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养殖中看鸭粪辨鸭病

●肉红色粪便

粪便形如烂肉,是由脱落的肠黏膜形成,多见于患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和肠炎恢复期的鸭。

●血液性粪便

粪便黑色或茶黑色,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粪便红色或鲜红色,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铁锈色水样粪便

粪便呈铁锈色水样,并混有尿酸盐,有时还掺有消化不彻底的饲料。这是由于肠道严重出血造成,多见于禽流感早期及中毒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黄色硫黄粪便

由于肝小叶受损以致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胆红素进入血液,经尿排出而形成表面黄色或淡黄色的尿覆盖,多见于盲肠炎、肝炎。

●绿色粪便

粪便黏稠恶臭,呈黑绿色,这是由于胆汁和肠道脱落的组织细胞相混而成,多见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等。

●牛奶样粪便

粪便乳白色,稀水样,多见于黏膜充血、轻度肠炎。

●黄白色稀粪便

粪便黏稠,常粘糊于肛门,多见于鸭流感、鸭传染性浆膜炎。

●白色水样粪便

粪便呈白色或黄色水样,且混有白色的尿酸盐颗粒,多见于无食欲、瘫痪及患有尿毒症的鸭。这是由于消化道内无食物、粪便是尿酸盐而形成的。

●稀薄粪便

鸭消化正常,但粪便含水量多而不成形,多因天气炎热时饮水量骤然增加、饲料中含盐过多、轻度的大肠杆菌侵染、饲料中含轻微有毒物质所致。

如发现鸭群粪便不正常,要从饲料、疾病、管理等方面仔细分析原因,及早治疗。

(新疆晴为)

相关阅读

鸭绦虫病


疾病名称鸭绦虫病

疾病类型 寄生虫病
动物种类 鸭
疾病概述 某些绦虫寄生于鸭的小肠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为腹泻、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滞、消瘦和贫血等。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气候温暖、水域广阔的地区多发。

流行病学特点 引起本病的剑带绦虫主要为矛形剑带绦虫,膜壳绦虫主要为冠状膜壳绦虫,皱褶绦虫主要为片形皱褶绦虫。成虫寄生于鸭的小肠内。孕节或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逸出六钩蚴并逐渐发育为似囊尾蚴。鸭因吞食含似囊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在鸭消化道内剑水蚤被消化,似囊尾蚴在小肠内翻出头节,固着于肠粘膜上,逐渐发育为成虫。此外,某些淡水螺蛳可以作为某些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鸭吞食这种带虫的螺蛳也可以感染。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成鸭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雏鸭严重感染时,排出恶臭的稀粪,混有粘液,有伪病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精神沉郁,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滞;病鸭还常出现神经症状,如行走不稳、运动时尾部着地、歪颈仰头、背卧或侧卧时两脚作划水动作等等。雏鸭感染发病时常引起大群死亡。剖检可见,肛门周围往往粘有多量粪污。打开肠管检查时,小肠
内常可发现绦虫虫体,其头节固着的肠粘膜有程度不同的发炎和出血等变化。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在肠道内查找血体进行诊断。

预防 雏鸭要与成鸭分群饲养,并在安全的水域放牧,如果没有确实安全的水域,3月龄内的雏鸭最好舍饲。每年进行两次预防性驱虫,一次在春季鸭群下水前,一次在秋季终止放牧2~3周后进行驱虫。不要在不流动的、小而浅的死水域放牧鸭群,这种水域利于中间宿主的孽生。鸭、鹅的粪便应堆积发酵、经生物热杀灭虫卵后再作肥料,以防病原散播。卡马拉按每千克体重0.2~0.3克给药,混于潮湿的饲料中饲喂,作群体驱虫;亦可制成丸剂投给,作个体驱虫。病鸭应绝食12小时后于清晨给药。

鸭骨短粗病


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病初表现两腿轻度弯曲,逐渐变为0形或X形弯 曲,走路不稳。严重病例甚至死亡。临诊症状轻微的病例,由网上饲养改为地面散养,可以逐渐康复。

预防

(1)调整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锰、胆碱和维生素B的饲料。雏鸭阶段每千克饲料内,应含有锰50 毫克,胆碱2000毫克,维生素B12.6毫克,硒0.1毫克,生物素40~100毫克,吡哆醇10~20毫克,叶 酸0.5~1.0毫克,烟酸40~55毫克,钙与磷分别是1.0%和0.6%。

(2)加强鸭群管理,从网上饲养改为地面散养,饲养密度要适宜,舍内通风要良好,并注意清洁卫 生和防潮,争取实现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以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

治疗 当鸭群中脱 症病例超过0.5%时,应赶快检查饲料中锰的含量,若含量不足,应及时添 加必需的营养物质,特别要按治疗量加入硫酸锰。对少数严重病例,应予淘汰。治疗时,可选用下列药


(1)0.005%~0.01%高锰酸钾溶液:用作饮水可增加锰在体内的含量,连喂2~3天,问隔1~2天,再喂2~3天,但每天要更换新鲜溶液。

(2)硫酸锰:每千克饲料添加0.1~0.2克。

(3)氟化胆碱:配合硫酸锰使用,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克,连续饲喂。

(4)复合维生素B溶液:也可配合硫酸锰使用,每羽雏鸭0.5~1毫升/天,可与饮料充分混合,现配现用,连用3天。

青年鸭(中鸭)的养殖技术


蛋鸭自5周龄起至16周龄称为育成期,通常叫青年鸭阶段。一般指30日龄~70日龄的幼鸭。此阶段鸭生长最快,需要营养物质较多,觅食消化能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一般多采用圈养。

