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疾病诊断与预防

1. 调查访问

不管是养殖户本人还是生产管理者都应该了解调查访问,以便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调查访问的目的是了解牛蛙发病时及发病前的饲养管理情况、环境条件、病史和疾病的经过、发病数量及危害程度、采用过的预防措施及其效果等,然后将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为确定疾病的性质做好准备。例如,在刚移入新消毒的池中,牛蛙发生大量死亡,在了解是因为消毒池是用漂白粉消毒,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是药物中毒症,应立即移池,以防造成更多的损失。 2.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有临诊诊断、解剖诊断、实验室诊断等,前一种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应熟悉了解并尽可能的掌握,这对我们能及时了解病情,并能尽快控制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而后两种一般需要专业人士,我们可以不用详细的知道,若用临诊诊断不能解决的就应立即找专业人士帮助解决。现在详细的介绍临诊诊断这个方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在发病现场对蛙病进行诊断,其方法主要是用眼睛直接观察,有时也需要我们简单的动手操作。牛蛙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呆在水里,且一般是白天趴在一处休息到了晚上才会很活跃,出来找食物,而且具有在低温下代谢低的特点,使蛙在开始生病的时候很难看出及诊断出病情。而随着病情的发展,病蛙才逐渐表现出让人容易察觉的病态表现,如精神状态不好,离开群体单独呆着,人站在它面前甚至故意用树枝打它反应不大或甚至不反应,身体颜色发黑,食欲下降或不吃食物等,这些外在表现是很多病蛙都有可能表现的,我们称它为症状,根据这一般的症状我们可对这全群的牛蛙进行观察,找出特别的表现,对病蛙作出初步的判定是何种病。一般检查步骤先是观察其精神是否有异常,行为与一般正常时候有什么不同,在水中或陆地上的姿势,体色变化等,接着仔细的检查病蛙的头部、口腔、眼睛、鼓膜、背部、胸部、四肢、皮肤是否有伤口,其颜色是否有变化,还有胸腹部的隆起程度、肛门是否脱落,能否看见体表寄生虫等。例如:在检查精神状态时,若抓住一只健康的蛙,它会伸腿挣扎,一放手就立即跳跃不见了。如果发现有蛙表现出烦躁不安,东爬西窜,有时还在水中打转,离群独居,则可能是肠胃炎的表现,进一步观察发现其身体变得瘫软无力,行动迟缓,体表暗淡,闭目不吃食,低头弓背伏于池边,腹部膨大并有红斑,肛门红肿,则可以基本确定是肠胃炎,也可做进一步的解剖加以确认。总之,根据牛蛙的种种症状表现,尤其是特殊表现,基本就可以做出疾病的判断。但若准确的诊断则需要配合病理解剖后组织切片等多种方法做进一步的检查。 3. 蛙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蛙类个体小,水陆两栖,发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一旦发生疾病,由于饲养密度大,不但传染快,而且难于用药治疗,即不能像鸡那样一只一只地注射或灌药,或将药溶于水中让其在喝水过程中吃到药物,因而死亡率高。所以,蛙病的预防显得特别重要。 蛙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它是蛙体、病原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错综复杂,因此必须采用综合预防措施,蛙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预防方法也多种多样,一种是平时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等,另一种是发病时的扑灭措施,如及时切断病源和消除病因,合理地应用药物防治等,这两种就统称为综合防治措施。 4. 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 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导致牛蛙养殖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牛蛙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常的预防工作,可以周期性的对养殖水体及周边场地(包括道路、水沟等)进行消毒,这样能较好地预防病菌的交叉感染,另外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部分添加剂如保肝类、健胃类、多维类等,适当的添加剂能增强蛙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牛蛙的发病率。许多养殖户对药物和添加剂的了解不多,在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轻症下重药、多种药物混合、未按剂量使用、病急乱投药。这些问题会影响牛蛙生长,损害牛蛙的内脏机能,严重的会加剧牛蛙的死亡。因次,在牛蛙养殖过程中选择正规产品,投喂正常用量,正确的用药方法,不仅能有效的节约养殖成本,还会减少药物造成的伤害,并提高养成率。 既要增强蛙体抗病力,又要消灭体内外的病原体,还要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预防效果。要达到上述结果,必须依靠科学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喂含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二是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1)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 能提供蝌蚪和蛙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就能使蝌蚪和蛙身体本身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了,因而能及早消灭进入体内的病原体,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的突变,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目前对蛙的营养需要还未研究得清楚,因此现在市面上生产的膨化颗粒饲料就不能完全保证提供所有的营养物质,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要细心观察蝌蚪的变态、蛙的生长及种蛙的繁殖状况,以此为依据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二要在投喂膨化颗粒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投喂一些鲜活的动物内脏及活的小动物,以补充蛙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投喂的饲料除了要有丰富营养外,还要注意投喂的饲料要不变质、不发霉。因为腐败、变质、发霉的饲料带有不少病原体和有毒物质,会干扰、破坏蝌蚪和蛙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带来疾病。此外,还应坚持定时、定位、定量投喂饲料,使蝌蚪和蛙养成定时进食、定点进食的良好习惯,同时防止蝌蚪和蛙贪食而造成伤食,影响身体的健康。 (2)搞好蛙场、蛙池的水陆环境 调控好水质和水温,为蝌蚪和蛙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能使蝌蚪和蛙处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惊吓。 首先要切实做好蛙场、蛙池的绿化遮阴工作,保证有好的栖息之地。其次,要经常检查水质、水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池水能符合蝌蚪和蛙生长、繁殖所要求的各种条件,平时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不得拖延,不得马虎。①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的要求蛙场水源要求无污染,水质要达到国家淡水养殖的标准,有毒害的废水会影响蛙的身体健康,途经其他蛙场的水,随时都可能携带可能具有传染性病菌而危害到其他的蛙,因此蛙池之间要水系配套,进出水要分开,不能引用循环的水,否则会导致蛙病的迅速传播。②控制和消灭病原体蛙池的彻底消毒。在放养之前,水泥池需要清除池内的杂草、垃圾、石块、池周围的附生物等,消毒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药量为1%的漂白粉或10%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杀死池中的水生植物及鱼类、水蛇等。泥土蛙池则要进行清洁整理,干池要挖出多余的污泥,修整池埂,铲除杂草与杂物,然后用药物消毒,杀死池中的野杂鱼类和病原生物等,也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可在干池中留水5~10厘米的水用量是每亩3~5千克的漂白粉溶于水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5天后,其药性消失;或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是5~70千克,兑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若带水1米用量是100~150千克,兑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一般10天后其药性消失,不急着用池子可以多等几天再放蛙进去。蛙体集中消毒。在种蛙引入、蛙分池或转池饲养、发病季节,转运或人工捕捉、蛙体表有明显外伤、健康蛙受到病蛙威胁等情况下,可对蛙体消毒,消灭附着于蛙体表面的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蛙体消毒,一般采用药浴的方法。即用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浸泡蛙或蝌蚪一定时间。比较常用的方法是:3%~4%的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或用10~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30分钟,或用10~15克/立方米漂白粉溶液浸泡10~20分钟等方法。饵料必须清洁,腐败、变质的饵料不能使用。用于蝌蚪池水体的粪肥必须腐熟发酵后方可使用,以免病原体侵入。饲养用具亦要消毒,捕网用具、各种装蛙、装饵料的容器等均应经常清洗,并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液消毒,用清水清洗后使用。③增强蛙自身的抵抗力选好蛙种,培育出好的蝌蚪,同时加强蝌蚪的饲养管理,保证幼蛙的质量;保证饲料的质量,不可用变质发霉的饲料,及时驯食,加强蛙的饲养,增强它们的体质,提高它们抵抗外界变化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而饲养合理的密度,及时的分级分池,加强日常管理;耐心细心的操作,防止蝌蚪、蛙体受伤,防止病菌微生物通过体表伤处侵入体内。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相关知识

