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易患的几种疾病 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奶牛产业逐渐在畜牧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随着其产值比重的逐渐增多,奶牛饲养问题也愈加得到重视.现如今,奶牛养殖仍面临着常见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这无疑阻碍了当前奶牛产业的高速发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易患的几种疾病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方法。

1、乳房炎

调查显示,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乳房炎疾病最为常见。一般来说,临床型乳房炎往往会导致产奶量迅速下降,并且此期间患病奶牛所产牛奶不可食用。而一旦出现隐形乳房炎,不仅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产奶质量会急剧下滑,而且患病奶牛甚至还有可能逐渐无法泌乳。相关数据统计,乳房炎所造成的奶牛产业损失比重极高,因此被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调查显示,奶牛乳房炎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这方面的预防管理也就显得相当重要。首先,牛身、牛舍的清洁必须落实到位,保证养殖区及时的通风换气、垫草常更换以及粪便及时清理等;其次,在日常挤奶工作上,机器挤乳和手工挤奶都必须做好乳房擦洗清洁工作,并且设备的清洁与维护都要同步落实到位;最后,日粮的配置必须保证营养均衡及饲喂标准,并尽量避免牛群打斗时造成乳房划伤,同时及时隔离患乳房炎的病牛,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传染。目前有很多的牛场都给奶牛进行药浴,定期浸泡奶牛的乳头,每次10~30秒,可有效防止细菌进入乳管内。

2、肢蹄病

在奶牛易出现的几种疾病中,肢蹄病也是影响较大的。据报道,夏秋季节肢蹄病发病率较高,由于奶牛营养不均或饲养环境不当均易导致此病。而且当饲养人员在奶牛肢蹄保健方面出现疏忽时,肢蹄病也容易趁虚而入。发病时,奶牛的行走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若不加以治疗,疾病恶化还将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下肢瘫痪,进而逐渐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肢蹄病的发生常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首先应从环境管理着手。一方面,牛床露头钉的检查必须详尽彻底,以防止牛在日常饲养中出现肢蹄划伤,同时奶牛出行通道的铺设也应做好防滑措施。另一方面,牛场的清理与清洁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必须彻底。其次,在冬季进行采精时,应注意缰绳拉牛的方式,必须采取后拉法来防止肢蹄掰伤。最后,在奶牛肢蹄的护理方面,病情高发期必须定期进行修蹄,必要时还应对蹄部进行一定程度的药浴。饲养员要定期清理奶牛肢蹄趾缝间的脏物,并每隔一段时间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以保证肢蹄生长营养均衡。

3、不孕症

奶牛的不孕症在我国奶牛产业中则更为常见,其在治愈方面难度相对较大。目前看来,不孕症对于奶牛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发病率基本在25%以上。从病症上来说,不孕症常以牛卵巢疾病、牛子宫疾病为主,其中牛子宫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也是近年来奶牛不孕症防治的重点及难点。

奶牛不孕症的防治工作要注意4个方面。首先,在即将进入发情阶段时,饲养员必须做好严密的发情期观察,要及时发现发情牛并确定其发情期时段。其次,在奶牛分娩阶段,落实产房护理也能有效防止不孕症的发生。同时,对于大多数临产期奶牛来说,自然分娩应是首选,而且人工助产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最后,在饲养管理方面,饲料喂养与环境控制更是不可疏忽大意,要在确保饲料全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保证奶牛进行足量的运动。

4、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疾病外,奶牛的常见疾病还有犊牛腹泻、皱胃位移以及胎衣不下等,尽管这些疾病相对其他几种较为普遍,但其对于奶牛养殖业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视的。而且,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疾病的影响可能还会增长,进而给工作带来麻烦。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显然离不开药物治疗。随着各类疾病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愈加恶劣,对应的疾病防治疫苗也应运而生。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对奶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牛群的抵抗力。同时,在牛体出现炎症时,除了对饲养管理作出调整外,必要的药物注射与药物配合也必须合理运用。并且,通过在奶牛饲料中加入相应的药物来防治疾病也是可行可取的,不仅保证机体的营养均衡,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防治的工作。

