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瘟防治方法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兔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为:最急性病例突然抽搐尖叫几声后猝死。有的嘴内吃着草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体温升到41℃以上,精神萎靡,不喜动,食欲减退,饮水增多,病程12~48小时,死前表现呼吸急促,兴奋,挣扎,狂奔,啃咬兔笼,全身颤抖,体温突然下降。有的尖叫几声后死亡。有的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肛门松弛,周围被少量淡黄色胶样物沾污,粪球沾有淡黄色胶样物。慢性的可耐过、康复。剖检以全身器官瘀血、出血、水肿为特征。
目前兔瘟发生、流行具有以下特点:
1青年兔与成年兔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但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笔者曾对一起兔群发生兔瘟诊断结果表明,发病年龄为40日龄左右,症状典型。
2剖检特征不明显。笔者曾对多起兔瘟疫病解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会出现全身器官瘀血、出血、水肿等特征,多数仅发现肺、胸腺、肾出现出血、水肿,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这点在诊断本病时予以注意。
注射兔瘟疫苗后保护率很高,注射疫苗后为什么还有兔群流行兔瘟呢?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1免疫程序问题。一些养殖户沿用传统的免疫程序即断奶后注射一次到出栏或宰杀。据有关报道,注射一次疫苗到80日龄,机体已不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感染,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免疫。
2疫苗质量问题。笔者接到多家大型养兔企业反映,()他们注射未经农业部许可生产的兔瘟疫苗后发生兔瘟。因此建议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
3认识问题。有些家兔生产者存在侥幸心理或因农忙未及时注射疫苗导致发生本病的教训。
目前推荐的兔瘟免疫程序:35~40日龄用兔瘟单联苗进行首免,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60~65日龄时进行二免,注射1毫升。以后每隔5.5~6个月注射一次。
本病虽然可使用抗兔瘟高免血清对未表现临床症状兔进行治疗,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有正规厂家生产、销售兔瘟高免血清,因此,兔群一旦发生本病,应对未表现临床症状兔进行兔瘟疫苗紧急接种,剂量加倍,一兔用一针头,实践证明可有效控制本病在群体中的蔓延。

相关知识

兔瘟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冶方法


兔子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预防工作做得不到位,将会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兔瘟的临床症状及剖检表现

该病多发生在50日龄以上的兔子,潜伏期为1~3天。死前不吃食,呈短暂的兴奋状态(如在笼中乱蹿、尖叫等),体温比正常体温高1~2℃,有时体温在41℃以上,手摸病兔耳根有发烫的感觉,死亡率高达100%。部分死兔的鼻腔出血,死后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死兔时可发现:血液凝固不良、肝脏有出血点并坏死、脾脏肿大呈暗紫色、肾脏肿大,大部分死兔的喉头和气管黏膜高度充血或出血。及时剖检死兔可发现血管中有大量的血样泡沫,胃肠道有出血症状。

二、兔瘟发生的原因

1.免疫失败。免疫失败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疫苗质量低下、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存不当、免疫注射操作不当(如注射量不足或漏免)、部分该免疫的兔子没有及时免疫等。

2.管理不到位。饲养管理不完善、没有进行定时定量投喂、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兔舍卫生条件太差、舍内空气质量不好、温度(湿度)控制差、兔子感染其他疾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等原因,都会使兔子的抗病力下降或免疫接种之后不能产生高水平的抗体。

3.品种品质原因。由于品种品质方面的原因,兔子的体质较弱,抗病力较差,容易受到兔瘟病毒的侵袭而感染。

三、兔瘟防治措施

1.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做好兔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兔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对兔舍、笼具进行定期严格消毒,严禁场外人员入场,场门口消毒池内的消毒药液要定期更换。严禁从疫区购入种兔和饲料,引种后应立即接种兔瘟疫苗并做好隔离观察工作,确定引进兔健康之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

2.疫苗免疫。目前,兔瘟疫苗主要是组织灭活疫苗。一般情况下,单苗的免疫效果好于二联苗和三联苗。兔瘟免疫的首选日龄应在40~50日龄,此后,每半年免疫一次即可获得足够的保护力。根据临床诊断经验,兔瘟疫苗免疫次数不宜过于频繁。