鸭、鹅疾病诊断包括哪些程序和内容


诊断的一般程序是: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

(l)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现症病史、继往病史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洋细情况。

现症病史调查,主要是了解发病的时间、日龄和背景;发病率与死亡率:疾病是否有蔓延的情况;发病的具体经过表现;附近的同种及异种动物是否发病;治疗情况及效果。继往病史调查,就是通过询问掌握发病前采取了哪些防疫 措施;该养殖场或该批动物以前发生过什么重大疾病.有没有发生过同样或类似症状的疾病,是如何处理的。附近养殖场疾病的大致发生情况。

饲养管理情况.主要包括鸭、鹅的品种及来源,词料和饮水情况。管理情况.生产性能情况.周围环境情况。

(2)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坚持先群体,后个体;先全身.后局部,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

群体检查先在禽舍的一角或运动场外进行。不要惊扰鸭群或鹅群.静静地观察 全群鸭、鹅的状态。然后适当驱赶鸭、鹅群。观察动态情况。主要包括:精神状态;饮水食欲情况;生理活动;运动和行为;羽毛情况;粪便情况;饲养环境、卫生状况及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

群体检查时发现的疑似病鸭、鹅和病鸭、鹅都要及时挑出。隔离饲养,井对其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

个体检查按照从前到后、先健部后患部、先轻后重、先外后内 的原则进行。包括头部检查(皮肤、噪,n腔、奔腔、喉头、气管、眼睛等);食道膨大部检查;胸腹部检查。肛门、泄殖腔检查;腿、关节、脚和蹼检查;羽毛与皮肤检查;体温测量;神经机能检查。

(3病理例检病理剖检一般遵循由内向外、由无菌到污染、由健部到患部的原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器官逐步完成。主要检查食道膨大部、食道、腹腔、脚腔、腺胃、肌胃、肠道、脾脏、肾脏、法氏囊、卵巢和输卵管、心脏、气管、气囊、肺脏、脑和小脑有无出血、充血、淤血和贫血;有无炎症、坏死、糜烂和溃疡;有无水肿、积液;有无萎缩和肿瘤。

