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产蛋期养殖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产蛋期是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养殖者应详细了解此期肉种鸡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群生产性能,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效益。

一、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15周龄后周增重比前期明显增大,所以,应按照体重增长曲线,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②17周龄后激素分泌迅速增加,性器官也开始发育,体重若比标准低5%,就会造成性成熟不均匀。③从17周龄开始,耻骨间隙由1指宽逐渐加大至1指半宽,22周龄耻骨开到两指宽。④开产前三周要保证体重曲线直线上升,这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增加的重量基本上是生殖系统迅速增加的重量。⑤在21周龄左右母鸡输卵管呈线状,21~24周龄快速发育成管状,同时卵巢迅速发育。开产前12天,卵泡迅速长大。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肉种鸡开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肉种鸡的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体重不断增长会促进种母鸡生理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随着肉种鸡进入生殖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调整饲料的能量,建议17周龄左右开始使用预产料,见蛋后更换为产蛋料。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如果每周的周增重不达标,即增重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开产推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下降等。反之,如果此期周增重过多,也会造成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增多、受精率下降、产蛋期喂料量增加、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由脱肛造成的死淘率增加等。

②17周龄称重时检查耻骨间隙。此时耻骨间隙应逐渐开启到1指半宽以上,如有10%以上鸡只耻骨间隙还在1指宽就要推迟加光时间,同时推迟加料时间。另外,进行光照刺激前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2周龄之后;体重最少达2.3千克;鸡只丰满度呈半U形;脂肪沉积适宜(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则母鸡产蛋推迟,体脂太多则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续性)。每两周增加1小时光照,26周龄时光照时间加到15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这样才能让鸡只感觉到光刺激。

③21周龄以后应尽量减少应激并供给充足的营养。正常情况下,21周龄母鸡第一个卵泡开始发育,23周龄产蛋。如果由于应激或营养不足导致卵泡停止发育,下一个卵泡要等停止发育的卵泡被吸收后才发育,在此期间鸡只会超重。

二、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开产后,母鸡见到人或公鸡有下蹲动作,耻骨间隙开到3指多宽;公鸡有交配行为。此时会出现争抢饲料的现象,公鸡表现较突出。②产蛋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主要考虑不要使鸡只超重,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使鸡群充分发挥生长潜能。③鸡蛋形成需要23~26小时,排卵一般在上午,钙的沉积在下午。排卵后24小时鸡开始找蛋窝产蛋。产蛋多的一般在加光后2小时左右产蛋,产蛋少的一般在下午产蛋,如果检查发现下午产蛋的多,说明这群鸡的产蛋性能不好。鸡只每产3~8个蛋要停1~2天(歇窝)。④母鸡的能量储存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高峰料量无须维持很长时间。一般鸡群在32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后产蛋率开始减少,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准确称取总料量并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箱。料线使用前要调整出料口,使每个料桶下料量相同。人工加料时,要确保每个料桶下料相同并防止料桶倾斜。

②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期间的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2~3克,直至产蛋率达到35%;产蛋率35%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4~5克;产蛋率65%~70%时,采用高峰料量。此期间17~21天。还有一种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125克,产蛋率65%时采用高峰料量165克,此期间大约20天,每天大约加料2克【(165-125)20】。产蛋高峰前加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主要取决于体重、蛋重、产蛋率、采食时间这四项指标。鸡群体重在见蛋前三周直线上升,每周加料150克或170~180克甚至200克,此时输卵管和卵泡在发育,给料越集中越好。在30周龄左右,鸡群每周增重由150克逐渐降低为70~80克,以后每周保持增重15~20克。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肯定下降。正常情况下,产蛋率每天增加2%~5%,如果均匀度高,产蛋上升快/。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指标,如果鸡群的饲料量不足,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高峰鸡群产蛋率在50%~70%之间,容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否则极易产生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③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以下因素: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的变化等。因此,应有计划地减料。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2~3周开始减料,产蛋率在85%以上时,34周龄以前不能减料,使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35~50周龄最多减料25克,50周龄后停止减料,使料量保持在150克左右。如果鸡群未换羽,在淘汰前10周试探加料、加光,还可以挖掘一下其生产潜能。

减料应参考蛋重、产蛋率和体重。蛋重是最敏感因素,减料过快蛋重下降,减料不及时蛋重超标。如果发现蛋重不增加,用现有料量维持1周,再考虑降料,这对后期的体重维持很重要。产蛋期的料量70%用于体重维持,其次用于产蛋,最后用于增重,所以开产后体重大的需要的料量多,高峰料量也高。高峰料量不能太注重数据,应结合检测胸肌等来确定。

④产蛋窝的管理。18~20周龄安装产蛋窝,若是镀锌板的产蛋窝,窝顶要刷1~2次废机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粪腐蚀蛋窝。每天要检查窝底和垫料情况。30~35周龄每天关灯前要抓出窝内鸡只,并关闭蛋窝,早晨开灯后打开,35周龄后鸡只习惯了就可以不关闭蛋窝。蛋窝踏板一般是用木条制作的,很容易损坏,应有备用的,可以用油漆点一下踏板的螺丝,以免松动。每月应彻底更换蛋窝垫料,因垫料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易超标。

⑤减少窝外蛋的措施。蛋窝设计要合理,踏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45厘米。光照强度要高于60勒克斯,且光照均匀。要在开灯后30分钟内或开灯后5~6小时喂料,因开灯后鸡群开始产蛋。要严格控制早期公母鸡比例,避免过度交配,一般在加光1周后再放性成熟的公鸡入鸡群。开产时蛋放在蛋窝内不捡出来,发现窝外蛋赶紧捡到蛋窝内,发现在窝外产蛋的鸡要抱起放到窝内。

⑥种蛋管理。每天捡蛋6次,每次捡蛋前消毒双手,将好蛋、脏蛋、淘汰蛋分开放,可以一人捡好蛋一人捡脏蛋,避免在捡蛋时交差感染。如种蛋上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赃物可用钢丝球或小刀将其刮掉,脏物面积大的就剔除。种蛋捡出后立即熏蒸,否则细菌就会进入种蛋内。

