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技术规程,主要性能是保持温度

首先选优良的品种,进行科学喂养,保证其营养均衡,然后进行科学饲养,有利于提高其生产品质,后期要提前做好防疫工作,定期进行全面消毒、注射防疫苗等,如发现有疫情要及时进行隔离、消毒,及时控制疫情,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购买基础设备,大棚的设计要因地制宜等。

一、选择品种

畜禽品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产量,一个品种到达了它最高水平的产量时,就算喂营养高的饲料,科学饲养管理都改变不了什么。标准化的品种,都有其品质特征,比如产肉性能、繁殖性能以及产奶性能等方面相对一致,遗传性能较稳定。

在商品化肉用畜禽生产中就需要进行品系间与品种间杂交,因为杂种畜的生长发育较快、抗病能力较强、饲料转化率较高以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势都有利于提高其生产水平从而降低了养殖成本。根据具体生产的品种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其生产目的。

二、科学喂养

畜禽生长和生产的基础是饲草料,需要科学搭配进行加工,这样饲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营养功效,有利于提高畜禽的产量。根据畜禽饲养标准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选择适合的饲料,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进行配制,让畜禽所需营养得到补充。

配合日粮的原则为:以饲养标准为依据,饲喂多样化的饲料,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及营养成分,考虑日粮的成本与容积等。

三、科学饲养

现代化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保育、肥育、出栏、畜禽的繁殖、日粮的配合、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影响、市场前景预测以及畜牧业生产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不管因为哪个方面都要求经营者根据其生产目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标准、因地制宜、生产出高品质、安全的畜产品。

四、防疫工作

实践证明,预防疾病重于治疗疾病,所以畜产品生产者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防疫制度,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包括饮水、饲料、用具以及畜禽舍等。二是要全面了解周边的环境,在要在疫区购买畜禽与饲料。三是定期注射防疫苗,特别是春秋高发季节。四是如果有染病的一定要及时进行隔离、流毒及消毒处理,不让疫情蔓延。五是多巡查畜禽群体,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可以进行处理,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五、配套设施

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来购买基础设施,饲养的规模越大,基础设施就要求越高档、越先进及越完善。暖棚设计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低建筑费用及使用方便。

扩展阅读

金蝉大棚养殖技术


金蝉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同时也是很大人追捧的一道美味。金蝉营养价值特别丰富,市场上金蝉供不应求,造就了金蝉养殖项目,下面小编来带大家了解金蝉的养殖,想要养殖金蝉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起去了解。

金蝉大棚养殖技术

1、选择育种树木

矮化果树如杏树、桃树、苹果树或其他矮化型灌木品种都是金蝉育种的良好树木。注意及时修剪过高枝条,以方便繁育管理;在树的间隙套种果树生苗,以增加金蝉产卵的树枝;在树木下面殖种金蝉种卵,方法参照金蝉的养殖技术。

2、建设育种大棚

在金蝉即将出土前夕搭建育种大棚,面积以每个占地1亩为宜。在育种区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水泥柱的行距5米,中间用竹竿搭架,再拉设铁丝固定,然后在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育种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切忌在低洼易存水的地块建育种大棚。

3、种虫管理与防疫

金蝉出土后因其成虫有强烈的趋光性,前期等其羽化成虫后再进大棚,捕捉时羽化金蝉会因见光四处飞乱碰,造成种虫死亡,因此可全部捕捉前1周内出土的金蝉,待1周后再开始让金蝉自然羽化产卵。留种密度每亩约10000只,雌雄约各占50%,每只雌金蝉可产种卵500~1500个,每个大棚大约可供20亩地金蝉繁殖用种。

金蝉羽化后20天左右即可交配产卵,产卵时金蝉刺破枝条表皮,把卵产在木质部。金蝉交配产卵期尽量不在大棚内走动与喧哗,避免对金蝉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出土后的若虫(知了龟)及羽化后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麻雀和螳螂等,应做好大棚内防护工作。另外,应经常查看纱网是否破损,严防金蝉外逃。

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蝉花)等微生物均可对金蝉种虫造成寄生危害,养殖时应加强保护。老熟若虫出土期、树下卵期和蝉蚁发生期,金蝉的主要天敌有蚂蚁和红色小花蝽,必须严加防范。可利用强氨精等进行土壤处理。

养殖金蝉的前期准备

1、饲料供应

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榆、柳、桐树或果园中的各种果树。此外,还要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药等。

2、环境条件

蚱蝉殖种深度以30~50厘米为宜,要向阳防冻,土质松软、肥沃、无污染;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保证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冬季应在殖种区域覆盖麦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温。[1]

3、防疫准备

出土后的若虫(知了龟)以及羽化后的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虫(知了龟),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蝉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灾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对若虫(知了龟)或蝉的危害也较大,养殖时应加

4、注意和保护。

最重要的季节是树上卵期、蝉蚁发生期、老熟若虫出土期。树上卵期和蝉蚁发生期的天敌主要是蚂蚁和红色小花蝽,处理措施是利用强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或DDVP、强氯精等进行土壤处理。

5、繁育技术

构建成虫及若虫生产设施,除自然采获蝉卵外,可以建立纱网大棚,提供金蝉成虫产卵空间。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重新栽植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中间再拉设铁丝等,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即可。羽化或采集的成虫在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留取成虫数量,不必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金蝉的播种时间

