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鳙鱼养殖技术规程

M.yZ023.coM1、池塘选择
鳙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鲢鱼、草鱼的池塘中,处于服从地位,它的池塘选择与在所申请认证的上述主养鱼类完全一致。

2、水质要求
鳙鱼的水质要求与所申请认证的主养鲤鱼完全一致。

3、苗种要求
苗种放养前须经检验、检疫,选择品质纯正,健康无病,规格整齐。放养时间在5月中、下旬。

表1苗种质量要求


4、池塘饲养
4.1鱼种培育

4.1.1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鳙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

4.1.2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4.2成鱼养殖

4.2.1鱼种投放规格、密度: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密度为0.4-0.5尾/㎡。

4.2.2鳙鱼是套养鱼类,以鲤鱼出塘起捕时间为准。

5、越冬管理
5.1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

5.2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

5.3越冬方法:越冬池塘应比较干净,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规格并塘:越冬前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3.0公斤全池泼洒

6、鱼病防治
6.1鱼病预防

a)在鱼苗、鱼种拉网、筛选、运输过程中应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b)鱼苗鱼种入塘前,用2.0%的盐水浸洗5-10分钟进行消毒;

c)高温季节,每月用漂白粉合剂挂袋法进行食场消毒;

d)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提高鱼体免疫力;

e)死鱼应及时捞出,深埋。

6.2鱼病治疗

鱼病发生后渔药的使用应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的使用准则〉标准执行。

a)鳃霉病

[病原]鳃霉

[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鳃瓣有点充血,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丝坏死,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恶化

②培育水质需施发酵腐热的有机肥,不宜生施

③发病池要迅速加注清水,改善水质,或者将病鱼转移到水质新鲜清洁的池塘中。

④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可降低水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水质。

b)打印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在背鳍后的体表有近似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

[防治方法]

①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如牛、羊等的粪便)是单胞菌菌的孳生之处,因此鱼池施用时必须用生石灰拌匀并充分发酵,腐热后方可施用,以防病原体进入。

②鱼种过塘时,可用2%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可有效预防此病。

③患病时采用外用消毒药。用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

c)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病情严重时,病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0.3-0.7ppm全池泼洒。

相关知识

肉鸡养殖应掌握的技术规程


摘要:随着规模化及优质肉鸡饲养量的不断提高,良种良法及疾病防治越来越受到养鸡者的重视。笔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归纳了肉鸡养殖要掌握的技术规程,供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及养禽者参考。

1鸡舍建筑及有害物控制技术规程

1.1鸡舍场地的选择要求

地势及位置:平原地区应选择地势稍高、平坦、干燥、土质良好,向南或东南的缓坡上(坡度以不大于25度为佳);山坡丘陵地带应选择山坡的南面建场。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鸡场的供水量应以夏季最大供水量来计算,此时鸡群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3~4倍左右,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用电、交通方便,但应远离村庄、公路干线、化工厂和兽医站等污染源,鸡舍间应相距100m以上,最好有自然隔离带,有利于疫情的控制。

1.2鸡舍结构

鸡舍主要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三种类型。

鸡舍结构:最好为砖瓦木结构或选用保温隔热效果好的材料,若屋顶为石棉瓦的,要求每隔12m开一个通风楼在脊部,屋顶为三层结构:最外层是石棉瓦,中间层是稻草,最里层是防水油毡纸或彩条布,地基、梁柱和屋顶的承受力要达到所在地区的最大防风、防洪和防雪要求。

地基和地面:鸡舍地面应比外面高20~30cm,地基应深厚、结实,在地下水位高和较潮湿地区,须将地基垫高或在地面下铺设防潮层;地面用水泥,除便于冲洗消毒外,还可防鼠。运动场要求绿化好,无积水,无杂草。

建筑尺码:按每间鸡舍批饲养量为5000只鸡设计,以屋檐至地面高度2.6±0.1m,鸡舍长度不超过60m,跨度不超过9m为宜。

排水沟:距鸡舍墙角30~50cm处设置排水沟(宽40cm,深10cm),若鸡舍建在坡地上,上坡位还要开一条排水渠。

消毒池:每个鸡舍门前至少配置脚踏消毒池(盆)和消毒手盆各1个(固定脚踏消毒池采用水泥砌成,规格约长50cm,宽30cm,深5cm)。

有害物控制要求:粪便处理:粪池盖要密封,粪便运至指定粪场堆积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灭苍蝇:以环境治理为主,综合防治。鸡舍内外清洁卫生,垃圾日日清。及时彻底清除滋生物。灭蚊子:积水疏通、排除,填平洼地、污水塘,水缸加盖,密封下水道,鸡舍内使用灭蚊蝇灯诱杀。灭老鼠:每年春秋两季在饲料库房、各圈舍饲料房投放溴敌隆、敌鼠纳盐等药物,为期7天。