3.治疗。兔子一旦感染上兔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对其他健康兔用加倍剂量的活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在1周之内疫情可得到基本控制。发病期间应严格封锁疫区并用消毒药物进行带兔消毒,每天一次,在带兔消毒时要注意通风。饲养人员出入兔舍也要进行消毒,严防饲料、饮水、垫料等被污染,不同区域的饲养用具也应该分开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兔瘟高免血清治疗。

(河南省中牟县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申艳丽邮编:451450)

中西药防治小鹅瘟的方法


近些年,海伦地区白鹅养殖成为“短、平、快”致富项目,规模化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饲养管理技术,导致雏鹅常发小鹅瘟,损失较大。笔者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防治小鹅瘟,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多年来的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

1、小鹅瘟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种鹅防疫水平不一,种鹅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环境污染,导致传染源为带毒的种蛋孵化后感染的雏鹅。污染的孵化室也成为传染源。雏鹅患病的日龄为3~30日龄,病死率高达75%~95%。在饲养肉鹅的地区,由于每年都在成批更新鹅群,所以该病常呈周期性流行。据报告,该病大流行后1~2年内不出现大规模流行,在大流行次年对雏鹅进行人工接种强毒,有75%的雏鹅有抵抗力,每年不大批更新鹅群的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却较低,一般在20%~50%。

2、小鹅瘟的临床表现

雏鹅日龄越小死亡越快,20多日龄的雏鹅病程可达7d左右,病初精神不振,缩颈蹲伏,羽毛蓬松,离群独处,步行艰难,拒食饮水,排出混有气泡的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嘴和蹼色发绀,病发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等。

3、小鹅瘟的剖检病变

最急性型除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外,其他脏器病变不明显;急性病例尸体消瘦,眼窝下陷,口腔黏膜呈棕褐色,有多量黏液性分泌物,全身皮下广泛性出血,胸腔积液、心肌松软、苍白,脂肪变性,冠状沟有点状出血;有的肝淤血肿大,呈紫红色或淡棕色,被膜下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实质脆弱,切面有粟粒大坏死点,胆囊肿大,充满暗绿色胆汁;有的肾肿大淤血,暗红;有的胰腺肿大,呈灰白色,有点状坏死灶;空肠、回肠有急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肠内容物稀薄,有血块,多数病例小肠扩张,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胶胨样,混有血块,黏膜脱落,典型病例小肠中段肠管膨大,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性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融合成圆形栓子,阻塞小肠,外表呈香肠状。

4、小鹅瘟的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初步作出诊断,但确诊则必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根据病原分离和中和试验结果即可确诊此病。

5、小鹅瘟的预防与治疗

针对小鹅瘟发病原因,主要是种蛋带毒感染和孵化室的污染传播,所以孵化室环境消毒及生产流程要严格达到标准要求。对种蛋及用具严密消毒,在种蛋孵化前应进行表面浸渍消毒,上蛋前对孵化室进行彻底消毒。生产流程要保证从验收种蛋到孵化及出雏单向前进,防止交叉感染。每年在母鹅产蛋前25~30d,应对种鹅进行预防接种。小鹅瘟卵黄抗体未经免疫的雏鹅可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临床应用小鹅瘟精制卵黄抗体,预防时,1日龄每只雏鹅皮下注射血清0.5mL,7日龄再注射1次,15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直到秋季出栏。治疗时,早期病例15日龄以下可皮下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1mL,隔日重复注射1次,有一定疗效,重症病例注射剂量适当加大,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mL,隔日再重复1次。对未出现症状的雏鹅用高免血清紧急预防注射,可控制该病的流行。

有的养殖户参考技术资料,在发生小鹅瘟疫情后,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紧急注射的同时,应用马齿苋150g、黄连80g、黄芩110g、黄柏110g、连翘105g、双花115g、白芍100g、地榆120g、栀子100g煎汁,拌料喂250只鹅,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7d,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有的养殖户在雏鹅发病时,没有其他药物,用自己养的白鹅产的高免的鹅蛋的蛋黄喂雏鹅,每枚蛋可喂10只雏鹅,每天1次,连用3d,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肌肉注射板蓝根1mL,连用3d,饲料中加倍添加多维葡萄糖粉,用黄芪多糖饮水。

6、注意事项

小鹅瘟卵黄抗体内加入生物制剂,安全起效快,不得与酸碱溶液、磺胺类药物混合注射;本品在运输保存时,避免反复冻融;有污染,混浊及变色勿用;本品长期使用不会有耐药性产生。偶有个体发生过敏者用0.1%肾上腺素缓解。阴凉处常温可保存2年,冷藏时间更长,小鹅瘟卵黄抗体可保存5~8年。