种植时间一般在5到7月份或9到10月份。在离树干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约10到30厘米有规律的窄沟,如环、方、三角、平行或辐射等形状,目的是为了以后的挖掘和捕收。殖种后盖土压实,做好时间、数量、殖种沟形及深度等的记录。要向阳防冻,土质松软、肥沃、无污染;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保证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冬季应在殖种区域覆盖麦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温。

金蝉的采收

埋殖卵枝2-3年后,蝉虫便开始逐渐生长发育成熟。采收期一般在每年的夏至,如遇透雨,一个个膘肥体壮的若虫,便于凌晨4-5时开始钻出地面,或在雨过天晴后,若虫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运动,然后攀缘树干或棚架上准备蜕壳。2-4小时后便会蜕皮,变成蝉(知了)。根据金蝉的这一点特性,在每年的夏至过后,如无雨干旱,可人工给养殖场地浇透水,引蝉虫出土。在蝉虫出土前,或在蝉虫成熟期前,可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使蝉虫不能继续往树上爬行,以便采收。也可利用手电筒照明,夜晚在树下地面和树干上觅捉。或清晨在树上抓获羽化的嫩成蝉。

以上是内容讲述了关于养殖金蝉的技术,对想要养殖金蝉的朋友是很有帮助的信息哦。金蝉的利用价值高,用途广泛,不管是作为一道营养丰富的佳肴,还是特别好的中药材都有很不错的口碑哦。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泥鳅在我国南方分布教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但以夏季最多,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水中之参,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现已成为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棚养殖泥鳅技术吧!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一、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二、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三、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四、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五、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六、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大棚泥鳅养殖技术和其他水产养殖技术其实是差不多的,都需要进行鱼池建造、鱼苗放养、投喂饵料、水质调节、大棚管理、防病捕捞等多个环节,对于想要进行大棚养殖的朋友,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关于大棚养泥鳅的技术方法,这样在以后的养殖中,才能得心应手,养起来更加容易。

鲫鱼养殖温度


鲫鱼的适应性很强,它们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32℃的高温至0℃的低温环境下,鲫鱼都可以正常生长。不管是深水还是浅水,不管流水还是静水,鲫鱼都可以生长繁殖,即使在PH值和盐度都很高的达里湖,它们也能正常生长,所以养殖鲫鱼还是很容易的。

鲫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无论水深还是浅,静止的水还是流动的水,温度较高或较低的水都可以生存,就算在达里湖这种PH值高达9,盐度高达4.5%的强碱性高盐度水域中也可以正常的生长繁殖。

1、稻田养殖鲫鱼

只要拥有肥沃的土质,灌溉起来方便而且保水和保肥性能好的稻田都可以养殖鲫鱼,养殖鲫鱼一般都是采用双季水稻连续养殖,由于单季水稻的时间较短,难以达到养殖成鱼的规格。在投放鱼苗之前要根据稻田的面积、水源和进出水口等情况在稻田内挖修田埂、鱼坑和鱼沟。

堆建的田埂要求结实且不会漏水;鱼坑的面积根据地区的不同有所区别,最少要控制在3-5㎡/亩,面积大的可在20-30㎡/亩左右,一般鱼坑占地面积最好控制在5%左右,坑内的水深控制在80cm左右;鱼沟的数量根据稻田的形状和大小决定,一般可以采用一字形、十字形、什字形、口字形和卅字形等形式。

在稻田内养殖鲫鱼,可以单独养殖也可以与其他鱼类混养,一般选择规格在5-6.5cm的鱼苗最好,投放最好选择在插早稻一周之后进行,投放密度控制在250-500条/亩左右。如果没有往稻田内投喂饵料,一般秋天之后就可以收获20kg以上平均规格在100g左右的鲫鱼,如果养殖期间投喂了一些精饲料,那一般可以收获35kg左右的鲫鱼。

稻田养殖鲫鱼的日常管理与养殖其他鱼一致,要定期往稻田内施撒有机肥,以培育到田中的水质,促进鲫鱼生长,稻田四周做好防逃设施,防止鲫鱼逃跑,预防疾病和敌害。

2、小型水库与湖泊养殖鲫鱼

一般选择水质肥美且富含可供鲫鱼摄食的天然饵料的小型湖泊或水库进行养殖,可以采用投饵、施肥的精细养殖或半精细养殖的湖泊及水库来养殖鲫鱼取得的效果会最好。选择1-3年内有过干湖或干库捕鱼的湖泊、水库来养殖鲫鱼,鲫鱼的产量都会很不错。

湖泊和水库的水面较大,水中的敌害鱼类相对较多,在投放时最好选择规格较大的鱼苗投放,投放密度控制在20-50条/亩左右即可,以提高鲫鱼的存活率。

春季和冬季都可以投放鱼苗,每年都进行放水捕鱼的高产量湖泊河水库内鲫鱼的投放数量可以适当的增加,养殖过程中按照池塘养殖鲫鱼的技术进行管理即可。

一般水中天然饵料充足,水质肥美的湖泊内养殖的鲫鱼生长速度较快,而且还会超过它们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一般当年投放的鱼苗规格可以达到250g以上,2-3内进行过干湖或干库的湖泊、水库中,规格达到500g以上的鲫鱼数量也占较大一部分。

大棚养殖蚯蚓的技术


随着黄鳝、棘胸蛙(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蚯蚓作为诱饵及鲜饵料日趋增多,养殖场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养殖蚯蚓技术没有较好掌握,养殖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没采用遮荫大棚及管理不当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蚯蚓数量锐减,不能保证名特水产品养殖的需要。现将有关蚯蚓大棚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各地在养殖中参考。