⑦光照管理。加光不能太快,第一次由8小时加到12小时,如果均匀度不好可以加到10小时,如果均匀度特别好可以直接加到14小时,否则会导致双黄蛋增多。实践证明,产蛋期15小时光照就可以了。使用节能灯时由于光衰厉害,所以最好每月检测光强,每周擦1~2次,并及时更换不亮的灯。

⑧饮水管理。及时调整水线高度和水压,使鸡脖与水线呈70度角。水线高度不适宜,鸡喝1滴漏3滴,极易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每天检查乳头,及时更换滴水或不漏水的。每天冲洗水线,每月清洗过滤器、水箱,清洁的饮水才能保证鸡群消化道正常,这也是养鸡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邮编:050091)

相关阅读

竹鼠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竹鼠养殖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竹鼠养殖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原因也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是管理粗放,饲养成本高,这类问题在中小规模养户很突出,国内竹鼠养殖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化。

第二、迄今尚未有统一饲养标准在养殖基地予以推广。

第三、卫生防疫体系松懈,疾病多而复杂;众多养殖户对竹鼠疾病处理能力差。

第四、缺乏配套的加工体系。迄今只有少数几家竹鼠食品加工厂;商品品种很单一。

第五、市场混乱,市场销售渠道不宽,未能将零散的竹鼠集中,纳入统一销售渠道,以降低成本。

第六、各式各样的养殖技术市场鱼龙混杂。

第七、投资者没有摆正投资心态,盲目投资,急功近利很难成功。

娃娃鱼养殖新手需要知道的一些问题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Ⅱ类重点保护动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近年来,由于鳖价下滑,许多养鳖场也转轨养殖大鲵,现将大鲵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1、持证养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七条之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所以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取养殖许可证。具体做法是养殖户向县、市(行署)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获取许可证,方可养殖,否则视为非法。

2、养殖场的建立

根据大鲵的生活习性,养殖场应建立在水源丰富,水质清澈、相对安静的山区或丘陵地带林区。养殖池四周及池底均为水泥结构,两端有进出水管,池周栽阔叶树,便于遮荫。养殖池面积及深浅视功能而定,成鲵养殖地面积以400~500平方米为宜,池高2.2m,水深1.2m,池底铺10cm河沙。由于大鲵喜独居,池内可用大石块堆垒成许多人工洞道,洞口直径15~25cm,洞内较宽敞,直径30~40cm,让大鲵在洞内有回旋余地,洞壁尽可能做光滑一些,以免其擦伤皮肤,池内设多个饵料台。繁殖池和孵化池面积可小一些,一般以6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50cm左右,幼鲵养殖池一般建成50平方米,水深保持20~30cm,其它可仿成鲵池建造。

各养殖池建成后不能立即放养大鲵,因为新水泥池有较强的碱性,而大鲵生活的水体pH值为6.0~7.0。可将各池灌满水后浸泡两三天再放干,并重复两次。也可先养鱼半年或1年再放养大鲵。

3、引种

通过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从别的养殖场引进;或者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到野外适量捕捉或收购。通过后一种途径引种除应注意其它完好程度外,还应注意其鉴别性特征。皖南一养殖场1997年就险些将无斑肥螈的成体当作大鲵的成体当作大鲵幼苗引进。

4、控制水质与水温

应选用水质清、无污染的山溪水、地下水或自来水。大鲵(娃娃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4~28℃。孵化时让水温维持在20~25℃之间,以加速孵化。最好能引入活水,使池水保持缓慢流动,这样既可保证水质,调节水温,又可使之接近野生自然状态,利于大鲵的生长和繁殖。冬眠时保持水温4~8℃。太低大鲵易被冻伤,偏高会使之冬眠不深,增加体能消耗。

5、分级繁殖

因为大鲵(娃娃鱼)成体有吞食幼体的行为,所以应严格按照大小规格养殖。由于个体生长速度有差异,故最好每半年分级1次。

6、娃娃鱼合理投喂

1)投喂时间

大鲵(娃娃鱼)以夜间活动为主,因此投食可在傍晚进行。

2)设投饵台

食物投放在饵料台上,投放量以稍大于每天大鲵摄食量而定。每次投喂前应将台内剩余食物清除干净,保证饵料台清洁卫生。不可将食物直接投入水中,那样不仅食物的利用率不高,而且水质也易变坏。

3)避免惊扰

大鲵(娃娃鱼)进食后应避免惊扰,因为大鲵受惊后有吐物行为。我们在测量时曾发现一大鲵将部分已消化的鱼全部呕吐出来。

7、模拟自然状态,解决繁殖难题

由于娃娃鱼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不一定同步;二是性腺发育的各期还难以准确判断;三是精子的活动能力弱。所以大鲵的人工繁殖进展不大,至少目前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幼苗。

笔者根据观察和对一些资料的分析认为:对于大鲵个体来讲,性腺的发育是分批成熟的,是间断的;对于大鲵种群来讲,繁殖行为在5~9月是连续的,华中地区可能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所以如果把着眼点集中到几组亲鲵内进行人工催精、人工授精,就不如模拟自然状态,在整个群体中进行。具体做法是:选择山区植被好、无污染、周年不断水的山沟或小河沟,建立天然生态繁殖场。此外,为保证性腺的正常发育,应保留亲鲵的冬眠习性。

8、谨防被咬

娃娃鱼性情凶猛,口大,除上下颌齿外,还有一排与上颌平行的犁骨齿,非常厉害。在进行测量、分级或人工繁殖时,可用两手轻托头腹部离水放入人工潮湿担架内,这样既不伤及娃娃鱼养殖,也不至于使之动怒伤人。

养鸡的一些坑千万要注意!


