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开春把“四关”调水控温补营养


开春期间,抓好甲鱼养殖的“水质关、温差关、营养关、防病关”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质关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换水排污露天越
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2、水体消毒开春期间,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3、水质调节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0之间,开春期间,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
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4、控制水色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温差关
“春无三日晴”,开春期间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以及这些越冬池的换水排污,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
开春期间的分级过塘,也应该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
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营养关
气温回升,甲鱼的活力增强,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
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温棚池的甲鱼除适当增加投饵外,也应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免疫剂、保肝利胆健胃的中草药等。
防病关
开春期间,是甲鱼疾病多发的一个时期,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征、真菌病、出血病等,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举、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同行的原则。
1、环境消毒养殖池内外、水体、池底要定期消毒和改底,消毒药物如漂白粉,生石灰,碘制剂、溴制剂;改底药物如底净、福地安等。
2、鱼体消毒分级过塘的鱼体应充分消毒,防止病菌带入新养池,使用药物如高锰酸钾、碘制剂、食盐等。
3、合理放养甲鱼分塘,放养密度合理,不要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只有合理密度才有效益。
放养密度过大,甲鱼相互厮咬、打斗的现象就会增加,疾病的易感机率就会加大,一旦发病,将会得不偿失。
4、“五定”投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人对甲鱼行投料,投喂量以八成饱,一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5、调控水质水体消毒与水质调节相结合,使水色适宜,藻相平衡,水体稳定。
6、药物防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轻病重治、重病轻治”、“外消内服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无病不管,有病乱治”的现象。
7、生态预防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要求。

相关推荐

控温养殖甲鱼之温室的温度控制



控温养鳖池温室的温度控制包括水温的控制和气温的控制两大部分。
1.调温池水温的控制
养鳖池的水温要求稳定在30℃±1℃~2℃散热范围内,而无论何种热源,引入养殖池之前的水温均远高于养殖池所需的水温。因此,不能把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内,同时考虑水质处理要求,必须实行中间池与养殖池两级调节:一是将中间池的水温控制在某一温度值,当养殖水温低于30℃±1℃~2℃的温度值时,即将中间调节池的水注入养殖池中,虽然中间调节池的水温与鳖生长所要求的温度比较起来仍高一些,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输送以及养殖池面积较大,有时养殖池热水入口附近局部水温暂时偏高,但不会影响鳖的生活和生长。
中间调节池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增加水中溶氧量。无论使用何种热源,热水溶氧不足是普遍现象。通过充气增氧可以增加水中部分溶氧量,但空气中含氧量仅占空气总量的1/5左右,一次增氧难以完全满足需要。通过中间调节,进一步增加了空气与水的接触,延长了水与空气的混合时间,从而加大了水的溶氧量。
二是热水调节和蓄水作用。由于锅炉或其他热源输出的热水温度过高,需加冷水混合后使用。采用中间池预混合,可起缓冲作用避免将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伤害进水口附近的鳖类。采用中间调节水池,通过水池蓄水,可以确保停电或机组出现故障时短期内继续向养殖池供水,特别是严冬季节其蓄水作用尤为重要。
中间池的容量根据加温池规模和养殖池换水次数确定。一般在出故障后能确保养殖池稳定6h~8h为宜。
中间调节池的水温控制通常根据外界气温及热负荷等情况确定。当外界气温在0℃以下时,中间池水温控制在40℃为宜,外界温度在0℃以上时,中间池水温35℃为好。
2.养殖池水温控制
养殖水体温度均匀与否对鳖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制约鳖的生长的因素之一。根据观察,若水温空变±5℃时,鳖自身将难以调节,生理出现紊乱,导致鳖的死亡。尤其是稚鳖本身适应调节能力较差,体质较弱,危害更大。
养殖水体的水温均匀性包括,一是横向均匀性,根据池壁的散热情况,一般水温由池中心向边缘依次降低;二是纵向均匀性,根据水体热循环特性,一般由表及底温度依次降低。因此,在控制水体水温均匀性时,必须考虑到水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
为了较好地解决养殖池水温均匀性,同时结合循环换水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一是采用底部排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沉入池底的排泄物和残饵排出池外,防止水质恶化,减少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的疾病,另一方面可将底层较冷的水排出,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二是采用交叉多点近底层加水,进水管共有多个排出点,保证横向水温均匀性。尤其要保证近池壁的进水孔有足够的温水加入,以补充池壁的耗热。进水孔离池底一般为10cm~20cm,既保证近底层的水温,又进一步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3.温室气温和湿度的控制
加温养鳖温室室内的气温及相对湿度并不是制约鳖生长的重要因素。因为鳖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因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它的影响不像水温对其生长的影响那么大。但是,空气温度的高低对水温和相对湿度有间接的影响。如果气温低,一是水与气温温差大,水向空气中散热、散湿量增加,水温难以维持;二是含湿量大,阳光透过率下降对鳖晒背有影响,而在正常情况下,鳖每天需晒背2h~3h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湿度大,塑料大棚的采光增温效果亦会下降。温室空气加温采用散热器,而减少湿度的主要措施是增设通风热气装置——排风机。该风机由人工控制,强制排气。尤其在早晨和晴天的中午,强制排风大有益处,早晨棚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高;晴天阳光较强烈,适当排风减少空气湿度,有利于阳光透射。

