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喉气管炎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病因】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鹅只受寒感冒、鹅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各种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的刺激而引起喉气管黏膜充血,渗出性增高,致使喉气管黏膜发炎。但不属传染性疾病。在临诊上以鼻孔有多量黏液流出、呼吸困难,并发出咯咯的呼吸声响为特征。

【临诊症状】病初精神尚好,但食欲减少,喜饮水。患鹅自鼻孔流出黏液,喉头粘有灰白色黏液,呼吸困难,常伸颈张口,呼吸时发出咯咯声响,特别在驱赶之后,症状尤其明显。当病情恶化时,食欲废绝,几天后死亡。病轻者可自愈。

【病理变化】喉及气管黏膜轻度水肿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鹅只受寒感冒、鹅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各种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的刺激而引起喉气管黏膜充血,渗出性增高,致使喉气管黏膜发炎。但不属传染性疾病。、充血、有点状出血,并有大量带泡状黏液附着。心包腔积液,胆汁浓稠。

【防治】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贼风,防寒流袭击。治疗可用下列药物。

庆大霉素: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5000国际单位),一天1次。3天为一疗程。

丁胺卡那霉素: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5万~3万国际单位。一天1次,连用2~3天。

强力霉素:50千克料加入50克,拌料按0.02%~0.08%,饮水0.01%或20~30克对50千克水。

阿莫西林:饮水0.02%~0.03%,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

呼吸困难时可以肌内注射麻黄碱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5毫克。

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千克体重各5万单位,每天1次,3天一疗程。

相关知识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症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秋季节、气候骤变时发病相对严重。病鸡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突发呼吸困难,且频繁打喷嚏甩头,常见咕噜声。应加强检疫工作,坚持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征。该病各季均可发生,但以冬秋季节、气候骤变、饲养管理粗放时发病相对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症状分析

1.1喉气管炎型

病鸡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且鼻孔内存在分泌物。而在羽毛、墙壁等处也都可以看到血样的分泌物。病鸡的鸡冠一般呈现紫色,会排出白色及绿色的粪便,且蛋鸡的产蛋率也会快速下降,薄壳蛋与波纹蛋的数量明显增多。

1.2眼型

此种病症一般常见于雏鸡及重复感染的鸡群,且主要症状是流鼻涕,眼睑出现泡沫状的分泌物质,眼内也会流出脓性分泌物。多数鸡群一侧眼睛发病,个别会两侧眼睛都发病,虽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但其却具备较低的死亡率。

2、类型鉴别

相较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患有喉气管炎的病鸡会突发呼吸困难,且频繁打喷嚏甩头,呼吸中常见咕噜声音,翅膀也会呈下垂状并挤在一起。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气管内存在黏稠液体,而支气管炎则可见炎症及水肿现象。

相较禽流行性感冒,两种疾病都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症状,但喉气管炎的病原体为禽流感病毒,且病鸡羽毛下垂,鼻咽内存在血状渗出物质。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的肝脏严重肿大,且存在淤血现象。

相较鸡毒支原体感染,两种疾病都具备传染性,且都会导致病鸡咳嗽、打喷嚏。但患喉气管炎的病鸡鼻孔会存在大量黏稠性鼻液,且羽翅也会沾有鼻涕。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鼻孔、器官等处存在较多的分泌物。

相较鸡传染性鼻炎,两种疾病都会出现结膜炎及流鼻涕现象,但喉气管炎传播更为迅速,且病鸡眼睑出现肿胀现象。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鼻腔及眼眶下均存在炎症,其他内脏并无明显变化。

3、防治措施

3.1对症治疗

对于患有结膜炎的病鸡,可以利用眼药水滴眼,并选用环丙沙星、甲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于患有喉气管炎型的病鸡还可以用板蓝根、桔梗、麻黄以及甘草等中药进行清热解毒,缓解疾病症状。

3.2防控措施

一方面应加强检疫工作,坚持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并封锁疫点,做好饲养人员、饲料以及设备的检查工作。同时,各养殖场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并选用有机氯、有机碘等物质作为消毒剂,做好鸡舍的除尘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应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将康复鸡与感染鸡进行混养,且未感染过的鸡场尽量不要使用活疫苗。当前,免疫接种较为常见的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弱毒疫苗,点眼、滴鼻进行免疫,但一般毒性较强,可以引起不同反应,甚至会导致病鸡死亡,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二是强毒疫苗,主要治疗出现水肿及出血炎症的病鸡,但排毒危险性较大,因而主要被用于发病鸡场;三是灭活疫苗,但此种疫苗效果并不理想;四是正在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可以克服常规疫苗易引起潜伏期感染的缺陷。