这是从育雏期至产蛋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内,鸭子既要长羽毛,又要长骨骼和肌肉,同时内脏器官的生长也很快。

青年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食性很广,需要给予较丰富的营养物质;二是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较高,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饲养人员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一、圈养鸭的分群与密度

青年鸭的圈养规模可大可小,但每个鸭群的组成不宜过大,以300只~500只为宜。分群要尽量做到大小一致、日龄相同、品种一样和性别统一。

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4周龄~10周龄每平方米20只~12只,11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12只~8只。冬季气温低,密度适当大些,夏季气温高,密度宜小些;生长速度快的密度适当小些,生长慢的密度适当大些。

二、圈养鸭的饲料

圈养的青年鸭,因自然采食不到任何青绿饲料,应全部供应混合饲料,以满足生长的需要。饲料要尽量多样化,保持能量、蛋白质的平衡,使含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都有充足的来源在日粮中,可逐步增加谷物、糠麸、饼粕类饲料及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蚯蚓、蛆)等。可选用4号粉40%、玉米20%、麸皮15%、贝壳粉5%、菜籽饼10%和鱼粉10%饲料配方。另外,鸭舍内应放置直径0.2厘米~0.4厘米的砂粒,以增强消化能力,降低精神消耗。

培育期的青年种鸭,日粮中的蛋白质不需太多,钙的含量也要适宜。由于饲养蛋鸭尚未制定出完善的饲养标准,在饲养中根据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增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用型品种,正常的开产日龄是130天~150天,标准的开产体重为1400克~1500克。如果体重超过1500克则认为过于肥大,应轻度限制饲料,适当多喂些青饲料和粗饲料。对于发育差、体重轻的鸭,要适当增加饲喂量,每只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应掌握在150克左右。另外加少量动物性鲜活饲料,每日喂3次~4次,每次喂料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相等,避免采食时饥饱不均。

三、圈养青年鸭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1.鸭舍要清洁,定期消毒。鸭舍要做到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和保持清洁干燥。饮喂用具和饮水器要每天清洗1次,鸭舍则定期消毒。

2、青年鸭的分群及其密度要合适:分群可以使鸭群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在育成期分群的另一个原因是,育成鸭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尤其是在长血管时期。饲养密度较高时,互相挤动会引起鸭群骚动,使刚生长出的羽毛轴受伤出血,甚至互相践踏,导致生长发育停滞,影响今后的产蛋。因而,育成鸭要按体重大小,强弱和公母分群饲养。一般放牧时,每群为500至1000只,而舍饲鸭每栏200至300只。其饲养密度,因品种、周龄而异。5至8周龄每平方米15只左右;9至12周龄,每平方米12只左右;13周龄起,每平方米10只左右。

3.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鸭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运动,每次5分钟~8分钟,每天活动2次~3次。有条件的可作短距离、短时间的放牧。

4.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的胆量,防止惊群。青年鸭的胆子小,蛋用品种神经尤其敏感。应利用喂料、喂水、换草等机会多与鸭群接触,有意识培养鸭的胆量,以免遭到生人走近或环境改变时,引起惊群,造成严重损失。

5.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青年鸭的主要传染病有两种:即霍乱和鸭瘟。一般免疫程序是:60日龄~70日龄注射1次禽霍乱疫苗,100日龄前后再注射1次禽霍乱疫苗,70日龄~80日龄注射1次鸭瘟弱毒疫苗。对于只养1年的蛋鸭注射1次即可,2年以上的蛋鸭隔1年再注射1次。

同时需要搞好鸭舍的清洁卫生,经常对鸭舍进行消毒,保持鸭舍垫草干燥。料槽、水槽经常刷拭。按时接种好疫苗,平时注意留心鸭群的变化,并在饲料和饮水中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药物。青年鸭时期的主要传染病是鸭瘟和禽霍乱。其免疫程序的具体安排是:60至70日龄,注射1次禽霍乱菌苗;100日龄,注射1次鸭瘟弱毒疫苗。对于只养1年的蛋鸭,注射1次即可;利用2年以上的蛋鸭,隔一年再预防注射1次。这两种传染的预防注射,都要在开产以前完成,进入产蛋高峰后,尽可能避免捉鸭打针,以免影响产蛋。以下方法也适用于放牧鸭。

6.舍内弱光照明,通宵点灯。通常培育青年鸭不用强照明,每天标准的光照时间应稳定在8小时~10小时,在开产前不直增加。一般每30平方米安装1盏15瓦的灯泡,遇到停电应立即点燃蜡烛或煤油灯(带罩),以免引起惊群,造成死亡。

圈养育成青年鸭对光照的要求: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方法之一。育成鸭的光照强度5勒史斯。如利用自然光照,以下半年培育的秋鸭最为合适。育成鸭的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有条件的鸭场,育成鸭于8周龄起,每天光照8至10小时,光照强度5勒克斯。但是,为了便于鸭子夜间饮水,防止老鼠或鸟兽走动时惊群,鸭舍内应通宵弱光照明。30平方米的鸭舍,可以亮一盏15瓦灯泡。遇到停电时,应立即用其他照明用具代替,决不可延误,否则会造成很大伤亡。

7.建立一套稳定的作息制度。圈养鸭的生活环境比放养鸭稳定,要根据鸭的生活习性定时作息。作息制度形成后,尽量保持稳定,没特别情况不变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7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