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户必须要重视非病原性疾病

m.Yz023.com
在甲鱼疾病防治的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把工作重点放在病原性疾病方面,消毒、内服药物、杀虫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根据这两三年的实体药店鱼病防治技术期间,发现单纯的杀虫、消毒并不能解决大量死亡的问题,有时大量用药还会引起药物应激和药物残留造成的水质恶化。通过对甲鱼的临床诊断发现甲鱼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很多都不是病原性疾病,和水体环境,物理性和化学性应激以及配饵营养方面的因素较多,如果没能准确分析病因而盲目用药是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以控制死亡现象和病情恶化。
一、病因分析
1、应激性的反应
应激是甲鱼为克服水体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作用、在生理上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以利于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保证在损伤或功能障碍后恢复正常状态。适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甲鱼本体的正常生长。但是如果应激原过强,应激作用时间过长,则使得难于适应,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织织器衰竭。引起应激反应因素主要包括:
A、物理性环境应激:水温剧变、透明度高低、人为刺激、机械振动和机械损伤等。
B、化学性环境应激: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是否健康生长。在养殖过程中,溶解氧,PH,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是我们经常检测的指标。当这些指标出现问题时,都会对甲鱼造成影响。农药、杀虫药和消毒剂等药物的使用不当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水体环境,引起慢性中毒,更有甚者会导致甲鱼应激性死亡。
C、生物性环境应激:养殖密度过高,藻类、甲壳类过度繁殖、有益菌种群单薄及敌害动物干扰等都属于生物环境应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使得养殖密度逐年增加,甲鱼的活动空间逐渐减少,进而引起养殖动力的对生存空间、食物、溶解氧等竞争加剧,产生拥挤胁迫。
2、营养缺陷
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是甲鱼必需的营养物质。而由于近年来鱼粉、豆粕等原料价格上涨,导致饲料生产成本上升。非常规原料的大量采用,导致饲料质量不稳定,甚至营养缺乏,难以满足甲鱼的正常健康生长。
3、食物中毒
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很多养殖户将饲料直接堆放在潮湿的环境中,饲料很容易受潮变质。还有睦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导致中毒事件。
4、代谢紊乱
甲鱼摄食饵料,经机代谢反应转化为自身以利用的营养物质,保证机休的正常生长,在代谢的过程中,每一步物质转化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的,发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经起代谢转化链断裂,终产物的合成受阻,出现代谢紊乱的现象。而代谢不完全的就成机体内的残留,再由肠道分泌排泄,但是也有不能代谢分泌的,因此长久积淀在体内易产生糜烂素,对甲鱼机体形成相当大的负荷,对甲鱼内脏功能产生破坏。
二、应对措施
1、加强饲料管理
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从摄取的饵料带入的,因此要把好饲料第一关。要选择质量有保障的饲料,霉变受潮的饲料禁止投喂,饲料投喂应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2、加强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殖,全程投喂饲料,不合理施肥,水源差,温室密封养殖等因素,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遭到很大的破坏,因此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在外源水质较差情况下,要少换水或不换水,定期泼洒解毒调水王,池底解毒丹,高效芽孢杆菌等水质改良剂,调控改善水质,高温季节坚持合理开动增氧机,遵守“晴中阴晨连雨傍”的原则。
3、科学合理用药
首先要对症用药,针对病因、病症选择合适的药品,不要乱用药物;其次要安全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方式要严格遵守技术人员的指导,切忌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有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影响用药效果的各种因素,如光照、水温、酸碱度、水体肥度等;第三、严禁使用违禁渔药,以及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第四,科学选择药品,避免使有假药、农药、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渔药,以及一些甲鱼高敏感的药品。
4、坚持保健用药
现在养殖甲鱼使用保健药已经越来越受养殖户和厂家的重视。在饲料中定期或长期添加甲鱼多维、肝肽乐、水产诱食酵母等保健药品,可以提高甲鱼免疫力和抗应激力,增加鱼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鱼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能提高甲鱼的外观和品质,增强甲鱼的营养价值。
5、加强日常管理
每天应加强巡塘,定时观察养殖鱼类的摄食、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及时清除残饵、死鱼等。

相关知识

冬季养殖户需注意罗非鱼营养性疾病



一、发生特点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5℃~35℃,生存温度在15~37℃,而致死温度在10℃以下。进入冬季,罗非鱼的死亡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的两三天后,当气温回升时,依其抵抗力的不同损失情况各有不同,有些是集中大批死亡,有些则是连续几天不断有死亡发生。对病鱼进行检查,可见鱼体色暗淡,缺少光泽,体形瘦弱;眼球突出,眼球晶体混浊、发白;腹部膨大,表皮有充血现象。但鱼鳍、鱼鳃无异常症状,体表无寄生虫寄生。解剖可见鱼腹内充水;肝脏有病变,多为黄色、淡黄色并有肿大和脂肪块。从以上症状可初步确定为细菌病或营养性疾病。