4、结束语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以导致蛋鸡死亡,并降低其产蛋率,为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发病初期,蛋鸡会出现呼吸困难,且喘息加快,经常会咳出带血黏稠物,其典型的病理变化则是鸡喉部与气管发生肿胀,并出血糜烂,且早期患部细胞还会形成核内包涵体。当前,多数国家都有流行此病,作为一种严重疫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对养鸡业产生了较大威胁,为此养殖户应全面了解其诊断及防控措施,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病原介绍病毒组成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属疱疹病毒I型,病毒核酸为双股DNA。病毒颗粒呈球形,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该病毒分成熟和未成熟病毒两种,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95~250nm。成熟粒子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纤突。未成熟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00nm。
存在位置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病毒最适宜在鸡胚中增殖,病料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于接种后2~12天死亡,病料接种的初代
鸡胚往往不死亡,随着在鸡胚继代次数的增加,鸡胚死亡时间缩短,并逐渐有规律地死亡。死亡胚体变小,鸡胚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混浊的散在的边缘隆起、中心低陷的痘斑样坏死病灶。一般在接毒后48h开始出现,以后逐渐增大。
病毒易在鸡胚细胞(鸡胚肝细胞、鸡胚肾细胞)及鸡肾细胞中增殖,病毒接种后4~6h,就可引起细胞肿胀,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36~48h后,可成为多核的巨细胞(合胞体),接种后12h,可在细胞核内检出包涵体,30~60h包涵体的密度最高。
传染性喉气管炎不同的病毒株,在致病性和抗原性均有差异,被认为只有一个血清型。由于病毒株毒力上的差异,对鸡的致病力不同,给本病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鸡群常有带毒鸡的存在,病愈鸡可带毒1年以上。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对鸡和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红细胞无凝集特性。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加热55℃存活10~15min.37℃存活22~
24h;在死亡鸡只的气管组织中病毒,在13~23℃可存活10天。37℃44h死亡;气管粘液中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6~8h死亡,但在黑暗的房舍内可存活110天;在绒毛尿囊膜中,在25℃经5h被灭活。病毒在于燥环境下可存活1年以上。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如在-20℃~-60℃时,能长期保存其毒力。煮沸立即死亡。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如3%来苏尔、1%苛性钠溶液或5%石炭酸lmin可以杀死。甲醛、过氧乙酸等消毒药也有较好消毒效果。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及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年鸡症状最为特征。幼龄火鸡、野鸡、鹌鹑和孔雀也可感染。鸭、鸽、珍珠鸡和麻雀不易感。哺乳动物不易感。
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经呼吸道及眼传染,亦司经消化道感染。由呼吸器官及鼻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播媒介,人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也可机械地传播。种蛋蛋内及蛋壳上的病毒不能传播,因为被感染的鸡怀存出壳前死亡。
病毒通常存在病鸡的气管组织中,感染后排毒6N8天。有少部分(2%)康复鸡可以带毒,并向外界不断排毒,排毒时间可长达2年,有报道最长带毒时间达741天。由于康复鸡和无症状带毒鸡的存在,本病难以扑灭,并可呈地区性流行。
易感时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缺乏维生素,寄生虫感染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病一旦传入鸡群,则迅速传开,感染率可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20%或以上,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急性型一般在10%~30%之间,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5%。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人工气管接种后2~4天鸡只即可发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株的毒力有关。
发病初期,常有数只病鸡突然死亡。患鸡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状,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的

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咳嗽,有喘鸣音,病鸡蹲伏地面或栖架上,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的姿势,有喘鸣叫声。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可咳出带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在鸡舍墙壁、垫草、鸡笼、鸡背羽毛或邻近鸡身上沾有血痕。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堵住时,病鸡可窒息死亡。病鸡食欲减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鸡冠发慧: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死亡。产蛋鸡的产蛋量迅速减少(可达35%)或停止,康复后1~2个月才能恢复。
发病过程
病程:最急性病例可于24h左右死亡,多数5~10天或更长,不死者多经8~10天恢复,有的可成为带毒鸡。有些毒力较弱的毒株引起发病时,流行比较缓和,发病率低,症状较轻,只是无精打采,生长缓慢,产蛋减少,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病程较长,长的可达1个月。死亡率一般较低(2%),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和应激因素存在时,死亡率则会增加。
病理变化
总特征本病主要典型病变在气管和喉部组织,病初粘膜充血、肿胀,高度潮红,有粘液,进而粘膜发生变性、出血和坏死,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气管管腔变窄,病程2~3天后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假膜。
其它变化
由于剧烈咳嗽和痉挛性呼吸,咳出分泌物和混血凝块以及脱落的上皮组织,严重时,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肺一般正常或有肺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气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细胞水肿,纤毛脱落,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细胞变性。病毒感染后12h时,在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出现临诊症状48h内包涵体最多。病毒接种鸡胚组织细胞12h时后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诊断鉴别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些相似,易发生误诊。因此,对本病应进行几方面检查综合诊断。

