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与青蛙、牛蛙是同属动物, 不仅是食用蛙中个体最大的(成年蛙体重达250 g 以上), 而且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倍受人们青睐。

1  蛙舍的选择与构造

蛙舍一般选择在排灌方便, 环境舒适, 冬暖夏凉的地方。蛙舍如设在室内, 则应通风凉爽, 湿度适中, 一般在75 ~ 80%; 如设在室外, 则应架上遮阴棚, 避免阳光直射, 否则引起骚动而不利生长。

蛙池一般为砖结构, 规格为3 m 2 m 1 m , 外表用水泥抹光抹平。距池底约10 ~ 20 cm 处应设有限水位孔, 来调节池内水位。蛙池建好后晾干消毒再多次用清水冲洗后方可投入使用。为使石蛙更好地生活, 应尽量模拟石蛙野生的自然环境。用河里的石头搭成石穴, 并在四周插上河草。池水控制在 10 ~ 20 cm 。在蛙池上方应设有护网, 高度为1 ~ 1 .5 m , 防止池内石蛙潜逃。

2  饲养管理
2 .1  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雌蛙受精后产生了大量的卵, 受精卵在孵化仓内经10 ~ 15 d 就会孵出小蝌蚪, 此时它不需其他食物, 而是依靠卵内的营养与外胶质膜。10 d 以后应适量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 20 d 后定期补饲菜叶等植物性饲料。

2 .2  变态期的饲养管理

65 d 后蝌蚪进入变态期, 通常变态率为95 %, 此时对水质要求严格, 要时常更替池内的水, 水的pH 值保持在6 ~ 8 之间, 严禁用漂白过的自来水。池中水深为10 cm , 其目的是使变态的蝌蚪登陆, 变态期的蝌蚪饲料应多样化并且营养全面。饲料中加入蚯蚓等动物性饲料。

2.3 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脱去尾巴后进入了幼蛙期。此时期的饲料应以蝇蛆、蚯蚓等鲜活的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量为体重的5 %~ 7%, 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间, 保证幼蛙吃饱吃好。

2.4 成年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经过一年后就变成成年蛙了, 成年雄蛙四肢粗壮, 个体较大, 胸前长满了黑刺, 在前肢各长有肉瘤, 称为婚姻瘤, 表明已达到性成熟;而成年雌蛙个体相对较小, 没有黑刺和婚姻瘤。成年石蛙在夜间抱对, 由于此期石蛙艰负繁育后代的重任, 体力营养消耗较大, 对饲料、水质要求严格。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间。池内水的PH 值应在 6~ 8 之间。当石蛙体重达到250 g 时就可上市了。

3  石蛙的人工受精技术

选择个体较大, 体况良好, 无疾病的成年蛙。用大头针将雄蛙杀死后, 用小针或剪刀剖开, 找到黄色的睾丸, 用小镊子或剪刀取出睾丸放在烧杯中, 用剪刀尽可能剪碎。然后取出一只选出的雌蛙将生殖孔对准小烧杯, 操作者用手使劲挤压腹部, 尽量全部挤出卵块, 一次可挤出2 ~ 3 只雌蛙。然后将装有睾丸碎片的烧杯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倒入盛有卵块的小烧杯, 并将盛有睾丸碎片的小烧杯反复冲洗, 直到完全转移睾丸碎片, 之后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液送到孵化仓。

4 石蛙的疾病防治

由于石蛙是群居动物, 如有一个个体患病将迅速蔓延至全群。石蛙的常见病有癞皮病, 胃肠炎等。
要经常检查蛙池, 如发现患病的石蛙应迅速将其隔离, 防止其继续传染。定期进行蛙池消毒, 杜绝病源。饲料做到多样化, 加强营养, 注意适当添加维生素A 或鱼肝油。

相关阅读

石蛙的养殖技术


石蛙,是一种两栖动物,主要生长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的自然环境中。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香爽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佳品。石蛙素有百蛙之王 的美称,是湘西民间历代相传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滋补强身珍贵野味;是皮用、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特色新品种,其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湘西,石蛙的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近年长期毁灭性捕捉,致使资源濒临灭绝。由于石蛙肉质细嫩、味道鲜香、爽口,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日益昂贵。同时石蛙是一种生长快、省饲料、价值高、便于管理的优良品种。发展石蛙养殖的效益比牛蛙、青蛙高几十倍。因此发展石蛙养殖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的石蛙养殖专业户。近几年来,我们在石蛙池驯化养殖,人工孵化育苗技术得以突破,为了积极推广石蛙养殖,进一步促进石蛙养殖业的发展,现将吉首市恒辉养殖专业合作社几年来养殖石蛙的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蛙池的修建

