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草鱼麦黄瘟的防治

大麦黄,白露心是草鱼疾病高发的两个关键季节。目前,随着气温和水温的逐步升高,草鱼也进入了疾病高发季节。

草鱼麦黄瘟是指在大麦黄前后,由草鱼烂鳃病和赤皮病两大疾病混合感染引起草鱼大批死亡。该病的明显症状为:病鱼鳃丝末梢腐烂并附有污泥,鳃丝缺血发白形成花斑鳃;病鱼鳞片脱落,体表发红,病情严重时鳍条呈虫蛀状,鳍基部腐烂。草鱼麦黄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草鱼全军覆没,最终造成草鱼养殖失败。草鱼麦黄瘟虽然传染性较强,但只要科学地做好预防工作,就能够把该病控制住:(1)做好水体消毒工作,每隔5-7天,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鱼得利交替对水体消毒1次。(2)科学投喂内服药物。一旦发现草鱼有疾病征兆,应选用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如水产专用红霉素)连喂5-7天。(3)控制投喂量。草鱼具有贪吃的习性,每天的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重的3%以下。(4)草料结合。由于青草中含有能促进草鱼健康生长的未知生长因子,因此,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搭配一定量的青草,以促进草鱼生长。

编辑推荐

麦蜂吃什么?


【常见问题】麦蜂吃什么?

【专家解答】麦蜂吃糖水和花蕊里面的花蜜。麦蜂还吃白糖。麦蜂没有刺针,但有可以嚼咬的上颚。它们群体生活,在枯木甚至在白蚁的巢穴里筑巢。

【小编总结】小编汤姆为探索麦蜂的食物的你整理了《麦蜂吃什么?》。麦蜂即野生无刺蜂。无刺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麦蜂族(Meliponini)、无刺蜂属(Trigona),是热带地区植物的主要传粉蜂种之一,全世界已知有500多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2]。我国无刺蜂仅在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有分布,对云南境内无刺蜂进行过调查,鉴定了6种无刺蜂,分别是黑腿无刺蜂(TrigonaviduaSmith)、棕胸无刺蜂(TrginathoracicaSmith)、黑腹无刺蜂(TrigonacanifronsSmith)、黄纹无刺蜂(TrigonaventralisSmith)、棕足无刺蜂(TrigonasmithiiSmith)、黄跗无刺蜂(TrigonairidipennisSmith)。

国内有关无刺蜂研究文章较少,养殖技术不完善。

养殖黄颡鱼肠炎病的防治


(1)病原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患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脓血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

(3)危害及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黄颡鱼鱼种及成鱼。这种病很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由于致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来源于淤泥。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致病菌。

(4)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②活体饵料用2%~3%的食盐水消毒。③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喂。④用漂白粉1毫克/千克全池泼洒。每50千克鱼用大蒜头250克,与饲料拌和后投喂。或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加1%的食盐到饲料中。⑤投喂磺胺胍药饵。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减半。⑥投喂痢特灵药饵,用药量为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4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减半。

养殖黄颡鱼车轮虫病的防治


[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Trichodina)及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以直接接触传播或离开鱼体车轮虫于水中自由游动转移宿主。

[症状]病原体主要寄生于黄颡鱼鳃及体表皮肤、鳍。少量寄生时,黄颡鱼摄食及活动正常,大量寄生时易导致鳃,皮肤黏液增生,鳃丝充血,体表皮肤具出血小点,食欲下降,投饵时鱼体集中于饵料台下游,不上台摄食或上台摄食易散群。鱼体体色加深,鱼体消瘦喜于池边或池底磨擦。一般不导致死亡。

[流行及危害]4~7月是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车轮虫的适宜繁殖温度是20~28度。该病的主要危害对象是鱼苗和鱼种。当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时,极易发病并流行,可引起鱼的大量死亡。

[诊断]刮取黄颡鱼体表、鳍或取鳃制作水封片,显微镜观察发现大量车轮虫可确诊。

[预防]①放养进行清塘,并保持好水质。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②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

[治疗]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和0.2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3天1次,连用2~3次,可有效防治该病。

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因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病害。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易从皮肤浸入体内,对药物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尤其要慎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2、发病时,外消同暴发性出血病。内服:饲料中添加肠菌宁和大蒜素,添加量分别为5~7和1~2,连喂5~7天。

四、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物浸浴,合理放养。小瓜虫流行期间,饲料中添加2的内服型杀虫精Ⅱ,每半月1次,连喂3天。

2、发病时,池塘用25~3010-6g/m3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用1次,外消3次以上。内服灭虫精Ⅱ,添加量为4~5,连喂5~7天。

3、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0.067公顷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用1~210-6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遍洒,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

六、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以保万无一失

养殖黄颡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出血性水肿病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肠炎病

黄颡鱼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患病较轻的鱼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饲料,活饲料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投喂;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二溴海因化水全池泼洒;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4~0.5克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天。

车轮虫病

黄颡鱼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的鳃丝和皮肤黏液上。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或每亩水面用苦楝树叶30公斤煎煮后取汤汁全池泼洒。