生物学特性

①生活习性。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30%―50%,适宜的PH值为6―8。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太平二号也属此品种,一般体长50―90毫米,体宽3―5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色紫红,但也随饲料、水分、光照的不同体色有深浅变化。此类蚯蚓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饲养,单位面积产量高等优点,是人工养殖首选品种。②蚯蚓繁殖。蚯蚓属雌雄同体,但须异体交配才能繁殖,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一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湿度、温度等有很大关系。当温度18℃―25℃,湿度30%―50%,通风条件好时,一般3―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3℃时,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卵茧孵化适宜温度为18℃―25℃,此时孵化时间短,约20天左右,孵化率高。每个卵茧内一般含幼蚓2―4条,少的1条,多的5―6条,刚孵出的幼蚓细白如线,经40―50天的饲养生长达到性成熟。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个月左右,1―1.5年后开始衰老死亡。

蚯蚓场建造

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走道填高0.3米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粪料发酵

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其间进行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40%。猪粪需用5%―10%(湿重)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1米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防止堆料太实,7―10天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一般进行2―3天翻堆后,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蚯蚓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放高度20厘米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厘米空间留作放养蚓种。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没有一定的要求。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饲养管理

①适时添料。适时添料是指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夏季高温季节,猪粪可采用在贮粪池中加水成糊状发酵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浇在蚓床粪料上。如果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会自溶死亡。

②保湿通风。夏季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3―5天洒水一次,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另外,夏季高温季节通过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利通风换气和降温。

③粪料疏松。粪料疏松除结合蚯蚓采收时进行疏松外,还需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以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④夏季降温。每年7―8月份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30℃以内,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荫,夏季用蓝色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午浇水降温,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

⑤冬季保温。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单位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力争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0℃―15℃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敌害防除

经过这几年蚯蚓的饲养,发现蚯蚓的病害较少,主要是一些敌害要防除,如蝼蛄对蚯蚓的危害较大,它先吃卵茧,后吃小蚯蚓,在松土及采收蚯蚓时,一旦发现要及时将它处死。在秋、冬季一些鸟类,野外没东西吃,常来吃卵茧,另外还有老鼠、蛇、蚂蚁等也是蚯蚓的敌害。

蚯蚓采收

依据蚯蚓饲养密度大小和生产需要合理安排采收蚯蚓,原则上抓大留小。采收方法主要是用特制铁质扁刺小钉耙,把蚓床粪料铲出疏松,再用手拣出含蚯蚓较多的粪料堆放在塑料膜上,因蚯蚓怕光过15―20分钟后蚯蚓逐渐向下移动直到塑料薄膜,然后将表层粪料逐渐括掉放回蚓床,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蚯蚓,此法比较简单实用。

冬季大棚养殖牛蛙技术


【专家解答】

塑料大棚的建设

首先选定养殖场所。大棚养殖池以深挖的土池为好,要求池子蓄水1米左右;面积宜小,几平方米或几十平方米即可;坡度要小,以迫使美国青蛙着陆食台而取食。池内设置若干个食台,多个食台有规则地排列成两行,两行之中架设一小个木桥,供塑料大棚内行走,进行各项管理操作。池中央上方(高约1.5米左右),用一粗楠竹搭成脊梁,脊梁上排列一些规格一致的竹片.竹片间距0.5米,所有竹片弯成弧表,两头插入泥土,中间固定于脊梁上,作成大棚支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即成.薄膜边缘用泥土封实,仅在南面留一小门,供人进出。为增强大棚保暖效果,也可做成双层塑料大棚(间距10厘米左右)。并在大棚附近建一水质调节池,供换水用。

放养

塑料大棚养蛙放养密度与池塘养殖牛蛙相同,但其养殖效益以投放个体重100克以上经驯食后的幼蛙最佳。此外,幼蛙入池时,要严格挑选无病无伤、体质肥壮、精神活泼的个体,并要求同池个体规格一致;下池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

管理

1、调温冬季大棚内、外温差较大,当外界气温超过15摄氏度时,应敞开大棚,两头通气、放热,改善棚肉空气状况。

2、换水塑料大棚养殖因每天投饵,水质污染很快,故也应经常换水,以保证水环境良好。换水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水温相差太大,影响正常生长。水源最好能提取深井水,或预先在水质调节池用药物消毒过的池水。

3、投饵饲料以膨化颗料饲料和淡干鱼为主,但以喂鲜活鱼虾最好,可利用冬季干鱼塘时捞取大量野杂鱼投喂。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应视棚内温度状况酌情调整,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吃完为度。

4、防病塑料大棚养蛙,由于受条件制约,大棚内环境和水体环境较差,较易导致腐皮病等疾病发生。因此,养殖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做好蛙病的防治工作。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搜索冬季大棚养殖牛蛙的你整理了《冬季大棚养殖牛蛙技术》一文,冬季建造塑料大棚养殖牛蛙,可提高温度5~10摄氏度,有利于美国青蛙的生长和越冬。此外,在实际养殖中,尚有果园、菜地、莲田等多种养蛙方式,其养殖方法与池塘、稻田养蛙大体相同。其实,在养殖过程中,只要掌握美国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给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然后采取适合其生长的管理措施,养殖即可成功。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温室大棚怎么养泥鳅


泥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动物,它的外形与黄鳝十分相似,但比黄鳝要短小一些。众所周知,泥鳅的营养价值极高,且肉质细嫩鲜美,深受大家的喜爱与追捧。那么大家知道如何养殖泥鳅吗?下面与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大棚养殖泥鳅的方法吧!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1、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2、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3、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4、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5、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温室大棚怎么养泥鳅