食品应封盖严密,放药期指定责任人,并每日检查。毒饵可在舍外鼠药放置专用通道内设置投饵点或按鼠迹投放。动物无法接触,靠墙边、鼠路、鼠洞口和其他隐蔽处;投放在干燥无水之处。要断鼠粮,投药后要及时清理环境,清理死鼠。

2.进鸡前准备及消毒技术规程

环境卫生:至少提前15天做好屋顶、墙壁、地面、饮水器、饲料槽、运动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同时做好灭鼠、灭虫工作。具体要求程序是:打扫卫生→清水冲洗→2%~3%烧碱消毒→晾干后再用清水冲洗→空栏。

鸡舍安全防范措施:检修鸡舍,更换破损帐幕,修整排水沟,达到防风、防洪、防水漏的效果,检修电线电路,安装保险装置,确保用电安全。

备足垫料、用具:夏秋季使用禾本科草作为垫料,不少于50kg/千只;木糠(谷壳)作为垫料,不少于75kg/千只;冬春季使用禾本科草作为垫料,不少于100kg/千只,木糠(谷壳)作为垫料,不少于150kg/千只;备好小料桶12个/千只,开食盘12个/千只,大料桶40个/千只,小号饮水器及大号饮水器各6个/千只;围栏若干;每户1个喷雾器,2个喷枪。

备足保温设施及燃料:根据当地的条件状况,选择适宜的保温方法,备足保温设施及燃料。要求1000只鸡具备煤炉1个或者2000只鸡使用1个煤炉配合地上(地下)烟道进行保温,煤不少于500kg,木炭不少于100kg。

用薄膜或彩条布作为鸡舍帐幕,帐幕要自上而下拉动。冬春季要用薄膜设置“屋中屋”,对于气候比较寒冷的季节使用毛毯(麻包、稻草)加薄膜作为“屋中屋”顶部,高度以饲养人员的高度为宜,宽度根据雏鸡的数量、合理的密度进行控制,不能太宽,否则会浪费较多的保温材料,增加保温费用。

备好拉苗车,夏季准备防雨、防晒用具,如薄膜、彩条布、毡布、枝叶等;冬季准备防寒保暖用具,如毛毯、彩条布等。

试温与升温:新装的保温设施应预先试温,如果不理想须考虑是否增加其他辅助设施,一般进雏前1天进行试温;雏鸡入舍前要进行升温,要求冬春季进雏前8个小时要升温,其他季节在进雏前4个小时升温。

消毒:车辆消毒:进出车辆用清净农场、劲碘或菌毒净等消毒液喷洒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液品种。道路消毒:每隔1~2周,用菌毒净等消毒液交替喷洒消毒。场地消毒:每隔1~2周,用劲碘等消毒液喷洒消毒。鸡舍门口脚蹋消毒:选用菌毒净兑水,每天更换。工作人员消毒:勤洗澡,进鸡舍时更换每周清洗消毒1次工作服、鞋帽。设备、用具定期消毒:用清水冲洗后,再用消毒药浸泡、冲洗,然后清水冲洗、晾干。带鸡消毒:用清净农场或劲碘、百毒杀等交替喷雾消毒,每1~2周1次。饮水消毒:选用菌毒净或劲碘、百毒杀,可有效快速地杀灭饮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饮水消毒的频度根据养殖场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确定,一般每月1~2次,每次2~3天。紧急消毒:当养殖场发生疾病时,用菌毒净或劲碘、百毒杀作饮水消毒,清净农场或劲碘、百毒杀带鸡消毒。紧急消毒每天不少于1次。

3免疫注射技术规程

疫苗运输:疫苗运输要用专用疫苗箱,里面放置冰块,尽量减少疫苗在运输途中的时间。疫苗保存:疫苗保存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新支二联苗、传支H52、新城疫Ⅰ系、鸡痘等冻干活疫苗放入零下(速冻柜)保存,灭活疫苗放入4~8℃(冷藏柜)保存,疫苗稀释液如蒸馏水等放入阴凉通风处保存。

