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冶疗方法

猪三病混合感染系指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夏秋季节高温闷热、多雨潮湿,是各种吸血昆虫活动的高峰期,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是典型的虫媒传染病;而链球菌又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猪有极高的易感性,且在温暖季节很活跃,此时如果饲管不善,消毒不严,猪舍通风欠佳,环境闷热潮湿,使猪的抗病力下降,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导致混合感染。

发病后,要立即隔离病猪,并对圈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对健康猪群紧急注射猪链球菌苗;同时用附环康+混感刹手拌料饲喂进行预防。用量为每千克分别拌料500千克,连用5~7天。

1.治疗原则在治疗上以抗菌消炎、清热退烧、抑杀血虫、补血强体为原则,根据不同症候和病情,对症施治。

2.治疗方案

方案一:主要用于以高热不退,先期皮肤发红、后期皮肤苍白,贫血消瘦,黄疸,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仔猪和部分保育猪的治疗。①上午分别肌注红弓嗜链肽+长效土霉素,连用3天;前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后者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②下午静注血虫急救针,每千克体重0.2~0.3毫克,轻症1次,重症隔1~2天再注1次。③对贫血消瘦的仔猪,同时肌注牲血素和复合维生素B作辅助治疗;前者每头仔猪每次100~200毫克,首日1次,以后隔5天再注1次,注意深部注射,避免过量使用;后者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2~3次。④食欲恢复后用附环康+混感刹手拌料饲喂5~7天,用量均为每千克拌料500千克。

方案二:主要用于以高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血尿、便秘、猪体全身有淤血斑为主要症状病猪的治疗。①强效弓链康肌注,每千克体重0.1毫升,重症猪每天1次,一般2天1次,连用2~3次即可。②混感芪抗混饮,100克对水800千克,连用3~5天。咳喘严重者可在下午肌注氟本尼考注射液。

方案三:主要用于以发热、关节肿胀、疼痛,以及有脑膜炎、败血型症状的育肥猪和母猪的治疗。①热毒排疫肽+青霉素混合肌注,每天2次,连用3~5天;前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重症首量加倍;后者每千克体重20万单位。②高热不退者,可肌注高免热毒血清,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每天1次,连用2~3天。③热毒混感康拌料饲喂,用量为100克拌料200千克,连用5~7天。

精选阅读

母猪非典型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进入20xx年7月以来,河南省确山县大部分养殖场 (养殖户)的母猪相继发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高。临床上多以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呕吐、粪干、皮红或有紫斑为特征,病程持续时间不等。用解热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多以死亡为转归。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将其诊断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1 临床症状

从笔者接诊的几十例病例中发现,常见症状是:病初母猪发烧,体温可达40~41℃ ,皮红或有紫斑,粪干,食欲减退。此时,以治疗附红细胞体感染为主,结果病猪体温暂时稳定,用药几天后又反弹;或者是病猪体温一直正常,不食,精神不振,身上出现紫斑,喜卧,呕吐,粪干如球状,其上带脓性血便.有的病猪后期出现拉稀。这样可持续数天至半月,如果早期确诊则治愈率高,否则多以死亡告终,死亡率达到30%~40% 。

2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脾、淋巴结、膀胱黏膜等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病变。胃底部出血,回肠和盲肠有坏死性肠炎变化,回盲瓣处多见纽扣状溃疡。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取病猪耳静脉血液涂片,经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附着紫褐色球状小体,同时,可看到红细胞严重变形,呈星芒状或锯齿状,白细胞数量增多。

3.2 间接血凝试验做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发现发病母猪的猪瘟抗体都很高,可达1:512以上,经询问。这些母猪一般只接种过一次猪瘟疫苗。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将该病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4 防治技术

4.1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用碘制剂和过氧乙酸交替使用,每周喷洒消毒2~3次。同时,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黄芪多糖、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附红细胞体及细菌病的发生。

4.2 完善免疫程序 不要只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接种猪瘟疫苗,母猪每窝配种前都要接种一次猪瘟疫苗。生产中,最好定期做猪瘟抗体检测,适时免疫接种。