1、温室大棚内养殖泥鳅要求的技术较高,如调水技术、防病技术。但是其产量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是生产技术变为生产力的体现是我们养殖生产发展的方向。

2、温室大棚内的进排水设施要齐全、水源充足、东西走向、长方形、背风向阳、平均水深为1.8m,池壁光滑、无粗面、池底为土质,温室四周铺设增氧设施。

3、苗种放养前15天用60kg/亩生石灰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消毒后进水。放苗前进行筛选,同规格的泥鳅放在同一池塘中,要求鱼种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质健壮,且用10mg/L的漂白粉消毒后下塘。

4、人工配合的浮性饵料为主,饲料的主要成分有:鱼粉、豆粕、麦麸、玉米、粘合剂、饲料添加剂等,蛋白质含量为32%。天然水生浮游动物饵料为辅,主要种类有轮虫、甲壳虫、枝角类、桡足类。

5、温室大棚内的池塘定时充氧,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定期监测水质,透明度保持在25cm以上。高温季节每隔15天使用生物制剂益久(由酵母菌、光合细菌等8种有益微生物组成)一次,浓度为10mg/L。

6、放养密度可适当减小,减小到180尾/m2,增加出池规格,可提高出售价格,间接提高经济效益。

养泥鳅需要多少成本

泥鳅的养殖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通常一亩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600元/年,饲料成本为6000~7000元,每亩投放10万尾,每万尾800元,共8000元,网具400元,渔药及消毒药物100元,水电200元,预备资金1000元,因此养殖一亩泥鳅大约需要投资16000~17000元左右,养殖利润大约在13000~14000元,而且每年可投苗2~3批。

泥鳅养殖有哪些优势

1、耐低氧:泥鳅能够利用皮肤、肠道进行呼吸,非常耐低氧,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的模式,不会出现一般鱼类的缺氧泛塘的现象。

2、食性杂:泥鳅的食性杂,饲料也比较容易解决,玉米、小麦、稻谷等粮食以及米糠、豆渣等下脚料都可以做为泥鳅的饲料。

3、繁殖强:泥鳅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般情况下1条雌性泥鳅1年可以产卵3000粒左右,而且在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开展繁殖。

4、生长快: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春季繁殖生产的泥鳅小苗,到冬季就可以达到较大的上市规格,因此资金回笼非常快。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大棚养殖泥鳅的技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泥鳅是一种特别好养殖的水生动物,而且养殖泥鳅投资小,利润高,养殖前景十分可观。

肉鸽养殖技术:肉鸽养殖大棚设计


【常见问题】肉鸽养殖技术:肉鸽养殖大棚设计

【专家解答】

●群养式肉鸽养殖大棚

群养式肉鸽养殖大棚主要适用于青年鸽。一般以单列式平房为多,可利用旧房改建。由于草类易受潮发霉,容易使鸽子受霉菌侵袭而发病,所以千万不要用草尾作鸽舍。新建鸽舍最好用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为宜。

单列式平房,每幢宽55.2米,长1218米。檐高2.5米,舍内用网或竹木隔成46个小间,每间可养50对乳鸽。每间鸽舍前后墙上应开前、后窗,前窗离地面可低一些,窗房面积为1.21.4平方米,前窗离地11.2米,以利于夏季的气候风进入舍内;后窗离地面一般为1.61.8米,以避免冬季北风的侵袭。同时在后墙下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还应开设几个左右启闭的地窗(大小为40厘米6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以便在夏季和潮湿的天气通风透气。舍内地面以大红砖或三合土为好,要求地面光滑而清洁,潮湿天气时不冒水。地面比运动场地面高3040厘米,这样可保持栖息环境的干燥。另外,在每间鸽舍的阳面,还要设运动场,其长度和宽度与鸽舍相似,四周高度为2.52.8米,可用钢材、圆木或水泥柱和镀锌铅丝网围隔,顶部用尼龙网遮盖。为便于操作和管理,运动场的门位置应与鸽舍的门一致。

●笼养式肉鸽养殖大棚

所谓笼养就是把已配好对的生产种鸽1对1对地分别关养,让它们分住、分食、分饮。其优点是鸽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管理方便,鸽群安定,鸽舍利用率较高等。这种鸽舍的形式有以下两种。

1、双列式鸽舍

屋架常采用人字式,北檐高2.5米,南檐高2.8米左右;如用玻璃钢瓦或石棉瓦盖平顶式,应注意加固堵漏,以防龙卷风、台风和暴风的袭击。鸽舍的进深为2.2米,正中央需有0.80.9米宽的操作道,四周设有排水沟。鸽笼相向而立,可有3层或4层笼舍,笼外由上到地面采用蓬布吊挂为好,冬天可放下篷布保暖,其他季节可卷起篷布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

笼的外围和上层为铁丝网,靠操作道的一侧设有木质门或竹木,食槽和保健砂杯挂于笼门上,便于喂食和观察。为方便供水和冲洗,在笼的外侧要安装通长水槽。笼子的宽为60厘米、深为60厘米、高为55厘米,上、中、下3层笼之间不设间隔,最下层的底离地面约2050厘米。每排笼舍的长度如为3层笼舍则一般为1821米。

2、单列式鸽舍

单列式与双列式鸽舍的结构基本相似。单列式鸽舍只有向阳的一侧安置鸽笼,阴面用砖砌墙,墙上开几个窗口,这是与双列式不同之处。单列式鸽舍的优点是坐北朝南,所以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冬季保暖。但其不足之处是单位面积饲养量要比双列式减少一半且占地面积较多。