今年养鸡不景气,鸡蛋、毛鸡、鸡苗全面暴跌,低迷的行业让养鸡人遭受了重大打击,致使很多养鸡人负债累累。今年养鸡赔钱实事无法避免的事实了,行情我们养鸡人无法左右,我们养鸡人能做的就是养好鸡,少赔点就是赚。然而有些养鸡人在平均鸡群的饲养管理中为提高养鸡效益,采取了一些不当的方法,让鸡场遭受损失,养鸡人要引以为戒。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养鸡的一些坑千万要注意!

盲目引种
有些养鸡人为了节省养殖成本而选择进质量较差的弱雏,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弱雏价格优惠,看着能节省不少鸡苗成本,但是它却能让养鸡人赔大钱。弱雏自身抗病能力差,成活率很低,即使是活下来,因为体质弱,也易发病,而且生长受阻,严重影响鸡场利益。因此弱雏再价格再优惠也不能贪图便宜,永远记着便宜没有好货,吃亏在后头。

有些人认为行情差,例如三黄鸡因为情禽流感的原因,活禽市场被关闭,三黄鸡的市场受到重大冲击,价格降到冰点。这时会有人想既然三黄鸡没有市场,那我换别的鸡养,选择一些新品种来养。但是养鸡人考虑这些新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环境,以及是否符合当地市场需求,不要鸡养大了卖不出去,更是赔钱。
长期用药
禽业风向标在任何场合都一直给各位养殖户灌输一个思想就是养鸡预防大于治疗,平常一定要做好鸡群的疫情的防治。有些人对于鸡疫情的预防理解有偏差,他们做法是长期给鸡用药,频繁地给鸡群接种疫苗,这样做的后果是不但对鸡自身的健康造成损害,药物对鸡肝脏、肾脏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另外,长期用药为使病原产生抗药性,这就给鸡疫情的预防增加了困难。

重大疫情重视治疗忽略卫生消毒
鸡群发生疫情,有些养鸡人很积极,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就用药,这是不错的,然而即使能准确诊断出病情,并对症用药,但还是控制不住病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处在卫生消毒上,鸡场发生疫情,那病原将会遍布鸡舍的角角落落,特别是粪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如果鸡粪便不能及时清除,给鸡用药治疗的同时,又继续感染病原,这怎么能控制住疫情?
因此鸡场发生疫情时,在及时用药的同时,一定要增加清扫鸡舍的频率,并对鸡舍进行严格的带鸡消毒,尽量减少鸡舍汇总病原的存留。

不舍淘汰低产、病残鸡
行情不好,养殖户不舍淘汰低产的蛋鸡,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低产蛋鸡每天都吃营养丰富的饲料,但不好好下蛋,核算出来这样是倒贴的,特别是行情差时,倒贴的更多,因此低产蛋鸡要坚决淘汰。
病残鸡体质弱,其自身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低,增加饲养成本,而且病残鸡体内含有病原,它们很有可能把病原传染给健康鸡群,引发疫情,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病残鸡也要及时淘汰。

提高种鹅产蛋性能的一些方法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种鹅的使用年限及体况健康程度、环境因素、饲料的质量及营养水平、疾病和应激等。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针对以上各种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依实际情况分析、处理和解决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做到科学饲养,以达到提高种鹅产蛋性能。

遗传、生理因素

一般来说,鹅的品种不同,遗传基因也就不同,从而导致其产蛋性能也不同,品种的影响占一半的优势。体型小的鹅产蛋量较大,体型大的产蛋量相对要少。可利用产蛋母鹅的品种优势与体型较大的鹅杂交生产肉鹅,以充分发挥繁殖性能,繁殖出更多的后代。

母鹅的繁殖周期分为产蛋期、就巢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的母鹅脑垂体分泌的激素不同,在产蛋期可分泌促性腺素,可以直接刺激性腺的活动和产蛋活动。而且持续的产蛋水平可以使血液中的孕酮水平升高,孕酮水平可以促进垂体大量分泌催乳素,使黄体生成素降低,可导致母鹅停产并启动应巢行为。

使用年限和健康程度

种鹅的使用年限对产蛋性能也有影响。种鹅在第一年的产蛋量低并且所产蛋重小,以后逐年增加,蛋重较大,第四年以后,产蛋量开始下降,蛋的品质也随之下降。所以,当种鹅的使用年限超过四年以上,就应当淘汰。

种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鹅的产蛋性能,体质较差的种鹅自身的正常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产蛋性能自然也受到影响。并且,当整个鹅群中鹅的体况均匀度太差时,也会造成种鹅开产的时间不一致,会出现产蛋高峰期延迟、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甚至无高峰期的现象,影响了整个群体的产蛋性能。因此,在种鹅的育雏期和育成期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保证鹅群的整齐度及鹅的健康。

环境因素

温度:鹅最适宜生活的温度为10~20℃。种鹅的生活环境温度可直接影响鹅的采食量,当温度超过30℃时,影响鹅的食欲,有的还会停止采食,产蛋量有着明显的下降,有的甚至停产。如果温度过低,则会使种鹅摄入的营养大部分用来御寒,造成能量的浪费,如果增加饲喂量或提高饲料中的营养供给不及时,最终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湿度:鹅舍内的湿度过高,会使舍内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使鹅群发病,并且高湿的环境下饲料容易发霉变质,过于干燥则会增加空气中粉尘的含量,使鹅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

光照:光照时间和鹅的繁殖性能有着密切关系。光照周期性的变化,可以刺激鹅季节性繁殖,光照的长短,可影响种鹅繁殖的开始和停止。研究表明,采用短光照不仅能改变鹅的繁殖性能,而且在产蛋全期的平均产蛋量也有所增加。根据鹅的类型,有计划的进行光照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产蛋量。

其他:鹅舍内的空气质量和饲养密度等,也同样影响着鹅的产蛋性能。鹅舍内通风不到位,会使舍内的有害气体超标,影响种鹅的心肺及胃肠、神经功能,使鹅的体质下降,生产性能也随之下降。