(4)实验室诊断鸭、鹅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血液常规检验、血液生化检验、病理学检验、病原学检查、血清学诊断和理化检验。病原学检查包括抹片镜检、染色镜检、病原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诊断(主要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试验、酶联免疫检测和免疫荧光试验)。寄生虫的检查方法有剖检、粪便检查和制片镜检.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
1.1症状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
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
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
2.1症状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
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2)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量肌内注射呋塞米(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3仔猪红痢
3.1症状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造成的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全窝端。病猪拉血痢或红褐色稀便。
3.2预防
母猪分娩前半个月和1个月,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为5~10ml,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
3.3治疗
仔猪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d内投服青霉素,或与链霉素并用。预防时用8IU/kg体重;治疗时用108IU/kg体重,每天2次。
4猪痢疾
4.1症状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以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7~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达75%。发病初病猪水样下痢,拉黄褐色或灰色稀粪,随后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
4.2预防
本病尚无疫苗预防,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控制本病的发生和减少死亡,可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主要是靠综合性防疫措施。
4.3治疗
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很快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治疗药物很多,痢菌净、痢立清、二甲硝基咪唑、新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疗效不佳则应迅速更换。
5猪传染性胃肠炎
5.1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以2周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一般因高度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和春季产仔期间发生较多,特别是猪的饲养密度过大时常爆发流行。
5.2预防
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肉及鼻内各接种1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
5.3治疗
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以减少死亡。仔猪自由饮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如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00IU,每天1~2次;磺胺脒0.5~4g+碱式硝酸铋1~5g+小苏打1~4g,混合口服。此外,中医药疗法亦比较有效,如用马齿苋、积雪草、一点红各60g(新鲜全草),以水煎服,还可采用针灸治疗(主穴:三里、交巢、带脉;配穴:蹄叉、百会)。
6猪流行性腹泻
6.1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水泻为特征的传染病,冬春季气候突变时易爆发,呈地方性流行,病猪拉灰黄色稀便。
6.2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免疫预防可按说明书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一般防治办法可参照猪传染性胃肠炎。
7猪丹毒
7.1症状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高烧和皮肤上产生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现为心内膜炎及关节炎。丹毒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但加热到75℃后5min就可死亡,1%漂白粉、2%氢氧化钠溶液、5%石灰乳也可以很快将其杀死。该病多发生在3~9月龄的猪身上,尤其以4~6个月龄的架子猪多发。炎热多雨季节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创伤或蚊蝇等媒介传染。此外,人也能感染发病。
急性型:最为多见,表现为发热(42~43℃)、结膜充血,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亚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界限明显的红色疹块,疹块出现后,体温变正常。慢性型:以心内膜炎为主要症状,腹下及四肢发生水肿。
7.2预防
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1头份,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
7.3治疗
药物治疗青霉素特效,20kg以下的猪用20~40IU,20~50kg的猪用40~100IU,50kg以上的猪酌情增加,每天2次,一般连用3~5d后均可治愈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乳房炎在奶牛饲养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北方地区特别是在11月至翌年3月,由于天气寒冷奶牛在舍内饲养不放牧,舍内潮湿、光照不足有利于微生物大面积繁殖,而此季节又正是产犊高峰期,发病率更趋增高,它是危害奶牛业的重要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而很多奶牛养殖户未意识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根据多年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对乳房炎的防治经验,总结和防治措施如下:
1乳房炎的诊断
根据乳房炎临床症状程度不同,诊断方法各有偏重。
1.1临床型乳房炎
根据乳房的局部变化和乳汁的临床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如乳房红、肿、热、痛,拒绝人工挤乳,乳汁分泌不畅,产奶量下降或产奶停止,乳汁中出现血液、絮状凝块等即可做出诊断。
1.2隐性乳房炎
乳房无临床症状,乳汁也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汁的pH值、电导率和体细胞数、氯化钠的含量等都高于正常值,只有通过实验室进行检验(如CMT法、乳中体细胞测定),以及微生物检查等才能做出诊断。
2乳房炎的治疗
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法有抗生素疗法和中药疗法。
2.1抗生素疗法
2.1.1乳房内注入法:这是最常用、最简便的有效方法,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新霉素、乳炎消、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
注意:(1)根据乳房炎感染期微生物选择药物,以便提高疗效;(2)乳内注入前先将乳头用酒精棉消毒;(3)乳房内的乳残留物先挤净,或者采用清洗法即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立即用药,第一次应量足或加倍,注药后可轻捏一下乳头并向上按摩,使药液向上扩散;(5)注药时用注射器口直接对乳头孔口,不要用乳针(针头、乳导管易使乳头管内膜损伤)。乳房内注入法应用于急、慢、轻等型的乳房炎治疗。
2.1.2肌内注射、静脉注入法:主要用于体温高、食欲差、全身症状明显的患牛。青霉素160万10,链霉素100万5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四环素50万10,氢化可的松20ml3,克林霉素注射液10ml5.5%,葡萄糖500ml4一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
2.2中药疗法
适用于慢性乳房炎,用中成药乳房消肿散或大栝楼根散,也可用乳房消炎膏涂擦乳房。
3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综合措施
3.1保持环境卫生增加奶牛的运动量
3.1.1保持环境卫生:由于乳房炎主要是乳区被细菌感染引起的,预防奶牛乳房炎关键是要保持奶牛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奶牛舍中的粪便,保持奶牛舍内干燥清洁。要经常刷拭牛体,尤其要注意保持奶牛后躯及尾部的清洁。提倡奶牛舍使用吊尾绳,这样可以防止粪便污染奶牛的尾部,避免了污染的奶牛尾甩到奶牛乳房上而引起奶牛乳房炎。夏秋季节,宜采用药物消毒,冬春季节要用生石灰撒圈舍,两种消毒方法结合应用,对预防乳房炎有很好的疗效。奶牛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并注意舍内经常通风换气。
3.1.2增加奶牛的运动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奶牛由放牧型散养转变成圈舍型饲养,再加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圈舍建造上过分降低成本,造成运动场小,饲养密度大,使奶牛运动量不足,体质较差,乳房感染,容易诱发乳房炎。因此,运动场的建筑面积一定要足够大,并且每天驱赶奶牛运动30~60min,增强奶牛体质,增加奶牛抵抗力,从而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3.2正确的挤奶操作
3.2.1乳房按摩:乳房洗净后应对乳房进行按摩,这一过程要轻柔、快速,最好在25s内完成。
3.2.2正确的人工挤奶操作:人工挤奶应先健康牛后病牛,先健康乳区后患病乳区。采用拳握式挤奶法,开始用力宜轻,速度稍慢,待排乳旺盛时再加快速度,()每分钟压挤80~120次,每分钟挤乳量不低于1.5kg,尽量缩短时间,结束前两次按摩乳房,挤净残乳。
3.2.3正确使用机器挤奶:机器挤奶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340~380mm汞柱,脉动器脉动频率每分钟控制在60~70次,奶杯不漏气,适时检查乳杯内衬。对患乳房炎的奶牛或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牛应改手挤,待病愈后再恢复机器挤奶,对分娩10d内的奶牛应采用人工挤奶,以防发生乳房炎。
3.3合理配制日粮
研究证明,维生素、矿物质、腐殖酸、左旋咪唑和中草药在抗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体内缺硒、VA和VE会增加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所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腐殖酸、左旋咪唑和中草药不但可以降低乳房炎,而且对提高产奶量都有作用。在配制高产奶牛日粮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3.3.1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即在分娩前60d和青年奶牛添加VE和硒,可使整个泌乳期内乳房炎发生率下降32%,疾病感染的病程缩短40%。
3.3.2日粮中添加钙、锌和铜可以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在日粮中按每千克体重添加25mg蛋氨酸锌,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下降32%,产奶量也显著提高,在日粮中每千克体重额外添加20mg的铜,可使奶牛受主要病菌感染的乳房炎量降低22%。
3.3.3日粮中添加VA能够抵御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这可降低乳房炎发病率50%。当VA与-胡萝卜素并用时,乳房炎的发病率则更低,所以给奶牛提供一定量胡萝卜,既可预防乳房炎又提高了产奶量。
3.3.4采用腐殖酸钠拌料投服方法,可以激活奶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使乳房炎发病率下降。
总之,对乳房炎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并且要形成常规,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孙志明,周伟光,陈玉惠,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基因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佟春玉,李润婷,呼瑞,等.奶牛乳房炎致病大肠埃希菌的分型及外膜蛋白酶OmpT的抗原性验证.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07).