【小编总结】

肉鸽是一种幼鸽,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一种滋补品。肉鸽养殖成本不高,于养猪养鸡相比,养殖时间短、成本低,收益较好,是一种合适投资项目。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给您介绍了肉鸽养殖大棚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棚养蚕技术


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我省在桐乡、秀洲、湖州、德清、上虞等市县开展的试验饲养,获得了初步成功。所有大棚养蚕的技术已经渐渐的被推广开来。

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

一是建棚容易,有利于规模经营。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可解决经营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

二是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一般3-5亩桑园建1只200-300平方米的大棚,一次可养5-7张蚕种,其投资约6000多元,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可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增加收入。

三是节约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条桑育,自动上蔟。据调查,1个劳力常规养蚕只能养1张左右5龄蚕,而大棚内可养2-3张,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也有利村镇现代化建设。

大棚型式及主要特点

目前我省养蚕大棚按结构分主要有简易蚕室、大棚和活动蚕室等3种,在嵊州市还有地坑育。

1、简易蚕室大小一般为35米8米,四周墙体为水泥砖,顶为石棉瓦,搭2层蚕台,造价约35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使用时间长,便于养蚕操作,温湿度易控制,温差小。但一次性投资大,在综合利用上只能与养殖相结合。

2、大棚按大棚用料与结构又可细分为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简易大棚3种。

①塑料大棚大小根据场地和饲养量,一般为20-25米7-8米,用直径22毫米左右的装配式镀锌薄壁大棚钢管作拱架,0.1毫米厚的塑料膜作棚顶覆盖材料,再覆1-2层遮阳网作隔热层。一般搭建2层蚕台,造价约30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成本低,便于综合利用,但防高温性能较差,昼夜温差也较大。

②稻草大棚在养鸭比较集中的地方,利用鸭棚养蚕。大小一般为12米8米6米,周围砌1.2米高的砖墙,搭2层蚕台,农村搭建约20元/平方米左右。主要特点是,取材容易,成本较低,防高温效果较好,温度受外界影响较小;但消毒难以彻底,稻草使用时间短,一般3-4年需调换一次。

③简易大棚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根据场地和饲养量,用木料或毛竹依房屋墙壁搭建临时棚架,上覆编织布即成,蚕期结束后,即拆除。主要特点是,搭建方便,投本省;但温度受外界影响明显,温差大。

3、活动蚕室大小为8.1米7.2米3.8米,用膨胀珍珠岩板围成,以角铁作平梁,上盖石棉瓦,搭2层蚕台,造价约120元/平方米。主要特点是,拆卸容易,大小可灵活掌握,但造价高。

4、地坑在地势高的稻田挖地坑,大小为13米1.3米2米,用竹片作棚架,上覆稻草,一般每只坑可养2张蚕种。主要特点是,挖坑方便,成本低廉,但操作不便。

大棚养蚕实用技术

1、棚址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通畅,远离稻田、菜地、果园,距桑园较近处建造大棚。

2、进棚时间保持棚内干燥,新建大棚白天揭膜晒棚,晚上盖膜避免棚内受潮。放蚕前,先在地上铺1层薄膜,再在膜上铺1层稻草,蚕放在稻草上。1-3龄共育,4龄第4天或5龄第2天进棚均可。

3、温度调节大棚一般较室内蚕室温度偏高,且昼夜温差较大。大棚温度调节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

可通过以下措施缓解高温

①覆盖遮阳物棚顶覆盖遮阳物,有利降低棚内温度,常用的遮阳物有遮阳网与草帘。棚顶覆盖遮阳网降温效果2层优于1层,内层紧贴塑料薄膜,外层约离棚顶15-20厘米,并挂出大棚两侧1.5-2米左右,形成外走廊,更有利防止两侧阳光直射。据调查,此法可降低棚内温度3-4℃。若棚顶覆盖草帘,不宜过厚,以减轻雨天棚顶重量。此外,在大棚四周栽种藤蔓植物,利用绿色遮阳,可有效降低棚内温度。

②棚顶喷水在高温期间,从上午9时起,每隔1小时喷水1次,至下午3时左右。据调查,棚顶喷水能降低棚内温度1-2℃。

③加强通风晴天日出后,揭开大棚两侧薄膜通风换气,于傍晚当棚内温度降至饲育适温以下时,放下两侧薄膜保温。在温度较高时,昼夜通风。雨天放下大棚两侧遮阳网,掀起大棚两侧薄膜,以利通气。

④适饲湿叶棚内温度高且通风后易引起桑叶萎凋,可在晴天中午喂饲湿叶,同时用0.3%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空中喷雾,以补湿防病。

4、条桑饲育大棚饲养强调通风,片叶育易造成桑叶干瘪,因此以条桑育为宜。蚕进棚给第2次桑叶后,即可采用条桑育。每日给桑3回。给桑量要根据大棚饲养温度高、发育快的特点,超前给足桑叶,一般掌握有10%左右残桑时,给下1回桑。但还应根据蚕的发育及天气变化,合理调节给桑量和给桑次数。

5、防病防害按常规方法搞好养蚕前消毒,大棚连续使用的,在使用药剂前,应先削除10厘米左右表土。消毒后,养蚕前,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蚕期中多撒干燥材料。在阴雨、闷热天气,早、晚各用1次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4龄进棚饲养的,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