现场诊断
1.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快,成年鸡发生最多;发病率高,死亡因条件不同而差别大。
2.临诊症状较为典型:张口呼吸、喘气、有罗音,咳嗽时可咳出带血的粘液。有头向前向上吸气姿势。
3.剖检死鸡时,可见气管呈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以后者最为特征。气管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血凝块。
病毒分离、鉴定
1.用病料(气管或气管渗出物和肺组织)做成1:5~1:10的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在室温下作用30min,取0.1~0.2ml接种9~12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尿囊腔,在2天以后,绒毛尿囊膜上可出现痘斑样坏死病灶,在周围细胞内可检出核内包涵体。
2.病毒接种在鸡胚肾细胞单层培养,24h后出现细胞病变,可检出多核细胞(合胞体)、核内包涵体和坏死病变。
3.在病的初期(1~5天),用气管和眼结膜组织,经固定、姬姆萨氏染色,可见上皮细胞核内包涵体。据报道,在60份样品中包涵体检出率为57%,病毒分离率为72%。
抗原、抗体检查
检查本病的抗原和抗体的方法有荧光抗体法、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核酸探针、PCR、ELISA、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等。郑世军、甘孟侯建立的Dot—ELISA法,对发病鸡群口咽、泄殖腔拭子检查,检出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2%(162/202)、75.41%(92/122),敏感性好。
动物接种
病鸡的气管分泌物或组织悬液,经喉头或鼻腔或气管接种易感鸡和雉鸡,2~5天可出现典型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症状和病变。

鉴别诊断
本病易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鸡新城疫、粘膜型鸡痘、维生素A缺乏等混淆,应重视鉴别工作。
防治措施
治疗
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1头份用法:30日龄点眼,滴鼻。注意:由于接种疫苗能使鸡带毒,本处方仅在该病流行地区使用。
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消毒
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进行消毒。来历不明的鸡要隔离观察,可放数只易感鸡与其同兼.观察2周,不发病,证明不带毒,这时方可混群饲养。
淘汰
病愈鸡不可和易感鸡混群饲养,耐过的康复鸡在一定时间内带毒、排毒,所以要严格控制易感鸡与康复鸡接触,最好将病愈鸡淘汰。
免疫力
鸡自然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获得至少1年以上,甚至终生免疫。易感鸡接种疫苗后可获得保护力半年至1年不等。母源抗体可通过卵传给子代,但其保护作用甚差,也不干扰鸡的免疫接种,因为疫苗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病毒。作者认为:没有本病流行的地区最好不用弱毒疫苗免疫,更不能用自然强毒接种,它不仅可使本病疫源长期存在,还可能散布其他疫病。

鹅输卵管炎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输卵管炎是指由于输卵管黏膜感染细菌或由于炎症所引起的输卵管分泌、运动机能障碍。在临诊上则以输卵管分泌多量白色或黄白色脓样物从泄殖腔排出为特征。

【病因】

(1)饲养环境不清洁,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各种化脓球菌等)由泄殖腔侵入输卵管。

(2)蛋的体积过大,在输卵管内破裂,或由于其他原因使输卵管黏膜受损而感染细菌。

(3)产蛋过多,饲料中又缺乏维生素A、D、E等,均可导致输卵管炎。

【临诊症状】患鹅呆立,羽毛逆立,两翅下垂。从泄殖腔排出一种白色、脓样的炎症分泌物。肛门周围(特别是舡门下方)的羽毛被沾污,产蛋发生困难,常出现努责现象。

患鹅常间歇性地产出软壳蛋、无蛋白蛋,或产出的蛋在其表面带有血迹。严重者炎症可蔓延至腹腔而引起腹膜炎,或输卵管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防治】一旦发现病鹅,立即隔离饲养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卵停留在泄殖腔内,则向泄殖腔灌人油类,帮助其将卵排出体外。然后用橡皮洗耳球吸取2%~4%硼酸液或0.1%~0.3%的高锰酸钾液注入泄殖腔和输卵管下段进行冲洗,再注入抗生素或将抗生素胶囊塞入泄殖腔内。

肌内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只产蛋鹅各按15万~20万国际单位。或口服土霉素,第一次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第二次减半,或混入饲料(配成0.2%)喂给。

本病是引起难产、输卵管脱垂及泄殖腔炎的一个相当主要的原因,所以将严重病例淘汰为宜。

鹅肠炎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肠炎是指非传染病引起的肠黏膜及其下层组织的炎症。临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腹泻为特征。

【病因】本病是肠黏膜常见的炎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肠黏膜发炎,常常侵害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喂饲发霉变质、酸败的饲料;饲喂过量的青嫩的青菜、青草;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全;饲料里含有芒刺及有毒物质;吃了不干净的饲料、饮水;食物中毒或由于某些寄生虫和微生物的作用;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沙砾;因气候剧变,受寒或中暑等可促进肠炎的发生。