蛙池既是石蛙需要的生活环境,又能保证它不受外界各种天敌的侵害。修建蛙池一般以10 ~ 20 m2 为宜,即蛙池长6 m ,宽3 m ,高80 cm ,池内实用面积为18 m2 。蛙池的2/3为石蛙住宿场所,1/3 为石蛙采食的食台,在住宿场所和采食台交界处为污水沟,住宿场所和采食台的两端稍微离于水沟,约形成15的坡度,在石蛙住宿场所内修1 个小池,约为2 m2 ,池内水深7 ~ 15 cm ,小池的下方与水沟交界处安装一软水管,用于调节水位高低(7 ~ 15 cm) ,池内用水泥浆抹平,使墙面光滑,为石蛙洗澡、栖息、产卵场所。池内石蛙居住地墙上安装自来水管和水龙头,水龙头用来控制水的流量,水泥瓦与地面的高度为15 ~ 30 cm 。蛙池的上方,用塑料网整体严密封盖,完全做到老鼠和蛇类无法进入池内。小池周围种植常绿的木本植物,可起到遮阳避暑、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并能招引昆虫,使石蛙获得新鲜的活食。由于石蛙是穴居动物,因此要参照石蛙天然穴居的生活习性,在池内的水泥瓦下面铺设鹅卵石或石块等。

2  养殖用水

石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是关键。蛙池用水必须细水长流,循环不断,并且要保持水质清新。水源以山沟水、井水、山泉水最好,不能用混浊和有污染的水,也不能用城市含氯的自来水。养殖池应根据不同要求和水深,在每个池的排水口内安装限水管,用来调整水位的水流量。

3  蛙池消毒处理

幼蛙放养前10 ~ 15 天,把池内污物清洗干净,然后放进50 cm 左右的水,按100 g/m2 生石灰或10 g/m2 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5 天后,等药性消失,排除旧水,放入新水,即可放养幼蛙。

4  幼蛙放养

幼蛙放养量取决于养殖条件,饲料供应情况和蛙体大小等因素。如为长流水养殖,活动场所大、遮阴条件好,放养密度可大一些,相反则少一些。一般来说,通常蛙体重为50 ~75 g 的石蛙每平方米放养10 只,100 g 以上的每平方米放养20 只。由于石蛙生长速度不一,要根据蛙体的大小分类饲养,凡是达到商品蛙重量(即150 g 以上)的就可以出池投放市场。

5  饲料投喂

将饲料均匀地撒放于食台上,让其自行采食。饲料要多样化,鲜活,主要以蚯蚓、黄粉虫、蝇蛆为主,投喂量以水温情况和采食量调整。水温在16 ~ 26 ℃ 时,每天投喂量为石蛙体重的5% ~ 10% ;水温低于16 ℃ 时或高于26 ℃ 时,每天投喂量为石蛙体重的1% ~ 3% ;水温高于30 ℃ 或低于8 ℃ ,石蛙停止进食。尤其要注意水温度高于30 ℃ 时,可导致石蛙死亡,要采取降温措施,搭遮阳网,换水,加电吹风等;水温低于8 ℃ ,石蛙进入冬眠,属正常现象。投喂饲料时间以每天黄昏天刚黑时为宜。我们在实际饲养中的经验总结认为,在成蛙养殖期间,要控制适宜的水温,合理的密度和清新的水质;而幼蛙体重增长较快,尤其是饲养2 个月的幼蛙,月增重可达25 g 。这个阶段是幼蛙快速生长期,只要科学投喂,灵活掌握,营养全面,其生长速度每天可达到1 g ,但放养密度要及时调整为每平方米20 ~ 30 只,每月调整1 次,分类饲养,达到生长平衡。投料要做到四定 :定点、定时、定量、定质。饲料不能乱投,以免污染水质。食台上未吃完的饲料要及时清扫,防腐烂变质,污染水质,传染病虫害。蛙池不需要换水,每7 天左右用水管清洗1 次换水即可。