5 治疗

① 用精品芪抗(北京中龙正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10kg体重肌注1 mL,隔天用1次,连用2次。
② 混异血清(主要成分是磺胺氯哒嗪钠)或强力霉素配合兽药热毒不吃针(含解热、健胃等作用的药物成分)分别肌注,1次/d,连用3 d。
③对未发病母猪,紧急接种猪瘟疫苗。同时,按说明书用量在饲料中加入奇强米先(强力霉素、三氮脒),连用5~7 d,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6 体会

在接诊的病例中,大多数病猪是经产母猪。据主诉,对于母猪猪瘟疫苗要么每年接种1次,要么只在每年的春、秋季各接种1次。因此,笔者认为这次母猪夏季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母猪的防疫工作,建议广大养猪者,要重视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工作,定期做抗体检测。适时免疫接种。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传染性血液病,危害极大。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养猪业逐渐规模化,一旦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大范围传播,将很难控制,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1、病原

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形态多样,多呈环状、球状或杆状,平均直径在0.1-2.6μm之间,用电镜观察,可见猪附红细胞体表层有膜包被,无鞭毛,没有细胞壁,无明显细胞核、细胞器结构的原核生物。常单一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存在于血浆中。增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附红细胞体对一般化学消毒药物较为敏感,在干燥的条件下不稳定,耐低温,5℃下可保存2周,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能够存活1个月;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杀灭附红细胞体,将病原置于o.5%石碳酸溶液中于37℃3h可灭活。

2、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以高热多雨的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新生和断奶仔猪最易感染,体重25-50kg、2-5月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行水平传播,也可经子宫和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健康猪可通过与病猪直接接触或接触被病猪血液感染的器具、饲料、饮水等而被感染,也可间接通过蚊、蝇、虱子、老鼠等害虫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猪。该病多发生隐性感染,当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条件突变、营养水平不均衡、长途运输以及其他疾病等因素存在时都可引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与一些疾病合并发生。

3、临床症状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10天,以发热、皮肤发红、贫血、黄染、流产为典型症状。病程一般3-5天,最长的可达7天以上。即便经治疗康复,多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仔猪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急性病例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可视黏膜苍白,耳尖处可见紫斑,随病程发展逐渐蔓延至全身,一般1-5天后死亡,少数病例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往往表现食欲不振,严重贫血,体质消瘦,被毛粗乱,没有光泽,病猪出现腹泻症状,同时伴有便秘,部分仔猪有呕吐症状。腹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红色斑块,即使被治愈的仔猪,后期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最终成为“僵猪”。

母猪感染发病,表现发病迅速,病程较长,临产母猪或分娩初期的母猪发病率较高。急性病症除表现典型症状外,在妊娠后期易出现流产或产死胎,乳房、阴门等处出现水肿,母猪泌乳性能减弱,母性意识下降,产下的仔猪多为弱仔,后期发育不良。慢性病例表现为繁殖机能障碍,病猪屡配不孕,发情不规律或不发情。患病公猪不仅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还会表现性欲减退,配种后受精率降低、精子稀薄等。

4、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可见,病猪血液呈淡红色,较正常稀薄,且不易凝固或无法凝固;皮下脂肪黄染,且呈胶胨样浸润,皮肤及黏膜苍白,全身肌肉色泽变淡,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切面外翻,并有液体渗出。肝肿大,呈土黄色,有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胆囊肿大,内有大量浓稠胆汁,呈明胶样;胸腔、腹腔、心包内出现大量淡红色液体,心脏扩张,心肌松弛,呈熟肉状,心外膜有出血点;肺脏肿大,呈小叶性肺炎症状;肠道内可见出血性斑块;肾脏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肾外观呈现大红肾。