一、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
奶牛的耐热性差,适宜环境温度范围为5~25℃,当温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奶牛表现明显的热应激,发病率升高,出现张口吐舌、呼吸加快的现象,正常的产奶量和繁殖力也会有明显降低。夏季奶牛的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应激。牛舍温度高于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散热,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出现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等热应激反应。因此,高温季节应加强牛舍通风,减少牛群密度。可采取风扇、水帘或直接向牛体表喷雾等降温措施。同时可采取提高饲料能量浓度,添加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多喂优质青绿饲草,调整喂料时间,早、晚喂料,并保证饮水,及时清洁牛舍等预防热应激措施。
2、产褥热。产褥热是奶牛分娩后受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难产和助产不当,或因饲养管理严重缺陷、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热应激也是个重要诱因,主要症状有发病急、体温高、心跳急促、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和子宫胎衣不下、褐色恶臭分泌物等。此病发展迅速,必须及时治疗,可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两种方法。局部治疗:子宫内有胎衣或恶露时,使用子宫收缩药如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等和抗感染药如新霉素、土霉素等制剂进行子宫注入。全身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头孢类抗生素等抗感染药静脉滴注。产褥热可通过加强孕期饲养管理和严格遵守生产过程的兽医卫生规则进行预防。
3、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主要因不卫生或违反挤奶操作规程损伤乳腺粘膜,使病原微生物进入而感染。主要表现患病乳房区炎症,严重时表现全身症状。局部乳区治疗:可选用青霉素和链霉素150~200毫升(2000/4000单位/毫升),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向上轻轻冲压,或新霉素等抗生素乳房区注入,或中药膏剂外敷。严重者用抗生素全身治疗。每头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和链霉素6~8克,每天2次,连用数天。经抗生素治疗的牛乳在停药期内不得食用。预防本病最关键的是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和挤乳卫生、严格挤乳操作规程加强隐性型乳腺炎防治等措施。
4、流行热。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气温多变之际,主要症状为体温高、呼吸困难、行走艰难、泌乳量明显下降等。流行热一般可采用对症疗法,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可接种流行热疫苗预防。
5、风湿病。夏季高温多湿,奶牛在这种环境下,食欲下降,免疫机能减弱,饲养管理不善,极易发生“风湿”。“湿”是环境湿度大,多见于潮湿季节。对于奶牛防暑问题,人们历来都很重视,采取了诸如安装风扇、建遮阳棚、使用水帘、冲洗牛体、调整饲料等多种措施,以改善圈舍环境,降低牛体温度,增加奶牛采食量。夏季本就多雨,加上人们常给奶牛喷水、淋水降温,造成牛舍内潮湿、牛棚内泥泞。若奶牛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湿邪就会侵入牛体,使奶牛出现四肢沉重、关节肿痛、肌肉麻木、腹下浮肿、皮肤湿疹、腹泻下痢等症状,湿邪若随风邪、寒邪共同作用,则病情更加严重。
6、红眼病。奶牛红眼病,即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眼病。大多在夏季发病,2岁以内的犊牛和青年牛多发,传染快,发病率高。该病病原为牛摩拉克氏杆菌,蝇和某些飞蛾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一是在患部使用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软膏或眼膏治疗,每天用药1~2次。或在患部用阿托品软膏,每天1~2次。二是结膜炎明显时,在结膜下注射5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或青霉素G3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三是全身用药,按奶牛每公斤体重肌注四环素20毫克,3天注射1次。四是治疗后,如留下角膜云翳,可用中药拨云散外用消除云翳。此外,奶牛夏日红眼病一旦发生,多呈地方性流行,用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做好消毒。
7、酒精阳性乳。在生产中,随着气温的升高,阳性乳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特别是7~8月份高温季节,发生率达到最高。这是由于乳牛对热非常敏感,高温对乳牛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因子。在高温这种应激因子的作用下奶牛分泌ACTH增多,导致PTH的升高,后者直接提高血钙的浓度,从而引起奶钙含量的提高,并引起牛奶稳定性的降低,出现酒精阳性乳。因此,阳性率在高温季节明显升高。预防: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特别要降低奶牛热应激。夏季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运动场架设凉棚,注意及时排涝,给奶牛饮用洁净清凉的饮水。挤乳和挤乳设备要卫生。治疗:一是用5%碳酸氢钠500毫升、10%葡萄糖500毫升、10%氯化钠500毫升、维生素C30毫升混合,1次静脉注射。二是用益生菌素50克,每天1次内服,连用7天。三是对隐性乳房炎引起的酒精阳性乳,可按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肌注复合维生素B,补充B族维生素B参与机体的糖与脂肪的代谢。

