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甲鱼养殖投喂饲料很有讲究

yz023.Com
 秋季是甲鱼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养殖户在给甲鱼投喂饲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简易投饲框为避免甲鱼摄食时来回爬动造成饲料落入水中,可采用简易投饲框投喂,框可用塑料或木材制成,框底板钉上竹钉或木钉,钉间距以甲鱼脖子能伸入而身体不能进去为宜。饲料放入投饲框内,使甲鱼只能将头伸入摄食。
 2.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宜甲鱼摄食时,首先咬住食物然后潜入水中吞咽,若饲料颗粒过大则不便摄取,因而制作的颗粒饲料大小要适宜。甲鱼体重不足10克时,要求饲料直径小于0.5厘米,长度小于1厘米;甲鱼体重10克~50克时,要求饲料直径小于0.7厘米,长度小于1.2厘米;甲鱼体重50克~150克时,要求饲料直径小于0.8厘米,长度小于1.4厘米;甲鱼体重150克以上,要求饲料直径小于1厘米,长度1.5厘米左右。按不同规格投喂适口饲料,饲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
 3.添加黏合剂在饲料中添加黏合剂,如面筋粉、藻胶、魔芋粉等,能增强饲料弹性和黏合性,遇水不易散开,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4.按季节和规格确定投喂量稚甲鱼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左右,幼、成甲鱼为45%左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夏季至秋初投喂量多,一般夏季至秋初占全年投喂量的70%~80%。每天投饲时间在上午8时和下午6时比较适宜。投喂量要合理,一般幼甲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8%,成甲鱼为其体重的3%~5%。若投喂新鲜动物饲料,则投喂量应占甲鱼体重的10%~15%,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5.摄食环境要安静投喂饲料后,大量的甲鱼会到食台上摄食,若此时遇惊扰甲鱼则会立即潜入水中,造成饲料大量散落池中而浪费掉。因此,为确保甲鱼能够吃饱吃好,减少饲料浪费,投喂饲料后一定要保持甲鱼池周围环境安静。