【临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2~3周雏鹅。特别多见于低温、消化不良、冬天及早春育雏阶段。其主要的临诊症状:患鹅精神不振,垂头闭目,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或废绝,羽毛松乱、无光泽,怕冷、常挤在一起。腹泻,排出白、黄、绿及棕黄色或混合色泽的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沾满粪便常见患鹅的泄殖腔频频急剧收缩。喜欢饮水,并经常发出吱吱的尖叫声。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病程长而耐过的鹅只,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成年鹅患病与雏鹅症状基本相似,但表现轻而缓慢,死亡率也较低。产蛋母鹅患病后产蛋明显减少或停蛋。

【病理变化】主要是肠管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

【防治】根据病因改善饲养管理,饲料合理搭配、严禁喂饲发霉和腐败的饲料,搞好鹅舍及运动场的卫生,供应清洁的饮水。治疗可采取下列方案:

(1)饲料中加入磺胺咪(SG):每千克体重0.07~0.14克,一日2次。混饲0.2%,连用3天。

(2)土霉素拌料,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克,连用2~3天。

(3)脱水较为严重的病例,可补充盐水补液(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凉开水1000毫升,溶解后让其自由饮用)。最后喂给微生态制剂及多种维生素。

(4)可试用下列组方:

庆大霉素:混饮按每升水用20~40毫克,混饲按每千克料用50~200毫克。于第一天使用。

益生素微生态制剂:拌料,加入鞣酸蛋白及微量元素。于第二、三天使用。

鹅感冒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感冒是鹅只的一种常见的普通病。临诊上以鼻炎、结膜炎、咳嗽和呼吸加快为特征。多发生于雏鹅。

【病因】育雏室温度过低或闷热,室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垫料潮湿;放牧时受风雨侵袭;育雏室通风换气不好,室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大;缺乏维生素A等都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尤其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的防御能力下降,一些细菌或病毒乘虚而人,并容易繁殖而发生上呼吸道的炎症和感冒的一系列症状。

【临诊症状】患鹅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羽毛松乱,行动迟缓,食欲降低或完全废绝。

鼻流清液,眼结膜发红,流泪,打喷嚏,怕冷挤堆,有的病鹅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发展到支气管炎或肺炎,致使夜间咳嗽更甚,呼吸音更粗厉,最终因过度衰弱而死亡。

【病理变化】鼻腔有黏液积聚,喉部有炎症病变,并附有多量的黏液,气管内有炎症渗出物积聚,肺肿大和充血,有些病例肺脏呈紫红或紫黑色。

【防治】预防感冒的关键是注意雏鹅育雏阶段的保温工作。室温应保持在30~32℃,防止贼风的侵袭。放牧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若遇风雨,特别是严冬遇恶劣天气,要及时将鹅群赶进舍内避风寒,夏天则要防暴风雨。

有资料介绍,患病鹅只可喂阿司匹林,按每天每100只鹅用0.5~1克拌料,-连用2~3天,同时应在饲料中拌入0.2%土霉素粉,以防继发感染,连用3~4天。

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须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可用鱼肝油粉(按标签说明)。为增强食欲和消化,可加入微生态制剂。

当出现明显肺炎时,喂服土霉素,每次按每千克体重用100毫克,每天2次,连喂3~4天。或用林可霉素(洁霉素),混饲按每千克料用15~30毫克,连用3~5天,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或注射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00国际单位。

鹅难产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难产是指母鹅在产蛋过程中,超过正常的产蛋时间而不能将蛋产出,又称蛋滞留或产蛋困难。在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羽毛逆立,起卧不安,频频努责作产蛋状。

【病因】

(1)蛋过大,或蛋的位置不正,或输卵管收缩无力。

(2)由于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分泌功能障碍,使黏膜干涩不够滑润,蛋不易通过。

(3)由于某些因素造成输卵管发炎或狭窄、扭曲,致使蛋难以在输卵管中移动。

(4)由于受到惊吓使神经调节机能障碍或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钙、磷比例不当致使蛋壳过于粗糙不平等。

另外,老龄母鹅腹腔内沉积有大量脂肪,使输卵管受压迫发生紧张,限制了蠕动收缩而发生难产。

【临诊症状】难产的母鹅较长时间就巢,并做产蛋的努责,但仍产不出蛋,接着则见其表现不安,不断起卧做产蛋动作,羽毛竖立,两脚叉开站立,尾部下坠,躯体前部稍仰起,一边频频做努责产蛋动作,一边则发出咯咯的痛苦呻吟,倘若努责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助产,则常引起死亡。当患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母鹅发生难产时,常引起肝破裂而大出血死亡。

【防治】本病一般少见群发性,多见于个别或少数母鹅发生。预防本病只能从加强饲养管理人手保证日料中有充足的蛋白质、钙及维生素A、D,同时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安静、尽量避免经常受到惊扰等应激因素的影响。