6  疫病防治

 (1)红腿病。石蛙病害以红腿病最为严重,该病危害大、传染快,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池中发生。石蛙发病主要表现为幼蛙的腹部肌肉出现点状充血,常低头伏池,精神差,活动缓慢,不进食,一般3 ~ 5 天内死亡。治疗方法:一般用2% 的食盐水浸泡10 min ,每天1 次直至病愈。防治方法:改良水质,调整密度,用土霉素水溶液治疗,疗效肯定。(2)肠胃病。出现胃肠病的幼成蛙症状表现为病蛙开始栖息不定,东爬西窜,游动缓慢,喜欢钻泥;后期平躺在池边和浅滩,不怕惊扰,瘫软无力,全身浮肿,捕捉时缩头弓背,伸腿闭眼,胃肠鼓气、腹胀,此病多发生在4 ~ 9月份,传染性强 。预防方法:坚持每天清除食台上的残饵,洗刷食台,定期消毒;发病季节定期用庆大霉素全池泼洒,或采用10 g/m3 漂白粉或30 g/m3 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用消炎药制成药饵投喂。如在饵料中拌加青霉素、链霉素、酵母粉、磺胺类药,或在饵料中加拌一些FK 微生物制剂、大蒜、生姜、黄连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胃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治疗方法:病蛙一般用0畅1% ~0畅15% 盐水浸泡15 ~ 30 min ,有一定疗效;人工填喂胃散片2次,每次半片,3 ~ 4 天可治愈;或用10 ~ 15 ppm 氯霉素药浴或内服酵母片,也可在饲料中加2% 的氯霉素或其它胃肠抗菌素药物。

林蛙的人工催产


在自然条件下,达到性成熟的雌、雄蛙个体,一到繁殖季节,就开始抱对产卵繁殖。但由于亲蛙的成熟度不一,加之气候、环境因素等影响,其抱对产卵的时间有先有后。因此,不但繁殖时间拖延很长,而且孵化出的蝌蚪规格也参差不齐。 为了使亲蛙能够集中抱对产卵,缩短繁殖时间,获得规格整齐的种苗,有必要对亲蛙进行人工催产。

1.亲蛙成熟度的鉴别成熟良好的雌蛙,腹部膨大柔软,对雄蛙发情的鸣叫有明显的反应,并回以低沉的呼应叫声,愿意接近并依恋雄蛙,且喜欢与之在水面聚群追逐嬉戏,不拒绝雄蛙的拥抱。这样的雌蛙,即使不施以人工催产,也能很顺利地产卵。

成熟度较差的雌蛙,腹部膨大程度较小,弹性较差,对雄蛙不感兴趣,对雄蛙的发情鸣叫无反应,躲避雄蛙的接近,喜欢单独活动,拒绝雄蛙的拥抱。一对这部分亲蛙,必须施以人工催产、才能达到与成熟良好的亲蛙同期产卵的目的。

2.催情药物目前使用的催情药物,主要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及林蛙脑垂体等三种。前两种药物有商品出售,而林蛙脑垂体需使用者自己摘取制备。

脑垂体的摘取:取活的成体林蛙(非同种亦可)若干,用剪刀从两侧嘴角剪开至鼓膜后,然后在鼓膜后横着将头剪下;把口腔上鹗的皮肤向前方翻起,露出头骨,用剪刀从枕骨大孔两侧向眼前方各斜剪一刀;将剪成三角形的骨片向前方翻折提起,露出脑的腹面;至此,在脑的视神经交叉处可见到一个埋于淋巴组织内的粉红色小体脑垂体,用尖镊子拨离脑垂体周围的结缔组织,将脑垂体取出。

取出的脑垂体可鲜用,也可用丙酮或无水酒精浸泡脱水脱脂后,干燥存放备用干燥存放的脑垂体,可保存1-2年时间。

药液制备:把鲜脑垂体或于燥保存的脑垂体,在经过消毒处理的研钵内研细成末或粉状,然后加入适量0.65%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沉淀后取其上层清液备用。

3.催情药物剂量催情药物主要用于雌蛙,因雄蛙较雌蛙提前1周左右进人发情期,一般不需要注射药物来促进精子的生成或成熟,但为了促进其发情强度,也可酌情给雄蛙注射相当于雌蛙用量一半的药量。

