比较高,还可能会患有子宫内膜炎,加上夏季是流行病的高发季节,蚊虫孳生,增加疾病的流行性,很多的前2胎青年母猪更是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疾病。

2、综合防制

改善饲养管理。使用相关设施让饮水器内的水有一定的流量,给母猪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水温保持在10℃左右。夏季需要早晚驱赶公猪和母猪,驱赶时间大约为1小时。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饲喂,最好是给其提供湿料,增加喂食次数,在晚上的时候增加1次。母猪的膘情控制好,对于存在生育繁殖缺陷的种猪和母猪进行筛选。配种时间选择上午8点前和下午6点后。注意保持猪舍的卫生,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

把好种猪营养关。调整日粮营养,保证适宜的营养水平,夏季种猪消耗增加,营养摄入减少。因此,进入夏秋高温季节应提高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特别是赖氨酸)、维生素的水平。种公猪饲料蛋白质应在16.0%以上,空怀母猪饲料蛋白质在14.5%以上。同时添加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C、E的供给量,除正常供给量外,在每吨日粮中应额外添加维生素A、E各40~50克。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种猪舍最适温度如下,配种舍12~15℃,妊娠舍18℃,哺乳舍18~22℃。夏季温度比较高,为了能够让猪舍的温度达到繁殖的标准,需要在猪舍内设置喷淋设备以及通风设备,让猪舍可以通过喷淋和通风来降低温度,确保其温度符合繁殖需求。滴水、屋顶洒水等方式均能降低环境温度,使用风扇时要注意,如果温度超过35℃,那么仅依靠风扇也起不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可以使用湿帘,有条件的配置空调,让温度得到降低,种猪舍安装空调虽然会成本增加,但是效果突出。

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做好公猪饲养管理工作,对于种猪的精液进行检查,有问题的应该要进行筛选。如果公猪的精液比较少,畸形率高,可以调整饲养,先暂停配种,经过5星期的改善后,再进行检查,如果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可以选择替换种猪。

药物保健。生产母猪在产前1~2星期、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物进行驱虫,每33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通灭”(主要成分为多拉菌素)1毫升。做好细小病毒、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注射工作。由于夏季高温期母猪无乳综合征发病率高,可以在产前、产后各1星期以及断奶、配种期间的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1千克和中药鱼腥草5千克,或在母猪分娩时每头肌肉注射“得米先”(主要成分为长效土霉素)10毫升,控制产后感染,用来预防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在公、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卫宝”(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铝、氧化亚铁)2千克。通过激素调整,增加泌乳量,提高仔猪的断奶重,缩短母猪断奶后到配种的时间间隔,增加下胎母猪的产仔率。

夏季母猪繁殖性能下降的原因及其防治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陆续接到客户反映母猪产后不发情、返情、产仔数明显减少,死胎弱胎增多等繁殖性能下降的咨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供养殖户朋友们参考。
(一)分析原因
1、营养性原因
(1)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相对应母猪繁殖所需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营养缺乏,导致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
(2)夏季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在环境温度超过30℃时失效更快。维生素A、E是维持正常繁殖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维生素,饲料存放不当或者存放时间过长导致维生素A、E失效,以致于繁殖母猪VA、VE缺乏或不足,是导致母猪乏情、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异常等繁殖障碍的基本原因。
(3)夏季青绿饲料缺乏或不足、饮水不充足、饲料调配不合理导致母猪便秘,影响采食量和正常的繁殖活动。
2、环境温度
公猪精液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的活力越低。夏季猪舍温度高达38~40℃,甚至更高,导致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变的稀薄,死精弱精数增多,精液的活力明显下降,这一原因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最直接原因。
3、运动不足
鸡舍窄小,无活动场地,运动不足会导致母猪后肢乏力,直接影响受胎率。公猪运动过少,精液活力下降,使母猪的受胎率降低。
4、疾病原因
夏季由蚊蝇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在该季节多发,公猪受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质量下降,母猪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死胎等。
5、公猪使用不当
夏季高温,由于种公猪体重大,热应激很明显,如果在白天配种,对公猪损伤较大,导致部分公猪短期内不能使用,从而加大其他公猪的使用频率,公猪使用过频,精液质量必然下降,从而影响到母猪的受胎率。
(二)防治措施
1、夏季适当补充青绿饲料:每头种畜每天供给2公斤以上青饲料,以补充维生素不足,并供给母猪充足、清凉、清洁的饮水。
2、调整种猪日粮:提高种畜饲料蛋白质水平,适当提高母猪饲料中麸皮用量,防止母猪便秘发生,增大VA、VE用量。本公司在夏季来临之际母猪预混料中VA、VE的用量已增加了20%。如果母猪应激严重也可额外加入适量的种猪专用多维,效果会更好。
3、搞好防暑降温工作:种猪舍在夏季应安装通风降温或喷淋降温设备,在饲料中添加小苏打0.2%~0.5%,或VC粉200~500克/吨,可起到防暑降温作用。
4、合理利用种畜:严格控制配种频率,种公猪在夏季每周配种不超过5次,选择合理的配种时间,将传统的夏季早晚配种改为晚上12点,实践证明夏季深夜配种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受胎率10%。
5、做好种畜保健工作,除对种畜做好常规的免疫外,每年还应做好乙型脑炎疫苗注射,并且每月使用一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能提高公猪精液活力和配种能力。