初养黄鳝把好建池关和环境关



黄鳝适宜作为广大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发家致富的优选养殖对象。但在养殖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许多养殖者,特别是初养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初养黄鳝应该的建池关和环境关。

1、建池关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平方米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米左右。为防止黄鳝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厘米,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厘米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千克,或酸性磷酸钠20克,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2、环境关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厘米,高度也以40厘米左右为宜。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厘米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药植物种植更佳。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养猪场要过好哺乳仔猪补料关


补料时机的选择

仔猪胃酸分泌不足,pH值偏高,这样有利于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不致遭到破坏,哺乳仔猪能够从初乳中获得充分的母源抗体,保持高强度的抵抗力。但胃酸分泌不足,不能充分激活胃蛋白酶,不能快速有效地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同时仔猪前期整体胃肠道的消化机能不完善,若过早补料更宜引起仔猪腹泻。过早补料不仅补料难度大,同时也不利于仔猪对母源抗体的摄取。大量的研究及养殖实践证明,仔猪在7日龄开始补料为最佳,此时仔猪已经由母乳中获得了一定的母源抗体,自身并具备了一定的免疫能力,能够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的概率。

教槽料的选择

教槽料的好坏直接影响补料的效果,所以要重视对教槽料的选择。仔猪教槽料应具有以下特点:1.诱食性好,使用仔猪喜欢的气味,吸引仔猪采食;2.易于采食,以颗粒料为首选,颗粒大小适中,以方便仔猪对饲料的摄入;3.营养全面,必须要为仔猪提供优质而全面的营养供给,合理完善地补充,单纯依靠母乳不能满足营养需求;4.易于消化。

补料方法的选择

补料应该遵循仔猪的习性科学制定,科学的补料方法不仅可以加速补料进程,而且也可以减少仔猪应激和腹泻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把料和成糊状涂抹于母猪乳头上,待仔猪吮乳时可自然品尝饲料的滋味,慢慢地对饲料产生兴趣,这种方法相对比较麻烦,且仔猪所获得的料量较少;2.直接将糊状料涂抹于仔猪嘴内,强行开食,此种方法易给仔猪造成较大的应激,不利于仔猪的健康成长;3.把料直接撒在地面上,供仔猪玩耍时采食,达到补料的目的,但此种方法极易造成饲料的污染,不卫生,易造成仔猪腹泻的发生,又造成饲料浪费;4.笔者比较赞同的方法是可于颗粒料上喷洒上一定的益生菌或酸化剂,以弥补仔猪胃肠道消化功能的不足,同时可于饲料上喷洒预防仔猪腹泻及其他仔猪易患疾病的药物,如将紫金液(江西正邦动物保健品厂生产)直接喷洒于饲料上,晾干后,放置在周边打有许多小孔的易拉罐中(饲料可从小孔中露出),将装有教槽料的易拉罐放于仔猪活动的地面上,仔猪在自己玩耍的过程中,易拉罐在地下滚动的过程中将会有饲料不断地从罐内露出,仔猪好奇便会不断地捡食露出的饲料,很快达到教槽的目的。此种方法简单易行,补料速度快,工作量小,且饲料被污染的概率减小,同时又有保健药物的添加,会大大降低仔猪腹泻及其他仔猪易发病的发生。