二、夏季肉羊生产管理措施要点:
随着养殖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论是羊肉还是羊奶大家都知道它的好处了,大家现在都充分的发现了商机大家可能需要更多的养羊的技术资料,所以农业一站通给大家整理的许多养羊的技术资料,专门开设了养羊技术栏目,方便大家查阅资料,以下就是农业一站通为您提供的资料。
1、注意放牧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羊爱聚堆,吃不饱。上午放牧应早出早归,一般待露水刚干即可出牧。中午11时到下午3时让羊在圈内休息吃草料,下午可在晚7时收牧。晴爽天气,应选择干燥的地方放牧;热天要选择林荫地放牧,以防中暑。
2、注意散热晾羊
夏季羊很容易上火发病,因此,为保证羊体健康,每天晾羊十分重要。中午放牧羊群不要急于赶入羊圈,可直接让羊在树荫下风凉休息、饮水。晚上放牧后,可待羊晾一段时间后再入圈舍。每次出牧和收牧时,不要急于赶羊,应让羊缓慢行走活动,晾体散热
3、注意防风雨袭击
夏季雷阵雨较多,羊群一旦遭到袭击很容易伤风、感冒、掉膘,因此,夏天放牧应尽量避开风雨。多雷多雨天气,放牧时可自带能遮盖住羊群的大块纤维布,可让羊临时避雨。另外,切忌电闪雷鸣时在陡坡放牧,以防羊受惊摔伤。
4、注意给盐给水
在每天补喂1-2次混合饲料(麦麸、玉米面、豆饼等加稻糠、草糠配制)的同时,每天放牧羊要饮用4-6次淡盐水,食盐的添加量每只羊可按8-10克计算。
不可让羊群吃露水草,羊吃了露水草易腹泻。切忌让羊饮用死塘水、排灌水、洼沟水或让羊在潮湿泥泞的地方吃草、休息,以免引起风湿病,或感染寄生虫病。
5、注意环境卫生
夏季高温多湿,羊放牧归来后,活动范围变小,容易造成圈舍的潮湿和环境不良,往往会引起寄生虫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羊舍的环境卫生、通风和防潮,保持羊舍清洁干爽,做好羊疥癣等寄生虫的防治。日常喂给的饲料、饮水必须保持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饲喂用具经常保持干净。羊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并定期消毒
6、注意驱虫药浴
成羊或产后母羊,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可用阿福丁(虫克星)驱除体内线虫及体外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一般每50公斤体重用阿福丁1小袋(5克),拌入饲料中饲喂。隔7-10天后重复给药一次,两次驱虫后可不进行药浴。春季出生的羔羊,可在秋季驱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7、注意防病治病
放牧时要随时注意羊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情况,特别注意羔羊的疾病防治。当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及时请兽医进行观察治疗,对病死羊的尸体要妥善处理,深埋或焚烧,做到切断病源,控制流行,及时扑灭。
8、注意羊舍改建
应选择无遮挡的高爽地带建舍,保持舍内通风、凉爽、干燥,便于清理粪便。羊舍高度应保持在2米左右,达到防水、通风、隔热的目的。门口要有一定坡度,但要平整,以便羊进出时脚底平实。舍内地面要勤垫干细土,切忌将羊舍封闭过严。
9、加强孕羊和羔羊的护理
放牧出入圈防拥挤,放牧时不跳沟坎,不爬陡坡,要多喂新鲜豆浆,怀孕母羊应单栏喂养,防拥挤流产。羔羊应补饲精料。

