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种牛质量技巧的几项方法

随着人工授精与冻精冷配技术的进步,种公牛的利用更加重要,其生产性能的高低,对整个养殖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种公牛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牛群的下一代,要加强种公牛管理,增加其生产性能,保证精液品质优良。因此,要加强种公牛的选育、管理和利用等工作,从而提高种公牛的生产性能。现从种公牛的选择、管理、利用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升种牛质量技巧的几项方法。

1、科学选育

选择种公牛时要选择系谱记录详细的种公牛,要求至少在3代以上,父母代的资料齐全,并且品种优良,体型和外貌都要具有该品种的特征,生产性能良好,种用价值高。另外,在选择时还要参考同胞的产奶性能,选择生产成绩高的种公牛进行培育。在选择种公牛的个体时要注意其体型和外貌特征,要求体型匀称,外貌和毛色都要符合该品种特有的特征,身体健康,没有遗传病。种公牛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对其生产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选择时还要重点观察睾丸的发育情况,要求睾丸粗大且颈部明显,大小相同,左右的分界线明显,可隐约看见附睾。

2、加强饲养管理

种公牛以采食粗饲料为主,同时要搭配饲喂精料、青绿多汁饲料,以满足种公牛的营养需求。所提供的日粮中的营养物质要全面,保证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量,以提高种公牛精液的产量和质量。因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因此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可直接影响种公牛精液的品质。通常动物性蛋白更利于精液和精子的形成,因此在采精高峰期的日粮中要额外补充动物性蛋白质;种公牛日粮中的能量水平要适量,过高或过低均对生产性能不利,会影响精液的形成与精子的质量,因此日粮中脂肪的添加量要适量;维生素与种公牛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维生素A可影响种公牛的生精能力,如果缺乏会引起死精、畸形精子数增加,活力下降;维生素E缺乏会使睾丸变性萎缩,因此在补充精料是为了提高精液的质量要注意维生素的添加量。

对种公牛供给营养要根据实际的体况以及对营养的实际需求量来合理的提供,日粮主要由粗饲料、混合精料、块根块茎类饲料组成,要注意各种饲料的配比,以达到营养的均衡,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使用全混合日粮(TMR),以保证种公牛摄入充足且配比均衡的营养,要注意所提供的包料质量优良,不可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种公牛的饲喂要定时定量,注意保持适宜体况,不可饲喂过肥,应根据季节、生理状态来确定每天饲喂的次数、饲喂时间和饲喂量。日粮的配方也要根据的季节的变化、奶牛的生理阶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如在采精高峰期要提高营养的浓度,尤其是蛋白质的水平,在夏季要减少精料的饲喂量,以防止产生过多的体热。

3、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加强种公牛日常的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生产性能。首先要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清理舍内的粪污,并将其堆放到指定的地点,栏舍内也要经常的打扫,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圈舍内的空气质量。

每天都要刷拭牛体1-2次,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可以促进牛体的血液循环,去除体表的寄生虫,保持牛体的清洁,还可在夏季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加强种公牛的运动,每天都要将种公牛赶到运动场内运动,一般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1h,可增强种公牛的体质,避免体况过肥,使种公牛保持较为旺盛的性欲,提高精液的品质,还可以防止发生肢蹄病。

4、合理利用

合理的利用种公牛可使其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并且可以延长使用年限。如果对种公牛采精不规律或者长期不采精,会使精液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对种公牛采精要根据年龄、季节以及体况合理的安排采精时间和采精频率,一般后备公牛14月龄时开始调教采精,可每2周采精1次,18月龄以后可每周采精1次,24月龄时每周2次;成年种公牛可保持每周采精2次。种公牛2-4岁时的生产性能最高,精液的品质最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精液的品质开始逐渐的下降,因此要合理的利用种公牛,使其在最佳的使用年限内发挥最高的生产性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5、加强疾病预防

建立种公牛的防疫体系,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场区内的生活区、办公区以及生产区要分开,场区和生产区的门口要设置消毒池,牛舍的门口也要设置消毒盆,进入的人员和车辆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内和牛舍内要定期消毒,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避免多种消毒药交叉使用。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日常的营养供给,提高种公牛的抗病能力。根据本场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接种疫苗。定期的检测抗体情况,以实现最佳的免疫效果。每天的春秋两季都要进行保健驱虫的工作,以提高种公牛的健康度。