饲料质量和营养水平

当饲料原料出现问题的时候,如在贮存过程中出现霉变、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或者营养成分比例搭配不均衡时,都会使鹅的采食量下降,使鹅摄入的营养不足,导致鹅营养不良,当食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后,严重者会出现中毒现象,导致产蛋性能下降。当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不当,导致营养成分不全、含量不足或各营养物质间的比例失调时,公鹅的体况会下降,性欲低,使配种效果不理想;母鹅则会导致膘情下降,产蛋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停产。在避免营养不足的同时,还要避免营养水平摄入过高,如果营养水平超过了身体所需,则会导致种鹅过肥,如果母鹅过肥,卵巢和输卵管中会有大量脂肪沉积,影响卵细胞的排出以及受精。日粮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对鹅产蛋率的影响十分明显,当蛋白质含量为14%~16%,能量为10.6~12.1MJ/kg,蛋氨酸为0.36%~0.45%,赖氨酸为0.64%时,有利于种鹅产蛋。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矿物质的添加,则有利于缩短种鹅繁殖周期内的母鹅就巢,从而改善产蛋性能。

疾病和应激

种鹅在产蛋期患各种疾病,都会对产蛋性能造成影响,其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最大。近年来,鹅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养殖者防疫意识淡薄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而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投药,也会对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为了预防产蛋期疫病的发生,在产蛋前期就要做好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平时保持鹅舍的环境卫生清洁,做好消毒工作是预防疫情发生的关键。做好种鹅平时的保健工作,可在饮水中和日粮中加入中草药,以及可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已经发病的种鹅要及时隔离和治疗,使其快速恢复健康,能够正常发挥产蛋性能。

种鹅在产蛋期对各种应激表现的极为敏感,噪音、通风、冷热、用药、换料、停电、停水等都可使鹅发生应激反应,使鹅的生产性能发生变化,甚至会使鹅的死亡率增加。发生应激反应时,鹅常表现为对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增加,或者表现为相对缺乏,因此,应当适当的补充锌、碘、硒、锰等微量元素,通过补充微量元素可以减轻应激反应,而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反应。

4-5月份河蟹养殖管理的一些问题



一、现在已经进入4月份了,这时生产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1.注意蜕壳的观察和保护,目前河蟹已开始大量进入第1次蜕壳高峰,认真巡塘,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发现零星蜕壳,立即向池塘中泼洒葡萄糖离子钙和VC应急灵,保护河蟹的蜕壳成活率和翻壳率。
2.促进水草的快速生长,首先要及时施用长根粒粒肥,保证已栽植的依乐藻快速生长,同时需要及时上水,保持田面水位在4~5厘米,促进水韭菜和轮叶黑藻的发芽生长,然后根据发芽情况及时添加水位,4-5月份是一个长草的过程,这段时间一定要保持水草的最高覆盖率达到50%,后期再根据水草的长势再做必要的疏、隔等措施。
3.培藻补菌,改善水质。掌握前肥、中稳、后清的水质调节总原则,及时采取相关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福利环境。
4.及时投螺。螺蛳不但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因此有条件的池塘,应适时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螺蛳的投放量掌握在500~800斤。第一次放养:清明前后,每亩投放100~200斤,量不宜太大,量大肥水培藻困难,易滋生青苔、泥皮等。第二次放养:5月份下旬,投放的螺蛳量也不宜过大,应控制在每亩200~300斤。每三次放养:8月上旬,每亩投放200~300斤,以蟹塘中间滩田为主,环沟少放或不放。
5.防治轮虫的大量繁殖。可采取灯光诱捕或放养大规格花鲢种结合,量大也可以晚间沿池边下风口使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集中杀灭,切不可满池杀,防止引起水质变化。
二、有养殖户反映,他们家养蟹池塘一直水很清,有人说需要肥水,有人说清水的好,不知到底需不需要肥水,如肥,怎么肥为最佳?
肥水即是培育池塘单细胞藻类,而培育单细胞藻类的方法是在水体中,提供适量的单细胞藻种,投放一定浓度的碳源、氮源,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创造适合藻类生长繁殖的环境,使藻类迅速繁殖。在河蟹养殖前期,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
肥水培藻,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前期,不仅关系到苗种的成活率,还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1.通过肥水,使藻类大量繁殖,利用藻类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使河蟹脱壳免受温差变化影响,增加河蟹抗应激能力,为河蟹脱壳营造舒适的环境。
2.通过肥水,培育藻类,为虾蟹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并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塘溶氧,保证河蟹顺利脱壳生长。
3.三、四月份气温低,水色清瘦,蟹池容易滋生丝状藻青苔,这个阶段可通过加强肥水,降低池水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长。
三、目前有养殖户反映,河蟹仍然有上岸的现象?想请问这种现象如何解决?
这种现象的发生其实很常见,主要原因是养殖户解毒不彻底或解毒方法没到位等等引起的,长期慢慢中毒后,河蟹的机体肯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河蟹的鳃部及肝胰腺会起到影响,影响其吸收溶氧的能力,即使溶氧很高,也会出现缺氧现象,否则它不会每天上岸遇到这种现象,以后的生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肝胰腺影响,可能就是常见的水瘪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收损伤,可能就是所谓的颤抖或撑爪现象。处理办法建议如下:
1.凡是使用氯制剂、溴制剂清塘消毒后采用解毒;水质不好,如氨氮等过高可用解毒措施;但提醒夏季高温缺氧时使用注意先增氧。
2.凡是使用菊酯类等清塘后解毒先使用过一硫酸氢钾类,以加速分解,后使用有机酸等;使用杀虫剂、除苔剂等农药类的渔药后解毒,首选过一硫酸氢钾类,后使用解毒等;对于藻类毒素等生物毒素的解毒也采用此类方法。
3.凡是水体表面有浮沫、水体粘滞、水体有色度和重金属离子超标,首选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类的药品,也可使用以腐殖酸钠等络合类的产品。在此需说明的是,因其中毒机理是神经受损及肌肉抽搐,体内解毒有人用阿托品等,但不推荐。可适当内服小苏打(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还有一般情况下是保肝类的药,中毒情况都是肝胰腺损伤。
四、饲料投喂与营养保健有什么规定?
河蟹优质专用配合饲料由于水中稳定性好,诱食性好,消化利用率高,饲料系数低。坚持全程投喂河蟹专用优质配合饲料,可以确保河蟹获得充足的食物,不仅省事省力,而且水草和螺蛳得到了全面保护,水质不易恶化,河蟹生长迅速,养殖成本更低。
1.总要求:4、5月份应投喂高质量饵料,恢复体力,脱好第一、二次壳。
2.原则:一是坚持“四看”“四定”的投喂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二是4-5月每天只需投喂一次,高温投喂在深水处,低温投喂在浅水处。三是阴雨天不投或少投。
3.投喂量确定:一是观察水草浮起量,水草浮起量多,饲料少,反之,饲料多。二是河蟹活动频繁,饲料少,反之,河蟹稳定,则饲料正常或偏多。三是水质混浊,饲料偏少;反之,水清,则饲料正常或偏多。四是设置查看食台,检查饲料是否有剩余。
4.营养保健:河蟹在4-5月份蜕壳频率高且蟹体质弱,在蜕壳中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且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稍有不慎可造成死亡。此时应提前向水体或体内提供葡萄糖离子钙等营养源使之顺利脱壳。
五、4-5月份在水体消毒和病害防治应注意什么?
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当水温稳定至16℃后,有害微生物开始开始繁殖。4月份的病害防治普遍应在河蟹第一次蜕壳结束后用药防治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灭病菌,杀虫与消毒结合进行,使用硫酸锌类药物防治纤毛虫,使用溴、氯、碘类药物进行水体消毒。蟹塘中浮游动物较多的水体,须进行清杀处理。4月中下旬的蟹塘管理基本步骤:杀虫、消毒、改底、解毒、培藻。4月下旬水温达到20℃以上时开始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达到抑制病菌及防病功效。
六、池塘如何套养增加经济效益?
每亩套放花白鲢鱼种30尾左右,花白鲢比例为1∶2另:
模式一:鳜鱼10~15尾,5千克异育银鲫,可增收鳜鱼5~7.5千克。
模式二:1500~2000尾/千克青虾幼虾5千克可增收青虾40~50千克。
模式三:100~200尾/千克龙虾千克,增收小龙虾25~30千克。
模式四:套养虎头鲨,每亩放养规格为5厘米以上虎头鲨苗种200尾左右,每亩可收获虎头鲨10~15千克。
模式五:0.8~1厘米南美白对虾苗8000~10000尾,增收南美白对虾40~50千克。
注:套养不同品种应采取不同技术措施,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说明。
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张凤翔韩玲许冬梅