相关阅读

羔羊易患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本文介绍羔羊易患的六种疾病。羔羊肺炎多发于2周至2个月后,有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以肺和胸膜发炎为特征;1周龄内羔羊突然出现消化紊乱,以腹泻、衰弱、不吃奶为特征;初生羔羊2~3天内若患低血糖症表现体质虚弱,不能站立,甚至头无法抬起,若不采取抢救措施很快就会死亡;羔羊出生后36h未见排出胎粪者,为羔羊胎粪便秘;羔羊痢疾是指30日龄以内的羔羊发生的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下痢,以排灰白色稀粪为特征;初生羔羊败血症在出生后5~6天常见发生,以体温突然升高至41℃以上,诸黏膜出血为特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易患疾病及其诊疗方案。

1、羔羊肺炎

①病原。病原为肺炎双球菌,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荚膜,呈双球排列。②症状。病原常见于产后数天的羔羊,表现虚弱,口腔黏膜充血,呼吸加快,体温41~42℃,精神沉郁。流脓性带血鼻涕,咳嗽,颈部肌肉抽搐。胸部听诊有各种哕音,腹泻。急性败血型1~2天即死亡,转为慢性者半个月才能康复。③剖检。整个肺充血,气管内有黏性红丝分泌物。胸腔有红色积液,肝脾肿大,心外膜和胸膜有纤维素附着和黏连。④治疗。发现该病发生要立即隔离,防止传染;治疗时可使用青霉素20万IU、蒸馏水3mL一次肌内注射,每天3次,直至痊愈为止;氢化可的松10mg、异丙嗪0.1mL,一次肌内注射;为了降温,可用30%安乃近滴鼻,每次1~2滴;0.5%环丙沙星按体重0.5mL/kg肌内注射,每天2次。

2、初生羔羊消化不良

①病凶。产羔时,外界气温低,羔羊受寒冷刺激,抵抗力下降,或哺乳时乳房不洁,舍内地面潮湿。②症状。精神不振,喜收腹伏卧,病初排灰绿色水样稀便,污染尾部周围,持续腹泻不止,出现脱水,眼球凹陷,呼吸困难,皮肤失去弹性,可视黏膜苍白,凶衰弱而卧地不起。③防治。首先将羔羊置于温暖处(室温25℃左右);内服磺胺咪0.5g,胃蛋白酶0.5g,次苍0.1g,葡萄糖粉10g,混合后分3次1日服完;青霉素10万IU,蒸馏水2mL,1次股内侧肌内注射;用茶叶红糖熬成糖茶水,每天2次,每次10mL灌服。

3、初生羔羊低血糖症

①病凶。病凶有两个:一是母源性,孕羊本身营养不良,多胎怀孕,引起羔羊先天不足;二是分娩时间过长、难产等,引起羔羊元气大伤所致。②症状。出生后的羔羊衰弱,体温偏低,精神沉郁,四脚绵软,勉强站立,东倒西歪,无哺乳动作。接着出现犬坐姿势,四脚伸展,肌肉震颤,头向后仰,口微张,鼻端、四肢凉感,皮肤发生褶皱。③治疗。立即用25%葡萄糖每次20mL,一次灌服,每隔2hl次,直至体力恢复为止;也可使用中药党参20g、附子1g、桂枝lg,煎汁100mL,每天1次,每次5mL,从口腔灌服。

4、羔羊便秘

①病凶。主要是羔羊出生后没有及时吃到初乳,初乳不仅有增强抵抗力,而且有促进胎粪排出的作用。另外,分娩时外界温度太高(37℃以上),空气干燥、水分蒸发量大,也会影响胎粪不能及时排出。②症状。羔羊不安,有时做排粪姿势,弓背努责,举尾,后躯下蹲,发出痛苦叫声;有时急起急卧,表现腹痛状;严重时腹围增大,口干舌燥,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