作者简介:张野(1975-),女,大专,兽医师。

张野1,裴晶1,李岩2

(1.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2.黑龙江省青冈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绥化151600)

几种常见兔病的防治技术:巴氏杆菌病/兔瘟/波氏杆菌病


1巴氏杆菌病

1.1发病特点该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气候多变的春、秋两季多发,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以2~6月龄或体质虚弱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急性型(败血症)病兔一般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死亡兔心、肝、脾以及淋巴结充血、出血;喉头、气管、肠道黏膜有出血点。因细菌侵入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鼻炎、中耳炎、结膜炎、生殖器官炎和局部皮下脓肿,以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和斜颈为特征,局部组织表现为炎症或脓肿。

1.2鉴别诊断主要应与兔瘟、李氏杆菌病及波氏杆菌病区别。兔瘟主要发生在青年兔、成年兔,仔兔、幼兔较少发生,用药物治疗无效。巴氏杆菌病与波氏杆菌病在临床上很难区分,病理变化上,波氏杆菌病病例肺部有化脓性脓疱,脓疱内有rǔ白色的脓计,有的肝或肾表面有脓疱。要准确鉴别,只能进行实验室诊断。李氏杆菌病病死兔的肾、脾、心肌有散在的针尖大小的淡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有的胸腹腔积有渗出液。

1.3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卫生工作,兔场应与其他养殖场分开,严禁其他畜禽进入,杜绝病原的流入;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注射,用兔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二联苗或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预防接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mg。喹乙醇每千克体重30mg或每50kg饲料中添加12g作为预防。还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等药物滴鼻,症状消除后再用药一次则效果更好。

2兔瘟

2.1发病特点该病由病毒引起,是家兔的一种烈性、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般潜伏期短、发病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上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我省以初春和秋末发病较多,尤其是冬春交替季节。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膘情越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月龄以内的仔兔、幼兔和部分老龄兔不易感染,哺rǔ仔兔不发病。急性病例往往突然发病,抽搐倒地,尖叫而死,死后头后仰,呈角弓反张。或死前突然兴奋,挣扎,在笼内狂奔,啃咬笼架,打滚,然后前肢伏地,后肢支起,全身颤抖倒向一侧,四肢划动或惨叫几声而死。有时鼻孔流出红色泡沫样液体或鲜血,肛门松弛。并且有少量淡黄色胶冻样粪液附着。病变以全身各脏器瘀血、出血,实质器官的变性、坏死为特征。肝脏瘀血、肿大,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质地变脆;肺出血、瘀血、水肿,有针尖大至绿豆大的出血斑点;肾出血、肿胀,呈紫褐色或鲜红色;脾稍肿大,呈蓝紫色;气管严重瘀血及散在点状出血,管腔内充满泡沫状血液。

2.2鉴别诊断应注意与兔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的区别。兔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年龄界限,多呈散发。病兔无神经症状,肝不肿大,但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灶。肾不肿大,也无明显的色泽变化。鼻腔有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沁物。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兔魏氏梭菌病以急性腹泻和盲肠浆膜有鲜红色血斑为特征。胃黏膜脱落,胃壁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溃疡。

2.3防治措施定期用兔瘟单苗或兔出血症蜂胶苗进行免疫预防注射,免疫期为6个月,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1次。因兔瘟危害大、发病原因复杂,建议30~40日龄首免,60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发病时主要以紧急接种为主,此时用2~3倍剂量兔瘟疫苗进行注射,一般紧急接种2天后可控制该病的蔓延,7天后可完全控制该病的发生。

3波氏杆菌病

3.1发病特点该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以鼻炎、支气管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多发于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病兔打喷嚏和咳嗽时,病菌污染环境,并通过空气直接传染给邻近的健康兔。生产中最常见的是鼻炎型,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并发。仔兔、青年兔和临产母兔多呈急性败血症和支气管肺炎。成年兔为慢性型,病初打喷嚏,从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鼻黏膜潮红,症状时轻时重。剖检肺部有大如鸽蛋、小如芝麻的脓疱,脓疱包膜有时与胸膜粘连。有的病例肝脏或肾脏上有黄豆大的脓疱。