猪瘟的流行情况 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猪瘟属于急性的发热并且具有基础性的传染病,引起发病的是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主要威胁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各地经常有猪瘟流行,尤其以非典型性猪瘟(又称温和性猪瘟)流行更为广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养猪者对猪瘟的认识及防治工作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瘟的流行情况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1、流行情况

猪瘟在自然条件下仅仅有猪会感染,所有年龄、性别、品种的猪以及野猪均容易感染,全年各季都能发生。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猪瘟病毒,患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以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能将病毒进行散播,猪瘟主要是通过接触或者消化道进行感染。除此之外,患病母猪和感染弱毒株的母猪都垂直感染胎儿,主要是经过胎盘进行的,会导致体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的产生。

2、临床症状

猪瘟的潜伏期一般是5~7天,根据患猪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最急性型患猪一般都没有明显的患病表现,就会突然死亡,在猪瘟的初次发病地区和猪瘟流行的初期比较多见此类型患猪。急性型患猪的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40~42℃,表现稽留热,喜欢躺卧、弓背、寒颤而且走路摇晃。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喜欢饮水,个别患猪会出现呕吐表现。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上下眼睑被粘住,张不开眼,有脓性鼻液从鼻孔流出。猪只感染初期有便秘情况,有多量的白色肠粘液附在干硬的粪球表面,疾病感染的后期患猪腹泻,粪便具有恶臭气味,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黏膜有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褪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患病以后,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可见恶臭浑浊的液体射出。仔猪患病会表现神经症状,出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且呈游泳状,有的甚至出现昏迷等。慢性型患猪通常都是由急性型病猪转变的,体温不稳定,食欲下降,经常可见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症状,患猪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走路步态不稳。个别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表现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有的可以长达超过1个月,最后会因为体质衰弱而导致死亡,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死亡率。温和型一般也称为非典型,断奶后的仔猪和架子猪是主要被侵袭的对象,临床可见患猪发病轻微,不表现典型病变,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比较长的患猪,一般体温会升高至40℃,皮肤不见小点的出血,可见淤血和坏死,食欲状况不稳定,排出干稀交替的粪便,病猪极度瘦弱,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个别患猪可以耐过,但是会阻碍以后的生长发育,而且非常严重。

3、剖检变化

急性型病死猪可见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出血,但是程度不相同。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黏膜和扁桃体出血。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在膀胱黏膜表面。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可见到纽扣状溃疡形成。慢性型病死猪可见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但是不明显。断奶病死猪的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主要是由于钙磷的代谢紊乱导致。

4、实验室检验

在临床检查以及饲养者口述诊断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酶标记组织抗原定位法、血清中和试验、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做进一步的确诊。

5、预防

预防猪瘟可以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发现隐性感染的带毒种猪,要及早进行淘汰处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保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猪场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要确实到位,避免猪瘟病毒的入侵。

发现猪瘟疫情应该立即报告,便于及时进行诊断。将疫点划定清楚,并且封锁疫点和疫区。将发现的病猪,统一进行无害化的处理。疫区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应该立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被污染的场地、圈舍和用具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将粪便堆积发酵、力争将猪瘟进行无害化处理。

1.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特点
1.1猪瘟的病原学:猪瘟病毒归属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具有二十面体的非螺旋形核衣壳,。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0或pH11.0可灭活;对乙醚、氯仿;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的磷酸灭活。
1.2流行特点: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母猪及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播。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此外,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伊胎等。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的脏器和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精液,废水、废水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
2.猪瘟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
2.1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性型四种类型。
2.1.1最急性型:猪场有些病猪常物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1.2急性型:猪场大部分猪都患有急性猪瘟,潜伏期一般为24~72h,病猪精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交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永不消失。
3.诊断
3.1临诊诊断和尸体剖检诊断:详细了解猪群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经过、发病猪头数、传播的媒介、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结果、病程和死亡的情况。详细观察病猪的症状,如精神状态、体温变化、食欲、粪便的形状、口腔黏膜、体表可触及的淋巴结肿大情况等。病猪急宰或死亡后,应进行剖检,检查各内脏器官的眼观病理变化,特别注意肾脏、淋巴结、咽喉部、膀胱、胆囊、肠道等脏器的出血性变化。3.2实验室检查:采取病猪的淋巴结和脾脏等组织一小块,用冰冻切片切成片,自然干燥,滴加冷内酮数滴,置4℃固定15min,用PBS液漂洗3次,最后用纯净水冲洗,凉干后,加数滴缓冲甘油,加盖玻片封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在淋巴结、脾脏等胞浆中呈现闪烁的黄绿色荧光,可诊断为病料中含有猪瘟病毒。
4.猪瘟的防治
4.1防治措施:治疗方案:虽然没有特效药,但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4.1.1进行猪瘟疫苗的主动免疫确诊为猪瘟后,应该迅速的进行全猪群的紧急猪瘟疫苗免疫,免疫的剂量在每头6~10头份。
4.1.2因为在猪瘟发生后,往往并发猪的其它细菌病、原虫病,所以在紧急免疫的同时,应该同时用抗生素进行猪瘟的并发症的对症治疗,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出现高热现象的病猪,应该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等注射液进行退热治疗。
4.1.3使用中草药剂、维生素制剂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增强病猪的体质,促进病猪病情的恢复。可以选用如:黄芪多糖、VB1、VC等。
4.2预防
4.2.1免疫接种。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或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
4.2.2开展免疫检测。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是否达到保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检测。
4.2.3加大免疫剂量。应用4倍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可繁母猪进行配种前注射,结合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即可有效切断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一胎盘感染一母猪繁殖障碍一仔猪持续感染的恶性循环。4.2.4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密度。
4.2.5及时淘汰一些经免疫后抗体水平仍然低下、或病原血清检测阳性猪,净化种猪群。
4.2.6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建立种公猪及种母猪血清监督系统和有效的公猪认证及记录系统,并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站建立有效的联系。
4.2.7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4.3疫情处理
4.3.1发生猪瘟的地区或猪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4.3.2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包括发病猪的数量、死亡的数量、发病地点及范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4.3.3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区、疫点。
4.3.4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控制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流动。4.3.5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
4.3.6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立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
4.3.7消毒:严格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污水和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疫情采取紧急措施后,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上、下游地区传染情况。对疫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监督。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并经彻底消毒,可报请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解除封锁。

牛蛙的产卵与孵化


1.雌、雄性的鉴别牛蛙达性成熟后,其雌、雄蛙的个体有较大差别.