3.1免疫方法

滴眼、滴鼻、滴口:按厂家配备的稀释液按说明书使用。自己配制的在每次接种前要准备统一的器具,测定每毫升的滴数确定稀释量,例如:每毫升有30滴,也要考虑操作时有5%的浪费,每只鸡用1滴,1000只鸡需大约配制35mL。操作时,应将滴瓶中的空气排出,以防漏苗,从1cm左右高处垂直滴入,1只鸡滴1滴,滴头不能碰到鸡的眼、鼻、口、舌等

皮下注射:左手掌固定鸡体,身体用拇指和食指把鸡颈部皮肤捏起,针头从头向颈方向,与颈部平行刺入皮下注入设定份量,注完后快速拔出针头放下鸡只。

肌肉注射:左手掌固定鸡体,拇指和中指抓住需注射的翼向后翻露出注射部位,用食指拨针头呈45度刺入注射设定的份量,然后快速拨出针头放下小鸡。

刺种:左手固定鸡体,用食指和中指挟住鸡翼远端露出翼膜处,右手将已把粘有疫苗的针垂直刺穿翼膜,每刺种一次蘸点一次疫苗。

3.2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严格按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完成各项疫苗操作,计算好疫苗用量。接种器具准备:接种用具必须清洗干净,严禁用消毒水浸泡,经煮沸消毒时间不少于10min或高温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待针管或接种瓶冷却后方可使用。接种用具各部位必须吻合良好,注射疫苗必须使用连续式注射器,灭活油苗使用9号短针头,水剂疫苗使用7号针头,每注射1000只鸡更换1个针头,剔除有毛尖的针头。

油苗免疫:油苗免疫前应将油苗温度升至常温,夏天将油苗从冰箱里拿出后静置30min,冬天则需要提前准备一盆温开水(37℃左右),然后用温水浸泡至常温(时为不少于1min,在免疫时每隔10min振动摇匀1次,时间不少于1min。

活苗接种:活苗前后3天(前1天后1天)禁用消毒药带鸡消毒;活苗稀释疫苗必须用规定的稀释液(如蒸馏水)稀释;由于活苗易死亡,每次稀释的疫苗应在1h以内用完。滴眼、滴鼻、滴口操作时应将滴瓶中的空气排出,以防漏苗,从1cm左右高处垂直滴入,每只鸡滴1滴,滴头不能碰到鸡的眼、鼻、口、舌等。饮水免疫前,冬春季节停水2h,每瓶疫苗配水10kg;夏秋季疫苗饮水时间安排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免疫前停水1h,每瓶疫苗配水12kg。配制疫苗用水不能直接使用自来水,应使用放置24h后的自来水或冷开水,稀释疫苗绝对不能使用铁质器皿。油苗和活苗不可混合接种,同时注射两种疫苗时,要分点注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现逃跑未接种鸡只及时补做。接种疫苗时,抓鸡动作要轻;冬春季节鸡群疫苗后适当将鸡舍内的温度提高2℃左右;接种疫苗期间投喂维生素或其他药物以防应激。接种疫苗现场要准备一盘消毒水,废弃疫苗瓶、盖等要经过消毒处理,排空气时要射向消毒水里,严禁乱射或互射。疫苗接种完后,废弃瓶、盖等物品须在指定地点用有效消毒水浸泡、高温蒸煮、焚烧、深埋等,禁止随地乱丢。

参考文献:

刘涛.现代养殖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1.

李峰,王益军.畜禽主要疾病诊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44-245.

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

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张雷)

无公害种草养鱼技术


无公害种草养殖草食性鱼,具有鱼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产品无公害和产品售价高等特点。667平方米池塘配套种植相同面积的一茬黑麦草、一茬狼尾草或苏丹草,一般可产出草食鱼400~500千克、滤食性和杂食性鱼150千克,可获纯利3000~4000元。

1.养鱼饲草的高产栽培技术种草地应选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土壤水源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饲草生产要尽量用无污染的腐熟农家肥,少用或不用化肥。饲草一般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不得已防治时,也要用无污染的高效生物或植物农药。只要不受旱害和涝害,各种土壤都能种植黑麦草和杂交狼尾草,但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易获高产。