5、预防

该病的预防关键是要控制饲养密度,确保圈舍环境卫生良好、器具清洁卫生,营养摄入均衡,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各种废弃物,保持圈舍内环境良好,定期对环境、围栏、器具等进行消毒,特别是对免疫、打耳号、阉割、断尾等使用的工具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及时对猪附红细胞体病作出诊断,尽早进行治疗,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用长效土霉素,按体重40mgjkg的剂量,用5%葡萄糖溶液配制成o.5%的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次,3-5天为1个疗程。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猪,可用血虫净进行治疗,将1g血虫净,用10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将2mL的稀释液、10%葡萄糖500mL、安钠咖10mL,进行混合配制,进行静脉注射。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猪: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天-3天。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度~42度。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天-7天,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度),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内部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可能是附红细胞体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变形,表面内陷溶血,使其携氧功能丧失而引起猪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其它疾病。也有人认为变形的红细胞经过脾脏时溶血,也可能导致全身免疫性溶血,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
诊断
血液镜检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天-8天,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内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发现。取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血片染色
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发现多数红细胞边缘整齐,变形,表面及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染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折光度强的虫体。但要注意染料沉着而产生的假阳性。镜检应当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进行正确诊断。
血清学检查
诊断方法包括IHA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或ELISA方法,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数量的增多(而不是与感染发生的时间)有暂时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数次急性发作后,抗体滴度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下降到阈值以下,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只适用于群体检查。
生物学诊断
此外,可辅以生物学诊断,PCR方法等进一步进行诊断鉴定。目前浙江大学杜爱芳教授实验室已研发成功该病原PCR诊断试剂盒。
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1)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猪瘟弱毒苗预防注射完全控制流行;
(2)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病症;
(3)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在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肾、膀胱、喉炎、扁桃体、胆囊等组织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
(4)在发生猪瘟时,约有25%-85%的病猪脾脏边缘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许多轮层状溃疡(扣状溃疡);
与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1)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无贫血和黄疸症状。
(2)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3)猪附红细胞体病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中药消红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连续使用30天。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药物:
1.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5mg-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
2.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用1mg-3mg,1天1次,连用2天-3天。
3.四环素、土霉素(每公斤体重10mg和金霉素(每公斤体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天-14天。
4.新砷凡纳明按每公斤体重10mg-15mg静脉注射,一般3天后症状可消失。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以及防治对策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又称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或红皮病。该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多发于以仔猪和母猪,其中哺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野猪不被感染。此病传播面积大,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发病和继发病。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以及防治对策。

1、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较大的时候,以及气温易变的春、冬两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猪在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气候恶劣、疾病等情况下都可引起血液中附红细胞体数量增加,导致病情加重。另外,该病可通子宫和胎盘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活的媒介和被污染的器具进行水平传播。此外,在交配和人工授精时,也可传播此病。

2、临床与病理表现

仔猪发病症状明显,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无血色,皮肤黏膜苍白和黄疸等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四肢无力,体温达到40~42℃,可视黏膜苍白,耳尖有紫斑,后逐渐蔓延全身,一般情况下,3~7天后发生死亡。慢性患病仔猪表现为,眼结膜苍白,耳尖冰凉,耳尖出现紫红色斑点,腹泻与便秘的症状交替出现,尿色棕黄,部分患病仔猪发生呕吐。大概7天左右,腹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红色斑块,少数耐受性经过的仔猪往往生长不良变成僵猪。病猪不愿走到,喜欢扎推趴卧,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发红,体温41℃左右,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少数出现后肢瘫痪的症状,病猪在频死期时,体温下降,排出红色尿液。母猪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感染常见于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急性期母猪表现厌食、沉郁,体温升高到42℃,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分娩后,母猪产奶量下降,母性缺乏,产下的仔猪发育不良。慢性期母猪出现繁殖机能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皮肤黏膜苍白,全身黄疸,剖开血液稀薄,呈浅红色不易凝固,大部分胸腔和腹腔有积液,心包有较多淡红色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呈熟肉状。皮下大面积淤血,皮下组织干燥或黄色胶胨样浸润。全身淋巴结肿大,潮红,切面外翻,有液体渗出。肺肿胀,呈小叶性肺炎状。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胆囊肿大膨满,内有大量明胶样胆汁。肾脏肿大,苍白或呈土黄色.包膜下有出血点,膀胱黏膜上有点状出血。脾肿大明显,质柔软边缘不齐有点状出血点。肠道有大量出血性斑块。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可初步诊断。确诊可取发热期病猪血液,预温至38℃后涂片瑞氏染色后,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疫病监测,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杜绝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入,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人和发生。做好驱虫工作,消灭体内外寄生虫,杀灭成蚊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夜间喷洒蚊虫易于附着的墙壁、顶棚、圈舍等处。灭螨、虱可采用螨净、辛硫磷、敌百虫等喷洒猪体,且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肌肉注射或内服灭螨。