2.产卵季节与水温牛蛙一般在水温20℃以上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一年一次性产卵,培育不好的蛙也有分几次产卵的。产卵期在5-9月,盛期为6-7月,主要随各地的温度变化和亲蛙的培育情况,而出现迟早的差异。牛蛙的产卵可分为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

(1)人工催产人工催产是采用注射激素促进排卵受精的方法。

注射剂量:雌蛙每500克体重注射牛蛙或青蛙的脑垂体4 个,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600国际单位,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50微克,混合配制成溶剂。个体重在500克以下者,注射混合溶剂1-1.5毫升;个体重500 克以上者,注射混合溶剂1.5-2.0毫升。雄蛙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在臀部肌肉或腹部皮下,采用一次注射。肌肉注射时按450角进针1.5厘米,皮下注射按水平方向进针2.0-2.5 厘米。注射时操作要准、轻、快,防止牛蛙后肢蹬跃,退针时要按摩针孔,防止溶剂外溢。注射后按雌、雄比例1:1放人清洁的产卵池中,在水温2010以上的条件下,经40小时左右,即可抱对产卵。

为了防止幼蛙逃跑和外敌的侵害,幼蛙池周围要加上拦设. 高度以1米左右为宜。若蛙池四周没有可着力跳跃的陆地(如水 泥池),只要池上四周用纱窗布围起即可。进出水口也要加拦 设,以免进、排水时幼蛙逃跑。在高温季节,幼蛙池要遮荫,可 在池上搭架南瓜棚丝瓜棚或葡萄架,亦可把池建在树荫下。冬 季幼蛙若在幼蛙池越冬,则要在池上搭塑料棚。若遇下雪冰冻, 在塑料棚上加盖稻草或草帘,可保幼蛙安全越冬。幼蛙的越冬 池,以向南的长条形土池为好。

为了便于幼蛙的驯食,幼蛙池中不设任何隐蔽物或可供休息 的场地,只放一个饲料台。饲料台以木条作成框架,中间用纱窗布绷紧即可。若饲料台的浮力不够,可在木框的四角各加一块泡沫塑料。这个饲料台既是幼蛙的摄食场所,又是休息场所。

母猪假孕的病因分析 母猪假孕的诊断与预防


母猪假孕是指母猪在发情配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返情症状,呈现受孕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母猪出现一系列类似正常妊娠的症状,妊娠期满,临产时虽有分娩的症状出现,却没有产出仔猪的一种综合病症。母猪假孕的发病率很高,由于母猪在发病期间会消耗大量饲料,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猪假孕的病因分析母猪假孕的诊断与预防。

什么是母猪假怀孕?

母猪假孕症是指母猪在发情配种后,没有出现明显返情症状,呈现受孕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母猪出现一系列类似正常妊娠的症状。妊娠期满,临产时虽有分娩的症状出现,结果却没有产出仔猪的一种综合病症。母猪假孕后长期消耗饲料,也使繁殖计划落空,给养殖者造成损失。

1、病因分析

孕酮分泌过盛。母猪发情配种后,并没有妊娠,卵巢上本应退化的黄体发生异常,分泌过多的孕酮致使母猪产生类似正常的妊娠反应,表现为假孕。

机体机能紊乱。由于母猪长期哺乳、繁育,身体情况恶化,体内脂肪大量减少,导致体力不支,不能正常产乳,从而引起母猪机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不能正常调节。若母猪患有生殖道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卵巢功能受损,引起假孕。

营养不平衡。长时间饲喂同种饲料很可能导致母猪体内的营养物质不平衡,如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严重缺乏会导致身体受损,无法正常受孕。

药物滥用。为了能让母猪尽快发情受孕,很多养殖者会使用一些催情药物,但是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给母猪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假孕。

微生物很容易侵入母猪体内,若有细菌、寄生虫等在生殖器内大量繁殖,会给母猪造成很大损害。

2、临床症状

假孕病猪发情表现近似正常,配种后,会出现类似正常妊娠的现象,动作缓慢,逐渐长膘,腹部会有不太明显的肿大。临近分娩时,病猪有衔草做窝行为,而且会行动紧张,频繁排泄,阴户肿大但并没有流出粘液,乳房同时也会相应肿胀,但挤出的乳液稀少,即到分娩时,病猪会有明显的分娩反应,出现长达数小时的阵缩症状,但并不见羊水。阵缩过后,其腹部会明显缩小,但并没有产仔。

3、诊断

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年龄的母猪都可能会出现假孕症状。需要通过对母猪各项体征进行综合调查,深入分析进行诊断。

观察母猪的动作形态。正常妊娠的母猪一般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较慢,坐立困难,腹部会有明显下垂肿大,某些品种的母猪背部会有大小不一的凹陷,静卧时仔细观察其腹部会有频频起伏、波动等的胎动现象。假孕母猪动作形态不会有太大变化,背部不会有凹陷,观察触摸其腹部不会有胎动的感觉。妊娠母猪较之病猪嗜睡,食量增多,体重增加,且毛色光亮,精神良好,阴户干燥,形成一条线。