上述三种药物,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一般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单独使用时,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为每千克体重30微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每千克体重1 200国际单位;林蛙脑垂体为每千克体重15-20个。

由于林蛙躯体较小,注人体内催情药水的体积不能太多,所以,催情药物的浓度要配得高一些,注入每只亲蛙体内催情药水的体积以0.5毫升左右为宜。

4.注射方法与效应时间注射方法采用肌肉注射或腹部皮下注射,一般只需注射一次。肌肉注射部位在臀部.以45℃角刺入,进针深度1.5厘米左右。腹部皮下注射时,用镊子夹起肚皮,以水平方向刺人,进针深度2厘米左右。

催情注射时最好两人配合操作,一人双手握住蛙体,一人以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拿消毒棉球轻抵注射部位,退针时,左手用棉球轻按揉针孔,防止药水外溢。

将注射了催情药物后的亲蛙,按1:1的性比放入产卵池内。在适宜的水温和适宜的成熟度情况下,催产后的效应时间为40- 48小时,雌、雄亲蛙即开始抱对,继而排卵、排精,完成受精过程。如果超过48小时,仍无抱对现象,则需做第二次催情,第二次催情的药物剂量为第一次的1/2。

这种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可获得理想的人工繁殖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亲蛙发情抱对时,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否则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或惊吓,雄蛙就会产生僵直现象,需数分钟才能恢复过来。因此,要严禁繁殖场所有人为干扰,以免影响产卵和受精率。

林蛙的人工繁殖


随着林蛙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林蛙种苗越来越多,单靠移植天然的林蛙受精卵团、蝌蚪已无法满足养殖的要求。为保证适提供廊数量充足、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必须采取人工繁殖的方法进行林蛙种苗生产。

所谓林蛙的人工繁殖,目前系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雌、雄亲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到性成熟,且能发情、抱对、交配、繁殖,从而获得受精卵,并给予一定的人为条件,使受精卵发育,孵化出苗。因此,林蛙人工繁殖,包括亲蛙选择、运输、强化培育、催情、产卵、受精卵孵化等一系列过程。

亲蛙选择

林蛙种苗质量的好坏,幼、成蛙生长速度的快慢,以及人工繁殖中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幼蛙成活率的高低,除人的技术和环境因素外,还取决于亲蛙质量的优劣。因此,亲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认真对待。

1.亲蛙选择标准a.年龄。无沦是选捕天然野生的亲蛙,还是从养殖户购买的亲蛙,或是从自养的后一备亲蛙中选留亲蛙,都应选择3-4龄的作亲蛙,超过6龄的,不宜作亲蛙用。b.个体规格。雌蛙体长7.5厘米以上,体重50克以上;雄蛙体长6 厘米以上,体重40克以上。 c.体质。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湿润、分泌物多、无病无伤、无畸形、活力旺盛、品种优良的具有典型林蛙特征的个体。

2.雌、雄蛙鉴别与性比正确鉴别林蛙的性别,在亲蛙的选择和实际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除根据林蛙内部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进行雌、雄鉴别外,林蛙雌、雄外形的区别主要在前肢指上。前肢指上有瘤状突起(婚垫)者为雄性,无瘤状突起者为雌性。

雌、雄蛙的配组性比以1:1为宜,雄蛙的比例不宜过大,过大则会出现多雄争一雌现象,影响抱对和排卵及受精,同时也增加了投喂饵料的数量和产生活动空间的竟争,增加养殖成本。

3.亲蛙选择时间亲蛙的选择工作,最好在每年的初春,林蛙抱对产卵之前一个月左右进行。此时林蛙刚刚结束冬眠、天气凉爽,林蛙的生理活动较弱,新陈代谢水平较低,做于运输,成活率高。而且亲蛙运抵养殖地后,经短期饲养和强化培育,既可进人繁殖。

也可在晚秋时,林蛙即将进人冬眠之前,进行林蛙的选择工作。但运抵养殖地后,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暂养和漫长的越冬冬眠期,增加了饲养管理的工作量,而且在越冬期间,林蛙对外界环境和温度等的变化及对疾病的抵抗力等都较低,往往存在部分夭折的危险。

在温度较高的5-10月,不宜进行林蛙亲蛙的选择和长途运输,此期间林蛙生理活动旺盛,新陈代谢水平也高,活动能力强,容易碰撞致伤而月.由于气温高,经长途运输易产生各种疾病而导致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