本病的治疗主要靠人工助产。

(1)对一般性难产,可将石蜡油或凡士林或食用油注入肛门内起润滑作用,然后再用一手指轻轻地、细心地伸人母鹅的泄殖腔内,用另一只手压迫鹅的腹部,以帮其将蛋产出。对于蛋形过大,上述方法无法奏效时,则先将鹅的体位和蛋的位置拨正,使蛋的一端朝外,然后将蛋敲破,小心将破碎的蛋壳取出,使卵黄、卵白及破碎蛋壳流出,再小心地用镊子取出残余蛋壳,最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泄殖腔,然后注入抗菌药物或将抗菌药物的胶囊塞人泄殖腔。

(2)若输卵管收缩乏力,可肌内注射奎宁0.5毫升。效果较好。

若因输卵管狭窄或扭转造成习惯性难产的母鹅,无法治疗,建议及早淘汰。

鹅中暑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中暑是日射病与热射病的总称,又称为热衰竭症,是炎热的夏季常发生的疾病。鹅只可以大群发生,尤以雏鹅更常见。

【病因】中暑主要的原因是高温、闷热和高湿高热。鹅只在烈日下曝晒,使头部血管高度扩张而引起脑膜急性充血,从而致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鹅只缺乏汗腺,羽毛致密;长时间在灼热的地面上活动或停留,所谓上晒下煎,鹅只就容易发生日射病。在高温季节若饲养密度大,环境潮湿,饮水不足,湿度大而闷热,通风不良,体内的热量难以散发而引起热射病。我国南方在夏季常出现晴雨变化无常,鹅群(尤其是雏鹅)放牧时在烈日直射下曝晒,突然被雨淋湿后,又立即赶回鹅舍,在高度湿热的环境中,也容易引起中暑。

【临诊症状】日射病以神经症状为主,患鹅烦躁不安,颤抖,有些病鹅乱蹦乱跳,甚至在地上打滚。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红,痉挛,最后昏迷倒地而死。病理变化以大脑和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为主。

发生热射病时,则表现呼吸急促,张口伸颈呼吸,翅膀张开而垂下,口渴,体温升高,打颤,走路不稳,痉挛,昏迷倒地,常引起大批死亡。其病理变化以大脑和脑膜充血、出血,全身静脉郁滞,血液凝固不良,尸冷缓慢为特征。

【防治】

1.预防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放牧,池塘边应搭盖凉棚遮阴。育雏时应降低饲养密度,鹅舍要通风,尤其应注意打开地脚窗,要有充足的冷水供其自由饮用。夏天放牧应早出晚归,尽量走阴凉牧道,选择凉爽的牧地,并有充足水源为宜。

2.治疗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进行急救。把全群鹅赶下水降温,或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先泼洒冷水降温(个别严重的病鹅可以放在冷水里浸一会),或给予维生素C、红糖水任其自由饮用,严重者可以喂服十滴水8~10滴。也可大群喂服酸梅汤加冬瓜水或红糖水解暑。

鹅的球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球虫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球虫引起鹅只(尤其是幼鹅)的一种原虫病。幼鹅一旦爆发本病,可引起大批死亡。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3周至3月龄的雏鹅或幼鹅、中鹅容易感染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平均为6天,随着日龄的增长,潜伏期可以至11~17天。本病多呈急性经过,于1~2天内即行死亡,慢性的也多在几天后死亡。

1.鹅肾球虫病是由截形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鹅的肾小管上皮引起的一种原虫病。鹅患本病的病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雏活动缓慢,无力,食欲减少,精神不佳;第二阶段病雏消瘦,拉白色粪便;第三阶段患病雏鹅大部分蹲地,行走和站立极为困难,体温升高至41.5℃,食欲几乎废绝,强烈口渴,粪便呈稀糊状。翅下垂,目光迟钝,眼球凹陷。

2.鹅肠球虫病鹅肠内的致病球虫种类很多,其中鹅艾美耳球虫、科特兰艾美耳球虫、有毒艾美耳球虫和多斑美耳球虫具有明显致病性。病鹅食欲减少,精神委顿,羽毛松乱,下水后极易浸湿,翅下垂。垂头闭目或离群呆立。喜欢蹲下,头部不由自主地左右轻缓或微微摆动。口腔积液,流涎,食道膨大部充满液体。患鹅下痢,初为稀糊状,后为白色稀粪或水样稀粪。重症者排出红色血粪,粪中充满黏液。病程稍长者,病鹅排出长条状的腊肠样粪,其表面呈灰色或灰白色或淡黄色。经l~2天后便告死亡。耐过急性期的病鹅,可自然康复,但生长速度缓慢,歪颈,步态摇摆,甚至跌倒后两脚朝天。