计算发情周期。通常,母猪在发情配种后,经过一个发情周期(18~25d)后不再发情则可以初步判断该母猪已妊娠。

尿检。取配种后5~10d的母猪晨尿10mL左右,放入试管内测出比重,若过浓,则须加水稀释到上述比重,然后滴入1mL5%~7%的碘酒,在酒精灯上加热,达沸点时,注意观察颜色变化,若已妊娠,尿液由上而下出现红色,若没有妊娠,尿液呈淡黄色或褐绿色,而且尿液冷却后颜色会消失。

直肠触诊。用消毒后的手探入母猪直肠,触碰子宫,感觉子宫内是否有羊水,子宫动脉搏动是否有力,若有羊水,弹性大则可判断该母猪已妊娠。

4、预防措施

分期饲喂。根据母猪的身体情况、生理时期的不同,需要调配合适的饲料饲喂。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增加青绿饲料比率,补充维生素E,可适当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也可添加一些发芽的大麦。

注意发情后情况。母猪的正常发情期为18~25d。母猪正常发情时一般表现为精神不安,减食,阴门红肿,阴道里流出透明或混浊的粘液。如若母猪发情异常,不能尽快配种,应先进行相应治疗,使其正常发情后再进行配种。

断奶后补充营养。哺乳母猪在长期喂养仔猪后会身体虚弱、体重减少,所以要加强营养的补给,并且在断奶后还要对其驱虫、检疫,保证其身体健康,尽快恢复,当身体恢复之后再进行配种。

及时诊断真假妊娠。根据上述临床诊断,判断母猪是否真的妊娠,若没有妊娠,要采取一定措施,终止其妊娠,减少损失。

合理使用催情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催情药物,使其在正常情况下发情配种,更有利于防止假孕。若必要,则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合理使用。

药物治疗。配合应用药物治疗,肌肉注射前列腺素1~2mg,或肌肉注射甲基睾丸酮1~2mg。

母猪假怀孕的病因分析
(1)母猪发情后,虽经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但未受孕。然而卵巢上形成的黄体,不但未发生退化,相反却持续分泌孕酮,从而出现一系列类似妊娠的表现。
(2)母猪哺乳带仔时间长,体况瘦弱,掉膘严重,机体营养贮备大量消耗,甚至出现哺乳瘫痪,导致机体激素分泌调节机能紊乱。
(3)饲料营养不平衡。长期饲喂单一饲料,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VE严重缺乏。
(4)生殖道疾病导致卵巢功能紊乱。
(5)误用、滥用激素类药物催情。
(6)体内寄生虫侵袭生殖系统。
母猪假怀孕该如何治疗
(1)做好分阶段饲喂工作,防止母猪膘情过肥或过瘦。要尽可能供给青绿饲料,要注意VE的补充,添加亚硒酸钠VE粉,或将大麦浸捂发芽后,补饲母猪。
(2)如果母猪是异常发情,不要急于配种,应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在自然状态下正常发情后,再进行配种。
(3)做好断奶母猪的“短期优饲”。刚断奶隔离的母猪,应强化断奶后的饲养管理,适量补充蛋白质饲料。每次断奶隔离后,都要进行一次驱虫、防疫。对于膘情特差的母猪,要在膘情得到有效恢复后,再进行配种。
(4)仔细观察母猪配种后的行为,发现假孕母猪及早采取措施,终止伪妊娠。
(5)预防生殖道疾病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在母猪分娩后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天两次,连续3天。
(6)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激素类药物催情,最好在自然发情状态下进行配种。
(7)配合应用药物治疗:肌肉注射催情绝配。

一些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在饲养家畜方面一直在不断的运用其科学手段进行预防与治疗,使其生产业不断扩大。由于猪自身会携带病毒,对于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如果对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很有可能会导致这类病毒传染给人类或者其它家畜,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社会。所以加强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主要讲述猪的一些疾病预防与治疗技术。

根我县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畜牧大县。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由于猪的不同疾病的发生,给我县养猪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随着市场对肉类的需求,为了激励养殖户的养殖,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下,使得养猪业才得以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每年各级政府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相关的培训,将猪疾病预防与治疗技术传授给农户,使农户掌握了猪的一些养殖技术。本文就我县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所见到的一些常见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作简单的阐述。

一、猪的疾病种类

1.猪气喘病

气喘病的主要症状为气喘以及咳嗽。如果猪发病,则会使猪的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使成长变得缓慢。此病不受时间、性别和年龄的限制,与猪长期所吃的食物质量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养殖圈中有一两头病猪时并不会导致猪的死亡,但是这种病的传播速度十分快,它可以传染至整个猪群,这样就会使得危害增大,影响猪的生长。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萎萎缩性鼻炎是属于一种呼吸道疾病。鼻炎会使得猪的面部出现畸形,主要症状是猪不断的打喷嚏,会影响猪的食欲,这样必然会影响猪的生长。这种疾病的发生会导致畜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损失。这种疾病没有很好的防止方法,只有在日常的管理和饲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对这种疾病进行防止。首先,改善猪的饲养条件很重要,要使用较好的饲料来饲养;其次,对于猪生活环境必须保持日常的消毒和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调整猪的养殖密度,避免大量的猪相互拥挤,谨防各种可能因素的存在。

3.猪链球菌病

这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和猪都会感染上的病毒。所以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传播,那么后果是无法估计的。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症状。对此应该对养殖的猪进行每年春秋各接种一次的接种免疫疫苗,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病发率。

二、猪的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在该病在养殖的过程中预防是关键,一旦发病,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①盐酸土霉素:日用量300mg/kg体重(第一次用量加倍),用0.25%普鲁卡因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5天为一个疗程。重症者可适当延长一个疗程。按6mg/kg体重作气管内注射效果较好。②恩诺沙星:用量2.5mg/kg体重,每日2次,肌注。③泰妙菌素:泰妙菌素的商品名为支原净,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以拌入饲料内给药为主。对猪喘气病预防剂量为每天50mg/kg体重拌料,口服连续2周。治疗期间有明显的疗效,但部分治疗猪仍会复发。被治疗猪在治疗后6天,剖杀做病原分离,部分猪仍会带菌。从实践来看,泰妙菌素仅能使有食欲的健康猪拌料作预防猪喘气病使用,对较轻有食欲的喘气病猪治疗有效,对明显减食或废食病重的病猪疗效不理想。如果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分别添加20mg拌入饲料,连喂10天,对该病预防效果好。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