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天肌肉注射lOmL/次,连续2~3天,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和四环素,剂量按体重15mg/kg,分2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1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天,停喂7天,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来讲,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水溶性的土霉素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50g的土霉素来做治疗。对病情较为严重病猪,可用血虫净1瓶(lg),先用lOmL生理盐水稀释后,按每2ml)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再加安钠咖lOml),采取静脉注射(为体重50kg的量),每天1次,用至症状平稳后为止,此外还要在饮水中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和C各lg。

一、临床症状和诊断

临床上主要表现黄疸、贫血和高热,并且全身发红。病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在40℃~41.7℃,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被毛无光泽,毛孔有铁锈样出血,腹泻,排浅红色尿,啃咬现象较明显,舔食从断尾处流出的血液,眼结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黄染,病畜消瘦。

剖检可见血液稀薄,皮下水肿,粘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呈不同程度的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肾脏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

取病猪的肝、脾、淋巴结等经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基本上可排除细菌感染。

鲜血压片镜检:从耳静脉取病猪血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猪的红细胞变形,还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见到变形的血细胞及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为阳性。

血片染色镜检:取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以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虫体,轻轻旋动显微镜微调,可见附红体折光性很强,像一轮轮淡蓝色宝石(红细胞),嵌着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附红细胞体)一样,以瑞氏染色,可见虫体呈紫蓝色,个别为黄色,为阳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二、防治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疫病监测、饲养员的健康检查,杜绝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入,防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入和发生。

2.中药疗法。
①单一中药提纯物。青蒿素是从青蒿中分离到的抗疟有效单体,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毒副作用低、疗效高,不易引起疟原虫的抗药性。试验证明,该药也是治疗和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药物之一。此外,还有用提纯的蒿甲醚、大蒜素、华蟾蜍素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

②复方中药。动物红细胞中存在着许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物质,而附红细胞体恰是破坏了血液中的红细胞,致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据报道:天花粉、黄芪等中草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另一方面,附红细胞体病属温热症,热势偏盛,一些中草药可达到解表、凉血、清里、滋阴等作用。为此可从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方面采取中草药辅助治疗该病。

处方一:生地、柴胡、玄参、丹皮、赤勺、板蓝根各20克,黄芩、杏仁、荆芥、薄荷、二花、连翘各15克,石膏40克,甘草5克,供40公斤体重猪用,每日一次,连用2次。

处方二:当归100克、熟地60克、赤芍50克、黄芪60克、川芎30克、常山100克、地榆70克、苦参70克、青蒿60克,粉碎按1%比例混饲或每头猪30~50克,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1剂。

处方三:水牛角120克、黑桅子90克、桔梗30克、黄芩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玄参90克、连翘壳60克、鲜竹叶30克、丹皮30克、紫草30克、生石膏240克。用法:上药加入水5000毫升,煎开20分钟取汁,按10~2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分早、晚饮用,药渣加入饲料中饲喂。

处方四:当归100克、黄芪60克、常山100克、苦参70克、青蒿60克、川芎30克、地榆70克、天花粉30克组成,经粉碎混匀,开水冲调,温后灌服,按10~20毫克/公斤体重计算,一天两次

3.西药疗法。

①砷制剂新砷凡纳明(914)。内服对胃肠粘膜有刺激,吸收少,必须静注给药。注射后排泄较慢,连续用药须间隔3~4天,以防蓄积中毒。砷剂毒性较大,有局部和全身反应。可在肿胀部位注射10%亚硫酸钠溶液或生理盐水,以减轻刺激;用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易导致心、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不安、出汗、肌肉震颤、后肢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症,轻者1~2小时可自行恢复。如为减轻疼痛,可在给药前肌注20%樟脑油10~20毫升。临床上常用供静注的粉针剂,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缓慢静注,也可直接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注。猪用量为15~45毫克/公斤,治疗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制成5%~10%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一般用药2~24小时内,病原体可从血液中消失,3天内可消除症状。