养殖竹鼠繁育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竹鼠经济价值非常高,是养殖的好品种,因为它全身都是宝,养殖竹鼠很有前景,是发家致富的好养殖项目。对于竹鼠的配种、血配法等等,我们都会再三嘱咐其它养殖户要时刻谨记,在竹鼠繁育阶段如果处理好以下五个注意,对于竹鼠繁殖可以起到一个有效的提高繁殖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竹鼠健康率。养殖竹鼠繁育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竹鼠的配对繁殖购买时如母鼠不足,可安排公母配对,配对一定要不同窝(指出生时)的公母鼠配合,这样的1公1母配对,便于做详细繁殖记录,有利于保持纯种,选育良种多采用这种方法。
二、竹鼠的配组繁殖由1公2母或1公3母配成一组,但多数的做法是配成2公4母或2公6母或3公12母,这种配法,母鼠是可以同窝的,公鼠一定不能用同窝生的,在选配时还要注意公母鼠之间的亲和力,公母合养一周,仍出现打斗或多次发情配不种的,说明该组合公母亲和力差,不宜配对配组,应重新组配。
三、竹鼠的一夫一妻制竹鼠的记忆力较强,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或配组繁殖后,便很难拆散重新配组,所以不论是配对还是配组,必须从小合群时就作出妥善安排。
四、竹鼠的防止近亲繁殖凡三代以内有直系亲缘关系的公母鼠都不宜配对繁殖。因此,同窝的公母鼠不能直接配对或配组,必须与另一窝交叉搭配才能避免近亲繁殖。在较大的养殖场,不同窝的仔鼠断奶时单独养一个月后,就放到大池合群饲养,合群后配组才出售,所以凡引种养殖户应注意这一问题。
五、竹鼠的配种技术
A、竹鼠的常规配种法从未产仔的母鼠,公母从小混合群养的,可让它们自由选择交配,发现怀孕后再将怀孕母鼠隔开单独饲养。已产过仔的母鼠30-35天断奶后,将母鼠转移到大池与其他公母鼠合群饲养,或分隔出来与原配公鼠单独饲养。营养条件好的,断奶时间也正好是母鼠发情时间,公母合群2-3天后就能配上种,如发现将要断奶的母鼠咬仔,而饲料又不缺乏,则表明母鼠提前发情,须及时将母鼠隔离,让公鼠及时与它配种。
B、竹鼠的血配法(不推荐)此法是缩短繁殖周期、提高母鼠产仔能力的有效方法,公母合笼饲养的,产仔时要将公母分开,母鼠产仔后12小时,情绪已经稳定,并有寻找公鼠的表现时,即可进行“血配”。方法是在产仔后12-48小时,两次将母鼠提出来放入公鼠笼内,分别与两只公鼠复配。这两只公鼠必须是从小就与母鼠合群养大、互相亲近的,否则公母相遇会打斗不休。第一次交配可在产后12-24小时进行,第二次则在产后25-48小时进行交配,每次合笼时间为1小时,配种完毕,再母鼠放回产仔窝室喂仔。这样重复配种可提高受胎率的产仔数,只有实行“血配”,一年才可能产仔5胎,只有实行复配,1胎产仔数才可能达到5–6只以上,但此法不适合初养者尝试。