③治疗。用双氧水20mL,一次由肛门注入直肠内;使用中药附子lg,党参10g,干姜5g,大枣5个,煎汁100mL,每次内服10mL,每天1次,连服3天;氨甲酰胆素滴鼻孔内1~2滴也很有效;巴米1个(巴豆去壳),麸皮10g,放铜勺中炒至均为焦黄,除去巴米,将麸皮中加奶粉10g,研碎内服。

5、羔羊痢疾

①病凶。由于羔年在出生断脐时消毒不严感染大肠杆菌,或从口腔吃进不卫生的异物引起。②症状。病初排白色牙膏样稀便,以后变为淡绿色含黏液性稀便,呈糜状、恶臭,精神不佳,吮乳减少,眼睑水肿,全身无力,不能久站,卧地不起。体温偏高,所排稀便污染双后肢。③防治。预防可用硫酸链霉素10万IU-次内服,从生后起每天1次,连服3天。治疗时用以下几种方法。痢特灵20mg、鞣酸蛋Hlg、胃蛋白酶lg、白糖10g共研细粉,分成6包,每天3次,每次1包,干药粉直接撒人口腔内。杨树花2.Og煎汁内服。0.5%环丙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肌内注射5mg(lmL)。

6、初生羔羊败血症

①病凶。由于断脐消毒不严,致病菌由脐带侵入,也可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引起。②症状。生后几天内未见异常,尔后突然发病,横卧姿势,呼吸迫粗,心跳急速,两个心音混而不清,全身肌肉松弛,可视黏膜暗红,颜面浮肿,体温升高至41~42℃,死时鼻孔流血。③治疗。30%安乃近滴鼻1~2滴。检查脐带,进一步消毒包扎。皮下注射青霉素20万IU、链霉素20万IU,注射用水4mL,每天2次,连用3天。内服生理盐水200mL,维生素C5mL,马前子酊0.5mL。槐麦10g,寸冬Sg,熬水灌服,每次10mL。

秋季昼夜温差大 安全养鸡需注意的几种易发疾病


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气候干燥等特点,易造成鸡群发病,引起产蛋性能下降、死亡率增加,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减少鸡群秋季疾病的发生,应该从疫病防控入手,尤其要高度重视以下几种易发疾病的控制,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是哪几种易发疾病。

一、鸡新城疫

1.危害。几乎所有养殖户都知道新城疫是重点防范的疫病之一,但每年都有一部分养殖户在新城疫的防控上出现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把握不好、免疫剂量不准确、接种途径不对等问题,导致该病的非典型症状在一些养殖场中散在流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蛋壳质量下降等。

2.病变。剖检病鸡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上,表现为喉头出血、充血,病程长者喉头上有黄色干酪物附着或堵塞,直肠黏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小肠淋巴结出血、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要求至少剖检5只病死鸡,检查直肠黏膜、盲肠扁桃体、小肠淋巴集结、十二指肠黏膜4个部位共计20个点,如有70%及以上的点出现出血就可初步诊断。

3.防治。针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在蛋鸡开产前做1次油苗免疫,以后产蛋阶段每隔6~8周做1次新城疫弱毒苗免疫,可用IV系进行2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注意在免疫弱毒疫苗前后2天内,不要在鸡舍内进行消毒。如果已经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应紧急用新城疫IV系疫苗4倍量气雾或饮水免疫;同时用病毒灵饮水,抑制病毒复制;可辅以“多维”饮水。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1.诱因。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此病,以2~4周龄的雏鸡多发。鸡舍卫生条件差、温差大、过分拥挤以及营养缺乏等是此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免疫。实践证明,30日龄前的雏鸡感染越早,日后的产蛋水平越低,所以在传支高危地区免疫时机越早越好,最好在进雏第1日龄进行。产蛋阶段保持警惕,在没有检测抗体水平手段的情况下,可每2~3个月气雾1次新支二联弱毒苗加强黏膜抗体,从第一道防线抵御病毒的侵袭。

3.防治。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发病后应及时淘汰病鸡,同时可使用一些广谱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