种牛的质量提高需要技巧和正确的方法,请看以下提升种牛质量的技巧。
一般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本品种选育:
(1)一个牛品种生产性能较高,体形外貌也比较一致,基本符合国民经济的需要,为了保持和发展民族品种的特性和数量,需采用本品种选育的方法。
(2)引进品种的保种须采用本品种选育的方法。如由国外引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比法罗、利木赞、摩拉水牛等良种均不能随意引入别的品种牛的血液,而必须实行本品种选育的方法。
(3)在杂交育种的最后阶段,已出现了较大量的理想公母牛时,为使理想牛群特性巩固下来且有所提高,并使牛群整齐化,需要采取这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本品种选育是结合牛群培育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综合利用各种选种选配技术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制度,只有这样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行本品种选育,应遵守如下原则:
(1)要保持和发展本品种原有的优点和独特性能,注意克服原品种普遍存在的缺点。
(2)选种与选配相结合。选种要留有一定数量的可选对象,经过试验证明性能优良的种牛,还要注意合理选配,否则仍会影响生产性能的提高和牛群的生活力。
(3)进行本品种选育的同时,要注意切实改善饲养管理技术和建立良好的培育条件。缺乏饲料,培育条件低劣,即使有再好的高产遗传基因,其高产性能也表现不出来;饲养管理粗放,原有品种的经济性能也会退化。因此,实行本品种选育时,切不可忽视培育条件的改善。

开展牛的本品种选育的主要措施是:
(1)成立牛品种管理组织,负责本品种牛的保种和进一步改良提高工作,其中包括种牛鉴定、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公牛后裔测验及技术指导等。
厂家直销肉牛犊利木赞牛200-300-400斤包运输包技术
¥2300购买
(2)实行良种登记制度。
(3)建立种公牛的后裔测定制度:小公牛根据系谱分析,生长发育测定和外貌鉴定和初步选出后,到12至14月龄时采取其精液,在短期内(如3个月内)随机配母牛一定头数(如80至200头),此后该公牛精液只作冻精保存,不予输精实用;待所产后代产出之后,经过生产性能评比,如确定性能优良时,再将该公牛已冻精液推广应用;相反,如后代性能差,则把原冻精液全部废弃,公牛也立即淘汰。

相关推荐

提高肉鸡饲养效益的几项关键方法


摘要:肉鸡养殖业在市场的不断拉动下,饲养周期以及出栏日期都明显的缩短,这对于饲养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应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加强饲养管理,以期获得较高的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现对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的一些关键措施简单的加以简述。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39-01

1做好肉鸡品种的选择工作

肉鸡的生产性能具有遗传性,因此要想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好肉鸡品种的选择工作。品种选择是饲养好肉鸡的前提,是获得较高饲养效益的基础。在肉鸡品种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本场的饲养环境,当地的饲料资源以及养殖场的技术力量来选择适宜的肉鸡品种进行饲养。

2.保证肉鸡采食到充足的饲料

肉鸡的养殖过程中要保证肉鸡能够采食到充足的饲料,喝到充足的饮水。所以应该及时给各生长阶段的肉鸡提供水和饲料,在鸡舍内要配备齐全充足的饲喂设备,尤其是雏鸡阶段,因为在给雏鸡及时的喂料和供水是肉鸡前期饲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如果供料和供水不及时,会导致雏鸡因找水和饲料而造成体重增长缓慢。在前期的饲养要达到养殖标准,满足每只肉鸡在前期的采食量,以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要注意料槽和水槽的管理工作,合理的调整料槽和水槽的高度,因为每个料槽和水槽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到雏鸡的采食和采水,如果高度不合适会造成采食和饮水困难而使采食量下降,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肉鸡前期的生长发育对于后期商品肉鸡的培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满足营养需求、舒适度以及基本的生长环境。