6、适时上蔟棚内温度高,蚕老熟快,应提早做好准备工作。在见熟前1天改喂片叶,并用短稻草填平蚕座,同时用灭蚕蝇体喷1次。见熟5%左右时开始放蚕蔟。在摆放蚕蔟前撒1层新鲜石灰粉消毒,再喂1次片叶。要注意避免过熟上蔟,否则,将造成大量熟蚕在蚕座中营茧而遭受损失;还要注意遮光,以避免光线过强而增加蚕座中营茧的损失。

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

大棚养蚕技术与室内常规饲养技术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有不同,在室内常规饲养技术的基础上,应着重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严格消毒防病,进棚后每天最好撒一次新鲜石灰,以保持蚕座干燥,同时做好灭蝇工作;移蚕处理,在地面上撒一层新鲜石灰,铺一层稻草或垫一层薄膜,移蚕时把发育程度相同的蚕放在一起,以便今后管理,蚕头密度适当要稀;适时进棚,一般是小蚕(1-3)龄实行共育,4龄或5龄第2天进棚,如饷食即进棚,由于起蚕对环境抵抗力差会影响蚕的体质,4龄进棚的,也可先放蚕台或蚕匾内饲养;温湿度调控,大棚养蚕温度调节的重点是在做好降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换气,覆盖遮阳网,巧吃湿叶,采用棚顶降温,雨季排湿;灵活给桑,白天间隔时间短给桑量可适当减少,夜间间隔时间长可适当增加,让蚕充分吃饱食好;上簇遮光,熟蚕上簇时要注意遮光,防止不结茧的情况发生等。

大棚养蚕是推进蚕业规模经营,实现蚕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山东、江苏可以说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我省才刚刚起步,缺乏成熟、完整的技术经验。因此,各地在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塑料大棚黄鳝养殖技术 怎么用大棚养殖黄鳝?


【常见问题】怎么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

【专家解答】塑料大棚周年连续高产养殖黄鳝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饲养池

1.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长年有流水的地方建池。优点是流量稳定,适于较大规模的经营生产;缺点是有区域局限性。饲养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每个池的面积为10~20平方米,池深为40厘米,宽1~2米,池埂宽20~40厘米。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长3~4厘米的进水管、排水管各2个,进水管在池高度的4/5处,排水管1个与池底等高,1个高出池底5厘米,进排水管口均设金属网防逃,将若干饲养池并列排成1个单元,每个单元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500平方米,

2.封闭循环过滤式饲养池,适宜在大中城市或缺乏水源的地方使用。其优点是饲养水可以重复使用,耗水量较少,便于控制温度,但投资稍大。饲养池的建法与开放式相同。

二、鳝种消毒和放养: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池水浸泡5~7天后将水放干,然后将底下的排水孔塞住,放水保持每个池内有微流水,水深5厘米,这叫即时放养。鳝种在放养前要进行消毒。用硫酸铜、漂白粉混配液消

【小编补充】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实现一年四季连续高效生产,如采用塑料大棚无土流水养殖,还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春、夏、秋季棚内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是在江浙的寒冬时节,棚内平均温度也能达到20℃。若饲养池中保持微水流,水质不会恶化。小编汤姆为探索塑料大棚黄鳝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塑料大棚黄鳝养殖技术怎么用大棚养殖黄鳝?》一文。

大棚养鸭 大棚养鸭的技术


【常见问题】:大棚里怎么养鸭?

【专家解答】:在肉鸭养殖过程中要想让肉鸭吃的饲料更少,长的肉更多,就需要让肉鸭生长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由于肉鸭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24℃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可有效地利用饲料,但是在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区,很难达到肉鸭的生长温度,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可以使用温室大棚的模式来养殖肉鸭,那么在大棚里在呢么养鸭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为你介绍看看大棚的养鸭技术。

大棚建设

1、选址及搭建:用于规模养鸭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棚呈拱形,高度应在2米以上,长宽视养殖规模而定。选用直径25毫米,壁厚1.35毫米焊接管,弯曲成半圆状作支架,每两根为一组,使用直径30毫米、壁厚1.5毫米的套管套牢。建棚时按规格要求将支架装好后,用木棍或钢管将每根支架上的托架固定紧,再用竹竿和钢丝将支架网牢3~5行,每2~4米设立柱1个。棚架建成后先在上面铺设草帘,草帘上再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膜上再盖70%~80%防晒网。最好用缆绳顺棚封牢,便于卷起,接受阳光照射和通风。需要注意的是,大棚两端都要设立活动门。

2、棚架制作及安装:养殖肉鸭所用棚架以竹或竹片制成,每个长2米、宽0.5米,竹片分平放和扁放两种,可用小圆钢筋穿牢。制作时要削去棱角,修平节叉,以防伤鸭。饲养中如能在棚架上铺设塑料垫网以增加弹性,则效果更佳。棚架离地支起30~40厘米,安装时要求铺设平整、牢固。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棚架饲养肉鸭,冬季向阳面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可卷起1/3草帘接受阳光照射,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20℃的适宜范围。早晚则将草帘盖好,达到提高舍温、节省燃料、节约饲料的目的。阴雪天则用草帘将大棚全部盖严,平常根据棚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浊度不定期开闭棚顶通风换气。由于棚内铺设棚架,既保持了适宜的生长温度,又实现了离地饲养,鸭群发病率显著减少。但需注意的是,大棚搭建中必须做到牢固耐用,养殖中要严密观察温度高低及空气浊度,随时通过开启棚顶等方式进行调节,切忌长时间密闭而闷死肉鸭。