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鸡,可肌注青霉素10万单位/只、链霉素10万国际单位/只,连用5天,疗效较好。

也可在饲料中拌0.1%的病毒灵,连喂5天。

或用贝母、板蓝根、连翘、甘草等,经开水浸泡30分钟,加500千克料混饲,连用7天。

三、呼吸道与大肠杆菌病

1.诱因。初秋时节,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夜间下雨时,若不调整风机和进风口,就会造成鸡群夜间着凉受寒,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进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防治。每次强冷空气到来时,不仅要及时调整好风机和进风口,保持温度平稳过渡,昼夜温差控制在3~5℃,而且要在强冷空气到来的前1天和后2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优质电解多维或投抗生素(四环素或喹诺酮类,按0.03%比例投放)。

四、鸡痘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防治此病时建议用刺种法在鸡的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鸡痘弱毒疫苗。对于病鸡,可用维生素C、土霉素片(每片0.1克)同时内服,一般各喂1片,每天1~2次,连服5~7天即愈。

五、支气管堵塞的发病机制

当前雏鸡群的呼吸道黏膜受病毒侵害,尤其是温和型流感病毒侵袭全部呼吸道。

典型特征是出现卡他性、纤维蛋白性、黏脓性或纤维素性脓性的炎症,出现典型的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病变。其中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出血。气管渗出物从浆液性变为干酪样,常发生通气闭塞,导致窒息。纤维素样炎症转化为纤维素性肺性炎症,则可能出现气囊炎,出现纤维素性及脓性炎症通常是由于伴随有细菌的继发感染。

支气管肺栓塞很多时候的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下面分析下支气管肺栓塞的诱因:

1、鸡舍内高热低湿,发病率达(60%)。

2、舍内高热高湿,通风瞬间过大,鸡群着凉(10%)。

3、H9阴性感染:免新城疫苗后爆发(10%);饮新城疫核酸等生物制品后爆发(5%)。

4、霉菌引起肺坏死继发气囊炎诱发支气管栓塞(10%)。

5、舍内风速过快,负压偏高,鸡群缺氧诱发(5%)。

患上此病的鸡群突然发病,传播快,一般1~2天可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高,从出现死亡开始每日翻倍增长,日死亡率高达10%左右。发病初期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病鸡“吭吭”甩鼻,流清鼻液,眼睑变长,眼圈内有泡沫,之后出现呼噜,咳嗽,张口伸脖喘、“呴呴”怪叫的症状,鸡群采食量严重下降、羽毛蓬乱、缩头闭眼,个别鸡排黄绿色稀便,最后出现支气管栓塞并发肺栓塞,窒息而亡。本病典型病变是在气管、支气管内形成黄白色的栓塞物,严重的延伸到肺内细支气管,这也是造成鸡高死亡的主要原因。

支气管堵塞的危险

气管或支气管气道栓塞性堵塞是危急症之一,因为呼吸道也称气道,是生命通道,一旦完全堵塞,几分钟内就会危及生命。要抓紧治疗时机,否则会危及生命,导致鸡群高死亡率。

奶牛原发性瘤胃疾病的防治方法


1、瘤胃迟缓

瘤胃迟缓是瘤胃神经感受性降低,胃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致使瘤胃内容物运转发生障碍,腐败发酵,破坏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正常生态平衡,引起消化机能紊乱为主的消化不良综合征。

①病因。长期饲喂难消化、营养差的豆秸、稻草、玉米秸等粗饲料;饲喂发霉、冰冻和变质的饲料;日粮中饲草不足而精料过多;应激、食入异物、饲喂不当、运动不足等管理因素可引发瘤胃迟缓。

②临床特点。食欲不振或时好时坏;反刍和嗳气障碍;瘤胃内容物粘硬,运动减弱;间歇性臌气;便秘、腹泻交替。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蠕动次数减少;触诊瘤胃,内容物粘硬或呈粥样;瓣胃蠕动音减弱。