二、冬季罗非鱼患病原因

据研究表明水温、盐分、溶氧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动,或多或少对饲养鱼类有不良刺激。营养元素特别是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在鱼体内积累量的减少,是造成冬季罗非鱼死亡的重要原因。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E、B1、B2和锌元素时,易诱发鱼病。在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时发现:在生存温度下限时,尽管罗非鱼不会立即致死,但其活动缓慢,基本停止摄食。因此,鱼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积累很少。当天气转暖,罗非鱼生命活动渐趋活跃,由于鱼体内营养元素不足而无法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而此时病原细菌也随温度升高而活跃,罗非鱼因营养不足导致肝肾损坏,鱼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体,造成罗非鱼患病死亡。

三、防治方法

1.改善摄食
使用全价配合饲料,使鱼体内维生素及无机盐类积累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这样,即使气温下降,影响鱼的摄食量,但因鱼体内各种营养元素积累充分,也可以顺利越冬。另外,有资料表明:越冬期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与正常养殖无太大差异,而对脂肪及维生素的需求量比正常养殖要大,所以越冬前一个月应在饲料中添加1%左右的鱼油或植物油。同时,适时加入品质上好的多维素类,如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VC、汉宝多维等,增加鱼体脂肪、维生素积累量,利于越冬。

2.疾病防治
罗非鱼由于营养不良,病原细菌侵入而易得水霉病、溃烂病(由嗜水单胞菌引起)等病。另外,在低温环境下,也易被寄生虫寄生,如小瓜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等。因此,必须定期作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预防疾病。可以使用解毒底安、甲可净、菌藻净等。另外,当水温低于15℃时,易流行水霉病,所以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发现死鱼要及时剔除,同时施药防治,一般可使用霉菌净进行全池泼洒。同时冬季应注意增氧,定期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如没有增氧机械,可采取人工搅水或注水、换水等措施增氧。

罗非鱼养殖户如何防止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



鱼类寄生虫性疾病

分为肠道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三种。体内有寄生虫时,身体消瘦、食欲减退,解剖后可见肠和胸腔内有成虫,有时还形成硬结性肠梗阻。体外有寄生虫时,使鱼消瘦,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溃烂。

①寄生虫病害愈演愈烈的根源:
由于平时不注重底质和水质的养护,造成底质、水质恶化,给各种寄生虫创造了滋生和繁殖的优越环境。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杀虫,滥用消毒药和杀虫药,指标不治本,使得寄生虫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同时破坏了水、底养殖环境,造成鱼应激、中毒,药残严重,生长缓慢,产量降低。

②寄生虫病害的预防:
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根本在于还原“养鱼先养水”的水产养殖真相,用“养·护”模式取代“消·杀”模式,清塘严把“四关”、健康肥水、放养密度要合理,注重营造健康的池塘养殖环境,例如定期(每10~15天1次)用黑金神(或新活菌王)和六抗培藻膏养护健康藻和健康水、用六控底健康和底舒安养护健康底,注重营养的消化和吸收;如需拌喂鲜活料,须用优质微生物制剂活性蒜宝(按1%)拌冰鲜鱼料投喂,不仅能改善鱼体内微生态环境,促进营养转化吸收,分解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脏和肠胃健康,还能驱虫、酶解虫卵,达到从源头上根除寄生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目的。
例如海南文昌的卞老板,近三年养殖多造罗非鱼,每造全程都按照“养护”理念操作,在这三年养殖时间里,基本不用消毒、杀虫,罗非鱼不仅没有水霉病,没有寄生虫滋生,而且鱼一直很健康,全程养殖非常轻松、简单、快乐。

美蛙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蝌蚪气泡病水质过肥,水中气泡较多,使蝌蚪不断吸人体内而发病。其体膨胀,浮于水面,严重时甚至仰浮水面,身体失去平衡。治疗时,可将发病蝌蚪放在清水中浸泡几天,停止喂食,直至痊愈。

(2)蛙烂皮病。此病是长期投喂单一饵料,缺乏维生素A, 使上皮细胞的生理性再生受影响所致。患病蛙头背部皮肤无光泽,出现白蓝纹,接着表皮脱落并扩展到整个身躯,同时其瞳孔有粒状突出,起初黑色,后变白色,失去视觉。治疗可对病蛙补喂鱼肝油或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也可用动物肝脏,每2d1次,每次1g严重时可对其进行消炎治疗。