3做好育雏工作,提高出栏率

肉鸡的出栏率是指出栏肉鸡的数量与开始引进雏鸡数量的百分比。一般出栏率高的鸡群饲料成本较低,料肉比低,其他费用的开销也较少,并且出栏时肉鸡的品质较高,所以要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外购雏鸡进行饲养时,要注意购买渠道正规,在雏鸡的选择时要做好病弱雏鸡的识别工作,以保证所购买雏鸡健康无病,且活力好。在运输时要尽量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清晨或傍晚,要注意运输途中的饲养管理工作,经常的观察鸡群的状态。对于自繁自养的肉鸡场,同样要做好雏鸡的选择工作,及时剔除不合格雏鸡。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将育雏舍和育雏工具清洗、消毒彻底后备用,在进鸡前将温度预热到33~35℃。计算好饲养肉鸡的数量和规模,以调整合适的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密度是肉鸡成功养殖的关键,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对温度控制也有利。

雏鸡进舍饲养后要及时的开饮和开食,开饮的水温要求为25~30℃,开饮后再开食,将开口料均匀的撒在塑料膜上,诱导雏鸡采食。因蛋白质是构成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并且对维持体内渗透压和水分的正常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调节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因此,蛋白质对肉鸡饲养非常重要,要控制好蛋白质的饲喂量,在育雏期可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9%的颗粒料,并且其他类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要全面且丰富、均衡。保证饲料的品质,不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为了提高肉鸡的成活率,要做好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主要根据当地和本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国家要求来制定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免疫接种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抗体的监测工作,对于免疫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的进行补免,以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4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

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控制好肉鸡的育雏环境,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以及通风。在育雏前的3天内光照时间要保持在23h,以后逐渐的缩短,直到自然光照时间为止,光照强度要求为10~20lx,相对湿度为60%~70%。雏鸡对温度较为敏感,育雏3日龄内的温度要求为33~35℃,以后每天逐渐的降低2~3℃,直到23℃为止。做好鸡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以保证舍内空气的清新度,还可以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舍内的相对湿度,利于肉鸡的生长发育。做好消毒工作,以杀灭病原菌。搞好舍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5降低饲料成本,适时出栏

饲料成本占肉鸡饲养成本较高,约为70%左右,因此,降低饲料成本可以有效提高肉鸡养殖的效益。饲料浪费是养殖业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少肉鸡饲料的浪费,除了要及时的断喙外,还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料槽,以提高饲料采食量。同时在日常的饲喂过程中要注意不可饲喂过量,控制喂料量。在饲料的选择时要尽量从当地选购,这样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在原料的选择上要选价格较低,质量较好的饲料。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自配饲料,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本场肉鸡的营养需求,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

一般肉鸡在达到56日龄时出栏最好,也有的肉鸡品种的出栏时间较早,所要要观察好肉鸡的增重情况,做到适时出栏。如果出栏太早,肉鸡育肥达不到最佳的体重;如果出栏过晚,则料肉比较高,造成饲料的浪费。要注意,肉鸡在出栏前要停止喂食6~12h,以减少运输应激的发生,并且在出栏前半个月左右停止使用任何药物。