相关阅读

牙鲆饲料及投喂技术


一、饲料的营养要求
牙鲆对饲料营养的基本要求是高蛋白、中脂肪,与其他食鱼性强的鱼类相比,其对脂肪要求是较低的。由于牙鲆经常栖息在池底,有时重迭在一起,静止不动,其运动量比其他养殖鱼类少得多,而且肌肉内和腹腔中不大积蓄脂肪,剩余的脂肪积蓄在肝脏中。因此如果长期投喂高脂肪饵料,会降低肝脏功能。为了能使牙鲆健康地生长,必需投喂适宜其各阶段生长相应的饵料。苗种期(稚幼鱼),要求蛋白质含量为50%以上,一般为56%;养成期,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为50%;出池前饵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在48%。对脂肪的要求较低,苗种期饵料中脂肪为7%,养成期为10%~13%,出池前为14%左右。最适C/P比,苗种期为65%左右,养成期随着生长,C/P比提高到65%~76%,出池前所用饵料C/P比达到80%。
二、饲料的选择
(1)要适合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营养成分,并含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2)所用饲料,容易投喂。
(3)饲料在水中溃散少。
(4)饲料价格适当,饲养者可以接受。
三、饲料的种类
主要有生鲜(冷冻)饵料、湿型颗粒饲料、固体配合饲料(干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等。
(一)生鲜(冷冻)饵料
新鲜的卤虫成虫、糠虾类(适用苗种期)、杂鱼(鯷鱼、竹荚鱼、绵鳚、沙丁鱼、鰕虎鱼、玉筋鱼及其他杂鱼的稚幼鱼(适用于苗种期)及幼、成鱼等,其中以玉筋鱼为最好。
(1)最好能及时获得适合牙鲆生长不同阶段适口的生鲜饵料。否则就必需切成适合牙鲆摄食大小的块、条状。这就要考虑到对饲养水的污染问题。
(2)能否经常供给质量好的生鲜饵料,尤其在夏季,生饵的鲜度更为重要。
(3)应注意生鲜饵料其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季节变化大,应及时加以调节。
(4)需要添加维生素类、矿物质类。
(5)对生饵需要有适宜的冷冻保鲜有效措施,如果使用时解冻方法不合适,就不能保证其生饵的鲜度。
(二)湿型问粒饲料(MP)
1.用湿型颗粒饲料要比用生饵有以下优点
(1)能减少因投喂而造成饲料的散迫流失。
(2)可制成营养平衡的饲料。
(3)容易添加药物和营养剂。
2.用湿型颗粒饲料存在以下问题
(1)制作湿型颗粒饲料时,也需要生饵。所以生饵的鲜度、生饵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等,都会影响到饲料的质量。
(2)需要具备营养学的知识。
(3)饲料的调制也需要相应劳力。
(三)固体配合饲料(干颗粒饲料DP、膨化颗料饲料EP等)
固体配合饲料可减少生饵和湿型饲料的缺陷。也就是说对饲养水质的污染很少,鱼的疾病发病率低,投喂作业简单,保管容易等。在营养方面,大都由各饲料厂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严格选择原料制成的。所以一般可放心使用。
四、投唱方法及投喂量
要根据饲料的种类、鱼的体重、水温等不同,而投喂方法及投喂量也不同。
(一)使用生鲜饵料
苗种期可使用卤虫成虫、杂鱼类的仔稚鱼整体投喂,或用切碎的玉筋鱼肉等。
(二)投喂湿型颗粒饲料
用湿型颗粒饲料养殖牙鲆时,要随时调节、及时投喂。
(三)投喂固体配合饲料
投喂固体配合饲料的规格大小、投喂量。
在苗种期应尽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6~5次,以后随着生长逐渐减少投喂次数。长到100克左右日投喂4次;长到300克左右日投喂3~2次;长到500克日投喂2次;长到500克以上日投喂1次。
在夏季高水温期,每天投喂1次,或者2~3天投喂1次,而且控制在按饱食量的50%~60%,同时强化维生素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由于牙鲆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其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 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在养殖过程中,除单独用生鲜饵料、湿型颗粒饲料、固体配合饲料外,还可以将配合饲料和生鲜饵料并用,即从苗种期到入秋投喂配合饲料提高成活率。在水温降到25℃以下时,改换投喂高热能的生鲜饵料。另外还可以将配合饲料和湿型颗粒饲料并用,即从苗种期到入秋投喂配合饵料,提高成活率,在养殖的最后阶段,投喂改善营养价的湿型颗粒饲料,养殖出肉质好的成品鱼。
五、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是指所投喂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对增加鱼的体重所起的作用,即使鱼增加1千克体重所需要该种饲料的数量(千克)。计算公式为:
饲料效率=投喂饲料的重量(克)/养殖鱼增加的体重(克)100%
不同的饲料其饲料效率不同。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将体重100克的牙鲆养到500克,其饵料效率大约应在35%~40%。环境恶化时,饲料效率会降到30%以下。在最适环境条件下,养殖牙鲆的饲料效率有的可达50%。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养殖1年时间,饲料效率在20%~40%,这要比养殖真鲷、鰤鱼等饲料效率高。
六、投喂饲料应注意事项
前面所提到投饲量和投饲方法,只是一个大致标准。在实际投喂时,还要掌握以下几点,灵活掌握,酌情调整。
(1)投喂时要考虑到饲料的损失、饲料效率和鱼的健康状况等。一般按鱼饱食量的80%~90%投喂。由于各池的换水率、养殖密度、水温等不同,每天鱼的摄食量却不尽相同。在实际进行投喂作业时,要看鱼的摄食状态、残饵量,随时调整投喂量。
(2)每次投喂,可先将应投喂量的60%全池投撒,剩下的40%根据鱼的摄食状况进行投撒。
(3)牙鲆耐高水温的能力比较弱,而且个体越大,耐高水温的能力越弱。因此,在高水温期间,要从维持鱼的体力出发,可按日所定的投喂量的1/2~1/5,1天投喂1次或隔天投喂1次,并添加复合维生素类。在出池上市之前的1~2个月,应增加投喂生鲜饵料或精加工的饲料,也可添加7%~10%的鱼油,以达到提高肥满度,增加体重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夏季到来之前,要投喂高蛋白、低、中脂肪的饲料来增加体长的生长,保持肥满度在16,使之顺利度过夏季。夏季肥满度越高的鱼,死亡的情况越多。7~9月高水温期,一定要减少投喂量,维持体力,保证存活是第一重要的。在水温下降到25℃以下时,要投喂增加脂肪含量的饲料。
(4)要避免长期单独投喂一种饲料。
七、人工并殖牙鲆的生长
人工养殖牙鲆的生长速度与饲养水温、饲养密度、换水率、饲养方式、所用饵(饲)料和投饵及苗种购人时期、生长阶段,雌、雄不同性别等都有很大关系。在水温低于13℃、高于25℃,几乎很难生长或生长很慢,在水温13~25℃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而生长速度加快。饲养密度越大,生长越慢,换水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饲料营养平衡好,利于生长。在适温时期,苗种购入时间早,适温时间长,相对生长快。人工养殖牙鲆第一年生长速度较快,第二年以后不像第一年生长那样快。一般雌性要比雄性生长快。
在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下,如果养殖顺利的话,一般在5月放养5~6厘米、体重1.5~2克的牙鲆苗种,2个月后可长到20~23厘米、体重50~100克;养殖4个月可长到全长25~30厘米、体重150~300克;养殖8个月以后可长到全长30~40厘米、体重300~800克,特大个体有的达到全长42厘米、体重1000克左右。但因苗种不良或因环境不适应、管理不当,尽管养殖1年,也有的长不到200克。