做好母猪管理与保健

母源抗体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仔猪抵抗力的高低,对母猪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还要预防母猪三联症的发生。母猪产后三联症是导致仔猪母源性腹泻的罪魁祸首,预防母猪三联症可采取药物预防,如母猪围产期可用三金益母散(江西正邦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1包、邦福(江西正邦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1包,拌100千克料,供母猪采食,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母猪体内具有较高的抵抗力,才能使母乳中含有高浓度的母源抗体,仔猪只有获得了充足的抗体才能够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注意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差是仔猪病原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仔猪有捡拾或啃食地下异物的习惯,当地面上致病微生物超标或食用了霉变的食物就会导致仔猪腹泻,所以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应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污物,使用高碘(江西正邦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圈舍内带猪喷洒消毒。

仔猪药物保健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病毒性腹泻,预防仔猪腹泻除了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外,还应注意对仔猪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如仔猪三针保健(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注射头孢先锋0.5毫升、0.5毫升、1毫升)或仔猪哺乳时将药物涂抹于母猪乳头上供仔猪吮食,也可将药物喷洒于教槽料上供仔猪教槽时食入,可有效预防仔猪补料期间各种疾病的发生。

冬养蛋鸭养殖把五关


1.环境关

冬季鸭舍要保持安静,禁止陌生人进入,尤其要防止猪、狗、猫的惊吓和侵扰。由于冬季蛋鸭的体能消耗大,应实行圈养,圈内温度要保持在10℃以上。

2.饲料关

冬季应根据鸭群不同产蛋率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多喂精饲料,适量喂给青绿饲料,最好增喂含钙质较多的蛋壳、蚌壳粉、石膏等矿物质饲料。

3.防寒关

蛋鸭的产蛋量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为减少棚舍热量的散发,防止寒风侵袭,可将棚舍四周通风处封严。如天气太寒冷,则应在棚舍内增加供热。另外,棚舍内的垫草要勤换,并保证地面清洁、干爽,不可让蛋鸭在潮湿、寒冷的地方过冬。

4.放养关

每天应根据天气情况将蛋鸭放出棚舍外,让其自由觅食、活动,这样有利于蛋的形成。但放养时一定要选择背风的地方放牧,放鸭时最好逆风驱赶,以免鸭受凉。

5.补光关

冬季昼短夜长,鸭子光照不足,应注意人工补光,一般可在舍内离地面2米处,每10平方米左右挂1个25瓦的红灯补充光照,开灯补光时间一般在每天的17时~20时及次日凌晨的4时~7时,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

控温养鳖温室的布局



温室的布局应根据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热源和生产规模,以及交通和电力供应等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如果有数间温室,则温室前后之间的距离应在5m以上,双层面或圆拱形温室左右两间可以相连,也可以独立。
温室的保温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光照。光照与温室的方位有直接关系。当阳光照在温室上空时,室内光照强度主要取决于直射光,而与散射光关系不大。入射角度越小,室内光照强度越大,而直射光的入射角除了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还受温室布局的影响。
南北向温室多数为双屋面温室或圆拱形温室,这种温室的东部和西部,上、下午的日平均受光基本相等,而且室内不产生“阴影”。东西向温室,南北部受光不均,骨架易产生“阴影”。因此,建造温室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位。特别是在北方较冷的地区无论是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为了充分利用下午的光照,建造时选择一定的偏角:南北走向的温室偏东约5°,东西走向的温室偏西5°~10°为好。
温室形体较大,骨架材料相对较轻,易受风、雪袭击而损坏,特别是塑料棚温室,为确保其整体安全和保温,除了光照之外,是否避风,迎风面有无屏障,为选择温室地点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温室的附近应有水量丰富、水质符合养鳖要求的水源,而且温室必须具备排灌条件。