③治疗。原发性瘤胃迟缓,病初绝食1~2d,再喂给优质干草或易消化饲料。如胃内容物已发酵腐败,插入胃管用0.1%高锰酸钾进行洗胃,每日1次;缓泻:硫酸钠400g、大黄苏打片100g、活性酵母150g加水1500mL1次灌服;增强瘤胃功能: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10%氯化钠100~200mL、5%氯化钙200~300mL、20%苯酸钠咖啡因10mL一次静脉注射;维生素B120mL肌肉注射,碳酸氢钠50g口服;防脱水和自体中毒: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20~50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静脉注射并配合应用抗生素。

2、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是由于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的消化机能和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

①病因。食入大量粗硬劣质饲料或容易膨胀的饲料;体弱,消化力不强,运动不足,采食量大而饮水不足等原因引起原发性瘤胃积食。

②临床特点。病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左下腹部膨大下坠,内容物坚实;蠕动减弱,排粪迟滞。听诊瘤胃中上部浊音,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触诊瘤胃,病牛不安,内容物坚实,有的呈粥样;腹部听诊,肠音微弱或沉寂。

③治疗。绝食2~3d,饮水充足,饲喂易消化的饲草饲料,每天多次按摩瘤胃,每次10~15min;液体石蜡500~1000mL,硫酸钠500g,鱼石脂15~20g加水一次灌服,同时皮下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0~20mg;病牛食欲废绝,脱水严重时,应静脉补液补碱,用25%葡萄糖500~1000mL、复方氯化钠液3~4L、5%碳酸氢钠液500~1000mL,一次静脉注射。严重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瘤胃,取出内容物。

3、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类饲料,致使乳酸在瘤胃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①病因。富含碳水化合物类饲料喂量过多,或者长期饲喂过量饲喂甜菜等块根类饲料及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精粗饲料比例不当等原因造成瘤胃酸中毒。

②临床特点。病牛精神沉郁,磨牙,流涎;呼吸急促,肌肉震颤;食欲减退或废绝,瘤胃迟缓,反刍减少,粪便稀软或呈水样,有酸臭味;肌体脱水明显,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排尿减少或停止;发病后期体温低于正常;病情较重的表现神经症状。

③治疗。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5000mL、5%碳酸氢钠溶液500~1000mL、安钠咖2g;静脉注射山梨醇或甘露醇300~500mL;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万U,每日2次。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勤观察牛群,发现异常表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保证饲草饲料清洁干净,切忌饲喂发霉变质、冰冻和被毒物污染的饲草饲料;清除饲草及场内塑料袋等异物,避免牛食入;保管好饲料,避免牛偷食大量精料。每天至少运动2~3h,保证奶牛的健康和增强抗病能力。

正确配合日粮,供给全价营养饲料。根据当地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饲料品种力求多样化,粗料不少于2~3种,保证供给牛全价营养饲料,切忌大量饲喂劣质粗饲料、秸秆等粗饲料要用秸秆揉搓机切断后饲喂,长度以2~5cm为宜。青贮饲料喂量占体重的2.5%为宜,如青贮饲料质量较差,应定期加喂小苏打、人工盐。

饲喂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不要随意改变饲喂时间和饲喂量;调整日粮和更换饲料要逐步进行,可以采取交叉式的过度方式,慢慢增加新饲料,逐渐减少被替代的饲料,一般过渡期应在10d以上。每日饲喂3次,在饲喂顺序上,要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要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加强泌乳期和干奶期管理,产奶期奶牛日粮供应要合理,精粗比例要平衡,严禁为追求产奶量而过分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干奶期奶牛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应以粗饲料为主,严禁增料催膘、催奶和偏饲,精饲料饲喂量高的牛场,日粮中按混合料量加入2%碳酸氢钠,以防瘤胃酸中毒。干奶期日粮精、粗比应在25∶75,纤维含量不少于20%。