红鱼的饲料与投喂


红鱼鱼种的最佳饲料配方尚未确定。到目前为止的室外试验结果是含蛋白35%的浮性颗粒饲料饲养效 果良好。饲料中应含12%以上的鱼粉料,添加一些虾头粉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其他饲料成分还包括黄 豆粉、黄玉米粉、维生素预混料及矿物质。

在鱼体规格达到0.5千克前, 日投饵量约为鱼体重的3%~5%;鱼体规格大于0.5千克后, 日投饵 量可降到鱼体重的2%左右。较好的投饵量的确定是以浮性颗粒饲料投喂后15分钟内吃完为度;每天的 投饵量最少分2次投喂,直到鱼体长到20厘米以上。当鱼体规格达到20厘米以后,可改为每天投饵一次。在最佳条件下,鱼体规格可每30~60天增重1倍,但最初的鱼种规格会有所差异。因此, 日投饵量 应每天或至少每周调整一次,并且每天都应对鱼的摄食情况进行观察,以确定最适的投饵量。投饵时应 注意:雨天因鱼不摄食而不必投饵;水温超过32度时,投饵量可减少1/2;连续阴天4天以上应停止投 饵,除非适当增氧,否则应待晴天后再开始投饵;高温和低气压期间应调整投饵量,因此时水体溶氧较少,鱼类行动迟缓;早晨是投饵的最佳时间,分早晚两次投饵可得到最大生长率;应在水深小于1.2米 的水域内投饵,若投饵的水域太深,因水体溶氧太低,饵料不能被鱼摄食掉;投饵区应固定,其面积占 池塘面积的10%,最好是占25%;水温低于15度时红鱼摄食不佳,天气较冷时,应待下午日照使水体升 温后再投饵;若鱼停止摄食,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待鱼能正常摄食后再投饵;夏季捕 鱼前24小时停止投饵。

池塘养殖大闸蟹如何掌握饲料投喂量



池塘养蟹饲料的投喂量对于河蟹的生长、水质的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饲料的投喂量,主要方法如下:
1、看池塘中水草的漂浮量。
在养殖过程中,水草在池塘养蟹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水草的漂浮量,可以确定饲料的投喂量,如果池塘中水草漂浮的越多,说明饲料的投喂量少,应增加饲料的投喂量。
2、看河蟹的活动情况掌握投喂量。
如果河蟹活动频繁,说明饲料投喂量少,如果河蟹活动稳定则说明饲料投喂正常或偏多。
3、看池塘的水质情况掌握投喂量。
池塘水质混浊,说明饲料投喂量少,如果水质清新,说明投喂的饲料正常或偏多。
4、看饵料台上饲料的剩余量。
饵料台上剩余饲料多,说明河蟹没有吃完,饵料投喂量过多,如果剩余甚至吃完,说明饲料投喂量不足。