②抗血液原虫类药物。A.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通过抑制病原基体DNA的合成,阻断在体内的代谢而起到抑制病原的生长繁殖。肌注安全剂量的药物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肿胀,数日后可消失。全身反应表现为起卧、频繁排尿、肌肉震颤,呼吸和心跳加快,流泪等。临床常用的剂型为粉针剂,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5%~7%的溶液,按5~7毫克/公斤体重深部肌注,间隔48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也有水针剂在临床使用的报道,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次肌注50毫升(含药1克),注射2次,每次隔3天。该产品在发病的初期或感染率低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B.黄色素。静注后12~24小时,病畜的体温下降,血中虫体消失,一般只注射一次,必要时可间隔24~48小时再注射一次。该药对注射局部有刺激性,静注时勿使药液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炎性肿胀,甚至坏死。静注的速度宜慢,过速会引起不安,脉搏增数,呼吸浅而快,肠蠕动加强,一般可自行恢复。为减轻副作用,重病或体弱家畜可将一次量分两次注射,间隔12小时。为避免药物损害肝肾,一般用药不超过两次。临床常用剂型为黄色素注射液,3毫克/公斤体重,静注,极量为0.5克。或用0.9%氯化钠溶解成1%溶液每头肌注50毫升,每次隔3天,注射2次。C.磷酸伯胺喹啉。是治疗血液原虫的特效药物,该药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效果显著,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③抗生素类药物。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土霉素,广谱抗菌药,除杀细菌外,对衣原体、支原体、各种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放线菌和某些原虫还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采用注射法和口服给药,不良反应为在注射局部发炎、坏死和消化道紊乱。静注给药时,速度一定要慢,并观察家畜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兽医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天肌注10毫升/次,连续2~3天,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四环素,剂量按15毫克/公斤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一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ppm拌料或150~200ppm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天,停喂7天,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对于确诊阳性感染的母猪族群来讲,离乳10天后的小猪可于水中添加水溶性的土霉素来治疗,对于群体的病猪可于每吨饲料中添加150克的土霉素来做治疗。强力霉素也是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为长效、广谱、高效、半合成四环素族新抗菌素,作用与盐酸四环素相同,但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排泄缓慢,维持血浓度时间长,给药后药物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易于渗透于胸腔和乳汁,也易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该药是治疗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4.混合疗法。

①血虫净与中药配伍。配制三种浓度的血虫净、盐酸土霉素、中药制剂(处方四)及其两两相互组合三个复方共12种药物方剂组,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血虫净+中药制剂组疗效最佳,经治疗6天后,红细胞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且死亡率为零,治愈率达到100%;中药制剂组红细胞感染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组,而治愈率、有效率低于其余组。证明中草药与西药合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②血虫净与土霉素配伍。采用长效土霉素(10毫升×2次)和血虫净(1克×2次)交替注射公猪,同时注射维生素B12注射剂(10毫升×12次),投喂“公畜散”,在饲料中增加补血添加剂,经2个月的治疗试验后,公猪精液基本恢复正常,每毫升精液中含精子数达到1.2~1.8亿,精子活力0.8~0.9,尿道球腺分泌物正常,精液颜色为浅白色或乳白色,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达到80%左右。而对于抽检血相异常的90头怀孕母猪,采取分娩前30天左右每周注射长效土霉素10毫升,连续注射4周,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经治疗后,怀孕母猪分娩的有86头(2个月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母猪产弱仔率下降31.8%,产后母猪无乳率下降83.9%,少乳率下降77.8%,平均窝产总仔数上升3.1%。育肥猪采用血虫净5~7毫克/公斤体重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效果显著。

③砷制剂与土霉素配伍。在培育猪饲料中添加0.1%~0.3%阿散酸或尼可苏,并每月与0.1%~0.2%土霉素交替使用,连续用药7~14天后停药7天,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症状严重的猪注射长效土霉素3~5毫升或血虫净0.1克,每月注射1~3次。

或采用长效土霉素按1毫升/10公斤体重,每天肌注1次,连用3天,适时使用解热药物(退热大败毒)或配合使用氨基比林、蒽诺沙星等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对病情严重的猪只同时采取强心输液(安钠咖、5%葡萄糖溶液),补右旋糖酐铁、维生素B12。对30日龄前后的发病仔猪肌注2毫升牲血素,全群仔猪采用氟苯尼考(120克/吨)、强力霉素(180克/吨)拌料,连用8天。全场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阿散酸(80~150克/吨),饲喂15天。

