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兔养殖效益好,购种兔须把好五关

由于长途运输的应激反应,新购进的种兔体质普遍下降,抗病力降低。因此,新购种兔最初一段时间内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稍不注意,种兔就容易发病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为以后的生产管理带来隐患。所以,管理好新购进的种兔,就等于为以后的养兔生产开了一个好头。

1.暗光静养。在种兔卸车之后,应立即放入光线暗淡的兔舍内,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光刺激和噪声刺激,以便种兔能够安静地休息,缓解运输途中的应激反应,尽快恢复体力。

2.先饮后喂。在种兔卸车之后,不要急于给其喂料。待种兔休息半小时后,可让其先饮水,饮水之后可开始喂食。一般可饮用5%葡萄糖水或1%食盐水,如果饮用电解多维类(商品兽药)的水效果会更好。为了防止种兔由于抗病力降低而发生疾病,可以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或氟哌酸等,按药物的使用说明添加)。为了防止暴食造成消化道疾病,要严格控制喂食量。第1天的喂食量可占平时喂食量的一半,3天后的喂食量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3.饲料过渡。新购进的种兔最容易患消化道疾病,这与饲料的过渡不当有关。开始喂料时要饲喂从原种兔场带来的饲料,在以后的饲喂中要将从原种兔场带来的饲料按一定的比例同自己配制的饲料混合后再饲喂,以后逐渐过渡到用自己配制的饲料替代原种兔场的饲料。

4.消毒防疫。新购进的种兔应该先隔离观察2~3周。在此期间要密切注意兔群的表现,增加消毒次数。如果种兔注射疫苗(尤其是兔瘟疫苗)的时间较长或没有注射疫苗,应及时补注相应的疫苗。为了预防种兔疥螨病的发生,应在每只种兔的耳朵内滴注1.5%的敌百虫水溶液,并让兔子在此溶液中蘸脚。

5.混群饲养。饲养观察2~3周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将新购进的种兔放入兔群中饲养,并按正常的饲养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对个别病兔或弱兔,可仍留在隔离室内观察治疗。若购进的后备兔体重已达到配种的体重标准,则可以安排其繁殖。(山东王阳)

相关知识

草料喂草鱼把好四关


草鱼从幼鱼体长5厘米起就开始吃草,体重250克以上的草鱼,每条每天的食草量可以达到125~180克。因此,在选用草料喂草鱼时,要把好以下四关:

1、减少水生水草的投喂

据试验观察,草鱼吃15公斤陆生水草就可以长1公斤肉,而吃60~80公斤水生水草才能长1公斤肉。因此,在陆生水草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少喂或不喂水生水草。

2、多投喂鲜嫩草料

鲜嫩草料营养丰富、纤维素少、易被消化,草鱼摄食鲜嫩草料,能使草鱼长得快,少生病,亦可减少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投喂草鱼的草料,应尽量选用鲜嫩草料。草料的种类,应是平行脉的长叶青嫩草,不宜投喂草鱼厌食的网状脉的团叶草料。以投喂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等牧草和采集的野生长叶嫩草为好。平时,还要对草鱼吃草的情况进行观察,草鱼喜食的草类应多投喂,以满足草鱼生长发育的需要。

3、投喂方法要得当

对草鱼喂草,每天要定时、足量、均匀投喂,力求将草料撒开,让鱼吃饱、吃好。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等具体情况调整投喂量。要严禁投喂存放过久和霉烂变质的草料,避免草鱼感染疾病。

4、按鱼类口径大小不同投喂不同的草料

草鱼在幼鱼阶段口径小,不能投喂粗大、坚硬的草料,宜投喂小浮萍、莎莎草等草料,或将鲜嫩的长叶草铡碎后投喂。以后,随着鱼龄增大,口径也逐渐增大,便可过渡到投喂常规鲜嫩草料。

初养黄鳝把好建池关和环境关



黄鳝适宜作为广大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发家致富的优选养殖对象。但在养殖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许多养殖者,特别是初养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初养黄鳝应该的建池关和环境关。

1、建池关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平方米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米左右。为防止黄鳝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厘米,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厘米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千克,或酸性磷酸钠20克,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2、环境关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厘米,高度也以40厘米左右为宜。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厘米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药植物种植更佳。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河蟹养殖户如何把好养蟹最后一关