温室养殖甲鱼冬季增温妙法



冬季温室养鳖,能够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幼鳖成活率。据试验,如果不让鳖冬眠,由稚鳖养成600-800克规格的商品鳖只需12-15个月的时间,可显著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其中温度是鳖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在20-30℃的环境下鳖摄食活动能力最强,生长速度也最快。因为冬季温室养鳖对水温要求较高,而目前一般养殖户的温室不温,使鳖的生长速度不能达到应有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温室增温,使水温达到最佳状态。
一、双层塑料薄膜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往往只用单层塑料薄膜,虽有一定保温效果,但因为室内外温差大,仍易发生散热。从11月开始,最好就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温度下降时间只为原来的1/5。方法是先在养鳖池四周支起约2米高的柱子,搭成弓形,盖上两层塑料薄膜。两层之间间隔30厘米左右,在间隔层中放入隔热材料(如切成1-2厘米长的稻草、麦秆、旧棉絮、旧海棉、聚乙烯泡沫块等)。白天,当阳光直射大棚时,即可使温室增温;到了夜晚,隔热材料就能有效地防止热量散失。
二、导管输入热水增温法
在白天水温低于20℃时,可从水池引出金属水管,接入灶膛或煤球炉,利用做饭时的余热,使水经加热后注入水池。也可以进行专门加热,并使水循环流动,但须注意观察水温变化。
三、电子设备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用电炉来加热,效果较差。电炉只能对空气加热,而使水升温所需时间太长,热效率太低。如能利用控温器控温,则效果较好。使用时,先将调温器置于30℃,然后将感温探头插入水中,调温器即会自动调节,使水温保持在适合鳖生长的温度范围里,较为方便。
四、太阳能增温法
利用密闭式太阳能温水器、循环式太阳能温水器或流动式太阳能温水器等,再配备冷暖空调设备,能使养鳖池的水温在冬季保持在30℃左右。这样,在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0~25只稚鳖的情况下,经6~7个月的养殖,每只鳖可重130克左右,然后将饲养密度降至每平方米6只,再经10~15个月,每只鳖可重0.5千克以上,最重的可达1千克。
五、温泉水或火电厂废热水增温法
温泉水含有钠、钾、碳酸氢盐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鳖的生长。将温泉水经过掺对,把水温调至30℃后养鳖,鳖在冬季不冬眠,有利于鳖快速增重。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利用火电厂的废热水增温。
此外,还可利用太阳灶来增温,尽量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和利用工厂排出的热水(经检测无毒)等。采用煤球炉加热时,应防止煤气中毒。

开放式温流水甲鱼养殖模式



开放式温流水养殖场养鳖是一种最简单的快速养鳖方式,它是在利用大量温流水的基础上,不建温室直接建鳖池。所以建有开放式温流水养殖场的地方往往有丰富的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如大型热电厂、化工厂、炼焦厂的工厂温排水),并且要求这些水中不含有害物质,事先需经鉴定,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开放式温流水养殖热源来自持续不断的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有罗茨鼓风机不断充氧、曝气,温水在进入鳖池前要根据设定的温度与冷水混合,使进入鳖池的水始终在25~30℃之间。这种方式养殖成本较前三者为低,易管理,无污染。但它受外界环境影响也大,冬季耗热多,夏季降温困难。尤其在冬季,尽管池水温度高,但气温低,鳖很难爬上暴露在空气中的饵料台摄食,只好将饵料投在沉入水中的饵料台上,易散失,既浪费了饲料,又提高了成本,还污染了水体。
利用工厂余热水和温泉水开放式养鳖,在日本、韩国较普遍。我国以前多利用来养殖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现在也有许多地方开始养鳖,如湖北罗田、陕西关中和陕南、广东汕尾、山东烟台、河北保定、上海宝山等地方,都建立起了开放式温流水养鳖场,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控温养鳖温室的温度控制