长毛兔养殖,提高兔毛质量和产量的技巧


兔毛的产量除了由品种因素决定外,还与饲养方式和养殖技术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德系、法系和英系的安哥拉兔基础上进行杂交改良,已成功培育出哈白兔、唐行系和皖系等长毛兔品种。广大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根据毛用兔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根据剪毛周期和季节变化加强饲养管理
在饲养长毛兔时,须根据剪毛后的不同阶段和采食量的变化规律,细心调剂饲料。长毛兔的采食量随着剪毛周期和毛的生长情况而变化:剪毛后的第一个月,兔的采食量最大,因这时兔体表毛短或裸露,体热散失较多,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每只成年兔应日喂190~210克全价料(按干物质折算);第二个月,进入兔毛生长较快阶段,必须保证兔吃饱吃好,日喂170~180克全价料;第三个月后,兔毛长到一定长度,生长速度相对变慢,此时兔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日喂140~150克全价饲料即可。
冬季是产毛旺季,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加强管理,促进长毛兔多产毛、产好毛。饲喂的饲料以草糠、麦麸、胡萝卜等为主,草糠发酵后适口性好。饲料要干拌,并增加饲喂次数,白天喂5次,晚上喂1次。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兔采食量虽然增加,但是由于维持体温消耗营养较多,将影响产毛量。因此,冬季要注意兔舍防寒保暖,破损处要及时修补以防漏风,且要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长毛兔白天要加强运动,每只每天早、中、晚各喂给2~4粒花生,可以增强其抗寒能力。
夏季是产毛淡季,兔毛生长缓慢且绒毛减少,环境温度升到30℃以后产毛量会降低30%~40%,热天优质毛的比例会降低15%~25%,因此,夏季也要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做好兔舍遮阴,须搭建凉棚以防阳光直接照射到兔笼上,兔舍门窗应敞开,并设天窗、通风窗或换气扇,使兔舍内空气流通,还要注意采光和防潮。二是降低饲养密度,疏散饲养可以减少单位空间的热源。多层兔笼,高层与低层温差大,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因此,夏天种公兔与妊娠母兔应尽可能放在低层。兔舍内温度超过30℃时,可往地面泼些凉水或放置冰块降温。三是合理、适当缩短养毛期,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应当剪毛1次,夏季剪毛间隔以控制在50天左右为宜。宜剪不宜拔,且应把头毛、耳毛、脚毛全部剪净,以利机体散热。四是夏季中午炎热,长毛兔多食欲不振,因此,每天喂料一定要做到早餐早喂,()晚餐迟喂,中餐多喂青绿饲料,将80%的喂料量集中在早、晚喂给,以减少日间的采食和活动量。以外,不喂霉变、污染及带雨水和露水的饲料,多喂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还要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用水。
二、合理剪毛并适当缩短养毛期
一是适时剪毛。仔兔50~60日龄应剪掉胎毛,若90日龄再剪毛虽毛长价高,但70日龄后兔毛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会造成饲料浪费。夏季为防暑可提前到50日龄剪毛,其他季节70日龄前剪毛,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修剪后毛生长快的优势,增加产毛量,且每年剪毛次数可增加1次。二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管理。母兔在临近分娩时不要剪毛,以免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影响胎儿发育。母兔剪毛时间可以安排在配种前,这样分娩时毛还较短,便于仔兔吮乳。三是在剪毛过程中要注意实行边剪边分级,禁止剪二刀毛。切忌紧贴皮肤剪毛,以防剪刀刮伤兔皮肤及剪毛后兔突然受冻而患病。平时要定期梳毛,及时清除草屑、粪便等污物。另外,要防止兔食入兔毛而引起毛球病,发现疥癣病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为了增加兔毛总产量,饲养管理较好的养殖场和生长发育较好的长毛兔群体,可以尝试适当缩短养毛期。兔毛生长速度以剪毛后第一个月最快,第二个月次之,第三个月减慢。养毛期由90天改为75天,可使总产毛量提高10%~15%;由90天改为60天,可使总产毛量提高20%~25%。
三、提高兔毛质量和产量的技巧
1.肌注维生素。剪毛后第二天,每只兔肌内注射维生素B120.1克,产毛周期可缩短10天,或者用育肥灵(主要成分4-碘苯氧乙酸)1毫升、维生素B120.07克混合肌内注射。
2.加喂微量元素。每只成年兔每天添加10毫克微量元素添加剂,连续饲喂90天,毛量可提高27%。
3.饲喂中药。每天用土茯苓1克、蚕粪1克、硫磺0.5克,捣碎拌入饲料中,可提前10天左右剪毛。
4.添加促毛散。黄芪130克、白头翁10克、五味子10克、马齿苋30克、车前草30克、甘草10克,研为细末,每天每只添加6克,可提高产毛量20%。
5.添加血余素。血余素是头发水解后浓缩制成的产物,每天每只添加0.5克,连续60天,产毛量可提高15%以上,且品质优良。
6.添喂松针粉。在日粮中按1%~1.5%的比例添加松针粉,可提高产毛量10%;用新鲜松针叶代替15%~20%的青绿饲料,可提高产毛量10%~12%。
7.添加沸石。在每只兔日粮中添加沸石粉10克,连续饲喂90天,产毛量可增加30%。
8.喂蚯蚓。每天每只加喂7克蚯蚓粉,产毛量可提高10%,优质毛可提高17%。
9.喂韭菜。每天每只喂韭菜60~80克,产毛量可提高5%。
10.喂黄豆。每天每只喂泡好的黄豆8~10粒,可明显提高增重和毛产量。
11.喂鸡蛋。每天每5~10只长毛兔日粮中添喂1个鸡蛋,可提高兔毛的产量和质量。
12.喂啤酒糟。在兔日粮中加入40%鲜啤酒糟可明显提高产毛量,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13.喂青绿饲料。喂给紫云英、胡萝卜和禾本科牧草等维生素A含量高的饲料,可促兔多产毛、产好毛。
14.喂嫩姜。用嫩姜50克捣烂成汁,加白酒10克,调匀后涂抹兔体,可使新长出的兔毛又密又齐。