3.2鉴别诊断主要应与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及绿脓杆菌病区别。因葡萄球菌病也能引起家兔肺脏的化脓性病灶,鉴别时最好进行实验室诊断,取病料涂片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球菌为葡萄球菌,呈阴性的为波氏杆菌。绿脓杆菌病在肺脏或内脏器官形成脓肿,内有脓汁,也可引起败血症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时在琼脂培养基上,绿脓杆菌形成蓝绿色的菌落,带有一定的芳香味,而波氏杆菌则无此特性。

3.3防治措施用兔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二联疫苗或兔波氏杆菌疫苗进行免疫,皮下注射2ml,免疫期限为4~6个月;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场通风透气,并做好消毒工作;治疗鼻炎可用兔鼻炎一针灵肌肉注射,有效率可达90%。该病对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药敏感,但停药后易复发。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1 病原学

鸭瘟的致病原是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仅有1种血清型,无血凝性,有囊膜,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病毒存在于病鸭各组织器官中,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胸腺是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肝、脾、脑、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比较高,在不同的发病期,各组织病毒的含量也不一样。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温度80 ℃环境下,5 min后就可凋亡;5%生石灰作用30 min亦可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比较强,低温对毒力的影响不大,阳光直射、干燥、高温等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

2 流行病学
(1)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居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感染,但是发病率不高。
(2)鸭瘟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若成年鸭感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大流行年份,患病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
(3)病鸭、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鸭、被两者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用具均可作为鸭瘟的传染源。
(4)鸭瘟的传播途径在自然情况下是消化道,同时眼结膜、吸血昆虫、交配、呼吸道等也可作为鸭瘟的传播途径。

3 临床症状
(1)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 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到43 ℃以上且持续不退,病鸭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精神萎靡,走动困难,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严重时,病鸭静卧地上。
(2)病鸭流泪、眼睑水肿,周围有脓性分泌物,角膜混浊,有时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特征性症状。
(3)病鸭头和颈部肿胀,较健康鸭明显的出现肿大,故称大头瘟。
(4)病鸭排泄出灰白色或绿色稀便,有时便中带血,排泄物常粘附在泄殖腔周围,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用手翻开肛门,可见到泄殖腔黏膜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4 病理变化
(1)鼻孔、鼻腔内有分泌物,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假膜纵行覆盖于食道黏膜,或可见小出血斑点,假膜可剥离,同时留下溃疡瘢痕。
(2)头颈肿胀的病鸭,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充满淡黄色透明液体,是大头瘟的典型症状。
(3)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时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肠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全身皮肤有许多散在出血斑。
(4)法氏囊黏膜发红,有针尖状黄色小斑点,后期囊腔中充满红色的渗出物,心脏、心外膜内膜、冠状沟等处有出血点。
(5)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点存在于肝脏表面及切面之上,有时甚至有出血带或淡灰色纤维物,肝脏一般不肿大,但质地较脆,容易破裂,胆囊中充满着黏稠的胆汁。
(6)卵巢滤泡增大,并有充血和出血,变形变色,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输卵管黏膜充血、出血。
(7)脑膜充血,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淡黄色坏死灶,周围液体呈淡黄色渗透。

5 诊断
鸭瘟的诊断可根据该病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典型症状为体温升高,流泪,走动困难,头颈肿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为食道和泄殖腔黏膜溃疡和有假膜覆盖的特征性病变和肝脏坏死灶、出血点及出血带和纤维素状附着物。但在新发病地区,还需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6 鉴别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鉴别鸭瘟和鸭的巴氏杆菌病。鸭巴氏杆菌病一般发病急,病程短,一般几小时到2 d左右死亡。除鸭外,其他家禽也能感染发病;症状上无神经症状和头颈肿胀等现象。病理变化见肺脏有严重的充血、出血和水肿,心外膜有出血点。用病鸭或病死鸭的心血 或肝脏抹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巴氏杆菌病用抗生素治疗有效,而鸭瘟无效,但应注意,在鸭瘟流行时常继发巴氏杆菌病。