控温养鳖池温室的温度控制包括水温的控制和气温的控制两大部分。
1.调温池水温的控制
养鳖池的水温要求稳定在30℃±1℃~2℃散热范围内,而无论何种热源,引入养殖池之前的水温均远高于养殖池所需的水温。因此,不能把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内,同时考虑水质处理要求,必须实行中间池与养殖池两级调节:一是将中间池的水温控制在某一温度值,当养殖水温低于30℃±1℃~2℃的温度值时,即将中间调节池的水注入养殖池中,虽然中间调节池的水温与鳖生长所要求的温度比较起来仍高一些,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输送以及养殖池面积较大,有时养殖池热水入口附近局部水温暂时偏高,但不会影响鳖的生活和生长。
中间调节池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增加水中溶氧量。无论使用何种热源,热水溶氧不足是普遍现象。通过充气增氧可以增加水中部分溶氧量,但空气中含氧量仅占空气总量的1/5左右,一次增氧难以完全满足需要。通过中间调节,进一步增加了空气与水的接触,延长了水与空气的混合时间,从而加大了水的溶氧量。
二是热水调节和蓄水作用。由于锅炉或其他热源输出的热水温度过高,需加冷水混合后使用。采用中间池预混合,可起缓冲作用避免将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伤害进水口附近的鳖类。采用中间调节水池,通过水池蓄水,可以确保停电或机组出现故障时短期内继续向养殖池供水,特别是严冬季节其蓄水作用尤为重要。
中间池的容量根据加温池规模和养殖池换水次数确定。一般在出故障后能确保养殖池稳定6h~8h为宜。
中间调节池的水温控制通常根据外界气温及热负荷等情况确定。当外界气温在0℃以下时,中间池水温控制在40℃为宜,外界温度在0℃以上时,中间池水温35℃为好。
2.养殖池水温控制
养殖水体温度均匀与否对鳖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制约鳖的生长的因素之一。根据观察,若水温空变±5℃时,鳖自身将难以调节,生理出现紊乱,导致鳖的死亡。尤其是稚鳖本身适应调节能力较差,体质较弱,危害更大。
养殖水体的水温均匀性包括,一是横向均匀性,根据池壁的散热情况,一般水温由池中心向边缘依次降低;二是纵向均匀性,根据水体热循环特性,一般由表及底温度依次降低。因此,在控制水体水温均匀性时,必须考虑到水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
为了较好地解决养殖池水温均匀性,同时结合循环换水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一是采用底部排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沉入池底的排泄物和残饵排出池外,防止水质恶化,减少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的疾病,另一方面可将底层较冷的水排出,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二是采用交叉多点近底层加水,进水管共有多个排出点,保证横向水温均匀性。尤其要保证近池壁的进水孔有足够的温水加入,以补充池壁的耗热。进水孔离池底一般为10cm~20cm,既保证近底层的水温,又进一步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3.温室气温和湿度的控制
加温养鳖温室室内的气温及相对湿度并不是制约鳖生长的重要因素。因为鳖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因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它的影响不像水温对其生长的影响那么大。但是,空气温度的高低对水温和相对湿度有间接的影响。如果气温低,一是水与气温温差大,水向空气中散热、散湿量增加,水温难以维持;二是含湿量大,阳光透过率下降对鳖晒背有影响,而在正常情况下,鳖每天需晒背2h~3h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湿度大,塑料大棚的采光增温效果亦会下降。温室空气加温采用散热器,而减少湿度的主要措施是增设通风热气装置——排风机。该风机由人工控制,强制排气。尤其在早晨和晴天的中午,强制排风大有益处,早晨棚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高;晴天阳光较强烈,适当排风减少空气湿度,有利于阳光透射。