河蟹养殖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受恶劣气候(暴雨、大水、高温)影响,很多养殖户都反应今年的池塘情况比往年都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受水灾影响的区域,越到后期草越少、蓝藻越多,损伤也就越大,高温时节水质恶化严重,河蟹频繁缺氧、上岸,这也导致了到了末期(最后一壳)部分河蟹体质严重下降,营养及能量储备不足,导致蜕壳不遂及蜕壳期大量伤亡现象出现。
进入白露后,气温稍降,大部分地区的河蟹即将或者已经开始蜕最后一壳(部分密度低的区域甚至快结束了),由于今年产量明显比去年低,价格走势较高,因此必须保证河蟹顺利蜕好最后一壳,同时要及时防控后期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把好养殖最后一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白露及秋风阶段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蜕好最后一壳
目前大部分螃蟹都在蜕第五或者第六壳,蜕完后河蟹逐渐成熟、规格基本定型,而今年高温期的影响较大,部分螃蟹在7、8月份已经处于半昏迷、缺氧、慢性中毒、摄食少营养不良等不良状态,再加上突然温度下降后造成的应激,导致最近池塘伤亡突然增多,尤其是一些软壳蟹和拉脚蟹,都是由于体质未恢复而应激性蜕壳所致。因此,在最后一壳蜕壳前,建议及时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加快河蟹体质恢复和积累能量。同时高温期为了降温而保持较高水位的塘口,此时要把水位适当降低,没草的池子及时移点水花生或其他水生植物,温度不高中午可开2个小时左右增氧机,晚上蜕壳时少开,可备点增氧颗粒应急,防止缺氧。定期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草烂得多的塘口建议每隔星期使用一次卫底(2亩/袋)+蛭菌110(2亩/瓶),分开用,改善底部环境,减少有害菌和毒素滋生,营造良好的蜕壳环境。
水草衰败是影响最后一壳的重要原因
2、防控纤毛虫
养殖越到后期池塘的有机物蓄积越多,随着温度的降低,水中纤毛虫(主要是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开始大量滋生,附着于河蟹甲壳、附肢、及鳃等部位,造成河蟹行为异常(蹭草、上岸不下水、扒底泥导致水混等)、影响呼吸及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继发为烂鳃、水肿、蜕壳不遂等病症。当出现轻微纤毛虫附着症状时,一般不用刻意杀,保持水质清爽,水浓稠的建议大量换水,降低有机物含量及刺激螃蟹蜕壳,若纤毛虫附着严重,可视水质情况使用药物处理(注意溶氧、刺激)然后换水解毒。后期建议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纤毛虫属于环境型寄生虫,喜欢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草烂水浓有机物高的塘口建议每个星期使用一次FS活力菌(2亩/袋)+底福康(4亩/袋),及时分解水中过多有机物,保持水体透明度,外源水好经常换水(蜕壳期不换)从源头上防控纤毛虫病。
3、长膘增肥
螃蟹最后一壳也是最重要的一壳,直接决定了规格和产量,因此要增加后期饵料蛋白含量,促进长膘增肥。池塘环境好的建议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同时使用金维安+肝舒康拌料内服,提高食欲,强化营养,同时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储存能量,尤其是后期准备囤螃蟹的塘口,经常使用可有效提高螃蟹后期的耐受力,减少营养性损伤。投喂小鱼的塘口可用蛭菌110浸泡再喂,减少细菌滋生。水环境不好的建议以商品料为主,定期换水改底,保证吃食稳定。
有机物过高易发纤毛虫和缺氧
4、昼夜温差、环境应激
进入9月,温度较高温期下降明显,特别是晚上,昼夜温差很大,易造成河蟹应激,导致应激性蜕壳。河蟹处于应激状态下食欲骤减,大量消耗体内营养,时间一长就导致部分伤亡。建议进入白露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外泼和内服,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抗应激能力。高温期处理过蓝藻及倒藻、草烂的塘口建议及时换水,然后以一星期用一次卫底,同时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提高水体的缓冲性,增强水体“抗应激”能力,另外保持水草覆盖率和水体适当肥度可有效防控河蟹应激反应,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

春季养殖河蟹要把好三关



清塘消毒关新开池塘要做好除碱和水草移栽工作,可用石灰清塘消毒或用药物直接消毒。老池塘除每亩投生石灰75公斤外,还需用药物消毒1-2次。蟹种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下池,杜绝苗种带病下池。消毒药物应同时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
蜕壳安全关河蟹越冬后的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应将蜕壳死亡率控制在2%-3%。冬前或冬后放养的扣蟹,当水温上升至15℃以上时,即开始吃食、生长,并进行越冬后的第一次蜕壳。第一次蜕壳不顺利,会损失20%左右的蟹种。在河蟹越冬后开始吃食时,可用精饵加百奥蜕壳素连喂5-10天,并用一次纤虫必克,促使河蟹顺利蜕壳。
水位调节关即将进入高温期时,蟹池应及时加足水位。加水时,如果外河水质不好,加足水后立即用一次外用药调节水质;如果池塘水质不好,需先排出2/3的老池水,用1-2次外用药净化改良水质后,再引进水质好的外河水。药物可用百奥水质调控剂、速康B型和纤虫必克等。

初次养殖黄鳝的朋友要把好底质关和水质关



初养黄鳝者要把握好黄鳝养殖池的地质关和水质管理观,减少环境危害带来的养殖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初养黄鳝时对地质和水质的管理方法。

1、底质关

初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好、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秆:中型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秆,再铺20厘米左右厚的油菜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秆或高梁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平方米撒0.5千克);中层是供黄鳝穴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厘米;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厘米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2、水质关

水质要好,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春、秋每3~5天换水1次,夏天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只可换去1/4~1/2,且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的时间以中午为好,最好是在有阳光的时候换。换水的同时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质好的表现为黄鳝吃食时会发出“吱吱”声。池内水位要依水温、季节、天气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6~25厘米范围之内,原则是低温时浅、高温时适当加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7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