一、科学建造繁殖池
竹鼠繁殖池有两种,综合使用繁殖效果才好。一种是产仔窝池,分为内池和外池。内池长、宽、高分别为30、25、70厘米,上面加盖,这样构成了竹鼠的窝。外池长、宽、高分别为70、50、70厘米,构成母鼠采食及运动的场所。内外池中隔着的水泥板底部有一个直径12厘米的圆洞相通,以便母鼠怀孕后移进产仔窝池饲养。另一种是配种大池,长、宽、高分别为1.5米、2米、0.7米,面积要求在2平方米以上,在池内一侧建有一条30厘米宽的保温槽,槽的隔板下面开有两个直径为12厘米的洞,与大池相通,另外,保温槽上加盖板,供竹鼠在内休息。每池可饲养3公12母。实践证明,原来采用1公1母(或2母)放在小繁殖池饲养,虽然也能配种繁殖,但每胎产仔数没有群养群配的产仔数那么多。
二、二次选种与重复配种首先,购种时尽量选择优良个体。

然后通过自繁自养,选留那些年产仔4胎以上,每胎产仔4只以上的后代,并留30~35日龄断奶、体重超过250克的优良个体做种。通过二次选种,母鼠繁殖率和产仔数都可提高80%以上。母鼠产仔后和仔鼠断奶后各有一次最佳配种时间。第一次称为“血配”,野生竹鼠驯养成功后需要繁殖到第三代,只有完全适应家养,血配才易成功。技术不熟练或刚刚驯养1~2代的野生鼠种,要紧紧抓住仔鼠断奶后的配种机会。母鼠断奶后立即放回大池群养,让3只公鼠轮流与其交配,达到重复配种的目的,可增加产仔数50%以上。
竹鼠养殖
三、公母比例要适当
从理论上推测,1公配2母或3母最适合。但实践证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这个推测有误。由于多数饲养者没有在小鼠阶段进行配对组合,公母往往到了成年才临时组合。因竹鼠有较强的记忆力,不是原来配偶同群饲养的,往往在一起生活2~3个月才互相适应而交配。产仔后公母又分开,断奶后公母重新配合又需要一段时间才适应。所以一公配多母的适应时间长,不利于繁殖。初学饲养者1公配1母一年可保证产4~5胎;1公配2~3母的,一年多数只能得2~3胎,而如果是多公配多母群养,则很快就能适应,繁殖率和产仔数可大大提高。
四、精心保胎,适时断奶竹鼠怀孕后流产或哺乳20天后常会吃仔,这都是由于饲料中水分不足引起的。竹鼠怀孕1个月后,要补喂多汁鲜嫩的青饲料,产前10天到仔鼠断奶(一般竹鼠产后30~35天断奶),每天喂20~30克凉薯、红薯或马蹄。同时在精料中添加骨粉和多种维生素。
五、精心配料,保证营养
每天要供应精料200~250克、粗料2~3种。精料(一般采用肉用全价小鸡料)20~40克。精料拌稀饭加点盐和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粗料要求80%是新鲜的。喂干粗料或发霉变质的粗料,竹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会停止。
六、粗料充足,鲜嫩青料不间断
竹鼠喜吃植物性食物。白天躲在洞里啃食,若投放的粗料少,竹鼠常有饥饿感,即使精料充足也会影响繁殖。所以一般下午下班前投喂青粗料,到第二天早上清扫窝室时,若还见有少量剩余的鲜青粗料,才算供料合理;如果池内只见些啃不完的老竹竿(那是供竹鼠磨牙的,营养价值很低),说明青粗料不足。鲜嫩青料供应不足,竹鼠采食不饱,繁殖也会停止。
七、清洁卫生有些专业户饲养竹鼠,不注意清洁卫生,竹鼠的窝池潮湿阴冷,竹鼠几乎找不到干的地方睡觉。

这样下去,饲料再好也不会配种繁殖。
八、环境安静,温度适宜
搬动、喧哗、强光和噪音刺激,人为惊扰等,竹鼠都会停止配种一段时间,即使能配种,受孕率也很低。竹鼠繁殖适宜的温度是8~28℃,遇高温天气时,可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使其正常繁殖。当气温高于35℃,要采取综合的降温保护措施,否则母鼠会口渴、吃仔或中暑死亡。气温低于5℃时,产仔室和保温槽内垫草要加到10~15厘米厚,这样冬天产仔才能确保成活。
竹鼠养殖繁殖配种技术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另外小编提醒大家,在竹鼠产仔时千万不能对其产生惊吓,而且也不能用手去拿仔鼠,否则母鼠不会哺乳仔鼠。

生猪长途运输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近年来随着养猪行业朝着商品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猪肉消费结构发生着变化,市场上各地猪肉的供应不平衡,为了满足养殖场的生产需求以及市场的供应需求,从长途运输从外地购买仔猪、引进种猪、向外输送肥猪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下是生猪长途运输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一起来了解一下:

1、运输前的注意事项

生猪在长途运输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猪安全、顺利的到达目的地。首先要选择好适宜的季节和时间。通常运输活猪最佳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这是因为这两季的气温适宜,较为凉爽,对猪群的不利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必须选择在夏季和冬季运输则要做好防暑和御寒的措施,并且要妥善安排起动的时间,因夏季晚上的气候较为凉爽,所以一般选择在下午装车,晚上出发;冬季运输时要做好保暖工作,可在车厢内铺上稻草,在车外包上棉被,并且选择白天运输。