各种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具体影响


奶牛繁殖性能的高低与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奶牛养殖过程中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包括品种、年龄、疾病、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等。其中营养因素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保持奶牛高产、稳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各种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具体影响。

奶牛繁殖性能的好坏与奶牛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实际生产中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种,并且相互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主要包括品种、年龄、遗传因素、疾病、饲养管理、环境以及营养等。

1、能量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能量在奶牛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奶牛第一需要的营养物质,适宜的能量水平可以保证奶牛正常的生理机能,是获得最佳养殖效益的基础。日粮中能量不适宜,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奶牛的繁殖性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奶牛能量过剩,尤其是在干奶前的2~3个月,如果给奶牛提供的能量水平过高,过多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使得奶牛的膘情过好,体况过肥易导致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脂肪还会在乳房、生殖器官、肝脏等器官内蓄积,影响奶牛的健康,易导致奶牛出现难产、胎衣不下、乳腺炎等问题。这对于产奶量较低、遗传性能不佳的奶牛来说更为严重,会引起奶牛产后过于肥胖,而使卵细胞的质量下降,排卵发情异常。

奶牛能量不足时,如果发生在产前,则会使奶牛的膘情较差,使得卵泡的发育迟缓、发育不良,而影响排卵,使配种受胎率下降,另外,还会造成奶牛在分娩后易出现胎衣不下、恶露排不尽等疾病。在奶牛分娩后,奶牛的采食量开始下降,而此时奶牛正处于泌乳高峰期,奶牛必然会动用自身的体能来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极易使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而能量水平影响着奶牛生殖激素的水平,从而影响着奶牛的繁殖性能,使奶牛出现发情延迟、卵泡发育迟缓、发情异常等。而能量负平衡在高产奶牛中表现较为明显,在产前体况过肥的奶牛中较为严重,因此,要注意奶牛日粮中营养水平,在奶牛采食量下降时可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以免出现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2、蛋白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养殖者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常会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却会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下降。奶牛饲料中的蛋白质包括瘤胃可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当饲喂奶牛过多的蛋白质后,瘤胃中氨的含量增多,增加了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从而使子宫内的液体组成发生改变,这就对卵子、受精卵以及胚胎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还会使前列腺素的合成量减少,降低孕酮的深度,使得发情排卵的时间延迟。另外,在日粮中高水平蛋白质的情况下,奶牛为了代谢过量的氮,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加了能量负平衡,进而使得繁殖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当蛋白质的供应量不足时,会影响卵泡的发育,奶牛出现排卵发情异常,产后易出现胎衣不下等疾病。