二、病理变化鹅肾球虫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在肾脏,其体积增大,肾表面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病灶,肾脏颜色常为银灰色,颜色变化的程度取决于肾表面病灶数量的多少。肾脏损害较轻时,肾脏稍为肿大,严重损害时,肾脏肿大2~3倍,甚至4~5倍以上。肾的切面可见轮廓不很明显的淡黄色斑点、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管状上皮广泛受到破坏。肾小管受到严重受损,管内充满球虫卵囊。心、肺、肝、脾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少数病例肠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

肠球虫病:主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小肠,呈严重的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大多数病例见肠黏膜增厚、出血,肠腔内充满红褐色的黏稠物,小肠的中段和下段见黏膜上有白色结节或糠麸样的伪膜覆盖。严重病例还可见到肠黏膜脱落形成腊肠样肠芯,此时可见肠管膨大充实,切开肠管见表面灰白色,类似小鹅瘟腊肠粪栓子,掀起这种肠芯,见肠黏膜表面有淡红色的黏性分泌物。这种肠芯主要发生在回肠和直肠,有些并延伸到卵黄囊柄附近。其他器官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

三、流行特点鹅肾球虫病多发生于3周至3个月大的幼鹅,病程2~3天,死亡率可高达85%。具有季节性。在南方,每年5月份有少数鹅发生本病而死亡,7月下旬则有大批鹅只发病死亡,8月份逐渐减少,9月份停止死亡。鹅肠球虫病各种年龄的鹅只都可发生,但以幼鹅最易感,发病重,死亡率高。

患鹅排出带有卵囊的粪便污染了牧地、禽舍、贮水池、饲料、饮水、土壤及用具,当新一代的雏鹅接触这些地方或食进被孢子化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时,便能引起发病。

在低洼的牧地和死水池放牧,会加速鹅只肾球虫病的发生。每年的7~10月份,在死水贮水池天然沉淀的土壤标本中,可发现鹅肾球虫的卵囊,这种卵囊在冬季(11~12月)的塘水中,约经3个月,仍然具有生活力。

鹅只在患肾球虫病的过程中,如果同时继发其他疾病,这是造成大批雏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雏鹅同时受到蠕虫的侵袭以及发生慢性副伤寒时,也能造成大批雏鹅死亡。

由于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完善,特别是鹅只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时,能促使肠球虫病的爆发。柯氏艾美耳球虫和鹅艾美耳球虫韵致病力最强,鹅只一旦感染就能引起本病的爆发并造成大批鹅只死亡。

鹅球虫病在养鹅地区相当普遍,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有些地区鹅群的感染率可达80%~100%或60%~95%,死亡率达10%~20%。据调查和了解,广大养鹅户及基层动物医学工作者对本病认识及了解不足,常将其当作一般肾类及肠炎治疗,结果鹅群患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制,这也是目前造成本病在某些地区流行的原因之一。

四、病原诊断据报导,鹅的球虫种类共有3个属16种,即艾美耳属、等孢属和泰泽属。

在16种球虫中,只有截形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鹅的肾小管上皮,引起肾球虫病。其余均寄生于鹅的小肠。

1.截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trunicata(RaillietandLucet1891)其卵囊的前端截平,卵囊的大小为14~27微米12~26微米。平均为18微米13微米。卵囊呈卵形,有细颈,无色,卵膜光滑,有卵膜孔,孢子形成的时间为5天,在成熟的卵囊及孢子囊中有游离体,在肾管的上皮中繁殖,经过输尿管及泄殖腔侵入机体。截形艾美耳球虫只对鹅致病,不感染雏鸡及鸭。

2.引起鹅肠球虫病的球虫共有15种,我国已报导的有下列几种。

(1)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主要寄生在鹅小肠后段,盲肠和直肠也有寄生。卵囊大小为23.4~32.4微米18.0~21.6微米。平均大小为27.5微米20.7微米。卵囊近圆形,卵囊壁单层,光滑、无色。卵囊一端削平。孢子囊大小为11.8微米8.6微米。其形状不规则,常位于卵膜孔下方。

(2)柯氏艾美耳球虫E.kotlani(Gr?fnerandGraubmann1964)主要寄生于鹅小肠后段及直肠,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在盲肠管部,泄殖腔及延伸至小肠中段。卵囊大小为最大者32.8微米22.5微米,最小者27.5微米20微米,平均太小为29.27微米21.3微米。卵囊呈长椭圆形,淡黄色,顶部截平,内有一唇状结构。有两层卵囊壁,有卵膜孔,在其下方有一极粒。原生质团分裂成4个孢子囊,孢子发育完成的时间为48~50小时。