小瓜虫病

黄颡鱼小瓜虫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过度密养、饲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易被小瓜虫感染。

症状病鱼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防治用50~6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鱼体10~15分钟;发病鱼池用福尔马林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2克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数天。

锚头鱼蚤病

黄颡鱼锚头鱼蚤病由锚头鱼蚤寄生引起。4~6月是流行季节。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鱼蚤寄生。

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0.4克化水全池泼洒。

养殖黄颡鱼钩介幼虫病的防治


[病因]病原体为钩介幼虫(Glochidiumsp.)。蚌的受精卵在母蚌外鳃腔中发育成钩介幼虫后离开母体漂浮于水中,与鱼体接触后;寄生于鱼体上。幼虫靠吸收鱼体营养进行变态,发育成幼蚌。

[症状]钩介幼虫用足丝粘附在鱼体,用壳钩钩在鱼的嘴、鳃、鳍及皮肤上,鱼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组织发炎、增生,逐渐将幼虫包在里面,形成胞囊。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此时正是钩介幼虫离开母体悬浮于水中的时候,黄颡鱼是钩介幼虫最为理想的宿主。少量幼虫对较大的成鱼一般影响不大,但对鱼苗及夏花鱼种则影响较大。钩介幼虫寄生到黄颡鱼鱼种的鳃、口腔等部位后,使鱼种失去摄食能力而饿死,或因妨碍呼吸导致鱼窒息而死。

[诊断]①根据病鱼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②将鱼体上的胞囊取下,在解剖镜下观察钩介幼虫虫体,据此进行确诊。

[防治]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或用60~80毫克/升的茶饼杀灭池塘内的蚌类。②鱼苗及夏花培育池内不能混养蚌,进水应用网过滤,以避免钩介幼虫随水入池。③在发病初期,将病鱼转移至没有蚌及钩介幼虫的池中,可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步好转。

养殖草鱼之草鱼白头白嘴病防治


在家鱼夏花培育池中,病鱼体自吻端至眼球一段的皮肤色素消褪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

白头白嘴病是危害夏花鱼种(草鱼、青鱼、鲢、鲤等)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草鱼危害最大,发病快且猛,一日之间,能使成千上万的夏花鱼种死亡,严重发病池中的野杂鱼甚至蝌蚪也会被传染死亡。

(1)预防。

①鱼苗一级放养阶段,宜采用每平方米225尾左右的合理放养密度,可以防止该病发生。

②保持水质清洁,有充足且适口的食料,不施放未经充分发酵的粪肥。

③鱼苗放养前,用2%的食盐溶液浸浴10-15分钟。

(2)治疗。

①大黄。以2.5-3.7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使用前,按每千克大黄用20千克0.3%氨水(含氨量为25%-28%),在常温下浸泡12-24小时,药液和药渣用池水稀释后,均匀泼洒全池。

②大黄与硫酸铜合剂。大黄1.0-1.5毫克/升,配制方法同上;硫酸铜0.5毫克/升,分别制成溶液,全池泼洒。

③乌桕叶。以2.5-3.7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使用前按每千克乌桕叶干粉用20千克加2%生石灰溶液,在常温下浸泡约12小时后,煮沸10分钟,用池水稀释泼洒全池。

④红霉素。以0.05-0.07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

黄豚养殖 黄豚的养殖技术


说到黄豚,就要说起它那儿金黄的毛,肉质细嫩鲜美,食之清香四溢,肉味甘、性平,明目活血,是养身健体之理想天然食品,黄豚在市场上的经济价值也是很高的,那么怎么样在养殖黄豚才能到好的经济效益呢?

黄豚养殖优势

1、黄豚在饲养过程中不需打疫苗,饲料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无残留药物,个体大小适中,一高二低三无(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无农药残留、无激素、无抗生素)是典型的天然绿色食品,符合国际食品消费需求,符合人们追求好奇,回归自然的饮食心理,符合当今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功能型,黄豚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是典型的原汁原味的天然绿色食品。

2、黄豚为草食型动物,野草、野菜、树叶、植物茎叶皆食,日喂三餐,每餐12两,辅之以少量玉米面,麸皮等。

3、饲养黄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在一般情况下,饲养23月就能出售,皮肉兼用,利用率高。

黄豚繁殖技术

黄豚性成熟早,一般母豚在出生后的3545天,公豚在出生后的70天,则有性征表现,但母豚尚须延迟第70天后再给它配繁殖,母豚性周期为16天。

1、选种:体态丰满、骨粗壮、肢形正、眼明亮;营养状况良好、毛色光亮;公豚睾丸对称,大小一致,母豚外阴发育正常等;皮肤柔软有弹性,无脱毛等皮肤疾病。

2、选配:黄豚发情持续时间为118小时,平均为9小时,发情时间多在下午5点至次日早上5点之间。母豚在发情期间,交配以后,阴道口有象明胶样的栓塞,这是公豚精液和前列腺分泌物的混合物,根据这种栓塞的有无,可断定黄豚是否配种成功。大群饲养时,多采用3至4只母豚,放入一只公豚进行交配切忌放入2只公豚同时抢交,否则会争夺格斗,影响配种。如果作为原种繁殖的,可采用一母配一公交配法进行。母豚应在幼断乳后,再让它们同居配种,或在母豚产仔后的半天内,把公豚放入,此时进行血配,都能配成,繁殖率也高。