(1)黑麦草的种植。可供选用的优良品种有:赣选1号黑麦草、赣饲3号黑麦草、上农四倍体黑麦草等。黑麦草可在9~11月播种。耕地前,667平方米应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也可泼施腐熟猪、牛、人粪水2000~2500千克,接着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长任意、宽1~1.2米的畦。播种前,种子应用35~40℃温水浸泡5~8小时,捞起沥干后与适量磷肥或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待播。黑麦草以条播为最好,撒播亦可;播后在种子上覆一层薄细土,667平方米一般播种2~3千克。当黑麦草发芽后长到10厘米左右时,应除草和追肥1次;此时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或泼施腐熟对水猪、牛粪200~300千克。当黑麦草长到50~60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收割(第1次收割留桩高5~6厘米,以后每收割1次留桩高4~5厘米),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每次收割后都应按如上追肥1次,如此黑麦草可收割到下年的5月中旬至下旬。如管理中等,667平方米可收割黑麦草4000~6000千克,喂鱼时用多少收割多少。

(2)杂交狼尾草的种植。该草高产、优质、抗旱、耐肥、抗逆性强,多用育苗移栽。育苗在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育苗地播种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后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宽1米、长适当的畦。播种量667平方米2.5~3千克。播前先用55℃温水浸种1~2小时,捞起沥干后用草木灰拌种并均匀撒播于畦面,最后在畦面覆一薄层细土。幼苗长到2叶1心时移栽大田,667平方米栽植2500~3000株。大田栽苗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或腐熟猪、牛粪水2500~3000千克,接着翻耙2次并整成宽1~1.2米,长任意的畦。幼苗移栽后的10~15天要拔(除)草1次,然后667平方米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当植株长至70~80厘米可行第1次收割,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全年可以割7~8次(霜降前停止收割)。收割时要留桩高6~7厘米,否则将减产。每次割草后,667平方米都应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本草667平方米一般产量6000~7000千克,高产的可超10000千克。

2.无公害养鱼技术

池塘(水库、湖泊)的池泥、池水、水源必须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灌排便利且远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

(1)养殖水域要求和环境消毒。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3334平方米以上为好;要求池深2.5~3米,池底於泥厚10~15厘米,池底不漏水,水质好。水库、湖泊和河道以中、小型面积为宜。水库面积应控制在67公顷以内,湖泊控制在133公顷以内。鱼种放养前的10~15天,池塘堤埂应修整并清除污染物,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30~150千克遍洒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多在12月至下年2月底放养,以11月至下年1月放养最好。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鱼为主,搭配放养一部分鲢、鱅、鲤、鲫鱼等。为获高产,要选用大规格鱼种,要求草鱼250~300克/尾、鳊鱼和团头鲂100克/尾、鲫鱼50克/尾、鲢和鱅鱼500克/尾。池塘667平方米放养总量为400~450尾,其中草鱼占70%、鳊鱼5%、鲢和鱅鱼占15%、鲤和鲫鱼占10%;水库、湖泊等的放养量据情而定。鱼种放养前要用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8~10分钟。

(3)抓好饲养管理。鱼种放养后每天投喂3次青草,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每天饲草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4%~5%,以2小时吃完为度。平时每天巡塘2~3次,据情调控水质,保持水透明度30厘米;遇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和连日阴雨,要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投饲场每天要将吃剩的残渣捞起,同时每隔10~15天用250克漂白粉对水12~15千克均匀泼洒食场消毒1次。为预防发病,每隔15~20天667平方米要全池泼洒1次15千克生石灰水等广谱、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药剂,严禁使用强氯精、孔雀石绿、红霉素等有毒、有残留的药物防治鱼病。■