甲鱼池塘养殖水上栅板条状投喂法



这是一种把饲料做成圆柱形长条状放在一块特制的带栅栏的食台板上投喂的方法,栅板的制作方法:取厚2厘米、宽25厘米、长根据投饵池边的长而定的木板,然后在离长边10厘米处顺长钻一排栅柱孔,孔距为1厘米(一般以稚鳖爬不进去为宜),栅柱可用普通竹筷子的一半粗,长15厘米钉于栅柱孔上即可。料板制好后呈30度斜置于鳖池墙边,其中栅下2厘米于水中,而板的底部则再顺一排水泥瓦,供鳖爬行吃食,饲料条的粗细根据鳖的大小而定。一般鳖苗阶段(3~5克)为1~3厘米直径粗,鳖种阶段(50~200克)为3~5厘米直径粗,成鳖阶段(200克以上)为5~8厘米直径粗即可。投喂时料条顺放在料板上,以后根据鳖的长大情况可逐渐抽掉部分栅钉以增大栅距,以便鳖能伸入头颈吃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饲料在水上食台中因有栅栏而掉不到水中,而鳖也不能随便爬到饲料板上抓坏饲料。由于饲料条较粗,即使有点湿度,饲料也不会糊烂,而鳖在吃食时也是咬多少吃多少,不会把饲料撒落到水中,从而减少浪费和对水质的污染。投喂3小时后,如有剩余饲料也易收起。饲料板也可用抹布擦净,由于在板上能掌握吃食量,也较容易调整投饲量。通过试验,用这种方法投饲可降低饵料系数0.5~1之间,同样换水次数也较在饲料台上撒颗料的方法减少1/3左右,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水上投饵法。这种方法也适用在室外的精养池塘。
室外精养池,也可采用上述方法,但也应具下列条件:一是在料板上搭一防雨遮阳棚;二是在水下投喂时,须先清除池中的野杂鱼类。

甲鱼养殖过程中投喂模式的规范管理



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投喂模式方可使养殖效益最大化。投喂模式分为:投喂方式、投喂量、投喂间隔及次数。
饲料投喂方式包括:水上颗粒料投喂、水下团料投喂。水下团状料投喂方式,要求投料板距水面3-5厘米,以淹过小甲鱼背部1厘米为准。团状料制作料水比例多为1:1,制作成条形放置于食台凹槽处。由于添加水分比例较大,饲料粘性较高,个别地方养殖户为减少饲料粘手性多添加植物油,添加比例为2%左右。在试投喂时,使用水下团状料投喂方式,其厚度最好小于7.5px,利于小甲鱼摄食。水下团料投料,为甲鱼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投喂环境并为新瘦水体提供养分,实现快速培养水体的目的。随着甲鱼生长至100克以上,水中营养物质快速集聚,水体富营养化可转变水上软颗粒料投喂方式。水上软颗粒投喂模式,其颗粒直径随甲鱼大小调整,一般以四个等级划分,以饲料机上孔状模板控制等级大小。投料板设置为三分之一投料台露出水面,食台与水面呈30度倾斜。颗粒料投放于水面临界处的投料槽。水上颗粒投料可以避免剩余饵料污染水质,方便残饵的收集处理,利于甲鱼均衡生长。关于上述提及的食台,现在多使用石棉瓦进行设置,特点在于实用方便,具凹槽利于饲料的投放。
饲料投喂量的设定方法,本文讲述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计算方式为假定甲鱼总体重依据下列公式换算:
投饵率=日基准投喂量÷甲鱼总体重×(100%);
当日基准投喂量=甲鱼总体重×投饵率;
餐投喂量=当日基准投喂量÷每天的餐数。
甲鱼总体重=甲鱼初体重+累计投饵量×饲料转化率
其中的投饵率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养殖阶段设定,计算当日的基准投饵量,从而计算出餐投喂量。一般甲鱼的投饵率在2.5%-3%,根据甲鱼摄食情况及生长阶段,灵活掌握投喂量。而甲鱼总体重的计算一般是以饲料累计投饵量乘于往年各自的饲料转化率得出甲鱼现阶段的甲鱼总体重,而前期的转化率较后期好一点,一般多在1-1.1,时间可维持到养殖头三个月。第二类,按照每天甲鱼的摄食情况,参照甲鱼生长的阶段,决定甲鱼的投饵量。如果前一天甲鱼摄食良好,按照前一天的摄食量的2%-3.5%进行递增;如果前一天摄食略有残饵,按照前一天摄食量继续投喂;如果前一天剩料较多,当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前一天摄食量的80%进行试投喂。而外塘投喂量的设定除上述关键点外,还需关注当地的天气变化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遇暴雨天气食台上甲鱼基本未上台可适当延后投喂时间并减半甲鱼投喂量。甲鱼摄食时间的控制,水下团状投料摄食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水上颗粒投料摄食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
甲鱼投喂餐数及间隔时间段的设定。温室甲鱼养殖,在前期时可三餐投喂,投喂时间可以平均分配,例如将投喂时间确定在早上7点、下午3点、晚上11点。由于环境的限制,外塘养殖一天两餐的投喂方式,更加适合甲鱼的生长。由于早上水温及溶氧量较低,抑制了甲鱼的摄食欲望,一天的饲料投喂量一般可以按照晨少夕多的原则分配。外塘投喂时间,应根据池塘水温及环境来设定,在春季过冬后开食,水温并不是很高,开食温度通常在25摄氏度左右,选择中午12点前后按照一天一餐的方式进行投喂。盛夏时节,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8点与下午6点左右投喂。从一天一餐到一天两餐的投喂过渡过程中,要求参照水温及天气的变化,逐渐的调整。