3、生育:母豚的妊娠期为5668天,怀仔数一般在35只,有的68只。幼豚15--20天断奶,断乳后分开喂养。

4、纯种:当黄豚不需要重大改良时,可采用纯种繁育,以巩固类型的优良性质,逐年进行选优去劣,不断扩大种群。

黄豚饲养管理

人工饲养黄豚为池养,也可笼式养殖,立体式养殖、散养等,池用砖块、水泥及木板做成,一般高35厘米,长60厘米、宽40厘米,不论笼养或池养,都要搞好室内的环境卫生。饲养黄豚的房舍,长短不限,坐北向南为好。房舍空气清新,饲养间每月消毒一次,食槽、水盘经常洗刷干净,这是养好黄豚的关键。

总结:黄豚的的市场价值是很高的,但是只有经过科学的养殖才能够达到好的经济效益、科学的喂养、科学的繁殖,都是有很多的方法与技巧,只有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总结出经验,不断的完善养殖计划才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鸭瘟来袭,如何识别和防治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对于鸭、鹅等禽类养殖户来说如何识别和防治是很重要的。下面的内容很重要哦,广大的养殖户可得看仔细啦!

如何识别鸭瘟?

1、鸭群突然出现持续存在的高死亡率,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2℃,翅膀下垂、伏地不起;病鸭头颈部肿大;喙、脚和黏膜呈蓝色;

2、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或外翻,并覆盖绿色假膜,剥离后留有疡面。

3、鸭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内脏器官有血斑点;皮下组织水肿;部分鸭头颈部肿大;

4、口腔黏膜有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用刀刮去假膜,可见到黏膜出血浅,溃疡食管黏膜表面覆有黄色或草黄色假膜,呈小斑块状或条索状;

5、泄殖腔严重充血、黏膜表面覆有棕黄色或绿褐色的坏死痂块,不易剥离。

鸭瘟来袭如何防治?

1、加强鸭舍环境的卫生控制,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2、应按照免疫流程进行疫苗接种,禁止从非免疫区购入雏鸭或种鸭。如发现有患病鸭,立即对全群进行隔离,紧急接种鸭瘟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羽份,1天后可以产生免疫力。

3、早期治疗可用氨苄西林钠200克,盐酸环丙沙星100克,配合黄芪多糖提纯原药100克,加水混合饮用,之前控水1~2小时,1次饮完,连用3~5天。

4、每只患病仔鸭紧急注射鸭血清-鸭毒抗,小鸭(10日龄或体重150克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成鸭(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用药2~3天,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急救扰干素,饮水50毫升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着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对鸭瘟防治病鸭的治愈率为90%~96.1%。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鸭可肌注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帮助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

草鱼养殖技术,草鱼的养殖方法


草鱼是水产养殖行业突击最频繁的、养殖人群比较多、范围比较广的品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鱼类涌入市场,面对如此强大的市场竞争,对于想养殖草鱼或者对于草鱼养殖户应该怎么样养好草鱼。

要养殖草鱼就要知道草鱼的生态习性,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有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养殖草鱼有如下一些要求:

1、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

池塘清整: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春节前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3、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4、水质管理:正确使用增氧机,6~10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下午1~3时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5、病害防治:采用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方式投喂,控制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生。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6、适时捕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一般于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

要想养好草鱼,必须选用健康活泼的优质鱼种,自繁自育的鱼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料场,苗种经无公害培育而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品种优良性状,条件具备的最好自繁自育为好,如从外地引进鱼种须经检疫合格方能引入。

养殖黄颡鱼小瓜虫病的防治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在病鱼的皮肤、鳍条和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者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斜裂,鳃上皮增生,鳃部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而死亡。

(3)流行与危害小瓜虫寄生在黄颡鱼的鳃部和体表。黄颡鱼对小瓜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5~25℃,pH6.5~8,夏季少见发病。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尤易被小瓜虫感染。

(4)防治方法

①采用生石灰清塘、鱼种消毒、合理放养等生产措施,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

②用甲醛60~80毫克/升浸泡病鱼10~18分钟(视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隔天再浸泡1次,转池饲养。原池用甲醛彻底消毒。此法只在发病初期疗效显著,如检查发现晚了,病鱼身上布满小白点,即使连续用药,苗种的损失也很大。

养殖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症状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防治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另在检查鱼的症状时请尽可能详细,从头到尾的症状,活动有无异常,吃食情况,解剖几尾病鱼看看鱼内脏的病症情况等,这样有助于判断。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草鱼麦黄瘟的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青蛙病害的防治”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1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