④土霉素、血虫净和中药配伍。对发病猪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的血虫净溶液(3.5毫克/公斤体重),每天1次,交替进行。对于食欲废绝,病情严重的病猪,交替肌注长效土霉素、5%的血虫净溶液6毫克/公斤体重,同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等药物。同时大群饲料中添加阿散酸,每100公斤饲料添加18克,连用5~7天,同时配合中药处方三煎剂口服。

猪链球菌病


败血症型:成年猪较多见。最急性突然死亡。或停食1~2顿,体温41.5~42度以上,震颤、废食、便秘。咳嗽,呼吸困难,结膜发绀,突然倒地,从口鼻流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有的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在耳尖、腹下、四肢下端呈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哺乳母猪仅见泌乳力低,缺奶;孕猪流产。病程2~4天。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乳后小猪。腹下和腹股沟皮肤有暗紫色出血斑或出血点。拉稀或粪干,血尿。鼻吻、耳、四肢末端、背腹部皮肤发绀。除体温升高,不食,流鼻液,有严重的肺炎症状;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四肢共济失调、颤抖、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行,甚至昏迷不醒。部分病猪出现关节肿大、热痛、曲屈困难、跛行。病程1~2天。

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来,或发病即表现为关节炎症状,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 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和食欲时好时坏,衰竭死亡或逐渐恢复。病程2~3周。


(1)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链霉素1克混合肌注,每日两次,连续3~5天。

(2)氟苯尼考注射液5~10毫克/千克,肌肉注射。用其注射.用其粉剂拌料可预防。

(3)复方磺胺 0.1克/千克,静脉注射,1天两次,连续3天。

(4)青霉素80万~400万单位,地塞米松5~10毫克,肌肉注丁,每日两次,连用多日。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 猪弓形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最多见于猪,人可因创伤接触或生食感染本病的肉类而发病,因此,做好定点屠宰场猪弓形体病的宰前检疫及宰后检验,对保障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弓形体病的症状猪弓形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宰前症状

病猪体表皮肤发红,初期耳朵呈现轻微发红,耳血管有所下沉,存在瘀血而呈红紫色,用手将其捏住,会出现明显的白色指印,但指印间隙呈红色。食欲在早上有所降低,下午略有恢复,且少数会出现停止采食的现象。体温初期通常为39~40℃,接着很快升高达到42℃左右。粪便干结,上面有脱落的肠黏膜覆盖,少数发生黄色痢疾,排出黄红色、血红色尿液。伴有眼结膜炎,眼角附着有黄白色的黏性眼粪。发病后期,病猪后肢软弱无力,走动不稳,共济失调。少数病猪呈急性经过,病程短时只有1~2天,呼吸急促,口吐泡沫,死前发出尖叫。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呼吸非常急促,鼻镜干燥,流鼻涕,干咳。病程呈慢性经过时,会严重掉膘,造成机体明显消瘦。

2、宰后检验

病猪感染急性弓形体病后,全身体表皮肤通常呈紫红色,颈部、两耳、下腹部、尾部、臀部以及四肢皮肤存在澄清的黄色积液。淋巴结有所肿大,质地硬结,主要是肝淋巴结、胃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淋巴结轻度肿胀就会变成鸡蛋大小,特别是在空肠中后段存在3~5个或者更多肿大、硬结的肠系膜淋巴结,将其切开具有硬脆感,切面呈灰红色或者砖红色,尤其是急性感染时会导致所有肠系膜淋巴结发生髓样肿胀,切面呈黄白色,而周边呈土黄色,渗出大量的浆液,周围组织间也发生水肿。肝脏通常存在瘀血或者小的点状出血,肿大且质地较脆,存在不同大小的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的坏死斑点。肺脏发生不完全退缩,呈灰白色,往往存在水肿、充血的现象,间质明显扩张,尤其是呈急性感染时会严重水肿、充血,有时还会发生出血、坏死以及代偿性气肿,切面会流出大量的液体,气管内存在大量红色泡沫。脾脏在急性感染时往往会发生肿大,大小为正常的2~3倍,呈樱红色或者褐红色,表面一般存在一些半球形黄豆粒大小的突起,切面模糊不清,有时会存在黄白色的坏死灶。肾脏通常只有颜色变得较红,有时会发生浊肿,并存在少量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偶尔会在心耳或者冠状沟周围也存在出血点。