棘胸蛙饲料及投喂


一、蝌蚪的饵料及饲喂

(一)蝌蚪的饵料

蝌蚪食性杂,以植物食性为主,对营养要求不高,饵料易得。简单地可将其饲料分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两大类。植物性饲料包括水中各种藻类、幼嫩水草、有机植物碎屑及人工投饲的豆浆、麦麸、米糠、花生麸和各种瓜果嫩菜等;动物性饲料有水中繁育的各种原生动物(轮虫、水蚤等)及人工增投的鱼粉、肉粉、蚕蛹粉、鱼虾肉、蚯蚓和动物内脏。血等。此外,据试验报道,蝌蚪期间若能投给一定的虾蟹饲料、鳗鱼饲料或其他优质粉状饲料(稍大可用小颗粒饲料),饲养效果更为理想,可促进蝌蚪变态时间提早10~30天。但由于此类饲料价格较贵,一般只在十分必要时作补充添喂。

(二)蝌蚪的饲喂

培育蝌蚪有两种方法:一是人工投饵,二是培肥池水,繁殖浮游生物。但在生产上,常采取两者结合的方法,在养好水的基础上,增投人工饲料,以满足蝌蚪营养需要。此外,由于蝌蚪各个时期的活动特点和摄食能力有所差异,在饲养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饲料及投饲方法。

对于刚放养的蝌蚪,活动力弱,多群集在一起,且不太摄食,可投喂极少量的豆浆。熟蛋黄(每万尾蝌蚪1~2个蛋黄即可)。几天后,蝌蚪活动增强,逐渐分散于池中,四处觅食,此时,应适当多投些熟蛋黄。豆浆或捞取专门培养的轮虫、水蚤投喂。采取全池泼洒的方法,于每天傍晚投喂1次。投喂量为每万尾蝌蚪100~200克/天。

10天之后,投喂米糠、花生麦鼓、麦麸、豆粉、豆腐渣及动物内脏、血、肉类等。可单一投喂,也可几种饲料有机搭配投喂。投饲量为每万尾400~700克/天;投喂时,粉状饲料必须加水调制成糊状,饼状饲料须先浸泡发软,肉类要打浆,红薯、马铃薯等则煮熟捏成泥状。沿池的四周或池中设置饵料台投喂。

30天以后,蝌蚪个体迅速增长,摄食能力大增,可投给较粗的饲料,如小蚯蚓、小鱼苗和剁碎的鱼肉、动物内脏。瓜果嫩菜等。但干粉状饲料仍需用水调制,捏成团状定点投喂。每天投喂2次,每次每百尾蝌蚪投饲10~30克左右。投饲量,在蝌蚪前肢即将长出时,达到最大,实际投饲还应根据天气。水质情况适当调整。天气凉爽、水质较清时,可多投;天气炎热、水质较肥时,适当减少投饲量。总之,以既能让蝌蚪吃饱又不出现剩饵为佳。此外,各类饲料应有计划地搭配投喂,根据蝌蚪食性,一般原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饲料,但有时出于生产需要,为提早蝌蚪变态时间,要在蝌蚪培育的早期阶段(30日龄前)多投动物性饲料(占60%比例以上)。30日龄后才逐步增加植物性饲料比例。对秋产蝌蚪,则相应地采取多投喂植物性饲料(极少量地投喂动物性饲料),或适当控制投饲量的方法,推迟其变态,达到以蝌蚪形式越冬的目的。

处于变态后期的蝌蚪(前肢长成阶段),少活动,也绝少摄食,仅靠吸收自身尾部为营养,可不投喂饲料,但由于同池蝌蚪变态步骤不可能绝对一致,一部分变态较慢的蝌蚪仍要摄取食物,所以此阶段宜减少投饲量,酌情投喂。