甲鱼质量鉴别方法



捕捉、收购和购买的亲鳖、成鳖或鳖种,要经过质量鉴别后才能决定是将其放养,留种,还是买卖,才能决定其商品价格。
一、外观检查
主要根据个人经验,凭眼观、手捏、翻倒身体等方法,对体型、体重、活动能力、体色以及特殊特征进行评价。
先通过肉眼观察,看其体型是否正常,体色与正常相比有无差异,体表有无损伤、病灶等症状,其眼部有无浑浊、失明、眼瘤等症状,生殖器是否有外露现象等等,然后采用以下方法,检查其活动能力:
1.用手抓住鳖的后裙边,若其神态生猛活泼,四肢挣扎有力,头伸出很长且弯曲回转自如,总想回头咬人,用木棍逗引它,就会咬住不放,那是质量好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2.将鳖翻转,腹甲和四肢朝天,如果其能将脖子伸出很长,抵住地,迅速翻转,就是健康鳖;反之,翻转很慢或翻不过身来的,就是质量差的鳖。
二、探测与检疫
如果是收集野生鳖,特别应注意是用钩、卡、叉、踩的方法捕捉的,常有不同程度的内伤,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受伤轻者虽然暂时不死,但也很难进食,最终也将死亡。对体内有金属物的检查有三种方法:
1.凭经验看,金属钓钩往往卡在咽喉处,使鳖颈很难伸缩自如,严重者其颈难以缩入背甲中。
2.通过手捏法进行判断。一般地,用一块布引诱鳖咬住后拉出其颈,而用手捏鳖的颈部四周,若手感到有尖硬的东西存在,可能就是针钩。一旦发现野生鳖体内有异物或受伤,应剔除掉。
3.用灵敏度较高的金属探测器测定,或者用X线透视机判定。
如果是从其它养殖场(户)购进鳖,事先需对该场进行病史检查,抽样剖检与检疫,若该场鳖无病毒性或细菌性传染病史,或检疫无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可引进。否则,不要引进。
对引进的种苗要抽样剖检,对内部各组织器官首先进行镜检,再进行分离培养、人工回感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等检疫手段。彻底杜绝病毒和细菌性病原体的传播。目前,国际、国内研究出了许多水产动物传染病的快速检测方法,如选择性培养基、荧光抗体技术、酶标记免疫诊断、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核酸探针技术等等。这些方法技术成熟,检疫率高,准确快速,在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现代化管理的养鳖场可以选择推广使用,对提高鳖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原料奶的质量,奶牛养殖场的核心问题从产奶量转变为牛奶的质量。奶质量的评定指标主要为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奶牛的品种、年龄、胎次、泌乳阶段、饲料及饲养管理水平。在实际中常出现重视产奶量而忽略牛奶品质的误区,从而使牛奶的质量不佳,会影响销售的价格,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及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影响牛奶质量的几种主要因素:
1、奶牛的品种

不同的奶牛品种有其固有的遗传特性,因此所产牛奶的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一个奶牛的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奶牛养殖为了提高产奶量以及提高牛奶的质量,通过科学的技术对奶牛进行选育,可获得优良的奶牛品种,以达到稳产、高产,并保持质量的目的。另外,同一奶牛品种的不同个体间,由于个体之间也存在着遗传差异,因此,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奶牛的产奶量以及牛奶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2、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