3、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取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脏、肺脏组织进行涂片或者压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后使用甲醇进行10min固定,之后使用经过25倍稀释的姬姆萨染液进行40min染色,接着使用中性蒸馏水进行冲洗,放在800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看到不同形态的弓形体原虫,比较常见的是虫体一端呈较尖的弯形,而另一端钝圆;个别虫体的一端呈尖形,另一端钝圆,但通常呈直线,部分呈弓形或者豆角形;有些虫体呈弯形,两端都钝圆;有些呈棒形或者锤形,形态不同。

动物接种。取病死猪的肺脏组织,按1:5的比例添加生理盐水,将其研制成20mL悬浊液,接着添加160万IU青霉素和100万IU链霉素用于避免感染杂菌。然后吸取0.2mL悬浊液,给健康无病的家兔进行腹腔接种,经过4天就会出现发病,病兔体表被毛比较粗乱,食欲不振,腹部有所膨大,存在大量的腹水,经过8天会发生死亡,抽取病死兔的腹水制成涂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的滋养体。

集虫法检查。取病死猪肺脏及肺门淋巴结,将其研碎后按1:10倍的比例添加生理盐水,经过过滤,离心,取沉渣进行涂片,待其干燥后进行姬姆萨或瑞氏染色来检查虫体。

免疫学诊断。该病还可采取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诊断。

4、应对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可每天按体重使用60mg/kg磺胺一6-甲氧嘧啶,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10%的溶液进行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5天。也可配合使用磺胺嘧啶(SD)(按体重使用70mg/kg)和乙胺嘧啶(按体重使用6mg/kg)进行治疗,每天口服2次,注意首次用量加倍,连续使用3~5天。也可按体重服用15mg/kg胺苯砜或者100mg/kg磺胺甲基异恶唑,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也可使用增效磺胺一5-甲氧嘧啶(其中含有2%三甲氧苄胺嘧啶和10%磺胺一5-甲氧嘧啶),用量按体重低于2mL/kg,采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还可使用乙酰螺旋霉素,按体重服用5mg/kg,每天2次,注意首次用量加倍,连续使用2~3天。

肉品处理。该病是一种肉源性传染病,即能够经由肉品传染给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猪比较容易感染该病,必须加以重视。猪急性感染虫体速殖子时,比较容易被检出,也比较容易被灭活,一般在-15℃下处理3天就可将其杀死,在-20℃则可被快速杀死,在60℃高温只需要3min就可被杀死。病猪呈慢性、隐性或者带虫时,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但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有些脏器较难通过镜检检出包囊,而其抵抗外界的能力接近于急性病的速殖子。

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 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猪链球菌是具有荚膜的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通过伤口感染。可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脑炎、关节炎、猪心内膜炎。有时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链球菌病判断方法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猪链球菌病判断方法
病原特点:
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菌血清型较多,但致病性血清型只有1-2种,本菌对外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所以搞好饲养管理,常消毒都可将其杀死,杜绝此病传染。
致病特点:
主要表现败血性和淋巴结关节化脓性病症,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和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关节型多见于中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5~11月发病较多,多发于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断脐的猪易发生该病,该病潜伏期一般1~3天,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中猪大猪较少。

临床症状:可分为4型
1、急性型:发病急、传播快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流鼻水,咳嗽,眼结膜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晚上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
2、脑炎型:多见于70~90日龄的小猪,病初体温40℃~42.5℃,不食,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
3、关节炎型:表现一肢或几只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后剖检,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4、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脓成熟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以后全身症状好转,逐渐痊愈。病程一般为3~5周。

诊断结果:
可通过流行病学,致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症状,有条件可实验室进行确诊。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精选链球菌敏感菌药物。
1.药物拌料:天篷乐牧万呼宁+宝宝乐,连用5—7天,次方为小猪用。
2.药物拌料:天篷乐牧万呼宁+黄连解毒散,连用5—7天,次方为大猪用。