需对引进外来的仔猪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避免引进病猪。如发现出现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猪必须进行淘汰,不能将病毒传染至整个猪群,同时,也要对其他接触过患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进行隔离观察。一旦发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治疗:①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猪鼻腔,尤其要冲洗流鼻液的两个鼻孔。②抗生素治疗。颈部肌肉注射:先用清开灵(10毫升)和丰强之星(10毫升)稀释强效阿莫西林(2瓶),再配上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0毫升);拌料:磺胺六甲500g、TMP100g、抗病毒1号粉(复方黄芪提取物)1000克、葡萄糖3000克拌1吨料。③加强饲养理,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从实践结果来看,此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患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猪。

3.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对出现猪链球菌病的猪进行淘汰,对于猪的生活环境也要保持日常的消毒工作和空气的流通,同时要注意调整猪的居住密度,避免大量的猪相互拥挤,谨防各种可能因素的存在。猪链球菌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敏感,一旦作了细菌培养就应选择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抗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及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好静脉给药,治疗脑膜炎时尤其应注意药物在脑脊液中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三、总结

综合上述的内容,对于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不只是本文中所讲述的这三种疾病,猪的疾病种类还有很多种,这还需要各级畜牧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对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就可能会导致这些治病病毒传染到其他家畜以及人类中,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社会。所以加强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养殖企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牛蛙蝌蚪的病害与防治


蝌蚪的敌害与害藻蝌蚪期的主要敌害是黄鳝、蛇类某些水生昆虫和各种野杂鱼类,它们均能吞食,防治的有效法是,蝌蚪人池前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杀死水体中的敌害生物。人池后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及时清除敌害。

另外,夏季水温高时,蝌蚪池中易出现铜绿色水花,这是铜绿微囊藻、水花微囊藻等蓝藻在水中过量繁殖的结果。这种藻类因有胶质膜,蝌蚪吃后不能消化,同时这类藻类死亡后,沉在水底,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会使蝌蚪死亡。防治方法是用0.01% 的硫酸铜溶液倾人池甲,藻类即会自灭,此溶液对蝌蚪的发育无害。

(1)肤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损伤的部位。霉菌从皮肤伤口侵人时,吸取皮肤中的养料。菌丝体向内深人肌肉,向外长成分枝繁茂的菌丝,肉眼可以见到菌落为棉絮状,逐渐从伤口向四周扩大,致使蝌蚪游动迟缓,觅食困难,其它病菌沿伤口侵入,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10%(-紫药水涂之,效果良好。②可用20 mg/L的高锰酸钾消毒30min,经72 h可治愈。

(2)车轮虫病。其病原体是车轮虫。此虫外表像碟状或草帽形,虫体周围有均匀分布的纤毛,并有由许多小齿逐个衔接而成 的圆形齿环,虫体运动时,以齿环磨损蝌蚪的表皮组织。蝌蚪被大量车轮虫寄生后,食欲即减退,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的池中。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②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 0.5 g和硫酸亚铁0.2 g.③每667m用切碎的韭菜0.25 kg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到池内,连续1-2d,可控制病蝌蚪的死亡。

(3)舌杯虫病。此病多发生在水质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的池中,以七八月份为发生高峰,且感染传播快,2-3d即可由个别蝌蚪遍及全池。此虫多寄生蝌蚪尾部,肉眼观察很像水霉。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0.7 g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溶于水中全池遍洒,能有效治疗。

(4)气泡病。此病多发生在水温高、池底有机物多的池中。 患病蝌蚪肚子膨胀,失去平衡能力,仰浮于水面。预防方法:高 温期间每隔2一3d冲新水1次。池底有机物不可过多,施肥应 量少、次多。药物治疗:将患病的蝌蚪置于清凉水中,用20% 硫酸镁溶液浇洒,2d后再放人蝌蚪池,治疗效果较好.

(5)出血病。多发生于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患病蝌蚪在腹 部或尾部有出血斑块,蝌蚪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发现病情后,要及时将蝌蚪池水放出,用网把蝌蚪高度集中,按每 2万只蝌蚪用120万Iu青霉素和100万IU链霉素浸泡0.5h,治疗效果很好。

猪养殖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


近年来,养猪市场的扩大,生猪和猪肉价格起伏不定,引起人们对生猪市场的关注,同时,生猪养殖者对各种疾病的监控难度也加大了,猪常见疾病的新预防和防治方法也因时而生了。本文主要介绍一些猪的常见疾病,其次对猪的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常见的疾病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一、前言

河北省是国内的养猪生产大省,养猪场、种猪场数量居全国上游,生猪的价格也稳居中上游,政府对养猪行业户也有经济补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养猪行业中来。但是养猪也是一门学问,在养殖猪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猪是易感染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感染源的影响,稍有不慎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人们的细心照料,如猪的常见疾病以及该如何预防猪的常见疾病的知识,这也正是需要养猪者涉猎的一门学问。下面将对养猪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猪常见疾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包括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和支原体性传染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内外科和产科疾病等。每个大类里面包含了更多种的猪常见疾病,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几种常见传染病为例,如下:

1.猪瘟

猪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的俗称是烂肠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瘟在原始条件下不感染其他动物,只对猪这种生物起作用,而猪也比较容易受感染,病猪是最大的传染源,该病不具有季节性,传染性较高。生猪一旦感染此种病毒,就会根据轻重一次出现突然死亡,器官出血,食欲下降等症状,养猪者应注意观察。

2.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毒在病原学上叫疱疹病毒。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它不同于猪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季,相对而言较容易预防,而且其他动物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如若生猪感染上此病毒,则具有死亡的危险,较严重。外显症状生有多种,例如猪会逐渐消瘦;人们可以通过猪的呼吸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病毒;病猪会侧卧于地做划船状;病猪角弓反张等症状。猪的年龄越大和感染的天数越短对猪的威胁小一些,相反的会变大。