管理技术

1、饲养准备:根据饲养规划准备育雏室、饲养棚(也可将肉鸡棚增设运动场改为肉鸭棚)、设备及工具等。应对育雏室(包括墙壁、地面、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鸭舍空间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到15克高锰酸钾中,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检查供暖保温、通风换气设备,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进雏前一天应将育雏室加温,同时检查是否能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条件。

2、育雏条件: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隔三天递减1℃,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雏鸭舍加温,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线灯等办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1~3日龄时可采用昼夜光照,4日龄后只需早晚开灯。设有运动场、水池的,还应对雏鸭训练调教。

3、饮水和开食: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鸭出壳24小时内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或5%的葡萄糖水。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第一次喂食一般可用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将以上饲料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喂食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黏。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第二次就可以转为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饲喂。

4、科学饲喂:开食应在开饮后进行,开食时把饲料放在饲料盘或麻布上,自由采食。垫料选用干燥无污染的稻草、谷壳或麻布。垫料应勤更换,以减少有害气体或污物。

①饲料选择:可用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预混料)与玉米、豆饼、麸皮等按规定比例配合成自配全价料。要防止蛋白质、能量的失衡。自配全价料要合理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注意钙磷比例(2∶1)的适当,防止配料不合理导致苍毛、走路不稳、拉稀、啄羽等营养代谢病。笼养肉鸭由于得不到运动,阳光晒不到,还需要补充维生素AD、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另外,饲料配比、种类的改变,要循序渐进。

②饲喂方法:为提高饲料报酬,一般1周龄内每天昼夜喂料6次,每次喂料时盘内应没有剩料,做到次次喂新鲜料。2周龄后,昼夜喂料5次,以每次喂料前1小时盘内无剩料为宜,以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③喂料原则:如饲料喂下去只有2~3小时就已吃完,这时应适当增加饲料用量。反之则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始终保持适当的断料时间,以确保雏鸭的采食高峰,促进雏鸭的生长。

5、日常管理:应经常观察鸭群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同时做到垫料松软、不潮湿、饲料不结块,还应做到防疫工作到位。对病死鸭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传播。

以上就是大棚养鸭的技术啦,在大棚内实行科学的养鸭,一定会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希望以上文章对于养殖户有所帮助。

肉鸭养殖大棚建设方案 肉鸭大棚养殖的管理技术


肉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鸭子品种,它的主要价值就是食用,营养价值很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现在养殖肉鸭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关于它的养殖方法以大棚养殖最为常见。那么在大棚养殖的时候,建设大棚是重要的一步,其具体方案是怎样的呢?

肉鸭养殖大棚建设方案

1、圈舍规格:一般采用双列式,宽度9.2米,长度可因势而定,一般为30-50米为宜,中间为1.2米的通道,屋檐高2.0-2.2米。

2、地面建设:要求有一定坡度(0.6-1.0%),最好为水泥或砖砌地面,内设排水沟,外设积污池(沼气池)。

3、网床建设:离地40-50厘米安置横架(或10-15厘米铺设塑料网),行距2-3米,在横架上铺设长方形竹块或水竹条,长为横架行距的倍数,竹块宽2-3厘米,竹块(水竹条)间距5-10厘米,在网床上铺设塑料网,一般育雏后的鸭舍铺垫2525毫米规格网眼的塑料网。

4、屋顶建设:屋顶用小青瓦或草帘+石棉瓦。

5、饲槽设置:水槽可利用直径为25厘米的塑料积水管从中分开设制而成,距网床5-10厘米前,靠墙安置或用直径为40-50厘米的的塑料盆加盖防污水桶,放置在网床上即可。饲槽一般采用斗型饲槽,上口长50-60厘米,宽30-40厘米。下口长50-60厘米,宽10-20厘米,底座规格同上口,深40-50厘米。

肉鸭大棚养殖的管理技术

1、饲养准备:根据饲养规划准备育雏室、饲养棚(也可将肉鸡棚增设运动场改为肉鸭棚)、设备及工具等。应对育雏室(包括墙壁、地面、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鸭舍空间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到15克高锰酸钾中,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检查供暖保温、通风换气设备,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进雏前一天应将育雏室加温,同时检查是否能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条件。

2、育雏条件: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隔三天递减1℃,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雏鸭舍加温,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线灯等办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1~3日龄时可采用昼夜光照,4日龄后只需早晚开灯。设有运动场、水池的,还应对雏鸭训练调教。

3、饮水和开食: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鸭出壳24小时内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或5%的葡萄糖水。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第一次喂食一般可用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将以上饲料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喂食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黏。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第二次就可以转为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饲喂。

肉鸭的饲养配方

肉鸭(1-25)饲料配方:玉米50%、菜籽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7.5%、骨粉1%、食盐0.5%。中期鸭(26-45日龄):玉米50%、菜籽饼5%、碎米10%、小麦17%、麸皮12%、鱼粉4.5%、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后期去掉大豆,减5%米糠,增加玉米10%。

肉鸭鸭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肉鸭的大棚建设方案要注意规格,然后各个环节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建设好之后就可以养殖了。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喂食和准备工作。鸭舍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消毒,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保证它的长势更好。

蜈蚣养殖:大棚养殖蜈蚣的管理技术


蜈蚣具有很高的要用价值,现在越来越多养殖蜈蚣的养殖户,蜈蚣是冷血动物,低于10℃时便停止进食,-5℃左右进入冬眠,最适宜生长温度为6℃~20℃。要维持适合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可利用改造的蔬菜大棚进行蜈蚣无冬眠养殖。近年来,由于对药用蜈蚣的不断开发与利用,野生蜈蚣不断减少,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人工养殖蜈蚣效益较好。那么在养殖蜈蚣的时候在管理上有什么方法技术吗?