预防措施:
1、做好消毒、清除传染源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
2、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

1、病因分析

猪苗全靠市场采购,猪苗的免疫接种的质量和可靠性上都不确定,再加上长途贩运等应激因素,仔猪的抵抗力下降,猪苗的发病机会增多。养猪户缺乏消毒意识。链球菌病多发生于仔猪去势时,由于兽医对去势刀具消毒不严,很容易人为造成链球菌病的传播。在猪出栏后未对被污染的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还有部分养猪户在冬季给病猪铺干稻草取暖,病猪会通过尿液排出链球菌,垫草受污染后增加感染。而且病猪与正常猪混群饲养,没有隔离。对猪舍消毒不严,是造成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发病猪排出的分泌物没能够及时处理,让健康的猪接触到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内脏及废弃物,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运输工具等器物继而发生感染。猪舍防寒保温功能不佳,通风通光效果不良,房舍间距过小,门窗开闭不方便,遇有天气变化不能及时关闭门窗。夏季高温时没有降温装置,致使猪的免疫力下降。舍内空气不流通,新鲜空气少,造成猪舍空气质量差,舍内高温也会加快细菌的增生与病菌的蔓延,致使传染病传播的更快。同时会伴有其他症状的出现,这种情况占夏季病例的50%以上。猪在接种链球菌疫苗后,是不会立即产生抗体的。大约在接种疫苗后10天左右,猪才能产生抗链球菌病的保护性抗体。在克山县调查时其中确诊的猪链球菌病中,有7例发病前未接种过猪链球菌病疫苗,有3例接种疫苗后不久就发病,可见都未掌握好最佳接种时机。

2、防治措施

全进全出是猪场饲料管理、控制疾病的核心。要切断猪场的疾病的循环,必须实行全进全出。因为在猪舍内有猪的情况下,始终难以彻底清洁、冲洗和消毒。消毒前最好使用高压水枪将粪便和其他的排泄物彻底冲洗干净。即使当时消毒非常好,但由于病猪或带毒猪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不断向环境中排放病源、污染猪舍、猪栏。下一批进入猪舍后,就可能被这些病原体感染。有些猪场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全进全出设计的,但由于生产方面存在问题,如生长缓慢或有些猪发病,可能在原来的猪舍断续饲养,而病猪或生长缓慢的猪带毒量更高,毒力更强,所以更危险。所以,应该保证猪舍内所有猪出栏后彻底清洗、消毒空舍14天至少7天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散养户养猪要坚持自繁自养,猪群的健康会有保障,不会受外来疾病的困扰,获得的利润也比较大。

常用消毒药物有复合酚、碘制剂、氯制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甲醛、酒精、碘酒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猪舍空出时,应进行全面打扫,并用高压水枪或火焰喷射器对猪舍进行冲刷或火焰灭菌,然后用消毒剂喷洒或熏蒸,密闭1~2天。清洗猪舍后用49%菌毒敌配成1:100溶液喷洒猪舍及用具,每3天1次,连用4次。也可用菌苗进行免疫预防。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经常进行带猪消毒,水应保持清洁,垫草经常更换,仔猪去势时应注意防止感染,注意去势用品的消毒,还应注意防疫鼠害。

免疫注射时,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由于链球菌繁殖速度快,治疗时应坚持每日2次用药,药量足,切不可打两针见体温正常就停药。目前我国生产的疫苗有猪链球菌苗,其用法是不论大小猪,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猪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SmL(浓缩苗为3mL),免疫期4~6个月,采用此方菌株制成多价灭活菌苗,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效果更好。猪链球菌苗每猪肌肉或皮下注射ImlL,免疫期6个月。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长时间低剂量摄入抗生素,可以削弱胃肠内有害微生物,抑制、杀死致病菌,增强抗病能力,可以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从而加快增重速率。为此,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可能在饲料中添抗生素。研究表明,对猪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将会加速耐药细菌出现,会使猪的抵抗力变差,细菌耐药性增强,导致治疗时加大用药剂量,抗生素残留也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5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