作者简介:关晓英(1974-),女,大专,兽医师。

关晓英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

猪易患三种失水性疾病(脱水症)的诊断


猪失水症大多发生于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体质孱弱,食欲较差,如水泻很易产生全身性脱水,虚脱并迅速死亡。猪因胸水太多或腹水太多引起全身脱水的疾病极少。猪大多生活在圈舍内,因大出汗造成脱水现象常见于中暑。在中暑或热应激时,未及达到明显失水时,猪已死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易患三种失水性疾病(脱水症)的诊断。

1、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很低,较大的猪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在鼻腔、气管、肺的黏膜及扁桃体、颌下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查出病毒。病毒对日光和热敏感,对胰蛋白酶和猪胆汁有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

只引起猪发病,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气体排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传染,传播速度很快。50%左右康复猪带毒排毒达2~8周。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较高,断奶、肥育猪和成年猪发病后都为良性经过。呈散发性或流行性,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冬季、早春)和产仔季节发病最多。

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2~18h。传播迅速。仔猪发生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病程短的可在48小时内死亡。长的可延续5~7日。成年猪症状轻重不一,有的症状不明显,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进行判定作出诊断。10日龄内仔猪病死率高,成年猪则经5~7天后康复。小肠壁变薄,半透明,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和隐深度之比,正常猪为7:1,而病猪则为1:1。进一步确诊,则须分离病毒或接种新生仔猪。

2、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仔猪的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24h。病初,病猪的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乳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生后几天的乳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严重.病死率增高。一般常规饲养的乳猪出生头几天,由于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如果有母源性抗体保护,则1周龄的乳猪一般不易感染发病;l~21日龄乳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病死率很低;3~8周龄或断乳2天的仔猪,病死率一般为10%~20%,严重时可达50%。

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是:采取仔猪发病后24h内在粪便,装入青霉素瓶,送实验室做电镜检查或免疫电镜检查。由于可迅速得出结果,所以成为检查轮状病毒最常用的方法。另外,也可采用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供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检查。

3、梭菌性肠炎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叫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该病发病急,一般来不及治疗,所以以预防为主,可以使用疫苗进行免疫。

根据该病多发在3日龄以内仔猪,以排血痢,病程短,死亡率高,病变肠段为空红色,界线分明,肠黏膜坏死,肠浆膜下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有小气泡形成等特征,可以做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无菌采取心血、肺、胸水、腹水、肝、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脾、肾等脏器模片,染色阳性,发现两端钝圆的单个或双个杆菌,有荚膜,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直径稍大于菌体的大型杆菌。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在80℃水浴加热30min后,分别接种于肉肝汤和肉肝胃膜汤中,37℃培养4h,开始出现小气泡,18h后大量气体将试管中固体石蜡冲至试管顶部。培养基均匀混浊,由橙色变成黄色。肝片不变黑而呈肉红色。血平板接种,厌氧培养4h,有溶血。

河蟹易发疾病黑鳃病烂鳃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案



河蟹营底栖生活,喜昼伏夜出,轻微病症时很难发现,日常管理以“预防为主”!疾病高发期,加强早晚巡塘、定期下地笼查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黑鳃病】
1、症状
病蟹鳃部受感染变色,鳃丝呈现暗灰或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河蟹养殖中后期,水环境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2、预防
夏季高温时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投饵合理。定期使用标点或复合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病菌感染;定期使用底可卫或底立清或底确良改良底质,抑制有害菌繁殖。
3、治疗
先使用底可卫或底立清或克源生改良底质,2小时后使用复合碘溶液全池消毒,如果病情严重隔一天后再使用复合碘溶液一次。同时内服恩诺沙星粉或拜力沙+双效安肽+肝胆康5-7天。
【烂鳃病】
1、病因
由弧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
2、症状
病蟹的鳃丝变色,有炎症,并局部溃烂,病蟹活力下降,摄食减少,严重时导致死亡。
3、预防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投饵合理。定期(每15-20天)使用标点或复合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进行全池消毒,防止病菌感染;定期使用底可卫或底立清或底确良改良底质,抑制有害菌繁殖。
治疗
外用复合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全池消毒,内服恩诺沙星粉或拜力沙+双效安肽+肝胆康5-7天。
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引起重视,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4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