二、成蛙饲料及投喂
(一)成蛙饲料

目前,棘胸蛙饲料笼统地可分为活饵料和死饵料两大类。

1.活饵料

即鲜活饵料。在棘胸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投喂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饲喂棘胸蛙的饲料仍以活饵料为主,如蚯蚓、蝇蛆、黄粉虫、蜘蛛、蜈蚣、马陆、各类水、陆生昆虫、小活鱼、其他野生蛙类及蝌蚪、虾蟹、螺蚬、幼小的蛇、鼠等鲜活小动物。

棘胸蛙取食范围广,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捕食鲜活小动物。据报道,棘胸蛙胃肠内容物中,以动物性食物占绝对优势(比例在90%以上),其中昆虫及其幼体占48.4%,在昆虫类中,又以鳞翅目的飞蛾。鞘翅目的甲虫和膜翅目的蚂蚁出现率最高,解剖中还发现有少量的植物叶、花、种子,它们所占的比例极低,估计是饥饿状态下不得已而取食或捕食活饵时带人所致。在解剖观察中,淡水鱼虾类出现率仅为6.5%。这可能与棘胸蛙在野生环境中各类食物的丰歉和摄取的难易程度有关。

昆虫是棘胸蛙理想的饵料,在实际养殖中,常采取栽树植草种花、安装黑光灯或野外捕捉等方法广辟饲料来源。此外,也通过人工培育蚯蚓、蝇蛆、小鱼虾、黄粉虫、水蚤(蝌蚪饵料)等途径增加活饵供给,解决饲料的不足问题。

2.死饵料

指静饵,包括各类冰鲜的海、淡水鱼虾、屠宰场下脚料、砸碎的螺、蚌肉及人工配合饲料等。投喂时,条鱼要切成小块,禽畜肉类、内脏、血液要煮熟或开水烫过后再切成条块状(每块饲料粗细小于10体长和头宽)。此外,偶尔喂给的红薯、瓜果、豆芽、麦芽等也应切碎,大小适口。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保证在35%以上。

(二)成蛙饲料的投喂

刚变态的幼蛙,个体幼小,体内营养在漫长的变态过程中消耗很大,应及时饲喂幼蛙易捕食的适口小动物,如蚯蚓、蝇蛆、面包虫、小昆虫,小鱼苗等活饵。经一段时间后,随着个体的增长,幼蛙食量不断增大,此时要广辟饲料来源,采取多条途径、多种方式解决饲料供给问题。如果是小型的庭院养殖或半人工粗放养殖,也许依靠灯光、植草诱集昆虫和野外收集饵料生物等方法,就可确保饵料供给。但在进行规模化大量养殖时,诱虫只能作为饵料来源的一个补充途径,主要供给必须依靠人工投饵。人工投饵有两种方法:一是投喂人工培育或捕捉的各种鲜活饵料;二是进行人工驯食,驯化棘胸蛙采食静态死饵。不过,棘胸蛙野生性强,比牛蛙、美国青蛙驯食难度更大,更要耐心进行。

但不论是驯食前或驯食后,也无论是投喂鲜活饵料或是人工配合饲料,在饲喂时,均要严格执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饲。

1.定质
饲料要新鲜、适口,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适口的饲料,要经过加工(或浸泡或轧碎或切块等),以便于吞食。饲料种类转换应逐渐过渡,避免突然改变。并且在饲料多样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投喂鲜活饵料,以满足棘胸蛙生长的营养需要。

2.定位

投喂饲料应设置固定的饲料台,养成幼蛙定点摄食的习惯,便于清除残饵和掌握摄食情况。饲料台的大小(或个数)根据养殖池面积大小进行设计,一般约占池塘面积10%左右,普通的饲料台的规格为100厘米80厘米8厘米,以木条作框架,底部用筛绢或纱窗布拉紧即可。饲料台设置地点应适合饵料生物的习性,如投喂蚯蚓、蝇蛆。黄粉虫等活生物饵料时,饲料台设置在池内陆地或接近水面处;投喂水生小动物,如小鱼虾、搬叫时,饲料台应设置水中,纱窗浸没水中3~5厘米处,使活生物饵料能长时间保持活力;如投喂配合饲料时,可简单地用竹木围一方框,择一浅水地带放置,即作为蛙的固定投食场所。