搭建大棚

人工养殖蜈蚣应选择在远离市区及人口聚居区,找土质较好、周围有树的70~80平方米的空地,用来搭建温室模式的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室内面积一般为70平方米左右,与一般温室大棚不同的是在大棚顶部塑料膜上,除了每间隔0.5米要加一个草苫子外,还要在草苫子上多铺一层塑料膜,并将双层塑料膜分别压紧固定好,可使大棚温度一直保持在高温恒温状态以达到保温效果,冬天可采取煤火炉加热方式供热。

另外要在大棚两边墙上开几个通风用的窗口,以便在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时进行通风排湿。建好大棚后在周围栽种一些南瓜、佛手瓜等,待瓜蔓长成以后,可与周边树木一同为大棚遮荫。

在建好蔬菜大棚后,一般在大棚内壁贴50多厘米高光滑的塑料膜来防止蜈蚣逃跑。

一般用瓦片或砖块码成栖息床,瓦片最少得用2个叠放在一起,叠放时使俩瓦片的突起部分相互支撑,瓦片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供蜈蚣栖息。栖息床的间距为10~15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砖块则按一定的规则来码,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栖息床建成以后,饲养人员应用0.1%高锰酸钾溶液为栖息床及大棚内蜈蚣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引种投放

大棚及配套设施建好后即可引种,种蜈蚣不仅要符合国家药用标准,还需要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等优点。种蜈蚣最好已达4龄的成虫,体长在11厘米左右。引种时间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但以立夏前后(5月上旬)引种最合适,这时候的雌蜈蚣已经进入繁殖期,即将产卵。雌蜈蚣是否怀卵很容易看出,怀卵后的雌蜈蚣腹部明显膨大。雄蜈蚣体形较瘦长,活动灵敏,爬行速度快。投放时,雌雄蜈蚣应按4∶1的比例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500条,7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一般投放蜈蚣35000条左右。

孕育期管理

饵料:种蜈蚣以鲜活的黄粉虫大幼虫为主,人工养殖黄粉虫质优价廉,很适合饲喂蜈蚣。

饲喂:蜈蚣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晚上8~12时是蜈蚣出来活动的高峰期,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所以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喂食最为合适。刚引进大棚的种蜈蚣属4龄成虫,雌蜈蚣正处于孕育期(30~4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性,应投喂足够量的黄粉虫,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喂食时不要翻动蜈蚣的栖息地,以免其受惊影响产卵及孵化。

蜈蚣并非每天都摄食,而是每饱餐一顿后2~3天内不再进食,且不可能所有蜈蚣都在同一天取食,因此每天的投饵量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如头一天投喂的饵料全被吃光,那么第二天可略增加一些;如发现有剩余饵料,第二天则可略减一些。蜈蚣能常年吃上大棚内新鲜蔬菜,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供水:每天应换水一次,注意换水时要清洗干净饮水盘,以免蜈蚣在取食时将食物残渣带入水中污染饮用水。

环境:应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种蜈蚣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5℃~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种蜈蚣投放大棚时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早午晚的温差相对比较大,早晨和晚上应堵严通风口,关好门窗,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中午应通过洒冷水进行降温,并打开通风窗口进行降温排湿,以免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影响种蜈蚣的生长发育。

孵化期管理

蜈蚣为卵生,寿命在6~10年。产卵期温度应保持在20℃~28℃,湿度不宜太大,控制在50%左右即可。蜈蚣在产卵时最怕惊扰,若受惊扰,它就会停止产卵或将卵粒全部吃掉,这是蜈蚣的保护性反应。在蜈蚣产卵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不要有大噪声,不要去翻窝观看。蜈蚣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需2~3小时。蜈蚣产完卵后,会侧转身体用腹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悬空抱在怀中进行孵化。蜈蚣产卵、抱卵孵化时间为40~5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一直不吃不喝,不离开卵或幼体,可以不投食,但必须按时加水,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温度控制在20℃~36℃之间。

共育期管理

共育期是指成虫与幼虫在一起混养的时期,此期应维护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达到38℃以上时,蜈蚣体内的水分就会散失,一切活动都将停止;如果温度升至39℃以上时,其身体会干枯死亡。在多雨的季节,饲养人员应多注意大棚内的温湿度,及时进行升温排湿,防止低温高湿,防止蜈蚣患上腹胀病。当大棚内温度低于20℃时,饲养人员应及时点燃供暖炉升温,并不定时洒水增加湿度。共育期应尽量使幼蜈蚣居于瓦片最底层,以利于吸收水分,快速生长。

饵料:小蜈蚣的饵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饵料为主,如黄粉虫的小幼虫、精肉等,投喂时精肉应剁成肉泥。而雌蜈蚣和成雄蜈蚣还是应以饲喂黄粉虫大幼虫为主。

供水:在共育期,除了放置饮水盘外,还要放置吸水海绵。每天应不定时在吸水海绵上洒水,使它一直保持蓄水状态,以保证小蜈蚣正常饮水供给。

以上就是养殖蜈蚣的管理技术了,在养殖蜈蚣的时候还要预防疾病的发生,科学的养殖是养殖蜈蚣的前提,只要能够科学的养殖就必定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大棚养殖技术规程,主要性能是保持温度》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养殖技术规程”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7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