(3)蛙脱肛病。主要症状是病蛙直肠外露于泄殖腔外1-2cm,并由此引发感染。病蛙食欲减退,行动不便,体质瘦弱。治疗,先用冷开水或蒸馏水洗净外露直肠,最好先消毒,后清洗干净,用裹一些棉花的火柴梗立即塞人泄殖腔内,再隔离饲养,直至治愈。

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放养。密度不宜过大,要适宜。
(2)饵料投喂。美蛙饵料要保证新鲜充沛,营养全面,坚持四定原则,科学投喂。
(3)加强日常管理。勤观察,勤清理剩饵,适当控制水温和气温,调节水质。
(4)控制病体繁衍及传播。对养殖池、水体、饲养工具等定期消毒处理。
(5)药物防治。定期对蛙体、饵料进行消毒,发现有病,应对症下药,及时隔离治疗。

养殖户重视河蟹后期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还需要管理吗?很多养殖朋友都认为蜕壳后水温低了,没什么问题了,从而放松了管理。事实上最后一次蜕壳后,池塘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详细原因和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下文介绍。
一、良好的水质,是保障河蟹正常摄食的前提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完成后,活动量增加,导致底层的粪便、残饵上翻至水中,水质变差(水浓、水浑或水红)。长时间的水质差必然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性腺(膏和黄)不能正常发育和生长,河蟹的份量就不足,就是我们所说的看着螃蟹个头挺大,就是不“压秤”。
正确的水质管理方法如下:
(1)创造条件增加新水或者换水,尽可能的避免水浑、水绿或水红,清爽的水质有利于河蟹摄食和生长。
(2)多开增氧机,保持较高的溶氧。多开增氧机利于底层上翻的有机质的分解代谢,同时充足的溶氧利于河蟹摄食。
(3)坚持使用“碧水安”解毒调水,分解水中杂质,促进水体代谢;继续使用分解型底改“底居安”分解底部“垃圾”,保持良好的底层环境。
二、充足的营养,是后期增重的关键
这段时期适宜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优质的冰鱼,来满足河蟹对营养的需求。粗粮推荐玉米(淀粉含量高,可以满足河蟹对能量的需求)、黄豆(蛋白高,而且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河蟹性腺的发育)。
注意:在增加蛋白的同时,必需同时增加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建议内服“营养快线”(根据投喂量每包内服3~5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提高河蟹的活力及免疫力。
三、防虫改底,有效预防河蟹纤毛虫、黑黄底板
河蟹摄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底差、底臭或低氧,河蟹吃料就会迅速减少,而养殖后期是一年中环境最差的时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底质的污染会持续加重;同时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水体易返底,易长纤毛虫。
所以在养殖后期,不应该放松改底,建议使用防虫改底“底虫净”,防止底臭影响河蟹摄食。
注意:
(1)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体表出现大量的纤毛虫,其原因就在于不注重池塘的管理,池底污染加重。纤毛虫喜欢在污染重、水浑和底差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后期加强改底,可以有效预防纤毛虫。
图1纤毛虫严重
(2)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发生黑底板、黄底板等症状,而且一旦发黑就很难洗掉,也很难处理。其原因是池底残饵粪便在低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过无氧发酵,使池底产生酸性物质,会腐蚀蟹壳,然后池底污染物再黏上去就成了黄、黑底板。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池塘底质不但发黑、发臭,而且还酸化了,这样的池塘尤其要注重改底。“底虫净”改底,防止底泥发酵,效果明显。
图2黄底板
图3黑底板
四、定期检测亚硝酸盐
由于河蟹活动量增大,池塘底部粪便、残饵上翻,导致亚硝酸盐逐渐升高。河蟹长时间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体质会变差(无力、吃料差)。20xx这两年部分池塘到后期卖蟹时河蟹无力,原因就是亚硝酸盐长期偏高。因此建议后期5~7天进行一次水质指标检测,使用“降硝多+利生多”,可以有效促进亚硝酸盐转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且不易反弹。

高温季节养殖户要谨防罗非鱼营养性疾病



高温是养殖罗非鱼生长的旺季。由于对养殖鱼池的物质投入加大、水温升高、鱼代谢能力增强,以及高温、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易引起鱼病传播,特别是高温期,由于投喂过多,或由于某些营养(也许与肝胆等消化器官有关)缺乏引起的机体失调而引起“营养性”疾病,要谨慎对待。

罗非鱼营养性疾病多在投料后、天气突变、大量换水时发生,多在6月至10月的高温季节,病鱼的鳃部、眼睛、体表无明显症状,胃和肠道有或无食物,肠壁少弹性,肝有少许病变;很少发现黑身或离群游边的现象。死亡量一般每天几尾,少数鱼塘一天内死亡10尾以下甚至几百尾。