选择合适的车辆。车辆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此次运输猪的数量来选择相适应的运输车辆,因为如果车辆太小会造成装载空间不够,容易发生挤压、踩踏而使猪受伤,有时还会发生死亡。车辆过大则会导致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因此为了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要选择大小适宜的运输车辆,要在车厢内安装笼子,并且笼子要分成小格,每格以装3-4头猪为宜。选择好车辆后要控制好车厢内的环境,保持通风良好,因此车辆最好为敞篷的,护栏为栏栅式,但是为了防止生猪淋雨,或者防止温度降低,还要准备好苫布。车厢内要铺上垫草或者草木灰,以防止在运输途中道路颠簸,猪打滑。最后在装猪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带有传染病,一般使用5%的福尔马林、5%的百毒杀或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运输的车辆进行彻底的消毒。

选择健康的猪。因猪经过长时间运输易发生应激反应,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猪有强健的体质。健康无病的猪才可经受住长途运输,是保证长途运输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在选择活猪时要注意选择体型、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健康的猪,不可选择瘦弱、有病的猪。要注意猪在运输前不可吃的太饱,要在喂完料后的1-2h后才起装车运输。在装车时要尽量将同一窝内的体型、大小相当的猪装在一起。在装完后要有检疫合格证明后才可出发。

2、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车辆出发后路线的选择非常重要,要尽量选择平稳、顺畅的运输路线,避免在崎岖的道路或者由于堵车延长了运输时间,因此要尽可能选择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以避免车辆颠簸对猪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司机要熟悉路线,在刚开始时要慢行,等猪适应后再正常的行驶,在转弯或者停车时要慢速,避免急转弯或急刹车的现象,减少猪群发生挤压受伤、死亡。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经过疫区要少停车或者不停车,避免感染疫病。

猪在运输途中易发生应激反应,因此要做好应激的预防与处理工作,可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补液盐等,并且所饲喂的饲料要求易于消化。尤其在夏季,因外界环境温度高,再加上车厢内粪尿蒸发,车厢内的温度升高,湿度过大,易引起猪发生严重的热应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猪发生脱水、肺水肿、消化机能减退等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在夏季炎热时可用干净的水喷洒猪体,对于发生热应激的猪可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冬季气温较低时猪群易相互拥挤而造成伤亡,因此要经常下车将打堆的猪驱散,对一些表现极为烦燥不安的猪可注射少量的镇静剂.防止发生打斗。在运输的过程还要不时的检查栏门是否有松动的地方,以防止发生掉猪等意外事故。如果在运输的途中有猪发生死亡,不可以将死猪随意的丢弃,要立即进行隔离消毒。

3、运输后的注意事项

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要马上安排合适的卸车地点卸车,尽量缩短卸车的时间,但是要注意轻抓轻放。如果天气炎热,要及时的用清水冲洗猪体降温。生猪在经过长途运输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掉膘,属正常现象,此时的生猪不宜立刻上市,否则会影响经济效益,要经过短期的调养使其恢复体膘后才可上市。

猪在到场前要准备好隔离舍进行隔离饲养,圈舍和用具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饲养前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健康状况来合理的分群,这样便于管理,卸车后不宜马上喂料,要尽快让其饮用清水,待休息1-2h后可适量的喂些稀料,待猪体慢慢恢复后再逐渐增加饲喂量。对于受伤的猪要及时治疗,如当猪发生脱肛时要及时进行手术处理,对于腹泻、不吃食或者精神不好的猪要采取检查并进行治疗。对于疑似有传染病的猪要立即隔离观察,并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的卫生、通风换气、保暖等工作,隔离半个月后如果发现没有疾病发生再转入生产区饲养。

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气温低要防止猪只相互挤堆,避免造成伤亡事故。
第二,发现猪只打堆应及时赶散,对一些烦躁不安的猪可以注射少量的镇静剂,以防止互相打架造成损伤。
第三,如猪群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暂停运输,严格消毒,并根据疫情及时上报,就地处理。
第四,途中发现死猪,尸体不得随途乱抛,应立即隔离消毒。同时要检查栏门,看是否有松动情况,避免掉猪等意外发生。
再次提醒,长途运输生猪之后的注意事项也必须知道,并且知道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去解决。
1、到达卸车点后马上卸车,在保证轻抓轻放的同时,控制卸车总时间。经过长途运输的猪会有一定的掉膘,猪必须经短期调养,待基本恢复体膘后才能上市。
2、外购活猪到场之前,必须对隔离舍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根据猪体重和健康状况合理分栏,尽快供给猪清洁饮水。
3、对受伤的猪要及时治疗,如有脱肛的猪要尽快进行手术整复。猪休息1~2小时后可适量饲喂稀薄饲料,随着猪体的恢复,喂料量要适当增加,对拉稀、不采食或精神萎顿的猪,要及时检查治疗。推荐:饲料招商https://www.1866.tv/
5、对体温升高、疑有传染病的猪要单独隔离观察,并注意搞好猪舍的卫生、通风、保暖等设施,隔离观察半个月后,如没有疾病方可进入生产区。

狐狸产仔期要注意些什么


狐狸产仔时间多数集中在夜间和清晨,分娩整个过程多为2~3个小时。产仔后,多数母狐都能将胎衣吃掉,并舔干仔狐身上的粘液。个别初产狐不会护理,往往不食胎衣。

产仔后要求饲养人员要及时查看产仔情况,包括母狐是否将胎衣剥掉,脐带是否咬断、有无脐带缠身等现象。

仔狐出生后即能吃奶,哺rǔ期为55~60天。大多数母狐在正常营养条件下都能精心照顾仔狐,但个别初产、无rǔ或缺rǔ的母狐,或产仔未产完(包括死胎),患有疾病的产仔狐,则出现不照顾仔狐的现象。