奶牛所产牛奶的质量会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胎次的提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牛奶中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有所下降。一般第一胎奶牛的乳成分最高,以后随着胎次的增长而下降。在同一泌乳周期的不同泌乳阶段不但奶牛的产奶量有所不同,牛奶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在泌乳的前23个月内,牛奶中的乳蛋白和脂的浓度会下降,然后会呈上升的状态,即在泌乳前期的产奶量增加,而乳脂率和无固形率减少,在泌乳后期的产奶量减少,但是乳脂率和无脂固形率增加。其中泌乳阶段对蛋白质的影响要小于对脂肪产量的影响。

3、饲料因素

奶牛日粮的组成。奶牛日粮中不同的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产物不同,会对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而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则影响着牛奶的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常存在养殖者为了追求产奶量而给奶牛饲喂大量的精料,而导致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不足,使瘤胃中乙酸的浓度下降,而导致乳脂率降低。乙酸来自于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尤其是干草,当日粮中的干草饲喂量较低时,牛奶中乳脂率会降低,因此,要保证奶牛日粮中适宜的干草供应量。另外,如果用秸秆来代替部分干草,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都会大幅度的下降,因此,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牛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饲喂奶牛的日粮质量要好,并且种类不可过于单一,要饲喂两种以上粗饲料,饲喂干草时,可以搭配喂一些青贮料和青绿饲料,精料的种类要在三种以上,如玉米、豆粕、高梁等。否则会影响奶牛食欲,使采食量下降,另外,单一种类的饲料的营养也不够全面,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均造成影响,还要注意饲料的品质。

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为奶牛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精料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喂适量的精料可有效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但是,如果饲喂过量会改变瘤胃的消化过程,增加丙酸的生成量,降低乙酸的含量,而丙酸不能合成乳脂,因此会使乳脂率降低;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和来源对牛奶的产量和组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来源会对牛奶中的乳脂率和脂蛋白率产生影响。如日粮添加未压碎的大豆可提高乳脂率,而含豆粕的日粮则对乳脂率不产生影响;日粮中脂肪对乳脂有着双向的作用,一方面可直接合成脂肪酸形成乳脂,另一方面则是不饱和的脂肪酸会使丙酸增多,使乳脂率下降。因此,在添加脂肪时要注意添加量;日粮中的粗纤维可在瘤胃中发酵产生乙酸,从而提高乳脂率,所以要保证奶牛采食充足的粗饲料,但是添加时要注意粗纤维的长度,不可粉碎,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饲养管理因素

奶牛的饲养管理环境对牛奶的质量存在重要的影响,当奶牛舍内相对湿度过大,大于90%时,乳脂率就会下降。而环境温度过高,如夏季高温下,会严重影响奶牛的食欲,而使采食量下降,奶牛采食不足,体力下降,乳腺的机能也会受到影响,其后果就是会导致牛奶质量下降。保证奶牛适当的运动量,对于提高乳脂率也有很大的作用。当奶牛生活环境不良,卫生条件差时,奶牛易患乳房炎,会影响牛奶中的成分,造成乳脂率和无脂固形物下降。奶牛饲喂不当,导致日粮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生理所需,而使奶牛的体况不良,或者饲喂变质的饲料,都会导致牛奶的质量变差。另外,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饲养程序受到破坏、饲养人员以及挤奶人员的更换、疾病等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不良的挤奶准备工作,以及不正确的挤奶操作,不仅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还会影响乳脂率。正确的方法和次数可以保证牛奶的产量和质量,无论是手工挤奶还是机器挤奶,都要在挤奶前用温水擦洗奶牛的乳房,并做好准备工作,安排好时间,如果准备时间过长会使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另外,在挤奶的过程中,乳脂的含量也发生着变化,一般先挤出的奶的乳脂含量高。并且挤奶的间隔时间长,乳脂的含量也会下降,但间隔时间过长,超过15h后。则乳的分泌量下降,乳脂含量提高。

提高牛奶质量的技术方法:

1、科学选种

优质的牛奶是在无污染的饲养环境下,采食无公害饲料的健康母牛产出的,各项批标,包括感官要求、卫生和微生物的检测等都符合农业部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的牛奶。奶牛的品种对牛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的基础。我国目前奶年养殖的误区是在奶牛的选育工作中,常常忽略了牛奶中乳蛋白质的含量,而重点关注产奶量和乳脂率。从而导致牛奶的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实际上,奶牛的产奶量可以通过育种、饲养管理等措施很快的提升,但是乳脂率和乳蛋白质的含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需要经过长期的选育过程,进行严格的品种和个体的选择才可实现。因此,在奶牛品种的选择时要注意该品种的特性,要求所选择的品种要符合我国奶业的发展需求。通常我国选择品质优良的荷斯坦牛,如美国和加拿大的荷斯坦牛,并利用其冻精来改善目前我国现有奶牛的品种,可以提高牛奶的质量。

2、合理饲喂

在饲喂方面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并要求饲草饲料以饲料原料未受到污染,不发生霉变,不含有农药、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另外,还要注意饲料中不应含有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一些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的选择要注意保持多样,避免饲喂单一饲料。目前很多奶牛场为了追求高产奶量,而过多的饲喂精料,从而导致粗饲料的饲喂不足,导致奶牛瘤胃中乙酸的生成量下降,使乳脂率下降。乙酸的主要来源是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因此要注意奶牛日粮中的粗饲料的饲喂量,粗饲料的种类对牛奶质量的影响较大,如果奶牛以饲喂秸秆类饲料为主时,产奶量和乳脂率均会显著下降,而选择饲喂优质粗饲料,如牧草、青饲料等,则可明显的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所以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牛奶的质量非常重要。另外,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也对牛奶的质量影响较大,当日粮中粗饲料的比例低于40%时,牛奶的乳脂率下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饲料的稳定性,为了保持奶牛正常的生理机能,防止机体发生代谢紊乱,要争取保持饲料的供应相对的稳定,即使冬季和夏季饲料的种类有所变化,也要注意不可过于悬殊。饲喂时要注意不可饲喂发生霉变、受到污染、冰冻的饲料,并且要清除饲料中的杂物,防止奶牛发生中毒、受伤而出现患病。

对奶牛进行合理的饲喂,每天以饲喂3次为宜,每次间隔8h,让奶牛吃饱吃好,使奶牛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反刍,对于保持瘤胃的健康有利。除了定时饲喂外,还要在运动场的料槽内加料,让奶牛自由采食,这样对提高产奶量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都很有帮助,还要保证奶牛有充足并且清洁的饮水。另外,要正确的使用饲料添加剂,例如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还可以预防高产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和酮病。

3、科学管理

做好奶牛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科学管理。首先要合理的分群,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年龄、体况、生产水平等进行分群饲养,便于饲养管理。在提供日粮时要根据奶牛实际的营养需求,如产奶量、生理阶段、体况等合理的供应,饲料的种类要多样,保持日粮中营养的平衡。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各种应激的发生。因奶牛发生应激反应后,会影响机体的各项功能,使内分泌紊乱、消化机能失调等,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下降。所以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要防止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使奶牛发生应激。因此,要保持牛舍温度稳定,避免奶牛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的通风换气,避免噪音过大,不应突然换料等。保持奶牛每天都有适量的运动量,对于增强奶牛的体质,提高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每天都刷洗牛体,保持牛体的清洁,促进血液循环。

奶牛挤奶要合理避免发生过度挤奶的现象。否则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有时还会造成奶牛的体质消耗过大,使乳房受损,影响到下一胎的产犊的泌乳。所以要科学挤奶,合理的安排每天的挤奶时间和次数,并使用正确的方法挤奶,挤奶时要做好清洗和消毒的工作,以免使牛奶受到污染,影响质量。

4、疾病预防

奶牛养殖要建立疾病的防治体系,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因健康的奶牛才可生产出优质的牛奶,而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重点是降低病原病生物的侵袭,因此除了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外,还要提高奶牛的抵抗力。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按照程序接种相关疫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