7 预防措施
(1)进鸭前,鸭舍和场地用5%火碱水或10%漂白粉喷洒消毒,并且要定时消毒。
(2)必须从外地购进种鸭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检查,看看当地是否有疫情,如果安全,方可移入。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健康水平,增强其机体抵抗力。
(4)定期注射疫苗,目前使用的鸭胚弱毒疫苗安全有效,在未发生鸭瘟的地区和饲养场应进行预防接种,疫苗对20日龄的仔鸭安全有效,免疫期可达6个月,成年鸭接种弱毒疫苗后,免疫期可达1年。
(5)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引,同时种蛋也必须来在非疫区[10-11]。

8 治疗措施
(1)一旦发生鸭瘟,必须迅速报告疫情,划定疫区范围,并采取严格封锁、隔离、病死鸡深埋和消毒等工作。
(2)对假定健康鸭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在紧急预防接种时,必须及早进行,一旦发现鸭瘟,必须立即用弱毒苗进行注射,必要时应使剂量加倍,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用免疫鸭血清和高免血清治疗,每只鸭肌注0.5~1.0 mL,按2~4 mL/kg体重注射更佳,也可以采取中药治疗。

总之,鸭瘟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加强鸭舍、场地消毒和鸭群的免疫接种,提高雏鸭母源抗体。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使养鸭者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小鹅瘟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鹅的,传播迅速且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 20日龄的雏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坏死性肠炎,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传染病。

l 症状

2012年7月下旬,长春市双阳区某养殖户主述:购进2日龄雏鹅200只,在3日龄时开始发病, 4口龄死亡17只,5日龄时发病的有70%,共死亡了50多只,临床表现为有的病鹅精神沉郁,衰弱倒地两腿划动然后突然死亡;有的病鹅流泪、流 U水,少食或废食,呆立一边,拉黄绿色稀便,病程为l2~24 h。应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均无效。

2 剖检

剖检5只病死雏鹅。消化道病变较严重,可见小肠前段粘膜肿胀有出血点,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呈凝固性栓子。肝脏呈黄红色或暗红色,稍肿大,胆囊膨胀,充满稀薄胆汁,脾脏、胰脏充血发红。盲肠和直肠早期可见充血、发红、肿胀、出血,后期有较多的黏液附着,泄殖腔扩张,发红,肿胀,有黄褐色稀薄的内容物。

3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采取感染雏鹅的肝、脾、肾、脑等脏器用灭菌的PBS制成10%~20%的悬液,经过无菌处理后,在尿囊腔或绒毛尿囊膜接种12~ l4日龄易感鹅胚分离病毒,或者用病料或鹅胚尿囊液接种感染易感雏鹅,观察雏鹅的病变情况。分离到病毒后可用于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 PCR等进行鉴定。

小鹅瘟荧光抗体(GPFA)试验进行诊断。无菌采取病鹅肝、脾、肾、脑进行冻干、切片,用小鹅瘟荧光抗体染色30 min后取}{J。先用0.01 M, pH8.0的PBS水洗20 min,冉用蒸馏水水洗3次,每次10 min,干燥后镜检。在2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视野可见肝、脾、肾、脑等组织切片上未被 GPFA着染的发黑色的胞核中或其边缘, 有1个或数个针尖大小的清晰明亮黄绿色特异荧光,这些荧光颗粒在肝、脾中呈散在状态,在肾组织中呈条状荧光灶,在脑组织中呈散在或灶状分布。据此,可确诊为小鹅瘟病。

4 治疗
4.1 紧急分群
将剩余的雏鹅状态呈疑似患雏和健康雏紧急分群,圈舍用消毒液彻底杀毒,尸体和粪便做无害化处理。


4.2 紧急接种
对现活着的l10只雏鹅进行肌注小鹅瘟高免血清,0.5 mL/只,隔2 d重复肌注1次,第3天死亡18只,以后未见死亡。经观察剩余的92只雏鹅全部恢复健康,治愈率达84%。

5 防控
5.1 做好孵化房及其用具、种蛋彻底消毒,新出壳的雏鹅避免与种蛋和成鹅接触,以免感染。

5.2 实行免疫注射,雏鹅1曰龄时肌注小鹅瘟疫苗,7~ 10日龄的雏鹅需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0.5~ 1.0mL/只,发病时隔2~ 3 d重复注射1次;用鸡新城疫Ⅳ 弱毒疫苗拌饮水,可防止雏鹅诱发慢性呼吸道疫病。

5.3 一经发病及时诊断,及时分群、消毒,尸体和粪便做无害化处理;适时用葡萄糖拌饮水,以补充营养,尽早恢复体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2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