这种鱼病暂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改善水质,特别要加强换水,但要注意少量多次,切不可大排大灌,以免鱼体出现应激反应;

2、防止池塘底质黑化,培育好天然饵料,注意肥水要适度;

3、适量投喂饲料,投料时尽量撒开撒远,不要一直在鱼很集中的地方投喂;

4、天气突变时,要注意即时开启增氧机。


大闸蟹养殖户必须了解的知识:池塘的保肥力



以下这些问题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养殖户经常开门见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我和人家一样施肥,一样管理为什么人家的水好草好?
2、为什么别人什么都很少用药但是别人照样养的不错?
3、我这个池塘年年水草都不好,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些问题是土壤化学中土壤肥料学的范畴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土壤保肥力打个比方:我施100斤肥料到池塘里,20xx养螃蟹都赚到钱了而且养殖过程很轻松,水好草好。旁边的朋友向他讨教经验,他都原原本本的告诉人家,可是谁向他学谁出问题,他的经验基本不能推广。大家都认为他有所保留,他自己也觉得很委屈。
我经常和他在塘口交流把他的池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他的池塘在养殖螃蟹前是生态种植示范田,施肥方面都是生物肥,基本不用农药。在那时他只知道自己的土地肥力很足。根据他的介绍,综合他的池塘这几年的状况可以看出他的池塘保肥力很好。
保肥力很差的池塘实例苏州大闸蟹养殖户倪老板,蟹塘面积有22亩
伊乐藻为主,20xx到5月份基本没草,20xx6月份基本没草,连续几年亏本。20xx我与倪老板正式接触,他的池塘有以下特点。
1、施肥量很难控制。施多了水色很快变绿、水草不发:施少了1-2天时间水色清了。只能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很累人!
2、水草状况很不稳定,可能几天前水草还很健康,两天后水草马上有泥巴污垢,第三天可能就沉底了。
池塘情况介绍与分析
我了解了他的池塘上一任塘主的施肥情况得知:上一任连续几年只是大量的使用化肥肥水尤其是复合肥,不用说池塘的保肥力了,就是肥力也已经被拔得差不多了。在高温季节不施肥水草沉底腐烂起蓝藻,施肥只要量没控制好就直接起蓝藻,水草还是腐烂。
君子协定
我们定下约定,我保证他的水草到7月份,他全听我的意见。到了7月份他又要求我帮他的水草保到8月份,到了8月份又要求到9月份。20xx倪老板的水草保到了年底,很是开心。连续几年亏本,20xx终于赚到钱了。想起年前还想把塘租出去,对养殖失去了信心,没想到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年底打了个翻身仗。
如何改善池塘保肥力
我和倪老板经过交流达成共识,他的池塘就属于保肥力很差的那种,之后所有用药都是以这个共识为基础的。
1、通过底改产品改良底质(我公司白金底改内特别添加了增强土壤保肥力的特殊因子,长期使用能有效的改善池底。
2、尽量不使用化肥,多用生物肥(生物营养肥),这样可以防止化肥过度拔肥,使保肥力变差。
3、尽量不使用杀虫剂,在虫子多时尽量施肥。这时是保肥力差的池塘最佳的水草施肥期。
只要找出问题关键人人都是养蟹高手!
在长期的接触后我发现,其实倪老板的技术水平是比吴老板好的,但是由于倪老板的池塘保肥力差,管理起来难度很高,所以吴老板赚了,倪老板亏了本。
不要认为养的螃蟹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水平,可能你的池塘本来就保肥力差,你养起来就是比别人难。其实你已经是技术高手了!只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功养殖就不远了!

河蟹养殖户在放苗之前必须做好清塘工作


多年用于养蟹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塘基受河蟹挖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必须进行整塘。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用塘泥敷贴在池壁,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高等植物,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茶粕、漂白粉、漂白精等。
(1)生石灰干法清塘池中积水5~10厘米,用量一般每亩为60~75千克,淤泥较少的池塘用50~60千克,第二天需用铁耙耙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带水清塘,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25~150千克生石灰。生石灰清塘的技术关键是,所用的生石灰必须是未变粉状的块灰。
(2)茶粕清塘每亩池塘水深20厘米用量为13千克,水深1米用35~45千克。
(3)漂白粉清塘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克;漂白精用量为漂白粉的1/2;将它们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漂白粉清塘的技术关键是,务必防止其吸水潮解。
用上述药物清塘后,一般需经7~10天药性消失,方可放养蟹苗。漂白粉类的药物其药性消失较快,通常清塘5天后即可放养蟹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1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