对初产狐产仔期采用半封闭的产室或互不干扰的产箱,同时加强看护,其仔兽成活率较高。对经产狐应当顺其自然,尽量少干扰,产仔不会有大问题。

产仔泌rǔ期的管理的重点是产仔保活,达到丰产丰收。正常妊娠的狐和北极狐怀孕52天,就顺利产仔。产后应立即检查,最多不超过12小时,主要目的是看仔狐是否吃上母rǔ,吃上rǔ的仔狐嘴巴黑,肝腹增大,集中群卧,安静不嘶叫,反之,未吃上母rǔ者,仔狐分散在产箱内,肚腹小,不安地嘶叫。还应观察有无脐带缠身或脐带未咬断,有无胎衣未剥天,产多少仔狐,有无死胎等,凡母性不强的母狐所产的仔狐、同窝超过13只的仔狐、无rǔ母狐的仔狐,都要采取找保母狐代养的办法,以尽量减少五日内龄内的死亡数。

狐狸产仔期的饲料营养水平,大致与妊娠期一致,即银黑狐每418千焦代谢能消化蛋白质10克,北极狐每418千焦代谢能可消化蛋白质11克。饲料中可在妊娠期的基础上增加rǔ品饲料2%-3%,对母狐泌rǔ大有益处。产后最初几天母狐食欲不佳。但5日后,特别是到哺rǔ的中后期仔狐会吃食时,含量大增。因此要根据仔狐日龄增长并结合食欲情况,在饲料营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时增加母狐的饲料量,以保证仔狐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饲料质量要求全价、清洁、易新鲜。发霉腐败的饲料决不能喂,否则将引起仔狐胃肠疾病。

对不照顾仔狐或弃仔的母狐及无奶的母狐,产仔多的母狐等,要采取找保姆狐代养的方法。保姆狐应选择母性强而且产仔数少,仔狐大小与被代养仔狐大致相同的。为了代养成功,要用代养母狐窝中的草或粪尿擦拭被代养仔狐,并将两窝仔狐充分混合好。如果狐群小,多余的仔狐找不到保姆狐,也可采用产仔适宜的母貉、狗、猫等代养。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可人工哺rǔ。哺rǔ的器具用10毫升的注射器,套上作气门芯用的胶管,喂给经巴氏消毒后保持在40℃~42℃的牛、养奶,每天4~6次,对于因母狐不会照顾仔狐而使仔狐未吃上奶的要实施人工强制哺rǔ奶。

另外,如果在高纬度的东北地区,银黑狐产仔较早,为防止寒流袭击,产箱内决不能缺草。低纬度的河北、山东等地,特别是北极狐产仔天气已热,垫草不宜过多。产箱不要包塑料布,以防仔狐得热射病。

家禽运输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做好装运前的工作

防止运输途中家禽掉膘是所有贩、运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家禽装运前7~10天,应按运输途中的饲养标准和投饲方法逐渐改变饲养习惯,提高家禽的运输适应性,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掉膘率。运输途中家禽一般不会暴发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疫病,但易暴发禽霍乱等,可造成重大损失,要特别注意。没接种过禽霍乱疫(菌)苗的家禽,起运前15~20天应每羽肌注G190E40或B26-T1200弱毒菌苗等0.5~1毫升,3~5天可获免疫力。起运前10~15天在饲料中混拌0.01%~0.05%土霉素粉或0.06%喹乙醇等,对禽霍乱等也有很好的防控效果。装运家禽的车、船、笼具等所有用具事前都要清扫、冲洗,放在阳光下暴晒2~3天,再选用3%氢氧化钠溶液、1∶300~400抗毒威、1∶3000百毒杀等任意一种药液全面喷洒消毒。车、船等能密闭的空间,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克高锰酸钾和21毫升水,熏蒸15~24小时,待药味散去后就可装运家禽。运输距离较远的,应按运输要求准备好饲料和饲槽、篷布、雨衣、手电、水桶、必备药品和、消毒用具等。家禽起运前应喂八成饱、饮足水,仔细剔除病、残、弱等,再根据体重、性别和日龄分装。押运人员应随身携带身份证、驾驶证、产地检疫和消毒证等有效证件,以利顺畅运达目的地。

2.选择好运输工具

目的地近、运量少时,可用竹筐、纸箱等挑运,此法特别适合运输雏禽。挑运时应将竹筐、纸箱等捆牢、捆匀,以避免倾斜致家禽堆挤受伤。气温高时,以早、晚挑运为好,白天用宽叶树枝等遮阴;冷天运具内要垫干净稻草,四周围布或塑料薄膜等;运输途中要谨防碰撞和过大振动。

目的地远、运量大时,可用汽车等运输。选用篾制或铁丝制笼具,笼底铺垫干净稻草等,以减轻振动对家禽的影响;笼与笼之间要用软铁丝拉紧固定,可防途中笼具倾翻损伤家禽。家禽按体重、性别、日龄等分别装笼,每笼留1/3空余,以防过挤。家禽运输途中应开窗通风,随时检查运具内的温、湿度变化和家禽的健康状态,做到及时清扫粪便和添饲给水。

3.做好运输检疫

家禽运输前,一定要到所在地动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事前检疫,同时做好自检,以防疫病发生和传播。运输途中家禽集中,环境欠佳,抗病力会有所下降,较易感染疾病,且很快会波及全群,还有可能传染给运输经过地的家禽,因此,必须把好运输检疫关,及时发现、剔除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家禽。只要做好了运输检疫工作,就可防止疫病通过运输工具传播,控制运输途中家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和贩运效益。

4.重视运输途中家禽的应激反应

运输途中家禽多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基础代谢增强,应在饲料中增加1%~2%蛋白质,同时按使用说明适量添加赖氨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可能的话还要投喂些青绿饲料。应激反应较重时,可按1~2毫升/千克体重的量在饮水中添加盐酸氯丙嗪,也可让家禽每天自饮1~2次(每次1~2小时)口服补液盐等,都有较好效果。

5.果断处理运输途中发生的传染病

运输途中若发现家禽发生传染病,要尽快将病死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疑家禽隔离到运输工具的一角,接着进行带禽消毒和给药防控。如发生一类传染病和当地已扑灭或从未流行过的传染病,押运人员要立即就近向畜禽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请他们组织扑灭、处理禽尸和进行污染工具、用具、人员、场地等的消毒,以防疫病扩散。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邮编:3307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5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