(3)多斑艾美耳球虫E.stigmosa(Klimes1963)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也见于后段、盲肠和大肠。卵囊大小最大的为25微米18.75微米,最小的为18.75微米16.25微米,平均大小为22.27微米17.76微米。卵囊呈宽卵圆形,黄褐色,顶端平,卵囊壁两层,囊壁表面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辐射状的条纹,显得粗糙。卵膜孔明显。孢子囊大小为10.58微米8.67微米。

(4)稍小泰泽球虫Tyzzeria.parvula(Klimes1963)主要寄生于小肠前段及中段,小肠后段、直肠及盲肠也有寄生。卵囊大小最大的为16.25微米13.75微米,最小的为10微米10微米。平均大小为14.04微米11.99微米。孢子化的卵囊内含8条游离的香蕉形的子孢子。

确诊本病可以刮取肠黏膜涂片镜检找卵囊。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球虫的几代无性繁殖,大量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广泛地侵害肠黏膜上皮(但还未进行有性繁殖,还未形成卵囊),患鹅即死亡,此时检查其粪便,还未能发现球虫卵囊,故不能因此而排除球虫病的可能性,要结合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断。倘若只找到少数几个卵囊时,也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因为成年鹅带虫现象相当普遍。如镜检能见到大量圆球形的裂殖体、香蕉形的裂殖体和卵圆形的卵囊,即可确诊为球虫病。还应与小鹅瘟作鉴别诊断(详见小鹅瘟部分的鉴别诊断)。

防治策略

一、预防(1)鹅舍应保持干燥、清洁。鹅场应做好严格的消毒卫生工作。粪便应每天清除,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消毒,以杀灭粪中球虫卵囊。防止饲料和饮水被鹅粪污染。

(2)应将雏鹅与曾患过球虫病的老鹅隔开饲养。栏圈、食槽、饮水器及用具等要经常清洗、消毒。运动场应勤垫换新土。

(3)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对防止球虫病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克球多(可爱丹):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125毫克,均匀混料,连用3~7天。

球痢灵: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毫克,混料。连用3~5天。

复方甲基异嗯唑(复方新诺明):按0.02%配比混于饲料中。

球虫净: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毫克,均匀混料,连用3~5天,屠宰前7天停药。

二、治疗阿的平:鹅只每千克体重用0.05~0.1克,将药物混于湿谷粒中喂给,每隔2~3天给药一次。喂完第三次后,延长间隔时间,每隔5~6天喂一次。共喂5次。通常在喂完第三次后,鹅粪中便找不到球虫卵囊,患鹅症状明显好转,基本停止死亡。

氨基阿的平:鹅只每千克体重用0.05克,与湿谷粒拌和,

每隔3天一次,共用药5次,鹅对氨基阿的平的中毒量为每千克体重1克,使用时注意不要过量。

青霉素:每只雏鹅用5000~10000国际单位,用水溶解后,拌入饲料中喂给或滴服,每天1次,三天为一疗程。

氯苯胍: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均匀混料饲喂,连用7~10天。屠宰前5~7天停止喂药。预防量减半。

氨丙林: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50~200毫克,或按每千克体重用250毫克拌料;或按每升饮水中加入80~120毫克饮服,连用7天。用药期间,应停止喂维生素B1。

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SMM)和TMP合剂:两者的比例为5:1,合剂的剂量为0.04%混入粉料中,连喂7天,停药3天,再喂3天。

磺胺二甲基嘧啶:以0.5%混入饲料中饲喂;或以0.2%浓度饮水,连用3天,停用2天后,再连用3天。

球痢灵:按0.025%浓度均匀混料,连喂3~5天。

克球多:按每千克饲料中加250毫克均匀混料饲喂,连用3~5天。

广虫灵:按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200毫克,均匀混料,连用5~7天。

由于球虫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经常换药,不可长期使用单一药物防治球虫病。

鹅气囊破裂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由于各种原因,使气囊破裂,造成大量气体窜入皮下疏松组织间隙,并积于皮下,从而导致全身或局部皮下气肿隆起。多发生于颈部(俗称气囊或气脖子)、胸部或腹壁。

【病因】

(1)在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时,抓鹅放鹅用力过猛,动作粗鲁以致损伤气囊。

(2)鹅只互相啄斗造成体表损伤和气囊破裂。

(3)某些含气骨发生骨折,空气逸出蓄积于皮下。创鸡时也可能使气囊破裂。

(4)某些气管寄生虫(如气管吸虫、比翼线虫等)寄生于气管、支气管或气囊内,导致气囊破损以致空气窜入皮下,这种情况虽然是造成气囊破裂的原因之一,但较为少见。

(5)多种因素造成气囊壁较薄,受损后难以愈合,使吸人的空气外逸而积聚于皮下结缔组织内而形成气肿。

【临诊症状】患病鹅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行动迟缓,呼吸困难,独处一隅。

皮下气肿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当颈部气囊破裂时,可见颈部羽毛逆立,轻者仅见于颈的基部,.重症者可见延伸到整个前躯部;当胸、腹部气囊破裂时,皮下气肿则多发生于胸、腹一侧或两侧,胸、腹围膨大,按压有捻发音,叩诊似气球。或只发生于腿部或翅膀处,严重者甚至波及全身。所有气肿部位的皮肤肿胀、变薄而呈半透明。放牧游水时,患鹅不能潜水。若不及时处理,气肿可以继续增大,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如属寄生虫引起的气肿,还表现出伸颈张口、咳嗽、摇头及打喷嚏等症状。