河蟹养殖户如何把好养蟹最后一关



河蟹养殖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受恶劣气候(暴雨、大水、高温)影响,很多养殖户都反应今年的池塘情况比往年都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受水灾影响的区域,越到后期草越少、蓝藻越多,损伤也就越大,高温时节水质恶化严重,河蟹频繁缺氧、上岸,这也导致了到了末期(最后一壳)部分河蟹体质严重下降,营养及能量储备不足,导致蜕壳不遂及蜕壳期大量伤亡现象出现。
进入白露后,气温稍降,大部分地区的河蟹即将或者已经开始蜕最后一壳(部分密度低的区域甚至快结束了),由于今年产量明显比去年低,价格走势较高,因此必须保证河蟹顺利蜕好最后一壳,同时要及时防控后期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把好养殖最后一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白露及秋风阶段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蜕好最后一壳
目前大部分螃蟹都在蜕第五或者第六壳,蜕完后河蟹逐渐成熟、规格基本定型,而今年高温期的影响较大,部分螃蟹在7、8月份已经处于半昏迷、缺氧、慢性中毒、摄食少营养不良等不良状态,再加上突然温度下降后造成的应激,导致最近池塘伤亡突然增多,尤其是一些软壳蟹和拉脚蟹,都是由于体质未恢复而应激性蜕壳所致。因此,在最后一壳蜕壳前,建议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加快河蟹体质恢复和积累能量。同时高温期为了降温而保持较高水位的塘口,此时要把水位适当降低,没草的池子及时移点水花生或其他水生植物,温度不高中午可开2个小时左右增氧机,晚上蜕壳时少开,可备点增氧颗粒应急,防止缺氧。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草烂得多的塘口建议每隔星期使用一次卫底(2亩/袋)+蛭菌110(2亩/瓶),分开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菌和毒素滋生,营造良好的蜕壳环境。
水草衰败是影响最后一壳的重要原因
2、防控纤毛虫
养殖越到后期池塘的有机物蓄积越多,随着温度的降低,水中纤毛虫(主要是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开始大量滋生,附着于河蟹甲壳、附肢、及鳃等部位,造成河蟹行为异常(蹭草、上岸不下水、扒底泥导致水混等)、影响呼吸及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继发为烂鳃、水肿、蜕壳不遂等病症。当出现轻微纤毛虫附着症状时,一般不用刻意杀,保持水质清爽,水浓稠的建议大量换水,降低有机物含量及刺激螃蟹蜕壳,若纤毛虫附着严重,可视水质情况使用药物处理(注意溶氧、刺激)然后换水解毒。后期建议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纤毛虫属于环境型寄生虫,喜欢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草烂水浓有机物高的塘口建议每个星期使用一次FS活力菌(2亩/袋)+底福康(4亩/袋),及时分解水中过多有机物,保持水体透明度,外源水好经常换水(蜕壳期不换)从源头上防控纤毛虫病。
3、长膘增肥
螃蟹最后一壳也是最重要的一壳,直接决定了规格和产量,因此要增加后期饵料蛋白含量,促进长膘增肥。池塘环境好的建议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同时使用金维安+肝舒康拌料内服,提高食欲,强化营养,同时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储存能量,尤其是后期准备囤螃蟹的塘口,经常使用可有效提高螃蟹后期的耐受力,减少营养性损伤。投喂小鱼的塘口可用蛭菌110浸泡再喂,减少细菌滋生。水环境不好的建议以商品料为主,定期换水改底,保证吃食稳定。
有机物过高易发纤毛虫和缺氧
4、昼夜温差、环境应激
进入9月,温度较高温期下降明显,特别是晚上,昼夜温差很大,易造成河蟹应激,导致应激性蜕壳。河蟹处于应激状态下食欲骤减,大量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就导致部分伤亡。建议进入白露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外泼和内服,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高温期处理过蓝藻及倒藻、草烂的塘口建议及时换水,然后以一星期用一次卫底,同时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提高水体的缓冲性,增强水体“抗应激”能力,另外保持水草覆盖率和水体适当肥度可有效防控河蟹应激反应,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4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