3.定时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棘胸蛙虽然习惯昼伏夜出,晚上觅食。但在人工饲养下,可以改变这种习性为白天摄食。一般,正常的天气,在温度适宜情况下(1628℃范围),每天投喂2次,分别于上午8时和下午5时投喂,若夏季水温过高,可以减少投饵,日投1次,集中于上午投饵。如冬季低温季节,则应避开低温于中午投饵。在特殊情况下,如盛夏或严冬可少投或不投饵。

4.定量

棘胸蛙的日食量较牛蛙小,一般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棘胸蛙的索何最多,此时日投饵量(以鲜活饵料计)为蛙体重的5%~10%。通常个体较小的幼蛙投饵率可略大些,成蛙的投饵率稍减些。此外,投饲量的多少,也受温度和饲料种类的影响,当温度低于16℃或高于26℃时,投饲量应下降至3%~5%左右;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8℃时,棘胸蛙处于夏眠或冬眠状态,很少摄食,可以不投喂。具体投饲,则应根据蛙的吃食情况,天气、水质等条件的变化而灵活掌握,酌情增减。总之,投喂饲料应做到适量、均匀,避免过多或过少。

工厂化养殖蚯蚓投喂饲料的方法


工厂化养殖蚯蚓投喂饲料一般有以下方法:

第一,轮换堆积法。

在饲养床的前端留2米空床位,然后在饲养床上堆积高40厘米、宽15米的发酵饲料,放养蚯蚓。当饲料消耗完时,可在前端空床位处铺新饲料,料堆上面覆盖一层4米2的铁丝网,网眼l厘米l厘米。然后把邻近的旧料堆连蚯蚓一起移到新料堆的铁丝网上,再在空出的床位上铺新料。如此轮换堆积,采取一倒一的流水作业法,把全部饲养床的旧料更新完毕。蚯蚓在自然光和灯光的照射下,自动钻入下层,然后用刮板将旧料刮取走一半,连同卵茧一同放人孵化床。继续刮取旧料,驱使蚯蚓向下通过铁丝网钻人新料堆中。当蚯蚓大部分钻入新料堆以后,提起铁丝网,把消化产生的蚓粪连同卵茧移入孵化床。

第二,表面添加法。

当饲养床饲料已被消耗粪化后,在旧科表面添加10-15厘米厚的新饲料。消耗完后再添加5-IO厘米新料,一般添加2次就不再添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观察饲料的消耗情况,投饲料也比较方便。添加饲料次数不能太多,厚度不能太厚,否则下部过于紧实,通气性不良,不利于蚯蚓生长、卵茧孵化。甚至由于湿度过大,造成卵茧沤坏变质。

第三,侧面添加法。

把饲养床分为两半,一半堆积饲料进行饲养,当饲料消耗完以后,在旧料的侧面添加新饲料。经3-4天,大部分蚯蚓移人新料中,幼蚓及卵茧则留在旧料中,可将其移入孵化床进行培育。

甲鱼养殖投喂不应采用八分饱



近来,一些养鳖户来信来电询问喂鳖可否采取八分饱,认为让其吃八分饱更能促进鳖的食欲和消化吸收。笔者认为不应采取。道理是鳖在养殖中采取的是群体集养方式,其每天的投喂量是根据当时养殖群体的总体重再结合其它具体情况来制定的,而不是按每个个体的实际吃食量来制定的。这与陆生动物的个体隔离饲养不同,如牛、猪、马等,可以根据其吃食方式或吃食量来人为单独控制,而群体水生动物在集养方式的摄食中,无法也不可能较精确地掌握每个个体的吃食情况和摄食量,因群体水生动物在吃食时某个个体绝不会像人想象那样只吃八分饱就让给其它个体吃,而是只要有饲料就要吃饱,通常是强的先吃,弱的后吃,所以养殖中常会出现个体规格差,而所谓八分饱,无非是在原来正常投食量的基础上减去20%。这样就会出现强的永远吃饱,弱的永远吃不着,有的甚至因吃不到足够的饲料而成为僵鳖,最后影响群体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喂鳖一定要让其吃饱吃好,不应采用八分饱。吃饱吃好的标准是投喂后2小时?3小时,食台上还剩少许饲料,一般为投食量的3%以内。如吃光或剩饵超过5%时就应调整下一餐的投食量,以达到大小规格都能吃饱吃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1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