高邮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高邮鸭是我国三大名鸭之一,是蛋肉兼用的一种大型麻鸭,故又称高邮麻鸭,具有潜水深、耐粗饲、觅食力强的特点,蛋肉品质俱佳,以善产双黄蛋而闻名于世。高邮鸭农多利用当地水生动植物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养鸭成本低,收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更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邮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育雏前期的准备及饲养管理
(1)进雏前准备。进雏前一周完成育雏室及用具的冲冼、维修、消毒工作,做好进雏准备。准备好饲料和药品、垫草等。
(2)雏鸭选择。雏鸭应来自有资质的种鸭场并符合高邮鸭外型特征。将初生雏鸭接到育雏室后,应根据雛鸭出壳时间的迟早、体质强弱和体重大小进行选择,将强雏与弱雏分开培育,保证雏鸭小群的整体度一致。
(3)雏鸭前期的饲养管理。在雏鸭孵出后12~24小时内饮服0.02%高锰酸钾水或添加有葡萄糖、电解质和多维添加剂的水溶液,采用自由饮水,应保持雏鸭羽毛干燥,确保饮水器不漏水,防止垫料和饲料霉变,饮水器应每天清洗、消毒。雏鸭初次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用破碎配合饲料为宜,撒在料盘、尼龙编织布或塑料膜上,自由采食,6日龄后,定时定量喂食,每隔4小时喂料一次。7日龄后每天保证上午、下午各一次下水洗浴,每次10~30分钟。
(4)育雏条件。温度、湿度、光照时间见表1。雏鸭饲养密度见表2。
雏鸭舍在注意保温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温度的一致,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鸭身上。
2.育雏后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晚春以后育雏三周即可转群。
(2)转群前应减少对鸭群惊扰,使鸭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转群前2~3天应让鸭群随意采食,雏鸭转群前以空腹为宜。气温较高的季节,鸭群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转群;气温较低的寒冷季节,转群时间宜在10时至15时之间。捉放雏鸭动作要轻,以减少人为损伤。从育雏室转到育成鸭舍时,应将大小、强弱雏鸭分开,每个饲养小区雏鸭数量应基本一致。根据季节、鸭龄和鸭舍面积,确定育成鸭饲养密度:4周龄每平方米饲养8~10只;5周龄每平方米饲养7~8只;6周龄每平方米饲养6~7只;7~8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6只。冬季寒冷时,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夏季炎热时,饲养密度可适当降低。
(3)放牧场地应尽量选择有野草、昆虫、螺蛳等食物的场所,放牧场所应无疫情、无污染;冬季、早春宜在无风、晴朗的中午,夏季宜在早晨、傍晚放牧。放牧时,应注意天气状况,避免在高温烈日、雨天或天气剧变时放牧;同时,应避免噪音、惊吓等产生的应激。应定时放牧和及时回舍,用固定的口令、牧杆、动作等信号进行训练,培养鸭群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放牧归来后,视鸭群的进食程度、食欲状况补喂饲料。
3.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密度。每平方米6只。
(2)温度。鸭舍内维持5~30℃,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人工调整措施。
(3)光照。舍内保持弱光照明,配有应急照明灯。
(4)喂料。可采用自由采食和定时饲喂,每昼夜饲喂3~4次。
(5)饲料。供给产蛋鸭螺蚬等动植物饲料,尽可能补充原粮。
(6)产蛋期管理要点。避免光照时间变化、惊群等应激,保持蛋鸭稳定的生活规律,营养供应充足,加强螺蚬类水生动植物的供给,及时淘汰不良个体。
4.种鸭的饲养管理
(1)种鸭舍的饲养管理卫生要求。种鸭进舍前应对鸭舍及设施实施清洗、消毒和灭虫、灭鼠。鸭舍消毒完毕到种鸭进舍前空舍至少一周。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场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消毒。
(2)公鸭在育成后备期,公、母鸭应分群饲养,未到配种期的公鸭尽量减少下水活动,进入产蛋期即放入母鸭群中,此时要多下水,少关饲。
(3)公母配比以1︰(20~30)为宜。
(4)母鸭应适当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和青饲料、螺蚬、蛆类水生动物,多下水,少关饲,以增加公鸭配种次数,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5)种蛋要及时收集,消毒入库。种蛋保存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65%~70%,保存期不超过7天。
5.观察、记录、建档
(1)观察。饲养员每天应观察高邮鸭的采食、饮水情况、分布情况,注意鸭群声音、动作、精神状态及鸭粪是否正常,检查鸭舍内温度及通风情况;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记录、建档。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入舍日期、入舍数量、转群日期及鸭舍情况;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日龄、存栏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喂料量、鸭群健康状况、死亡数、死亡原因、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记录要保存两年以上。
6.出栏、检疫
(1)出栏。肉用仔鸭达到8周龄即可出栏,老鸭在产蛋结束后羽毛尚未脱落的情况下出售。
(2)检疫。出售应按《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1996)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上市。