3、矿物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奶牛产后钙会随乳汁大量的流出,尤其是对于高产奶牛来说,极易发生产乳热,血液中的钙含量很低,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奶牛的消化机能减退,干物质的采食量也就随着减少,从而导致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与此同时脂类的分解代谢增加,还易引发脂肪肝和酮病,子宫肌肉的蠕动减少会发生难产,还可导致产后胎衣不下。日粮中磷的水平对钙的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满足奶牛的正常生长、泌乳以及繁殖,日粮中要提高适宜的钙磷水平。

4、维生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中维生素的量虽然很少,但是对奶牛的繁殖性能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可以增加机体黄体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受精过程顺利完成,还可以减少胚胎发生早期死亡和流产的几率。另外,奶牛的日粮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还可减少胎衣不下和乳腺炎的发病几率;维生素A是一种与奶牛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一类维生素,当奶牛缺乏维生素A时会出现胚胎发育不良、流产、胎衣不下、子宫炎等问题。

5、微量元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锌和铜参与了动物体内多种酶和蛋白的组成,也参与奶牛的生殖繁育,并且还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代谢的危害,缺锌会影响精子的形成,削弱黄体的功能,而缺铜会抑制母牛发情,使奶牛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硒主要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可保护生物体的膜结构,维持机体正常的生育机能,如果奶牛机体缺硒会出现胎衣不下、子宫炎、卵巢囊肿等疾病,另外,硒还是产生精子所必需的,如果缺乏会影响精子形成;碘是合成调节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促进维生素A的合成,如果缺碘会造成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阻,还会使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几率上升,使繁殖性能下降;锰参与了维生素的合成,对于维持奶牛正常的繁殖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易引起奶牛隐性发情,使配种受胎率下降,还易导致奶牛流产,新生犊儿的畸形率提高。

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除维生素K外,其他维生素需从饲料中获得。日粮中的维生素水平决定着机体的维生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介绍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1、维生素A

猪在任何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状态下都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A对猪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可参与组织间黏多糖的合成,对于上皮增殖和发育有调节的作用,还具有维持视风膜感光功能和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的作用。对于繁殖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维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激素的合成,从而维持猪体较高的繁殖力。虽然维生素可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但是日粮中的添加水平分适宜,添加量过高或者不足均对机体的健康不利。如果维生素A不足会引起黏膜萎缩、变性,导致猪体的各种上皮组织细胞发生鳞状角化,同时引起猪腹泻,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的分泌不足,性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或者停止,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生殖系统的上皮,导致性周期紊乱、无规律,母猪产后出现发情延迟,性欲低下,甚至不发情的现象。另外,当维生素A缺乏时肾上腺、性腺的功能减弱,胎盘类固醇的合成量不足,从而使胚胎的发育异常,易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畸形胎或者弱胎的现象。公猪则表现为性器官发育异常,功能发生退化,精液的品质变差,性欲减退,出现繁殖障碍。如果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过高,则会导致维生素A在猪体内大量的蓄积,产生毒性,一般当摄入的量超过正常量的50倍以上时就会使猪出现被毛粗糙、皮肤呈鳞状、血尿、血粪、不能站立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通常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每千克2500万IU即可保持正常的繁殖性能。

2、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主要是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来影响着猪的繁殖性能。其中维生素B。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传递氢的作用。当缺乏时导致新陈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妊娠母猪或者哺乳母猪的食欲下降,甚至食欲废绝,从而导致母猪的体重减轻,出现早产、产死胎、产弱胎等繁殖障碍。通常日粮中的维生素Bl。的量为每千克7.3mg即可维持较好的繁殖力;维生素B。是辅酶A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与糖、脂类及氨基酸等的代谢,当猪体缺乏维生素B。时,其繁殖机能和泌乳性能都会受到影响;维生素Bl。可促进蛋氨酸和谷氨酸的合成,还可活化氨基酸,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对合成各种蛋白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猪体缺乏维生素Bl。时母猪的配种受胎率、繁殖率以及产后的泌乳水平都会降低,因此要注意日粮中维生素Bl。的添加量,一般饲料中添加10%的优质鱼粉即可满足猪体对维生素Bl的需求量。

