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户如何改善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


随着河蟹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规格越养越大,产量越养越高,池塘承载的生物负荷越来越重,对河蟹养殖池塘进行科学的生态环境营造与修复,加强对河蟹质量安全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采用工程手段设计好河蟹养殖池塘:成蟹养殖池塘应选择近水源、水质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对老池塘要及时进行工程改造,改造后的池底要求相对平整,池埂坡比1:2.5-3,淤泥10厘米左右,多余清除,每个池塘要能独立地从进水渠进水,并能独立地将水排入排水渠,以免各个池塘的水相互串联,交叉感染病害。
二、采用理化手段改善好河蟹养殖池塘:河蟹养殖前,对池塘要认真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0--250公斤,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养殖期间要定期更注新水,泼洒生石灰,每亩15--30公斤不等,以改善水质,调节PH,增加钙质。
三、采用生物手段调节好河蟹养殖池塘:一是种植水草,利用“蟹草共生”原理,为河蟹提供天然植物饵料,吸收氨氮,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溶氧,实践证明,河蟹池塘适宜种植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占地面积可占总水面的50-60%;二是移植螺蛳,投放滤水性鱼类花白鲢,利用他们的滤食作用降低肥度,净化水质,三是施用微生物制剂,PSB菌、EM菌、亚包杆菌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相关推荐

加强河蟹池塘管理 营造河蟹健康生态环境



良好的河蟹生态环境,可有效地控制河蟹池塘水质,增强河蟹体质。搞好河蟹池塘管理,营造河蟹健康生态环境,对促进河蟹稳产增产,获取最后的丰收至关重要。
河蟹池塘管理重在生态环境的营造,池塘水质的调控。今年以来,天气变化大,日夜温差大,给河蟹生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确保河蟹的正常生长,加强池塘管理是关键。近日,埭头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塘头,以营造生态环境,改良池塘水质为抓点,切实指导示范户加强河蟹池塘管理,为河蟹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具体措施为:
1、加强水草管理。栽种水草主要为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在池塘水体中形成至少2种以上水草群,力争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60%左右。对缺少水草的塘口要进行补种,水草过多的塘口要做好人工删除,力求做到池中水草成“井”字分布,确保通风、通气。同时控制水位,一般不超过80厘米。
2、加快鲜活螺蛳投放。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000-1200斤每亩。
不要一次性投放,最好分2-3次投放,螺蛳不但可为河蟹提供适口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而且具有过滤水中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提高水体净化的作用。
3、加强食场消毒,用含量25%以上的漂白粉每亩用2-3斤进行泼洒,既可以消毒防病,又可调节水质。
4、合理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菌,每隔15天一次,用量为500g/亩。微生物菌可较快修复河蟹生态养殖环境,同时还能抑制有害细菌滋生,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河蟹的快速生长,提高河蟹品质。

河蟹网围无公害养殖的水域自然生态环境维护



1.栽种水草与休网轮养
生态养蟹水域水草的密度要经常保持在60%以上,密度低时要通过种植水草和休网轮养青虾进行水草培植,适宜围网内种植的水草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和马来眼子菜等。密度过高时,加大扣蟹投放量和在水草茂密的围养区内每隔20xx的2~4月,每亩水面投放100千克鲜活螺蛳,让其自然繁殖,夏季不定时补充鲜活螺蛳量,以保持活螺蛳在围网内有一定的密度。
3.投放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
每亩投放滤食性的鲢、鳙鱼30尾,幼体青虾2千克,鲢、鳙鱼可滤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青虾又能大量繁殖,作为河蟹的优质活饵料。
4.保持水流畅通。经常清洗网衣,清除网衣周围的杂物,保持网围内外水体交换和水质清新。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养殖户如何掌握规律防止大闸蟹逃跑