高邮鸭饲养技术规程
(一)养殖基本要求
1.水质质量。水质质量应符合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2.鸭舍环境要求。鸭舍环境书生应符合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3.饲料。饲料应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要求。
4.兽药使用。兽药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的要求。
5.防疫。防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GB1656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的要求。
6.病害肉尸的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要求。
(二)育雏前期饲养管理
1.进雏前准备。进雏前1周完成育雏室及用具的冲冼、维修、消毒工作,做好进雏准备。准备好饲料和药品。
2.雏鸭选择。雏鸭应来自有资质的种鸭场并符合高邮鸭外形特征。
将初生雏接到育雏室后,应根据鸭出壳时间的迟早、体质强弱和体重大小进行选择,将强雏与弱雏分开培育,保证雏鸭小群的整体度一致。
3.开水。在雏鸭孵出后12~24小时内饮服0.02%高锰酸钾水或添加有葡萄粮、电解质和多维添加剂的水溶液,采用自由饮水,应保持雏鸭羽干燥,确保饮水器不漏水,防止垫料和饲料霉变,饮水器应每天清洗、消毒。
4.开食。雏鸭初次饮水后即开食,开食用破碎配合饲料为宜,撒在料盘、尼龙编织布或塑料膜上,自由采食。6日龄前每隔2~3小时喂料1次,保证每只雏鸭都吃到饲料;6日龄后,采用定时定量喂食,每隔4小时喂料1次。
5.洗浴与运动:7日龄后每天保证上、下午各1次下水洗浴,每次10~30分钟。
6.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应符合表1规定。
7.雏鸭饲养密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8.通风换气。雏鸭舍在注意保温的同时,应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的清新和温度的均匀,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鸭身上。
(三)育雏后期和育成期饲养管理
1.晚春以后育雏3周即可转群。
2.转群。转群前应减少惊扰,使鸭群保持良好健康状况,转群前2~3天应让鸭群随意采食。
雏鸭转群前空腹为宜,气温较高的季节,鸭群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气温较低的寒冷季节,转群时间宜在10-15时。
捉放雏鸭动作要轻,减少人为损伤。
从育雏室转到育成鸭舍时,应将大小、强弱雏鸭分开,每个饲养小区雏数量应基本相等。根据不同季节鸭龄和鸭舍面积,确定育成鸭饲养密度;4周龄:8~10只/平方米;5周龄:7~8只/平方米;6周龄:6~7只/平方米;7~8周龄:5~6只/平方米。
冬季寒冷密度可适当增加,夏季炎热可适当减少。
3.放牧。放牧场地应尽量选择有野草、昆虫、螺蛳等食物的场所放牧,放牧场所应无疫情、无污染。
放牧时间:冬季、早春宜在无风、晴朗的中午,夏季宜在早晨、傍晚。
放牧时,应注意天气状况,避免在高温烈日、雨天或剧变的天气放牧,同时,应避免噪音、惊吓等应激。
放牧做好鸭群调教,定时放牧和及时回舍,用固定的口令、牧杆、动作信号训练,培养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
此外,放牧前要喂料,放牧归来后,视鸭群的进食程度、食欲状况补喂饲料。

(四)产蛋期饲养管理
1.密度。每平方米6只。
2.温度。鸭舍内维持5~30℃,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应采取人工调整措施。
3.光照。舍内保持弱光照明,配有应急照明灯。
4.喂料。可采用自由采食和定时饲喂,昼夜饲喂3~4次。
5.饲料。供给产蛋鸭螺蚬等动植物饲料,尽可能补充原粮。
6.产蛋期管理要点。避免光照时间变化、惊群等应激,保持蛋鸭稳定的生活规律,营养供应充足,加强螺蚬类水动植物的摄入,及时淘汰不良个体。
(五)种鸭饲养管理
1.种鸭舍饲养管理卫生要求。一是种鸭进舍前应对鸭舍及设施实施清洗、消毒和灭虫灭鼠;二是鸭舍消毒完毕到种鸭进舍前空舍至少1周;三是鸭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消毒。
2.公鸭。在育成后备期,公、母鸭应分群饲养,未到配种期的公鸭尽量减少下水活动,进入产蛋期即放入母鸭群中,此时要多下水,少关饲。
3.公母配比。公母配比以1∶20~30为宜。
4.母鸭。母鸭应适当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和青饲料、螺蚬、蛆类水生动物,多下水,少关饲,以增加公鸭配种次数,提高种蛋受精和孵化率。
5.种蛋管理。种蛋要及时收集,消毒入库,种蛋保存温度:16~18℃;相对湿度:65%~70%,种蛋保存期不超过7天。
(六)观察、记录、建档
1.观察。饲养员每天应观察高邮鸭的采食、饮水情况、分布情况,注意鸭群声音、动作、精神状态及鸭粪是否正常,检查鸭舍内温度及通风情况,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记录、建档。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入舍日期、入舍数量、转群日期及鸭舍情况、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日期、日龄、存栏数、温度、湿度、免疫记录、消毒记录、喂料量、鸭群健康状况、死亡数、死亡原因、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七)出栏、检疫
1.出栏。肉用仔鸭达到8周龄即可出栏,老鸭在产蛋结束后羽毛不脱落的情况下出售。
2.检疫。出售应按GB16549(畜禽产品消毒规范)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5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