3、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的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对于维持钙、磷的平衡、排泄、贮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日粮中的维生素D不足会使代谢机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和组织中蓄积大量的代谢产物而引起酸中毒。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平滑肌紧张性降低,使母猪在分娩时宫缩无力,引起难产,导致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发生障碍,使繁殖能力下降,出现卵巢萎缩、排卵发情异常,易发生空配,受精率下降,即使可成功受精,会易发生合子早期死亡。而当日粮中的维生素D过量时会发生中毒反应,导致猪出现厌食、恶心、口渴、乏力、尿频、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日粮中要维持适宜的维生素D水平,其添加量要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及时的调整。

4、维生素E

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成熟,对促进受孕、防止流产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母猪发生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饲料中的维生素E不足或者猪体内的维生素E贮备不足。当维生素E不足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导致肌肉萎缩、子宫的生理机能紊乱,使脑下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活动停止,使维生素A的吸收和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有毒产物,对受精不利。当母猪在怀孕后出现维生素E不足时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并被吸收,妊娠发生中断,胚胎着床后死亡,或者出现隐性流产,使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产出死胎、弱胎。长期的维生素E不足,则会造成永久性的不孕。虽然维生素E过量不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但是过量会抑制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吸收,从而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大多数猪饲料中维生素能防止经典的缺乏症的发生,但对现代优良品种的猪则显不足,为了使猪的繁殖性能达到最佳水平,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应高于NRC推荐的水平。
维生素E在所有细胞膜的细胞器中均具有生物抗氧化作用,添加维生素E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它能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E可以增加每窝产仔数,提高母猪的免疫力,特别是防止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的发生,还能通过母乳将维生素传递给仔猪。
1994年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连续观察了5胎,结果表明在整个妊娠期和泌乳期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为44~66mg/kg,每窝产仔数显著增加,MMA明显减少。1年前有报告称,为使母猪获得显著的免疫应答,需要维生素E60mg/kg。
维生素C热应激使内源性维生素C合成减少;需要随饲料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在夏季高温季节正好与受胎率低一致,但是维生素C能缓解高温应激对精液品质的不良影响。1985年有报告指出,在春、夏、秋三季给公猪补充300mg/头·日维生素C,提高了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其他研究表明当给公猪补充维生素C时,母猪受胎率提高。
生物素生物素是提高繁殖性能、保持蹄、皮肤和被毛良好状态所必需的。尽管许多饲料中含有生物素,但其浓度和生物利用率差异很大。此外,现代的饲料加工方法和舍饲使母猪获得生物素的机会减少;需要额外添加。
研究表明,补充生物素可提高受胎率和每窝产仔数,并且可以缩短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1991年对303头母猪进行了观察,在妊娠和泌乳期间补充0.33mg/kg生物素的母猪产后21天时窝仔猪数为9.4头,对照组为8.7头。其他研究也表明添加生物素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在一些试验中生物素添加量为0.22~0.55mg/kg,结果试验组产活仔数为对照组的98.9~109.5%;每窝断奶仔猪数为对照组的103.4~110%,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对照组为7.0~15.3天,而试验组为6.2~10.2天。
维生素A可以保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而且是其发育和动物妊娠时分泌特殊的子宫蛋白所必需的维生素。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具有单独的作用,但其机理尚未确定。研究表明母猪饲料中维生素A和(或)β-胡萝卜素水平高于NRC推荐水平时,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改善。
1985年研究表明给母猪每天注射或随饲料补饲维生素A和(或)β-胡萝卜素,胚胎死亡率下降,产活仔数增加,断奶时窝重增加。其他研究还表明在断奶时给经产母猪注射一次β-胡萝卜素,使下一胎的产仔数增加,死产数减少。
叶酸叶酸可以从饲料中获得。但补充叶酸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美国的5所大学进行了11次试验,结果表明补充叶酸的母猪窝产仔数总是高于对照组。尽管这种作用的确切机理尚未确定,但叶酸的作用可能是提高胚胎的成活率,而不是增加排卵数。1989年曾有报道指出添加叶酸的效果在经产母猪比在初产小母猪或产2胎母猪较好,可能是因为经产母猪排卵数较多,胚胎潜在死亡率也高,叶酸对这样的母猪效果最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