河蟹逃跑有一定规律。掌握规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养殖蟹逃逸。
蟹种在放养初期,因对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应,纷纷沿蟹池四周乱爬,此时极易造成大量蟹种逃走。可以事先在蟹池中围出1~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入蟹池。
蟹池中天然饵料缺乏,投喂饲料又严重不足时,河蟹会因索饵而逃逸,并可能造成河蟹互相残杀。可以在春季每亩蟹池投放活螺蛳2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摄食。生长季节,加强投喂管理,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5%~10%。饲料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天气突然变化,特别是风雨交加等恶劣天气,易造成河蟹逃逸。应在天气变化前加深水位,雨后恢复原水位。
蟹池水草少,水质浓,透明度小,溶氧量低,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河蟹会为寻求适宜的环境而逃逸。为此,蟹池应保持有足够的水草,水草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生长季节每2~3天换一次水,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5~8,透明度40~60厘米。
河蟹性腺发育成熟后,要进行生殖洄游,特别是霜降前后,刮西北大风或下雨时,河蟹活动频繁,纷纷沿池壁攀爬。此时防逃极为重要,要加固防逃设施,及时起捕成熟蟹。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防控懒蟹的形成



在蟹种放养前期,由于池塘环境、水温、水质因子的变化,蟹会栖居洞穴里或水草丛中,不肯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慢慢的就成了“懒蟹”。
 
一水体溶氧量太低:
 
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建议使用:氨基肥肽+碧水硅藻旺肥水培藻,稳定水体,提高溶氧。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
 
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建议前期少量换水,保持水位稳定。
 
三、池中缺乏水草、附着物:
 
河蟹有攀附和隐居的习性,在有水草、芦苇的池塘,白天和夜间均能观察到有大量的仔幼蟹攀附在水草、芦苇,甚至竹筒、草袋上等处觅食和玩耍。如果水中缺少这些附着物,就会有部分河蟹离水上岸,使之穴居的机会增多,产生懒蟹的机会便增加了。建议前期合理种植水草。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
 
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建议:饵料投喂充足,做到均匀投喂,可使用维康高稳vc+维康乳(3~5亩)全池泼洒,増强体质,补充营养与能量。
 
五、水质变化:
 
1.前期使用过多无机肥料(尿素、磷肥),使氨氮、亚硝酸盐增加,影响摄食出现懒蟹。建议:碧水源+攻底亚硝净;
 
2.ph:水体碱度过高,影响摄食活动,形成懒蟹。建议:氨基金解霸(或解毒王)+生态活水素。

河蟹养殖户如何轻松迎战高温?



高温来临,水温由凉转烫,底部温度也由29℃上升至32℃左右,晚上螃蟹上岸越来越频繁。螃蟹正式进入发病高峰期,池塘伤亡已经由一天几个上升到一天一亩1-5个多。
众所周知螃蟹伤亡是由内外环境恶化引起。往年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伤亡较常见,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养殖户吃了去年草烂死蟹的亏,对上浮伊乐藻的重视性高于一切,早早的就把上浮烂根发黄发红的草清除。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户对底质改良的重视,今年高温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上岸死亡情况不多见。
然而前中期气候太适宜螃蟹生长,前两壳弱苗基本没淘汰,加上近几年苗种整体的退化以及对螃蟹内环境的忽视,导致今年出现新的淘汰方式--进笼不出笼,空肠空胃,抓脚零星死蟹。虽然今年气候到目前为止还是很适宜螃蟹生长的,但同样也适宜病菌的生长,有害菌在底部水中大量繁殖,直接影响螃蟹正常蜕壳生长,螃蟹出现伤亡。
螃蟹伤亡严重
轻松渡过高温,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1、每天在凌晨(表层水温降低后)开始加水,视池塘情况,确定加水时间。
2、收起地笼,减小螃蟹损伤。
3、缺草的池塘,要补水花生、水葫芦及金鱼藻等,建议草窝要大些,能遮挡太阳光降低水温的同时也能提供栖息地。
4、改善池塘池塘环境,使用仕菌皇或者蛭菌110控制病原菌,再用底立安或底福康改底;改底后使用藻澎湃或水金膏调节藻相,养护促进水草抗高温能力;建议10-15天使用一次。
5、喂料可以改为2-3次,傍晚一次,晚上9-10次(为主)使用甘舒康+丁克+仕菌皇/蛭菌110内服调理内环境,每次5-7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奶山羊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