3.猪丹毒

猪丹毒属于一种常见的细菌性和支原体性传染病。病猪会有淤血的症状,尤其是出现在颈部和背部的皮肤,这种病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在炎热季节常发于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的架子猪,这也就说明了猪丹毒以感染架子猪,又因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引起,如果是炎热季节更会加重这种病,养猪的新技术有所发展,相应的饲养人员专业素质也会提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饮食,猪舍卫生,猪的皮肤等等。夏天湿热,容易滋生细菌,便于猪丹毒的传染,也会加重症状,加速病猪的死亡。症状是食欲不振、紫红色的斑块、呈犬状坐姿、急性的话会突然死亡。

4.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此种猪常见疾病经常在冬季的时候发生,架子猪和哺乳猪的感染率是绝对的,比较易感。主要是通过肠道感染病传播,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可能由于饮食,天气等诱因引起,与其他几种疾病相比更常见,不会威胁猪的生命,对年龄大的生猪威胁更小,但是这也有地方性与局域性,养猪场占地面积广,猪舍多,相互间应加强管理,避免传染。如果不严重,不用药物调理,就可以自然调息。

5.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寄生虫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较易感染对象是仔猪,同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通过病名就可以指导与附红细胞体有关,这种病事实上就是由它引起的,它破坏红细胞体从而导致猪集体贫血,具有继发性,危害性,广泛性的特点。一旦传染猪,,猪出现的症状较多,基本以上几种病的症状都会有,比较复杂。

三、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流行性腹泻是几种常见的猪的疾病。对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1.猪瘟的预防与防治

对于急性的猪瘟病,目前无特效办法。对于慢性型的猪瘟病通常会采取消毒、封锁的办法,并按时对病猪进行疫苗注射。一般猪场占地大,要对猪场进行隔离,避免未感染的猪感染上病毒。当前各国都在研制解决办法。

2.猪丹毒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在未发现病情前,就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

治疗:感染病毒后,定时定量进行青霉素注射;查看体温;按体重的不同配注射液,对猪进行抗血清注射。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首先,喷洒喷雾剂,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飞虫,将其消灭;其二,保证生猪的日常营养,可以喂养全价的猪饲料;其三,在观察出感染症状时,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其四,可以抽血检验猪的健康情况,并作出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或者加强营养。

防治:药物治疗:贝尼尔、青霉素、牲血素、胺基苯胂酸钠。

4.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与防治

因为猪流行性腹泻这种疾病较常见并且对猪的威胁影响小,有些时候猪会自然平息此病,所以当前无治疗的特制方法,多采用补充生理盐水、注射环丙沙星液的方法,起到防止继续感染的作用。

5.猪常见疾病预防的一般性原则与举措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猪舍的选址、建筑、卫生、通风、消暑、隔离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若是大的养猪专业户更应从这几方面严格把关,做到卫生,干燥。这是从外界环境入手,其次要从猪本身预防,可以对猪采取保健措施,比如使用药物,注射疫苗。此外注射饲养人员注意观察猪的变化,例如饮食,皮肤,猪舍卫生等

四、结语

当前养猪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而养猪中的常见疾病是限制养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通过以上对猪的常见疾病的列举、以及如何预防和防治猪的常见疾病,并结合河北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对一些养猪者有所帮助。

牛蛙繁殖与发育


牛蛙为雌、雄异体,雌、雄蛙在外形上很容易辨别,生繁方式为有性生殖,没有交配器官,行体外(水中)受精。

繁殖技术

1.种蛙的来源种蛙是已生长2-3年以上的牛蛙,是繁殖商品蛙的基础。种蛙除购进外,自己培育更为经济。一般雌蛙1 -2龄达性成熟,雄蛙性腺发育较快,一年即可达性成熟。如果饲养得当,生态环境适宜,I龄蛙体重可达300 g以上,这样的蛙一年便可产卵。当然,作为种蛙应尽量选择体长、体重较大,各方面发育较好的蛙。一般来说,蛙体越大,怀卵量越多。应选择体重在400 g以上,年龄在2年以上的青壮年蛙为佳,虽然怀卵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但老龄蛙的精子及卵子质量不及青壮年蛙。故年龄在6-7龄以上的老龄蛙不宜继续留种,应予以淘汰,做商品蛙处理。选择亲蛙的工作可在头年晚秋进行,最迟不得超过产卵前1-2个月。

2.种蛙的培育 种蛙培育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提前产卵,增加产卵量或产卵次数,还可以提高受精率、孵化率,以及蝌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种蛙应稀放精养,以每2m放养1个为宜。雌、雄蛙的比例以1:1为宜,但种蛙群体较大时可按1:1一2:1放养,因为雄蛙排精后在短时期内又产生大量的精子,可进行第二次抱对排精。种蛙的个体大,活动不甚敏捷,白天常伏于池中水草或池边草丛中,夜间则甸旬于堤边、岸上静待飞虫,当看准目标时,猛跳起,在有效距离内捕虫可百发百中。因而应在池中设黑光灯诱集飞虫,以供亲蛙捕食。当亲蛙鸣叫、追逐、拥抱频繁时,预示着临近产卵期了。此时雌蛙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泄殖孔轻微出血潮红。

种蛙临产前不宜运输或更换新环境,至少应为临产的牛蛙留有1个多月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到达了一个新环境的种蛙人池后,会四处分散,企图寻洞逃走,胆小怕人,很少活动。4-5 d后,逐渐适应新环境,便不再企图逃走.开始摄食,并占据自己的地盘。此期应根据蛙的活动情况,做好防逃工作,并适时投饵。

种蛙培育的关键在于饵料,应提供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饵料,若种蛙是已经被驯化或摄食配合颗粒饵料的则每天以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饵料为主,并辅以鲜活饵料种蛙仁未被驯食,则需投喂活饵,并辅以动物内脏、蛹、畜禽下脚料等代饵料,利用投饵器来投喂,使其在水中游荡或浮动,诱蛙吞食投饵宜在每天上午9时,下午4时,定时定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蝌蚪杯体虫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