【防治】本病一般较少发生,但要尽量避免,尤其在捕捉鹅只时应轻捉轻放,以免损伤气囊及骨骼。

一般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对症疗法:

(1)用注射器抽气或用注射针头穿刺放气。

(2)用烧红的铁丝在膨胀部位烙一破口,将气放出一部分。

采用以上方法,有时也可以治愈,但很多是放气后常常还会重新膨胀起来,必须坚持数日,每日放2~3次气,直到完全痊愈为止。倘若反复发生而时间过长的,可改用剪刀把气肿部皮肤剪一小口,以便使积气随时排出,注意术部消毒,以防感染。

鹅衣原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或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各种畜禽和人类的共患的传染病。在家禽中,鸭、鹅、鸡、火鸡及鸽都可感染。雏鸭的易感性最高。鹅常为无症状感染,感染后常取隐性经过。本病主要的特征是发生结膜炎、鼻炎及腹泻。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患鹅初期表现全身震颤,步态不稳,食欲消失,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腹泻,排出绿色水样稀粪。

眼结膜及鼻发炎,流出浆液性及脓性分泌物,并将眼和鼻孔周围的羽毛粘连,时间稍长则结成千痂或脱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鹅明显消瘦,肌肉萎缩,最后出现麻痹,惊厥而死亡。

本病常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眼型大肠杆菌病。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见于结膜炎、鼻炎、眶下窦炎,偶见有全眼球炎,眼球萎缩。

在胸、腹腔和气囊膜见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气囊壁混浊,增厚。

胸肌萎缩,常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脾充血肿大。肝表面呈肝周炎,表面覆盖一层灰色或黄色纤维素性薄膜。

三、流行病学资料鹅衣原体一般毒力较低,鹅的衣原体属低毒力株,很少造成流行或爆发。常呈现无症状感染。然而,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鹅只受冷、育雏室空气污浊,通风不良、营养低劣、特别是并发禽流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流行。

本病可以在鹅和鸭之间互相传染,不同年龄的鹅对衣原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一般是幼龄鹅比成年鹅易感。传染来源及途径主要是由病鹅传给健鹅,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鹅胚垂直传播。

四、病原诊断(一)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是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属原核生物界,裂殖菌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在分类中的地位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衣原体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最常用的是鸡胚卵黄囊。

鹦鹉热衣原体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大,而对热较敏感,在室温下很快失去传染性。在禽类干燥粪便中可存活数月。70%酒精、0.5%碘酊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几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二)实验室诊断

1.涂片镜检取患病死亡的鹅气囊、心包膜或脾被膜,制成触片,固定后用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如果在单核细胞浆内有深紫色的球状颗粒,即可证明有衣原体感染。

2.病原体分离

(1)取病料经处理之后吸取0.5毫升上清液接种在6~7日龄鸡胚卵黄囊内,于37℃培养3~10天,致死鸡胚。取卵黄囊膜作触片,染色镜检。

(2)取病料接种物0.5~1毫升,给3~4周龄小鼠腹腔注射,衣原体可在腹腔内生长繁殖,引起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腹部膨大,腹水内含有大量衣原体的单核细胞。脾脏肿大。

本病单从症状、病变不易确诊。因此,必须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防治策略

一、预防1.搞好鹅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种蛋、孵化器的合理消毒。可用5%漂白粉、0.3%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

2.在鹅舍周围避免饲养其他动物,如鸭等禽类。

3.人类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必须注意防护。

二、治疗氟苯尼考(氟甲砜霉素):内服按本品1克拌20千克料,一天1次,连用3~5天。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20~30毫克。

卡那霉素可溶性粉:每50克含2克(4%),混饮按每升水30~120毫克,混料按每千克料用60~250毫克,连用3~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内注射按5~10毫克/千克体重。

庆大霉素可溶性粉:100克含4克。拌料按每千克饲料用50~200毫克。肌注按每千克体重用3000~5000国际单位(或5~10毫克),每日2次。饮水按每升水加入2万~4万国际单位,连喂3天。

红霉素粉针:每支0.25克、0.3克。肌注1次量为每千克体重5~20毫克,一日2次。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罗红霉素可溶性粉剂:每瓶5克,含0.5克。混饮,每升水用10~20毫克,连用3~5天。或饮水按0.005%~0.02%,拌料0.01%~0.03%。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5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